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脑简史(1)-历史上的大事件
人类大脑的演化历程

人类大脑的演化历程人类的大脑是我们身体最重要的器官之一。
在人类漫长的进化历程中,我们的大脑也经历了巨大的变革和发展。
本文将会探讨人类大脑的演化历程,从我们的早期祖先开始,直至今天。
1. 早期人类的大脑人类的祖先,包括露西,大约距今300万年前左右,大脑组织还不如现代人类,他们的大脑大约只有现代人类大脑的三分之一。
随着母亲在孕期和哺乳期间对婴儿的照顾逐渐提升,人类的大脑逐渐扩大。
2. 工具的创造与语言的开发大约距今200万年前,人类通过创造工具和武器更好地适应了不断变化的环境。
开发的语言和社交能力也进一步促进了我们的大脑的发展。
大脑的额叶和颞叶区域扩大,与社交和语言交流有关的区域进一步发展,成为了我们现在独有的高级功能。
3. 来一场灾难距今约7万年前,一场发生在东非的极端气候变化,导致全球气候剧烈变化,许多物种灭绝或减少。
这场灾难促进了人类聚集成群并向其他地区迁徙。
这也进一步刺激了人类的大脑发展,迫使我们不断学习适应新的环境和技术。
4. 文明与科技的兴起距今约1.4万年前,人类进入新石器时代,也是我们成为农民和城市居民的时期。
这个时期是人类发展得最迅速的时刻之一,我们不仅发明了农业,还发明了石头和金属制品的加工方法。
这样的工作对我们的手眼协调和理解及应用计量系统等方面的能力提出了挑战,并且刺激了我们的大脑继续发展。
我们现在所拥有的科技,比如飞机、电话、互联网等,都是由古代人类一步一步演化而来。
5. 今天的大脑演化现代人的大脑相比于过去的人类更为复杂和发达,我们拥有独有的思维和创新能力。
我们的大脑还有一种被称为神经可塑性的能力,可以在不断学习和挑战中继续发展和扩大我们的能力。
不断发展和接受新技术挑战,可以让我们大脑更为强大和发达。
结论人类的大脑的发展历程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始于我们的祖先,直至今天。
我们的大脑的发展,关键在于人类社会和生活方式的变革。
从原始人工具的制作到现代科学和技术的发展,人类的大脑一步一步地适应着不断变化的技术和环境。
大脑简史简介

大脑简史简介人类的大脑是神经系统的核心,它掌控着我们的思想、行为、感觉、记忆和意识等方面。
大脑的形态、结构、功能和发展历程一直是人类关注的焦点,也是神经科学领域的核心研究内容之一。
本文将从大脑的起源、演化、结构、功能和发展等方面进行简要介绍,展示大脑简史的精彩历程。
一、大脑的起源和演化大脑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亿万年前的海绵动物,它们拥有最简单的神经元,可以感知和反应外界刺激。
随着进化的推进,脊椎动物的大脑逐渐发展出不同的区域和功能,形成了基本的脑干、小脑和大脑三部分。
哺乳动物的大脑进一步发展成为新皮层,掌控了高级认知、语言、情感和意识等复杂功能。
人类的大脑则在灵长类动物的基础上进一步演化,形成了更加复杂和高效的神经网络,使得我们拥有了独特的思维和文化。
二、大脑的结构和功能大脑是由两个半球组成的,分别控制着身体的对侧。
每个半球都分为四个主要的叶片:额叶、顶叶、颞叶和枕叶。
这些叶片之间通过神经纤维相互连接,形成了复杂的神经回路。
大脑的功能非常复杂,包括感知、认知、运动、情感、记忆、语言和意识等方面。
其中,新皮层是大脑的高级结构,掌控了许多复杂的认知和情感功能,如决策、计划、创造、理解、表达和共情等。
三、大脑的发展和塑造大脑的发展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从胚胎时期开始,经过出生、婴儿期、儿童期和青少年期等不同阶段,最终形成成年人的大脑。
在这个过程中,大脑的结构和功能都会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和塑造。
例如,新生儿的大脑主要由基本的神经元和神经回路组成,但随着经验和学习的积累,大脑会不断地形成新的神经回路,加强原有的神经连接,从而实现更加复杂和高效的功能。
