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儿童生长发育的规律

合集下载

简述学前儿童生长发育的一般规律

简述学前儿童生长发育的一般规律

简述学前儿童生长发育的一般规律学前期是儿童发展的初期,会充分体现儿童发展的内在规律。

第一个规律是:高速发展个体发展的基本规律是先快后慢,学前儿童的发展,与其他年龄阶段儿童的发展相比,无论是生理还是心理都具有高速发展的特征。

当我们认真观察观察孩子日常生活中的变化时,就不难发现:1岁前的孩子几乎是一周一个样,3岁前儿童是一个月一个样,3-6岁儿童的变化则是一年一个样。

第二个规律是:有顺序儿童发展不仅具有方向性,还具有不可逾越和不可逆转的顺序性。

例如儿童身体发育遵循着自下而上的顺序,动作发展的头尾律、近远律和大小律也显示了顺序性特征。

在正常条件下,心理现象的发生按顺序出现,心理发展的阶段也同样按顺序出现。

第三个规律是:发展具有不平衡性和差异性儿童身心各方面不是齐头并进地发展,而是具有不平衡性和差异性。

就同一儿童而言,具体体现在不同年龄阶段发展速度不均衡,同一时间身心各方面的发展水平不均衡。

另外,不同儿童之间身心发展也有不平衡。

每个儿童身心发展的内容、表现形式和水平都具有独特之处。

个体差异是客观规律,是教育的前提,因此教育的基本原则是因材施教。

第四个规律是:发展具有连续性和阶段性- 1 -学前儿童的身心发展,从横的方面来看,同一时间片段中,发展的各个方面不是孤立进行的,身心之间、认识过程的各个方面、认知过程与情感意志过程之间、心里过程和个性发展之间都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具有整体性、表现出该时间段身心发展的典型特征,从而体现出阶段性。

从纵的方面来看,儿童发展是一个连续的过程。

先前的发展为后来的发展打下基础,是后来发展的前提。

儿童发展时刻都在发生量的变化,量的变化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会发生“质变”,从而是儿童发展表现出阶段性。

例如,儿童在开口说话之前,每天都在感知新事物,听成人教他说的词语,当语言的感知理解经验积累到一定程度,他就开始说词语了,产生了言语发展中的质变,即进入言语发生阶段。

儿童发展一般采取渐变的形式,在原有的质的特征占主导地位时,已经开始出现新的质的特征的萌芽;当新的质的特征占据主导地位后,仍有旧的特征的表现。

学前儿童生长发育的规律有哪些简答

学前儿童生长发育的规律有哪些简答

学前儿童生长发育的规律有哪些简答一、身体生长发育的规律学前儿童是生长发育最为迅速的阶段之一,身体的生长发育具有一定的规律性,主要包括:•生长速度快:学前儿童的生长速度较快,尤其是在出生后的前几年,身高和体重呈现快速增长的趋势。

•个体差异大:学前儿童之间的生长发育存在明显的个体差异,有些儿童生长迅速,而有些则较为缓慢。

•生长呈现阶段性特征:生长过程中会出现生长突发期和生长平稳期等不同阶段,呈现出一定的阶段性特征。

二、认知发展的规律除了身体生长发育,学前儿童的认知发展也具有一定的规律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逐渐认知外界环境:学前儿童从出生开始逐渐认知外界环境,能够与周围的人和事物进行互动。

•语言能力的发展:学前儿童的语言能力逐渐增强,能够逐渐掌握语言的表达和理解能力。

•逻辑思维的建立:随着年龄的增长,学前儿童逐渐建立起简单的逻辑思维能力,能够进行简单的推理和判断。

三、社交能力的提升社交能力的培养也是学前儿童教育的重要任务,而社交能力的形成也遵循一定的规律性:•建立亲子关系:学前儿童在成长过程中,父母是最主要的社交对象,亲子关系的建立对于学前儿童的社交发展至关重要。

