尔雅老子论语今读答案

合集下载

《论语》导读(上)尔雅答案修订无错版

《论语》导读(上)尔雅答案修订无错版

**********************************************************绪论(一):钱学森之问1中国古代教育的渠道有()。

A、官学B、私学C、家学D、以上都对正确答案:D2“古之学者为己”,“为己”指的是学问向内求,为的是自我人格的提升。

()正确答案:√3“钱学森之问”指的是钱学森2015年向温家宝总理提问,“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的人才?”()。

正确答案:×绪论(二):孔子其人1“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出自()。

A、《论语·学而》B、《论语·为政》C、《论语·雍也》D、《论语·述而》正确答案:B2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是中华文化的奠基者。

()正确答案:√3“三十而立”中的“而立”指的是立学、立人。

()正确答案:√绪论(三):孔子“自传”1士希贤,贤希圣,圣希()。

A、人B、王C、天D、道正确答案:C2“士希贤”中的“希”指的是希望。

()正确答案:×绪论(四):孔子周游列国及《论语》的诞生1将孔子尊为“至圣”的是()。

A、司马迁B、利玛窦C、黑格尔D、程颐正确答案:A2《论语》是孔子的著述。

()正确答案:×学而篇(一):孔子的学习观1儒学要处理的关系不包括()。

A、人我关系B、群己关系C、物我关系D、天人关系正确答案:D2孟子认为人生有三乐,其中不包括()。

A、父母俱在,兄弟无故B、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C、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D、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正确答案:D3“有朋自远方来”中的“朋”应当解释为()。

A、朋党B、朋友C、学生D、同门正确答案:D4今人的“学”指的是求知,古人之“学”不仅包括求知,也包括求道、做人。

()正确答案:√学而篇(二):君子之道1“吾日三省吾身”中的“三省”不包括()A、为人谋而不忠乎?B、与朋友交而不信乎?C、传不习乎?D、过而能改乎?正确答案:D2孔子认为什么人接近仁德?()A、坚毅B、木讷C、其言也讱D、以上都对正确答案:D3“其为人也孝弟”中的“弟”是通假字,通“悌”。

第1篇 《〈论语〉十二章》(解析版)

第1篇 《〈论语〉十二章》(解析版)

新高考语文60篇必背篇目1(默写)十1(阅读)闯关手册(2025版)第1篇《〈论语〉十二章》一、默写闯关(一)挖空练习(1)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学而)(2)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八佾yì)(3)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

”(里仁)(4)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里仁)(5)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里仁)(6)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

文质()(),然后君子。

”(雍也) (7)曾子曰:“士不可以不()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已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8)子曰:“譬如为山,未成一(),止,吾止也。

譬如平地,虽覆一(),进,吾往也。

”(子罕)(9)子曰:“()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子罕)(10)颜渊问仁。

子曰:“克己复礼为仁。

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

”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颜渊)(11)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卫灵公)(12)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

()之()父,远之()君。

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阳货)附:记忆导图将写错的字每个写3遍1.【2024·江苏泰州·三模】《小窗幽记》中说:“大豪杰,舍己为人;小丈夫,因人利己。

”这个道理用《〈论语〉十二章》中的句子来表达,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024·河南·模拟预测】《〈论语〉十二章》中,孔子对“好学”有自己的标准。

阐述说话谨慎、做事勤勉,并向有道德的人看齐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论语》阅读答案(集合15篇)

《论语》阅读答案(集合15篇)

《论语》阅读答案(集合15篇)《论语》阅读答案(集合15篇)现如今,我们都不可避免地会接触到阅读答案,阅读答案是由资深教育者参与拟订的。

还在为找阅读答案而苦恼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论语》阅读答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论语》阅读答案1阅读《论语》(节选),完成1-5题。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1.给下面加粗的词注音。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2.解释下面加粗词的意思。

