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吸入复合全麻诊疗规范

合集下载

全身麻醉操作规范标准

全身麻醉操作规范标准

全身麻醉操作规范标准全身麻醉操作规范一、麻醉科医师应根据手术种类、病人情况和麻醉医师技术水平、业务素质妥善安排手术病人的麻醉。

必要时,应向科主任报告麻醉安排情况。

二、术前准备:在术前访视患者时,应掌握病情,进行评估,行ASA分级,预测麻醉危险程度。

同时,介绍麻醉方案、安全措施及注意事项,并进行麻醉前病人的准备,进行麻醉前谈话并签字。

还应进行术前用药。

三、麻醉前准备:1.按照手术间麻醉准备工作常规准备麻醉机和监护仪、插管器具、吸引器等器具。

2.准备所需药品,包括诱导药、肌肉松弛药、吸入麻醉药、静脉麻醉药和急救药品。

3.进行生命体征监测,包括心电图、无创血压和脉搏血氧饱和度等,并开始麻醉记录。

4.建立静脉通路。

5.核查病历。

6.查对:由麻醉医生主持与巡回护士主刀医生三方查对患者姓名、住院号、科室、诊断、手术方式及部位、术前用药及麻醉方法等。

同时进行药品查对,包括名称、剂量等,以及麻醉机等器械的再次检查。

四、麻醉诱导:以经口明视插管为例,按以下顺序进行:1.进行手部消毒,打开一次性全麻包并检查喉镜、一次性气管导管。

2.让病人取仰卧位,面罩吸入纯氧,麻醉者轻托病人下颌,维持气道通畅。

同时,令病人自主呼吸,必要时予以间歇辅助呼吸。

3.维持输液管道通畅,缓慢静注一定浓度、剂量的麻醉诱导药,继续辅助呼吸。

待病人入睡后,注入诱导剂量的肌松药。

右手扶持面罩并托病人下颌,左手控制麻醉机呼吸囊进行控制呼吸,直至病人呼吸停止,肌松完善。

4.取下面罩,将病人头向后仰。

左手持喉镜,右手分开口唇。

自病人右口角放入喉镜,将舌推向左边(此时右手托住病人颞枕部)。

沿舌面缓慢推进喉镜,显露悬雍垂,直至看到会厌。

5.喉镜片尖端放置在会厌与舌根交界处,向上向前提起喉镜,即可显露声门。

如使用直喉镜片,则用镜片前端挑起会厌。

6.右手持气管导管后段,使其前端经病人右口角进入口腔,对准声门轻柔插入气管内,退出管芯,按压胸壁可感知气流逸出,初步确定导管在气管内。

医院麻醉科静脉全身麻醉操作规范

医院麻醉科静脉全身麻醉操作规范

医院麻醉科静脉全身麻醉操作规范【分类】将全麻药注入静脉,经血液循环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而产生全身麻醉的方法称为静脉全身麻醉。

根据用药种类不同,可分为单一药物麻醉,方法简易,但总用药量有限制;复合麻醉系采用2种以上的静脉麻醉药(包括催眠药、镇痛药和肌松药),充分发挥每一种药物的优点,互补缺点,用较小剂量达到镇痛记忆消失和肌肉松弛的目的,亦称“平衡麻醉”或“全凭静脉麻醉”。

如同时辅以吸入麻醉,则称为“静吸复合全麻”。

【基本原则】1.严格掌握适应证和禁忌证,根据手术需要选择麻醉药及麻醉方法。

2.多种麻醉药复合使用时,注意药物之间的互相作用,有机配伍,使正作用相加,副作用互相减弱或抵消。

3.应以满足镇痛、唾眠和肌松为目的合理选配药物。

4.恰当掌握用药量,避免多次或连续用药致积蓄中毒。

5.静脉全麻期间应保持呼吸道通畅,除短小手术外,应在气管内插管下进行。

掌握麻醉深度,严密观察呼吸和循环情况。

6.必须常规备好麻醉机、氧气、负压吸引及气管插管器械并检查无误后方可实施麻醉。

7.麻醉前常规使用颠茄类药物及镇静剂。

【硫喷妥钠静脉麻醉】1.适应证:(1)四肢及躯干无需肌松的短小手术;(2)全身麻醉的诱导或行小儿基础麻醉:(3)辅助麻醉剂;(4)抗惊厥及治疗局麻药中毒。

2.禁忌证:(1)急、慢性呼吸道梗阻;(2)难以保持呼吸道通畅(包括潜在呼吸道梗阻因素);(3)支气管哮喘和对硫喷妥钠过敏患者;(4)严重低血压休克;(5)严重心功能不全或肝肾功能不全;(6)上消化道梗阻、大出血或饱胃属相对禁忌。

