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21课词二首语文

合集下载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21《词二首》教学设计(品读感悟)冀教版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21《词二首》教学设计(品读感悟)冀教版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21《词二首》教学设计(品读感悟)冀教版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学会本课四个生字,理解生词的基本含义。

2、有感情地朗读诗词,在理解的基础上能背诵、会默写。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借助工具书或资料理解本首词的字面意思。

2、通过对比、朗读感受作者所处时代不同、性格、经历不同,审美情趣和处世态度也有所不同。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感悟作者在词中所赋予梅花不畏严寒、俏不争春、乐观谦虚的品格与精神。

教学重难点:深入理解诗词大意,体会两位词人所赋予梅花不同的品格与精神,感受作者所处时代不同,性格经历不同,审美情趣和处世态度也有所不同。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激情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见过梅花吗?对它有哪些了解?师:梅花,因其凌寒独放、暗香幽远,成为历代文人墨客竞相吟咏的对象。

南宋爱国主义诗人陆游一生更是创作了百余首以梅为题材的诗词,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他的这首《卜算子·咏梅》。

二、初读感悟。

1、自读诗词。

要求读准字音,读顺句子。

小组间检查认读,把易错的字写到纠错本上。

2、交流汇报。

3、指名读文,随机指导。

预设:易读错的音:著(zhuó)碾(niǎn)妒(dù)三、精读词意。

1、学生自读,解决疑难。

师:正确、流利的朗读是理解诗词的前提,请同学们自由读文,借助工具书或资料理解字面意思,不理解的字词记录下来。

学生自读。

全班交流。

师:有哪些字词不理解?预设:驿外:(驿站之外,形容荒凉之地。

)更:(再一次)著:(经受)苦:(拼命、尽力)零落:(凋零)碾:(碾压)2、初谈感受。

师:你能大致说说整首词的意思吗?带着你的理解读一读这首词吧。

四、品读诗词。

1、师:孩子们,请你们再读这首词,说一说陆游笔下的梅花是什么样的?你是从哪读到的?结合相关诗句谈一谈。

孤独(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驿站之外本来就很少有人来,这座桥还断了,就更没有人走了,梅花生长在断桥边上,无人问津、无人照顾,更没有人欣赏它,可见它很孤独寂寞。

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课件 21词二首

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课件 21词二首
梅花并不想费尽心思去争艳斗宠,对百花 的妒忌与排斥毫不在乎。即使凋零了,被碾 作泥土,又化作尘土了,梅花依然和往常一 样散发出缕缕清香。
陆游《卜算子·咏梅》欣赏

上阕集中写了梅花的困难处境, 它也的确还有 “ 愁”。从艺术手法说, 写愁时作者没有用词人们那套惯用的比喻手法,把愁写得象这象那,而是用 环境、时光和自然现象来烘托。让读者在一系列景物中感受到作者的特定环
曹星
水调歌头 梅
深冬一枝梅,开放终不悔。千年惊艳不见,竟 在一刻现。冰天雪地一片,粉红青春尽显,寒 风仍不变。百花犹尚在,不如早梅艳。
心明静,身挺立,口无言。既有傲骨,何愁心 志不坚!坐视人间沧桑,静观事态炎凉,英姿 尚还在。此时一瞬间,当留千万年。
张看
吟诗作对













总结
比较阅读相同点 (1)都写出了梅花不畏严寒的特点。 (2)都表现梅花不与群芳争春的特点。 (3)都赞颂了梅花的高洁的品格。 (4)都以梅花自比。

不同点
(1)梅花的形象不同,陆游:寂寞凄凉、 饱受摧残,象征 屡受排挤的主战派。毛泽东: 傲寒俊俏、积极乐观。象征革命者的坚贞不 屈斗争的精神。杨皓然Fra bibliotek菩萨蛮 梅
寒风雪雨霜,傲雪映冰晶。崖边清风梅独生, 不想悬冰万丈。春来冬去冬来春,紫身红衣, 又添白芸一片,
天生暖季不显明,冷冬无花屹立红。傲梅洁身, 白雪覆,又加红,看天下豪士,独尊于风霜之 中。
张昊泽

