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21课《文言文二则》精品课件(共171张PPT)

合集下载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21课《文言文二则》精美PPT课件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21课《文言文二则》精美PPT课件
文言文是我国传统文化的宝贵遗产,它言简意赅,记录了 我国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明。不少文言文还揭示了深刻的道 理。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两篇关于知音与哲理性的文言文。
2021/9/11
课前预习
1
1.初读课文,完成:
(1)自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并画出生字词,注意把课文读通顺。 (2)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2. 交流学习情况
2021/9/11
我会写

笔顺 组词
造句
2021/9/11

笔顺 组词
造句

2021/9/11
笔顺 组词 造句

笔顺 组词
造句

2021/9/11
笔顺 组词 造句

笔顺 组词
造句

2021/9/11
笔顺 组词 造句
多音字

pù 一曝十寒 bào 曝光
例:陈涛参加体育锻炼缺乏 毅力,一曝( pù )十寒的 行为被曝( bào )光了,他 为此感到十分惭愧。
句意:于是,伯牙把自己心爱的琴摔 破了,断绝了琴弦,终生不再弹琴。因为 他认为世界上再也没有像锺子期那样的知 音值得自己为他弹琴了。
2021/9/11
感受:人生苦短,知音难求;云烟 万里,佳话千载。纯真友谊的基础是理 解,中华文化在这方面最形象、最深刻 的阐释,莫过于春秋时期楚国伯牙与锺 子期的故事。这就是高山流水觅知音, 千古知音最难觅。
他为之弹琴的人了。
句意:锺子期死后,伯牙悲痛 欲绝,觉得世界上再也找不到比锺 子期更了解他的知音了,于是把心 爱的琴摔碎,终生不再弹琴。
2021/9/11
课文品读
伯牙为何视锺子期为知音?从哪里可以 看出来?

六年级上册语文课件 -21 文言文二则 人教部编版(共17张PPT)

六年级上册语文课件 -21 文言文二则  人教部编版(共17张PPT)
画家和牧童
唐朝有一位著名的画家叫戴嵩。他的画一挂出来,就有 许多人观赏。看画的人没有不点头称赞的,有钱的人还争着 花大价钱购买。
传说有一次戴嵩的好朋友请他作画。画什么呢?戴嵩沉思 片刻,决定画一幅《斗牛图》。他一会儿浓墨涂抹,一会儿 轻笔细描,很快就画成了。围观的人看了,纷纷夸赞。
“画得太像了,画得太像了,这真是绝妙之作。”一位 商人称赞道。“画活了,画活了,只有神笔才能画出这样的 画!”一位教书先生赞扬道。
伯牙鼓琴 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志在 太山,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 太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锺子期又曰: “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锺子期死, 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 复为鼓琴者。
想象仿说
志在太山,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 志在流水,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
戴嵩听了,感到非常惭愧。他连连拱手,说:“多 谢你的指教。”
阅读短文,说说故事
薛谭学讴
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秦
青弗止,饯于郊衢,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薛谭
乃谢,求反,终身不敢言归。
注释: (1)薛谭、秦青:传说中秦国两名善于唱歌的人。 (2)讴(ōu):这里指唱歌。穷:尽、完,用完。这里指学完。 (3)弗:没有,不。止:挽留,阻止。 (4)饯:设酒送行。郊衢:郊外的大道边。 (5)响遏行云:遏,使……停止,阻拦;行云,飘动的云彩。形容 歌声嘹亮。 (6)谢:道歉。 (7)反:通“返”,返回。
根据字义读准字音
伯牙鼓琴 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志在 太山,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 太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锺子期又曰: “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锺子期死, 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 复为鼓琴者。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21课《文言文二则》优秀课件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21课《文言文二则》优秀课件

课文讲述了一个千古流传的高山流 水遇知音的故事,伯牙和锺子期的真挚 情谊令人感动。
根据注释和插图了解大意后, 我们再来读一读课文吧,注意要 适当停顿,读出重音,读出人物 对话的情感和神态。
朗读指导
伯牙 鼓琴,锺子期 听之。方鼓琴 而志 在太山,锺子期曰:“善哉乎 鼓琴,巍巍乎 若太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锺子期又 曰:“善哉乎 鼓琴,汤汤乎 若 流水。”锺 子期 死,伯牙 破琴绝弦,终身 不复鼓琴, 以为 世 无足 复为 鼓琴者。
呀,像大山一样高峻。”
学写字
这句话中有两个会写字,我们一起来写一写吧!
zāi

