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革命博物馆CI设计

合集下载

武汉抗战博物馆设计调研报告

武汉抗战博物馆设计调研报告

历史背景:武汉会战,是抗日战争时期一场大规模战役,是在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军队在武汉地区同日本侵略军展开的一场会战。

中华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6月至10月,中国第5、第9战区部队在武汉外围沿长江南北两岸展开,战场遍及安徽、河南、江西、湖北4省广大地区,是抗日战争战略防御阶段规模最大、时间最长、歼敌最多的一次战役。

此战,中国军队浴血奋战,大小战斗数百次,以伤亡40余万的代价,毙伤日军25.7余万,大大消耗了日军的有生力量,日军虽然攻占了武汉,但其速战速决,逼迫国民政府屈服以结束战争的战略企图并未达到。

此后,中国抗日战争进入战略相持阶段。

[武汉会战历时4个半月,以国军主动撤出武汉而告结束。

就战役而言,日军占领了武汉三镇,并控制了中国的腹心地区,取得了胜利。

但就战略而言,则日本并未能实现其战略企图。

可以这样说:武汉会战,不仅使日军又遭到一次战略性的失败,而且成为日本由战略进攻走向战略保守的转折点。

抗战纪念馆建筑设计:战争带给人类的往往是难以弥补的身心创伤,面对这段血迹斑斑的历史,人们除了透过历史教科书了解战争的辛酸和残酷外,亦可以通过体验战争纪念馆独特的空间环境和场所精神来体会书本所缺乏的经验和感受。

战争纪念馆对不同社会、政治、文化背景的观众激发的心理体验往往大相径庭,其不同的纪念性空间形态和序列所传达的纪念心理亦截然不同。

面对国家社会的政治需求乃至民众的伦理道德观念、战争纪念馆需要带给观众的是怎样的一场心理体验?是加深创伤或是提供一场治愈疗程?基地调研:本次基地位于武昌东湖西北处湖边的一块城市绿地上,基地呈一梯字形。

基地紧邻一条主干道---武汉大道,该大道平时车流较多,设备较齐全,有数个地下通道,交通便利。

街对面为高新开发区和数个高层住宅区,设计时应考虑高层建筑所带来的影响。

基地东边为湖北省博物馆,该博物馆为比较现代化的传统建筑风格,在该街区有着比较重要的地位.。

再往东还有湖北省美术馆。

基地位于一处原有的城市绿化中,周围环境较为静谧,绿意盎然,傍晚多为附近居民饭后散步闲逛之处,设计时应考虑尽量不破坏原有居民流线和活动。

辛亥革命博物馆-Revolution-Museum--Wuhan---China

辛亥革命博物馆-Revolution-Museum--Wuhan---China
建筑外墙采用湖北产的红色砂岩,既暗示着革命的流血牺牲,又与红楼的建 筑色彩相得益彰,在充分体现地域特色的基础上,实现与首义文化区和武昌老 城区的整体景观相和谐。
弘扬首义精神
运用建筑 语言体现 首义精神
建筑从整体造型上抽象地概括了辛亥革命的贡献,表达 出积极向上、锐意进取的意味。以“破土而出”的气势, 体现了求新求变、勇立潮头、敢为人先的革命精神。
规划结构
按照资源整合、空间渗透的空间处理 手法,以“一心、一轴、三区”的规 划结构,来整合首义南轴线空间序列,
03 构建“座拥山水、背山面水”的景观
格局,凸现首义文化的重要地位。
一心——以博物馆、纪念碑为核心,突 显首义主题。
北区(纪念广场区) 中区(博物馆新馆区)
一轴——直线形态的时间轴 三区——北区(仪式空间)
祠 工程
能。