3.注意事项:(1)用注射用水或生理盐水将硫喷妥钠稀释成2. 5%溶液(小儿可用1%-2%溶液);(2)小儿基础麻醉:一般多适用于0.5岁-6岁小儿,稀释2%或2.5%溶液,按15-20哨/1^ 体重计算,作深部肌肉注射,注射后3-5min内入睡,约可维持30Y5min.第二次追加量为首次量的l∕3-l∕2o(3)静注硫喷妥钠速度不可过快(开始5ml可稍快),诱导时应注意呼吸和循环的变化。

静脉复合麻醉诊疗常规

静脉复合麻醉诊疗常规

静脉复合麻醉诊疗常规引言静脉复合麻醉是一种常用的麻醉方法,适用于多种手术和疾病诊疗过程中的麻醉需求。

本文将介绍静脉复合麻醉诊疗的常规流程和注意事项。

静脉复合麻醉的定义静脉复合麻醉是指在手术或诊疗过程中,通过静脉给药的方式,结合局部麻醉技术或其他麻醉方法,使患者处于有效的全身麻醉状态。

静脉复合麻醉的常规流程1.术前准备:–患者的麻醉前评估:包括患者的一般情况、体重、身高、心肺功能、麻醉史等。

–集中监测和设备准备:包括心电监护仪、无创血压监测仪、脉搏氧饱和度监测仪等。

2.麻醉诱导:–静脉通路建立:通过静脉置管或静脉穿刺方式建立静脉通路,以便给药。

–麻醉诱导药物的给予:常用的药物有巴比妥类药物、吸入麻醉药物等。

3.维持麻醉:–静脉麻醉药物的输注:根据患者情况和手术需要,持续输注静脉麻醉药物,以保持患者的麻醉状态。

–监测参数的监控:包括心率、血压、呼吸等生理参数的监测,及时调整麻醉药物的输注速度。

4.麻醉恢复:–麻醉药物的停止:手术或诊疗结束后,逐渐停止静脉麻醉药物的输注。

–观察恢复过程:观察患者的神经系统功能恢复情况,包括清醒程度、呼吸情况、血压稳定性等。

5.麻醉结束:–患者的转运:根据患者的情况,将其转移到恢复室或病房继续观察和治疗。

–麻醉记录的填写:完整记录患者麻醉过程中的重要信息,包括用药剂量、监测数据、并发症等。

注意事项1.患者的安全性是最重要的:在进行静脉复合麻醉过程中,应加强对患者的监测和护理,确保其生命体征的稳定。

2.麻醉药物的选择和用量需谨慎:根据患者的年龄、体重、疾病情况等因素,精确选择合适的麻醉药物,并注意用药剂量的控制。

3.监测参数的及时调整:在麻醉过程中,应定期监测患者的心率、血压、呼吸等生理参数,并根据监测数据及时调整药物输注速度。

4.麻醉药物的停止和恢复观察:手术或诊疗结束后,应逐渐停止静脉麻醉药物的输注,并观察患者的神经系统功能恢复情况。

5.麻醉记录的完整性:记录患者麻醉过程中的重要信息是非常重要的,有助于对麻醉效果和患者反应的评估。

静吸复合全麻的护理配合

静吸复合全麻的护理配合

静吸复合全麻的护理配合吸入麻醉是将吸入麻醉药通过机械回路进行通气送入患者的肺泡,形成麻醉药气体分压,弥散入血后,对中枢神经系统直接发生抑制作用,配合静脉用药,从而产生全身麻醉效应。

吸入麻醉易于调控,因而安全、有效,能满足各种手术需要。

静吸复合全麻有一定时间的诱导期。

由于诱导期用药剂量大,机体状态的变化及麻醉药对心血管的作用影响剧烈,易出现躁动、喉痉挛等并发症。

因此,做好静吸复合全麻的护理十分重要。

1.静吸复合全麻前的护理1.1术前一日访视患者及其亲属手术患者非常需要有一位了解、参与手术全过程、熟悉并信任的护士守候在身旁,并获得关心和照顾,因此,术前访视的巡回护士应向患者介绍手术环境、术前须知、术前注意事项、进出手术室的过程、要求、手术方式及麻醉的选择、说明手术的必要性及麻醉方式的优点及并发症等,使患者对手术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减少陌生感和恐惧心理。

