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层色谱显色剂及检测物质介绍

合集下载

薄层色谱显色剂

薄层色谱显色剂

通用试剂(1) 重络酸钾-硫酸:检查一般有机物.喷洒剂:5克重络酸钾溶于100毫升40%硫酸中.薄层检查:喷洒后加热到150℃至班点出现(2) 荧光素-溴:检查不饱和化合物喷洒剂:0.1克荧光素溶于100毫升乙醇中溴试剂:5%的溴的四氯化碳溶液喷洒后处理:喷洒荧光素溶液后,放置存有溴溶液的缸内,可于紫外线分析灯下检查荧光,荧光素与溴化和成曙红(Eosin)(无萤光),而不饱和化合物则成溴加成物,保留了原有荧光;若点样较多,则呈黄色斑点,底板呈红色.(3) 碘:检查一般有机物.方法:a 层析谱放密闭缸内或瓷盘内,缸内预先放有碘结晶少许,大部分有机化合物呈棕色斑点。

B 层析谱放碘蒸气中5分钟(或喷5%碘的氯仿溶液)取出置空气中待过量的碘蒸气全部挥发后,喷1%淀粉的水溶液,斑点转成蓝色。

(4)硫酸:通用喷洒剂:5%的浓硫酸乙醇溶液,或15%浓硫酸正丁醇溶液,或浓硫酸-醋酸(1:1)喷洒后处理:空气中干燥15分钟,再热至110℃直至出现颜色或荧光。