起义 门
楚望 台军 械库

空间布局 ——突出首义轴线的生态性
首义南轴线中轴对称布局,空间序列自 北向南依次为蛇山、红楼、首义文化 园、景观水池、纪念广场及纪念碑、 博物馆(新馆)、纪念公园、紫阳湖。 充分利用蛇山、紫阳湖良好的自然山
03 水条件,按照生态优先的原则,进一
步恢复山水景观的自然生态特征。同 时,打开视线通廊,实现绿化景观向 城区渗透,形成了 “轴线——黄鹤 楼”、“轴线——蛇山炮台”两条景 观视廊,使整条首义南轴线更为突出。
按照《首义文化区规划设计方案》, 辛亥革命博物馆与首义南轴线规划用
01 地位于文化区首义板块内,为区域城
市轴线“首义人文主轴线”的中心。
空间布局
红楼
——突出首义轴线的纪念性
十八 星广 场
充分依托首义文化区周边相对集中的
首义历史遗迹和纪念物,深入挖掘首

辛亥革命博物馆(新馆)建筑设计及首义南轴线

辛亥革命博物馆(新馆)建筑设计及首义南轴线

辛亥革命博物馆(新馆)建筑设计及首义南轴线城市设计方案国际征集International Design Competition for Xinhai Revolution Museum and South Axis Area of Wuchang Uprising 资格预审申请书Pre-Qualification Application规划设计项目名称:Project Name of Planning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申请机构(盖章):Company or Joint Venture Name of Application (Stamp)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法定代表人或其委托代理人(签字或盖章):Legal Representative or Attorney (Signature or Stamp):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地址(Address):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Date): ________________ 年___________ 月________________ 日报名表Application FormProject 1简述项目名称和地点/所承担的设计内容Brief Description of Project and Design Assig nment合同完成情况和获奖情况Con tract Performa nee and Awards Received客户/业主情况Clie nt In formation参加人员及其分工Brief Summary of the Taskforce Dedicated to this ProjectProject 2Project 3D拟参与本项目的设计师/辅助人员Proposed Staff / Support Staff Dedicated to this Project。

营造纪念氛围展现首义精神_辛亥革命博物馆_新馆_及首义南轴线城市设计创作构思

营造纪念氛围展现首义精神_辛亥革命博物馆_新馆_及首义南轴线城市设计创作构思

设计作品 WORKS OF DESIGN营造纪念氛围 展现首义精神—辛亥革命博物馆(新馆)及首义南轴线城市设计创作构思郭雷 陆晓明 叶炜为迎接辛亥革命100周年,2008年7月,武汉市政府决定同时以国际征集的方式征集辛亥革命博物馆(新馆)和首义南轴线城市设计方案。

武汉市建筑设计院和美国MCM设计集团联合体所提交的设计方案获得第一名并作为实施方案。

1 规划设计1.1 中轴对称与面山背水本次规划设计地块处于武昌旧城范围的几何中心位置,首义中轴线贯穿整个地块。

为了强化首义纪念中轴线,规划采用中国传统的中轴对称式空间布局,其空间序列自北向南依次为蛇山、红楼、首义文化园、景观水池、纪念广场及纪念碑、博物馆(新馆)、纪念公园、紫阳湖,构筑面山(蛇山)背水(紫阳湖)的空间格局,使整条首义中轴线更为突出。

1.2 时如流水与折线记事设计之初,我们想到了利用中轴线以增强其纪念性,将其命名为时间轴;同时发现如果仅有时间轴,轴线空间显得呆板。

深入设计后提出折线形态的事件轴,两轴相互穿插,使轴线空间丰富饱满。

同时,沿贯穿整个地块的首义纪念中轴线,又设计了一条南北向延伸的12m宽的水轴。

这条水轴代表着“时间”,水轴旁的时间刻度,反映了辛亥革命的时间线索,同时中央水轴的引入加强了基地与紫阳湖的联系,也是作为历史上曾经存在的“长湖”水系的一种历史回忆。

我们在设计中查阅了大量史实资料,并绘制了革命爆发时起义军从“起义门—工程营—督军府”的进军路线图。

这一折线形态的路线图作为事件线索提升为 “事件轴”并叠加在“时间轴”之上,隐喻“革命的闪电”这一构思主题,同时也反映了起义军进攻的方向。

围绕事件轴,布置了10大历史主题景点,形成了再现历史线索的完整景观。

博物馆既是“时间轴”的起点,又是“事件轴”上的一个重要节点,增强了两条轴线的联系。

“时间轴”是直线,参观者追随时间线索回忆的步伐是单向且无法停止的,如同时间的推进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正可谓“逝者如斯夫”。