•与同龄人互动:学前儿童逐渐开始与同龄人进行互动,建立友谊关系,学习分享和合作。

•逐渐建立情商:在社交互动中,学前儿童逐渐建立起情商,学会表达自己的情感和理解他人的情感。

四、心理情感发展的规律学前儿童的心理情感发展也存在一定的规律性,主要包括以下方面:•感知世界:学前儿童开始感知世界,对周围环境产生兴趣,探索和认知世界。

•情感表达:学前儿童逐渐学会表达自己的情感,懂得如何愉快地相处和处理情感。

•自我意识的建立:学前儿童逐渐建立自我意识,形成对自己和他人的认知和定义。

总的来说,学前儿童的生长发育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包括身体生长发育、认知发展、社交能力和心理情感发展等方面,家长和教育者应该关注和尊重学前儿童的个体差异,引导他们健康成长。

.简述学前儿童生长发育的基本规律

.简述学前儿童生长发育的基本规律

学前儿童生长发育的基本规律学前儿童的生长发育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然而,这个过程并非无规律可循。

以下是学前儿童生长发育的基本规律:一、头尾发展规律在学前阶段,儿童的头部和大脑的发展是最早的,而尾部的发展则是最后的。

具体来说,头部的发展始于胎儿期,并在出生后的一段时间里继续快速发展。

而尾部的发展,如脚和手指的发育,则相对较晚。

这种规律反映了人类进化的过程,因为早期的进化过程中,脑部的发展对于生存至关重要。

二、躯干四肢发展规律在学前儿童的生长发育中,躯干和四肢的发展也有一定的规律。

一般来说,躯干的发展要比四肢早,而且躯干的发育速度也较快。

四肢的发育则相对较晚,速度也较慢。

这种规律可能与人类早期的生存环境有关,因为早期的原始人类需要快速地移动以寻找食物和逃避天敌,因此躯干的发育更为重要。

三、近远发展规律在学前儿童的生长发育中,近端的发展要先于远端的发展。

近端指的是身体的核心部分,如脊柱和骨盆。

而远端指的是四肢的末梢部分,如手指和脚趾。

这种规律也与人类的进化有关。

原始的人类需要有良好的平衡能力以保持身体稳定,因此近端的发展更为重要。

四、大小发展规律在学前儿童的生长发育中,身体各部分的大小发展也有一定的规律。

一般来说,头部和躯干的大小发展较快,而四肢的大小发展较慢。

这种规律可能与人类早期的生存环境有关。

由于头部和躯干包含了大部分的器官和神经系统,因此它们的大小发展对于生存至关重要。

五、不均衡生长规律在学前儿童的生长发育中,身体各部分的发展速度并不均匀。

有的部位或器官会优先发育,有的部位或器官则较晚发育。

例如,神经系统的发展先于生殖系统的发展;视觉和听觉系统的发展先于嗅觉和味觉系统的发展等。

这种不均衡的生长规律是学前儿童生长发育的一个重要特征。

卫生学第八节学前儿童生长发育

卫生学第八节学前儿童生长发育
,相互影响的,身体和心理的发育也是彼 此相互关联、相互影响的。
二、评价学前儿童生长发育的指标
评价学前儿童生长发育的指标包括:形 态指标、生理功能指标和生物化学指 标。
〔一〕形态指标
何为形态指标?
指身体及各局部在形态上可测出的各种量 度,如长、宽、围度以及重量等,就是我 们所说的身高、体重、头围、胸围和坐高 。
B、3岁以上的孩子要站着量,要求孩子呈 站立姿势,挺胸收腹,手自然下垂,稍稍 脚尖分开。最重要的是应该让脚跟、臀部 、肩胛贴立柱。
2、体重 〔1〕何为体重? 为各器官、系统、体液的总重量。 体重是反映小儿生长发育的最灵敏的指标
。 也是最易获得的反映儿童生长与营养状况
的指标。 〔2〕新生儿出生时的体重为2.5kg—4kg
〔3〕体重的计算公式 A、一岁以内 前半年:体重〔g〕=出生体重〔g〕+月龄
×700〔g〕 后半年:体重〔g〕=6000〔g〕+月龄×250
〔g〕 B、1-7岁 体重〔kg〕=年龄×2+8〔kg〕
当进入青春期阶段,体重增加过快,不能 按以上公式推算。
〔4〕测体重 体重的测量最好在清晨空腹排便后进展。
〔三〕生物化学指标
1、血红蛋白测定 血红蛋白增高降低的临床意义根本和红细
胞计数的临床意义相似,但血红蛋白能更 好地反映贫血的程度。因此能理想的反映 学前儿童贫血的类型
2、尿液一般形状检查
尿液一般形状检查包括尿液的气味、尿量 、颜色、透明度等。假设尿液由腐臭味, 那么说明泌尿系统有化脓性菌感染;尿量 减少,那么说明急性肾小球炎、高热、腹 痛、呕吐和腹泻;尿液颜色似红葡萄酒或 酱油,那么溶血性贫血。
4、胸围 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呼吸系统发育和营养
状况 胸围的测量 在3岁以下,取卧位测量