非恐冬风刺骨寒,何惧冷霜天下凡。 倾盆大雨任冲洗,漫天飞雪笑嫣然。 风霜雨雪多摧残,冰封雪冻谈笑间。 何惜花瓣飘落落,轻入白毯血斑斑。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21课文言文二则伯牙鼓琴部编版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21课文言文二则伯牙鼓琴部编版

部编版小学语文教学资料,请参考使用!伯牙鼓琴【教材分析】《伯牙鼓琴》已然成为中华文化中关于“知音”最为生动、最为震撼的注解之一。

它讲述了春秋时期,俞伯牙与钟子期以琴相识,以琴相知,最后因子期早亡,伯牙破琴绝弦、遂成绝响的故事。

全文共83字,4句话。

1句为起,2.3句顺承而下,4句急转而后合,语言凝练典雅,抑扬顿挫。

【学情分析】本课是初中阶段学生第一次正式接触文言文教读课文,要在一开始就培养他们学习文言文的良好习惯。

首先要指导学生利用注释读懂大意,能够用自己的话复述故事,还要反复诵读,注意文言文特有的节奏,增强文言语感。

【教学目标】1.通过朗读、品味、想象等多种方式学习课文,在学懂的基础上熟读成诵。

2.初步运用借助注释、联系上下文等学习文言文的基本方法,感受常用的文言词汇,增加文言文的阅读体验。

3.紧扣单元教学目标,感受高山流水的知音文化,明确朋友相交的真挚深沉,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

【教学重点】借助注释疏通文意,通过反复诵读培养文言语感。

【教学难点】感受艺术之美,体会建立在共同爱好、相互了解基础上的深厚友谊。

【教学过程】一、“知音”导入。

1.借助课前预习一,从“知音”一词入手,导入新课。

2.读好课题。

理解“鼓”的意思,知道古今异义的现象。

二、初解“知音”。

1.自由大声地朗读课文,至少三遍,努力把课文读正确。

2.聚焦难读的句子,扎扎实实读好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读好语气词“哉乎”“乎”,初步体验古文朗读的节奏和韵味。

3.齐读全文,初步感知故事内容。

4.读懂课文。

学生借助注释,在小组里说说课文大意。

课堂检测,相机解决关键字词:方、志、绝、复、足。

三、研读“知音”。

1.教师提问:文中哪些地方可以体现钟子期是伯牙的知音?2.结合上下文,抓住关键词研读。

3.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行语言的拓展和运用:伯牙的琴声不只表现了高山流水,还会表现哪些动人的场景呢?4.教师小结:伯牙在琴声里表达的所感所想,钟子期都能迅速地听懂并大加赞叹,这仅仅是一般的朋友吗?不,这就是真正的知音!四、深悟“知音”。

六年级上册语文词二首教学设计

六年级上册语文词二首教学设计

21 词二首教学设计
教材:冀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
单元:感受生活中智慧的灵光
板块: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卜算子·咏梅》是陆游托物言志的佳作。

上阕写梅花的处境和遭遇:寂寞无主,无人眷顾,无人欣赏,还要遭受风雨摧逼。

下阕写梅花的气节:无意争春,即便是零落成泥,依然保持那一份清香,依然不忘向人间播撒芳香。

毛泽东在1961年12月“反其意而用之”,也写了《卜算子·咏梅》。

他一改陆游借梅自比、孤芳自赏的处世态度,塑造了坚贞不屈、凌寒独放而又谦虚谨慎的梅花形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有感情地朗读这两首词,在理解的基础上能背诵,会默写。

2.理解词的内容,感悟两位作者在词中所赋予梅花不同的品格和精神。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借助工具书或资料理解本首词的字面意思。

2.通过对比感受作者所处时代不同,性格、经历不同,审美情趣和处世态度也有所不同。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悟作者在词中所赋予梅花不畏严寒、俏不争春、乐观谦虚的品格与精神。