武汉革命博物馆参观心得1000字

武汉革命博物馆参观心得1000字

武汉革命博物馆参观心得1000字武汉革命博物馆参观心得最近,我有幸参观了位于武汉市的革命博物馆。

这是一座充满历史厚重感的博物馆,通过丰富的展品和生动的陈述,让我对武汉革命历史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进入博物馆大厅,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幅壮观的革命画卷。

这幅画卷以鲜艳的色彩和精细的细节展示了武汉革命的重要节点。

我被它的震撼力所吸引,仿佛穿越到了那个激情四溢的年代。

在参观过程中,我了解到武汉革命博物馆的建筑原本是一所旧工厂。

为了保留历史遗迹,博物馆在改建过程中尽量保持了原有的建筑风貌。

这为整个博物馆增添了一份独特的韵味。

博物馆内的展品丰富而多样。

我看到了许多珍贵的文物和照片,它们生动地展示了武汉人民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的英勇事迹。

其中,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一张革命烈士的遗像。

照片中的他神情坚定,目光坚毅,仿佛在告诉后人要坚守信仰,为理想而奋斗。

除了展品,博物馆还设置了多媒体互动展示区。

通过触摸屏和VR技术,我可以亲身体验革命时期的场景。

比如,我参与了一次模拟的游击战斗,穿越在战火纷飞的乡村中。

这种沉浸式的体验让我更加深入地了解了革命先烈们的艰辛和牺牲。

参观结束后,我心潮澎湃地走出博物馆。

在这里,我不仅学到了历史知识,更体会到了革命精神的伟大和可贵。

革命先烈们用鲜血和生命为我们争取了幸福和自由,他们的精神将永远激励着我们前行。

参观武汉革命博物馆是一次难忘的经历。

我深深地感受到了历史的长河中那些伟大的人物和事件。

他们用自己的行动书写了中国革命的篇章,也让我们铭记了那段不平凡的岁月。

这次参观让我更加热爱祖国,更加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

我希望将来能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武汉革命博物馆将永远是我心中的一个重要地标,它让我明白了开国先辈们的努力和牺牲是多么宝贵和伟大。

红巷武汉革命博物馆 讲解

红巷武汉革命博物馆 讲解

红巷武汉革命博物馆讲解
红巷武汉革命博物馆是一家致力于展示中国革命历史的博物馆,位于湖北省武汉市江岸区紫阳街红巷。

博物馆建筑外观古朴典雅,展馆内设有多个展区,展示了武汉革命历史的珍贵文物和历史文献。

首先进入博物馆的是“红色武汉”展区,展示了武汉革命的历史背景、武汉起义和武汉国民政府的成立。

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展示有关于武汉起义的珍贵文物,包括起义时用过的武器、起义领袖的服装、旗帜和手稿等。

接下来是“革命文化”展区,展示了在武汉革命时期的文化艺术和精神文明建设。

其中包括了一些极具历史价值的文物,如当时的书籍、文艺表演用的道具、宣传海报等。

在“反帝斗争”展区,可以看到有关于国共内战的珍贵历史文物,如毛泽东和周恩来的手写信、革命烈士的遗物等。

这些文物无疑是让人们深刻感受到了中国革命历史的伟大。

最后是“红色记忆”展区,这里展示了武汉革命后期的日常生活和社会建设情况。

展区内有武汉当时的生产用品、儿童玩具、文化用品等,这些文物不仅展示了当时的生活和文化,同时也展示了当时中国革命者的坚定信仰和为了实现革命事业而努力拼搏的精神。

总之,红巷武汉革命博物馆是一家非常有价值的博物馆,其展品丰富多彩,让人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中国革命历史,体验在中国革
命者艰苦卓绝的斗争中所付出的艰辛和牺牲。