关于学前儿童生长发育的一般规律

关于学前儿童生长发育的一般规律

关于学前儿童生长发育的一般规律
学前儿童生长发育的一般规律如下:
1. 身体生长:学前儿童的身高和体重会逐渐增长,但增长速度会逐渐减缓。

通常,儿童在出生后的第一年身高增长最快,之后逐渐减慢,到了学龄前期身高增长速度较为稳定。

2. 大脑发育:学前儿童的大脑发育迅速,尤其是在出生后的前三年内。

这个时期,儿童的大脑神经元会迅速增加,并建立起复杂的神经连接。

这对于儿童的认知、情感和社交发展至关重要。

3. 运动发展:学前儿童的运动发展也是一个重要的方面。

从出生开始,婴儿会逐渐掌握头部控制、翻身、爬行、坐立、站立和行走等基本动作。

到了学龄前期,他们会进一步发展协调性和精细动作能力,如跑、跳、抛接球等。

4. 语言发展:学前儿童的语言发展也是一个关键的发展领域。

在出生后的前几年,儿童会逐渐学会发出简单的声音,然后逐渐掌握单词、短语和句子的表达。

到了学龄前期,他们会逐渐发展出更加复杂的语言能力,包括词汇量的增加、语法规则的掌握和语言流利度的提高。

5. 社交情感发展:学前儿童的社交情感发展也是非常重要的。

在这个阶段,儿童会逐渐学会与他人互动、分享和合作。

他们也会开始发展情感控制和理解他人情感的能力。

总体而言,学前儿童的生长发育是一个综合性的过程,涉及身体、大脑、运动、语言和社交等各个方面。

这个阶段的发展对于儿童未来的学习和成长起着重要的基础作用。

简述学前儿童身体发育的规律

简述学前儿童身体发育的规律

简述学前儿童身体发育的规律学前儿童的身体发育是一个复杂而又多变的过程,受到遗传、环境、营养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在这个阶段,儿童的身体会经历一系列的生理变化和发育规律。

本文将以简述学前儿童身体发育的规律为标题,详细介绍学前儿童身体发育的阶段和特点。

一、学前儿童的身高和体重发展从出生到学前期,儿童的身高和体重都会经历快速增长的阶段。

在出生后的第一年,婴儿的身高和体重增长迅速,平均每个月增长2-3厘米,体重每个月增加0.5-1千克。

之后,身高和体重的增长速度逐渐放缓,但仍保持稳定增长。

到了学前期,儿童的身高增长速度略有降低,但体重仍然稳步增长。

二、学前儿童的生理发育1. 大脑发育:学前期是儿童大脑发育的黄金时期。

儿童的大脑在这个阶段会经历快速发育和重塑连接的过程。

大脑皮层的神经元数量和神经元之间的连接会不断增加,促进儿童智力和认知能力的提高。

2. 运动发育:学前期是儿童运动发育的关键阶段。

从刚学会翻身、爬行到站立、行走,再到跑跳等复杂动作的掌握,儿童的运动能力会逐渐提高。

此时,父母和教师应为儿童提供良好的运动环境和机会,促进其运动技能的培养。

3. 感官发育:学前期也是儿童感官发育的重要时期。

儿童的视觉、听觉、触觉等感官系统会逐渐成熟和发展。

他们能够更清晰地看到、听到和感受到周围世界的事物,并通过感官信息与外界进行交流和互动。

4. 牙齿发育:学前期是儿童乳牙和恒牙交替的时期。

一般在6岁左右,儿童的乳牙会开始脱落,逐渐长出恒牙。

这个过程需要一段时间完成,家长应注意儿童口腔卫生和牙齿保健。

三、学前儿童的营养需求学前儿童的身体发育对营养的需求非常高。

他们需要充足的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维生素和矿物质等营养素来支持身体的发育和生长。