如去手术室前要去除饰物、手表、义齿等,讲解镇痛与麻醉与术手肠蠕动恢复的相互关系,讲解术中留置各种引流管道对康复的影响,访视过程中,对于患者提出的特殊问题,尽量保持与手术医生口吻一致,必要时让主管医生解释,做好保护性医疗措施,同时避免伤害患者自尊,注意保护患者隐私,让患者获得更多的信息,取得患者的密切配合。

1.2用物的准备术前30min准备好术中需要的各种器械、物品,麻醉前协助麻醉医生备齐各种物品及用物,备物尽量齐全。

准备好急救药品和器械,连接好负压吸引装置。

1.3入室后的护理患者入手术室后,要根据手术通知单进行必需的查对制度,严格核对患者姓名、科室、床号、住院号、手术名称、手术部位(何侧)、手术时间及术前医嘱执行情况。

接待患者要热情,主动与患者沟通,关心患者,了解术前一日的饮食和睡眠情况,如有义齿的患者,协助取出义齿。

消除患者的心理障碍,取得患者的密切配合。

2.麻醉诱导期的护理(1)建立静脉通道,连结输液用的三通接头,有利于静脉给药。

(2)遵医嘱静脉给药,注意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观察用药的不良反应,如患者面色苍白、皮肤湿冷、脉搏细数、血压下降等,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向麻醉医师报告。

静脉麻醉技术操作规范

静脉麻醉技术操作规范

麻醉科常用临床技术操作规范
静脉麻醉
【适应症和禁忌症】不需气管插管静脉麻醉,一般仅用于不需肌肉松弛的短小手术。

【麻醉前准备】参见“吸入麻醉”
【常用药物】参见“静脉复合麻醉”
【操作方法】
1. 记忆缺失和基础麻醉药多半采用咪唑安定、地西泮、硫贲妥钠或丙泊酚。

2. 镇痛药以氯胺酮为首选。

【并发症及其防治】参见“静脉复合麻醉”
【注意事项】
1.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麻醉用药。

2. 静脉缓慢注射(最好采用输注泵给药),谨防呼吸抑制。

3. 常规吸氧。

4. 加强呼吸和循环功能监测,备好人工呼吸和气管插管器材。

市中医医院静脉普鲁卡因复合麻醉技术操作规范

市中医医院静脉普鲁卡因复合麻醉技术操作规范

XXX市中医医院麻醉科静脉普鲁卡因复合麻醉技术操作规范利用1%普鲁卡因,通过与神经安定药,非巴比妥类静脉全麻药,镇痛药和(或)肌肉松弛药复合,采用静脉点滴方式用药,即为静脉普鲁卡因复合麻醉。

【适应证】本法适用范围广,头颈、脊柱、四肢等全身表浅性手术均可采用;与肌松药复合亦适用于胸、腹腔等需要肌肉松弛和行控制呼吸的大手术。

【禁忌证】1. 普鲁卡因过敏;2. 严重心功能不全和严重动脉硬化;3. 休克;4. 恶液质;5. 婴幼儿;6. 颅内压过高或肾衰需限制输液量者;7. 重症肌无力病人慎用。

【剂量和用法】1. 术前药:常规应用抗胆碱药和镇静药;2. 诱导:麻醉诱导应常规用硫苯妥钠或其它非巴比妥类静脉麻醉药,再辅以肌松药施行气管插管;3. 维持:在麻醉诱导后可开始静脉滴注1%普鲁卡因复合液;其复合液的成分可根据病人状况和手术情况有不同复合,如:可与0.1%司可林或0.1%氯胺酮复合,也可分次静注冬眠合剂、氟芬合剂、氯胺酮、羟丁酸钠、安定、度冷丁、芬太尼、异丙酚、非去极化肌松药或与吸入麻醉复合。

静脉滴注普鲁卡因的初速为60~100 滴/min,进入外科麻醉期后需及时逐步减慢滴速至20~40 滴/min 维持之。

【注意事项】1. 必须在足够的基础麻醉下静滴普鲁卡因,严禁在清醒状态下用药;2. 维持麻醉中应经常保持病人有浅麻醉征象存在而又不妨碍手术进行为原则,如果病人对手术刺激已无反应时,应认为麻醉过深,需进一步减慢滴速;3. 维持麻醉中普鲁卡因的滴速,一般只能逐步减慢而不能随意增快,更忌骤快骤慢的频繁调整。

