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关三叠解析参考资料
解析钢琴曲《阳关三叠》的古曲元素运用

千巡有尽 , 寸衷难泯 , 无尽的伤感。楚天湘水 隔远滨 , 期早托 鸿鳞 。尺素 申 , 尺素 申, 尺素频 申如相亲 , 如相亲 。噫 ! 从今一别 , 两地相思入梦频 , 闻雁来宾 。” 对于作 品而言 , 其最核 心的力 量与特色就是其结 构的构建 , 同时结构也是 音乐 内涵与架构最主要 的载体 ,所 以我们 在研究
《 阳关 j叠》 是我 国 的十 大著名古 琴曲之一 , 也是其 音乐 资
料保存 的 比较完好 的古琴音乐作 品之一 ,它 以其 独特的历史韵 味 与淳朴温厚 的音乐风格赢得 了大家的喜爱 与青 睐 。歌词是 根
据唐代 诗人王维 的七言绝句 《 送元二使安西 》 进行 谱写创作而 成
的。据 资料显示 , 大约在宋代《 阳关三叠》 的曲谱便 已失 传了 , 而
文 即以黎英 海的《 阳关三叠》 一 曲中的中 国古 曲元 素进行研究 与
论述 , 从而揭示 其音 乐内涵 中的古典特征 , 并在此 基础上进一 步 挖掘 中国古典元素与钢琴艺术相结合 的方法与途径 。
一
非常具有代表性 的, 并且在 多个朝代 的运用也是 比较普遍的 。这 种 手法 最早 可 以追 溯 到春秋 时期 我 国的第一 部诗 歌 总集 《 诗
一
音乐学 院教授 , 他的代表作《 阳关 二 三 叠》 和《 夕 阳箫鼓 》 ( 春江花月
夜) 等作品为探索我 国钢琴艺术“ 中国化 ” 做 出了很大 的贡献 。本
部作 品的时候应首先从结构人手 。这首作品使用 了叠 章式的
结构 : 全 曲共 分 三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分 , 这 三 部 分 是 使 用 一 个 基 本 曲调 反 复 变 化 而成 的 , 由此 得 名 为 “ 阳关 三 叠 ” 。这 类 “ 叠章” 结 构 在 我 国古 代 是
阳关三叠逐句讲解

阳关三叠逐句讲解
《阳关三叠》是唐代著名诗人王之涣的一首七绝,诗中表达了离别时
的感怀之情以及对友谊的珍视。
阳关三叠,是指逐层逼近的关隘,也象征逐渐逼近离别之时的心情。
诗的下方附有注解,对诗中每个字进行详细讲解,可见作者对每个字
的选择都非常考究。
下面是本人对这首诗的分析和解读:
第一句“黄河远上白云间”,用自然景象形容离别前的心情。
黄河远
在天边,似乎永远也到不了,而白云却近在眼前,仿佛一眨眼就要到达。
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离别的惋惜之情。
第二句“一片孤城万仞山”,孤城象征着孤独和寂寞,而万仞山则象
征着漫长的路程。
这个孤城就像是一个人独自站在万仞高山上,对着
远方黄河的方向凝望,再也辨不清眼前人影。
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即
将发生的离别之路的无奈。
第三句“羌笛何须怨杨柳”,羌笛是一种古老的乐器,因其高低跌宕、
吟咏悠长,常被用来表现出人们的思乡之情。
杨柳是常见的树木,一般因为柔美而常常与女子相比。
这句话表明作者认为人无需因为离别而伤感,因为随着离别,我们也会拥有思乡之情。
快意羌笛,轻轻杨柳,让我们自由自在地发出思乡之声。
第四句“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环境优美的场景让人感到心旷神怡,画船上听雨眠也充分展现出作者离别前的深情相拥。
春水碧绿如天上蔚蓝的天空,船只载着两位离别的友人,在听雨中慢慢沉醉,希望能够在彼此心中留下深刻的回忆。
整首诗唯美、深邃,表达了离别时的各种心情和对友谊的珍视。
通过对自然景观、乐器、船只等意象的提炼,抒发了作者对离别的感慨和感怀,也表达了对未来的充满希望之情。
以结构主义解析王宏剑的《阳关三叠》

以结构主义解析王宏剑的《阳关三叠》作者:刘慨刘立梅杨健来源:《美术界》 2012年第10期引言结构主义是一种概括研究方法,这种方法为学科服务,为艺术服务,并成为大家研究分析语言、文化与社会的方法之一。
