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通信原理与技术第10章同步原理
现代通信原理与技术

本书是“十一五”期间全国普通高等教育规划教材。
它是在第一版的基础上修订的。
本书系统深入地阐述了现代通信系统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分析方法。
[1] 本文在关注传统通信技术基本理论的基础上,力求全面反映国内外通信技术的最新发展。
全书共13章,包括导论、随机过程、信道与噪声、模拟调制系统、数字基带传输系统、模拟信号的数字传输、数字频带传输系统、数字信号的最佳接收、现代数字调制解调技术等。
本书内容丰富,概念清晰,理论分析严谨,逻辑性强,由浅入深,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此外,每章还列举了一定数量的例句,以及大量的思考问题和练习。
本书可作为通信与信息系统专业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教材,也可作为通信工程技术人员的参考书。
主编:张辉曹丽娜书号:328900IS编号:978-7-5606-2997-1发布日期:2015年10月图书库存:可用纸质书售价:38.25元,原价:45.00元书目录第一章导言11.1通信系统组成1.1.1通信系统通用模型11.1.2模拟通信模型和数字通信模型2 1.2通信系统和通信方法的分类51.2.1通信系统的分类51.2.2通信方式71.3信息及其测量91.4主要性能指标11反思题12练习12第二章随机过程142.1随机过程的基本概念和统计特性14 2.1.1随机过程142.1.2随机过程的统计特性152.1.3随机过程的数值性质162.2固定随机过程172.2.1定义172.2.2国家的遍历性182.2.3平稳随机过程自相关函数的性质19 2.2.4平稳随机过程的功率谱密度192.3高斯随机过程222.3.1定义222.3.2重要属性222.3.3高斯白噪声242.4通过线性系统的随机过程24 2.5窄带随机过程272.5.1同相和正交分量的统计特性28 2.5.2包络和相位29的统计特性2.6正弦波加窄带高斯噪声30反思题33练习33第3章信道和噪声363.1信道定义和数学模型363.1.1信道定义363.1.2 37通道数学模型3.2恒定参数信道及其传输特性403.2.1电缆通道403.2.2微波中继信道413.2.3卫星中继信道423.2.4恒定参数信道特性43 3.3参数信道及其传输特性45 3.3.1陆地移动信道453.3.2高频电离层反射通道47 3.3.3参数通道特性493.4分集接收技术513.4.1分集模式523.4.2固结法533.5附加噪声553.5.1噪声分类553.5.2波动噪声和特性553.6信道容量的概念57反思题60练习60第4章模拟调制系统634.1调幅(线性调制)原理634.1.1 is 644.1.2抑制载波双边带调制(DSB-SC)65 4.1.3单边带调制(SSB)664.1.4残留边带调制(VSB)684.1.5相干解调和包络检测694.2线性调制系统的抗噪声性能714.2.1分析模型714.2.2线性调制相干解调的抗噪声性能72 4.2.3调幅信号包络检测的抗噪声性能74 4.3非线性调制(角度调制)原理77 4.3.1角度调制的基本概念774.3.2窄带调频和宽带调频784.3.3调频信号的产生与解调824.4调频系统抗噪声性能864.5各种模拟调制系统的性能比较89反思题90练习91第五章数字基带传输系统945.1数字基带传输概述945.2数字基带信号及其频谱特性965.2.1数字基带信号965.2.2基带信号的频谱特性97 5.3通用代码类型f。
(完整版)现代通信原理复习资料整合

现代通信原理教学要求第一章绪论1通信、通信系统的定义;通信:从一地向另一地传递消息(信息或消息的传输和交换);通信系统:实现消息传递所需的一切技术设备和信道的总和称为通信系统2•通信系统的一般模型及各框图作用;信息源:消息的发源地,把各种消息转换成原始电信号(称为消息信号或基带信号)。
发送设备:将信源和信道匹配起来,即将信源产生的消息信号变换成适合在信道中传输的信号。
信道:传输信号的物理媒质。