半包围结构, “戈”的后两 笔要注意先 “撇”后 “点”。
wēi

上下结构,“禾” 的最后一笔是点, “女”的第一笔 是撇点。
一会儿,不久。
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锺子期又曰:“善 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
水流大而急的样子。
滔滔不绝的江水,水 流湍急一望无际的大海。
不管伯牙的琴声在表达什么,子期都能 听出来。你想用哪个词语来形容他们两个?
锺子期死后伯牙做了什么?为什么?
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 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有人说这样做不值得,也有人说应该这 样做。联系课后“资料袋”,和同学交流感 受。(课后第二题)
资料袋
相传,伯牙、锺子期为春秋时期人,关于他们二人成 为知音的传说,《吕氏春秋》《列子》等古书均有记载, 也流传于民间。由于这个传说,人们把真正了解自己的人 叫作“知音”,用“高山流水”比喻知音难觅或乐曲高妙。
我国古诗常提及伯牙、锺子期的传说,如: 锺期一见知,山水千秋闻。——孟浩然 《示孟郊》 锺期久已没,世上无知音。——李白 《月夜听卢子 顺弹琴》 故人舍我归黄壤,流水高山心自知。——王安石 《伯牙》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21课《文言文二则》ppt课件【部编版】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21课《文言文二则》ppt课件【部编版】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21课《文言文二则》涵盖了两个富有哲理的故事。《伯牙鼓琴》叙述了春秋时代的琴师伯牙与樵夫锺子期因音乐结缘,成为知音的动人故事。伯牙弹琴时,心中所想的巍峨高山和潺潺流水,都被锺子期一一洞悉,他赞叹琴声如大山般高峻,如流水般浩荡。然而,当锺子期去世后,伯牙因失去知音而悲痛欲绝,破琴绝弦,终身不再弹琴。这个故事不仅表现了伯牙和锺子期之间深厚的友情,更凸显了知音难寻的珍贵。《书戴嵩画牛》则是以唐代画家戴嵩的《斗牛图》为引子,讲述了一个关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艺术与生活的故事。当画中的牛被曝晒时,旁观者纷纷议论,指出画中的牛在相斗时尾巴应该是夹在两腿之间,而不是摇摆不定。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艺术创作需要源于生活,细致观察生活的细节才能创作出真实感人的作品。通过这两个故事,课文旨在引导学生理解友情的可贵和艺术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2019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21课《文言文二则》精品PPT课件

2019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21课《文言文二则》精品PPT课件

《书戴嵩画牛》
走进作者
戴嵩是唐代画家,韩滉的弟
子,韩滉镇守浙西时,戴嵩为巡官 。擅长画农家、山川田野的景色, 画水牛尤为著名,后人评价他画的 牛“野性筋骨之妙”。相传曾画饮 水之牛,水中倒影,唇鼻相连,可 见他观察得多么细致入微。
知识链接
《斗牛图》是戴嵩的一幅水 墨画,纵44厘米,横40.8 厘米 ,现藏于中国台北“故 宫博物院”,此图绘两牛相
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
研读感悟
课 文 讲 解
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
连一连

皎皎
文 讲
徐徐

袅袅
潇潇
萋萋
炊烟 明月 春雨 清风 芳草
研读感悟
想象说话

伯牙鼓琴,志在________,锺子期曰:

讲 “善哉乎鼓琴,_________”志在________,

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__________”
水流大而急的样子。
⑧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认为世上再没有
值得他为之弹琴的人了。
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
伯牙弹琴,锺子期听他弹奏。
课 文 讲
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锺子期曰:“善 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

伯牙刚开始弹琴时,表现出巍巍高山
的心志,锺子期说:“琴弹得真好啊!像
大山一样高峻。”
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锺子期又 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
资料袋
课 文 讲 解
伯牙是一个技艺高超的音乐家,生活
课 中应该不缺少别人的赞美,但他因为锺子
文 讲
期的死而“终身不复鼓琴”,你怎样看待
解 他的举动?结合课文和“资料袋”内容,
写一写你想对伯牙说的话。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21.文言文二则》教学课件PPT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21.文言文二则》教学课件PPT