巴尔特就明确指出:结构主义是“一种分析文化现象的方式。
这种方式起源于当代语言学的各种方法”。
[1]广泛来说,结构主义企图探索一个文化意义是透过什么样的相互关系(也就是结构)被表达出来,也就是通过作品本身而发现其内涵意义。
结构主义作为一种思维方式,早已渗透进了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它是思想方法上的一场广义的革命。
作为文艺思潮,结构主义几乎影响到文学艺术的所有领域,从理论到创作,从小说、戏剧、诗歌到电影。
在艺术分析中,结构主义具有普遍适用性。
它的超越时空跨越时间的特点也将在结构主义的时空系统中获得合理说明。
结构主义是一种关于世界的整体性和关联性的思维方法,它所强调的就是整体间的意识、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及各部分之间的可转换性。
[2]这种方法运用到绘画作品中就是画面各构成要素及意义以及传达给观者所引发的思考性。
本文以王宏剑的《阳关三叠》为例,用结构主义方法论浅析体现在作品中的内容和意义。
一、能指和所指以及其引申的意义在作品中的体现索绪尔认为符号由“能指”和“所指”构成。
能指是符号的具体形式,如某字某词的发音,例如,汉字“猫”是能指;它所对应的所指就是这一汉字代表的“那种有四条腿,见人就喵喵叫的家畜”这一概念。
所指是符号指向的事物在人脑中的概念,是被传递的意义。
就一幅绘画作品而言,结构主义方法论中能指则可以理解为我们看见的画面内容。
《阳关三叠》是王宏剑获九届美展金奖的作品,描绘的是以小站广场上候车的人群为主体的一个场景。
蓝中带绿的灰色天空,高空中一轮逐渐失去光辉的月亮。
画面中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中间一个写有红色586 的陈旧时间牌,它矗立在天空和人群中间。
紧靠站牌左边是两个站立的人,面向我们的一个农民工正在寻找着什么,是找车票吧,天际已经出现鱼肚白,开往城市的列车也快来了。
中国艺术歌曲《阳关三叠》之浅析

中国艺术歌曲《阳关三叠》之浅析摘要:我国早期作曲家创作的艺术歌曲,无论在创作手法和艺术风格等方面均取得了比较高的艺术成就,他们所取得的艺术成就,对这一西方声乐艺术题材在我国的传播、发展和壮大积累了宝贵的创作实践经验。
所以说,这一时期的艺术歌曲创作在我国近现代音乐史中占有重要和积极意义。
本文对其中的典型作品《阳关三叠》进行艺术分析,本文试图通过对这首作品的分析,进一步认识艺术歌曲这一西方声乐艺术体裁在我国的最初创作因由,以及所取得的艺术成就和艺术特征。
关键词:艺术歌曲;诗词;声情交融;艺术处理中国艺术歌曲的歌词,大多以音乐性、文学性较强的古典诗词或现代诗为主,有些歌词则直接选自名家名诗,这些诗词则为中国艺术歌曲的丰富和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养料。
青主的《我住长江头》,是将中国传统音调与民族和声五声调式运用到艺术歌曲的创作中去,它对西方大小调及传统的功能和声有很大的突破,并吸收了我国传统音乐的调式体系,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格。
曲调真挚感人,与快速流畅稳中求变的伴奏织体共同表达了思念的主题。
歌曲的头四句调性是从e 小调转到D大调,第五句从D和弦开始,引出G和弦,并采用G宫和弦与E羽和弦相交替的手法,丰富了和声色彩,赋予了这首歌曲鲜明的民族风格。
1 作品分析1.1 歌词分析从《浙音释字琴谱》中的“希山曰:是曲也,王摩羯所作,而后人增益之。
”中可以得知,《阳关三叠》是以唐代诗人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为词,经后人配曲,为了使诗词和琴曲紧密结合,后人在原诗的基础上将其中歌词进行了增益变化,加强了惜别的感觉,表达了作者对即将远行的友人无限留恋的诚挚情感。