辛亥革命博物馆解

辛亥革命博物馆解
辛亥革命博物馆解析
1.简介 2.周边环境 3.建筑本体 4.功能分区 5.流线分析 6.小结反思
辛亥革命博物馆解析
简介:辛亥革命博物馆,是武汉市为纪念辛亥革命武昌起义100
周年而兴建的一座专题博物馆,位于武汉市武昌区首义广场南侧, 与武昌起义军政府旧址(红楼)、孙中山铜像、黄兴拜将台纪念 碑、烈士祠牌坊等串联成首义广场炫目的文化符号。 总建筑面积:22138平方米 地上面积:15984平方米 地下面积:6154平方米 完成时间:2008年设计,2011年竣工
辛亥革命博物馆



周边环境:
1.从城市及景观视线着手,形成了黄鹤楼与
蛇山炮台正三角形构图的景观视廊。正三角 形本身就被赋予向上、进取的意味,与辛亥 革命的精神相对应。 2.面对红楼的北面局部内收,与U字形的红楼 形体在空间上形成围合、在形式上产生对话关 系,体现百年前后历史的呼应与对位。

辛亥革命博物馆

地下一层、一层平面
辛亥革命博物馆

二层平面:
辛亥革命博物馆

三层平面:
辛亥革命博物馆

流线分析:
总平面体分析
辛亥革命博物馆来自内部流线辛亥革命博物馆

建筑本体
1.外形独特,高台大屋顶的架构彰显中国建筑“双 坡屋顶”和“飞檐翘角”的特质;几何形向上升腾 的外墙意象颂扬了敢为人先的首义精神。三角形的 建筑母题,赋予建筑进取、创新的意味,寓意武昌 首义胜利。 2.外墙利用自然雕琢、风化的纹理,创造出建筑 “破土而出、浑然天成”的艺术效果,营造出凝重 的历史纪念氛围。与周边蛇山、红楼及武昌老城区 景观协调共存。 3.外墙采用红色,基座采用黑色,“红”与“黑” 两色的对比,不仅反映了辛亥革命博物馆所表达的 “革命”与“黑暗”的对应,也体现了楚国建筑 “红”与“黑”的基调。红色的主基调与红楼的色 彩协调统一。

辛亥革命博物馆 Revolution Museum, Wuhan , China

辛亥革命博物馆 Revolution Museum, Wuhan , China

弘扬首义精神
运用建筑 语言体现 首义精神
建筑从整体造型上抽象地概括了辛亥革命的贡献,表达 出积极向上、锐意进取的意味。以“破土而出”的气势, 体现了求新求变、勇立潮头、敢为人先的革命精神。
特色
粗糙的表面肌理 ,塑 中 造出建筑的沧桑感和 雕塑感。
建筑形体犹如象征胜利的旗帜 , 远 给人们带来视觉上的震撼和精神 上的冲击,营造庄严肃穆的纪念 氛围。
03
规划结构
按照资源整合、空间渗透的空间处理 手法,以“一心、一轴、三区”的规 划结构,来整合首义南轴线空间序列, 构建“座拥山水、背山面水”的景观 格局,凸现首义文化的重要地位。 一心——以博物馆、纪念碑为核心,突 显首义主题。 一轴——直线形态的时间轴 三区——北区(仪式空间) 中区(纪念空间) 南区(休闲空间)
全功能 辛亥革命博物馆设有[1个序厅、5个基本陈列展厅和1个多功能展厅 ],集[陈列展示、文物收藏、宣传教育与科学研究]等功能于一体, 是现有辛亥革命专题博物馆中展览规模最大、陈列科技含量最高、 复原场景最多、参观导览系统最全的博物馆。
4

怎样的建筑
1911 Revolution Museum
01
起义 门 楚望 台军 械库
空间布局 ——突出首义轴线的生态性
首义南轴线中轴对称布局,空间序列自 北向南依次为蛇山、红楼、首义文化 园、景观水池、纪念广场及纪念碑、 博物馆(新馆)、纪念公园、紫阳湖。 充分利用蛇山、紫阳湖良好的自然山 水条件,按照生态优先的原则,进一 步恢复山水景观的自然生态特征。同 时,打开视线通廊,实现绿化景观向 城区渗透,形成了 “轴线——黄鹤 楼”、“轴线——蛇山炮台”两条景 观视廊,使整条首义南轴线更为突出。
1911 Revolution Museum, Wuhan , China 辛亥革命博物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前言企业形象战略(CI)是由企业理念识别(MI),行为识别(BI)以及视觉识别(VI)三个有机的子系统构成。

