歌曲《阳关三叠》的演唱与赏析论文
古琴曲《阳关三叠》有感论文

古琴曲《阳关三叠》有感论文 古琴曲《阳关三叠》几个版本看音乐中不同主体的个性表达扩展出的 空间 这节课的作业之一是任选东方或西方古典音乐的一首曲子,听三个不 同版本,并写出其中差别和感受。
西方的老师推荐柴可夫斯基第六交响曲悲怆峰回路转的第二乐章,东 方的推荐古琴曲阳关三叠、平沙落雁或流水。
这个作业非常有意思,看似无厘头,实则高端大气上档次。
糊糊老师是在课上讲解书法的行气和章法,讲到如何提高书写性时讲 到的。
这是对书法的更高要求。
书写与时间有关,是单位时间内同一形状的空间切割,和不同主体的 个性表达有关,是时间里的节奏扩展。
这和音乐很接近,每首曲子都有曲谱,标注了音高和节奏西方古典音 乐节奏很严谨,东方如古琴曲虽然没有明确的节拍标注,但也有一些表示 大略节奏的标记,但不同的人演奏出来的感觉却是不一样的,这里有演奏 者放进去的人生体验、情绪感受和个性表达。
因此,老师让我们听不同版本的同一首曲子,为的就是体会在同一时间要求下的个性表达扩展出的空间。
我选择的是听古琴曲《阳关三叠》,一则很喜欢这首曲子,二则巧的 是最近正在学的曲子就是它。
一、古琴曲《阳关三叠》简介 唐代诗人王维有一首脍炙人口的诗《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轻 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王维在此基础上作《渭城曲》,在当时就已经广为传唱,唐人送别, 每每就用这首诗来歌唱。
因曲中有渭城和阳关两个地名,故后人又称之为《阳关曲》。
王维原诗是因朋友元常因排行老二,所以叫元二奉朝廷的使命要前往 安西都护府,王维在渭城这个地方为他送行而写的送别诗。
这里有必要解释一下这几个地方的地理位置,更有助于理解这首诗以 及延伸出来的琴曲。
渭城,是秦都咸阳故城,在唐长安西北,今陕西省咸阳市南部,位于 渭河以北。
阳关,故址在甘肃省敦煌市城西的古董滩上,因坐落在玉门关之南而 取名阳关,是古代丝绸之路南路必经的关隘。
安西都护府,是唐代设于西域的军政机构,在龟兹这个地方,就是今 天新疆的库车。
浅析歌曲《阳关三叠》的风格及演唱

1 8 I yi S h u P i r  ̄ g j { 0 n
时, 演 唱者还要具 有充足 的气息来 读每个字 及音节 的变
化, 如果这 期 间缺乏 对气 息 的控制 能力 . 只会 让演 唱者 读 到最后 感到气 息 不顺 畅 , 大 脑缺 氧 。当然 , 并 不 是每
绪 上 的装饰 , 将 依依惜别 的情绪传 递 出来 。 而在演 唱“ 劝 君 更尽 一杯酒 ” 的时候 . 演唱 者可 以模仿 “ 吟” 的味道 将 其 刻 画 出来 , 给 听众一 种思考 的感 觉 , 让 人感 受 到歌词 中蕴含着 的不舍之情 。 当然 , 需 要注意 的是 : 演 唱者 在演
换 气等技 巧 。而通过 对大量 文献的分 析与研究 . 作者发
、
歌 曲的情
古人在 唱诗 词歌 曲的时候通 常会采用润 腔的技 巧 ,
因 为 这 个 技 巧 可 以烘 托 出 歌 曲 中 的 情 。 所以, 在演 唱《 阳
现歌 唱中的气息 主要源 自于“ 丹 田” , 合 理地控 制丹 田气
《 阳关三叠 》 是我 国古代 艺术歌 曲的典 型代 表作 品 ,
唱这首 古诗 词歌 曲 的时候还 需要 对 诗词 的本 身有 一 定
