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骨文中国乱象
甲骨文及其对于中华文明的影响

甲骨文及其对于中华文明的影响甲骨文是中国历史上古代文字的重要组成部分,起源于商代晚期至西周初期,大约距今有三千年的历史。
甲骨文是在甲骨上刻写的文字,主要用于占卜、祭祀、记录事物等方面,是中国古代人民智慧和文明的结晶。
甲骨文不仅是中国文字发展的重要历史见证,也是我们了解中华文化的重要窗口之一。
甲骨文的发现与研究最早发现甲骨文的是清末时期的学者王懿荣。
王懿荣在二十世纪初前往河南安阳,偶然发现了一批刻有文字的动物骨骼和龟甲,并认为这是商代晚期至西周初期的遗物。
后来,这批记录商周文字的甲骨被称为“安阳甲骨”。
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对甲骨文的研究也在不断深入。
到了现代,要破译甲骨文并不容易,因为甲骨文的字形复杂,注音不规范,很多字形不同的文字却有着相同的音。
但是,随着不断地研究和推断,人们对于甲骨文的理解也越来越深入。
甲骨文对中华文明的影响1. 记录历史,传承文明甲骨文不仅是中国古代历史的见证,还是古代智慧和文明的重要载体。
甲骨文记录了商周时期的历史,包括宗族世系、宗庙建设、祭祀事宜和装备制造等方面,为我们提供了了解古代中国社会和文化的宝贵资料。
同时,甲骨文的出现也标志着中国文字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对后世的汉字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 体现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甲骨文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代表着古代中国人民的智慧和文明。
甲骨文的出现,表明了先民们对世界的探索和认知,反映了他们的生活和思想,体现了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
甲骨文的破译和研究,对于我们了解古代中国文化和思想具有重要意义。
3. 传递先民智慧甲骨文记录了古代社会的农业生产、贸易交流、文化艺术等多个方面,反映了先民们在认知世界、探索自然和社会发展方面的智慧。
甲骨文在记录了古代文化和思想的同时,也为后人提供了一份宝贵的智慧财富。
我们可以从中了解到古代先民的生活方式和社会结构,认识到先民们对自然和生命的敬畏和一些具体的智慧做法。
结语甲骨文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我们了解中华文化提供了一个外部窗口。
甲骨文对中国和世界的重要影响_概述及解释说明

甲骨文对中国和世界的重要影响概述及解释说明1. 引言1.1 概述甲骨文是中国古代最早的文字之一,具有重要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它起源于商代晚期,至今已有数千年的历史。
甲骨文最初是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用于记录当时人们进行祭祀活动时的预测和记载,后来则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
甲骨文的发现和解读对于了解中国古代社会、经济、宗教、政治等方面提供了珍贵的历史资料,并为汉字文字学以及世界语言演化研究做出了重要贡献。
1.2 文章结构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甲骨文对中国和世界产生的重要影响。
首先,我们将分析甲骨文对中国古代历史研究所做出的贡献,包括其在揭示商代王朝历史、社会制度以及商周易姓体系等方面的作用。
其次,我们将探讨甲骨文在中华文化传承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并深入解释其在儒家思想和古代经典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然后,我们将着重讨论甲骨文在世界范围内的影响力,包括其在跨学科研究中的地位和价值,以及对比较文字学和考古学所做出的贡献。