(5)硝酸银-氢氧化铵(Tollen-Zaffaroni)试剂:检查还原性物质。

溶液I : 0.1%N硝酸银; 溶液II: 5N氢氧化铵喷洒剂: I和II以1:5混合(临用前混合)喷洒后处理: 105℃加热5~10分钟,至深黑色斑点出现.(6)磷钼酸或磷钨酸,硅钨酸:检查还原性物质,类脂体,生物碱,甾体喷洒剂: 5~10%磷钼酸或磷钨酸或硅钨酸乙醇溶液喷洒后处理: 120℃加热至斑点出现.沉淀试剂: 1克硅钨酸溶于20毫升水中,加10%盐酸至强碱性.生物碱(7)硫酸??=硫酸:检查生物碱及含碘化合物喷洒剂: 0.1克硫酸?混悬于4毫升水中,加入1克三氯醋酸,加热至沸,逐滴加入浓硫酸至澄清.喷洒后处理: 110℃加热数分钟至斑点出现.(8)碘化铋钾(Dragendorff)试剂:检查生物碱及其他含氟化合物.溶液I: 0.85克次硝酸铋溶于10毫升冰醋酸40毫升水中溶剂II: 8克碘化钾溶于20毫升水中.制备液I+II,等体积混合.可用于棕色瓶中保存较长时间,一般制备液可作沉淀试剂用.喷洒液: 制备液1毫升与2毫升醋酸,10毫升水混合即得(9).碘化汞钾(Mayer)试剂: 检查生物碱.制备液: 13.55克氯化汞和49.8克碘化钾各溶于20毫升水中,等体积混合并用水稀释至1000毫升.喷洒液: 制备液加1/10体积的17%盐酸.喷洒后处理: 观察斑点,并于紫外线荧光分析灯下检出.(10) ?酸纳-浓硫酸(Mandelin)试剂:检查生物碱.1%>酸纳的浓硫酸溶液.与多种生物碱呈不同颜色.(11)碘-碘化钾(Wagner)试剂:检查生物碱.1克碘及10克碘化钾,溶于50毫升水中,加热,加2毫升醋酸,再用水稀释至100毫升.可作纸层板显色剂,液可作沉淀试剂.酚类,鞣质(12)三氯化铁:检查酚类及??酸.喷洒剂:1~5%三氯化铁的水溶液或乙醇溶液.并加盐酸少许.??酸呈红色斑点,酚类称蓝色或绿色斑点.(13)铁氰化钾-三氯化钾:检查酚类,芳香胺类及还原性物质.喷洒剂: 1%铁氰化钾水溶液,2%三氯化铁水溶液.临用前等体积混合.喷洒后处理: 喷洒后酚性物质呈蓝色斑点.再喷2N盐酸,能使颜色加深,纸谱可用烯盐酸洗去喷洒液.(14) 4-胺基安替比林-铁氰化钾(Emerson反应): 检查酚类.喷洒剂: I . 2%4-氨基安替比林乙醇溶液;II. 8%铁氰化钾水溶液.或用0.9%4-氨基安替比林和5.4%铁氰化钾水溶液方法: 先喷洒I,再喷洒II,即显色,或再放入密闭缸中,缸内放25%氢氧化铵,即产生橙色至深红色.(15) 对氨基苯磺酸,重氮盐(Pauly试剂): 检查酚类,芳香胺类及能偶合的杂环化合物.喷洒剂: 4.5克对氨基苯磺酸,加热溶于45毫升12N盐酸中,用水稀释至500毫升,取10毫升稀释液用冰冷却,加10毫升冷4.5%亚硝酸钠水溶液,0℃放15分钟(此试剂于0℃可保存3天),用前加等体积1%碳酸钠水溶液.一般重氮化试剂,也可用联苯胺,对硝基苯胺等.(16) 对甲苯磺酸: 检查甾体,黄酮,鞣质.喷洒剂: 20%对甲苯磺酸氯仿溶液.喷洒后处理: 100℃加热数分钟,紫外线分析灯下检查荧光斑点.含氧杂环及蒽醌类*(17) 三氯化铝: 检查黄酮体.喷洒1%三氯化铝乙醇液于紫外线荧光分析灯下检示,呈黄色荧光(18)碱式醋酸铅: 检查黄酮体.喷洒剂: 饱和碱式醋酸铅(或饱和醋酸铅)水溶液.于紫外线荧光分析灯下检查荧光斑点.(19)醋酸镁: 检查蒽醌甙,甙元及黄酮体喷洒剂: 0.5%醋酸镁甲醇溶液方法: 90℃加热5分钟,呈红色至紫色斑点.(20)氢氧化钾: 检查香豆素,蒽醌甙及甙元喷洒剂: 5~10%氢氧化钾的甲醇溶液.于日光及紫外线荧光分析灯下检示斑点.萜类,甾体(21) 三氯化锑(Carr-Price试剂): 检查甾体,萜类,皂类.喷洒剂: 25克三氯化锑溶于75克氯仿中(亦可以用氯仿或四氯化碳的饱和溶液).喷洒后处理: 100℃加热5分钟,于紫外线荧光分析灯下检示荧光.(22) 五氯化锑: 检查甾体,萜类,皂甙.喷洒剂: 五氯化锑-氯仿或四氯化碳(1:4),用前新鲜配制.喷洒后处理: 120℃加热至斑点出现,并于紫外线荧光分析灯下检示.(23)香兰醛-硫酸: 检查高级醇类,酚类,甾体,萜类,芳香油.喷洒剂: 1克香兰素溶于100毫升浓硫酸,或0.5克香兰醛溶于100毫升硫酸-乙醇(4:1)中.喷洒后处理: 室温或120℃加热观察显色斑点.(24) 4-二甲氨基苯甲醛,醋酸,磷酸(E.P.试剂): 检查? Azulene 及?前体Proazulene.喷洒剂: 0.25克4-二甲氨基苯甲醛,溶于50毫升醋酸5克85%磷酸和20毫升水的混合液中(棕色瓶中保存数月) ?:烃室温即成蓝紫色斑点,>前体于80℃加热10分钟出现蓝紫色斑点.(25) 氯胺T-三氯醋酸: 检查强心甙.喷洒剂: I. 3%氯仿T水溶液新鲜制备.II. 25%三氯醋酸乙醇溶液(能保存数天).10毫升I加40毫升II,用前混合.喷洒后处理: 110℃加热7分钟,紫外线荧光分析灯下检示呈蓝色或黄色荧光.(26) 亚硝酸基铁氰化钠-氢氧化钠(Legal试剂): 检查不饱和内酯;甲基酮或活性次甲基,常用于强心甙喷洒剂: 1克亚硝基铁氰化钠溶于100毫升2N氢氧化钠-乙醇(1:1)的水溶液.显红色或紫色斑点.(27) 3,5-二硝基苯甲酸(Legal试剂): 检查强心甙,α,β-不饱和内酯.喷洒剂: 1克3,5-二硝基苯甲酸溶于50毫升甲醇,加入1N氢氧化钾50毫升.强心甙呈紫红色斑点.糖类(28) 邻苯二甲基苯胺: 检查还原糖.喷洒剂: 0.93克苯氨,1.66克邻苯二甲酸溶于100毫升水饱和的正丁醇中.喷洒后处理: 105℃加热10分钟.(29) 2,3,5-Triphenyl-tetrazolium chloride (T.T.C.):检查还原糖及其他还原物质。

