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大 近现代史纲要 学习活动 参观江汉关博物馆
参观武汉革命博物馆心得体会

参观武汉革命博物馆心得体会在最近的一次武汉之行中,我有幸参观了武汉革命博物馆。
这是一个重要的历史纪念地,陈列着丰富的历史资料,展示了武汉市在中国革命历史中的重要地位。
参观博物馆后,我深感自己受益匪浅,对于中国革命的认识得到了进一步加深。
进入博物馆,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宏伟的建筑和巨大的雕塑。
这座现代化的建筑以其独特的设计和氛围吸引了我。
博物馆内部的陈列布局合理,使得观众可以按照时间顺序有序地了解武汉市在中国革命历史中所扮演的角色。
博物馆内有许多珍贵的藏品,记录了武汉市在辛亥革命和五四运动等重大历史事件中的贡献。
我特别印象深刻的是壁画《辛亥革命图》。
这幅壁画以栩栩如生的画面展示了当时那场改变中国历史进程的革命运动。
通过壁画,我可以感受到那个时代的氛围,看到英勇的革命先烈们为民族独立和发展做出的伟大牺牲。
此外,在参观过程中,我还了解到了许多关于武汉市在抗日战争中的重要地位。
博物馆通过图片、文字和音频等多种形式生动地再现了当时的历史场景。
我在展厅中看到了许多珍贵的抗战文物,如抗日名将的服装、武器、战地日记等。
这些文物不仅让我感受到了那个悲壮的时代,也彰显了武汉市为抵抗外来侵略做出的巨大贡献。
参观博物馆,不仅让我对历史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也使我对革命先烈们的事迹产生了更为深厚的敬意。
他们为了追求民族独立和人民幸福,付出了巨大的牺牲和奋斗。
这样的精神值得我们铭记和传承。
此次参观不仅增长了我的知识,还让我对于爱国主义有了更加深刻的体会。
在博物馆的每一个展览区域,我都能感受到那份浓厚的爱国情怀。
这种精神是我们这个时代的精神财富,也是我们每个人应该传承和发扬的。
参观武汉革命博物馆是一次深入了解历史、感受精神的宝贵机会。
通过博物馆的展览和文物,我对武汉市在中国革命中的重要地位有了更加全面的认识。
我相信,这次参观将对我的人生产生深远的影响,激励我更加热爱祖国,为国家的繁荣和民族的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总的来说,参观武汉革命博物馆是一次令人难忘的经历。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实践报告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外实践报告——参观辛亥革命博物馆有感*名:***学号: **********专业班级:11级制药工程02参观辛亥革命博物馆有感11月6日,星期天,天气晴朗。
我坐在车上将要去一个好朋友的学校,也打算顺道去看看辛亥革命博物馆。
到阅马场时,我下了车,没走多远,首义广场和博物馆就出现在我眼前……中国历史上“治极生乱,乱极生治”、“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就这样王朝更替。
清朝自然也难以摆脱这样的规律。
清朝建立至辛亥,已经历时260多年,各种矛盾积累到足够多了,可谓“气数已尽”。
每到这个时候,民间那种“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杀进东京夺了鸟位”的呼声就四起,造反是迟早的事,而且总会有成功的。
成功推翻前朝后,出现割据混乱的局面也是常见的,民国初年正是这样。
1911年5月8日,清朝廷成立皇族内阁,显示出清统治者毫无立宪诚意,令各地立宪派大失所望。
5月9日,清政府实行铁路国有政策,宣布收回由民间出资建造的粤汉铁路、川汉铁路。
这一举措引起湘、鄂、川、粤四省各阶层的强烈不满,掀起了四省保路运动,尤以四川最为强烈。
6月,四川成立保路同志会,宣布“以保路、废约为宗旨”。
9月,全省60余县成立保路公会,数千万人卷入运动。
清政府一面调湖北新军入川,一面命“实力弹压”保路运动,四川保路运动成为武昌起义的直接导火线。
