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C-20布敦岩改性沥青混合料的路用性能研究

合集下载

布敦岩沥青改性沥青的路用性能研究

布敦岩沥青改性沥青的路用性能研究

Ke rs:o k ap atmo ie s h l;a e n e o a c y wo d rc s h ; d f d ap atp v me t r r n e l i pfm
1 概述
天然岩沥青是古代石油渗透到岩层问 , 经过长 期的海底沉淀 、 承受压力和地质变化而形成的沥青 岩, 挖掘后经破碎形成 的微细粒状粉末 , 呈浅褐色 ,
第 8卷第 6期 21 年 1 01 2月
现 代 交 通 技 木
Mo e T a s o tt nT c n lg d m r n p rai e h oo y o
VO. NO6 1 8 . De c.2 1 0 1
布敦岩沥青改性 沥青 的路用性能研 究
杨 响 , 刘运 华, 姜 敏 , 益兵 朱
性机理进行分析和认识。 2 天然岩沥青的特点
() 1 含氮量高, 较普通沥青高出, 1 倍至 几 十倍不等。 在天然沥青中。氮元素以官能团形式存在 , 这 种存在使 天然沥青具有很 强的浸润性 和对 自由氧 化基的高抵抗性 , 其他元素的官能团及侧链 的存在 也共同发育了上述特征 。 具体表现就是沥青粘度增 大, 抗氧化性增强 , 特别是集料的粘 附性及抗剥离 性得到明显改善。 这有别于掺加有机胺类物质提高 沥青与集料的粘附性 , 有机胺类在高温长时间条件
(i guTasottnR sac s t eC .Ld, aj g2 . 1 , hn ) J n s rnpr i eer I tu o,t. ni 1 12 C i a ao h n it N n 1 a
Ab ta tBae o te me h im a ayi o n trl o k ap atti p p r u sr c : s d n h ca s n n lss f au a rc s h l, s a e s mma zd h p v me t h i r e te a e n

布敦岩沥青混合料性能及工艺研究

布敦岩沥青混合料性能及工艺研究

4 研 究结 论
全等问题 , 通过试 验 , 研究 应用 矿渣硅 酸盐 水 泥 , 掺加 粉煤 灰 、 磨
1 ) 使 用现在 大量 生 产 的矿渣 水 泥 , 而 非 专用 的抗 硫 酸盐 水 细矿渣粉 、 高效减 水剂 等配 制成抗 硫 酸盐混 凝土 , 并 应用 到 工程
泥, 配制高性能抗硫酸盐混凝土是可行 的。2 ) 在 中低强度 等级混 实践 中, 结合 工程实际情况 , 研 究方法先 进 , 实验数 据翔 实。随着 凝土 中大量掺入粉煤灰 , 虽然强度有所 下降但 硫酸盐 侵蚀 的强度 对工程耐久性 问题 的 日益重视 , 抗硫 酸盐混凝 土应用将 会越 来越 损失却在上升 。可 以在 中低强 度混 凝土 中单 掺粉煤 灰来 实 现抗 多 , 该试验成果 保证 了抗硫酸盐混 凝土的性 能 、 质量, 节约 配制成

第4 l 卷 第2 2期 1 2 2・ 2 0 1 5年 8月
S HANXI ARCHI T EC TU RE
山 西 建 筑
Vo 1 . 41 No. 22 Au g . 2 01 5
文章编号 : 1 0 0 9 - 6 8 2 5( 2 0 1 5) 2 2 — 0 1 2 2 - 0 3
1 ) 在 高 温性 能 方 成 。布敦岩沥青 ( B R A) 是 呈浅 褐 色 的微细 颗 粒 , 吸 附能 力很 改性 沥青 胶浆动 态 流变 性能 。主要 结 论有 : 面 , 岩沥青改性 沥青 明显 优 于基 质 沥青 。2 ) 对 于车辙 因子, 岩沥 强。其形 成过程是 布敦 岩经过 挖掘研 磨后 形成 。布敦 岩 沥青 的
布 敦 岩 沥 青 混 合 料 性 能 及 工 艺 研 究
吴永 军