不亦说乎()温故而知新()3.下列加粗词与可以为师矣一句中以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先帝不以臣卑鄙B.可以一战C.可以调素琴D.皆以美于徐公4.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中国古代曾有半部《论语》治天下的说法,今天我们阅读它同样获益匪浅,请写出初中语文课本孔子语录中的一则成语或格言警句(试卷上的除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1.wǎng dài2.愉快学过(旧)的知识3.B4.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是聪明的。

5略5.略。

《论语》阅读答案2《论语》八则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子罕》)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卫灵公》)* * * * *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学而》)子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子张》)子贡曰:“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

尔雅 《论语》中的人生智慧与自我管理 考试答案

尔雅  《论语》中的人生智慧与自我管理   考试答案

《论语》中的人生智慧与自我管理考试答案一、单选题(题数:70,共70.0 分)1古代文化传承的途径不包括()。

(1.0分)1.0 分A、官学B、私学C、家学D、国学正确答案:D 我的答案:D答案解析:2自诚明,谓之性;自明诚,谓之教。

诚则明矣,明则诚矣。

这段话出自()。

(1.0分)1.0 分A、《论语》B、《大学》C、《中庸》D、《孟子》正确答案:C 我的答案:C答案解析:3子曰:(),犹恐失之。

(1.0分)1.0 分A、学而不厌B、学而时习C、学如不及D、学不至谷正确答案:C 我的答案:C答案解析:4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

(1.0分)1.0 分A、士可杀不可辱B、己所不欲,勿施于人C、有杀身以成仁D、舍小我以成仁正确答案:C 我的答案:C答案解析:王阳明B、王重阳C、王夫之D、王德威正确答案:A 我的答案:A答案解析:6“要盟也,神不听”的意思是()。

(1.0分)1.0 分A、在被要挟的状况下定的盟约,连神也不听,更何况是人了B、私下达成的契约,神没有听见,因此也不会保佑C、达成盟约是最重要的,神不听信与人D、以上都不对正确答案:A 我的答案:A答案解析:7“有事,弟子服其劳。

”弟子指的是()。

(1.0分)1.0 分A、徒弟B、学生C、家里最小的孩子D、儿子正确答案:C 我的答案:C答案解析:8子曰:“君子道者三”,孔子指的是()。

(1.0分)1.0 分A、仁者不忧B、知者不惑C、勇者不惧D、以上都对正确答案:D 我的答案:D答案解析:9孔子说子路是个器,子路问何器也,孔子回答说,瑚琏也。

瑚琏指的是()。

(1.0分)1.0 分A、名贵的珊瑚B、盛酒用的器皿D、宗庙礼器正确答案:D 我的答案:D答案解析:10孔子心目中的至德是()。

(1.0分)1.0 分A、仁道B、孝悌C、忠义D、中庸正确答案:D 我的答案:D答案解析:11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

(1.0分)1.0 分A、有耻且格B、天下治矣C、民免而无耻D、以上都不对正确答案:C 我的答案:C答案解析:12子曰:何事于人,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

老子论语今读

老子论语今读

道经(一)已完成成绩: 75.0分1在我国传统文化发展的过程中,下列哪个阶段被称为“中华文化的基因库”:()窗体顶端A、先秦子学B、两汉经学C、隋唐佛学D、宋明理学我的答案:A得分: 25.0分窗体底端2“宋明理学”的代表人是:()窗体顶端A、庄子B、墨子C、荀子D、朱熹和王阳明我的答案:D得分: 25.0分窗体底端3“从来没有一个思想家能用这么少的文字来概括表达一种哲学的全貌。

”这其中的“文字”指的是下列哪部作品:()窗体顶端A、《金刚经》B、《论语》C、《道德经》D、《南华经》我的答案:C得分: 25.0分窗体底端4中国的传统文化从横向讲有儒道释三家,其中儒释两家双峰对峙,兼济互补。