此外,学前儿童的饮食应多样化,包括谷类、蔬菜、水果、肉类、蛋类、奶制品等各类食物,以满足身体各种营养素的需求。

四、学前儿童的睡眠需求良好的睡眠对于学前儿童的身体发育至关重要。

学前儿童通常需要较长的睡眠时间,每天大约需要11-14小时的睡眠。

学前卫生学学前儿童身体生长发育规律测量与评价

学前卫生学学前儿童身体生长发育规律测量与评价

学前卫生学学前儿童身体生长发育规律测量与评价学前卫生学是一门关于学前儿童身体生长发育规律、测量与评价的学科。

学前儿童的身体生长发育是一个关键时期,对其健康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学前卫生学研究学前儿童生长发育的规律,通过测量与评价儿童身体发育指标,进一步了解儿童的健康状况,为儿童健康管理和幼儿教育提供科学依据。

学前儿童身体生长发育规律是指学前阶段儿童身体各项指标随着年龄增长的变化规律。

学前儿童的身高、体重、头围、胸围等指标呈现出明显的年龄相关性变化,即随着年龄增加,这些指标逐渐增长或发育。

在0-6岁这个时期,儿童的生长速度最快,特别是0-3岁期间,是儿童身体生长最为迅猛的时期。

在这个时期,儿童的主要器官和系统都在不断发育成长,骨骼、肌肉、神经等都在逐渐完善和发展。

因此,学前儿童身体生长发育规律的研究对于了解儿童的健康状态以及制定适玩教育方案具有重要意义。

测量与评价是学前卫生学中的重要环节。

测量是通过对儿童身高、体重、头围、胸围等指标的实际测量,获取具体数值。

评价是根据测量结果,结合相关的生理学和发育学知识,对儿童身体发育状态进行综合评价。

通过测量与评价就可以对儿童的身体生长发育状况进行科学分析和判断。

测量与评价指标主要包括身高和体重的百分位曲线、头围和胸围的正常范围等。

这些指标可以用于判断儿童的生长发育是否正常,是否存在超常或发育不良等问题,并可以与同龄儿童进行对照比较,了解儿童在身体发育方面的差异。

测量与评价儿童身体发育还需要注意测量方法和评价标准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在测量过程中,要保证测量工具的准确性和测量条件的一致性。