歌 词取 于我 国诗人 王维 的《 送元 二 使安西 》 当 中的一部 分, 通 过音 乐元 素和诗 歌 的完美结 合 , 让诗人 的情感 和
思想展 现得淋漓尽 致 。歌 陆主要分为三个 大段 , 也 即是
控 制丹 田气 息 的变化 。 譬如在 唱到“ 劝 君更进 一杯酒 , 西
出 阳关 无 故 人 ” 这 两句 歌词 的时 候 : 演 唱 者 可 以充 分 利
用 自身胸 部和腹部对 气息 的储 存能力 , 控制横膈 膜 和肋
歌曲《阳关三叠》的演唱与赏析

式 ,张弛有 度 ,轻松 驾驭 ,出色 的表 现出 《 阳关三叠 》作 为古代 琴
歌 的特 点 。
一
、
阳关三叠 的演 唱
是 第一段 的变化与重复 ,并且可 以说是运用相 同的一个 曲调来变化 演唱 ,重复 叠唱三次,故称为 “ 三叠 ” 。 第 一叠主要 以王维 《 送 元二 使安西 》为主题歌 词的音乐 部分 。从 “ 遄 行 ”开始进 入副歌 。音乐 出现八度跳 跃 ,变化 起伏很大 。歌词变为 长短不一 的句 子 。在第 一
歌词在 音韵悠扬 的古琴声 中总是让人荡气 回肠 ,再三 感叹 。 《 阳关三叠 》采 用了 “ 三叠 ”的创作方式 ,让歌 曲变得 更加有 张力 ,更 加吸 引。要 全面解读音 乐,充分感 受作者心 中的情感 ,就要 运用音乐 的方 式将其表达 出来。在音乐 教 学上 《 阳关 三 叠 》 更 加 容 易 让 演 唱者 投 入 情 感 , 声 情 并 茂 的演 唱 , 进 而 改 善 演 唱 者 的演 唱 技 巧 与 能 力 。 文 章 主 要 对歌舞 《 阳关三 叠》进 行赏析,并且分析其演唱 。 关键词 :《 阳关三叠》 ;歌 曲赏析 ;演 唱技巧
而不 弱的情感 。另外 ,演唱者 还应该 与古琴一 同展现丰 富的表现方
二、 阳关三叠) ) 的音乐赏析
目前 所 存 的 《 阳关 三 叠 》 是 王 维 送 别 友 人 前往 关 外 服 役 的 七 言 绝 句 。后 世 乐 师 在 此 基 础 上 配 上 了 乐 曲成 为 了 传 世 佳 作 , 也 成 为 了 友 人惜别 的经典乐 曲。 《 阳 关 三 叠 》 全 曲分 为 三 大 部 分 , 后 面 两 段
叠 中集 中 的 表 现 了 作 者 在 送 别 友 人 过 程 中 的 伤 感 之 情 与 无 奈 情 感 。 第 二 叠 是 第 一 叠 的 变 化 与 重 复 , 其 内部 变 化 不 明 显 , 与 第 一 叠 的 基
古琴名曲《阳关三叠》精品赏析

真个别离难,不似相逢好本雅明说“此刻,有谁在世上的某出走,无缘无故地在世上走,走向我”。
沧海浮尘,芸芸众生,总会有人有缘相识,有幸相知,也总会离别。
不知诸位有没有想过与知己离别的事情,主页君倒是很喜欢古人离别的方式,从长亭到短亭,一路相送,这一支柳,吟一首诗,这种仪式感,用情至深,令人回味无穷。
本期不妨来通过古代汉民族音乐精品曲《阳关三叠》,感受一下古人的那种惊人的诗意和美丽。
《阳关三叠》为中国十大古琴曲之一,乐曲产生于唐代,是根据著名诗人、音乐家王维的名篇《送元二使安西》谱写而成的。
因为诗中有“渭城”、“阳关”等地名,所以,又名《渭城曲》、《阳关曲》。
大约到了宋代,《阳关三叠》的曲谱便已失传了。
所见的古琴曲《阳关三叠》则是一首琴歌改编而成。
最早载有《阳关三叠》琴歌的是明代弘治四年(1491)刊印的《浙音释字琴谱》,而流行的曲谱原载于明代《发明琴谱》(1530),后经改编载录于清代张鹤所编的《琴学入门》(1876)。