若遇麻醉减浅,应给予其它静脉麻醉药、肌松药或吸入麻醉药,禁忌企图以单纯增快滴速来加深麻醉;4. 必须始终保持满意的呼吸交换量及氧供,避免缺氧和二氧化碳蓄积;5. 麻药过量时血压下降,脉搏细弱,脉压缩小,心动过缓,应立即停药,严重时可用麻黄素和阿托品加以纠正。

若出现惊厥,应立即吸氧并静注硫喷妥钠等其它抗惊厥药或肌松药进行控制,待血压、脉搏恢复至正常范围后可继续麻醉至术终,但滴速需减慢,亦可改换成其它全麻方法完成手术。

全身麻醉(静吸复合)诊疗常规

全身麻醉(静吸复合)诊疗常规

全身麻醉(静吸复合)诊疗常规一麻醉前准备:检查电源,气源,麻醉机,监护仪,挥发罐,吸引器,药品及应急设备。

准备喉镜,气管导管,牙垫,吸痰管,检查钠石灰是否失效。

监测血压,心电,血氧饱和度,呼气末二氧化碳浓度。

二麻醉诱导及气管插管:1、面罩给氧:给氧去氮,给予镇静,镇痛及肌肉松弛药物,行气管插管。

芬太尼2-4ug/kg, 异丙酚 1.5-3mg/kg维库溴胺0.06-0.1mg/kg,阿曲库胺0.3-0.6mg/kg。

,三全麻维持期操作常规全醉维持可采用吸入复合,静—吸复合和静脉复合等方法。

1、熟悉各种全麻药品的药理作用,作用时效和副作用以及使用剂量和使用方法。

熟练掌握麻醉机的性能和操作方法。

2、密切观察心电、血压、呼吸、SpO2和EtCO2的变化,每5~10分钟记录一次,情况不稳定时要缩短记录时间。

3、保持呼吸道通畅,发现有梗阻现象应立即查找原因并迅速排出。

应按EtCO2和SpO2调节通气参数。

使用呼吸机时呼吸频率10~14次/分,潮气量8~10ml/kg。

4、术中密切注意麻醉深度是否满足手术要求,按病人体征及麻药浓度和剂量综合判断,以能满足手术需要的最浅麻醉为安全。

老年、小儿、休克、病重患者,静脉全麻药、吸入麻醉药和肌松药应适当减量。

5、气管插管病人,维持肌松以非去极化肌松药为好,最好使用肌松监测。

6、仔细观察术中出血和尿量,依据生理指标,调整输血、输液的种类和速度,必要时监测CVP。

四气管插管拔管常规1、必须具备拔管指征方可拔出气管插管:Bp、P平稳;呛咳吞咽反射恢复;潮气量足够;SpO2不低于术前3~5%或接近术前水平;呼之能应或完全清醒。

吸引不足以引起呛咳反射时无论其它体征如何,不得拔管。

2、先将气管内分泌物吸除干净,每次吸引时间不超过10~20秒,再将口腔内分泌物吸除干净,充分吸氧后边辅助呼吸边拔管,拔管后迅速将口腔内残留分泌物吸4、拔管前应备好加压面罩及气管插管等器械,以备不测。

5、初学者须在上级医师协助下进行。

静脉吸入复合全麻诊疗规范

静脉吸入复合全麻诊疗规范

静脉吸入复合全麻诊疗规范静脉吸入复合全麻是复合应用吸入性全麻药、静脉全麻药、麻醉镇痛药或结合肌松药对病人同时或先后实施静脉全麻和吸入全麻技术的麻醉方法,简称静吸复合全麻。

其利用药物各自优点取长补短,降低药物间的个体差异,减少各种麻醉药用量及不良反应,使麻醉易于调控和更加平稳。

静吸复合全麻是平衡麻醉的典型代表,较单纯的静脉全麻或吸入全麻具有更多的优点,适应证相对扩大,今已成为国内临床广泛采用的全麻方法。

1、麻醉原则:(1)静吸复合麻醉系静脉药物和吸入药物合用,对每种药物的药效动力学和药代动力学必须有深刻的了解,才能灵活掌握,以避免不必要的药效相加或相减。

(2)药物的选配应以能满足手术基本要求,即镇痫、睡眠遗忘和肌肉松弛为原则,并根据病人的病情和手术需要确定麻醉药的配伍方案和用量,尽可能以最小量的麻醉药达到完善的麻醉效果,并将各种麻醉药的毒副作用减少到最小。