最后,本文将解释甲骨文的特点和重要性,并探讨其作为最早记录汉字发展过程的见证以及它对于汉字文化传承和发展的启示。
1.3 目的本文旨在全面阐述甲骨文对中国和世界产生的重要影响,并提供对甲骨文研究和保护工作未来发展的展望与建议。
通过深入探讨甲骨文在历史、语言、文化等方面的作用,进一步增强读者对甲骨文价值与意义的认识。
同时,本文也希望激发更多人投身于甲骨文研究领域,并加强保护与传承工作,以确保这一珍贵遗产得以延续并为人类所用。
2. 甲骨文对中国的重要影响2.1 发现和解读甲骨文的历史背景甲骨文是中国最早的文字形式之一,起源于商朝晚期(公元前14世纪至公元前11世纪)。
它的发现可以追溯到1899年,当时在河南安阳发现了包含上千个以龙骨和兽骨刻写的甲骨。
这些甲骨上刻有古代祭祀活动中的卜辞和金字等信息。
直到20世纪初,学者们开始系统地研究和解读这些甲骨文。
其中,李约瑟、王国维等人做出了重大贡献,通过对甲骨文符号的分类、整理和翻译工作,为后来的研究提供了基础。
甲骨文ERP在国内发展情况分析

甲骨文乱象:中国银行ERP成功验收报告数为零手机免费访问2009年12月15日14:00中国计算机报“请你设想这样的情况:从现在起5年之后,10年之后,或30年之后,今天站在你左边的这个人会是一个失败者;右边的这个人,同样,也是个失败者。
而你,站在中间的家伙,你以为你会怎样?一样是失败者——失败的经历,失败的优等生。
”2000年,甲骨文董事长兼CEO拉里·埃里森在耶鲁大学发表演讲时,面对台下1000名即将毕业的大学生曾说出这样的惊人言论。
然而,两年后的6月中旬,在首次于中国举行的甲骨文全球电子商务和新技术大会上(Oracle World),一向心高气傲、口无遮拦、走到哪里都不忘挖苦对手的拉里·埃里森,面对实施甲骨文ERP项目失败的中国用户的当场质问,却没能做出正面回应。
秘而不宣的银行客户名单“这只是冰山一角,其实,Oracle ERP的银行项目在中国实施到今天,都没有拿到一份用户的成功验收报告!”前段时间,在谈及某重要IT门户网站报道的某农村商业银行“520万元甲骨文ERP项目失败之谜”时,一位业内人士不经意的一句话,立即引起了记者的关注。
打开甲骨文中国的官方网站,我们发现甲骨文的金融客户中只有重庆市商业银行、广东发展银行、宁波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发展银行、厦门市商业银行5家银行客户。
“其实远不止这些,据我所知,中国银行、宁夏银行、南京银行、山东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泉州市商业银行、徽商银行、国开行、民生银行、渤海银行、广东农村信用社等都是甲骨文的客户。
” 曾参与过某银行甲骨文ERP项目实施,并有着十几年ERP项目实施经验的G先生说。
既然有这么多银行客户,那为什么在甲骨文中国的官方网站没有显示呢?在当前几乎所有ERP厂商都大肆宣传自己的成功案例的情况下,甲骨文中国的做法似乎令人费解。
记者随即对此展开了调查。
ERP项目失败如何界定据了解,国外研究机构对ERP的应用效果进行了大量研究,并且针对ERP实施的成功与否给出了严格的界定。
甲骨文承载的历史价值、文化内涵和现代意义

甲骨文承载的历史价值、文化内涵和现代意义甲骨文是中国古代最早的文字之一,出现在商朝时期的甲骨文卜辞中,使用鹿首象形文字和容器象形文字构成了一套独特的文字系统。
甲骨文因其独特的历史价值、文化内涵和现代意义而备受关注。
首先,甲骨文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价值。
甲骨文记载了商代的社会制度、宗教信仰、经济活动等各个方面的信息,为我们了解商代社会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通过研究甲骨文,可以深入了解商代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发展,为我们揭示中国古代社会的变迁和演变提供了珍贵的线索。
其次,甲骨文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
甲骨文是中国古代文字的起源之一,它的形成和发展反映了古代中国人民的文化传统和思维方式。
甲骨文的文字形态来源于生活、活动和自然,每一种象形文字都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反映了当时人们的生活场景和文化价值观念。