布敦岩沥青改性沥青路用性能试验研究

布敦岩沥青改性沥青路用性能试验研究

针入度指数
当量 软化点 当量脆 点 软化点( 环球法) , c C
一 1 . 1 2 - 1 . 4 5 一 l - 3 9 - 1 . 4 0 ~ 1 . 2 3 - 0 . 8 3
4 8 . 1 4 9 . 8 5 0 - 3 5 0 . 4 5 1 . 7 5 4 . 8 一 l 1 . 2 - 6 . 5 - 6 . 6 - 6 . 3 - 6. 6 - 7 - 3 O . 6 0 . 5 O . 5 O . 5 0 _ 3 4 6 . 3 4 9 . 4 4 9 . 6 5 0 . 1 5 0 . 4 5 4 . 1
6 0 m i n ,使布敦岩沥青颗粒均匀分散并融化于基质 沥青 中。再在 1 7 0℃恒温烘箱 中静置 3 5 m i n , 待
表 1 改性沥青性能试验结果
1 布敦 岩 沥青
试 验项 目
0 1 5
岩沥青掺量
1 8 2 0 2 5 3 0
布敦岩沥青产于印度尼西亚苏拉威西岛东南部 的布敦 岛 , 是石 油在 自然 条件 下 , 经 过 千百万 年 的时 间, 在地壳温度 、 压力 、 气体 、 无机物触媒 、 微生物及 水分的综合作用下 , 经氧化聚合而成的沥青类物质。 岩沥青是一种天然沥青 , 性质与硬质沥青较接近 , 岩
( 山西省 交通 科 学研 究院 , 山西 太原 0 3 0 0 0 6 )
摘要 : 随着国内对天然沥青的 日益重视 , 布敦岩 沥青改性 沥青 由于其 良好的技 术性能而备 受关注。大量的室内试验分析证明 , 混合料掺加岩 沥青后高温稳 定性有一定程度的提 高, 水稳 定性显著提 高, 但是沥青混合料低 温抗裂性能稍有降低 。 关键词 : 布敦岩沥青; 改性沥青 ; 沥青混合料 中图分类号 : U 4 1 4 . 3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1 0 0 6 - 3 5 2 8 ( 2 0 1 3 ) 0 5 - 0 0 1 0 - 0 2

AC-20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优化

AC-20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优化

为 突出 , 低 了路 面 的使 用性 能 和服 务水 平 , 发 降 诱 唧泥 、 泛油 等 问题 , 响 了行 车 安全 。根据 国 内外 影 大量研究 与路 面病 害 分 析 , 现 在整 个 沥 青路 面 发
结构 中 , 辙 和水 损 害 主 要 与 中 面 层 相 关 ¨“ 。 车

l 6・
堡 史 型 技 大 学 学 报( 城市科学版)
表 2 正 交试 验 方 案 表 4 级差 分 析 结 果
12 结 果分析 .
按规 程 求成 型沥 青混 合 料 试件 , 实 温 墙要 击 度为 13C± .℃ , 用 真空 法 实 测理 论 最 大 相 6  ̄ 25 采
控制的综合路用性 能优化分析 , 以提高路面使用 性 能 和耐久 性 。
收稿 日期 : 0 91 _4 2 0 —22 作者简介 :陆学元 ( 99 ), 1 6 安徽长丰人 , , 男 高级工程师, 工学博 : 研 究方 向为道路 与桥梁工程 ,lxuy a l0 @ 13 c r。 t, uxeu n2 8 6 .o n 基金项 目:安徽省 20 0 5年交通科技 进步计 划项 目( 发改交运[ 0 5 t4 2 0 ]2 7号) 。
对密度 , 每组 击实有效试件 6个 , 试验结果如表 3 。极 差与方 差 分析结 果 如表 4和 表 5 。
表3 A 2 C-0改 性 沥 青 混 合 料 马 歇 尔试 验 结 果


…密黧 … … … 度 度… ’ 密
注 : l k 、 3 k 、 5分 别 是 因 素 A、 C、 E 的 第 1水 平 、 k 、2 k 、4 l ( B、 D、
平 的提高 和路 用性 能 的 改善 , 些 研究 主要 集 中 这

不同种类再生沥青混合料性能比较分析

不同种类再生沥青混合料性能比较分析

不同种类再生沥青混合料性能比较分析摘要:为进一步了解再生料对混合料性能的影响,本文主要对AC-20全新沥青混合料、AC-20 25%再生沥青混合料、AC-20 40%再生沥青混合料三种混合料的高温稳定性、低温抗裂性能、水稳定性等路用性能进行对比分析。