原诗容:“渭城朝雨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清晨的细雨将渭城的浮尘打湿,洗去了路上的灰尘,客栈的青砖瓦在细雨中散发着沉静、清新的土砖瓦味道,依依柳也因为雨水的滋润,青翠欲滴的叶子显得更加妩媚,随风摆动的柳枝增添了离别的惆怅,客栈是游子的暂居之处,柳又是离别的象征,二者的组合让诗歌平添了一份黯然销魂的情调,然而加上朦胧的细雨,却给黯然销魂的情调赋予了一层轻柔明快的靓丽风景。
中国古代歌曲赏析阳关三叠课件

•
古琴
它有着三千年的历史,
是世界“人类口头和
非物质遗产”之一 。
以其静、清、远、古、
淡、恬、逸的音色效
果,追求着“大音希
声”的艺术境界。
古琴在中华传统文化中占有举 足轻重的地位,作为文人雅士 修身养性的必由之径,其清雅 的琴音寄寓了文人凌风傲骨、 超凡脱俗的处世心态,为“琴 棋书画”四艺之首。
l=F
• •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
• •
王 维
精 音 轼观“ 画 誉派一 诗
通乐 音家
摩味 家 。诗位 人
诘摩
人非
(
律
之诘
,常
701 761
年 -
善
画之
被有
琵
,诗
冠才
,
年 字 摩 诘 号 摩 诘 居 士
琶
画,
以华
古 琴
中诗 有中 诗有
“的 诗山 佛水
”画
”田
苏;
美园
)
中国古代歌曲--《阳关三叠》
《阳关三叠》是一首很伤感的乐曲,它 的曲调深情感人,诗与音乐珠联璧合。 表达了作者对即将远行的友人无限留恋 的诚挚情感。 全曲共分三段,故称“三叠”。以典型 的民族调式为基础,音调纯朴而富于激 情, 乐曲结尾处渐慢、渐弱,抒发了一种感 叹的情绪。 你们知道吗?唐诗,宋词,元曲等等这些在
师:渭 城 朝 雨 浥 轻 尘, 客 舍 生:呜
青 青 柳 色 新。 劝 君 更 尽
一 杯 酒, 西 出 阳 关 无 故 人。 体会歌词在王维原诗的基础上进行了怎样 的延伸?歌曲中的这种延伸在音乐情绪上 引起怎样的变化?
埙独奏
明 亮 、
多 为 陶
最 古 老
阳关三叠赏析

Play
现今经常演奏的《阳关三叠》,出自清末张鹤所 编《琴学入门》,全曲3大段,即3次叠唱》每次叠唱除 原诗外,加入若干词句,系从原诗诗意发展而来,结束 时添加尾声。当代作曲家王霞亚曾据近代琴家夏一峰演 奏谱改编为合唱曲,并录有唱片。《阳关三叠》除作为 歌曲演唱外,亦经常作器乐演奏,其中以琴曲、筝曲、 二胡曲较有影响。
阳关,经新疆横贯中亚到达地中海沿岸国家的道路—— 丝绸之路是我国联系中亚和欧洲的重要交通要道。西北 的地理位置非常重要,那里随时有十几万驻军,军士很 多源自长安。人们时常在长安西的咸阳——渭城送人西 征。送行人要折下杨柳枝给行人表示惜别之情。王维的 诗中虽没有明说折枝赠柳,但“客舍青青柳色新”已点 明了送别之物。色新叶嫩的柳枝象送行人的心情一样明 白而充满爱意,柔软弯曲的柳枝象送行人和行人的离情 别绪一样娇柔、委婉,绵绵不尽。王维的诗和曲调配合 在一起,珠联璧和,寓意深长。一经弹唱,在离别之人 的心中激起强烈的共鸣,广为流传。 唐代陈陶诗《西川座上听金五云唱歌》中有“歌是 《伊州》第三遍,唱着右丞征戎词”之句,可见《渭城 曲》亦用于唐代大曲《伊州》中。大曲歌词多采用五、 七言
明代初年龚稽古所编浙音释字琴谱收有阳关三叠琴曲谱为所见最早的谱本但与唐代乐谱是否有关无复考现存阳关三叠琴歌谱共30多种它们在曲式结构上有些差别曲调则大同小异
孙玲 淄博盲校
《阳关三叠》是唐代蓍名琴歌,以王维诗《送元二使 安西》为词。“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轻轻柳色新;劝 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因诗中有“阳关”、 “谓城”两地名,故又称为《阳关曲》、《渭城曲》, “阳关”也成为送友酬唱的代名词。三叠指的是全曲三 段基本上是一个曲调变化反复三次。 “元二”是人的名字,“安西”是地名,指唐代的 安西都护府,在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库车县境内。“渭 城”指的是咸阳旧城,在长安(今西安)渭水北岸。汉 高祖时改咸阳为新城,汉武帝时又改为渭城。阳关在今 甘肃敦煌县西南,自古与玉门关同为我国由中原赴西北 之路。因在玉门关南,故称阳关。从诗中可知,元二走 阳关。 唐朝的长安城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它与三百多 个国家和地区相互交往。由长安一直向西出玉门关或