湖北新军原为张之洞所练的“江南自强军”,中下层军官不少曾官费派日留学,因而遍布革命党人。
当中以共进会及文学社两个革命团体渗透最广。
保路运动酿成民变后,端方奉命率湖北新军入四川镇压。
此时,武汉新军大部被调入川,武汉的防务非常空虚,革命党人认为这是发动起义的好机会。
1911年9月24日,文学社与共进会在武昌召开由双方负责人和新军代表60馀人参加的联席会议,会上组建了起义的领导机构——起义总指挥部。
文学社负责人蒋翊武被推举为总指挥,共进会负责人孙武被推举为参谋长。
共进会负责人刘公被推举为政治筹备处总理。
近代史实践报告-参观革命纪念馆

寻访名人足迹、探索历史真相----《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外实践报告实践内容参观辛亥革命博物馆学生姓名学生班级工业设计一班任课教师汪洪实践时间2013/5/4实践目的及意义:感受辛亥革命气氛,重温革命经典,了解历史,推崇烈士无私无畏的献身精神,让人们永远记住他们,学习他们,让他们的付出有所回报。
缅怀烈士,发扬中国传统习俗,提醒我们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要珍惜。
实践过程:在来到武汉上大学前,对武汉的了解好像只有黄鹤楼、辣鸭脖、热干面、以及历史积淀的辛亥革命纪念馆吧。
家人送我来武汉上学的时候曾经去了久仰大名的黄鹤楼,殊不知辛亥革命纪念馆与之便只有一“路”之隔.这次去辛亥革命纪念馆才恍然,它就在这里啊!就像有时想要达到的目标,或许就差那么一点点就达到了,却因为没有充分的准备,或者失去了动力,与之擦身而过了。
这周六和室友姐妹四人踏上了去辛亥革命博物馆的征程!天气晴朗、风和日丽、阳光明媚……可是阳光着实有点太“明媚”了,炙烤的感觉,经过一个多小时的武汉公交“折磨”,大家拖着汗津津的身体终于来到了此行的目的地——辛亥革命博物馆,虽然都被晒得有点蔫蔫的,但是一看到“辛亥革命博物馆”几个大字顿感精神抖擞了起来!武汉辛亥革命博物馆位于武汉市武昌区武珞路阅马场,西邻黄鹤楼,北依蛇山,南面首义广场。
旧址占地面积8000多平方米,建筑面积近10000平方米。
旧址为一座西式两层楼房,因红墙红瓦,武汉人俗称“红楼”。
我想它更深刻的是象征着红色的革命吧。
威武高大的孙中山铜像屹立在首义广场,那深邃的双眼似乎要引领着我们看向那个国势震荡的年代,那微启的双唇似乎要向我们传诵“三民主义”,那整齐的中山装也正向我们展示那个年代的风采。
曾有人说:没有人能像孙中山那样,受到中华民族各党派、各民族、各地区的尊敬与爱戴。
一位那手术刀的医生成为世界最古老民族中国的第一任民选总统,他的国际化视野具备广泛的影响力,为世界所瞩目。
现在就让我们在孙中山的眸中回顾那改变历史的一次重大改革。
武汉革命博物馆心得

武汉革命博物馆心得武汉革命博物馆是一座集历史、文化、艺术于一体的综合性博物馆,座落在湖北省武汉市汉口江滩,是一座记录着中国现代史上重要历史事件的博物馆。
作为一名游客,我有幸在旅行中参观了这座博物馆。
在这里我惊叹于这座博物馆如此详细的介绍了一段重要的历史,让我们更好地了解了中国的民族精神和历史文化。
首先,进入博物馆,我看到了一件件珍贵的历史文物,如各种照片、文件、宣传画、音像资料和文物等。
据介绍,这些文物都是历经数十年的时间和历史沉淀而来,它们有着深厚的历史背景和支撑,是不容忽视的历史见证。
博物馆以详实的文字、图表、图片等形式,生动地展现了中国近代史上的重大事件,如辛亥革命、北伐战争、解放战争和文化大革命等。
这些历史事件都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标志性事件,具有不可替代的历史意义。
其次,博物馆还向我们展示了那个时代的社会生活、文化艺术和科技发展状况。
博物馆中展示的家具、器皿、工艺品等物品都是展现当时的社会文化面貌,这些文物不仅展现了各个历史时期的风貌,还让我们了解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伟大历史和深厚底蕴。
此外,博物馆还展示了当时的科技发展情况,如老式电话、电视机、相机等,它们都是时代的见证,更是科技进步的媒介。
最后,博物馆除了展示历史文物,还充满着艺术气息。