噪声源:不是人为加入的设备,而是信道中的噪声以及通信系统其它各处噪声的集中表示。
接收设备:功能是放大和反变换(如滤波、译码、解调等),其目的是从受到干扰和减损的接收信号中正确恢复原始电信号。
受信者(信宿):传送消息的目的地。
(将原始电信号还原成相应的消息)。
3•基带信号、频带信号、模拟信号、数字信号的含义;基带信号:信息源把各种消息转换成原始电信号的信号。
频带信号(带通信号):(经过调制以后的信号称为已调信号,特点:携带信息,适合在信道中传输)信号的频谱具有带通形式且中心频率远离零频。
模拟信号(连续信号):凡信号参量的取值连续(不可数,无穷多),称为模拟信号。
数字信号(离散信号):凡信号参量只可能取有限个值,称为数字信号。
信源编码与译码:信源编码的作用是提高信息传输的有效性,完成模/数(A/D)转换;信源译码是信源编码的逆过程。
信道编码与译码:数字信号在信道传输时会因为各种原因产生差错,为了减少差错则在信息码中按照一定的规则加入监督码,组成抗干扰编码,接收端译码器则按照一定规则解码,发现错误或纠正错误,从而提高心态的抗干扰能力(提高可靠性)。
数字调制与解调:数字调制就是把数字基带信号的频谱搬移到高频处,形成适合在信道中传输的频带信号。
数字解调就是采用相干解调或非相干解调还原为数字基带信号。
同步:同步是保证数字通信系统有序、准确、可靠工作的前提条件。
(载波同步、位同步、群同步和网同步)。
数字通信的主要特点:(1)抗干扰能力强而且噪声不累加;(2)差错可控;(3)易于与各种数字终端接口,用现代计算技术对信号进行处理、加工、变换、存储,从而形成智能网;(4)易于集成化,从而使通信设备微型化;(5)易于加密处理,且保密强度高。
现代通信原理详述

现代通信原理详述现代通信原理是指现代通信系统中所采用的通信技术和原理。
通信是指信息的传递和交流过程。
在现代通信中,人们通过无线电波、光纤等信道将信息进行传输,同时利用调制和解调、编码和解码等技术对信息进行处理和转换。
首先,信号的调制与解调是指将信息信号转换成适合传输的调制信号,以及将接收到的调制信号转换成原始信息信号的过程。
调制是将低频信号转换成高频信号的过程,常见的调制方式有频率调制、幅度调制和相位调制。
解调则是将高频信号转换成低频信号的过程。
其次,信道的编码与解码是指通过编码将原始信号转换成编码信号,并通过解码将接收到的编码信号转换成原始信号的过程。
编码可以提高信号的可靠性和效率,常见的编码方式有纠错编码和压缩编码。
解码则是将接收到的编码信号还原成原始信号的过程。
第三,误码控制是指通过一定的措施来降低发生在信号传输过程中的错误率。
误码控制的方法有前向纠错码、交织编码、交互干扰等。
它可以提高通信信号的可靠性和稳定性,降低信号传输过程中的错误率。
最后,多路复用与多址技术是指通过将多个通信信号进行合理的组合和分解,使它们能够在同一信道上传输的技术。
多路复用是将多条信号复用到同一个信道上,以提高信道的利用率;多址技术则是允许多个用户同时使用同一个信道进行通信。
总之,现代通信原理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涵盖了信号调制与解调、信道编码与解码、误码控制以及多路复用与多址技术等多个方面。
通过深入研究和应用这些原理,可以实现高效、可靠的通信系统,为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带来很大的便利。
“通信原理”课程教学大纲

“通信原理”课程教学大纲“Communication Principles”课程编号:适用专业:通信工程,电子信息工程,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和相关专业学时数:84学分数:执笔者:刘维周编写日期:2009年9月30日一、课程的性质和目的通信原理(Communication Principles)是通信、电子信息类专业的专业基础必修课,适合在三年级下学期时开设。
本课程的任务旨在使学生掌握现代通信原理及各种通信系统分析、设计的基本方法。
通过理论学习与实验环节掌握好本课程内容是学好后续各门专业课的前题。
二、课程教学内容第1章绪论信息及其度量。
通信方式,通信系统的组成、分类及其主要性能指标。