重难点分析:
●深入理解诗词大意,体会两位词人所赋予梅花不同的品格与精神。

●感受作者所处时代不同,性格经历不同,审美情趣和处世态度也有所不同。

课前准备:
课件,搜集有关陆游、毛泽东主席的资料。

教学过程与设计说明:。

新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第21课

新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第21课

总第课时21文言文二则(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主备教师:修改教师:教学目标:1.正确朗读并背诵《伯牙鼓琴》。

2.结合注释理解词句的意思。

3.探究学习,体会人物心理。

教学重点难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课文。

2.能参考注释读懂每句话的意思。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课前朗读,感悟友情1.出示一组表达友情的古诗句: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

2.学生读,谈体会。

二、谈话导入,走进课文1.这组诗的共同特点是什么?古人以诗词的形式,用精炼的语言表达了和朋友知己之间的深厚感情,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篇写朋友知己的文言文。

它千古传诵,流传至今。

2.补充文言文知识:文言文人们通常说古文。

我国是一个文明古国,我国古代有着灿烂的文化,有着浩如烟海的文学艺术瑰宝,它们都是以文言文的形式记载下来的。

我们要传承民族的瑰宝,就要学好文言文。

三、读通读顺,感知课文1.试读,说说读后的感受。

自己解决生字:哉巍2.自由、大声读课文,至少读3遍,有生字的地方,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3.古文的朗读和现代文不同,要读出节奏。

再次朗读课文,这次要求读得有节奏。

4.教师范读,读出节奏,读出韵味。

学生拿笔画停顿。

5.学生再次自由朗读课文。

6.点名读,齐读。

四、初解知音,理解课文1.真是读得越来越有滋味,俗话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文章的大致意思理解了吗?说说“绝弦”的意思。

2.课文中还有哪些地方提到了“伯牙绝弦”?3.从“鼓”字引导,学生说说理解文言文的方法。

4.当我们深入课文的时候,会对课文有更深入的理解,再读读课文,想想哪些地方你读懂了,哪些不懂的可以和同学交流。

五、拓展延伸,升华情感1.引导升华,拓展探究。

(1)我们的课外资料里也有介绍,伯牙是音乐家,他的琴声里肯定不仅仅是泰山、江河吧?还会有哪些景色?(2)是啊,也许他的琴声还表现了“清风徐徐”现在你就是伯牙,我们都是子期,当伯牙鼓琴,志在清风──(3)当伯牙鼓琴志在明月──(4)好一个善听的子期,好一个善弹的伯牙。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21课文言文二则《伯牙鼓琴》教学设计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21课文言文二则《伯牙鼓琴》教学设计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21课文言文二则《伯牙鼓琴》教学设计教材分析:《伯牙鼓琴》是部编版六年级上册第21课课文。

本文是一篇文言文,行文简洁,流畅,讲述了千古流传的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正是这个故事,确立了中华民族高尚人际关系与友情的标准,是东方文化的瑰宝。

古人云:“士为知己者死。

”伯牙鼓琴所喻示的正是一种真知音的境界,这也正是它千百年来广为流传的魅力所在。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读准“弦”“若”“哉”等易混难读的字,把握朗读的停顿,注意“善”“巍巍”“汤汤”“曰”等逻辑重音,感受故事中人物前后情感的巨大变化。

2.借助注释、资料及已有文言基础,读懂句子的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3.初步了解古文特点,学会诵读古文,了解一般的古文研究方法。

4.通过诵读了解伯牙、子期因为音乐而成为知音的故事,感受艺术魅力,受到美的熏陶。

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能凭借注释和工具书读通、读懂课文内容,在此基础上记诵积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朋友间相互理解、相互观赏的纯真友情。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把握朗读的停顿,感悟课文前后截然不同的情感.2.了解一般的古文研究方法,通过注释、已有文言基础,读懂文意。