博物馆中展示的各种艺术品,如书画、雕塑、陶瓷等,都是当时社会艺术文化的精华。
这些艺术品不仅是一种文化传承,更是人类智慧的结晶。
总的来说,武汉革命博物馆是一座值得一看的博物馆。
这座博物馆不仅展现了中国近代历史的重要事件,还展示了当时社会的生活、文化、科技和艺术等方面的情况。
在这里更能感受到中国近代文化的魅力,是一座深厚的中华文化底蕴的见证。
我相信在这座博物馆中,每个游客都能获得一份教育和历史传承的感受,更能感悟到中国近代史上民族坚韧不拔、英勇奋斗的精神。
参观武汉革命博物馆心得体会

参观武汉革命博物馆心得体会在我国革命历史上,武汉有着重要的地位,被誉为“革命圣地”。
近日,我有幸前往参观了武汉革命博物馆,深受震撼和感动。
在这次参观中,我从多个角度感受到了中国人民不屈的革命精神和无私奉献的精神。
首先,武汉革命博物馆展示了无数革命前辈的英勇事迹和他们在革命进程中的艰辛奋斗。
进入博物馆的大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幅庄严肃穆的巨幅油画,《辛亥革命武昌起义》。
画中,各个角色栩栩如生,呈现出了当时的紧张氛围。
通过这一幅画面,我仿佛回到了那个激动人心的时刻。
展厅里还陈列着叶挺、萧克等伟大的革命先辈的珍贵文物和图片,他们的形象仿佛与我站在一起,倾听他们曾经的呼喊和激情。
他们以英雄的姿态,用生命诠释了对国家和人民的无限忠诚,让我深刻体会到了革命者的豪情壮志和血肉之躯中所蕴含的力量。
其次,在参观过程中,我也了解到了武汉在革命历史中的重要地位。
武汉这座城市曾经是革命的策源地和摇篮,见证了废黜洋权、反帝反封建的一系列重大事件。
博物馆中的一幅展板引起了我的浓厚兴趣,《武汉十天》。
这个展板以图文并茂的形式,记录了中国共产党在武汉举行的一次重要会议,也被称为“武汉会议”。
这次会议开启了革命新局面,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武汉开始了新的征程。
这次会议对中国的革命历史和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影响深远,以此为转折点,中国革命获得了新的生机和动力。
了解到这个历史事件之后,我对武汉的革命历史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对中国共产党的重要作用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
此外,在参观过程中,我也深切感受到了革命先辈们的无私奉献精神。
在博物馆的一处角落,摆放着一件珍贵的文物:朱德的响马。
朱德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创建者之一,他的响马是他曾骑乘过的马匹。
朱德在革命战争年代身体力行,率先冲锋陷阵,他的响马也成为了他坚定理想和投身革命精神的象征。
看着这匹朱德的响马,我不禁对革命先辈的无私奉献精神和顽强拼搏精神深为感动。
革命先辈们不图名利,不计个人得失,只为国家和人民的幸福而努力,这种无私和奉献精神令人无比敬佩。
江汉关博物馆考察报告分析

江汉关博物馆考察报告学生:张芹芹学号2014211663 班级:历史学基地班1403考察时间2016年4月22日考察地点:武汉市沿江大道95号江汉关博物馆江汉关博物馆基本情况介绍:一座博物馆就是一部物化的发展史,人们通过文物与历史对话,穿过时空的阻隔,俯瞰历史的风风雨雨。
江汉关博物馆是依托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江汉关大楼创办的专题性博物馆,2015年正式对外开放。
该馆占地面积1499平方米,建筑面积4539平方米,展厅面积2300平方米,是以收藏、保护、研究和展示与武汉近现代历史相关的各类文物、文献及实物为主题,为社会及其发展服务的非营利性永久机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基地。
目前,江汉关博物馆的各类藏品、文物资料近百万,涵盖了金属器、杂器、瓷器、纸类文物等多个类别,常年对外开放的有基本陈列、复原陈列以及钟楼微缩复原展示等常设展览。