理念识别是CI的灵魂,是企业内涵的集中表现,也是建立整个企业识别系统运作的原动力和实施基础。

行为识别是对企业运作方式所做的统一规划而形成的动态识别形态。

视觉识别是将企业价值观、通过静态的、具体化的、视觉化的传播系统,有组织、有计划地传达出去,并贯穿在企业经营行为之中。

通过视觉化的表达方式得以外显,使人们一目了然地掌握企业信息,产生认同感进而达到与其他同类产企业区别开来的目的。

《武汉革命博物馆CI手册》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二、三、四部分为主体部分。

第一部分为博物馆简介。

对武汉革命博物馆作出简单的介绍。

第二部分为武汉革命博物馆MI系统设计。

主要是重新设计的学院价值观及办学方针。

第三部分为武汉革命博物馆VI系统设计。

主要是改进设计的学院标志、标准字以及应用系统设计。

第四部分为武汉革命博物馆BI系统设计。

主要是博物馆对内对外的行为系统设计。

第五部分为附录。

由于本人水平有限,设计中肯定有不妥之处,如有建议和意见,敬请提出。

感谢您的支持!目录前言 (01)1.博物馆简介 (04)2. 武汉博物馆MI系统设计 (06)2.1设计的博物馆价值观 (06)2.2武汉革命博物馆理念 (08)3. 博物馆VI系统设计 (09)3.1 设计的标志及释义 (09)3.2 博物馆标志方格坐标制图规范及最小使用范围 (10)3.3 博物馆标志反白效果稿 (11)3.4 博物馆全称中文字体及其制图规范 (11)3.5 博物馆英文字体及其制图规范 (11)3.6博物馆理念及其制图规范 (12)3.7 博物馆标准色 (12)3.8 博物馆辅助色 (12)3.9 博物馆名片 (13)3.10 博物馆专用信纸和便签 (14)3.11 博物馆专用信封(中式及西式) (14)3.12 博物馆专用公文袋 (15)3.13 博物馆专用传真纸 (16)3.14 博物馆专用红头文件 (16)3.15 博物馆胸卡 (17)3.16 博物馆专用纸杯 (17)3.17 博物馆专用手提袋 (18)3.18卫生间标示 (18)3.19厕所内置标示 (19)3.20会议室标示 (19)3.21休息区标示 (19)3.22道路方向指示 (20)3.23安全通道标示 (20)3.24安全出口 (20)3.25人行道标示 (21)3.26 帽子设计 (21)3.27服装设计 (22)3.28 鞋子设计 (22)3.29 男士皮包设计 (23)3.30 女士皮包设计 (23)4. 博物馆BI系统设计 (24)4.1 对内行为系统设计 (24)4.2 对外行为系计 (26)5. 附录 (27)5.1 企业资料收集 (27)5.2 后记 (27)1武汉革命博物馆简介简介武汉革命博物馆位于武昌红巷13号。

2000年11月由武昌农民运动讲习所旧址纪念馆、毛泽东旧居纪念馆、中共五大会址纪念馆、陈潭秋烈士纪念馆和武昌起义门管理所合并,组建武汉革命博物馆,办公地点在武昌农民运动讲习所旧址内,负责武昌农民运动讲习所旧址、武昌毛泽东旧居、陈潭秋烈士早期活动旧址及武昌起义门旧址的管理、保护和对外开放;负责武汉地区近现代文物的征集、保护、展示、研究及武汉近现代史的研究;负责举办反映重大革命历史事件和人物的专题展览。

主要馆址毛泽东同志主办的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旧址毛泽东同志主办的中央农民讲习所旧址位于武汉市武昌红巷13号,是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毛泽东同志倡议创办并主持的一所培养全国农民运动干部的学校。