黎英海钢琴曲《阳关三叠》赏析

黎英海钢琴曲《阳关三叠》赏析中国古典音乐改编的钢琴曲作品相对较多,但在诸多作品中唯有《阳关三叠》的脉络最为清晰,新时代文化环境下,传统古典乐重新迸发出新的魅力,借助古典音乐来改编钢琴曲这一方式,能够将优秀传统古典音乐在广泛的范围内流传,实现传统文化的有效传承与发展,本文着重从古曲借鉴和情感表达两个层面来分赏析《阳关三叠》。
一.钢琴曲《阳关三叠》的由来从我国传统古典乐的类型上看,《阳关三叠》在类型上属于古琴曲,包含了多段乐章。
这首出自唐代诗人王维抒发送别友人之情的诗,下一句诗句倾诉了作者面对友人离别愁上心头的微妙心境,但并非忧伤之情,而是表达了对友人的殷殷期望,因此在曲调上更侧重于欢快明朗的节奏,在送别友人出了阳关之后,友人将独立一人离去,旅途中会面临寂寞和未知的辛劳,于是王维借助一杯包含殷切期望和热情的美酒来表达双方的惜别之情,同时蕴藏的深切关爱与美好祝福,传递到了友人心中,惟愿朋友一切美好。
唐时,人们称曲目为《阳关》,北宋时期,被人采用三叠唱法,由此改变了声多词少的唱法缺陷,实现了词曲协调统一,解决了诗词与乐理之间的冲突,这首曲子被后人命名为《阳关三叠》。
二.钢琴曲《阳关三叠》对古曲的借鉴(一)借鉴古曲的音色1.散音的音色借鉴所谓散音是指古琴中的空弦音,具有浑厚的银色,所产生的共鸣较为强烈,从声音上较为洪亮,并且带有较长的余音。
在钢琴曲创作中借鉴古典散音的方式通常有:(1)主要借鉴低音区;(2)主旋律部分为了增强声音的厚度与力度往往采用八度或者是四、五度和声的编曲方式;(3)设置更多的节拍,以此来强化余音的效果;(4)注重塑造旋律的线条感,尽量避免织体过密。
2.按音音色上的借鉴在演奏古琴时,基本的按音手法是利用右手弹弦,而左手则负责调节音高,由此来表现出旋律的线条感。
但钢琴演奏过程中很难表现出古琴的按音音色,这与古琴所独有的弦音以及与音箱共鸣合成的,此类演奏方式能够让乐曲听起来更为圆润,与人的发声表情更为接近。
古曲《阳关三叠》的风格及演唱探析

Northern Music 63musical skill 音乐技术古曲《阳关三叠》的风格及演唱探析麦喜晓(广西艺术学院音乐教育学院,广西 南宁 530022)【摘要】本文旨在对《阳关三叠》这一首古诗词作品进行文化背景、演唱实践作分析,并在演唱实践当中对该曲的演唱技巧作详细的探讨。
最后总结对该作品的分析,探寻演唱古诗词作品对声乐教学的积极意义。
【关键词】阳关三叠;文化背景;演唱探析【中图分类号】J605 【文献标识码】A基金项目:该文为广西艺术学院2018研究生师生主题科研创作项目题目“中国古诗词声乐作品解读、演唱教学与实践”(项目编号:2018XJKY10)的阶段性研究成果之一。
一、《阳关三叠》的文化背景解读(一)诗的由来《阳关三叠》又名《渭城曲》,该曲内容来自唐代著名诗人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
此诗为王维晚年所作。
王维的晚年正值唐玄宗执政的中后期,百姓生活苦不堪言,很多戍守边关的士兵到了服役年限仍然不能归乡,直至客死异乡。
在这样的背景下,王维的朋友元二被朝廷任命去安西,王维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挚友的不舍,同时也表达了对朝廷的不满。
(二)《阳关三叠》琴曲的由来有一说法《阳关三叠》出自梨园乐工,也有一说法《阳关三叠》谱曲者是王维,这些说法已无法考证。
但可以肯定的是《阳关三叠》是创作于唐代的一首琴歌。
琴歌是以古琴为伴奏,边演唱边弹奏古琴的形式,以抒情为主,也有叙事的功能。
该曲最早期的曲谱记载于《浙音释字琴谱》,在传唱的变化过程中出现了30多个版本。