在近距离领略武汉老海关人文风情的同时,观众还可以欣赏江汉关大楼独特的建筑风格,了解武汉近代的经贸状况、汉口租借区历史风貌和市民生活的历史变迁,探知中国海关一个世纪以来的沧桑巨变,感受汉口开埠以来武汉这座古老而又年轻的城市跳动的脉搏。
此外,博物馆三楼的交流展厅可不定期举办各类专题性临展,以期丰富观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基本陈列以江汉关的设立——武汉城市逐渐走向现代化——武汉的腾飞为主线,以小见大,反映了自汉口开埠以来,整个武汉走向现代化的艰难曲折的而又辉煌的历程。
镇馆之宝便是两个马蹄形银锭,为距今100多年的清代光绪年间所铸,两端高高翘起,中间凹陷,底部密布蜂窝,每枚锭面戳记有3个,呈一横二竖排列,铭文为繁体。
一枚戳记铭文为“江汉关,光绪六年,匠有成”;另一枚的铭文为“江汉关,光绪二十四年,协成号匠王松”,每枚重约1800余克,价值近百万元。
这两枚银锭可以说是见证江汉关历史的最直接的实物。
江汉关大楼建成于1924年1月,曾与上海江海关、广州粤海关、天津津海关并称为近代中国四大海关,在钟楼微缩复原展厅内还将江汉关大楼大钟与巴黎圣母院钟楼、意大利比萨斜塔、上海江海关钟楼及英国大本钟的微缩品同时转出,展现了一种海纳百川、积极吸收优秀文明的文化心态。
参观武汉革命博物馆的实践报告

参观武汉革命博物馆的实践报告我们参观了武汉市革命博物馆,即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毛主席旧居、中共五大会址纪念馆等革命旧址,通过参观和讲解员的讲解,我深深感受到了革命先烈们在那段峥嵘的岁月里付出的艰辛的努力,我对党、对革命者的认识进一步加深了,对他们的敬意油然而生,武汉市革命博物馆位于武昌红巷13号。
2000年11月由武昌农民运动讲习所旧址纪念馆、毛泽东旧居纪念馆、陈潭秋烈士纪念馆和武昌起义门管理所合并,组建武汉市革命博物馆,办公地点在武昌农民运动讲习所旧址内,负责武昌农民运动讲习所旧址、武昌毛泽东旧居、陈潭秋烈士早期活动旧址及武昌起义门旧址的管理、保护和对外开放;负责武汉地区近现代文物的征集、保护、展示、研究及武汉近现代史的研究;负责举办反映重大革命历史事件和人物的专题展览。
毛泽东同志主办的中央农民讲习所旧址位于武汉市武昌红巷13号,是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毛泽东同志倡议创办并主持的一所培养全国农民运动干部的学校。
校舍建于1904年,由四栋砖木结构的房屋组成,中间有一个大操场。
农讲所旧址是武汉市现存唯一保存完好的晚清学宫式建筑,占地面积12850平方米。
当初为张之洞创办的北路小学堂。
1927年为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校址。
927年6月18日,农讲所举行毕业典礼。
大多数学生被委任为农民协会特派员,深入开展农民运动,犹如星星之火,燎原于神州大地。
大革命失败后,他们积极投身于各地的工农武装起义,如著名的八一南昌起义、湘赣边秋收暴动、黄麻起义以及参与创建湘鄂西等革命根据地的斗争,为中国革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距农讲所200米远的都府堤41号,是毛泽东1927年主持农讲所工作并在武汉从事革命活动时的旧居,也是毛泽东、杨开慧一家最后团聚的地方。
占地面积909平方米。
毛泽东在这里完成了他的光辉著作--《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当时与他同住在这里的有他的夫人杨开慧及儿子毛岸英、毛岸青、毛岸龙。
蔡和森、彭湃、郭亮、夏明翰、毛泽民、毛泽覃、罗哲等共产党人也都先后在这里居住过。
参观武汉革命博物馆心得体会

参观武汉革命博物馆心得体会武汉革命博物馆位于武汉市江汉区中山路中心文化区内,是一座以革命为主题的纪念馆。
这里以前曾经是国民党武汉政府的行宫,是中国近代史上较为重要的事件之一——辛亥革命爆发的地方。
今天,这里成为了一座重要的博物馆,以记录了中国革命的历史和人民斗争的艰辛,吸引了世界各地的游客前来参观。
我也有幸来到这里,亲身体会了这座博物馆的精髓。