我的答案:√得分: 0.0分×1下列哪部书被分为道教商务最高经典:()窗体顶端A、《古兰经》B、《玉皇经》C、《南华真经》D、《道德经》我的答案:D得分: 25.0分窗体底端2“紫气东来三万里,青牛西去五千言”指的是:()A、老子B、孔子C、庄子D、墨子我的答案:A得分: 25.0分窗体底端3《道德经》的前37章称为《道经》;第38章到81章称为《德经》。

我的答案:√得分: 25.0分4在《道德经》的众多版本中,现在我们读的一般是通行本。

我的答案:√得分: 25.0分1《道经》第一章“此两者,同出而异名”中“两者”指:()窗体顶端A、道和明B、无名和有名C、又常和无常D、有和无我的答案:D得分: 25.0分窗体底端2下列哪章被称为“道论之纲”:()窗体顶端A、《道经》一章B、《道经》二章C、《道经》三章D、《道经》四章我的答案:A得分: 25.0分窗体底端3在解读《道德经》时,文章的意思会随着断句的不同而不同,因此需注意。

()我的答案:√得分: 25.0分4“道”具有恒常性,所以它是恒久不变的。

()我的答案:×得分: 25.0分1“道冲,或用之或不盈”中“盈”的意思是:()窗体顶端A、满B、充盈D、尽我的答案:D得分: 25.0分窗体底端2“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中”言的意思是:()窗体顶端A、说话B、言语C、发号施令D、言传身教我的答案:C得分: 25.0分窗体底端3道家认为“生而知之者”为圣人。

《〈论语〉十二章(节选)》复习+++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论语〉十二章(节选)》复习+++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2025届统编选必上高三语文文言篇目《论语十二章》复习一、挖空训练1.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论语·学而》) 2.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论语·八佾》) 3.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

”(《论语·里仁》)4.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论语·里仁》)5.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论语·里仁》)6.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

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论语·雍也》) 7.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论语·泰伯》)8.子曰:“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

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

”(《论语·子罕》)9.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论语·子罕》)10.颜渊问仁。

子曰:“克()己复()礼为仁。

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

”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论语·颜渊》)11.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卫灵公》)12.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

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论语·阳货》)二、知识梳理一、文言知识通假字知者不惑(“知”同“智”)一词多义兴《诗》可以兴,可以观(动词,激发人的感情)从者病,莫能兴(动词,起身)政通人和,百废具兴(动词,兴办,举办)积土成山,风雨兴焉(动词,发生,产生)敏敏于事而慎于言(形容词,勤勉)回虽不敏(形容词,聪慧)天之应人,敏于景响(形容词,快,疾速)居居无求安(名词,居住的环境)佛印居左,鲁直居右(动词,坐)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动词,处于)昂其直,居为奇货(动词,囤积,储存)欲居之以为利(动词,占,占有)居有顷,倚柱弹其剑(用在时间词语之前,表示相隔一段时间)而半山居雾若带然(动词,停留,止息)胜质胜文则野(动词,超过)驴不胜怒,蹄之(动词,经得住,能承受)百战百胜(动词,胜利)予观夫巴陵胜状(形容词,优美的)何可胜道也哉(动词,尽,完)正就有道而正焉(动词,匡正)名不正,则言不顺(形容词,正当,合适)其冠不正(形容词,不偏,不斜)心术不正(形容词,正直)正中下怀(副词,恰好)为正副二本(形容词,正式的,为主的,和“副”相对)日月正相望(副词,表示动作或状态的进行和持续,正在)克克己复礼为仁(动词,约束)然操遂能克绍(动词,战胜,攻破)何功不克(动词,完成,成功)如其克谐,天下可定也(助动词,能够)而敏于事而慎于言(连词,表并列)人而不仁,如礼何(连词,表假设,如果)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连词,表顺承,就)死而后已(连词,表顺承,才)其请问其目(代词,它的)其“恕”乎(副词,表推测,大概,也许)古今异义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古义:文质兼备、配合适当的样子。