此外,大脑的发展还受到遗传、环境、营养和压力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四、大脑的疾病和治疗大脑的疾病和损伤会对个体的生理和心理健康造成严重影响,如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病、脑卒中、创伤性脑损伤等。
这些疾病的治疗和预防是神经科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目前主要采用药物、手术、康复和干细胞等多种手段进行治疗。
人类大脑进化与发展

人类大脑进化与发展人类大脑是人类智慧的源泉,至今仍然是科学研究的热点之一。
人类大脑的进化和发展是以人类生存演化史为背景的一个庞大课题。
在这个过程中,人类大脑从原始人的小脑到现代人的大脑,经历了长时间的发展与演化。
下面将详细探讨人类大脑进化与发展的历程。
1. 原始人大脑现代人的大脑是由原始人慢慢进化而来的。
研究发现,原始人大脑是现代人大脑的约三分之一大小。
在原始社会中,人类的大脑是为了适应环境而逐渐扩大的。
原始人主要依靠肌肉力量和狩猎技能生存,因此其大脑的发展主要是与对环境的适应性和求生技能有关。
2. 文明之光下的大脑文明的进程对于人类大脑的进化也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文明的发展,人类大脑在经历了历史的风风雨雨之后得以不断进化。
在早期社会和农业时期,人类大脑得到了较为明显的发展。
此时期人类大脑进化的主要方向是发展各种技能。
例如:农业时期,人类开始学习驯养牲畜和种植粮食,以便在劳动和生活中获得更好的效益。
而在工业化之后,人类大脑的发展也更多关注于技术和社会管理能力的提升。
3. 大脑的多样性大脑的发展并不只是单一的方向,它还表现出了多样化的现象。
人类的大脑不只是为了适应环境而发生的演化,更多是由生活方式和文化的因素所主导的。
不同地域、民族和文化之间的差异造就了大脑的多样性。
例如,发达的大脑并不能代表一个人的较为优越的华丽生活,而对于原始人而言,一个强壮身体则是最重要的生活条件。
因此,人类大脑的多样性也在不同历史和社会背景下形成,并在逐渐强化和优化。
4. 大脑发展的极致大脑发展的极致代表着人类大脑进化的顶点,这样的大脑能够轻松胜任各种复杂的、高强度的思维活动和实践活动。
高度发展的大脑的建构不仅需要基因因素的提供,也与社会、环境和教育等因素有极大的关系。
例如牛津大学、哈佛大学等学校的优秀人才都拥有高度发达的大脑,这种大脑发达到了人类进化的极致,正在创造着人类的历史和未来。
总结如此庞大的人类大脑进化史证明了人类大脑是不断发展的,它不断适应着所处环境和社会的发展,继承和创造历史的演化秩序。
大脑简史分享

0 4
大脑自私的生理 证据
0 5
心灵自私的各种 现象
03
一 一代王者的诞生
一 一代王者的诞 生
第一项神器:金罩铁衫(脂质双分子 层) 第二项神器:钢锁铜门(受器与闸门) 第三项神器:雷神律令(离子通道与 电位传递能力) 第四项神器:奴役之刃(突触)
04
二 世纪帝国的形成
二 世纪帝国的 形成
多细胞生物的崛起
令人又爱又恨的分工
神经系统的现身
身后士卒、以邻为壑 第一项生存困境:细胞之间缺乏整合
第二项生存困境:重复出现的刺激 第三项生存困境:多重选择 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
脊索动物登场
05
三 穷兵黩武的竞赛
三 穷兵黩 武的竞赛
01
注意前 方
03
机械感 知
02
化学侦 测
04
光感知 能力
06
四 掌控一切的基因
终章 摆脱束缚的 未来
上传心灵 “神经元置换上传”思想实验 逐步取代大脑 开放的未来
09
哲学界×科学界 顶尖意见领袖跨界批判评论集
哲学界×科 学界 顶尖意 见领袖跨界 批判评论集
只要有“深 深的执念” 就可以摆脱 进化的掌控
吗?
正在猜拳的伦理学与 脑科学
01
05
02
究竟什么是 真正的自由?
04
四 掌控一切的基 因
阿尔塔米拉洞的壁画 哺乳类的诞生与其大脑的进化 限制大脑发展的六道难关 自私的大脑 文化进化
07
五 跳脱轮回的反叛
A
人类已停 止进化?
五 跳脱轮回的反叛
B
基因才是 幕后黑手?
C
大脑对抗 基因掌控?