第一部分:博物馆的历史走进武汉革命博物馆,第一眼看到的就是一座古老的建筑,这是原先的国民党武汉政府的行宫。
在这座建筑里,发生了许多重要的历史事件,比如辛亥革命的爆发、四二〇反革命政变的失败和五卅运动的爆发,这些事件都昭示着中国革命的兴起。
武汉革命博物馆建筑的风格是典型的西式建筑,与周边的中式建筑形成鲜明的对比。
南北的两座群楼分别为中央大厅、展览厅的前厅、小礼堂和侧厅,庭院内则有戏楼、花厅等附属建筑群。
在博物馆的各个展厅里,有着许多珍贵的文物和实物,这些文物和实物给人们带来了深深的震撼。
第二部分:博物馆的展览武汉革命博物馆的展览分类很全、内容很丰富,从博物馆大门一进去,就可以看到「辛亥革命」地图,这一展览介绍了辛亥革命爆发的背景、历程和成果,对于那个时期的历史有了较深的理解。
还有两个悼念牌坊,是为了纪念当时的烈士而建,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接下来,我们走进了「五卅惨案」专区,这里展示了五卅惨案的历史和影响。
五卅惨案是中国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英勇斗争的重要事件之一,是中国民主与爱国运动发展历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
在参观「湖广会馆」馆区,我们看到了一大批重要的历史文物,包括豫湘边区域的烈士事迹、军民合力抗敌的英勇事迹,这些珍贵的文物展示了中国革命历史上不折不挠、英勇抗敌的精神与勇气。
第三部分:展览的意义通过参观武汉革命博物馆,我深刻感受到了中国革命对中国历史和文化的巨大影响。
博物馆通过各种文物、史料、图片等形式来记录革命历程,向人们展现了革命时期的社会背景、经济状况、国家命运、人民斗争的艰辛和胜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英天津条约 开放汉口为通商口岸
汉口自古是中国四大名镇之一,地处武汉市长 江西北、汉江以北的地域,东南隔长江与武昌 相望,西南隔汉江与汉阳相望。 《中英天津条约》又称《中英续约》,是1858 年(咸丰八年)6月26日清朝与英国在天津签 订的不平等条约。该条约与《中俄天津条约》、 《中美天津条约》和《中法天津条约》构成了 《天津条约》的主体。
经济掠夺
汉口洋务公所
依据不平等条约,外国列强在中国享 有领事裁判权。因此,汉口租界内设 有专门审理涉洋案件的法庭——洋务 公所。当案件涉及到中国人时,清派 出官员列席会审,故洋务公所又称 “洋务会审公所”。领事裁判权与会 审制度,是对中国司法主权的严重践 踏。
教堂 文化渗透
歧视
第二单元 艰难跋涉 武汉城市现代化道路的曲折探索
1861年3月,汉口英租界设立。其后,德、俄、法、日 各国租界先后设立。这些租界不受中国政府管辖和法律 约束,大肆进行经济掠夺和文化渗透,成为列强实行殖 民统治的“国中之国”
外籍税务司把持下的江汉关
1862年1月1日,江汉关正式 设立。英国人狄妥玛担任第 一任税务司。
江汉关的设立,促进了武汉 的进出口贸易,列强也由此 强化了对武汉的经济控制。
人民政权建立
武汉解放后,中国人民解 放军武汉市军事管制委员 会胜利完成城市接管。中 共武汉市委和武汉市人民 政府相继成立,担负起领 带武汉人民建设新生活、 新社会的重任。
社会主义改造
20世纪50年代初,土地改 革和民主改革、社会改造 运动在武汉全面展开。国 民经济得到恢复,社会面 貌焕然一新。1956年武汉 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 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 义改造,从新民主主义社 会进入社会主义社会。
2
1
3
教育救国
汉口开埠以后,西方文化的 传播对武汉近代文教产生了 较大影响。张之洞督鄂后, 推行新学制,创建新式学堂, 兴办文教设施,促进了湖北 武汉文化事业发展,培养了 大批新型知识分子,客观上 为武昌廿义提供了最基础、 也是最要的人才支撑。
万里茶道
东方芝加哥的崛起