第2章随机信号分析随机过程的一般表述。
平稳随机过程的定义、相关函数及功率谱密度。
高斯过程。
窄带过程。
正弦波加窄带高斯过程。
随机过程通过线性系统。
第3章信道与噪声信道定义及其数学模型。
恒参、随参信道特性及其对信号传输的影响。
分集接收。
信道的加性噪声。
信道容量的概念。
第4章模拟调制系统幅度(AM、DSC、SSB、VSB)、角度(FM、PM)调制的原理及其抗噪声性能。
频分复用、复合调制、多级调制的基本概念。
第5章数字基带传输系统数字基带传输系统的基本结构。
数字基带信号的常用波形、码型及其频谱特性。
基带脉冲传输与码间干扰。
无码间干扰的基带传输特性。
部分响应系统。
无码间干扰基带系统的抗噪声性能。
眼图及时域均衡的基本概念。
第6章数字调制系统二进制数字调制系统原理及其系统的抗噪声性能。
二进制数调系统的性能比较。
多进制数字调制系统。
改进的数字调制方式(MSK)。
第7章模拟信号的数字传输抽样定理。
脉冲振幅调制(PAM)。
模拟信号的量化。
脉冲编码调制(PCM)。
增量调制(△M)。
PCM系统和△M系统的性能比较。
时分复用和多路数字电话系统。
第8章数字信号的最佳接收*数字信号接收的统计表述及最佳接收准则。
确知信号的最佳接收。
随机信号的最佳接收,起伏信号的最佳接收的基本概念。
通信原理教学课件同步原理

04
同步原理的应用
在数字通信中的应用
数字通信中,同步原理是实现信号正确传输的关键。数字信 号在传输过程中,需要通过位同步、帧同步等方式确保接收 端正确解调信号,避免误码和数据丢失。
数字通信中的同步原理包括载波同步、位同步、帧同步等, 这些同步方式能够确保数字信号在传输过程中保持稳定,提 高通信质量。
在卫星通信中的应用
卫星通信中,由于信号传输距离远、传输环境复杂,同步 原理显得尤为重要。卫星通信系统需要建立稳定的载波同 步和位同步,以保证信号在长距离传输中不发生偏移和失 真。
卫星通信中的同步技术还包括定时同步和频率同步,这些 同步方式能够确保信号在卫星转发器中正确处理,提高信 号的抗干扰能力和传输可靠性。
05
同步原理的发展趋势和未来展望
同步技术的发展趋势
5G/6G通信技术
随着5G/6G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同步原理将更加依赖于新型的 信号处理和传输技术,以实现更高效、更可靠的数据传输。
云计算和大数据技术
云计算和大数据技术的广泛应用,将为同步原理提供更强大的数据 处理和分析能力,进一步提高同步的准确性和实时性。
在移动通信中的应用
移动通信中,由于用户终端位置不断变化,信号传输环境复杂多变,因此需要建 立更加稳定的同步系统。移动通信中的同步技术包括时间同步和频率同步,能够 确保信号在复杂的无线环境中稳定传输。
移动通信中的同步原理还涉及到多径效应和信号衰落等问题,需要通过先进的信 号处理技术来克服这些挑战,提高移动通信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位同步
01
02
03
04
位同步也称为码元同步,是数 字通信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
位同步的目的是使接收端的时 钟频率与发送端的时钟频率保 持一致,以便正确解调出信号
通信原理--同步原理

第三节 位同步
对于全占空的随机二进制序列,不论是单极性还是双极性的,当P(1)=P(0)=0.5时,都没有fB ,2fB等线谱的,因而不能直接从其中滤出位同步信号。但是,若对该信号进行某种变换,例如,变成归零脉冲后,则该序列中就有fB=1/TB的位同步信号分量。
一、自同步法
抑制载波双边带信号的导频插入
插入导频法发端方框图
设调制信号为m(t),m(t)中无直流分量,被调载波为acsin2pfct,调制器假设为一相乘器,插入导频是被调载波移相90°形成的,为-accos2pfct,其中,ac是插入导频的振幅。于是输出信号为
插入导频法收端方框图
设u0(t)无失真地传到收端,则收端用一个中心频率为fc的窄带滤波器就可取得导频-accos2pfct ,再将它移相p/2,就可得到与调制载波同频同相的信号sin2pfct 。