D
反驳“大 脑对抗基 因论”?
人类大脑的工作原理及进化历程

人类大脑的工作原理及进化历程作为人类的重要器官,大脑一直是生物学家和心理学家的研究重心。
它是思想、情感和行为的中心,控制着我们的生命活动。
本文将探讨人类大脑的工作原理及历史进化。
一、人类大脑的工作原理人类大脑是由亿万个神经元细胞组成的。
每个神经元细胞都有许多树突,用于接收其它神经元的信号,以及一个长的轴突,用于传递信号给其他神经元。
这些神经元组成了三个主要的区域:脑干、小脑、大脑。
其中,大脑是最重要的,有着最复杂的功能。
大脑被分为两个半球:左半球和右半球。
左半球负责语言和逻辑等方面的功能,右半球则负责视觉和空间等方面的功能。
大脑的不同部分利用大量的神经元与发电细胞——神经元细胞中的特殊细胞——交换信息,这些信号在毫秒层面上就能传递。
大脑的高效通信和整合使得我们拥有了智能、想象力和创造力。
二、大脑的进化历程人类的先祖在进化的过程中慢慢发展了更加强大的大脑。
按时间顺序,人类进化的主要时期可分为:三叠纪、新生代、人类进化史。
在三叠纪时期,仍处于爬行动物阶段的哺乳动物学会运用新技能进化自己的大脑。
后来,约1.5亿年前,祖先们学会了在地面上走路并摆脱了食肉动物的束缚。
同时,他们也启发了视觉和牙齿等技能。
进入新生代时期,哺乳动物继续发展了他们的大脑。
智人的祖先在这个时期经历了许多重要的变化。
例如,约2.6万年前,智人的祖先开始利用工具,这是他们学会了更好地使用工具并获得更好的食物等物质资源。
此外,做快速推断、谈判和社会交往等技能也在慢慢成长。
在人类进化史的很长一段时间里(约150,000年),智人是最先进的物种,在生物学意义上,人类进化几乎已经终结。
不过,人类社会的进化仍在继续。
随着我们现代化的生活和电子设备的广泛普及,我们的大脑正在面临变化。
对于现代人来说,我们的大脑需要快速处理越来越多的信息,同时还需要控制各种新技术产生的噪音。
一些研究表明,这种变化可能导致智力下降和心理健康问题的发生。
新技术给我们带来了很多便利,但也给我们的大脑带来了巨大压力。
人类大脑的发展史与神经科学的研究进展

人类大脑的发展史与神经科学的研究进展人类从远古时代开始就具备了高度发达的大脑,它是我们人类的骄傲。
随着时间的推移,人类的大脑也在不断进化和发展。
神经科学作为一门研究大脑和神经系统的科学,也在与时俱进地发展着。
本文将介绍人类大脑的发展史与神经科学的研究进展。
第一章:人类大脑的发展史1.1 大脑的进化历程人类的大脑进化历程十分漫长,历经了四亿年左右的时间。
最早的海绵动物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神经系统,它们的身体组织结构十分简单,由细胞集合而成。
一直到大约六亿年前,出现了第一种有神经元的动物,它们具备了神经功能。
此后,在各种经历和改进中,动物的神经系统越来越发达。
其中,哺乳动物的大脑进化历史最为翔实。
1.2 大脑结构的变化随着进化,哺乳动物的大脑也在发生着变化。
最早的哺乳动物只有一个光感器和两个嗅感器,它们主要通过嗅觉来感知外界。
到了恐龙时代,哺乳动物的听觉和视觉系统逐渐发展壮大,使得它们能够更加有效地感知外界,并且适应环境。
到了现代,哺乳动物的大脑发展到了一个更高的水平,除了基本的感官系统之外,还能够进行高级思维、记忆和学习等功能。
第二章:神经科学的研究进展2.1 神经元的发现神经元是神经系统中最基本的单元,也是神经科学的核心内容。
神经元的发现最早是由西班牙科学家萨尔瓦多·罗尔卡在19世纪中期完成的。
他使用了一种染色方法,使神经元呈现出了鲜明的轮廓。
在此之后,其他科学家们也进行了类似的实验,并且不断完善了神经元的认识。
2.2 神经元的结构神经元的结构十分复杂,它们的主要部分包括细胞体、树突和轴突。
细胞体是神经元的信息中心,树突则负责接收来自其他神经元的信号,而轴突则是传递神经信号的主要通道。
