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海史论文
哥伦布航海历史小论文

哥伦布航海历史⼩论⽂哥伦布航海历史⼩论⽂ 哥伦布的⾏为可以解析为时代⾏为和个⼈⾏为。
在履⾏时代⾏为时,他表现出⼀定的局限性,但这是时代造成的。
尽管如此,他的时代⾏为却昭⽰着历史发展⽅向。
以下是⼩编整理的哥伦布航海历史⼩论⽂,欢迎阅读! 克⾥斯托弗,哥伦布(145l-1506年)是西班⽛著名航海家,是地理⼤发现的先驱者。
哥伦布年轻时就是地圆说的信奉者,他⼗分推祟曾在热那亚作过监狱的马可.波罗,⽴志要做⼀个航海家。
他在1492年到1502年间四次横渡⼤西洋,发现了美洲⼤陆,他也因此成为名垂青史的航海家。
哥伦布是个意⼤利⼈,⾃幼热爱航海冒险。
他读过《马可﹒波罗游记》,⼗分想往印度和中国。
当时,地圆说已经很盛⾏,哥伦布也深信不疑。
他先后向葡萄⽛、西班⽛、英国、法国等国国王请求资助,以实现他向西航⾏到达东⽅国家的计划,都遭拒绝。
⼀⽅⾯,地圆说的理论尚不⼗分完备,许多⼈不相信,把哥伦布看成江湖骗⼦。
⼀次,在西班⽛关于哥伦布计划的专门的审查委员会上,⼀位委员问哥伦布:即使地球是圆的,向西航⾏可以到达东⽅,回到出发港,那⼳有⼀段航⾏必然是从地球下⾯向上爬坡,帆船怎么能爬上来呢?对此问题,滔滔不绝、⼝若悬河的哥伦布也只有语塞。
另⼀⽅⾯,当时,西⽅国家对东⽅物质财富需求除传统的.丝绸、瓷器、茶叶外,最重要的是⾹料和黄⾦。
其中⾹料是欧洲⼈起居⽣活和饮⾷烹调必不可少的材料,需求量很⼤,⽽本地⼜不⽣产。
当时,这些商品主要经传统的海、陆联运商路运输。
经营这些商品的既得利益集团也极⼒反对哥伦布开辟新航路的计划。
哥伦布为实现⾃⼰的计划,到处游说了⼗⼏年。
直到1492年,西班⽛王后慧眼识英雄,她说服了国王,甚⾄要拿出⾃⼰的私房钱资助哥伦布,使哥伦布的计划才得以实施。
1492年8⽉3⽇,哥伦布受西班⽛国王派遣,带着给印度君主和中国皇帝的国书,率领三艘百⼗来吨的帆船,从西班⽛巴罗斯港扬帆出⼤西洋,直向正西航去。
经七⼗昼夜的艰苦航⾏,1492年10⽉12⽇凌晨终于发现了陆地。
航海类专业毕业论文

航海类专业毕业论文引言:随着全球化趋势的发展,海上交通越来越繁忙,海上运输也变得越来越重要。
船舶的各项技术也不断地升级和发展。
在这种背景下,对于航海专业毕业论文的研究,也变得越来越重要。
本文以航海专业为研究对象,结合本人所学知识和实践经验,分析了影响船舶动力性能的主要因素,以及如何提高船舶动力性能。
同时还探讨了船舶自动化系统在船舶动力性能提高中的作用。
一、影响船舶动力性能的主要因素影响船舶动力性能的主要因素包括:船型、机械和电气设备、燃油质量等。
1、船型船型是影响船舶动力性能的重要因素之一。
良好的船型设计可以减少水的阻力,提高船舶速度,降低油耗。
另外,船艏、艉和船底曲率的设计也会影响船舶的航行性能。
2、机械和电气设备机械和电气设备是影响船舶动力性能的另一个重要因素。
良好的机械和电气设备可以保证船舶正常运行,提高船舶的性能。
例如,发动机品质的好坏、船用电气系统的设计、推进器的性能等都会对船舶的动力性能产生重要影响。
3、燃油质量燃油质量和燃油的使用方式也很关键。
燃油的质量、供应、储存和消耗会直接影响燃油的热值和质量。
因此,选择高质量的燃油,储存、消耗燃油的方式都很重要。
二、如何提高船舶动力性能提高船舶动力性能的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改进船型设计可以通过船型设计来减少水的阻力,提高船舶的速度,降低油耗。
通过变化和调整船艏、艉和船底曲率的设计,可以进一步提高船舶的航行性能。
2、提高机械和电气设备的质量机械和电气设备是确保船舶正常运行,提高船舶性能的基础。
因此,提高机械和电气设备的品质和性能是提高船舶动力性能的关键因素之一。
3、选用高质量的燃油,优化供应链选择高质量的燃油,可以提高燃油的热值和质量,从而提高船舶的动力性能。
同时优化燃油供应链和消耗方式,也可以提高船舶燃油的利用效率,降低燃油使用量,从而减少成本。