随机相差是由于随机的噪声叠加在载波信号上而引起的。假设载波信号的初始相位为零,则θn就是随机相差,经计算得相位误差的分布f(θn)。随机相差θn的方差与信噪比r有如下关系所以随机相差θn的方差与信噪比r是反比关系。
当用单调谐电路作为窄带滤波器时,设回路的谐振频率f0与Q 值已经给定。如果在t=0 时刻将信号接入电路,则输出电压为
随着数字通信的发展,多个用户需相互通信,从而组成了数字通信网。为了保证通信网内各用户之间可靠地进行数据交换,在整个通信网内必须有一个统一的时钟标准,这就是网同步。
提取载波的方法分两种:一种是直接法,该方法不专门发送导频,而在接收端直接从发送信号中提取载波。第二种是插入导频法,即在发送有用信号的同时,在适当的频率位置上,插入一个(或多个)称作导频的正弦波,接收端就由导频提取出载波。
现代通信原理

现代通信原理
现代通信原理的发展可以追溯到电磁波的理论和技术实践。
通过将信息信号转化为电磁波,并利用无线电传播的特性进行远距离传输,人与人之间的信息交流可以变得更加便捷和快速。
在现代通信中,最基本的原理是将原始的信息信号转化为容易传输的信号形式。
这一过程称为调制。
通过调制,信息信号可以被转化成适合在传输媒介中传播的电磁波,如无线电频率或光信号。
一旦信息信号被调制成适合传输的形式,接下来的过程是传输和接收。
现代通信系统通常利用无线电频谱或光纤等媒介进行传输。
在传输过程中,电磁波会遇到各种干扰和衰减,因此需要采取一系列技术手段来增强信号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在接收端,接收器会解调收到的信号,将其转化回原始的信息信号。
这一过程称为解调。
解调过程中需要考虑信号的噪声和干扰,并采取相应的信号处理技术来提取出有效的信息。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现代通信系统的原理和技术也在不断地演进和创新。
数字通信技术的发展使得信息的传输和处理更加高效和精确,同时也提供了更多的通信方式和应用。
例如,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使得人们可以随时随地进行语音通话和互联网连接,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全球通信。
总结来说,现代通信原理基于电磁波的传播特性,通过调制、传输和解调等过程将信息转化为可传输和接收的形式。
随着技
术的发展,现代通信系统不断创新和演进,为人们提供了更加便捷和高效的通信方式。
现代通信原理与技术

现代通信原理与技术
现代通信原理与技术是指利用先进的技术和原理进行信息传输和通信的方法和手段。
它涉及了多个学科领域,包括电子工程、计算机科学、信号处理等。
本文将介绍一些现代通信原理与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应用。
首先,现代通信原理与技术的基础是信息传输。
信息可以通过不同的信号载体传输,如电磁波、光信号等。
这些信号可以在媒介中传播,并通过发送和接收设备进行转换。
其次,现代通信原理与技术的核心是信息编码和调制。
为了有效地传输信息,需要将信息转换为适合传输的信号形式。
通过编码和调制技术,可以将信息转化为特定的信号模式,并加入适当的调制方法进行传输。
再次,现代通信原理与技术还涉及信道传输和传输信号处理。
在信道传输中,信号会受到传输介质和环境噪声的影响。
为了减小信号传输中的噪声和失真,需要采用相应的信号处理技术,如均衡、解调等。
这些技术可以提高信号传输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此外,现代通信原理与技术还包括无线通信和网络通信。
无线通信是指通过无线技术进行信息传输和通信。
无线通信系统包括多个基站和终端设备,通过无线信道进行信息传输。
网络通信是指利用计算机网络进行信息传输和通信。
网络通信系统包括多个计算机和网络设备,通过互联网进行信息交换。
最后,现代通信原理与技术的应用非常广泛。
它在手机通信、互联网通信、卫星通信、广播电视等各个领域都得到了广泛应用。
现代通信技术的发展,不仅提高了信息的传输速度和质量,也极大地促进了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位置上,插入一个或多个称为导频的正弦 波,接收端就由导频提取出载波。