校舍建于1904年,由四栋砖木结构的房屋组成,中间有一个大操场。

农讲所旧址是武汉市现存唯一保存完好的晚清学宫式建筑,占地面积12850平方米。

当初为张之洞创办的北路小学堂。

1927年为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校址。

中共五大开幕式旧址暨陈潭秋革命活动旧址中共"五大"开幕式旧址暨陈潭秋革命活动旧址纪念馆位于武昌都府堤街20号。

1985年对外开放。

旧址原为武昌第一小学,1927年4月27日中共"五大"在学校小礼堂内举行了开幕式,同年5月10日,共青团"四大"也在此召开。

这所学校还是中共早期在武汉的革命大本营。

党的创始人之一陈潭秋及夫人徐全直曾在这里居住和工作过。

陈潭秋以教书作掩护,进行革命活动,领导湖北武汉地区的革命斗争。

现保存有4栋原建筑,旧址大部分建筑由武昌区教育局所用。

现对外开放的有陈潭秋夫妇的住房,辟有中共"五大"会址陈列室和陈潭秋烈士早期革命活动陈列室。

武昌起义门旧址管理所武昌起义门旧址馆位于武昌首义南路。

起义门原名"中和门",它是武昌城十大古城门之一。

1年10月10日,武昌首义爆发后革命党占领并打开中和门,迎接城外部队入城,在城楼布定大炮轰击总督府。

武昌首义胜利后191,中和门被誉为"首义胜利的开端"。

1912年,改名"起义门"。

2武汉革命博物馆MI系统设计2.1武汉革命博物馆价值观虔诚守望人类之精神家园精心呵护文化遗产,维系历史发展脉络,留住城市记忆,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心理需要。

藏品是博物馆的基石,是博物馆作为存在的而出现并延续至今的一个重要理由。

遗产是藏品的扩充和放大,它在更广的范围内诠释着人之所以为人的发展脚步,“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要去向何方?对这些本源性问题的探索构成了人类前进的历史。

更深层次,对社会的每一个个体而言,博物馆无疑是精神的家园,一个可以让人沉静、沉淀、反思、感悟、充实的时空小宇宙,一个可以视为自家会客厅和后花园、充溢着文明气息的品质休闲空间,寻找过往、憧憬未来的一片净土。

博物馆人守望的不仅仅是形而下的藏品和遗产,更是形而上的哲学思考和精神寄托。

因此,博物馆人必须用平静的心去守望,用寂寞的心去守望,虔诚的心去守望。

守望,是博物馆人发自心灵深处的文化自觉,是博物馆价值观的基础。

谦卑解读文明之沧桑脉络。

还记得余光中致秦俑的诗句:“如果你突然开口,浓厚的秦腔\又兼古调,谁能够听得清楚\隔了这悠悠时光的河岸。

”体验者与文物、公众与博物馆之间的对话并不容易,因为展示中那些历史碎片的细节往往呈现出与现代的语言、思维、常识相悖之处,这就需要博物馆人独特的解读。

这一解构一方面必须读懂当下社会的变迁、公众的需求以及众多个体所构成的这一或那一群体文化素养和解读能力,另一方面需要对所守望之藏品、遗产及精神家园进行当下的解构,深入地解读并将其所蕴含的精神内涵并将之放到当下的背景下进行适合公众阅读的重构,用情感、责任、创造性劳动去帮助释读,建立公众对博物馆的阅读模式。

策展人必须带着放大镜和显微镜审读“三贴近”的切入点和表现力,以心灵触动和互动,让观众在愉悦体验中,在反刍回味中升华生命的意义。

这是博物馆守望的意义所在,也是博物馆人所必须承担之社会责任。

傲然引领社会之发展方向。

一位作家写道:“万一迷路,我希望自己就在博物馆附近。

因为在博物馆你不会真的迷路。

”博物馆是社会集体记忆的重要组成部分。

博物馆旨在提高公民素质,提供唤醒人民理智的经验。

博物馆人必须要对其之守护、之解读作进一步的升华,提倡一种优雅的习惯,展现一种优质的生活,提供一个公民素质提升的机会,指明文明前进的方向。

博物馆人必须“引领”自觉自强自信的文化精神,在思想认识、精神状态、行为习惯上树立形象,感染、影响、传播、导引群体思潮和集体行为,为群体成长发展提供内动的力源,帮助个体突破限制,实现更好的生活状态。