关键词:热再生;再生混合料;性能1、马歇尔试验对比分析表1三种AC-20沥青混合料马歇尔试验结果由表1马歇尔试验结果分析可知:随旧料的增加马氏稳定度明显增大,流值呈减小趋势,但不明显。

2、水稳定性对比分析通过浸水马歇尔试验和冻融劈裂试验分析三种沥青混合料水稳定性,试验结果见表2。

表2三种AC-20沥青混合料水稳定性试验结果由表2浸水马歇尔试验和冻融劈裂试验结果分析可知:随旧料的增加浸水马歇尔残留稳定度、冻融劈裂残留强度比呈增大趋势,说明两种再生沥青混合料抗水损害能力优于全新沥青混合料。

3、高温稳定性对比分析通过车辙试验分析三种沥青混合料高温稳定性,试验条件:试验温度为60℃,轮压0.7MPa,试验结果见表3。

表3 三种AC-20沥青混合料车辙试验结果由表3车辙试验结果分析可知:随旧料掺量的增加混合料动稳定度增大,说明两种再生沥青混合料高温抗车辙能力优于全新沥青混合料。

4、低温抗裂性能对比分析通过低温弯曲试验,测定弯曲试验破坏应变、抗弯拉强度、弯曲劲度模量,并根据应力应变曲线的形状,评价三种沥青混合料低温抗裂性能,试验条件:试验温度为-10℃,控温精度为±0.1℃,加载速率50mm/min,试验设备为MTS-810(TESTSTAR-Ⅱ型)。

试验结果见表4。

表4三种AC-20沥青混合料低温弯曲试验结果由表4低温弯曲试验结果分析可知:随旧料掺量的增加混合料低温弯曲破坏应变减小,说明全新沥青混合料低温抗裂性能优于两种热再生沥青混合料。

5、渗水性对比分析利用轮碾机成型的车辙试验试件,进行渗水试验,结果见表5。

表5 三种AC-20沥青混合料渗水试验结果由表5渗水试验结果分析可知:随旧料的增加渗水系数呈减小趋势,但不明显,两种再生沥青混合料抗渗水能力优于全新沥青混合料。

布敦岩沥青改性沥青混合料的路用性能

布敦岩沥青改性沥青混合料的路用性能

布 敦岩 沥 青 改 性 沥青 混合 料 的路 用 性 能
高 航 ,周 昊
( 中 国路 桥 工程 有 限 责任 公 司 , 北 京 1 0 0 0 1 1 )

要 :为 研 究 布 敦 岩 沥 青 混 合 料 的 路 用 性 能 , 对 不 同掺 量 的 布 敦 岩 沥 青 混 合 料 、 普 通 沥青 混 合 料 和
s o n t e s t s o f o r d i n a r y a s p h a l t mi x t u r e , d i f f e r e n t d o s a g e B u t o n r o c k mo d i f i e d a s p h a l t a n d S B S mo d i f i e d a s p h a l t p a v e me n t p e r f o r ma n c e a r e c o n d u c t e d . Ex p e r i me n t a l r e s u l t s s h o w t h a t o r d i n a r y Bu t o n r o c k mo d i f i e d a s p h a l t mi x t u r e s c a n i mp r o v e wa t e r s t a b i l i t y, h i g h t e mp e r a t u r e s t a b i l i t y, 1 O W t e mp e r a t u r e c r a c k r e s i s t a n c e a n d f a t i g u e r e s i s t a n c e . C o n s i d e r — i n g t h e p e r f o r ma n c e o f l a w a n d e c o n o mi c f a c t o r s , p r o p o s e d f o r t h e b e s t c o n t e n t o f t h e B u t o n r o c k mo d i f i e d a s p h a l t i S 3 . Ke y wo r d s :Bu t o n r o c k mo d i f i e d a s p h a l t ;r o a d p e r f o r ma n c e ;o p t i ma l d o s a g e