4、加强船舶自动化系统的应用船舶自动化系统的应用可以提高船舶的动力性能,实现船舶的自动化运行。
航海技术毕业论文精选(导师推荐阅读6篇)

航海技术毕业论文精选(导师推荐阅读6篇)航海技术仿真模拟系统是以计算机技术为主,结合船舶水动力学等学科,模拟各种海区和海况、各种类型船舶及其控制系统,达到模拟仿真训练的目的。
目前,航海技术仿真模拟系统不仅得到了国际航运界的普遍认同,而且也受到了国际海事组织(IMO)的高度重视,在STCW78/95公约中IMO多次强调了航海模拟器的作用,并就其在航海训练中的应用做出了明确的强制性与建议性规定。
以下是我们整理的航海技术导师推荐阅读6篇毕业论文,希望对你有用。
范文第一篇题目:航海技术的发展及人才的培养面临的新挑战摘要:随着卫星技术、信息技术等在航海技术中的应用,我国的航海技术也快速地走上了自动化的道路。
与我国航海技术飞速发展不相适应的便是我国航海专业人才力量的不足。
面对这种情况,我国要加大培养高水平航海人才的力度。
关键词:航海技术;人才培养;自动化一、引言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世界各国的经济、政治、军事、文化等的联系越来越紧密。
海运以其运输量大成为世界最重要的运输方式之一。
目前,世界上90%以上的货物运输都依赖于海运来实现。
我国是一个海洋大国,海岸线长约1.8万千米,所以,海运在我国交通运输方面,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进入21世纪以来,新材料、新技术不断出现,我国对航海技术的发展也进入变革阶段。
空间技术、电子技术、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在航海方面都得到了充分的应用。
二、航海技术的发展航海技术的研究内容是船舶如何安全、快速、准确地从一个地点航行到另一个地点。
航海技术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是指航海人员驾驶船舶在海上航行的方式和方法;广义的内容,不仅包括狭义的内容,还包括船舶制造技术。
本文是从广义的角度分析航海技术的发展趋势。
1.船舶制造技术的发展。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与世界各方面的联系日益紧密。
从货物运输到海上维和,我国所扮演的社会角色越来越重要。
为了适应新形势,我国的船舶制造技术也呈现出了新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航海史结业论文

郑和下西洋的成就汪伟伟航海137 201310111227从1405年郑和第一次下西洋算起,到现在已经600多年了。
几个世纪以前的中国人的伟大壮至今仍然被世人称颂。
这一伟大的壮举又有什么成就呢?本文将就郑和下西洋的成就进行浅谈。
首先,对郑和进行简介。
郑和(1371年-1433年),回族,原姓马名和,小名三宝,又作三保,云南昆阳(今晋宁昆阳街道宝山乡知代村人。
中国明代航海家、外交家、宦官。
郑和下西洋随着收锚的声音响起,铁链荡起的浪花缓缓向远方扩散。
郑和的船队向着一片未知的大陆迈进。
永乐三年(1405年),郑和开始了他的第一次远行。
六月,郑和第一次下西洋,顺风南下,到达爪哇岛上的麻喏八歇国。
永乐五年九月十三日(1407年10月13日)。
郑和回国后,立即进行第二次远航准备,主要是送外国使节回国。
永乐七年九月(1409年10月)皇上命正使太监郑和、副使王景弘、候显率领官兵二万七千余人,驾驶海舶四十八艘,从太仓刘家港启航,敕使占城,宾童龙,真腊,暹罗,假里马丁,交阑山,爪哇,重迦罗,吉里闷地,古里,满剌加,彭亨,东西竺,龙牙迦邈,淡洋,苏门答剌,花面,龙涎屿,翠兰屿,阿鲁,锡兰,小葛兰,柯枝,榜葛剌,卜剌哇,竹步,木骨都束,苏禄等国。
这是郑和第三次下西洋。