新中国成立后,王震亚将其改编为混声合唱。
「琴曲赏析」全曲共分三大段,用一个基本曲调将原诗反复咏唱三遍。
故称"三叠"。
每叠又分前后两段,后段为新增歌词,每叠不尽相同,带有副歌的性质,分别渲染了"宜自珍"的惜别之情,"泪沾巾"的忧伤情感和"尺素申"的期待情绪。
旋律以五声商调式为基础,音调纯朴而富于激情,在后段的八度大跳及"历苦辛"等处的连续反复呈述,情真意切,表达了作者对即将远行的友人无限留恋的诚挚情感。
歌曲结尾处渐慢、渐弱,抒发了一种感叹的情绪。
「送元二使安西」唐丨王维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阳关三叠﹂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霜夜与霜晨。
遄行,遄行,长途越渡关津,惆怅役此身。
历苦辛,历苦辛,历历苦辛,宜自珍,宜自珍。
琴心琴韵 古色古香——姜嘉锵演唱的古代歌曲《阳关三叠》评析

琴心琴韵古色古香——姜嘉锵演唱的古代歌曲《阳关三叠》评析琴心琴韵,古色古香——姜嘉锵演唱的古代歌曲《阳关三叠》评析古典音乐一直以来都是人们心目中的经典之作,它贯穿了千年的时间,积淀了深厚的文化底蕴。
在这些经典之作中,姜嘉锵演唱的古代歌曲《阳关三叠》可谓独领风骚。
这首歌曲以其悠扬的琴音和姜嘉锵的高亢激昂的歌声,再现了一个充满神秘色彩和诗意的古代风景。
本文将对这首歌曲进行评析,以探究它的魅力所在。
首先,歌曲以古筝的琴音开篇,犹如一枝梦幻的玉箫,引领听者踏入一个纷繁复杂的古代世界,仿佛可以听到河水的流淌声和云雾的缭绕,给人带来一种神奇的氛围。
琴音穿梭于每一个音符之间,仿佛和自然界融为一体,让人情不自禁地陶醉其中。
紧接着,姜嘉锵的高亢激昂的歌声渐渐响起,她从宏亮的音域中抒发出一种雄浑而激越的情感。
她对每个音符的处理都相当细腻,让人感受到歌曲的深情厚意。
她的声音犹如清晨的第一缕阳光,温暖而明亮,给人带来一种力量。
在她的演唱下,《阳关三叠》这首歌曲不再仅仅是一首歌,而是一幅壮丽的山河画卷,让人仿佛置身于那个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时代。
此外,歌曲的歌词也很有诗意,表达了对时光的感叹与对人生的思考。
它描绘了一个辞别繁华世界,追求自由和理想的人物形象,同时融入了对自然和生活的赞美。
歌曲中有一句歌词“放胆架舟去天涯,背脊夜雨踏风揽月”,通过这句歌词,我们可以感受到歌者对自由的追求和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这种对自然和生活的赞美在古代文化中是普遍存在的,也是古代音乐所追求的审美价值。
另外,歌曲的音乐编曲也值得一提。
编曲师精心设置了伴奏部分,通过与姜嘉锵的演唱相互融合,形成了一种独特的音乐效果。
贝斯和鼓的加入让整个歌曲更加动感和激烈,给人一种时光倒流的错觉,仿佛置身于古代军队的奔袭之中。
这些编曲手法巧妙地结合了古典音乐和现代流行音乐的元素,形成了一种独特的音乐风格,使这首歌曲更富有层次感和魅力。
总结起来,《阳关三叠》这首古代歌曲展现了姜嘉锵的音乐才华和对古典文化的理解与传承。
《阳关三叠》演唱分析

大多数押韵 在同一个韵 脚 “yi”上 ,因此在演 唱 《阳关 三叠 》的时 演唱这几句 时需运用 “揉气”。尾部的开头一句 “噫”,虽然 只有一个