薄层色谱显色剂及检测物质介绍

薄层色谱显色剂及检测物质介绍
醌类化合物是含有共轭环己二烯二酮或环己二烯二亚甲基结构的一类有机化合物的总称。大部分的醌都是α,β-不饱和酮,且为非芳香、有颜色的化合物。是中药中一类具有醌式结构的化学成分,主要分为苯醌、萘醌、菲醌和蒽醌四种类型。
对苯醌
邻苯醌
2,5-二甲基-对苯醌
1,4-萘醌
9,10-蒽醌
9,10-菲醌
碘:
不饱和或者芳香族化合物
配制方法
在100ml广口瓶中,放入一张滤纸,少许碘粒。
或者在瓶中,加入10g碘粒,30g硅胶
香草醛(香兰素)
广谱
配制方法
15g香草醛+ 250mL乙醇+2.5mL浓硫酸
挥发油类可以用硫酸香草醛显色剂,还有高级醇、酚、甾类及精油都可以用它做显色剂。酸香草醛又称硫酸香兰素显色剂,其实是一种广谱性的显色剂,很多一般的物质如有机酸,挥发油,甾体,萜类等都可以显色,除生物碱、三萜或甾体皂甙类显色不明显,可用一些特殊显色剂外,一般都可使用香兰素显色。
二硝基苯肼(DNP)
醛和酮
配制方法:12g二硝基苯肼+ 60mL浓硫酸+ 80mL水+ 200mL乙醇
醛或酮与2,4-二硝基苯肼反应生成黄色、橙色或红色的2,4-硝基苯腙沉淀。2,4-二硝基苯腙的颜色与醛、酮的分子结构有一定的联系,不含共轭双键的醛、酮所形成的腙一般为黄色;和碳碳双键或芳环共轭的醛、酮所形成的腙一般为橙色或红色。
磷钼酸(PMA):广谱配制方法:10 g of磷钼酸+100 mL乙醇
次硝酸铋钾
溶液甲:0.85 g次硝酸铋+ 10 ml冰醋酸+ 40 ml水
溶液乙:8 g碘化钾+ 20 ml水。临用时取甲、乙二液各0.5 ml,加冰醋酸2 ml及水10 ml混合。

薄层层析常用显色剂配制及显色方法

薄层层析常用显色剂配制及显色方法

碘:适用于不饱和或者芳香族化合物配制方法:在100ml广口瓶中,放入一张滤纸,少许碘粒。

或者在瓶中,加入10g碘粒,30g硅胶高锰酸钾适用于含还原性基团化合物,比如羟基,氨基,醛配制方法:1.5g KMnO4 + 10g K2CO3 + 1.25mL 10% NaOH + 200mL 水. 使用期3个月磷钼酸(PMA)广谱配制方法:10 g of 磷钼酸+100 mL 乙醇紫外灯适用于含共轭基团的化合物,芳香化合物硫酸铈生物碱配制方法:10%硫酸铈(IV)+15%硫酸的水溶液氯化铁苯酚类化合物配制方法:1% FeCl3 + 50% 乙醇水溶液.桑色素(羟基黄酮)广谱, 有荧光活性配制方法:0.1% 桑色素+甲醇茚三酮适用于氨基酸配制方法:1.5g 茚三酮 + 100mL of 正丁醇+ 3.0mL 醋酸二硝基苯肼(DNP)适用于醛和酮配制方法:12g二硝基苯肼+ 60mL 浓硫酸 + 80mL 水 + 200mL 乙醇香草醛(香兰素)广谱配制方法:15g 香草醛 + 250mL 乙醇 +2.5mL 浓硫酸溴甲酚绿适用于羧酸,pKa<=5.0配制方法:在100ml乙醇中,加入0.04g溴甲酚绿,缓慢滴加0.1M的NaOH水溶液,刚好出现蓝色即至。