布敦岩沥青改性AC-20C在高速公路中面层的应用

布敦岩沥青改性AC-20C在高速公路中面层的应用

类别
合成级配 级配范围
表 5 AC-20C矿料合成级配
265 100 100
通过下列方孔筛(mm)的质量百分率 /%
19
16
132 95 475 236 118 06
927 802 693 523 329 237 173 103
90~100 74~86 62~76 44~58 26~38 19~29 13~21 10~16
类别
比例 /%
265 19
通过下列方孔筛(mm)的质量百分率 /% 16 132 95 475 236 118 06
5#
24
100 705 169 22 08 04 04 04 04
4#
18
100 100
986 613 09 03 03 03 03
3#
20
100 100 100 100
700 05 04 04 04
75
12 基质沥青 基质沥青采用中石油金陵分公司 A— 70道路石
油沥青,检验结果均满足设计要求,主要技术指标 如表 2。
表 2 A-70基质沥青主要技术指标
类别
25℃ 针入度 / 0.1mm
针入度 指数 PI
10℃ 延度 /
cm
15℃ 延度 /
cm
软化 点/ ℃
60℃动 力粘度 / (Pa·s)
闪点 ℃
mm (3#)、4~7mm (2#) 和 0~4mm (1#),其 筛分结果及矿料合成级配见表 6。
结合马歇尔试验数据和相关计算,确定 BRA改 性 AC-20C和同等级配条件下 SBS改性沥青 AC- 20C生 产 配 合 比 最 佳 油 石 比 分 别 为 43% 和 44%。
表 6 各集集料比例及合成级配

布敦岩改性沥青混合料施工技术及效益分析

布敦岩改性沥青混合料施工技术及效益分析

布敦岩改性沥青混合料施工技术及效益分析摘要:详细介绍了布敦岩沥青混合料的施工技术流程以及有关注意事项,为今后的工程施工提供了较好的参考。

并进一步分析了布敦岩沥青混合料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布敦岩沥青的经济成本较SBS改性沥青混合料更为经济。

关键词:布敦岩沥青、施工技术、工程成本、社会效益;一、引言布敦岩可以用于各类冷拌、热拌沥青混合料,也可用于粘结层、磨耗层材料等的添加剂,是一种性能十分优良的沥青改性剂。

在一些特别的条件下,需要采用稳定性很好的沥青混合料时,使用布敦岩改性剂能达到比较好的解决效果:交通量比较大的道路和等级比较高的公路;车辆缓行区域、斜坡、桥面和城市道路十字路口;出租车道、公共汽车道、车站和堆货场、机场等。

二、布敦岩改性沥青混合料施工技术1. 改性沥青的掺配工艺岩沥青改性沥青在施工中可通过“干法”和“湿法”两种生产工艺加工[2]。

干法施工是直接加入岩沥青的方法,将矿料送入回转炉加热至190℃-200℃后进入拌合罐,同时加入岩沥青进行干拌,然后喷入基质沥青湿拌至少38秒,出料温度控制在170℃。

干法施工设备简单,操作简便,是施工中常用的方法。

湿法施工是将基质沥青先进入沥青罐加热至155℃-175℃,然后将一定量的岩沥青加入沥青搅拌罐中混合,搅拌20-30分钟后即可使用,同时改性沥青的储存需进行搅拌,增强后期发育。

如果有高速剪切设备制作改性沥青,效果会更佳[1]。

2. 布敦岩改性沥青混合料的拌和1)若沥青混合料拌合楼有两个矿粉仓,宜在这两个矿粉仓中选择一个提升符合质量标准的岩沥青。

2)拌合机生产时需确定各种按生产配合比确定的材料用量参数,并设置好拌合时间温度等工艺参数。

3)岩沥青改性混合料生产程序如下:先将计量好的集料进入拌合锅,然后放入岩沥青,进行干拌,使集料和岩沥青能充分混合。

之后是湿拌,喷入基质沥青,拌合时间可延长5秒[3]。

4)沥青在拌合后应被混合料均匀包裹,没有结团结块、花白料或者严重分离现象,掌握好拌合时间与温度,现场拌合时,应随时检查拌合效果以调整干拌和湿拌的初定时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C-20布敦岩改性沥青混合料的路用性能研究
发表时间:2019-03-29T10:48:33.127Z 来源:《防护工程》2018年第35期作者:徐琦
[导读] 本文通过70#基质沥青混合料、BRA改性沥青混合料、SBS改性沥青混合料的对比试验,评价布敦岩沥青混合料的路用性能。