3.能用自己的话讲这个故事。

讲授难点:1.感悟课文前半部分得到知音的兴奋心情和后半部分失去知音的悲痛欲绝。

2.通过诵读了解伯牙、子期共同的爱好,感悟艺术的魅力。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

讲授过程:一、导入课题,理解课题师:今天这节课,老师要带大家一起研究第21课《伯牙鼓琴》。

(师板书课题,全班齐读。

)上课前,老师要考考大家:课文讲的是哪两个人之间的故事呢?(生回答,师板书:伯牙锺子期)你对题目是怎样理解的?(指名回答。

)2、初读课文,层层训练1.学生自由读文,要求读准字音。

2.指名读课文,检查学生朗读情况。

(1)指名读课文。

(2)正音。

师:(出示简单读错的字词。

)文言文朗诵有一定难度,下面几个词语能读对吗?课件出示:鼓琴哉若巍巍汤汤绝弦终身指名读,全班齐读。

(人教新课标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21课《老人与海鸥》第2课时优秀教学案例

(人教新课标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21课《老人与海鸥》第2课时优秀教学案例
3.分析课文中的重点句子,让学生体会作者的表达技巧。
4.结合课文内容,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培养他们良好的道德品质。
(三)学生小组讨论
1.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2.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审视课文,提高他们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3.在小组合作中,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表达能力。
(四)反思与评价
1.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反思,总结经验教训,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
2.组织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培养他们的自我认知能力和自我提高意识。
3.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关注学生的成长,激励他们不断进步。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1.培养学生尊敬老人、爱护动物的良好品质,让他们学会关爱他人,关爱自然。
2.培养学生坚定的信念和顽强的毅力,让他们在面对困难和挫折时,能够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
3.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珍惜生命的态度,让他们懂得生活的美好,珍惜每一天。
为了实现以上目标,我将通过引导学生在课堂上进行思考、讨论和交流,激发他们的情感共鸣,培养他们的道德观念和人生观。同时,我还将在课堂教学中,注重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营造温馨、和谐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在愉悦的情感状态下学习,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方法,提高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运用图片、视频等教学辅助手段,直观地展示课文中所描绘的场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课文内容。
3.创设情境,让学生模拟课文中的角色,进行角色扮演,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交际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3.对学生的作业进行及时批改和反馈,关注学生的学习进步。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 第21课《文言文二则-伯牙鼓琴》 教案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  第21课《文言文二则-伯牙鼓琴》 教案

21文言文二则《伯牙鼓琴》教学目标1.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2.能根据注释和课外资料理解词句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3.积累中华经典诗文,感受朋友间真挚的友情。

教学重难点1.学生凭借注释和工具书读通、读懂内容,在此基础上记诵积累。

2.组织语言,复述故事。

3.理解伯牙与子期之间的知音情谊。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第1课时一、游戏导入,揭示课题1播放古筝曲《高山流水》,出示“杨柳依依”,要求学生照样子说词语。

(说大自然中的景物)2展示词语,齐读。

清风徐徐、炊烟袅袅、春雨绵绵、雨雪霏霏、绿草茵茵溪水潺潺、白云悠悠、明月皎皎、霞光灼灼、云雾蒙蒙3小结过渡:如果平时有意识地积累这些词语,对写作一定有帮助。

美丽的景色不但能用语言表达出来,也能用音乐表现出来。

这当中,还成就了一段千古佳话。

它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

板书:伯牙绝弦4指名读课题。

指导“弦”字读音。

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感知文意1读文。

(1)学生自由读文。

(教师:这是一篇文言文,我们学过《杨氏之子》,知道读好文言文要注意句子的停顿、节奏。

下面,就请你们试着读读课文,把句子读通读顺。

)(2)教师范读课文。

(教师:听清节奏和停顿了吗?请你们再读读课文,尽量做到有感情,碰到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3)学生跟着录音再小声读,后全班齐诵,要注意正确、流畅。

(4)同桌合作,借助书下注解和工具书弄懂难词难句。

2明意。

(1)理解题意,归纳学法。

谁来说说题目的意思?“绝”是什么意思?(2)默读课文,运用学法,看看读懂了哪些句子的意思。

三、细读文本,品味知音教师:刚才我们仅仅是理解了句子的表面意思,接下来我们要深入理解句子,读出他的弦外之音、言外之意。

1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出示句子)A.当伯牙鼓琴,志在高山时,子期看到的是一座怎样的泰山?(高大、巍峨峻拔)请你带着你的理解来读读这句话,读出泰山的巍峨峻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1课词二首
教学目标
1.能认识“咏、寞”2个生字,学会“咏、寞、碾”3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词,在理解的基础上能背诵,会默写。