钼酸铈广谱配制方法:235 mL 水 + 12 g 钼酸氨 + 0.5 g 钼酸铈氨 + 15 mL 浓硫酸茴香醛(对甲氧基苯甲醛)1广谱配制方法:135 乙醇 + 5 mL 浓硫酸 + 1.5 mL of 冰醋酸 + 3.7 mL 茴香醛,剧烈搅拌,使混合均匀.茴香醛(对甲氧基苯甲醛)2适用于萜烯,桉树脑(cineoles), withanolides, 出油柑碱(acronycine)配制方法:茴香醛:HClO4:丙酮:水 (1:10:20:80)胺类物质常用的是:(1)磷钼酸显色剂:磷钼酸 5%-10% 乙醇溶液,淡黄色,久置变为浅绿色,不影响使用。

薄层色谱详细资料大全

薄层色谱详细资料大全

薄层色谱详细资料大全薄层色谱是在被洗涤干净的玻板(10×3cm左右)上均匀的涂一层吸附剂或支持剂,待干燥、活化后将样品溶液用管口平整的毛细管滴加于离薄层板一端约1cm处的起点线上,晾干或吹干后置薄层板于盛有展开剂的展开槽内,浸入深度为0.5cm。

待展开剂前沿离顶端约1cm附近时,将色谱板取出,干燥后喷以显色剂,或在紫外灯下显色。

基本介绍•中文名:薄层色谱•外文名:(Thin Layer Chromatography)•别名:薄板层析•类别属性:快速分离少量物质的实验技术原理,实验流程,注意事项,趋势,胶板,原理基本原理色谱法的基本原理是利用混合物中各组分在某一物质中的吸附或溶解性能的不同,或和其它亲和作用性能的差异,使混合物的溶液流经该种物质,进行反复的吸附或分配等作用,从而将各组份分开。

薄层色谱是一种微量、快速和简便的色谱 ... 。

由于各种化合物的极性不同,吸附能力不相同,在展开剂上移动,进行不同程度的解析,根据原点至主斑点中心及展开剂前沿的距离,计算比移值(Rf):化合物的吸附能力与它们的极性成正比,具有较大极性的化合物吸附较强,因此Rf值较小。

在给定的条件下(吸附剂、展开剂、板层厚度等),化合物移动的距离和展开剂移动的距离之比是一定的,即Rf值是化合物的物理常数,其大小只与化合物本身的结构有关,因此可以根据Rf值鉴别化合物。

薄层色谱可适用小量样品(几到几十微克甚至0.01μg)的分离:也可用于多达500mg样品的分离,是近代有机化学中用于定性,定量的一种重要手段。

特别适用于那些挥发性小的化合物,以及在高温下易发生化学变化而不能用气相色谱分析的物质。

实验流程铺板点样展开显色计算Rf值铺板取7.5x2.5cm左右的载玻片5片,洗净晾干。

在50mL烧杯中,放置3g矽胶G,逐渐加入0.5﹪羧甲基纤维素钠水溶液(CMC)8mL,调成均匀的糊状,涂于上述洁净的载玻片上,用手将带浆的玻片在水平的桌面上做上下轻微的颠动,制成薄厚均匀、表面光洁平整的薄层板,涂好的矽胶G的薄层板置于水平的玻璃板上,在室温放置0.5h后,放入烘箱中,缓慢升温至110℃,恒温0.5h后取出,稍冷后置于干燥器中备用。

最全的TLC经验薄层层析显色剂

最全的TLC经验薄层层析显色剂

最全的TLC经验薄层层析显色剂TLC(Thhin-layer chromatography)是一种常用的分析技术,利用固定相上的物质分离样品中的化合物。

在TLC分析中,选择合适的显色剂是非常重要的,它可以使分离后的化合物形成明显的色斑,便于后续的观察和分析。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TLC显色剂及其应用经验:1.碘气(I2)显色剂:碘气广泛应用于氨基酸、激素、脂肪类化合物等的分析。