成都市双流区公路养护段四川成都 610000
摘要:为研究布敦岩沥青改性沥青的路用性能,以壳牌70#作为基质沥青,布敦岩沥青作为外掺剂制备改性沥青混合料,利用国产车辙试验、浸水马歇尔试验、冻融劈裂试验等不同试验方法,与70#基质沥青混合料、BRA改性沥青混合料、SBS改性沥青混合料对比分析。

结果表明,布敦岩沥青可以有效的改善沥青的高温稳定性和抗水损害能力,随着布敦岩沥青掺量的增加,沥青混合料的高温稳定性和水稳定性都有所提高,当掺量为60%时,BRA改性沥青混合料高温稳定性、抗水损害能力强于SBS改性沥青混合料,水稳定性接近SBS改性沥青混合料。

关键词:布敦岩沥青;岩改性沥青混合料;掺量;路用性能
引言
布敦岩沥青(Buton Rock Asphalt,简称BRA)是一种产于南太平洋印度尼西亚苏拉威西岛东南部布敦岛海底的沥青矿,是一种经过了上千万年沉积的天然岩沥青,其主要由天然沥青和石灰岩矿物质组成,其中沥青含量约为20%~40%,经开采加工后,一般呈粒径小于3mm的深褐色细颗粒状。

由于矿物质粒度较细,吸附能力较强,因此其具有增强沥青与集料粘附性的作用,在印尼被称之为沥青活性剂(董智勇,2013;查旭东,2017)。

目前,我国已将天然岩沥青作为一种特殊的改性沥青纳入规范,但仍缺乏相应的技术标准以及混合料的设计要求,对其改性效果的评价,亦未形成统一的标准和方法,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布敦岩沥青分推广与应用(钟科,2006)。

为此本文通过70#基质沥青混合料、BRA改性沥青混合料、SBS改性沥青混合料的对比试验,评价布敦岩沥青混合料的路用性能。

1试验方案与试验材料
1.1试验方案
考虑到BRA改性沥青混合料主要运用到高等级公路中面层,因此选用AC-20C型沥青混合料。

为便于对70#基质沥青混合料、BRA改性沥青混合料、SBS改性沥青混合料相关的试验结果进行对比分析,以上三类沥青混合料均采用AC-20C型。

首先根据工程经验设计一个合理的AC-20C矿料级配,然后使用70#基质沥青作为胶结料,确定出AC-20C型沥青混合料的最佳油石比,同时作为各掺量BRA改性沥青混合料、SBS改性沥青混合料的最佳油石比。

1.2试验材料
试验所用矿质集料有石灰岩粗集料、石灰岩机制砂、石灰岩磨制矿粉,其常规性能指标及测试结果如表1至表3所示。

表1 粗集料技术指标及试验结果
由表1至表3可知,本文试验所用石灰岩粗集料、石灰岩机制砂、石灰岩磨制矿粉的相关指标均满足规范要求。

1.3 BRA改性沥青混合料拌和工艺
BRA改性沥青混合料的配合比设计按照规范(JTG E20-2011)执行。

天然岩沥青改性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中,应注意扣除天然岩沥
青中的矿物质成分,应按照实际比例计人矿粉。

在计算基质沥青用量时,按照“天然沥青掺量×沥青含量”确定替换基质沥青的质量,将该部分沥青与基质沥青合并作为沥青混凝土胶结料。

考虑到施工单位多采用“干法”工艺,并且岩沥青改性沥青易分层离析。

因此本文拌和BRA改性沥青混合料时也采用“干法”工艺。

按照下述方法在试验室拌制BRA改性沥青混合料:用烘箱将集料加热至预定温度、倒人拌锅,先将BRA和热集料干拌30s,然后加入预定用量的沥青拌和90s,最后加入矿粉,再拌和90S。

2矿料级配和最佳油石比的确定 2.1矿料级配
试验按照规范(JTGF40-2004)的要求,对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进行设计,采用的AC-20C型矿料级配曲线见图1。

根据各指标关系,求OAC1
由表5知,随BRA掺量的增加,BRA改性沥青混合料稳定度有增大的趋势,而其流值有减小的趋势。

可以认为,BRA改性沥青混合料强度大于70#基质沥青混合料,但其达到最大破坏荷载时的变形低于70#基质沥青混合料。

3 结果与讨论
3.1高温稳定性试验
混合料的高温稳定性能是指沥青混合料路面在夏季持续高温的条件下,沥青路面在大量交通荷载情况下不产生如车辙、拥包、推移等变形破坏引起的路面病害。