通过研究甲骨文,可以深入了解古代中国人的生活方式、宗教信仰、思维方式等方面的文化内涵,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
此外,甲骨文具有重要的现代意义。
随着现代科技的不断发展,人们对甲骨文的研究也日益深入。
甲骨文在考古学、历史学、语言学等领域都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为我们揭示中国古代文字的形成和演变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同时,甲骨文的研究也有助于我们加深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挖掘出更多珍贵的文化资源,推动中华文明传承和创新。
总的来说,甲骨文作为中国古代最早的文字之一,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价值、文化内涵和现代意义。
通过对甲骨文的深入研究和传承,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国古代社会的发展历程,传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促进文明的传承和创新。
甲骨文不仅是中国古代文明的见证者,也是我们前人智慧的结晶,应该倍加珍视和传承。
中国文物史最奇葩:出土文物造假太专业,骗翻国内外专家

中国文物史最奇葩:出土文物造假太专业,骗翻国内外专家甲骨造假高手有多厉害?本文作者倪方六在中国文物造假史上,至少有两件让中国文物专家脸红的造假事件。
一是1980年代北魏陶俑造假事件,几个农民烧的陶俑把包括北京故宫专家在内的一批国内顶级文物专家给骗翻了,直到后来这些陶俑大量出现在国内文物市场上,专家才不得不承认上当了,至今故宫的墙角还堆着当年高价“抢”回的这批假货。
(北魏陶俑,真假分不清)另一是甲骨卜辞造假事件,时间远早于北魏陶俑造假,距今已百年了。
一个民办老师级别的私塾启蒙老师,在不识一个甲骨文的情况下,伪刻出来的甲骨卜辞,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没有人看出是假的,不只国内卖家莫辨真假,外国专家也搞不清,连连上当,买到假甲胄,至今仍混在真甲骨一起,令人无法分辨。
中国造假最厉害的文物是什么?就是假甲骨!这篇文章,就来说说这位甲骨造假高手——他是安阳小屯村人,名叫蓝葆光。
我在《中国盗墓史·秘笈卷》一书中,专门写了蓝葆光其人。
蓝葆光是河北人,读过几天经学,在安阳这一带私塾给孩子启蒙谋生。
后来他染上抽大烟的毛病,书也不能好好教了。
(馆藏甲骨文)教书先生不能教好书,还能干什么?拦路抢劫干不了,玩文字游戏绝对没有问题。
当时甲骨行情一路走高,一个字竟能卖二两银子,蓝葆光动心了。
开始带着好玩的心理,试着伪刻一些,假甲骨卖给当时安阳城内挺有名的“尊古斋”古玩店,竟然把精明的掌柜王嘉瑞都骗过了。
尝到造假的甜头,蓝葆光开始“专业化生产”。
民国十七年(1928年),民国甲骨学家董作宾先生经人介绍,与时年“三十多岁,像个文弱书生”的蓝葆光认识,调查到了蓝造假的内幕。
(馆藏甲骨文)董作宾1955年在台湾出版的《甲骨学五十年》一书中回忆道:“蓝君有一个小册子,临摹许多甲骨文字,刘氏(刘鹗)、罗氏(罗振玉)出版各书,他都抄过,但是他始终一个字也不识。
”蓝葆光把摹在小册子上的这些卜辞作为作伪的母本,在甲骨上“创作”了起来。
一个甲骨文也不认识的“蓝老师”所刻出的卜辞,连大师董作宾也看不出区别,二十多年后董作宾还感叹此人是位“真正的天才”。
甲骨文的小故事5个

甲骨文的小故事5个【引言】甲骨文,作为中国最早的成熟文字,距今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
它诞生于商朝晚期,主要用于卜辞、铭文等记录国家政事和宗教仪式的内容。
今天,让我们通过五个小故事,了解甲骨文的传奇历程。
【故事一】甲骨文在商朝时期达到了繁荣的顶峰。
当时的国君崇尚迷信,凡事都要通过卜辞来预测吉凶。
因此,甲骨文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不仅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还涉及到百姓的日常生活。