在整个TLC显色的过程中,容器内需维持相对湿润的环境,这有助于碘分子与分离出的化合物结合并形成色斑。

2.磷钼酸(H3PO4-MoO3)显色剂:磷钼酸显色剂对一些有机物具有较高的选择性,适用于血红素、古菌素等类似化合物的分析。

但是,过多的样品可能会导致背景的显色。

3.臭氧-有机酸显色剂:臭氧-有机酸显色剂可用于许多有机物的分析,如甾体激素、有机酸等。

显色过程中需要在高浓度臭氧气体下进行,非常危险,必须小心操作。

4.特殊显色剂:一些特殊化合物需要使用特殊的显色剂才能形成色斑,例如卡尔曼反应、尼特罗蒽酮反应等。

这些显色剂需要额外的处理步骤,并需要小心操作以避免有毒物质的接触。

此外,除了选择合适的显色剂,还有一些TLC操作经验值得注意:1.选用合适的固定相:根据分析样品的理化性质选择合适的固定相。

非极性固定相适用于极性化合物的分离,疏水性固定相适用于疏水化合物的分离等。

2.控制溶剂系统:在TLC中,正确的溶剂系统对于样品的分离非常重要。

使用不同比例的溶剂混合物,根据样品的极性和亲水性来优化分离效果。

3.控制样品施加的量:在施加样品前,要先进行样品的预处理,并确保样品施加均匀。

过多的样品可能会导致色斑扩散,影响分离效果。

4.控制板子的浸渍时间:浸渍时间的控制也非常重要,如果时间过短,样品可能没有完全被吸附;如果时间过长,可能会扩散过多的色斑,导致分离效果不佳。

5.注意保护眼睛和皮肤:在整个TLC显色的过程中,一些显色剂具有刺激性和毒性。

在操作时,必须佩戴适当的防护设备,如手套、护目镜等,以避免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TLC(薄层色谱)显色试剂及配方大全

TLC(薄层色谱)显色试剂及配方大全

薄层色谱的显色反应显色试剂显色剂可以分成两大类:一类是检查一般有机化合物的通用显色剂;另一类是根据化合物分类或特殊官能团设计的专属性显色剂。

显色剂种类繁多,本章只能列举一些常用的显色剂。

l.通用显色剂①硫酸常用的有四种溶液:硫酸-水(1:1)溶液;硫酸-甲醇或乙醇(1:1)溶液;1.5mol/L硫酸溶液与0.5-1.5mol/L硫酸铵溶液,喷后110oC烤15min,不同有机化合物显不同颜色。