同时,要根据儿童年龄的特点,选择适当的测量方法和评价标准。

不同年龄段的儿童,其身体生长发育的特点和重点也不同。

例如,在0-1岁这个时期,身高体重增长速度最快,需要注意婴儿体重的监测和适当的营养补充。

而在3-6岁这个时期,儿童开始进入幼儿园教育阶段,身体发育要求也不同,需要注重儿童的运动发展和身体协调性的培养。

学前卫生学学前儿童身体生长发育的规律、测量与评价

学前卫生学学前儿童身体生长发育的规律、测量与评价
精品课件
再分析 2周岁11个月女孩(1)身高89cm,体重
12kg
(2)身高87cm,体重12kg; (3)身高89cm,体重
1(1分欠842佳k)k析身gg,:高发(81育7)c此偏m,女下体孩,重生身10长材.0发匀kg育称; 属(于5)正身常高水97平cm,,体但重营养
(2)此女孩生长发育属于发育迟缓,营养欠佳,发 育不良,身材匀称
生长发育规律:5、个体差异性
相同月份的孩子,有的……,有的……, 有的……,他们的生长发育正常吗? 因此,我们要对孩子精的品课生件 长发育做科学的评价
第二节 学前儿童身体 生长发育的测量与评价
精品课件
生长发育的评价指标:
1、生长发育的形态指标——粗略评价的方法
P52
身长(3岁以后称身高):反映远期生长情况 最重要和常用
三项指标综合评价法:
应用按年龄的体重、按年龄的身高及按身高的体 重三项指标全面评价,最能全面地反映儿童的营养状 况,按年龄的体重能较敏感地反映短期内的营养变化 及远期营养变化。按年龄的身高较适用于远期营养状 况监测,同时受遗传因素影响,按身高的体重能反映 近期营养状况变化。 精品课件
3种生长发育偏离的判断 营养不良评价表
为什么姚明的身高会高达2.26m?
提问
姚明的爷爷身高2米,父亲身高2.08米,母亲身高1.88米
3、遗传因素
男孩成人时身高(cm)=
父身高 母身高 1.08
2
女孩成人时身高(cm)= 父身高 0.923母身高
2
身高一般取决于遗传 70% 体重一般取决于环境
精品课件
睡眠可以长高吗?
精品课件
生长激素什么时候分泌最旺盛?
按年龄别身高
按身高别体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影响学前儿童生长发育的因素
(一)内在因素
1、遗传: 骨骼系统的发育受遗传因素的影响较大
(父身高+母身高)
男孩成人时身高(cm)=
× 1.08 2
(父身高× 0.923 +母身高)
女孩成人时身高(cm)=
2
2、性别: 男孩比女孩重而高 ,女孩青春发育期比男孩早
3、内分泌: 脑垂体、甲状腺、肾上腺等内分泌器官
身体各部分的生长发育有一定的程序:
胎儿形态发育: 头部 躯干
四肢
婴儿动作发育: 头部 上肢 躯干 下肢
乱动 一把抓 拿 (头尾发展规律)
(正侧发展规律)

(三)生长发育的速度是波浪式的,身体各部分的生长 速度不均衡
第一个突增阶段:胎儿中期到1周岁,表现为头尾发展规律
生 长
胎儿中期,是一生中身长增加最快(27.5 cm)
及激素都与小儿生长发育有关
(二)外在因素
1、母体健康状况
母亲的营养、疾病、情绪、用药等均可影响胎儿或乳儿生长发育; 哺 乳期母亲的营养、情绪也会影响婴儿发育
2、营养
营养缺乏或不合理的膳食不仅影响发育,还会严重影响器官的正常功能
4、体育锻炼
促进机体新陈代谢,提高呼吸、运动和心血管的功能
4、胸围:
沿乳头下缘绕胸1周的长度
表示胸廓的容积以及胸部骨骼、胸肌、背肌和脂肪层的发育情况
5、坐高:
是从头顶至坐骨结节的长度 表示躯干的生长情况。可说明下肢与躯干的比例关系
(二)生理功能指标
是指身体各系统各器官在生理功能上可测出的各种量度 1、心率和脉搏、血压 反映心血管系统机能的指标 2、肺活量、呼吸频率 反映呼吸系统机能的指标 3、握力、拉力、背肌力 反映骨骼肌肉系统机能的指标
3、指数评价法
利用人体各部分的比例关系,借助数学公式编成指数, 用以评价发育水平的方法
身高体重指数: 即体重(g)/身高(cm)
一、生长发育的评价指标
(一)形态指标
是指身体及其各部分在形态上可以测出的各种量度
1、体重:
指人体各器官、组织及体液的总重量
反映体格生长与营养状况 1~10岁体重(kg)=年龄×2+8
2、身高:
指从头顶至足底的垂直长度 表示全身生长的水平和速度 2-7岁身高=年龄×5+75(cm)
3、头围:
指经眉弓上方、枕后结节绕头一周的长度 表示颅骨及脑的大小与发育程度
现状标准:
一般儿童的发育水平
生长在最适宜的环境下,生长潜能得到充分发展,体格
理想标准: 发育 状况较理想,而高于一般儿童水平的标准
生长发育标准是相对的、暂时 的 ,每5-10年就应重新修订一次。
(二)身体发育的评价方法
1、发育等级评价法
是将个体儿童的发育数值和作为标准的均值及标准差比较,
以评价个体儿童发育状况的方法
淋巴系统发育得最快, 第一个10年发育特别迅速 ,10岁左右达高峰
生殖系统发育较晚,童年时期进展缓慢,到青春期 迅速发育
(五)生长发育具有个体差异性
由于先天遗传以及先天、后天环境条件的不同,每个 儿童的体型,生理功能和心理特点是各不相同的。
(六)生理的发育和心理的发展是密切联系的
生理发育是心理发育的基础,心理的发展也影响生理功能; 生理缺陷会引起心理活动的不正常; 心理状态也会影响生理的发育。
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目标:
1、了解学前儿童各年龄阶段的发育特点 2、了解学前儿童生长发育规律及影响因素 3、明确学前儿童生长发育的评价指标和评价标准 4、学会学前儿童身体发育的常用评价方法 5、掌握学前儿童健康检查的时间、内容以及生长
发育形态指标的测量方法
重点: 1、学前儿童身体发育的常用评价方法
2、生长发育形态指标的测量方法
难点: 学前儿童身体发育的常用评价方法
一、什么是生长发育
1、生长 是指身体各个器官以及全身的大小、长短和重量的
增加与变化,是机体在量的方面的变化
2、发育 是指细胞、组织、器官和系统功能的成熟与完善,是
机体在质的方面的变化 3、成熟
是指的生长发育达到一种完备的状态。标志着个体发 育在形态、生理、心理上全面达到成人的阶段。
突 胎儿后期,是一生中体重增加最快(2300g)