永乐十一年十一月(1413年11月)正使太监郑和,副使王景弘等奉命统军二万七千余人,驾海舶四十,出使满剌加,爪哇,占城,苏门答剌,柯枝,古里,南渤里,彭亨,吉兰丹,加异勒,勿鲁谟斯,比剌,溜山,孙剌等国。
郑和使团中包括官员868人,兵26800人,指挥93人,都指挥2人,书手140人,百户430人,户部郎中1人,阴阳官1人,教谕1人,舍人2人,医官医士180人,正使太监7人,监丞5人,少监10人,内官内使53人其中包括翻译官马欢,陕西西安羊市大街清真寺掌教哈三,指挥唐敬,王衡,林子宣,胡俊,哈同等。
这是郑和第四次下西洋。
永乐十五年五月十六日(1417年6月)总兵太监郑和,在泉州回教先贤墓行香,往西洋忽鲁谟斯等国公干,永乐十五年五月(1417年6月)出发,护送古里、爪哇、满剌加、占城、锡兰山、木骨都束、溜山、喃渤里、卜剌哇、苏门答剌、麻林、剌撒、忽鲁谟斯、柯枝、南巫里、沙里湾泥、彭亨各国使者及旧港宣慰使归国。
海洋探索历史论文

海洋探索历史论文海洋探索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文明时期,但真正的海洋探索始于15世纪的大发现时代。
大航海时代是欧洲国家开展海上探险和贸易活动的时期,这一时期证明了地球是圆的,而不是扁平的。
著名的探险家包括葡萄牙的亨利王子和他的远航家们,克里斯托弗·哥伦布、费迪南德·麦哲伦等。
这些探险家在其航行中发现了新大陆,揭开了地球航行的新篇章。
在接下来的几个世纪里,各国家纷纷派遣船队进行海洋探索和殖民活动,海洋探索的范围逐渐扩大到了整个世界。
很多新的地理发现大大拓展了人类对世界的认识,促进了世界各地文明的交流和融合。
这一时期也见证了很多重要的海上战役,探险家和海军士兵们冒着极大的风险,为国家的财富和荣誉而奋斗。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19世纪末20世纪初,海洋探索进入了新的时代。
深海探险船的发明和海底地形的初步探索,让人类更加了解了地球上70%的海洋领域。
在二战后,随着核潜艇技术的发展,人类开始探索深海,这对于更好地了解海洋环境和资源非常重要。
如今,随着航海技术的飞速发展,无人潜水器的应用,人类对海洋的探索进入了新的阶段。
深海资源的开发和环保问题也成为人类关注的焦点。
尽管海洋探索的历史已经有了500多年的历史,但仍有很多未知的领域等待着人类的探索。
海洋探索历史是人类不懈追求知识和发展的历史,也是我们对自然世界继续探索的动力源泉。
海洋探索历史上有很多重要的发现和事件,例如地球的海洋覆盖了70%的表面积,但人类对海洋了解却甚少。
直到20世纪,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才开始逐渐了解海洋的奥秘。
一些专业的海洋研究机构和实验室开始关注海洋的生物多样性、海洋地质及地貌、海洋资源开发利用等研究领域,这为人类更深入地了解海洋提供了极大的帮助。
海洋探索的重要性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
海洋资源的开发与环境保护之间形成了一种新的平衡,人们开始关注海洋环境的永续利用,防止过度捕捞和环境污染。
特别是在当代,全球变暖和环境污染等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而海洋则被视为重要的环境之一。
郑和下西洋和哥伦布远洋航行的作文

郑和下西洋和哥伦布远洋航行的作文示例作文篇一:《航向未知:郑和与哥伦布的双星之旅》你知道吗?在遥远的明朝和新大陆的交汇点,两位航海家的故事交织在一起,像两颗璀璨的星辰,照亮了历史的夜空。
他们分别是咱中国的大航海家郑和,还有那位西班牙的探险家克里斯托弗·哥伦布。
他们的航行,一个是和平的使者,一个是黄金的梦想者,却都在那片蔚蓝的大海上留下了深深的足迹。
郑和,那个咱们中国的骄傲,他的船队就像一支庞大的移动城市,装载着瓷器、丝绸,还有那份对世界的好奇和友善。
他的船队七下西洋,不是为了征服,而是为了交流,为了寻找新的友谊。
记得有一次,他们在非洲海岸发现了一种奇特的贝壳,那玩意儿在咱们中国可是稀罕货,郑和下令收集起来,带回了国,这不仅是财富,更是文化的交融。