②0.5%碘的氯仿溶液对很多化合物显黄棕色。

③中性0.05%高锰酸钾溶液易还原性化合物在淡红背景上显黄色。

④碱性高锰酸钾试剂还原性化合物在淡红色背景上显黄色。

溶液I:1%高锰酸钾溶液;溶液Ⅱ:5%碳酸钠溶液;溶液I和溶液Ⅱ等量混合应用。

⑤酸性高锰酸钾试剂喷1.6%高锰酸钾浓硫酸溶液(溶解时注意防止爆炸),喷后薄层于180oC加热15~20min。

⑥酸性重铬酸钾试剂喷5%重铬酸钾浓硫酸溶液,必要时150oC烤薄层。

⑦5%磷钼酸乙醇溶液喷后120oC烘烤,还原性化合物显蓝色,再用氨气薰,则背景变为无色。

⑧铁氰化钾-三氯化铁试剂还原性物质显蓝色,再喷2mol/L盐酸溶液,则蓝色加深。

溶液I:1%铁氰化钾溶液;溶液Ⅱ:2%三氯化铁溶液;临用前将溶液I和溶液Ⅱ等量混合。

2.专属性显色剂由于化合物种类繁多,因此专属性显色剂也是很多的,现将在各类化合物中最常用的显色剂列举如下:(1)烃类①硝酸银/过氧化氢检出物:卤代烃类。

溶液:硝酸银O.1g溶于水lml,加2-苯氧基乙醇lOOml,用丙酮稀释至200ml,再加30%过氧化氢1滴。

方法:喷后置未过滤的紫外光下照射;结果:斑点呈暗黑色。

②荧光素/溴检出物:不饱和烃。

溶液:I.荧光素0.1g溶于乙醇lOOml;Ⅱ.5%溴的四氯化碳溶液。

方法:先喷(I),然后置含溴蒸气容器内,荧光素转变为四溴荧光素(曙红),荧光消失,不饱和烃斑点由于溴的加成,阻止生成曙红而保留荧光,多数不饱和烃在粉红色背景上呈黄色。

常用生物碱薄层层析显色剂

常用生物碱薄层层析显色剂

常用生物碱薄层层析显色剂
生物碱薄层层析是分析生物碱的一种常用方法,主要就是利用选择性显色剂使生物碱在层析培养基中分离出来,因此,显色剂的选择关系到analyses结果的准确性。

一般来说,生物碱薄层层析显色剂包括高沸点油酸、苯酚磺酸钾、磷酸氢钠等。

高沸点油酸是一种特殊的显色剂,具有良好的分离性和抗氧化性,经常用来显示有机碱。

苯酚磺酸钾是一种有机磷酸酯,以磷酸钾为基,是一种常用的层析显色剂,可用于某些多碱混合物的分离,特别是在有机碱和羧酸的分离中,表现出良好的分离性能。

磷酸氢钠是锂或钠盐及磷酸同类离子的共溶剂,与上述显色剂不同的是,磷酸氢钠的水溶液具有强烈的碱性,且可作为后期层析状况的改性剂,可以有效调节分析结果的准确度和精密度。