插入导频法的发端方框图(a)、收端方框图(b) 及插入导频后DSB信号频谱如下图所示:
fC
f
导频
设调制信号m(t)中无直流分量,被调载波 为 a sin ct ,将它经900移相形成插入导 频 a cosct (正交载波),其中a是插入 导频的振幅。于是输出信号为:
从4PSK信号中提取相干载波的方法与2PSK 相似,可用四次方变换,四次方环及四相 Costas环。
用Costas环提取相干载波时,环路的工频率 等于信号载频,用其它方法时电路工作频率等 于信号载频的二倍或四倍。
二、载波同步系统的性能
1、载波同步系统的性能 载波同步系统的性能指标主要有:效率、
·VSB信号一般在电视中采用,常用包络检波 法解调。
采用插入导频法应注意:
1 导频的频率应当是与载频有关的或 者就是载频的频率;
2 插入导频的位置与已调信号的频谱 结构有关。
总的原则:在已调信号频谱中的零点 插入导频,且要求其附近的信号频谱 分量尽量小,这样便于插入导频以及 解调时易于滤除它。
a 2
m(t) cos 2ct
a 2
sin
2 c t
2PSK和DSB信号都属于抑制载波的双边带信 号,上述插入导频方法对两者均适用。对SSB 信号,导频插入的原理与上述相同。
·插入正交导频的目的:收端相乘器的输出V(t) 中无直流。也可以插入同相导频,低通滤波器 中加入隔直电容即可。
·插入导频信号的功率应比较小,否则就成为 AM信号了。
sin
2 e
此即为环路的鉴相特性
上化式,中当,VCUOm的、固Ud有为振乘荡法频器率引与起2的PS信K号的幅载度频变非 常接近且环路增益很高时,环路锁定 后相正e交 0环或提,取u1的(t)载 c波os也c存t或在相cos位c模t 。糊可现见象用。同
环路锁定后,u5(t) m(t)或- m(t,) 考虑到噪声等因素, 应对u5(t)进行抽样判决以再生数字基带信号。
经过若干次调整后,使分频器输出的脉 冲序列与接收码元序列达到同步的目的, 实现位同步。
(3) 数字锁相环
位同步数字锁相环分微分整流型数字 锁相环和同相正交积分型数字锁相环 两种。
区别:基准相位的获得方法和鉴相器的 结构不同。
微分整流鉴相器
过零检测
a
微分
整流 d
A
e
超前脉冲
B
d
滞后脉冲
b
¸n
2、直接法: 从2PSK信号中直接提取相干载波。 (1)平方变换法:
2PSK信号
平方
e(t) 2fc窄带 cos2ct
带通
二分频
cosct -cosct
e(t)
m2
(t)
cos2
ct
Cos 2 c t
1 2
(1
cos 2ct)
⑵ 平方环法:(上图的窄带滤波器常用锁 相环代替)
2PSK 信号
三、载波相位误差对解调性能的影响
1、模拟通信
DSB:
m(t)cosct BPF
+n(t)
LPF
uo(t)
cos(ct+θ)
n(t) nc (t) cosct ns (t)sinct
uo (t)
1 2
m(t)
cos
1 2
nc (t) cos
1 2
ns
(t ) sin
输出信号功率
s
1 m2 (t) cos2
低通
u6
ui m(t) cosct
u1 cos(ct θe) u2 sin(ct θe)
u3 Umm(t)cose cos2ct e
u4 Umm(t)sine sin2ct e
u5 Umm(t) cose u6 Umm(t) sine
u7
1 2
U
2 m
m
2
(t
)
sin
2 e
Ud
3. 锁相环法
采用锁相环来提取位同步信号的方法 称为锁相法。通常分两类:
模拟锁相法:环路中误差信号去连续 地调整位同步信号的相位;
数字锁相法:误差信号通过控制器在 信号钟输出的脉冲序列中附加或扣除 一个或几个脉冲,从而达到调整位同 步脉冲序列的相位,实现位同步。
(1) 数字锁相法
常见的数字锁相环位同步器原理方框图 如图 (不包括数字环路滤波器DLF)。由 信号钟、控制器、分频器、相位比较器 等组成。若接收码元的速率为F=1/T, 那么振荡器频率设定在nF,经整形电路 后,输出周期性脉冲序列,其周期 T0=1/(nF)=T/n。
若信号频谱的零频处幅度达到最大值,则频 谱的第一个零点处应为f=1/T,即可以1/T作为 插入导频处;若基带信号频谱的零频处幅度 为零,则f=1/(2T)为频谱的第一个零点,此时 应在1/(2T)处插入导频信号。