3.理解词的内容,感悟陆游在词中所赋予梅花不同的品格和精神。

教具准备:课件,搜集有关陆游资料。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梅花,因其凌寒独放、暗香幽远,成为历代文人墨客竞相吟咏的对象。

南宋爱国主义诗人陆游一生更是创作了百余首以梅为题材的诗词,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他的这首《卜算子•咏梅》。

(板书课题)
二、记忆字形,指导书写。

1、检查生字的自学情况
(1)出示生字卡片,“咏、寞”指名读。

(2)开火车读,小组竞赛读,评出最佳认字小组。

2、写字。

(1)指导书写会写的3个生字“咏、寞、碾”。

给这几个字组词。

生:咏(歌咏)寞(寂寞)碾(石碾)。

(2)仿写,小组评价。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悟。

1、自读诗词,要求读准字音,读顺句子。

2、学生自读,解决疑难。

请同学们自由读文,借助工具书或资料理解字面意思,不理解的字词记录下来。

生:驿外:(驿站之外,形容荒凉之地。

)更:(再一次)著:(经受)苦:(拼命、尽力)零落:(凋零)碾:(碾压)
四、品读诗词。

再读这首词,说一说陆游笔下的梅花是什么样的?你是从哪读到的?结合相关诗句谈一谈。

孤独(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驿站之外本来就很少有人来,这座桥还断了,就更没有人走了,梅花生长在断桥边上,无人问津、无人照顾,更没有人欣赏它,可见它很孤独寂寞。

凄凉(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日落黄昏,暮色朦胧,只有这枝无人过问的梅花还开放在断桥边上,它怎么能不发愁呢?更何况它还要忍受风雨一次又一次的袭击,可见梅花的处境是多么悲惨凄凉!
清高(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梅花在这么艰难的处境下绽放了,却不想和那些百花去争奇斗艳,任由他们嫉妒。

等到凋谢了被碾成泥土化成灰尘了,可是它还是像以前那么香。

五、研读课文,品味情感。

介绍陆游资料:陆游是南宋著名爱国主义诗人,坚决主张抗金。

但他的北伐主张失败,皇帝不信任他,投降派打击他,他陷人孤立,感到悲凉寂寞,因作此词。

出示幻灯片
你读懂了哪一句?介绍给大家听。

1.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表达了他郁闷愁苦的心情。

因为他得不到皇帝的信任,投降派也排挤他。

2.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表达了他孤独寂寞的心情,他就像这断桥边的梅花一样,投降派们都打击他,皇上也不信任他,大家都孤立他,使他感到凄凉、寂寞。

3.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体会到词人的清高。

虽然没有人支持他的北伐主张,他也不和那些投降派同流合污,他是一个孤傲清高的人。

小结:
尽管皇帝不信任我,尽管投降派排挤我,打击我。

但是,我的爱国情怀永远不变。

这就是陆游,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同学都带着自己的体会读一读这首词吧!
六、课外拓展。

查找陆游写的其它诗词,认真研读,更深刻地体会陆游这位伟大的爱国诗人。

课堂作业新设计:
1.看拼音写汉字。

yìzhàn jí dù jì mò duàn qiáo línɡluò
附答案:
yìzhàn jí dù jì mò duàn qiáo línɡluò
(驿站)(嫉妒)(寂寞)(断桥)(零落)
2.比一比,组词。

咏()寞()卜()
泳()摸()仆()
附答案:
咏(歌咏)寞(寂寞)卜(占卜)
泳(游泳)模(模样)仆(仆人)
3这首词都题为“咏梅”,可词中并未见“梅”,你能从哪些地方看出作者是咏梅的?
附答案:
“无意苦争春,只把春来报。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也把梅花“严冬
开放,春天绽绿”的特点与梅花虽落犹香的高尚品格,尽现读者眼前。

板书设计:
卜算子•咏梅
孤独
凄凉
清高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俏”这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词,在理解的基础上能背诵,会默写。