药物选配要合理,避免不必要的药物,更不能凭主观愿望任意加用。

(3)静吸复合麻醉期间要保证呼吸道的通畅,除短小、不需肌松的手术外,均应在气管插管下施行。

(4)严格监测术中麻醉深度,遵循药物的个体化原则, 适当增加或减少不同麻醉药的用量,合理调节静脉麻醉药的输注速度和吸入麻醉药的吸入浓度。

(5)肌松药可以提供满意的肌肉松弛,并减少麻醉用药量,但本身无麻醉作用,不能代替麻醉药。

因此应用肌松药必须要维持一定的麻醉深度,以避免术中知晓和痛苦。

2、麻醉实施:静吸复合全麻的方法多种多样,如静脉麻醉诱导,吸入麻醉维持;或吸入麻醉诱导,静脉麻醉维持; 或者静吸复合诱导,静吸复合维持。

在临床麻醉工作中最常用的是静脉麻醉诱导后采取吸入麻醉或静吸复合麻醉维持。

(1)麻醉诱导:根据病人的实际情况来选择麻醉药物和给药方式,可以用单次静脉全麻药来实现,也可用TCI技术来完成,但常需辅以麻醉镇痫药和肌松药。

小儿可用单纯吸入挥发性麻醉药(七氟瞇)来完成麻醉诱导。

整个诱导过程应力求平稳迅速,对循环功能影响小,并尽可能降低气管插管时的应激反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静脉吸入复合全麻诊疗规范
静脉吸入复合全麻是复合应用吸入性全麻药、静脉全麻药、麻醉镇痛药或结合肌松药对病人同时或先后实施静脉全麻和吸入全麻技术的麻醉方法,简称静吸复合全麻。

其利用药物各自优点取长补短,降低药物间的个体差异,减少各种麻醉药用量及不良反应,使麻醉易于调控和更加平稳。

静吸复合全麻是平衡麻醉的典型代表,较单纯的静脉全麻或吸入全麻具有更多的优点,适应证相对扩大,今已成为国内临床广泛采用的全麻方法。

1、麻醉原则:
(1)静吸复合麻醉系静脉药物和吸入药物合用,对每种药物的药效动力学和药代动力学必须有深刻的了解,才能灵活掌握,以避免不必要的药效相加或相减。

(2)药物的选配应以能满足手术基本要求,即镇痛、睡眠遗忘和肌肉松弛为原则,并根据病人的病情和手术需要确定麻醉药的配伍方案和用量,尽可能以最小量的麻醉药达
到完善的麻醉效果,并将各种麻醉药的毒副作用减少到最小。

药物选配要合理,避免不必要的药物,更不能凭主观愿望任意加用。

(3)静吸复合麻醉期间要保证呼吸道的通畅,除短小、不需肌松的手术外,均应在气管插管下施行。

(4)严格监测术中麻醉深度,遵循药物的个体化原则,适当增加或减少不同麻醉药的用量,合理调节静脉麻醉药的输注速度和吸入麻醉药的吸入浓度。

(5)肌松药可以提供满意的肌肉松弛,并减少麻醉用药量,但本身无麻醉作用,不能代替麻醉药。

因此应用肌松药必须要维持一定的麻醉深度,以避免术中知晓和痛苦。

2、麻醉实施:静吸复合全麻的方法多种多样,如静脉麻醉诱导,吸入麻醉维持;或吸入麻醉诱导,静脉麻醉维持;或者静吸复合诱导,静吸复合维持。

在临床麻醉工作中最常用的是静脉麻醉诱导后采取吸入麻醉或静吸复合麻醉维持。

(1)麻醉诱导:根据病人的实际情况来选择麻醉药物和给药方式,可以用单次静脉全麻药来实现,也可用TCI技
术来完成,但常需辅以麻醉镇痛药和肌松药。

小儿可用单纯吸入挥发性麻醉药(七氟醚)来完成麻醉诱导。

整个诱导过程应力求平稳迅速,对循环功能影响小,并尽可能降低气管插管时的应激反应。

(2)麻醉维持:麻醉诱导完成后,应安全、平稳地过渡到麻醉维持阶段。

处理措施包括:静脉诱导时予以充足剂量的药物并包括适量镇痛药;插管后如果出现应激反应,要积极处理;增大新鲜气流量和挥发性麻醉药的吸入浓度;诱导时选择作用时间稍长的静脉全麻药或应用低血气分配系数的吸入药以利于快速建立有效的肺泡浓度。

术中维持麻醉应以满足手术的基本要求,即以镇痛、睡眠、遗忘和肌肉松弛为原则,一般采用低流量吸入挥发性麻醉药(新鲜气流量<2L/min),并合用麻醉镇痛药、肌松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