因此,“引领”对博物馆人而言,不仅仅是一份崇高情结,更是一种使命担当。

老子曰:“不自见,故明。

不自是,故彰。

”面对历史的回归与积淀、未来的际遇与诱惑、当下的矛盾与纠结,博物馆人需要度势量力,在守望中坚持,在解读中彰显,在引领中升华。

在喧嚣沉浮中为社会提供一个回味的历史空间、休憩的精神家园和前行的指路明灯。

当铅华洗尽,博物馆人依然以优雅的激情继续潜心。

这便是博物馆人的价值取向和文化自觉。

2.2武汉革命博物馆理念团结严谨认真用真诚去对待我们的家庭,同事,客户。

严谨的态度对待革命进程,让更多的人了解到革命的不易,认真的态度对待我们的服务,让每一个客人都感受到我们贴心的服务3. 博物馆VI系统设计3.1 设计的标志及释义为了更好的体现武汉革命博物馆理念,我们对logo的主体形象进行设计标志设计成一团熊熊燃烧的烈火,而标志的外形根据武汉的首个字母设计得来武汉用来纪念武汉对革命取得胜利所拥有的历史地位。

2000则是表明了武汉革命博物馆的建立时间。

下面则是由武汉革命博物馆的标志性建筑,更好地突出了设计主题。

红色的火焰象征着革命,紫色与红色黄色相互协调一致,黄色则代表着光明,象征着革命必将取得胜利。

3.2武汉革命博物馆标志方格坐标制图规范及最小使用范围3.3 博物馆标志反白效果稿3.4博物馆全称中文字体及其制图规范3.5博物馆英文字体及其制图规范3.6博物馆理念及其制图规范3.7博物馆标准色3.8博物馆辅助色3.9 博物馆名片规格(mm):90*553.10 博物馆专用信纸规格(mm):信纸/210*2853.11 博物馆专用信封(中式及西式)规格(mm):220*1103.12 博物馆专用公文袋规格(mm):325*2443.13 博物馆专用传真纸规格(mm):210*2853.14 博物馆专用红头文件规格(mm):210*2853.15 博物馆胸卡 规格(mm):55*903.16 博物馆专用水杯 规格(mm):直径1003.17 博物馆专用手提袋 规格(mm):230*340*503.18卫生间标示3.19厕所内置标示3.20会议室标示3.21休息区标示3.22道路方向指示3.23安全通道标示3.24安全出口3.25人行道标示3.26 帽子设计3.27服装设计3.28 鞋子设计3.29 男士皮包设计3.30 女士皮包设计4 武汉革命博物馆BI系统设计4.1 对内行为系统设计博物馆职工形象的塑造,是改善和提高博物馆形象的根本。

公司员工日常行为规范一、总则1、为保证博物馆内部管理规范化,维护正常的工作秩序,树立公司良好的对外形象,特制定本规范。

2、博物馆办公室负责本规范的实施和督促。

二、适用范围本规范适用于博物馆员工。

三、礼仪、礼貌规范(一)语言规范1、交往语言:在处理对外事务中,必须使用“您好、欢迎、请、谢谢、对不起、再见、请走好”等礼貌用语。

2、电话语言:接听电话应及时,一般铃响不应超过三声。

通话时首先使用“您好,武汉革命博物馆,请问〃〃〃〃〃〃”,语气温和,音量适中,不得在电话中高声喧哗、争吵,以免影响工作秩序。

如遇对方所找人员不在,则请对方留言转告,对方讲述时要留心听,并记下要点,未听清时,及时告诉对方,结束时礼貌道别,凡博物馆以外来电一律待对方切断电话后,自己再放话筒。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