而另一边,哥伦布呢,他心中的地图上,画满了金币和未知的宝藏。
他的目标直指东方,寻找传说中的香料群岛。
他的船只虽然小,但满载着欧洲人对财富的渴望,每一次触礁,每一次风暴,都像是一场赌博,但他始终坚信,那片未知的土地上有他梦寐以求的黄金。
他们的航行,一个是为了和平,一个是为了梦想。
但相同的是,他们都勇敢地踏上了那片未知的海洋,用行动诠释了人类探索的精神。
尽管他们的目的和方式不同,但那份对未知世界的热爱,对未知的勇气,却是我们所有人都应该学习的。
现在回望历史,郑和的船队早已消失在风浪中,哥伦布的冒险也淹没在历史的尘埃里。
但他们留下的精神,就像那大海的波涛,永不停息。
无论是郑和的友好交往,还是哥伦布的冒险精神,都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让我们明白,只要有梦想,有勇气,就有可能抵达那未知的彼岸。
所以,无论你是喜欢瓷器还是黄金,是喜欢和平还是追求,他们的故事都会告诉我们:人生就像那浩渺的海洋,有时平静如镜,有时波涛汹涌,但只要我们敢于启航,就能找到属于自己的星辰大海。
这就是郑和和哥伦布,他们留给我们的最宝贵遗产。
示例作文篇二:《航向未知:郑和与哥伦布的双星之旅》你知道吗?在遥远的明朝和新大陆的交汇点,两位航海家的故事交织在一起,像两颗璀璨的星辰,照亮了历史的夜空。
回顾历史探寻新航路作文

回顾历史探寻新航路作文探索新航路:回顾历史,展望未来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航海一直是探索未知、拓展疆域的重要手段。
而新航路的开辟,则是航海史上最为重要的事件之一。
它不仅改变了人类的地理认知,也对世界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新航路的开辟始于 15 世纪末的欧洲。
当时,欧洲各国为了追求财富和权力,纷纷开始探索通往东方的新航路。
在这个过程中,葡萄牙和西班牙成为了最为活跃的两个国家。
葡萄牙人绕过非洲南端的好望角,开辟了通往印度的新航路;西班牙人则横跨大西洋,发现了美洲大陆。
这些新的航路不仅为欧洲带来了巨大的财富,也让欧洲人开始重新审视世界的地理格局。
新航路的开辟对世界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它加强了欧洲与亚洲、美洲之间的联系,促进了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与融合。
它推动了欧洲的经济发展和殖民扩张,为欧洲的崛起奠定了基础。
它改变了世界的地理格局,使得欧洲成为了世界的中心。
然而,新航路的开辟也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
它导致了欧洲对美洲和亚洲的殖民统治,给当地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痛苦和灾难。
新航路的开辟也加速了全球气候变化的进程,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
回顾历史,我们可以看到新航路的开辟是人类探索精神的体现。
它让我们认识到,人类的未来在于不断地探索和创新。
在当今全球化的时代,我们需要更加开放和包容的心态,加强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
新航路的开辟是人类历史上的一个重要事件,它对世界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回顾历史,我们可以看到人类探索精神的伟大力量。
在未来的发展中,我们需要继承和发扬这种精神,不断探索和创新,为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航海(精选五篇)

航海(精选五篇)第一篇:航海简介人类在新石器时代晚期就已有航海活动。