6.1《老子》四章同步练习++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6.1《老子》四章同步练习++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6.1《老子》四章同步练习(文字版 | 含答案)一、选择类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埏埴.以为器埴:黏土B.凿户牖.以为室牖:窗户C.故有道者不处.处:相处D.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几:接近二、情景默写2.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论语>十二章》中,孔子认为实行仁德,在于自己,不在于别人的句子是“,”。

(2)《老子》第二十四章中,老子从人的行为举例,主张无为立身,认为刻意为之反而不成功的句子是“,”。

(3)“比”“兴”是传统诗歌常见的手法,李白在《将进酒》中引出人生易老之感慨的比兴之句是“,”。

3.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将进酒》中的“”一句表达出乐观自信的积极思想;“”一句表达了蔑视权贵的人生态度。

(2)《春江花月夜》中写出个人的生命是短暂即逝的,而人类的存在则是绵延久长,表明诗人虽有对人生短暂的感伤,但并不是颓废与绝望的句子是“,”。

(3)《<老子>四章》中,老子以树木为喻,表达大的事物总是从小的东西发展起来的道理的句子是“,”。

三、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泮,其微易散。

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为者败之,执者失之。

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

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

慎终如始,则无败A.安,指安然、安定,与《大学之道》“静而后能安”中的“安”词义相同。

B.墨,即墨家,诸子百家之一,创始人为墨翟,主张“兼爱、非攻”。

C.牺牛,古代祭祀用的纯色牛。

牲,古代供祭祀用的体形完整的牛。

D.活,指使……存活,“故亏父而自利”的“亏”表示使……受损失,两者用法相同。

6.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庄子是与梁惠王、齐宣王同时期的人,他的学说涉猎范围广泛,核心思想归宗于老子的学说思想。

老子论语今读中论语部分的总结

老子论语今读中论语部分的总结

1.周朝用吉礼来接待宾客。

×2.西周的政治制度规定嫡长子继承王位,其他子嗣无权继承。

()√3.孔子一生中的第二个阶段指的是从政阶段。

()×4.孔子晚年很凄凉,经历了丧妻、丧子、丧徒之痛。

()√5.“学而时习之”中“时”的意思是“及时”。

()×6.老子将《学而》篇放在《论语》的开篇,意在说明学习的重要性。

()√7.“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和“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这两句话中的“说”和“乐”意思相同,都是“高兴”的意思。

()×8.春秋时期“君子”指的是受人尊敬的有德之人,并且君子必须“严以律己,宽以待人√9.“大德不官”的意思是德行高尚的不做官,不屑于为官。

()×10.《说文解字》中有云:“教者,效也;育着,养子使作善也。

”()√11.“传不习乎”中“习”的意思是“学习”。

()×12.“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

”中“道”的意思是“道路”。

×13.论语的结构是绝对的首尾呼应。

×14.《论语》在结构上每章之间没有内在关系,是杂乱无章的。

×15.《诗经》有300篇,故简称《诗经三百》。

()×16.古人认为世界上所有的东西都可以分为阴、阳两性。

()√17.“父母唯其疾之忧”暗含的意思是不要让父母为他担忧。

√18.在孔子看来在父母晚年是赡养他们就是孝敬老人。

()×19.孔子认为“君子比而不周,小人周而不比。

”()×20.“中庸”是孔子思想中最成熟的观点。

()√21.在《论语》中孔子认为“举枉错诸直,则民服。

”()×22.仁者爱人”指的不仅仅爱亲人,还包括芸芸众生,世间万物。

()√23.孔子认为君子没什么可与别人争的,如果有的话就是射箭时的“君子之争”。

()√24.“素以为绚兮”这句话中“素”指的是白衣服。

()×25.一首诗的优劣主要看它的语言是不是富有诗意。

()×26.古代有人称孔子为“圣人”“仁人”“仁者”,但孔子都一一否认。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道经(一)1在我国传统文化发展的过程中,下列哪个阶段被称为“中华文化的基因库”:()∙A、先秦子学∙B、两汉经学∙C、隋唐佛学∙D、宋明理学我的答案:A2“宋明理学”的代表人是:()∙A、庄子∙B、墨子∙C、荀子∙D、朱熹和王阳明我的答案:D3“从来没有一个思想家能用这么少的文字来概括表达一种哲学的全貌。