在张之洞洋务新政的推动下, 武汉近代民族工业、商贸业、 金融业兴起,对外贸易额逐 步扩大。武汉城市现代化初 具规模,成为中国近代仅次 于上海的第二大工商业中心, “架乎津门,直逼沪上”, 有着“东方芝加哥”的美誉。
基本陈列:江汉朝宗 武汉城市现代化历程
武汉城市现代化历程》是本馆基本陈列。 该展以 《江汉朝宗1861年汉口开埠为切入占以 丰富的文物为基石,综合运用多种艺术表“艰难 跋涉"和“走向辉煌"三个单元, 现形式,通过 “汉口开埠"反映汉口开埠设关后西方列强对武 汉的掠夺,人民饱受压迫后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 奋起反抗,城市面貌在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 后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生动系统地展示了武汉 城市走向现代化这一曲折而又辉煌的历程。
吸食鸦片
禁烟运动
销毁鸦片 禁烟宣传画《戒烟醒世图》文字:室如悬罄 妻号子哭
第一单元 汉口开埠 武汉城市现代化的开端
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战败的清政府被迫与英、法等国签订丧权 辱国的《天津条约》、 《北京条约》。 1861年,汉口被迫开埠。 1862年,江汉关设立。外国侵略势力纷纷入侵武汉,设立租界, 掠夺经济财富,进行文化渗透。 武汉开始了从传统内陆市镇向对外开放型近代城市的艰难转变, 日益成为西万列媸倾销鸦片的场所和控制华中腹地的中心据点, 其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第十款 长江一带各口,英商船只俱可通商。 惟现在江上下游均有贼匪,除镇江一年后立口 通商外,其余俟地方平靖,大英钦差大臣与大 清特派之大学士尚书会议,准将自汉口溯流至 海各地,选择不逾三口,准为英船出进货物通 商之区。
长江汉口段以下至海沿岸,除增开镇江一口岸 外,再选择不超过三处地方开放;
凌驾于中国主权之上的五国租界
民族企业的起步
为自强图存,湖广总 督张之洞大力推行洋 务新政,发展民族经 济。武汉先后建立湖 北枪炮厂、湖北炼铁 厂、湖北丝麻四局等 大型官办企业和一批 民营工厂,一跃成为 中国近代工业重镇。
湖北新政 武汉工厂分布
1.汉口燮(xiè)昌火柴 厂、汉口既济水电公司 2.湖北枪炮厂、汉阳铁厂 3.湖北制麻局、湖北织布 局、湖北纺纱局、湖北 缫丝局、白沙洲造纸厂; 武昌造币局、兰陵街湖 北模范工厂
江汉关钟楼
江汉关钟楼高约23,1米,主要放 置海关大钟设备,兼灯塔、观测瞭望 之用。其一至五层分别为承接室、主 机室、面钟室、导向室和音响室塔钟 于1924年1月18日开始报时,每日按时 敲钟,按刻奏乐,乐曲为《威斯敏斯 特》。目前,江汉关塔钟采用电子钟 计时与原钟报时相结合的方式,在确 保时钟精确度的同时,增加电控击锤 系统,以机械敲响老铜钟,恢复了原 来江汉关塔钟独特的音韵。作为武汉 市的地标性历史建筑,江汉关大楼经 风历雨近百年,伴着江汉关的钟声长 大,成为一代又一代武汉人的时刻记 忆。
Hale Waihona Puke 五卅(sà)惨案(也称为五卅血案,或写作五▪卅惨案)发生于1925年5月30日 5月30日,上海学生两千余人在租界内散发传单,发表演说,抗议日本纱厂资本家镇压工人大罢工、 打死工人顾正红,声援工人,并号召收回租界,被英国巡捕逮捕一百余人。下午万余群众聚集在英租 界南京路老闸巡捕房门首,要求释放被捕学生,高呼“打倒帝国主义”等口号。英国巡捕竟开枪射击, 当场打死十三人,重伤数十人,逮捕一百五十余人,造成震惊中外的五卅惨案。 “六一一”惨案 1925年上海五卅惨案发生后,武汉地区立即掀起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武汉地区学校和工商各界持续 举行游行示威活动。6月11日下午,数千码头工人举行示威游行,遭到英国水兵和租界义勇队射击, 武汉民众死伤50余人,是为汉囗“六一一”惨案。 “一三”惨案与收回汉口英租界 1927年1月3日,武汉中央军事政治学校学生在汉口江汉关附近讲演,英水兵突然冲出租界,用刺刀 刺伤民众数十人,造成汉口“一三”惨案。惨案发生后,在中国共产党、武汉国民政府及武汉人民的 共同抗争下,迫使英国政府将汉口英租界交还中国。汉口英租界的收回,是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民反 帝斗争史和外交史上的一次重大胜利。