每个神经元都能够和其他多个神经元进行连接,形成一个复杂的网络。
2.3 神经元的功能神经元的主要功能就是传递信息。
当一个神经元受到外部刺激时,就会产生电信号,通过轴突传递到其他神经元。
这种信号的传递过程可以被看作是一个“开”或“关”的机制。
人类大脑的进化历程

人类大脑的进化历程人类的智慧和创造力是与生俱来的,但这种智慧和创造力与人脑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人类的大脑在进化历史中经历了巨大的变化,从最初的类人猿到现代人类,人类智慧的背后是大脑进化的历程。
小节一:大脑的起源大脑的起源可以追溯到约5500万年前。
当时,大中华板块与印度板块碰撞形成喜马拉雅山脉,此时地球上出现了一种古老的灵长类动物,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类人猿。
这些类人猿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经过了从四足行走到两足行走的演化,并逐渐发展出了更加复杂的大脑结构。
最早的类人猿的大脑只有人类大脑的1/3到1/4大小,但它已经具备了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
然而,由于缺乏有效的交流工具,基本上不可能形成任何以语言为基础的文化。
因此,在经过数百万年的进化后,类人猿逐渐慢慢地演化成了现代的尼安德特人和草原原始人等智人的祖先。
小节二:人脑的演化人脑的演化可以分为三种不同的时期:早期人类大脑的演化期、中期人类大脑的演化期、以及晚期人类大脑的演化期。
早期人类大脑的演化期发生在大约250万年前,这一时期的主要特点是人类的大脑开始膨胀,并且人类开始使用工具。
人类使用工具的能力进一步提高了他们的生存能力,并帮助他们越过了自然环境上的许多难关。
中期人类大脑的演化期发生在35万年前,这一时期的主要特点是人类的大脑在大小和结构上有了进一步发展,同时,人类开始发展艺术和宗教,以及使用语言进行交流。
这些元素对人类文明的建设具有重要的帮助作用,并帮助人类在历史上做出了许多重要的发现和创新。
晚期人类大脑的演化期发生在大约40,000年前。
这一时期的人类大脑已经发展到与现代人脑相同的大小和结构。
随着社会和文化的不断发展,人类的智慧和创造力进一步得到了发挥。
小节三:人类大脑的进化原因人类大脑的进化源于环境和文化的压力。
人类大脑的演化是一种适应性的进化,即它的发展是通过人类适应环境和文化需求的过程而实现的。
人类通过使用工具、语言和社会组织来适应环境和文化需求。
大脑进化历程

大脑进化历程3万年前,位于今天法国南部的一个山洞中,一名男子借助闪着微光的油灯,在山洞的石壁上描绘牛头人身的画像。
无独有偶,1933年,大画家毕加索也创作了一幅与之类似的画作――《牛头怪少女》。
两位艺术家相隔整整3万年,令人惊讶的是他们却有着如此相似的作品。
其实这并不奇怪,因为我们的大脑结构在这3万年来并没有很大的变化,而这些画作正好证明古人和现代人的大脑功能没有显著的不同。
那么,人类为什么会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拥有如此令人惊讶的大脑呢?这个问题实在难以回答,因为大脑不会形成化石。
不过,借助当今最先进的技术,我们还是可以将人类大脑的进化历程描绘到一个难以想像的精确程度。
8.5亿年前生物开始感知世界人类大脑的进化简史要追溯到古海洋时代,远在最早的动物出现之前。
当时在大海中沉浮的单细胞生物还没有大脑,但是它们已经有了能够感知和适应外界环境变化的能力。
近年来的一些研究发现,领鞭毛虫等一些单细胞生物会释放和接受化学信号或者传递电信号。
这种大约在8.5亿年前出现的领鞭毛虫被认为是动物的祖先。
随着多细胞动物慢慢进化成功,细胞之间开始有了相互的感知和应答,使得它们能够共同工作。