”这其中的“文字”指的是下列哪部作品:()∙A、《金刚经》∙C、《道德经》∙D、《南华经》我的答案:C4中国的传统文化从横向讲有儒道释三家,其中儒释两家双峰对峙,兼济互补。

我的答案:×道经(二)1下列哪部书被分为道教商务最高经典:()∙A、《古兰经》∙B、《玉皇经》∙C、《南华真经》∙D、《道德经》我的答案:D2“道可道,非常道”中第二个“道”的意思是:()∙B、说∙C、道路∙D、道德我的答案:B3“紫气东来三万里,青牛西去五千言”指的是:()∙A、老子∙B、孔子∙C、庄子∙D、墨子我的答案:A4在《道德经》的众多版本中,现在我们读的一般是通行本。

我的答案:√道经(三)1“道”的“不可言说性”指的是他的:()∙B、复杂性∙C、哲学性∙D、科学性我的答案:C2《道经》第一章“此两者,同出而异名”中“两者”指:()∙A、道和明∙B、无名和有名∙C、又常和无常∙D、有和无我的答案:D3“道”具有恒常性,所以它是恒久不变的。

()我的答案:×4在解读《道德经》时,文章的意思会随着断句的不同而不同,因此需注意。

()我的答案:√道经(四)1“常使民无知无欲”中“知”的意思是:()∙A、知识∙B、知道∙C、了解∙D、智慧我的答案:D2“道冲,或用之或不盈”中“盈”的意思是:()∙A、满∙B、充盈∙C、盈余∙D、尽我的答案:D3《道经》第二章论述了事务的相对性、辩证性及为政的重要原则:无为、不言。

()我的答案:√4道家认为“生而知之者”为圣人。

我的答案:×道经(五)1“多言数穷,不如守中”这句话中的“中”的意思是:()∙A、中规中矩∙B、中等∙C、中间∙D、即“度”恰到好处掌握分寸我的答案:D2“谷神不死,是谓玄牝”中“谷神”指:()∙A、五谷杂粮∙B、谷物∙C、五谷之神∙D、道我的答案:D3下列哪部书和《大学》、《论语》、《孟子》并称为“四书”:()∙A、《诗经》∙B、《尚书》∙C、《中庸》∙D、《史记》我的答案:C4“多言数穷,不如守中”告诫我们做事情要把握一个恰当的度,做到恰到好处。

我的答案:√道经(六)1《道德经》中“夫唯不争,故无尤"这句话中的“尤”是指:()∙A、犹豫∙B、尤其∙C、通“忧”指忧愁∙D、错误我的答案:D2老子认为最好的“善”要像:()∙A、上天∙B、水∙C、大地∙D、高山我的答案:B3老子的下列哪个观点可以体味出清官与贪官的区别:()∙A、是以圣人居无为之事∙B、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C、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D、上善若水我的答案:C4《道德经》中“夫唯不争,故无尤"这句话告诫我们不要一味强调竞争,要竞争先要超越自己。

我的答案:√道经(七)1苏州众多的园林中有一处命名“退思园”这其中暗含了下列哪种老子的思想:()∙A、功成身退,天之道也。

∙B、金玉满堂,莫能守之。

∙C、多言数穷,不如守中∙D、居善地,心善渊我的答案:A2“物极必反”是下列哪位的观点:()∙A、孔子∙B、庄子∙C、老子∙D、墨子我的答案:C3“(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这句话中“营”的意思是:()∙A、经营∙B、营养∙C、灵∙D、魂我的答案:D4在《道德经》中老子告诉我们要学会激流勇进,迎难而上。