在那个时代,甲骨文已经成为国家统治和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故事二】甲骨文的发现与挖掘,源于19世纪末。
当时,河南安阳出土了一批龟甲和兽骨,上面刻有奇怪的符号。
这些符号引起了学者们的关注,他们开始对这些遗物进行研究,从而揭开了甲骨文的神秘面纱。
如今,甲骨文已经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吸引了众多学者投身其中。
【故事三】甲骨文作为一门古老的文字体系,具有极高的考古价值。
它为我们研究古代社会、文化、历史等方面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
同时,甲骨文的研究成果对现代汉字学、史学等学科的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解读甲骨文,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汉字的起源、演变过程,以及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
【故事四】随着甲骨文的考古价值逐渐被认可,对其保护与传承工作也愈发重要。
我国政府高度重视甲骨文的保护,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开展甲骨文普查、建立甲骨文数据库、加强人才培养等。
此外,还通过举办甲骨文研讨会、展览等活动,让更多人了解和传承这一宝贵的文化遗产。
【结语】甲骨文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它见证了中华文明的发展历程。
在新时代背景下,我们要继续挖掘甲骨文的学术价值,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为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注入新的动力。
文物背后的故事:「假货典范」,西方传教士所藏伪造甲骨卜辞举例

文物背后的故事:「假货典范」,西方传教士所藏伪造甲骨卜辞举例一、甲骨学研究领域之一:辨伪晚清金石学家王懿荣以他敏锐的学术洞察力,发现甲骨文是「殷人的刀笔文字」以后,中外的古董商、学者以及博物馆就开始大肆收购。
于是,这些在安阳田间地头随处可见的「破骨头」,就开始身价倍增。
同时,造假也就开始了。
据胡厚宣先生在1992年的统计,国内国外的个人收藏者、博物馆、学术单位,目前大致共收藏有15万多片甲骨。
【注1】这15万片甲骨中,其实也流入了一些伪造的甲骨文,目前有一部分被鉴定为假,有一部分可能仍然我们不知道为假,有一部分存在争议。
比如:大名鼎鼎的「儿氏族谱刻辞」,学术界对其真伪也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注2】儿氏族谱刻辞,著录于《英藏2764》,《库1506》「甲骨文辨伪」也是甲骨学的研究领域之一。
下文我就列举一些伪造的甲骨文刻辞,对其进行分析,给喜欢收藏和文物的读者提供一些参考。
二、收购伪造甲骨文最多的三个「歪果仁」收购伪造甲骨文最多的是当时的三个「歪果仁」,他们是三个欧美传教士兼汉学家:•库寿龄(Couling, Samuel ,1859-1922)•方法敛(Rev.FrankHerring.Chalfant,1862-1914)•明义士(James Mellon Menzies,1885-1957)加拿大汉学家传教士明义士比如:加拿大的传教士明义士,几乎就是「久病成医,久骗成精」的典范。
他在河南安阳一带传教,甲骨文出土以后,他就骑着马去安阳小屯村「蹲点」收购,这时候小屯村的农民,有很多差不多已经成为半个「专家」,比猴还精。
一看外国人来了,争先恐后的把假货卖给他,明义士大喜,直到有一天他发现他买回来的乌龟壳子在床底下发臭,才知道被骗。
后来,明义士努力钻研,自学成才,渐渐成为辨伪高手,在甲骨学也小有所成,能用文言文写甲骨文考释文章,百年甲骨学史中,西方学者只有他一个。
这是明义士在其著作《殷墟卜辞自序》中一段文言文,简直逆天了。