当时中国大陆制造的一些物品在台湾岛、大洋洲,以至厄瓜多尔等地均有发现。
公元前4世纪希腊航海家皮忒阿斯就驾驶舟船从今马赛出发,由海上到达易北河口,成为西方最早的海上远航。
公元前490年,在波斯与希腊的海战中,希腊就曾以上百英尺长的战舰参战。
中国汉代已远航至印度,把当时罗马帝国与中国联系起来。
唐代为扩大海外贸易,开辟了海上丝绸之路,船舶远航到亚丁湾附近。
在当时的科学技术条件下,航海是靠山形水势及地物为导航标志,属地文航海;而以星辰日月为引航标志的,则属天文航海技术之一种。
指南针是中国历史上的一大发明,宋代将其应用到航海上,解决了海上航行的定向,也开创了仪器导航的先例。
现代船上使用的磁罗经,是12世纪船用磁罗经传入欧洲后,由英国人开尔文改进了的海军型磁罗经。
助航设施灯塔很早就已使用。
公元前280年在埃及亚历山大港建造了高60多米的灯塔。
1732年英国在泰晤士河口设置了灯塔。
1767年在美洲特拉华设立了浮标。
公元15世纪是东西方航海事业大发展时期。
1405~1433年,中国航海家郑和率船队七下西洋,历经30多个国家和地区,远航至非洲东岸的现索马里和肯尼亚一带,成为中国航海史上的创举。
1420年葡萄牙创办了航海学校;船长迪亚士在1487年航海到非洲最南端,命名该地为好望角;1497年达·伽马率船队从里斯本出发绕好望角到印度。
此后葡萄牙人又到达中国、日本。
1492年10月意大利航海家哥伦布发现了美洲大陆。
1499~1500年,意大利航海家亚美利哥2次登上美洲大陆考察,证实这片陆地是一片新发现的陆地,而不是哥伦布当年认为的印度岛屿,故命名新大陆为亚美利加洲,简称美洲。
16世纪始,航海技术迅速发展。
1569年地理学家墨卡托发明的投影成为现代海图绘制的基础。
进入20世纪后,现代航海技术取得重大成就,60年代出现奥米加导航系统,随后又出现和应用了卫星导航系统、自动标绘雷达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辉煌大明衰败之今日思考
如今世界发展迅猛,虽说各国都身处经济低谷的时期但是我们应该放眼于未来,时代在更迭,科技和文明都在飞速发展,何况我们是个拥有庞大人口的大国,我们的党能在经济大潮来临时仍能泰然自若,已经是想当了不起的一件事了。
但是有一个不争的事实我们的国家与发达国家差距还很大,我们还有很长的路需要走,就说说中国现在的航海事业与我中华鼎盛时刻大明王超无法同日而语,中国现在的造船行业,科技含量和美日韩无法媲美,就连海防的海军和别人相比舰船是那么薄弱。
想想600年前的大明王朝那千帆竟发,郑和下西洋每次都有大小航船200多艘,是一种结构精良、种类齐全的特种混合船队。
在郑和船队中,充任中间力量的大型海船,据史料记载有九桅十二帆,长一百五十多米,宽六十多米,船帆铁锚铁舵等都需要2、3百人才能举动,不禁在我脑海中勾起一幅画面这是何等的庞大何等的壮观啊,想想现在的中国不禁自叹不如。
郑和七下西洋为我国乃至世界都作出了卓越贡献, 他推行和平外交政策, 在整个航程中, 宣诏颁赏,调节纠纷谋求地区和平; 树碑布施、联络宗教感情;发展了朝贡贸易、官方贸易、民间互市; 传播了华夏文明; 促进了中国海洋事业的发展。
郑和下西洋所体现的中华民族热爱和平、睦邻友好、自强不息的中华民族优良传统,将光照后世永不熄灭。
郑和下西洋的结束, 是中国古代造船业、航海业由盛而衰的转折点。
明成祖后, 仁宗上台就罢西洋宝船。
在宣宗时期郑和第七次下西洋后, 远洋航海被禁止, 郑和下西洋时的档案被销毁。
外国学者因此而备感惋惜, 皇帝下令禁止建造远洋船只, 此后又下敕命禁止保留超过两根以上桅杆的帆船。
郑和的大战船因搁置而烂掉。
我想这些种种为了维护自己统治阶级的利益的莽撞愚蠢行为也间接导致后来明王朝的渐渐衰落,闭塞不通的信息,逐渐拉开了中国与西方的差距,想想那个时期的麦哲伦全球航海,达伽马航海事件,比起郑和七下西洋,根本无法相提并论,但是想想中国现在的船队实力就说说简单的海军吧,船只除了数量多一些大部分很落后,就连日本这样的战败国,他的海上自卫队的船舶排水量都达到2万吨都说小护卫舰,而中国一个小小排水量几千吨的舰船还自称巡洋舰,我想这也学就是差距吧。