我的答案:×道经(八)1道家认为人应该把下列哪项视为首要的:()∙A、治国∙B、齐家∙C、修身∙D、平天下我的答案:C2老子《道德经》中的“五色”指:()∙A、黄、青、赤、白、黑∙B、黑、白、蓝、黄、青∙C、赤、橙、黄、绿、青∙D、黑、白、赤、蓝、绿我的答案:A3老子《道德经》中的“五音”指宫、商、角、徵、羽。

()我的答案:√4“五味令口爽”中的“爽”指“好,舒服”。

()我的答案:×道经(九)1“视之不见,听之不闻,搏之不得”此三者混而唯一即是:()∙A、空∙B、虚∙C、道∙D、思我的答案:C2“万物并作,吾以观复”中“复”的意思是:()∙A、复杂∙B、复习∙C、恢复∙D、循环往复我的答案:D3在“有”和“无”的问题上道家认为“有”是最根本的。

()我的答案:×4“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以知古始,是谓道纪。

”告诉我们应该从根本上看问题,这样才能理解现在,展望将来。

()我的答案:√道经(十)1“知常容,容乃公”中“容”的意思是:()∙A、容易∙B、融洽∙C、通融∙D、从容我的答案:D2老子认为做好的管理者是:()∙A、“下知有之”∙B、“亲之誉之”∙C、“畏之”∙D、“侮之”我的答案:A3老子在《道德经》里告诉后人如果能做到“虚至极,守静笃”,就能看出世间的规律,按照“道”来做事,一生相安无事。

()我的答案:√4道家推崇的最高哲学准则是天。

我的答案:×道经(十一)1“无欲之为圣,寡欲之为贤,多欲之为凡,循欲之为狂。

”这句话印证了老子的下列哪个观点:()∙A、无欲则刚∙B、致虚极,守静笃∙C、少私寡欲∙D、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我的答案:C2《道德经》里“我独异于人,而贵食母。

”中“母”的意思是:()∙A、母体∙B、母乳∙C、母亲∙D、道我的答案:D3《道德经》里“绝学无忧”中的“绝”是指:()∙A、绝对∙B、极致,最好∙C、绝不∙D、拒绝我的答案:B4老子在《道德经》中不认为有绝对的无私,他提倡的是”少私寡欲“。

()我的答案:√道经(十二)1“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武”中“一”的意思是:()∙A、一个∙B、一起∙C、一团∙D、道我的答案:D2《道德经》里“曲则全,枉则直”中“枉”的意思是:()∙A、枉费∙B、冤枉∙C、弯∙D、枉然我的答案:C3老子两千多年前就总结出了辩证法的思想,《道德经》中充满了辩证法。

()我的答案:√4老子在《道德经》中很多篇章起始处多用四字成句,其中包含很深刻的含义,给人以强烈的冲击。

()我的答案:√道经(十三)1“不善人者,善人之资”中“资”的意思是:()∙A、资本∙B、资鉴,借鉴∙C、资金∙D、谈资我的答案:B2老子认为圣人“常善救物,故无弃物,是谓袭明”中“袭”的意思是:()∙A、沿袭∙B、抄袭∙C、暗藏∙D、偷袭我的答案:C3从中国阴阳学的角度说,儒家强调阳,道家强调阴,两者互补。

()我的答案:√4“知其白,守其辱”这句话中,“辱”的意思是“黑”与“白”相对。

()我的答案:√道经(十四)1古代的战争是不可避免的,那么老子认为战争取胜后应:()∙A、功遂身退,天之道也∙B、功成身遂,百姓皆谓“我自然”∙C、以丧礼处之∙D、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我的答案:C2下列哪项是老子对战争的态度:()∙A、善有果而已,不敢以取强∙C、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D、国家混乱,有忠臣我的答案:A3老子认为“死而不亡者寿”其中“亡”的意思是:()∙A、死亡∙B、灭亡∙C、忘记∙D、消亡我的答案:C4因为战争的血腥、暴力并会产生一些恶果,因此老子反对战争。