研读课文
试着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故事的意思。
研读课文
默读课文,思考:牧童是怎样评价这幅画?他的理由是什么?由此 可见牧童的什么精神?
观点:谬矣! 理由:此画斗牛也!牛斗力在角,尾 搐入两股间。今乃掉尾而斗,谬矣! 精神:牧童善于观察、敢于向权威挑 战的精神。
研读课文
处士面对牧童的话有什么表现?由此可见处士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1.背诵全文。 2.把这个故事讲给父母听。
第二课时 书戴嵩画牛
新课导入
《书戴嵩画牛》是北宋 文学家苏轼的所作的一篇 散文。用简单的手法叙述 了一件事情,并讽刺了凭 空想像的外行人。
走进作者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 居士,世人称其为“苏东坡”,与其父苏洵, 其弟苏辙并称“三苏”。北宋著名文学家、 书画家、词人、诗人,唐宋八大家之一,豪 放派词人代表。其诗,词,赋,散文,均成 就极高,且善书法和绘画,是中国文学艺术 史上罕见的全才,也是中国数千年历史上被 公认文学艺术造诣最杰出的大家之一。
学习字词
蜀轴囊曝 搐婢拊掌
指导朗读
这篇课文在朗读时,应该怎样停顿呢?
蜀中/有杜处士,好书画,所宝/以百数。有戴嵩/ 《牛》一轴,尤所爱,锦囊玉轴,常以自随。
一日/曝书画,有一牧童/见之,拊掌/大笑/曰:“ 此画/斗牛也!牛斗/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今乃掉 尾而斗,谬/矣!”处士/笑/而然之。古语云:“耕/当问 奴,织/当问婢。”不可/改也。
研读课文
试着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故事的意思。
拓展延伸
据记载,伯牙子期在一个的中秋之夜的雨后因琴声偶遇, 因音乐而相知,他们彻夜长谈,不觉东方发白。伯牙子期洒泪 而别。他们相约第二年八月十六日再相见。春去秋来,当伯牙 满怀期待的赶来与子期相遇时,万万没有想到,面对的不是子 期的人而是子期冰冷的墓碑。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21课《文言文二则》优质教学课件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21课《文言文二则》优质教学课件
钟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 钟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
从哪句话可以看出子期堪称伯牙的“知音”?
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钟子期曰:“善 哉乎鼓琴, 巍巍乎若太山!”
志在流水 , 钟子期又曰 :“善哉乎 鼓琴,汤汤乎若流水。
伯牙为什么“破琴绝弦”?
“破琴绝弦”是对伯牙的动作描写。子期死后, 伯牙觉得失去了值得让他弹琴的人,他的音乐再也无 人能理解,他的心意再也无人能明白,就以摔琴断弦 来表达他内心极度的痛苦和对子期深深的思念。
我会写
提示:点击生字进入详细讲解。
指导朗读
伯牙/鼓琴,钟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钟 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少选之 间,而志在流水。钟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 乎/若/流水。”钟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 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伯牙鼓琴,钟子期听之。 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钟子期曰:
伯牙弹琴,钟子期听他弹奏。刚弹琴就表现出攀登大山的志向。钟子期说: “琴
“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
弹得真好啊!好像泰山一样高大。”过了一会儿,琴声表现出了随流水奔腾不息的志向。
钟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 钟子期死。
钟子期再一次说:“琴弹得真好啊!好像长江黄河一样激荡。”
有值得他为之弹琴的人了。伯牙和锺子期以琴声相知,成
为知音。锺子期死后,伯牙摔琴悼知音,从此不再弹琴。
可见他对知音的一片深情。
这是课后第2题哦!
课文结构
伯 伯牙 鼓琴 志在太山 志在流水 破琴绝弦 相互欣赏


知音难觅
琴 锺子期 听 巍巍乎若太山 汤汤乎若流水 死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21课《文言文两则》PPT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21课《文言文两则》PPT