(三)何为三叠“三叠”严格来说并不算是一种曲式结构,它是在主部分“一叠”的基础之上,按照一叠的整体框架,在框架内对音乐自由、即兴、反复、变奏的一种音乐结构。
叠奏与西方固定的曲式结构不同,但是与西方的“变奏”形式有所类似。
《阳关三叠》中的二叠与三叠,在一叠的框架结构中自由即兴地抒发音乐情感,形成了“一唱三叹”的音乐美感。
二、《阳关三叠》的演唱实践分析(一)演唱的情原诗开篇中的短短四句道出了诗人对挚友依依不舍的伤感之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阳关三叠》,中国古曲,又名《阳关曲》、《渭城曲》。
该曲取材自王维的七言绝句《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这篇绝句后来成为一首七弦琴歌,歌曲分三大段,即三次叠唱,每次叠唱除原诗外,加入由原诗诗意所发展的若干词句,为当时的梨园乐工广为传唱。
因取诗中“阳关”一词,再加之歌曲的三次叠唱,故名《阳关三叠》。
琴歌歌词
清和节当春,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霜夜与霜晨。
遄行,遄行,长途越渡关津,惆怅役此身。
历苦辛,历苦辛,历历苦辛,宜自珍,宜自珍。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依依顾恋不忍离,泪滴沾巾,无复相辅仁。
感怀,感怀,思君十二时辰。
参商各一垠,谁相因,谁相因,谁可相因,日驰神,日驰神。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芳草遍如茵。
旨酒,旨酒,未饮心已先醇。
载驰骃,载驰骃,何日言旋轩辚,能酌几多巡!
千巡有尽,寸衷难泯,无穷伤感。
楚天湘水隔远滨,期早托鸿鳞。
尺素申,尺素申,尺素频申,如相亲,如相亲。
噫!从今一别,两地相思入梦频,闻雁来宾。
[1]注释(2)使:到某地;出使。
(3)安西:指唐代为统辖西域地区而设的安西都护府的简称,在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库车县附近。
(4)渭城:故址秦时咸阳城,汉代改称渭城(《汉书·地理志》),位于渭水北岸,唐时属京兆府咸阳县辖区,陕西咸阳县东。
(5)浥:(yì):湿润,沾湿。
(6)客舍:旅店,本是羁旅者的伴侣;杨柳更是离别的象征。
(7)柳色:即指初春嫩柳的颜色。
(8)君:指元二。
(9)更:再。
(10)阳关:汉朝设置的边关名,故址在今甘肃省敦煌县西南,古代跟玉门关同是出塞必经的关口。
《元和郡县志》云,因在玉门之南,故称阳关。
在今甘肃省敦煌县西南。
(11)故人:老朋友,旧友。
(12)更尽:再喝完。
阳关(甘肃省敦煌市西南地名)
中国古代陆路对外交通咽喉之地,是丝绸之路南路必经的关隘。
位于甘肃省敦煌市西南的古董滩附近。
西汉置关,因在玉门关之南,故名。
和玉门关同为当时对西域交通的门户。
宋代以后,因与西方和陆路交通逐渐衰落,关遂废圮。
古董滩因地面曾暴露大量汉代文物,如铜箭头、古币、石磨、陶盅等而得名。
《西关遗址考》谓古董滩是汉代以后阳关。
但据清《甘肃新通志》及《敦煌县志》认为红山口即阳关。
简介
提起阳关,人们马上会想到一首诗“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唐代大诗人王维的这首杰作,可谓千古绝句,经配曲吟唱,广为流传。
[1]
一般来阳关之前,并不知阳关和玉门关是什么关系,只是在唐诗中知道了这两个让人心驰神往的名字。
一是在“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中知道了阳关,另一是在“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中知道了玉门关。
阳关、玉门关是丝绸之路上敦煌段的主要军事重地和途经驿站,通西域,连欧亚。
名扬中外,情系古今。
在离开两关以后就进入了茫茫戈壁大漠。
早在公元前121年,西汉王朝为抵抗匈奴对边疆的骚扰,经营西域,在河西走廊设置了武威、张掖、酒泉、敦煌四郡,同时建立了阳关和玉门关。