()我的答案:√道经及德经(一)1《道德经》里“执大象,天下往。

”中“大象”的意思是:()∙B、大道∙C、大的景象∙D、现象我的答案:B2下列几句话中与“以其终不自为大,故能成其大”意思相近的是:()∙A、不上闲,使民不争∙B、为天下溪,常德不离∙C、上善若水∙D、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我的答案:D3道家主张“仁、义、礼、智、信”。

()我的答案:×4“是以大丈夫处其厚,不居其薄。

”这句话中的“大丈夫”指的是圣人、有道之人。

()我的答案:√道经及德经(二)1“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这句话中的“二”指的是:()∙A、雌、雄∙B、天、地∙C、阴、阳∙D、生、死我的答案:C2成语“大器晚成”出自:()∙A、《资治通鉴》∙B、《周易》∙C、《孟子》∙D、《道德经》我的答案:D3老子认为最好的读书人听到“道”就相信它并且按照“道”去做事情。

()我的答案:√4在老子看来把自己主动放到“弱”的位置是懂得“道”,运用“道”的结果。

()我的答案:√德经(一)1下列哪些观点不属于老子的辩证法思想:()∙A、大成若缺∙B、大盈若冲∙C、大屈若直∙D、大智若愚我的答案:D2老子用下列那句话来暗示“天下无道”:()∙A、绝学无忧∙B、戎马生於郊∙C、大道废,有仁义∙D、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我的答案:B3俗话说“秀才不出门,能知天下事”这句话由老子的哪句话演变而来:()∙A、不出户,知天下∙B、不窥牖知天道∙C、智慧出,有大伪∙D、居善地,心善渊我的答案:A4《道德经》有云“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因此老子是唯心论者。

()我的答案:×德经(二)1“知者不言,言者不知”这句话中“言”的意思是:()∙A、说话∙B、发言∙C、言论∙D、发号施令我的答案:D2“和光同尘”这个成语出自:()∙A、《诗经》∙B、《尚书》∙C、《道德经》∙D、《易经》我的答案:C3“用其光,复归其明,无遗身秧,是谓袭常。

”和“常善救物,故无弃物,是谓袭明。

”这两句话中的“袭”字意思相同。

()我的答案:×4“天下有始,以为天下母”中“始”指的是“道”。

()我的答案:√德经(三)1俗话说“上有政策,下有对策”这句话与老子的下列那个观点相一致:()∙A、将欲取天下而为之,吾见其不得已∙B、绝圣弃智,民利百倍∙C、其政察察,其民缺缺∙D、欲将弱之,必固强之我的答案:C2“其政闷闷,其民淳淳”中“闷闷”的意思是:()∙A、宽松∙B、不开明∙C、憋闷∙D、暴虐我的答案:A3“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是下列哪位的观点:()∙A、曾子∙B、荀子∙C、庄子我的答案:D4韩非特别推崇《道德经》,并作《解老》一书,因此韩非也是道家的重要人物。

()我的答案:×德经(四)1下列哪句话告诫我们要想成大事需从小事做起:()∙A、上善若水∙B、千里之行始于足下∙C、天下皆知美之为美∙D、希言自然我的答案:B2在国际交往中大国要摆正自己的位置,在老子看来摆正位置的重要标志是:()∙A、绝圣弃智,民利百倍∙B、太上,下知有之∙D、大邦者下流我的答案:D3“美言可以市尊”这句话中“市”的意思是:()∙A、集市∙B、市场∙C、交易∙D、行市我的答案:C4按照老子的观点,只要我们按照道去治理国家,百姓就会最大限度的得到实惠。

()我的答案:√德经(五)1老子说:“我有三宝,持而保之。

”此三宝一曰慈,二曰检,三曰: ()∙A、五日三省吾身∙C、上善若水∙D、不敢为天下先我的答案:D2《道德经》里“慈故能勇,俭故能广”这句话中“广”的意思是:()∙A、广泛∙B、广阔∙C、大方∙D、广大我的答案:C3老子说的“不敢为天下先”指的是有好处的时候不敢把个人的利益摆在天下民众之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