例如,海绵会通过膨大和压缩体腔,使海水进入,滤食小生物,并排出消化残渣。
科学家发现,这种进食活动总是伴随着神经化学递质在细胞间的传递。
这些化学信号在我们的大脑中也扮演着类似的角色,它们是神经元之间传递信息的信使。
6亿年前最原始的大脑出现了一些细胞逐渐演变成具有特殊传递信息功能的神经细胞,而且进一步演化出轴突,用以远距离传递各种电信号。
它们也通过在细胞突触的位置释放化学物质向其他细胞快速传递信号。
最终神经系统诞生了。
最早的神经元可能在无脊椎动物体内形成一个弥散的神经网络,现在的水母和海葵依然如此。
大约6亿年前类似于大脑的神经核团出现在蠕虫类动物中,它们是现在绝大多数动物,包括脊椎动物、软体动物和昆虫的祖先。
神经核团是原始的中央神经系统能够处理各种信息而不仅仅是传递信息,这使得动物能够对更复杂的外界环境做出反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脑简史(1)-历史上的大事件能够上天入地,却不知道自己的大脑,笔者认为这是很多人的疑惑。
随着科技的发展,我们能够延伸到的地方越来越多,无论是伸手不见五指的海底,还是扶摇直上九万里的浩渺星空,都已经出现了人类的踪迹,可是,每天陪伴我们的“大脑”,我们却不是很清楚。
其实,这个最神秘的地方并不神秘,笔者就先从历史上的大事件来揭开大脑神秘的面纱。
1. 笛卡尔-我思故我在笛卡尔是法国著名的哲学家、物理学家、数学家、神学家,一生成就硕果累累,笛卡尔是17世纪及其后的欧洲哲学界和科学界最有影响的巨匠之一,被誉为“近代科学的始祖”。
有的人可能有疑惑,笛卡尔又和我们的大脑有什么关系呢?关键就在于他的名言-我思故我在。
在笛卡尔的哲学中,怀疑是很重要的。
“我们不能充分相信自己的感觉”。
他认为‘我’是独立于肉体的,在思维上的东西,将思维与身体分离开。
就像他的原话:这些人被组成,就像我们一样,有一个身体和一个灵魂。
首先我必须描述人体自身;然后灵魂,再次对自己;最后出示这两个怎样必须被结合和统一起来构成类似于我们的人。
笛卡尔认为在人的大脑中有个部位叫松果体,它是灵魂的主要位子并且是我们所有想法的形成的地方。
原因如下:(1)松果体是整个大脑中唯一的单体部位。
我们用两只眼来看世界,两只耳朵来听世界,大脑的一切都是对称的,只有松果体例外,所以必须是共同感觉的源泉,是灵魂的主要位子(2)松果体小,轻,易于移动,脑垂体虽然小、不可分割和位于中线,因为它在大脑的外面和完全无法移动因此不是灵魂的位子,而小脑的突瓣(笛卡尔称为附属物)是不合适的候选因为它可分割成两半。
笛卡尔第二个有趣的观点是涉及记忆方面的。
笛卡尔认为记忆可能不只存储在大脑半球,而且也存在松果腺和肌肉中。
而且,他认为运动的形式有两种,一种是涉及到松果体,一种不涉及到松果体,即反射。
由此可见,松果体在笛卡尔的哲学中占了相当重要的地位。
有人开玩笑的说'如果笛卡尔今天还活着,他一定在负责研究医院的CAT 和PET扫描机'。
我们今天明白,松果体是内分泌腺体,位于间脑脑前丘和丘脑之间。
是人“生物钟”的调控中心,它能分泌褪黑色素,而褪黑素的分泌受光照影响,所以松果体的活动受光照影响强烈。
笛卡尔既不是第一个也不是最后一个写了关于松果体的哲学家,但他给松果体附加了比任何其他哲学家都更重要的东西。
直到今日,松果体仍然在被科学家研究,甚至有完全献给它的杂志,《松果体研究杂志》。
2.颅相学德国解剖学家弗朗兹·约瑟夫·加尔(Franz Joseph Gall)于1796年提出了颅相学,他认为人的心理与特质能够根据头颅形状确定。
加尔从小就喜欢观察人的外表(尤其是颅骨外表)同心理的关系。
例如,他根据个人长期的个案观察,发现眼睛明亮的人,一般记忆力较好;头骨隆起的人,可能象征着贪婪的脑机能,是监狱中扒手的特征等。
后来他归纳出42种人不同的功能。
按照他的逻辑,看一个人是什么类型的人,只需要摸一下大脑的形状就可以了。
值得一提的是,加尔的颅相学从来没有获得学术界的认可,倒是老百姓很认可他的观点,在19世纪的民间,一度流传很广,直到20世纪初才慢慢绝迹。