甲骨文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甲骨文对中国历史的影响甲骨文,那可是咱们老祖宗留给咱们的一份沉甸甸的文化宝藏啊!一提到它,我就感觉像是打开了一扇通往神秘古代的大门,心里头那个激动劲儿,简直没法用言语来形容。
你想啊,那可是三千多年前,咱们的老祖宗们用龟甲兽骨刻下的文字,一笔一划,都透着历史的厚重和文化的韵味。
要说甲骨文对中国历史的影响,那可真不是盖的!首先,它就像是咱们中国文字的“老祖宗”,没有它,咱们现在写的汉字还不知道得是啥样儿呢。
你想啊,从甲骨文开始,咱们的文字一路演变,从金文到小篆,再到隶书、楷书,这一路走来,就像是一条流淌不息的文化长河,甲骨文就是这条河的源头。
它见证了咱们中国文字的诞生和发展,也为咱们后人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再者说了,甲骨文里头可藏着不少宝贝呢!它就像是古代的一部“百科全书”,记录了那时候人们的日常生活、祭祀活动、战争胜负,还有天文地理、气候变化啥的。
你想啊,要是咱们能读懂这些甲骨文,那不就等于跟三千多年前的老祖宗们面对面交流了吗?那种感觉,简直就像是穿越了时空,回到了那个神秘而又古老的年代。
而且啊,甲骨文对咱们研究古代历史和文化也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你想啊,那时候的人们没有咱们现在的照相机、录像机,他们是怎么记录历史的呢?靠的就是这些甲骨文啊!它们就像是一部部无声的史书,静静地躺在博物馆里,等待着咱们去解读、去发现。
正是有了这些甲骨文,咱们才能更加深入地了解古代社会的风貌和人们的生活方式,也才能更好地传承和发扬咱们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
不仅如此啊,甲骨文还对咱们的艺术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你想啊,那些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每一个都充满了艺术的美感。
它们或刚劲有力,或柔美婉约,就像是一幅幅精美的书法作品。
这些甲骨文不仅让咱们领略到了古代书法的魅力,也为咱们今天的艺术创作提供了无尽的灵感和借鉴。
所以啊,要说甲骨文对中国历史的影响,那可真是一言难尽啊!它就像是咱们中国文化的一座丰碑,永远屹立在历史的长河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甲骨文中国乱象:渠道混乱售后屡遭投诉来源:赛迪网-《中国计算机报》2009年12月14日作者:窦彦莉编辑:赖正河2009-12-16 星期三杭州网“请你设想这样的情况:从现在起5年之后,10年之后,或30年之后,今天站在你左边的这个人会是一个失败者;右边的这个人,同样,也是个失败者。
而你,站在中间的家伙,你以为你会怎样?一样是失败者——失败的经历,失败的优等生。
”2000年,甲骨文董事长兼CEO拉里·埃里森在耶鲁大学发表演讲时,面对台下1000名即将毕业的大学生曾说出这样的惊人言论。
然而,两年后的6月中旬,在首次于中国举行的甲骨文全球电子商务和新技术大会上(Oracle World),一向心高气傲、口无遮拦、走到哪里都不忘挖苦对手的拉里·埃里森,面对实施甲骨文ERP项目失败的中国用户的当场质问,却没能做出正面回应。
秘而不宣的银行客户名单“这只是冰山一角,其实,Oracle ERP的银行项目在中国实施到今天,都没有拿到一份用户的成功验收报告!”前段时间,在谈及某重要IT门户网站报道的某农村商业银行“520万元甲骨文ERP项目失败之谜”时,一位业内人士不经意的一句话,立即引起了记者的关注。
打开甲骨文中国的官方网站,我们发现甲骨文的金融客户中只有重庆市商业银行、广东发展银行、宁波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发展银行、厦门市商业银行5家银行客户。
“其实远不止这些,据我所知,中国银行、宁夏银行、南京银行、山东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泉州市商业银行、徽商银行、国开行、民生银行、渤海银行、广东农村信用社等都是甲骨文的客户。
” 曾参与过某银行甲骨文ERP项目实施,并有着十几年ERP项目实施经验的G先生说。
既然有这么多银行客户,那为什么在甲骨文中国的官方网站没有显示呢?在当前几乎所有ERP厂商都大肆宣传自己的成功案例的情况下,甲骨文中国的做法似乎令人费解。