高 第一年,是出生后身长体重增长最快(20-25cm,6—7kg)

第二个突增阶段:青春发育期,表现为向心发展规律
身体各部分的增长幅度: 头部增加1倍,躯干2倍,上肢3倍,下肢4倍
(四)身体各系统发育是不均衡的,但又是统一协调的
神经系统领先发育 ,6岁时脑重已达成人的90%
等级
标准
上等
X+2s以上
中上等
X+2s 至 X+s
中等
X+s 至 X-s
中下等
X-s 至 X-2s
下等
X-2s 以下
等级评价法常用的指标是身高和体重
2、曲线图评价法
根据某项发育的均值、均值加减一个标准差、均值加减 二个标准差,分别标在坐标图上绘出五条曲线,作为评定儿 童生长发育标准
评价时,只要将个体儿童在该年龄的实测值标在图上, 就能了解该儿童当时的发育水平。若将个体儿童在不同时期 的连续实测值分别标在图上并连成曲线,这样既能看出该儿 童各个时期的发育水平又能了解其发育速度和趋势。
5、生活制度
合理的生活制度,可以保证儿童有足够的户外活动,适当的学习 和劳动,定时进餐和充足的睡眠,可促进儿童的生长发育
6、药物
用药不当或过量,对生长发育有不良的影响
7、季节气候
春季身高增长最快,秋季体重增长最快
8、社会因素
贫困、食物缺乏、文化落后、疾病流行、居住拥挤、缺乏必要的 卫生设施等都严重影响着儿童的身心发育
4、最大耗氧量
心血管和呼吸机能的综合指标
(三)其他体格评价指标
1、视力 2、听力 3、微量元素 4、血红蛋白
二、学前儿童身体发育的评价
(一)生长发育标准
是用以评价个体或集体儿童生长发育状况的统一尺度 一般是在某一段时间内,在一定的地区范围,选择有代表性的儿童, 就某几项发育指标进行大数量的测量,并将测量数据做统计学处理所得的资 料即为该地区个体和集体儿童的评价标准
二、学前儿童生长发育的规律
(一)生长发育是由量变到质变的复杂过程
不仅表现为身高体重的增加,还表现为器官的逐渐分化, 功能的逐渐成熟。
(二)生长发育有阶段性和程序性的连续过程
儿童的生长发育形成不同的发展阶段。每个阶段各有独特 的特点,各阶段按顺序衔接着,不能跳跃,前一阶段为后一阶 段的发展打下必要的基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