要 注意的是 “yi”字 的演唱与其它字 之间的连接 。…yi’字的韵母是 字但是却需要丰富的情感来演唱,气息仍 然要处在积极 的状态 中。
…i’,演 唱时想着 “e—i”,嘴唇不能发 出 “e”,只能做 出像发 …e’
满 足 了旋 律展 开 的需 要 。在第 三叠 中 “旨酒 ,旨酒 ,未 饮心 已先 好该作品的情 感。
醇”的 “先 ”字上 做了 自由延 长,在演唱时要注意 “rubato”这个表
《阳关三叠 》给 听者 展现 了一个悲 凉的 曲的理解及情 感表达来 自由发挥 。在 “载驰 将渭城 冲洗 得特别干净 ,青 翠欲滴 的杨柳在 风中摇摆 。在渭 水的北
经后 人配曲而成 。为 了使 诗与 曲更好 的结合 ,后人在编入 琴曲后又 “渭城朝雨渑轻 尘 ,客舍青青柳 色新 ,劝君更尽一 杯酒 ,西 出阳关
增加 了一些诗句 ,后 加的诗句虽没有原 诗那样规整 ,但都 很押韵 , 无故人 ”这几 句旋律 比较平稳 以级进 的形式进行 ,情绪 比较 柔和 ,
整个乐 句连贯抒情 。古诗词的演唱 注重 字正腔 圆,因此 演唱时不能 果气息运用不 正确 ,再好 的表演也 达不到好 的声音 效果 ,因此要用
一 味 的追求 歌词 的清 晰饱 满而 忽视 了字 与字之 间 的连接 与过 渡 。 内心的情感来带动并且控制气息 。
“行 ”字上 的重音记 号与切分音 的特点 ,描绘 出友人前 行路途之艰
情 术语 进行 演唱。
达 ,最终导致整首歌曲演 唱的失败 。
经 过两 小节 的 间奏进 入第 二叠 。第 二叠 与第 一叠 的不 同之 处
论歌曲《阳关三叠》的演唱技巧分析

音乐艺术研究 Research on Music Art57论歌曲《阳关三叠》的演唱技巧分析王陌萱(沈阳音乐学院,辽宁 沈阳 110000)摘要:歌曲《阳关三叠》作为一首家喻户晓的音乐作品,以《送元二使安西》作为依据进程创作的。
本文对《阳关三叠》的创作背景进行介绍,分析了歌曲《阳关三叠》的演唱技巧,为今后研究歌曲《阳关三叠》提供了依据。
关键词:《阳关三叠》;演唱技巧;歌曲一、引言歌曲《阳关三叠》有着悠久的历史,这是由于这首歌曲的歌词有着独特的情感,旋律优美,是经典了送别之作,表达了作者在亲友送别之际抒发难舍难离的情感。
二、歌曲《阳关三叠》的创作背景《阳关三叠》的创作依据是来源于唐代著名诗人王维所创作的《送元二使安西》,表达了作者在送别亲友时表现出来的难舍难离之情。
而唐宋时期,我国的经济政治和文化发展到了鼎盛时期,而《阳关三叠》正是这一时期所创作的,这首歌曲经过了千百年的不断传唱,在我国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其中“阳关”一词在这首歌曲中一共出现了三次,因此这首歌曲命名为《阳关三叠》。
在开元时期,我国的经济政治快速发展,由于当时统治者喜爱歌舞,并在民间增加了教坊的数量,从而出现了很多音乐方面的优秀人才。
以李白、王维等一批在诗词上有着卓越成就的诗人文豪,在这一时期不断涌现。
而歌曲《阳关三叠》是以王维创作的《送元二使安西》作为原型进行创作的,在歌曲中大量使用了王维的经典诗句,表达了离别之际的不舍,其中歌曲中的一些歌词在歌曲不断流传过程中被世人所填写的。
[1]三、歌曲《阳关三叠》的演唱技巧(一)演唱技巧中的“吟”“吟”类似歌唱中的一种口语表达方式,“吟”在现代中的意义则是表示拉长了音调,好像唱歌似的一样读,但是“吟”和“唱”是有区别的。
