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膜外麻醉复合吸入全麻与全凭静脉麻醉临床效果分析

合集下载

肝功能障碍病人的麻醉和术前评估

肝功能障碍病人的麻醉和术前评估

重度肝功能不全的危险性极高,应禁忌做任何手术。
肝脏病人的麻醉耐受力估计:
治疗腹水,待腹水消退后稳定两周再进行手术治疗 。
4
术前1-2日,给予广谱抗生素治疗,以抑制肠道细菌,减少术后感染。
5
加强营养:给予高蛋白、高碳水化合物,低脂肪饮食,口服多种维生素。
1
改善凝血功能。
2
纠正低蛋白血症及贫血。
磺溴酞钠:临床上常用的是BSP排泄试验(5 mg/kg),测定30min或45min时的滞留率。正常值为静注BSP 5mg/kg,45min的滞留率为0%-6%,如超过8%有临床意义。
吲哚氰绿试验:.静注0.5mg/kg,于10min时测定滞留率,正常值为7.83+4.31%,正常上限为12.2%。
肝功能障碍病人的术前评估和注意事项
Li-Hong W
东阳市人民医院
肝脏具有极其复杂的生理生化功能;
01
肝功能障碍病人的病理生理变化是全身性和多方面的;
02
肝脏病人麻醉要充分了解其不同的病理损害阶段,并进行恰如其分的术前肝储备功能的估价,针对病情进行必要的术前准备
03
概 述
第一部分 肝功能不全的病理生理变化
节约用血技术的种类
1
2
Hb > 100g/L 不必输血 Hb < 70g /L 应考虑输入浓缩红细胞 Hb 70~100g/L 根据病人代偿能力、一般情况和其他脏器器质性病变 急性大出血 出血量>30%血容量,可输入全血
卫生部输血指南(2000年)
止血芳酸和氨甲环酸
Child分级
项目
A
B
C
胆红素(umol/L)
<34.2
34.2~51.3

七氟醚复合硬膜外麻醉对冠心病手术患者的心肌保护作用研究

七氟醚复合硬膜外麻醉对冠心病手术患者的心肌保护作用研究
1 - 4 统 计 方 法
迅 速提高 ,目前认为在 心肌梗塞 的诊 断中测定肌酸激酶 的活性
比做心电图更为可靠 ; 心肌缺血 、 缺氧会导致心肌细胞功能及结 构 的改变 , 血清 中肌酸激酶同工酶( C K — M B ) 的变化 可作为判断心 肌 有无缺 血 、 缺氧 的指标之一 ; 天冬 氨酸氨 基转移酶 ( A S T ) 是 体
酸激酶 同工 酶( C K — MB ) 、 血清肌 酸激酶 ( C K ) 、 乳 酸脱 氢酶( L D H ) 、 天冬 氨酸 氨基转 移酶( A S T ) 及 心肌肌 钙蛋 白 I ( c T n I ) 的浓度为 观 察指标 , 同时记 录术 中血管活性药物使用情 况l 】 I 。
冠 心病手术患 者的心肌 保护作用 , 旨为临床 提供参考 。以 2 0 1 1 年 1 月一2 0 l 2 年 1月期 间的 5 0例择期 冠心 病手 术患者为研 究 对象 , 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 方法
1 . 1 一般 资 料
人室后 , 常规检测心功能 、 血压等。 脉滴注咪达唑仑 0 . 0 3 m g , k
表1 S组与 P组术毕及术后个时间点血清 CK、 CK — MB、 A S T、 L D H、 0 5 ; 与S 组同时间点 比较 , P < 0 . 0 5 。
1 0 6 中外医疗 C h i n a & F o r e i g n Me d i c a l T r e a t me n t
口固
2 0 1 3 N O . 1 3 … …
药物与临床
七氟醚 复合硬膜 外麻醉对冠心病 手术患者 的心肌保 护作 用研 究
刘 丽
湘潭县中医医院. 湖南湘潭
4 1 1 2 2 8

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及全凭静脉麻醉用于经皮肾镜碎石术

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及全凭静脉麻醉用于经皮肾镜碎石术

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及全凭静脉麻醉用于经皮肾镜碎石术目的探讨在经皮肾镜碎石术中,分别采用腰麻一硬膜外联合麻醉和全凭静脉麻醉的临床麻醉作用效果。

方法选取80例经皮肾镜碎石患者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成两组,实行腰麻一硬膜外联合麻醉方法设为A 组,实行全凭静脉麻醉方法为B组。