记者随即对此展开了调查。
ERP项目失败如何界定据了解,国外研究机构对ERP的应用效果进行了大量研究,并且针对ERP实施的成功与否给出了严格的界定。
欧美研究机构的专家认为,ERP实施成功可以从两个方面定义:第一,项目达到最初需求,如未超预算、未超时间、达到预期要求;第二,有效地使用IT技术集成全部业务流程。
而在国内,ERP的实施成功与失败,并没有一个统一和全面的标准,一般会从项目实施完成后是否给企业带来效益来考察,但到底带来多少效益并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
“企业在选择ERP实施服务商时,一般会与软件提供商签署一个评价项目是否成功实施的协议以作为合同附件,并由企业出具项目是否实施成功的验收报告。
项目实施完成后,如果拿不到客户的成功验收报告,就说明这个ERP项目的实施是不太成功的。
”业内一位资深人士这样告诉记者。
ERP的成败,与产品的适用性、实施公司的能力、企业内部的推动力等很多因素都有关系。
国内学者一般认为,ERP的失败大体分为两种情况:一是项目实施过程的失败,其原因大多与软件功能和实施服务质量有关;二是应用过程的失败。
ERP系统上线运行后,如果能够正常切换到ERP系统控制,从而完全替代原有手工工作流程,那么,应用基本上是成功的;否则,视为失败。
企业为何不愿意承认ERP项目失败?尽管大家都知道确实有不少企业的ERP项目实施是不成功的,但却很少有企业公开站出来承认项目的实施和应用失败,有关失败的案例也隐而不现,很少有媒体报道。
比较而言,成功案例的报道却连篇累牍,俯拾皆是。
在AMT的信息化论坛上,一位咨询顾问向公众发出征集失败案例的帖子,然而数年过去,回帖者却寥寥无几。
大型ERP项目动辄几百万、上千万元,甚至过亿元,“国有企业的ERP项目的实施,都是作为领导政绩来宣传的,这里面存在巨大的责任风险,所以没有人会承认失败。
”IT PUB 社区一位资深的ERP实施顾问如此对记者表示。
“为何这些失败没有报道呢?失败总不是一件好事情,花了钱没有得到结果,不但自己不光彩,软件商、实施服务商也同样不光彩。
失败了,责任人既无法向上级交代,也无法向同事做出交代。
对于这种说不清双方责任的事情,企业甚至连打官司的勇气都没有,哪还谈得上向媒体披露内幕呢?这就是众多系统失败后的现象——沉默!”资深咨询专家吴文钊在其关于CIO实战方法的《大变革》一书中这样写道。
“家丑不可外扬,这是中国传统的封闭思想,在当今许多企业老板的意识中仍广泛存留,有些行业都关起门来搞信息化。
曾经走过的弯路、惨痛的教训、失败的案例,统统被藏着掖着。
这种封闭思想,使很多企业不断为信息化项目的失败埋单。
在各类信息化交流会上,大家习惯对自己公司歌功颂德,绝口不提背后的苦楚。
越是大行业大企业,这种封闭的…辫子‟思想越是突出。
” 业内一位专家对此现象如此评论道。
ERP对于企业来说,还有另外一层含义,ERP代表了当今先进的企业管理模式,是企业管理现代化的重要标志。
在大家争相标榜实现企业现代化管理的今天,如果承认ERP实施失败,就等于承认自己管理水平落后。
“上了ERP系统,吹还来不及,哪会自己到处宣传实施失败。
比如说ISO9000的实施,难道就100%成功?大家还不都在吹自己的企业通过了XX认证?”一位业内人士如此表示。
家丑不可外扬,大家彼此心照不宣,三缄其口。
甲骨文“隐藏”的银行项目是否失败?或许正应了以上各种说法,在记者调查过程中,记者曾通过各种渠道试图采访一些银行的信息化负责人,然而,一听说是关于这方面的问题,大部分人都拒绝接受采访,有的以“项目正在实施中,不便对外讲”予以回绝,有的本来说可以谈谈,但真正谈及这些问题时,却又躲躲闪闪了。
“宁夏银行的项目不能说是失败。
”业内一位了解该项目的A先生近日对记者说。
据记者了解,该项目由高伟达进行实施,主要是做新会计准则和财务管理两部分业务的实施。
2008年4月份项目开始实施,当时对外披露的计划是年底完成。
但到了2008年12月1日,高伟达通知银行科技部,项目无法按时完成,需延迟到2009年6月,并要求银行科技部门临时将科目体系做了更改。
直到2009年11月份,这个项目财务系统才上线,银行的相关负责部门,决定延用甲骨文的资金转移定价系统,但业务部门认为该系统不可行。
为什么业务部门认为不可行?问题出在哪里?“一方面,甲骨文的管理会计产品无法针对国内实际金融环境进行应用,该产品采用英文界面和英文专业术语,易用性较差;另一方面,超过一年的基础财务项目建设时间,也反映出甲骨文代理商的专业水平和实施能力尚达不到能帮助银行进行管理会计建设的要求。