3.盖奇-天上掉下的不都是苹果不是所有从天上掉下的都是苹果,也不是所有被砸的人都是牛顿。
1848年,菲尼亚斯·盖奇(Phineas Gage),一个铁路工人,在施工现场被一根铁棒击穿了大脑,铁棒从大脑前额穿进去,从头顶穿出来。
盖奇当场晕倒,同事们立即叫来医生,令人惊奇的是,他不但没有死,还恢复了意识,几分钟后就离开了现场。
就当大家都以为盖奇奇迹般的康复的时候,盖奇显示出了和之前截然不同的性格,以前,菲尼亚斯是个愿意合作而友善的人,而现在他却变得专横、优柔寡断、傲慢、顽固、对旁人漠不关心,爱骂人,怀有敌意而且自私。
他的同事都说:这不再是我们认识的盖奇了。
最终,他离开了在铁路上的工作,到处游荡,最终成为集市上一个行为怪诞的人而了却了他的余生。
死后,他的头颅被保留下来,经过后来的X射线证实,额叶脑区部分受到了巨大的破坏。
对于盖奇来说,这是一场彻头彻尾的悲剧,人生轨迹因此急转直下。
可对于科学史来说,却是一件有意义的事情,它让人们逐渐思考,是不是大脑的某一特定部位受损会引起某些特定行为的缺失,这是科学思维模式的改变。
4.布罗卡和韦尼克1861年,就在盖奇去世一年后,法国医生布罗卡(Broca)发现了特殊的现象,一个病人除了严重的语言缺陷外,其它似乎一切正常。
他能够完美的认识和理解语音,但他只能发出一个音“tan”。
病人去世后,布罗卡通过尸检发现在患者接近左耳的大脑区域,就是左颞叶的部位,出现了损伤,后来,他又做了大量的实验调查,发现大脑左侧颞叶特定区域受损的病人,都会出现与tan类似的症状,这个区域也被称为布罗卡区,这种病症被称为布罗卡失语症。
1874年,德国医生韦尼克(Wernick)描述了有相反问题的患者,能够清楚的表达,却不能理解书面和口头的语言,往往能够流利的说,却带有毫无意义的词和话,韦尼克进行尸检,发现距离左颞叶不远的区域受到了损伤,这个区域后来被称为韦尼克区。
布罗卡和韦尼克的工作是神经科学上里程碑式的发现,他们第一次明确行为障碍问题和大脑特定区域损伤的对应关系。
5.潘菲尔德的侏儒图20世纪30年代,潘菲尔德(Penfield)医生开始治疗癫痫病,治疗的方法是脑外科手术,去掉部分头骨和暴露大脑。
手术时,他注意到,当用电极刺激皮层的某一部分时,身体的不同部位会回应,他意识到,可以在皮层的特定区域和人体之间绘制一对一的粗略的对应图。
今天仍然在原封不动的使用他绘制的对应图,在图中,你可以看到,大脑的哪一区域大致控制哪种功能,以及每个功能的重要程度。
例如,我们的手和脸部在大脑的感觉皮层中占的面积很大,这说明这两个部位对于我们的生活是十分钟重要的。
而我们的背部和腿部对应的感觉皮层面积很小。
他在1951年发表了他的结果,这些结果产生了我们对大脑了解的另一个转变。
如果按照这个模型的比例来缩放的话,就会得到一个面部肥厚,手部强健,躯干瘦小的小矮人,又称侏儒图。
6.斯佩里的裂脑实验美国神经生理学家罗杰·斯佩里由于对大脑半球研究的贡献,获得1981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他是治疗癫痫的医生,通过切除连接两个大脑半球的胼胝体,使他们不再沟通和连接身体左侧和右侧的信息。
这通常停止反馈回路和癫痫发作。
之后并没有明显的后遗症。
但他注意到了一些异常。
有一个病人想用一只手拥抱他的妻子,却发现另一只手在做完全不同的事情,他递了一个钩子到她的脸上。
还有一个人在晚上睡觉时难以入眠,认为他的另一只反叛的手会掐死他。
斯佩里在详细研究后得出结论:在一个单一的大脑内可能存在着两个不同的意识,他写道:左半球和右半球可能是同时有意识的,两种思维是不同的,思维的体验是平行运行的。
斯佩里通过大量的比较实验所取得的科学发现,突破了许多传统的理论,科学地解释了大脑功能的高度专门化。
斯佩里的科学发现的重大意义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是确立胼胝体的传递功能,证伪“胼胝体无作用说”。