此外,生物碱薄层层析一般也添加硫酸铵或氨水等硅油表面活性剂,以有效地改善析出分析结果的精密度和准确度。

另外,生物碱溶液有时还添加有机溶剂或表面活性剂,以改善分析结果的准确度和可靠性。

总之,生物碱薄层层析的显色剂的选择非常重要,甚至可以决定生物碱薄层层析分析的准确性、精确性和有效性,因此应加以充分考虑。

薄层色谱

薄层色谱

七:定位
展开后须把薄层板上的溶剂挥发干净(可用吹风机吹干),如果 在平板上有干扰定位的的不易挥发的试剂也必须用加热法使之除 尽,然后对薄层上的组分进行定位。常用的定位方法有光学检出 法、蒸汽检出法和试剂检出法。
光学检出法:有些化合物在可见光下观察不到其显色反应,但可以吸收紫外光,
在254nm波长处可以显示处不同的颜色斑点,因此,可以使用紫外灯照射显 色法。有些化合物还可以使用荧光检测法检测。
3.薄层板的涂布
一般采用添加剂羧甲基纤维素钠(CMC—Na),应用方法是取CMC-Na 1克溶 于100毫升水中,加热煮沸溶解,按比例与硅胶搅匀,铺板。涂成之后先把玻 板放在平面上,室内干固,再对光检查,看是不是均匀,有无气泡,平整光 洁度如何,合格的上烤箱110℃加热30分钟进行活化,冷却后贮于干燥器内备 用。
3. 高比移植
为避免Rf值为小数,有些文献以高比移植(hRf)代替Rf值作为薄层色谱的定 性参数,Rf*100即为hRf值都在0~100之间。
4.保留常数:保留常数值(Rm)与化合物的Rf值之间或与被分离化合物结构
之间存在以下关系Rm= ㏒(1/Rf -1)因此利用上式,可以推测同系物的Rm 值或者鉴定同系物。
六:展开
根据薄层板大小,自行选用适当玻璃标本缸,长方形,如17×10×6厘米的标 本缸可容纳下15×9厘米的玻璃板。采用较大的玻璃缸和玻璃板时,在缸内沿 周围缸壁衬一层预先浸有溶剂的滤纸,以便缸内展开溶剂易达到饱和,防止 边缘效应(即两边缘的点走得快)和同一物质Rf值不一致现象。 一般将薄层板斜置展开容器内,密闭。先不使溶剂浸湿薄层板,饱和10~15分 钟后再进行展开,展开溶剂沿着薄层板向上移动。对加粘合剂的涂板可以近 于垂直的状态进行展开,而对未加粘合剂的薄层板则必须以倾斜状态(15度 角)进行展开。为了防止产生“边缘效应”和展开溶剂不饱和现象。还可采 用夹心式展开容器,其方法是将薄层板的左右两侧各刮去5~10毫米,垫上条 状玻璃或塑料,盖一块与薄层板同样大小的玻璃,用夹子将两边夹好,插入 展开溶剂中进行展开,并能取得良好效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素磺酸盐溶出,实现了木质素、纤维素与半纤维素的分离,得到了纸浆,同时也使木质素的 应用成为了可能。
醌类化合物是含有共轭环己二烯二酮或环己二烯二亚甲基结构的一类有机化合物的总称。 部分的醌都是a,3-不饱和酮,且为非芳香、有颜色的化合物。是中药中一类具有醌式结构 的化学成分,主要分为苯醌、萘醌、菲醌和蒽醌四种类型。
混合。
该显色剂主要用来跟踪含氮化合物,浸泡后化合物显示桔红色。(生物碱)
可以进行氧化、还原、水解、醇解、酸解甲氧基、梭基、光解、酞化、磺化、烷基化、卤化、 硝化、缩聚或接枝共聚等许多化学反应。其中,又以氧化、酞化、磺化、缩聚和接枝共聚等 反应性能在研究木质素的应用中显示着尤为重要的作用,同时也是扩大其应用的重要途径。
碘:
不饱和或者芳香族化合物
配制方法
在100ml广口瓶中,放入一张滤纸,少许碘粒。
或者在瓶中,加入10g碘粒,30g硅胶
香草醛(香兰素)
广谱
配制方法
15g香草醛 +250mL乙醇+2.5mL浓硫酸
挥发油类可以用硫酸香草醛显色剂,还有高级醇、酚、甾类及精油都可以用它做显色剂。酸
香草醛又称硫酸香兰素显色剂,其实是一种广谱性的显色剂,很多一般的物质如有机酸,挥
苯腙的颜色与醛、酮的分子结构有一定的联系,不含共轭双键的醛、酮所形成的腙一般为黄 色;和碳碳双键或芳环共轭的醛、酮所形成的腙一般为橙色或红色。
茴香醛(对甲氧基苯甲醛)1
广谱
配制方法
135乙醇+ 5mL浓硫酸+1.5 mL of冰醋酸+3.7 mL茴香醛,剧烈搅拌,使混合均匀
茴香醛(对甲氧基苯甲醛)2
在此过程中,磺化反应又是木质素应用的基础和前提,到目前为止,木质素的应用大都以木
质素磺酸盐的形式加以利用。 在亚硫酸盐法生产纸浆的工艺中,正是由于亚硫酸盐溶液与木
粉中的原本木质素发生了磺化反应,引进了磺酸基,增加了亲水性,而后这种木质素磺酸盐
在酸性蒸煮液中进一步发生水解反应,使与木质素结合着的半纤维素发生解聚,从而使木质
发油,甾体,萜类等都可以显色,除生物碱、三萜或甾体皂甙类显色不明显,可用一些特殊 显色剂外,一般都可使用香兰硝基苯肼+60mL浓硫酸+80mL水+200mL乙醇
醛或酮与2,4-二硝基苯肼反应生成黄色、橙色或红色的2, 4-硝基苯腙沉淀。2, 4-二硝基
萜烯,桉树脑(cineoles), withanolides,出油柑碱(aeronycine)
配制方法
茴香醛:HCIO4丙酮:水(1:10:20:80)
磷钼酸(PMA):广谱配制方法:10g of磷钼酸+100mL乙醇
次硝酸铋钾
溶液甲:0.85 g次硝酸铋 + 10ml冰醋酸 + 40ml水
溶液乙:8g碘化钾+ 20ml水。临用时取甲、乙二液各0.5 ml,加冰醋酸2ml及水10ml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