车辙的产生使得沥青路面的使用寿命缩短,即路面平整度下降,危及行车安全(赵苏,2014),国内车辙试验是评价沥青混合料在规定温度条件下抵抗塑性流动性变形能力的常用方法,是模拟实际车轮荷载在路面上行走而产生车辙的工程试验方法。

因此沥青混合料的抗车辙性能可以较为直观的反应混合料的高温稳定性能。

为检测沥青混合料的抗车辙能力,按最佳油石比采用轮碾法成型车辙板试件,实验结果见表6 表6 沥青混合料车辙试验结果
表6知,随着BRA掺量的增加,沥青混合料45min变形量、60min变形量逐渐减小,动稳定度DS逐渐增加。

可以认为,BRA改性沥青混合料高温稳定性明显优于70#基质沥青混合料;随着BRA掺量的增加,沥青混合料高温稳定性将进一步增强。

3.2水稳性能试验
目前我国沥青混凝土路面水损坏普遍较严重,是沥青混凝土路面早期破坏的主要形式之一。

造成这种早期水损坏现象的原因是多种的,如沥青混合料水稳定性不足、沥青混合料矿料级配不合理、沥青路面密水性差。

因此,对沥青混合料的水稳定性进行研究尤其重要。

本文利用冻融劈裂试验和浸水马歇尔试验两种试验方法,分析70#基质沥青混合料、不同掺量BRA改性沥青混合料、SBS改性沥青混合料的水稳定性,为实际工程应用提供参考。

试验结果见表7和8。

表7 沥青混合料浸水马歇尔稳定度试验结果
由表7知,随BRA掺量的增加,沥青混合料浸水马歇尔试验浸水残留稳定度逐渐增加,能够满足南方多雨地区对其水稳定性的要求。

70#基质沥青混合料未浸水前稳定度为9.58kN,浸水后稳定度降低到7.59kN,残留稳定度为79.23%,还略低于规范要求的80%。

SBS改性沥青混合料未浸水前稳定度为12.35kN,浸水后稳定度降低到12.33kN,残留稳定度为99.84%,远高于80%。

由表8知,随着BRA掺量的增加,冻融前后劈裂抗拉强度、冻融劈裂强度比均逐渐增加。

可以认为,BRA改性沥青混合料的水稳定性、抗水损害能力强于70#基质沥青混合料,弱于SBS改性沥青混合料。

4 结论
1)高温稳定性试验表明,BRA改性沥青混合料高温稳定性、抗水损害能力明显强于70#基质沥青混合料,且随着BRA掺量的增加,BRA改性沥青混合料的高温性能和抗水损害能力都在不断提高。

2)水稳定试验中的冻融劈裂试验和浸水马歇尔稳定度试验结果均表明,各掺量BRA改性沥青混合料水稳定性优于70#基质沥青混合料。

且随着BRA掺量的增加,BRA改性沥青混合料水稳定性都逐渐接近SBS改性沥青混合料。

3)BRA相对于SBS改性剂价格更便宜,对施工设备没有太高要求。

虽然BRA改性沥青低温性能差于70#基质沥青、SBS改性沥青,但BRA改性沥青高温性能、水稳定性明显优于70#基质沥青,也不逊色于SBS改性沥青。

因此,为充分发挥BRA改性沥青优势,建议在我国南方高温、多雨地区使用。

参考文献:
[1]查旭东,童恋.印尼布敦岩沥青改性沥青性能研究[J].长沙交通学院学报,2007(04):28-32.
[2]董智勇,邢定峰,赵锁奇,黄文辉.印度尼西亚布敦岛天然岩沥青溶剂抽提工艺研究[J].化学与生物工程,2013,30(02):87-90.
[3]钟科. 岩沥青路用性能研究[D].交通部公路科学研究院,2006.
[4]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运部. 2014.JT/T860.5–2014. 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运输行业标准沥青混合料改性添加剂第5部分:天然沥青[S].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
[5]赵苏,孔德宇,于保阳,涂旭.AC-13布敦岩改性沥青混合料的路用性能[J].科技导报,2014,32(20):27-3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