3.理解词的内容,感悟毛泽东在词中所赋予梅花不同的品格和精神。

教具准备:课件,搜集有关毛泽东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通过回忆《忆秦娥•娄山关》、《七律•长征》、《浪淘沙•北戴河》(这些诗词,感悟毛泽东主席乐观、豪迈、勇敢、坚强的人生态度。

二、记忆字形,指导书写。

(1)指导书写会写的生字“俏”。

给这个字组词。

生:俏(俏丽)(俊俏)。

(2)仿写,小组评价。

三、初步感知,积淀学生的情感。

1.初读诗词。

出示幻灯片
2.了解时代背景、积淀情感。

(课件展示)
1961年,我国连续三年遭到严重自然灾害,国家很困难;美国大肆反华,苏联也背信弃义,撤走援助中国的专家,逼中国还债,并攻击中国共产党要当国际共产主义的领袖。

自己谈搜集的背景资料:国家三年灾害、美国反华、苏联撤走专家等。

1961年12月,毛主席在广州主持中共中央会议,当时我们国家正值三年自然灾害时期,国际上的反华势力也十分猖獗,年轻的共和国可以说是内忧外患,正面临着严峻的考验。

毛主席就在这个时候写下了这首《卜算子•咏梅》。

四、再读诗词,感受梅花的品格。

再读词,同学们从中感受到了梅花什么样的品格?
【不畏严寒】(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带着体会读一读这两句。

【乐观谦虚】(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

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带着理解读一读这两句。

五、品读诗词,领悟主席的情感。

1、品读“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你从中感觉到了什么?
作者不怕困难、勇于挑战的决心。

虽然当时我们国家的处境非常困难,但是我们要像梅花那样,勇于和困难做斗争,挑战自己,这里写出了我们国家领导人坚强不屈的美好情操。

2、品读“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


谈谈你的感受?
作者谦虚谨慎的态度。

从这两句我感受到当我们国家摆脱了困境、人民富裕起来的时候,作者并不居功自傲而是非常谦虚地把这个好消息告诉大家。

3、品读“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你体会到了什么?
作者乐观豁达的心胸。

等到百花都盛开的时候,梅花已经凋零了,但他没有悲伤而是隐没在花丛中欣慰地笑。

我觉得这两句就是在写作者自己,当祖国从困难之中走出来的时候,他一定会感觉欣慰而笑的。

六、对比朗读、升华学生的情感。

1、结合词中句子,赏析、比较陆游和毛泽东笔下的卜算子•咏梅。

陆游笔下的梅花是悲观、寂寞的。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毛主席笔下的梅花是坚强、乐观的(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因为他们的人生经历、所处环境、性格不同。

出示幻灯片
2、小结:相同的事物不同的人怀着不同的态度面对它,就会产生不同的情感,我们也要像毛主席那样学会面对困难,常言说生活就像一面镜子,你对它笑,它就会对你笑。

带着感受再读这两首词。

3、毛主席是在读了陆游的咏梅词后写这首词的,在这首词前面还有这样一句话(幻灯片出示):读陆游咏梅词,反其意而用之。

“反其意”就是立意、想法和陆游不同,“用之”就是用它的词名。

七、拓展延伸。

1.欣赏歌曲《红梅赞》。

课件展示
2.赞红梅。

教师引导学生抒发感受,赞美红梅的美好品格。

课堂作业新设计:
一、比一比,再组词。

犹()俏()漫()烂()
尤()消()慢()拦()
附答案:
犹(犹豫)俏(俏丽)漫(烂漫)烂(灿烂)
尤(尤其)消(消失)慢(快慢)拦(拦住)
二、给下面的字加上偏旁组成新字
卜()()丛()()
附答案:
卜(仆)(仆人)丛(坐)(坐下)
三、两首词写作的背景不同,表达的感情也不同。

毛泽东的《卜算子咏梅》,表达了什么感情?陆游的《卜算子咏梅》又表达了什么感情?
附答案:
毛泽东的词表达了一个共产党人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战胜一切困难的决心和信心。

表现一个无产阶级革命家乐观豪迈之情。

陆游的词抒发了词人独标高格,坚贞自守的傲骨。

板书设计:
卜算子•咏梅
不畏严寒谦虚谨慎乐观豁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