其中“唱”是根据谱例进行演唱,节奏和旋律相对比较固定,需要一定的音乐伴奏;而“吟”没有谱例进行依照,节奏和旋律有着很大的随意性,不需要伴奏。
《阳关三叠》是由七言格律诗组合而成的,每一句诗在吟诵的时候有前四后三上的停顿,体现出的节奏有着前面紧后面舒的特点。
古曲《阳关三叠》的风格及演唱探析

Northern Music 63musical skill 音乐技术古曲《阳关三叠》的风格及演唱探析麦喜晓(广西艺术学院音乐教育学院,广西 南宁 530022)【摘要】本文旨在对《阳关三叠》这一首古诗词作品进行文化背景、演唱实践作分析,并在演唱实践当中对该曲的演唱技巧作详细的探讨。
最后总结对该作品的分析,探寻演唱古诗词作品对声乐教学的积极意义。
【关键词】阳关三叠;文化背景;演唱探析【中图分类号】J605 【文献标识码】A基金项目:该文为广西艺术学院2018研究生师生主题科研创作项目题目“中国古诗词声乐作品解读、演唱教学与实践”(项目编号:2018XJKY10)的阶段性研究成果之一。
一、《阳关三叠》的文化背景解读(一)诗的由来《阳关三叠》又名《渭城曲》,该曲内容来自唐代著名诗人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
此诗为王维晚年所作。
王维的晚年正值唐玄宗执政的中后期,百姓生活苦不堪言,很多戍守边关的士兵到了服役年限仍然不能归乡,直至客死异乡。
在这样的背景下,王维的朋友元二被朝廷任命去安西,王维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挚友的不舍,同时也表达了对朝廷的不满。
(二)《阳关三叠》琴曲的由来有一说法《阳关三叠》出自梨园乐工,也有一说法《阳关三叠》谱曲者是王维,这些说法已无法考证。
但可以肯定的是《阳关三叠》是创作于唐代的一首琴歌。
琴歌是以古琴为伴奏,边演唱边弹奏古琴的形式,以抒情为主,也有叙事的功能。
该曲最早期的曲谱记载于《浙音释字琴谱》,在传唱的变化过程中出现了30多个版本。
(三)何为三叠“三叠”严格来说并不算是一种曲式结构,它是在主部分“一叠”的基础之上,按照一叠的整体框架,在框架内对音乐自由、即兴、反复、变奏的一种音乐结构。
叠奏与西方固定的曲式结构不同,但是与西方的“变奏”形式有所类似。
《阳关三叠》中的二叠与三叠,在一叠的框架结构中自由即兴地抒发音乐情感,形成了“一唱三叹”的音乐美感。
二、《阳关三叠》的演唱实践分析(一)演唱的情原诗开篇中的短短四句道出了诗人对挚友依依不舍的伤感之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歌曲《阳关三叠》的演唱与赏析论文•相关推荐
在角色需要音乐较为宽广的女高音来担任演唱。
《阳关三叠》按照前四后三的形式进行演唱,在每一段词的四个字一般都是动词与名词,后三个字为形容词。
因此在“渭城朝雨”处后存在气口,但演唱者不能在此进行换气[1]。
因此演唱者要使用较深的气息与平稳的呼吸,才会演唱会扎实的声音。
后八度跳跃气息要稳定,依靠腹部、腰脊的力量来产生支撑作用,演唱声音要规范、扎实。
歌词中首个“历苦辛”后不能换气,前面两个音要轻,主要突出“历历苦辛”的重点,到后面声音应该渐渐变弱,以曲谱中的mp至cresc至p的力度来演唱。
第二部分与第一部分相同从歌曲的次强拍进入,由于歌词在两叠之间旋律设置不同,因此应该做好调控气息的准备。
到第三部分时,歌曲的情绪达到最高潮,要使用真假声混合。