”A先生如此回答记者。
“山东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主要是选用甲骨文财务核算软件,该项目实施时间历经三年,几易实施商。
虽然甲骨文财务系统最近刚刚随山东农信的新一代核心系统上线,但只是上线了基础财务核算部分,管理会计的成本分摊部分并没有上线。
现在应用效果还不好说。
”某咨询公司负责人B先生这样告诉记者。
记者在调查中也听到了关于中国银行实施甲骨文总账系统的一些说法:“项目投入资金数千万甚至上亿元,至今未实施上线,据说银行内部已宣告项目失败。
”但近日记者致电曾参加过该项目建设的Z先生时,他却这样告诉记者:“这个项目近期已经上线,具体情况不便多说。
”“目前,徽商银行的管理会计FTP项目已经上线运行,正在做相关升级工作。
项目本身没有什么问题,只是在实际应用中,资金转移定价系统计算出来的数值只占20%的考核指标,80%还是应用传统方法进行考核。
原因是FTP计算的指标和传统方法计算的指标差距太大。
目前对FTP系统,徽商银行方面没有异议,还是认可的。
”熟悉该项目的N先生告诉记者。
记者在调查中还发现,国开行的财务核算、管理会计项目,是由神州数码代理实施甲骨文的产品,至今已实施三年多,仍然没有结果;泉州市商业银行,由宇信易诚公司代理实施甲骨文的产品,实施近两年,至今没有任何消息;民生银行,上的是甲骨文全系统,管理会计部分实施不下去,后改用SAP的产品来实施,但同样也实施不下去,目前SAP的实施团队已全部撤出,放弃项目;渤海银行,据内部人员反馈,甲骨文的财务系统使用复杂,常用的核算功能运行效率较低;广东农村信用社,项目投入一亿元,用户也大吐苦水。
而即便是曾作为甲骨文标杆用户宣传的重庆银行,记者了解到的情况似乎也并非像甲骨文宣传的那样成功:“2006年6月份和甲骨文合作了财务信息化项目,由亿阳信通担任实施方,后转包给新加坡公司信天博联。
行里成立了项目组,专职配合项目实施上线,时间长达两年。
产品设计按照大型企业的运流模式,没有银行业专版,适用性较差,客户只能全照厂商思路走。
”对该项目比较了解的L先生这样对记者介绍。
记者在调查中还了解到甲骨文的其他一些客户的情况,如国泰君安证券,原来采用甲骨文系统,项目费用高达2000万元,使用三年后却改用了用友ERP系统,原因是甲骨文系统不能满足业务变化需求,还有较高的服务费也让国泰君安有些吃不消。
另外,记者也在IT168 的IT PUB社区中看到一篇“谁能谈谈甲骨文的实施失败案例?”的帖子,看到不少网友的回复,其中提到了北京多元电器、中海油、三角轮胎、大连实德、哈药集团等项目。
而据记者掌握的情况,这些用户中有的已经改用其他厂商的系统,有的在前几年已经媒体曝光并进行了二次实施,如哈药集团等。
对于甲骨文的这些银行及其他客户的ERP项目的实施成败与否,记者在调查中并没有得到明确的结论,但随着调查的逐步深入并通过对业内多位专家、资深人士的采访、咨询,造成这些项目实施延期甚至无限期推迟,以及实施上线后应用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效益不明显等各种状况的原因,却逐渐明朗起来。
不断收购产品与技术体系越来越复杂“甲骨文的管理软件产品体系纷繁复杂,特别是面向业务深层次应用的产品多采用收购的方式,各产品不能实现很好的融合。
”一位不愿公开姓名的资深人士如此表示。
擅用收购并精于收购,一直是甲骨文重要的发展策略。
近年来,甲骨文实施了一系列震动业界的收购大案:2005年斥资103亿美元收购仁科进军人力资源管理软件市场;2007年斥资33亿美元收购海波龙进军BI市场;2008年斥资85亿美元收购BEA进军中间件市场。
不断收购,在让拉里·埃里森先生“超过微软,成为世界最大的软件系统公司”的梦想越来越近的同时,也让甲骨文的管理软件变得越来越复杂,由于收购来的产品技术标准并不统一且产品线较多,最后只能强行组合。
如人力资源管理方面是收购Pepolesoft的产品、人力资本管理方面是收购JD Edwards的产品、预算及分析管理方面是收购Hyperion的产品、客户关系管理方面是收购Siebel的产品、项目管理方面是收购Primavera的产品、甲骨文融合中间件系收购BEA的产品。
这从甲骨文中国官方网站的产品列表中可以清晰地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