胼胝体并不是像传统观点认为的那样,“只是脑的支持物”,而是起着两半球之间传递信息的决定性作用。
这样,肼胝体在完整大脑中的作用终于由斯佩里弄清楚了。
二是发现了右半球优势功能,匡正右半球劣势观点。
斯佩里及其同事对“分离脑”病人进行的一系列单侧性试验,表明大脑左半球长于语言和计算。
大脑右半球虽不擅说写,但对语言和字义仍有相当的理解。
它对空间的识别,对音乐、艺术、情绪的感知,则优于大脑左半球。
三是辩证地提出意识的分离和统一,反对右半球无意识的观点。
7.网格细胞与定位细胞我们人类究竟是怎么知道我们所处的位置,又是怎么知道我们将怎么样去某个地方的呢?我们的定位机制究竟是怎样的呢?1971年,约翰·奥基夫(John O´Keefe)发现了构成这一体系的第一个组成部分。
他在大脑一个名叫海马体区域发现一种特殊的神经细胞,当实验小鼠在房间内的某一特定位置时其中一部分这样的细胞总是显示激活状态。
而当小鼠在房间内的其他位置时,另外一些细胞则显示激活状态。
奥基夫认为这些是“位置细胞”,它们构成了小鼠对所在房间的地图。
2005年,May-Britt Moser和Edvard Moser夫妇发现大脑定位机制的另外一项关键组成部分。
他们识别出另外一种神经细胞,他们将其称之为“网格细胞”,这些细胞产生一种坐标体系,从而让精确定位与路径搜寻成为可能。
他们随后进行的研究揭示了位置细胞以及网格细胞是如何让定位与导航成为可能的。
John O´Keefe以及May -Britt Moser 和Edvard Moser夫妇的发现解答了一个困扰哲学家和科学家们长达数个世纪的谜团——大脑究竟如何创建一个有关自身周围空间位置的地图?我们又究竟如何能够在复杂的环境中找到方向?对位置的感知以及判断方向的能力是我们生存的基础。
对位置的感知构成我们在环境中对自身所处地点的知觉。
而在行进的过程中,我们将基于运动状态给出的距离判断与有关先前位置的信息结合了起来。
8.神经胶质细胞的新作用神经胶质细胞的口碑不佳。
胶质细胞虽有突起,但不具轴突,也不产生动作电位,它们并不像神经元那样传递电信号,在哺乳类,二者的比例约为十比一。
一个世纪以来科学家忽略了大量存在的这类大脑细胞,只将它们当作维护日常工作的包裹物质来对待。
然而,新的成像方法终于给了科学家研究胶质细胞的机会,他们发现,在记忆和学习等重要的大脑功能中,神经胶质细胞起着关键作用。
“这是个全新的领域。
神经胶质细胞更为复杂和多样,并不像神经元,“他指出,“胶质细胞的作用不同于神经元,这意味着,我们必须了解它们。
”也许,人类大脑很多未解之谜就在这种曾被低估的细胞之中。
9.大脑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很久以前,人们认为大脑是一成不变的,人们认为大脑是从人很小的时候就已经停止发展,所以,可以认为是人终生不变的部位。
但是,人们通过生活和实验逐渐发现,实际情况并不是如此。
《跨国战争老兵杂志》曾经登过这样一个故事,有一位住在伊利诺伊州Jacksonville镇的老人,在医院工作时,常常细心地把截下的断肢包好,保证肢体的舒展。
他说他认识的一个人因为截肢后幻觉肢剧痛不止,最后不得不把已埋下的肢体挖出来,使肢体平展。
那以后,痛感消失了。
幻肢疼现象在各国民间均有出现,尽管肢体已经被截掉,但是截肢者仍然能感觉到那个已不存在的肢体在痒、痛、冷暖和扭转等,并且常常还能够按照人的意愿自由移动,和身体还有协调感,仿佛属于人体的一部分。
目前一种流行的说法是,大脑中有专门司职各个运动器官的皮层。
举个例子,如果患者的手部被截去,那么随着大脑皮层的重组,司职面部的皮层就有可能会“侵占”原来手部的皮层,造成人们的感觉错觉,当刺激到面部时,就有可能会误以为手部还在,产生幻肢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