在接近尾声部分作为感情的结束,演唱者音量要逐渐变弱,但气息与情感要表现到位。
由于《阳关三叠》是一首古诗词,因此演唱者在演唱过程中要避免肢体僵硬,可以借助身体舒展来放松身体,灵活运用气息。
1.2情感表现
《阳关三叠》歌词所讲述的是在一个烟雨蒙蒙的清晨,绿绿柳树下送别友人的场面。
诗词表现的是一种依依不舍的`感情,对友人即将远去边疆表现出来难舍难分的伤感之情。
作品可以分为三叠,第一叠即为故事场景的描写,演唱者在演唱过程中要保持连贯,略带伤感的情绪。
进阶八度跳跃情绪变得激动,情感发生变化,气息变弱,情绪进而平复。
第二叠,情绪需要稍加变动,“泪滴沾巾”演唱时的“滴”要突出表现,“谁相因”的情绪处理要以强-弱-强来展现,从而展现明显的对比情感。
第三叠是第一叠的重复,在情绪上相对于第一叠更加赶上。
八度跳跃后情绪进入高潮,接着情绪贫富,给后面情绪爆发做了伏笔。
后续的音乐节奏由快至慢,直至“千巡有尽,寸衷难泯”处结构紧凑,在演唱至“无穷”二字时将压抑的情感爆发,而后“伤感”应略带哭腔,音量逐渐变弱,充分展现对友人的不舍。
最后要注意感情的首位,处理上要由快至慢,从而展现与友人不能相见只能寄托于梦的无奈伤感之情[2]。
2、《阳关三叠》的音乐赏析
目前所存的《阳关三叠》是王维送别友人前往关外服役的七言绝句。
后世乐师在此基础上配上了乐曲成为了传世佳作,也成为了友人惜别的经典乐曲。
《阳关三叠》全曲分为三大部分,后面两段是第一段的变化与重复,并且可以说是运用相同的一个曲调来变化演唱,重复叠唱三次,故称为“三叠”。
第一叠主要以王维《送元二使安西》为主题歌词的音乐部分。
从“遄行”开始进入副歌。
音乐出现八度跳跃,变化起伏很大。
歌词变为长短不一的句子。
在第一叠中集中的表现了作者在送别友人过程中的伤感之情与无奈情感。
第二叠是第一叠的变化与重复,其内部变化不明显,与第一叠的基础音乐轮廓相比,第二叠的变化主要集中在主歌部分[3]。
主歌的变化首先反映在后两句,旋律让情感变得更加低沉。
副歌部分与第一叠大致一样,其中“依依顾恋不忍离,泪滴沾巾”的旋律更加凸显了悲伤分别的情绪。
第三叠的主歌是第一二叠的集合,副歌部分变化较大,音乐与歌词都做出了一定的改动,音乐起伏跌宕,情绪主歌变化大,全曲高潮“千巡有尽,寸衷难泯”出现。
乐曲长抒“咿”进入尾声,尾声音调集合了主歌音乐素材,概括了第一二叠所表达的情绪,延伸了作者依依不舍的无奈情绪。
3、结束语
用演唱来诠释作品所要表达的情感是演唱者的艰巨任务,需要长时间的训练与体会。
在学习过程中每一个字、词、换气和节奏都需要加以重视。
要完整把握作品的情绪与风格就要充分了解作品的背景、含义与情绪,连同气息与身体融合,进而完美的演绎作品。
要演唱好《阳关三叠》就要首先了解古诗词的创作背景与年代环境等,从而才能够体会作者创作过程中的心情,才能够通过演唱技巧将情绪充分的表达出来。
【参考文献】
[1]赵伟晶.悠悠琴歌清微淡远——有感于琴歌《阳关三叠》的演唱与教学[J].文教资料,2008,(04):138-140.
[2]毛亚雄.浅谈歌曲演唱中的情感表现——以歌曲《阳关三叠》为例[J].黄河之声,2008,(11):112-113.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文档
润稿
写作咨询
润稿
写作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