在接收端通过窄带滤波器提取位同步信号。 当导频信号在1/(2T)处时,滤出导频后需对其 进行倍频,以获得需要的位同步脉冲。
11.3.2 直接法
直接(提取)法即发送端不专门发送导频 信号,接收端直接从数字信号中提取位同 步信号的方法。
直接法主要有滤波法和锁相法两种。
1. 滤波法
① 对信号进行变换,使其变成归零脉冲; ② 使用窄带滤波器,滤出位同步信号分量; ③使该信号通过一移相器调整相位,形成位同
步脉冲。
波形变换方式一:微分、整流
u0 (t) am(t)sin ct a cosct
设收到的信号就是发端输出u0(t),则收端用 一个中心频率 fc 为的窄带滤波器提取导
频 a cosct ,再将它经900移相后得到与
调制载波同频同相的相干载波sin ct ,收 端的解调输出:
V(t)=u0(t)sinct
a 2
m(t)
2、同步误差
理想相干载波 cosct 与接收机输入信号载
波同频同相。实际相干载波 cosct n(t)
为稳态相差,由固有频差(锁相环VCO 的固有频率或振荡回路中心频率与载频之 差)产生。θn(t)为随机相差、噪声产生。
减小带通滤波器带宽(增大Q值),可减小 随机相差、但增加稳态相差。减小环路自 然谐振频率可减小随机相差,增大环路增 益可减小稳态相差。
第十一章 同步原理
所谓同步就是要求和建立系统的收发两 端(或多端)在时间上保持步调一致,又 称定时 。 11.2 载波同步 11.3 位同步 11.4 帧同步 11.5 网同步
在数字通信中,按照同步的功用分:载 波同步、位同步、群同步和网同步。
1、载波同步:指在相干解调时,接收端需 要提供一个与接收信号中的调制载波同频同 相的相干载波。这个载波的获取称为载波提 取或载波同步。
2、位同步:又称码元同步,在数字通信系 统中,任何消息都是通过一连串码元序列传 送的,所以接收时需要知道每个码元的起止 时刻,以便在恰当的时刻进行取样判决,
接收端必须提供一个位定时脉冲序列,该序列 的重复频率与码元速率相同,相位与最佳取样 判决时刻一致。把提取这种定时脉冲序列的过 程称为位同步。
c
图 微分整流鉴相器
如图所示,设接收信号为不归零脉冲(波 形a),将每个码元的宽度分为两个区,前
半码元称为“滞后区”,即若位同步脉冲 (波形b')落入此区,表示位同步脉冲的相
位滞后于接收码元的相位;同样,后半码
元称为“超前区”。接收码元经过零检测
(微分、整形)后,输出一窄脉冲序列 (波形d)。分频器输出两列相差1800的矩 形脉冲b和c。当位同步脉冲波形b'(由n次 分频器b端输出,取其上升沿而形成的脉冲) 位于超前区时,波形d和b使与门A产生一超 前脉冲(波形e),与此同时,与门B关闭, 无脉冲输出。位同步脉冲滞后的情况相似。
数字锁相法
信号钟 控制器
(2) 原 理
晶振产生的信号经整形后得到周期为T0 和相位差为T0/2的两个脉冲序列,如图 (a)、(b);脉冲序列(a)通过常开门、 或门并经n次分频后,输出本地位同步 信号(c);为与发端时钟同步,分频器 输出与接收到的码元序列同时加到相位 比较器进行比相;
(1)若同步,则无误差信号,本地位同 步信号作为同步时钟;
Pe Q(
2Eo cos )
no
最佳相干接收机
10.3 位同步
在数字通信中,信号的码元组成序列向 对方传送,接收端解码时必须知道各个 码元的起止时刻。产生与码元的频率和 相位一致的定时脉冲序列的过程称为位 同步。
为获得位同步信号,可以在基带信号中 插入位同步导频信号,也可以通过对基 带信号进行处理来提取。
导频信号插入点示意图
提取导频信号原理框图
插入导频法的另一种形式
在PSK或FSK通信系统中,通过对已调信号进 行附加的幅度调制,接收端只要进行包络检 波,就可以形成位同步信号。
如;设PSK信号的表达式:
s1(t)=cos[ωct+ φ(t)] 可对其进行幅度调制:
s2(t)=1/2(1+cos Ωt) cos[ωct+ φ(t)] 式中的Ω=2π/T,T为码元宽度。接收端进行 包络检波后,除去直流分量,就可获得位同 步信号1/2·cosΩt。
4
输出噪声功率
N0
1 4
nc
2
(t)
cos2
1 4
ns2 (t)sin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