站在现在的角度,回想过去,如果当初大明王朝合理的利用了郑和下西洋的事件,量国力而行,就不会出现后来的国库空空,以至于取缔,下西洋。
而是适度的发展中国与西方文化的交流,发展科学技术,发展贸易。
明朝成为各个方面的世界强国,不存在后来的清王朝,闭关锁国。
我想所有21世纪的人估计最恨那段耻辱的历史了,如果是这样那是多么的美好啊。
但是事实就是那样,历史已经无法更改。
所以从那以后郑和下西洋由此便成为中国古代航海史上空前绝后的壮举, 也是古代中外交通史上最后的辉煌。
事实上, 中华的辉煌也随着郑和航海的结束而逐渐暗淡。
郑和的航海活动从经济角度来讲是一项亏本的生意。
庞大规模的船队确实壮观, 但造船成本极高,船上人员不计其数的生活费用, 都让这伟大的航行存在着经济的隐患。
郑和第一次远航历时26个月, 而费时与费用成正比。
况且, 郑和船队所到之处与当地人进行的是公平、和平的交易, 获利极其有限, 加上丰厚的赏赐, 耗费巨大。
即使运回的货物有几十倍的地区差价, 但费时两年左右, 动用两万多人, 运输费用之大可想而知, 巨额亏损在所难免。
我想这也注定了郑和下西洋不会长久,如果想长久,必须要改变下西洋的制度。
所以我们得出一个道理需要改革,就像中国得改个开放一样的改革,取得的成就那是与目共睹的。
综上,我们翻开600多年的历史尘封, 我们为郑和伟大非凡的航海经历而惊
叹, 为他的壮举而自豪, 为他的事业未能推动中国历史的进程而扼腕叹息! 中华民族是世界上最早走向海洋、经营海洋的民族之一。
从上古时代起, 我们的祖先就开始勇敢地探索海洋, 自秦汉时的积极开拓, 经三国至唐宋元时期达到繁荣。
明朝的郑和在15世纪初便率领当时世界上规模最大、技术最先进的混合船队, 在太平洋和印度洋上与巨浪洪涛相搏, 航迹甚至延伸到了非洲,把中国古代的海洋事业推向了顶峰。
但我们也看到再辉煌的事业如果完全不顾及经济效益, 没有经济利益的驱动也是难以持久的, 我们应该汲取郑和下西洋从辉煌走向衰落的历史教训。
在人类进入21世纪的海洋世纪时, 我们要以史为鉴, 高瞻远瞩, 再也不能错失向海洋发展的新机遇。
换想如果我们的海洋实力足够强大会发生,现在愈演愈烈的南海一系列岛屿事件吗?会发生所谓的钓鱼岛事件吗?人家就是欺负你家海上力量不够强,如果说绝一点就是你家的海军不行,我们反过来想想,如果美国的那个岛屿被人家占领了,那会又有怎样的事情会发生,估计侵占岛屿的那个国家都被美国给踏平了。
所以我们要发展海洋事业,不为侵略,而是为了国家尊严不被践踏。
中国传统文化重道德、重和谐的安邦兴国思想,在近代反抗西方列强侵略的斗争中形成为民族主义自强救国思想。
古代中国与亚洲邻国友好往来历史悠久;近代都有遭受西方列强侵略压迫的共同境遇;这些国家都面临共同发展民族经济,实现现代化的历史重任。
因此,和平稳定的国际国内环境是各国所企盼的。
随着海洋经济的发展, 海洋的战略地位逐步上升, 海洋作为人类未来的生存空间, 不可避免地成为新世纪国际竞争的一个焦点。
对海洋的争夺和控制已由过去的实现军事目的为主变为以争夺岛屿、海域、海洋资源、谋求经济利益为主。
面对世界海洋竞争日趋激烈的新形势, 我们必须树立现代海洋意识,加强全体国民的海洋观教育, 关心海洋、重视海洋、开发海洋和保卫海洋, 只有向海洋发展, 才有安全与稳定。
要大力加强海防, 加快海军现代化建设, 改进武器装备, 使我国海军成为保卫海防安全的坚强柱石,为建设海洋强国这一历史赋予我们的重任而努力,这样才有和平稳定的环境,经济繁荣的清朝就是很好的列子,我们决不能找到覆辙。
郑和下西洋的壮举, 是中华民族数千年来勇于探索海洋、征服海洋传统精神的结晶, 是中国古代海洋事业发展鼎盛的写照。
当然, 我们也应该总结郑和下西洋从辉煌走向衰落的历史教训, 走出近代中国放弃海洋、迷失海洋的误区, 增强海洋意识, 维护中国的海洋权益, 振兴中国的海洋事业, 勇敢地迎接一个充满机遇和挑战的海洋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