小组合作,疏通文意。
善:擅长。 鼓:弹。 志:心志,情志。 太山:泛指大山,高山。一说指东岳泰山。 善哉:好啊。哉,语气词,表示感叹。 巍巍:高大的样子。 若:像。 少选:形容极短的时间。 汤汤:水文:伯牙弹琴,锺子 期倾听。
了解人物
国籍
伯牙 (楚国)晋国
当问婢。”不可改也。感叹号改为句号
四川有个杜处士,喜爱书画,他所珍藏的书画有几百种。其中有一幅是戴嵩画的牛(杜 处士)尤其珍爱。他用玉做了画轴,用锦囊装起来,经常随身带着。
有一天,他摊开了书画晒太阳,有个牧童看见了戴嵩画的牛,拍手大笑着说:“这张画 画的是斗牛啊!斗牛的力气用在角上,尾巴紧紧地夹在两腿中间,现在这幅画上的牛却是 翘着尾巴在斗,错了!”杜处士笑笑,觉得他说得很有道理。古人有句话说:“耕种的事 应该去问农民,织布的事应该去问女佣。”这个道理是不会改变的呀!
杜处士: 好书画,所宝以百数。有戴嵩《牛》
一轴,尤所爱,锦囊玉轴,常以自随。
牧童: 拊掌大笑,曰:“此画斗牛也。牛斗,
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今乃掉尾而斗, 谬矣。”
耕当问奴,织当问婢。 耕种的事应该去问农民, 织布的事应该去问女佣。
启示: 要认真、仔细地观察事物,不能凭空想
象。不能迷信权威,要从客观事实出发, 要因事求人,大家都有自己的特长。
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 21
空白演示
《伯牙鼓琴》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生苦短,知音难求。春 秋时期,楚国俞伯牙和锺子期的故事流传至今,成为结交 朋友的千古楷模。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个故事。
试着读一读课文,注意停顿,读出文言文的 节奏和韵味。
伯牙 鼓琴,锺子期 听之。方鼓琴 而志 在太山,锺子期曰:“善哉乎 鼓琴,巍巍乎 若太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锺子期又 曰:“善哉乎 鼓琴,汤汤乎 若 流水。”锺 子期 死。伯牙 破琴绝弦,终身 不复鼓琴, 以为 世 无足 复为 鼓琴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渴望有一个懂自己音乐的人)
当听到子期对自己心意的领会,他的心里会想些什么呢?会对子期说些什么呢?
(他想:锺子期才是真正懂我音乐的人,他才是我的知音!)
他会对子期说:你是真正懂我的人,你 才是我的知音呀!以后我们常在一起探 讨音乐吧。
从那以后,伯牙、子期形影不离,一个善鼓琴,一个善听,他们共同 交流着对音乐的理解。再读课文1──3句,感受知音欢聚的融洽与欢乐。
在认识锺子期之前,伯牙在楚国是著名的弹琴高手,他能通过乐曲表 达自己丰富的情感。当他一次次将自己的情感融入琴声中,弹奏出一首首 美妙的乐曲时,他一定得到了周围的人的称赞,想一想,他得到的都是怎 样的称赞?
(琴技高超、琴艺炉火纯青) (琴音余音绕梁、荡气回肠)
这些赞美之声听多了也不过如此,如果你是伯牙,你还渴望什么?
课文详解
戴嵩(sōnɡ):唐代画家,画水牛尤为著名,《唐朝名画录》说他画 牛能“穷其野性筋骨之妙”。传世作品有《斗牛图》《三牛图》《归牧图》 等。
题写。
有才德而不愿去做官的人。
书 戴嵩画牛
蜀中有杜处士,好书画,所宝以百数。有戴嵩《牛》一轴,
所珍藏的书画。
尤所爱,锦囊玉轴,常以自随。
用锦缎做画囊,用玉作画轴。
拓展延伸
明代小说家冯梦龙在《警世通言》这一本书里,用生动的笔触描述了 这个动人的故事。在子期墓前,伯牙曾经写下了一首短歌,来追悼自己的 知音锺子期。
忆昔去年春,江边曾会君。今日重来访,不见知音人。但见一土,惨 然伤我心!伤心伤心复伤心,不忍泪珠纷。来欢去何苦,江畔起愁云。此 曲终兮不复弹,三尺瑶琴为君死!
拍手。
一日曝书画,有一牧童见之,拊掌大笑曰:“此画斗牛也。
摇尾巴。
牛斗,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今乃掉尾而斗,谬矣。"处士笑而
收缩。
大腿。 却。
然之。古语有云:"耕当问奴,织当问婢。"不可改也。
认为他说得对。
译文:四川有个姓杜的处士,喜爱书画,他珍藏的书画作品有几百件。 其中一幅戴嵩的《牛》,(杜处士)尤其喜欢。他用玉作画轴,用锦囊将 它装起来,经常随身带着。 有一天,他摊开书画晾晒,有个牧童看见了戴嵩的这幅画,拍手大笑说: “这幅画是画的斗牛啊!牛斗的时候,力量集中在角上,错了!”杜处士 笑笑,认为他说得对。古人有句话说:“耿忠的事应该去问农人,织布的 事应该去问女佣。”这个道理是不会改变的呀。
伯牙志在明月 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皎皎乎若明月。”
伯牙志在春雨 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潇潇乎若春雨。”
伯牙志在白雪 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皑皑乎若白雪。”
高山流水也罢,清风明月也罢,总之,伯牙精妙的乐曲,只有 通晓音律的锺子期能真正听懂。伯牙的心意,只有種子期能真正理 解,这才是真正的知音啊!
子期一死,俞伯牙又要回到以前那无人能理 解的生活中去了,那一曲高山流水又弹给何人听? 只有这一段动人的故事千古流传!请有感情地朗 读课文。人们根据这个动人的故事,编写了一首 同样动人的乐曲:《高山流水》。(播放乐曲) 伴着那一曲动人的《高山流水》再读读这个故事。
板书设计
伯牙—鼓琴—志在太山—志在流水—破琴绝弦 知
伯牙鼓琴