从地图可以看出,阳关和玉门关都是通往西域的门户,一个在南,一个在北。
出敦煌后必须走两个关口的其中一个,两者都是“丝绸之路”的重要关隘。
自西汉以来,许多王朝都把这里作为军事重地派兵把守,多少将士曾在这里戌守征战;多少商贾、僧侣、使臣、游客曾在这里验证出关;又有多少文人骚客面对阳关,感叹万千,写下不朽诗篇。
高僧玄奘从印度取经回国,就是走丝路南道,东入阳关返回长安的。
名称由来
后随着丝绸之路的衰落,阳关也因此被逐渐废弃。
旧《敦煌县志》把玉门关与阳关合称“两关遗迹”列敦煌八景之一。
琴曲简介
琴曲发展
琴曲来源
《渭城曲》王维这首诗在唐代就曾以歌曲形式广为流传,并收入《伊州大曲》作为第三段。
唐末诗人陈陶曾写诗说“歌是《伊州》第三遍,唱着右丞征戍词。
”说明它和唐代大曲有一定的联系。
唐代诗人曾用许多诗句来形容过它,李商隐的“红绽樱桃含白雪,断肠声里唱阳关”等。
而且有些诗人同王维生活的年代相距近一个世纪,可见这支曲子在唐代流行的盛况。
发展历程
阳关三叠是根据唐代诗人王维(699-759)诗《送元二使安西》谱写的一首琴歌。
唐末诗人陈陶曾写诗说:“歌是《伊州》第三遍,唱着右丞征戍词。
”说明它和唐代大曲有一定的联系。
后来又被谱入琴曲,以琴歌的形式流传至今。
王维的诗是为送友人去关外服役而作:“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谱入琴曲后又增添了一些词句,加强了惜别的情调。
曲谱最早见于《渐音释字琴谱》(1491年以前),另外还有1530年刊行的《发明琴谱》等十几种不同的谱本。
据清代张鹤所编《琴学入门》(1864 年)传谱,全曲分三大段,基本上用一个曲调作变化反复,迭唱三次,故称“三迭”。
每迭又分一迭加“清和节当春”一句作为引句外,其余均用王维原诗。
后段是新增的
歌词,每迭不尽相同。
从音乐角度说,后段有点类似副歌的性质。
这首琴歌的音调纯朴而富于激情,特别是后段“遄行,遄行” 等处的八度大跳,和“历苦辛”等处的连续反复的呈述,情意真切,激动而沉郁,充分表达出作者对即将远行的友人的那种无限关怀、留恋的诚挚情感。
[2]
琴歌歌词
《渭城曲》
清和节当春,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霜夜与霜晨。
遄行,遄行,长途越渡关津,惆怅役此身。
历苦辛,历苦辛,历历苦辛,宜自珍,宜自珍。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依依顾恋不忍离,泪滴沾巾,无复相辅仁。
感怀,感怀,思君十二时辰。
商参各一垠,谁相因,谁相因,谁可相因,日驰神,日驰神。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芳草遍如茵。
旨酒,旨酒,未饮心已先醇。
载驰骃,载驰骃,何日言旋轩辚,能酌几多巡!
千巡有尽,寸衷难泯,无穷伤感。
楚天湘水隔远滨,期早托鸿鳞。
尺素申,尺素申,尺素频申,如相亲,如相亲。
噫!从今一别,两地相思入梦频,闻雁来宾。
以下无正文
仅供个人用于学习、研究;不得用于商业用途。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
仅供个人用于学习、研究;不得用于商业用途。
Nur für den persönlichen für Studien, Forschung, zu kommerziellen Zwecken v erwendet werden.
Pour l 'étude et la recherche uniquement à des fins personnelles; pas à des fins commerciales.
仅供个人用于学习、研究;不得用于商业用途。
толькодля людей, которые используются для обучения, исследований и не должны использоваться в коммерческих целях.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