江汉关博物馆
近代史任务小组参观活动
2017年10月28日
江汉关大楼是武汉市的标志性建筑 之一,位于江汉路和沿江大道的交 汇处,其正门朝东,左侧与沿江大 道平行。 这幢4层的海关大楼座落在突出江 面的地段,方便监视江面活动;同 时巧妙地构成了这两条马路的对景。 大楼占地1499平方米,建筑面积 4009平方米,主楼四层,高45.85 米,钟楼五层,高23.1米,为武汉 当时最高建筑。
江汉关大楼
江汉关大楼是武汉市的标志性建筑之一,位于江汉路和沿 江大道的交汇处,其正门朝东,左侧与沿江大道平行。 1861年,英国政府根据《中英天津条约》第10款,迫使清 政府将镇江、九江、汉口辟为对外贸易口岸,并分设海关。 汉口海关——江汉关于1861年11月成立。
1922年11月4日,江汉关成立60周年时,该楼举行奠基典 礼,1924年1月21日落成。共耗资关平银62.21万两,由英 资思九生洋行设计并监督,上海魏清记营造厂承包。曾与 上海江海关、广州粤海关、天津津海关并称为近代中国四 大海关。
1923年2月1日,京汉铁路各站工会代表在郑州召开总工会成立 大会。吴佩孚命令军警用武力加以阻挠和破坏,并封闭总工会 会所。2月4日总罢工开始,京汉线立即陷于瘫痪。2月6日,武 汉各工团代表和铁路工人万余人举行集会和游行示威。2月7日, 曹锟、吴佩孚等派大批军警分别在长辛店、郑州和武汉江岸等 处进行血腥镇压,工人被杀40多人,伤200多人,被捕60多人 , 遭开除1000多人。
辛亥革命
张之洞的湖北新政与晚清洋务运 动一样,未能根本改变中国积贫 积弱的局面,也无法挽救清王朝 灭亡的命运。为了救国救民,以 孙中山为旗帜的资产阶级革命党 人展开武装反清斗争。1911年10 月10日,武汉革命党人发动武装 起义,唤起全国响应,一举推翻 延传两千年的君主制制度,创立 了中华民国,对武汉乃至中国的 发展与进步产生了划代影响。武 汉以“首义之区”闻名于世。 1919年,中国民主革命先行者孙 中山先生在其所著《建国方略》 中为武汉未来的发展勾画了美好 的蓝图。他提出,武汉应建成略 如纽约、伦敦之大,全国铁路系 统中心、中国内地水运的“顶水 点"以及中西部经济贸易的中心, 未来武汉的工业前景广阔,“首 义之区,变成模范之市”。
辛亥革命虽然推翻了清 王朝,终结了君主专制, 但是中国大地却陷入军 阀混战的深渊,人民大 众依然处在水深火热之 中。在深重的民族苦难 面前, 部分爱国志士追 随孙中山,重组国民党 继续斗争;一部分有识 之士开始思考探索新的 救国救民道路。
工人罢工 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
二七惨案指1923年2月7日北洋政府直系军阀吴佩孚阻挠京汉铁 路总工会成立,镇压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的流血事件。
大楼座南面北,依建筑的中轴线——钟楼呈对称布局。建 筑由主楼及其顶部的钟楼组成,总高度45.85米,为当时武 汉的最高建筑。 大楼主体为混凝土结构,建筑四周由数量不等、风格独特 的廊柱环绕装饰,为英国古典主义建筑风格,外观坚固, 庄重典雅,富有艺术感染力。底层为正方形,一楼以上为 三合院式构造。在建筑正立面女儿墙的正中处,篆刻由著 名书法家宗彝所书“江汉关”三字,书法精谨,苍劲古朴。
复原陈设
以展现江汉关海关业务 为主题而设计的复原场景, 是江汉关博物馆重要展示内 容。主要复原陈列有:办理 进出口报关业务的报关大厅、 最高行政长官税务司的办公 室以及管理长江航道与港口 事务的江务课、负责文件收 发登记、拟稿、打字、译电、 人事统计等工作的秘书课等 部门办公场景。此外,专的 设置的钟楼微缩复原陈列室, 将有助于观众了解江汉关钟 楼和塔钟的全貌
“四三”惨案
1927年4月3日,汉口日租界水兵打死、打伤武汉民众数十人,制造了“四三”惨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