锺子期—听—巍巍乎若太山—汤汤乎若流水—死 觅
图解课文
主旨归纳
课文主要选取俞伯牙弹的高山和流 水两首曲子,合起来称作高山流水 , 把真正理解俞伯牙的锺子期叫作知音, 人们常常用这个成语高山流水比喻乐曲 高妙,知音难觅。
书戴嵩画牛
新课导读
唐代画家戴嵩非常善于画牛,笔下的牛无不栩栩如生,其中 有一幅《斗牛图》传至宋代时,还引出了一个有趣的故事。北宋 文学家苏轼据此写下一篇文章,记录下这个小故事以及自己的感 受。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文言文《书戴嵩画牛》。
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伯牙会弹琴、锺子期会听?
伯牙志在太山
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
伯牙刚开始弹琴的时候 心里想到巍峨的高山,锺子 期听了以后说:“这琴弹得 真好啊,气势巍峨就像那高 大的山!”
伯牙志在流水 锺子期又曰:“善哉乎鼓 琴!汤汤乎若流水。”
伯牙琴艺绝伦,他肯定不止只在高山流水,想象:他还会只在哪里?
弹。
刚刚。
心志,情志。
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钟子期曰:
好啊。哉,语气词,表示感叹。
一会儿,不久。
“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锺子
高大的样子。
像。
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锺子期死,伯牙/破
水流大而急的样子。
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课文详解
伯牙、锺子期:相传为春秋时代人。伯牙喜欢弹琴,子期有很高的音 乐鉴赏能力。不管伯牙如何弹奏,子期都能准确的道出伯牙的心意。伯牙 因得知音而大喜,道:“相识满天下,知心能几人!”子期死后,伯牙悲 痛欲绝,“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伯牙绝弦,所喻示的正是一种真 知己的境界,这也正是它千百年来广为流传的魅力所在。
2. 交流学习情况
我会写

笔顺 组词
造句

笔顺 组词
造句

笔顺 组词
造句

笔顺 组词
造句

笔顺 组词
造句

笔顺 组词
造句

笔顺 组词

造句
多音字

pù 一曝十寒 bào 曝光
例:陈涛参加体育锻炼缺乏 毅力,一曝( pù )十寒的 行为被曝( bào )光了,他 为此感到十分惭愧。
伯牙鼓琴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
21 文言文二则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
课前导入
文言文是我国传统文化的宝贵遗产,它言简意赅,记录了 我国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明。不少文言文还揭示了深刻的道 理。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两篇关于知音与哲理性的文言文。
课前预习
1
1.初读课文,完成:
(1)自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并画出生字词,注意把课文读通顺。 (2)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无奈世事难料,子期不幸去世。
“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生不复鼓。”
这句话仅仅是讲伯牙终身不弹琴吗?他向世人宣告了什么?你如何理解伯 牙当时的心情?
(子期死了,伯牙又要回到过去没有知音、无人理解的日子,他不 能忍受无人倾诉的痛苦,无边的孤独寂寞,最后以一种极端的方式表现 了出来;伯牙用绝弦的方式表达对子期的思念。)
断绝。
值得。
…… 的人。
译文:伯牙弹琴,锺子期听他弹琴。伯牙刚开始弹琴的时候心里想到 巍峨的高山,锺子期听了以后说:“这琴弹得真好啊,气势巍峨就像那高 大的山!”一会儿,伯牙弹琴时心里又想到流水,锺子期听了后又说: “这琴弹得真好呀,气势宽广就像那浩浩汤汤的流水!”锺子期死了以后, 伯牙摔破琴,弄断琴弦,终身不再弹琴,他认为世上再也没有值得为之弹 琴的人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