观察两组患者麻醉前后血压、心率的变化情况、临床麻醉效果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

结果在麻醉前,A组患者的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与B组相比没有明显差异;在Tb、Tc、Td、Te时,A组患者的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与B组相比明显较低;在Tf时,A组患者的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与B组相比明显较高;A组患者的麻醉起效时间(25.46±8.48)s、总阻滞时间(15.34±5.11)min、苏醒时间(14.34±4.78)min与B组患者的麻醉起效时间(38.56±12.88)s、总阻滞时间(10.45±3.15)min、苏醒时间(19.56±6.88)min相比具有显著差异;A组患者不良反应如温度过低、苏醒延迟以及心动过缓的发生率显著低于B组的,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经皮肾镜碎石术采用CSEA方法可以缩短临床麻醉起效和苏醒时间,降低临床不良反应的发生,是临床麻醉的首选方式。

对于临床手术条件较差和手术时间延长的患者TIV A更适宜。

标签:经皮肾镜碎石术;腰麻一硬膜外联合麻醉;全凭静脉麻醉;麻醉效果随着微创技术的发展,经皮肾镜碎石术成为现在临床上最为频繁使用治疗输尿管上端结石和肾结石的方法,该手术的操作需要对患者的进行麻醉,麻醉方法会直接对手术结果造成不同程度影响。

临床上,常用的麻醉方法有局麻、全麻、硬膜外联合麻醉等,其中全凭静脉麻醉现已广泛应用在临床各种手术中,可以有效提高患者手术的舒适度,同样也会造成一定的不良影响。

为了探讨分析腰麻一硬膜外联合麻醉和全凭静脉麻醉在经皮肾镜碎石术作用效果,现选取我院接受治疗的患者进行临床报道分析。

高龄老年病人麻醉处理325例临床体会

高龄老年病人麻醉处理325例临床体会

高龄老年病人麻醉处理325例临床体会(广西梧州市人民医院 543000)【摘要】目的回顾性总结我院上世纪九十年代未至2003年底对325例70岁-101岁老年病人的麻醉处理。

着重探讨高龄老年病人的麻醉方法和安全性。

方法325例高龄老年病人,男性197例,女性128例,体重38公斤-75公斤,asaⅱ-ⅲ级,择期或急诊手术。

在满足手术需要的前提下;按病人的生理、病理特点,随机采用了(一)强化复合局部麻醉或复合神经阻滞麻醉;局麻3例、颈丛麻醉12例、硬膜外麻醉210例、骶丛麻醉4例)。

(二)全凭静脉麻醉14例。

(三)静吸复合麻醉60例。

(四)硬膜外阻滞麻醉复合气管插管全麻醉22例。

结果 210例硬膜外阻滞麻醉病人穿刺、置管全部成功,麻醉效果好。

全凭静脉麻醉组、静吸复合麻醉组和硬膜外复合气管插管静脉麻醉组,麻醉诱导平稳,气管插管顺利,但术中血压、心率波动大,循环不稳定,术后苏醒延迟等并发症,全麻组术中并发心跳骤停一例,硬外组术后死亡一例。

结论高龄老年病人麻醉风险大,须选择合适的麻醉方法和加强围术期监测,以保证病人围术期安全,连续硬膜外阻滞麻醉复合气管插管静脉麻醉优于其它单一的麻醉方法。

【关键词】老年人;手术;麻醉【中图分类号】r63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0515(2011)09-0270-02由于人口老龄化的不断增长,外科手术领域的拓展,使得老年病人手术范围不断扩大,需要接受手术治疗的老年病人越来越多,这就给麻醉学科带来新的难题和挑战,本文报告我院上世纪九十年代未期所收治的325例70岁-101岁高龄老年病人的麻醉方法。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325例高龄老年病人男性197例,女性128例,年龄>70岁的226例(69.5%),≥80岁的85例(26.2%),≥90岁的11例(3.38%),≥100岁的3例(0.92%),体重38公斤-75公斤,asaⅱ-ⅲ级,手术时间1小时-12小时。

研究老年腹部手术患者全凭静脉麻醉与全程吸入麻醉方式对心脏舒缩功能的影响

研究老年腹部手术患者全凭静脉麻醉与全程吸入麻醉方式对心脏舒缩功能的影响

研究老年腹部手术患者全凭静脉麻醉与全程吸入麻醉方式对心脏舒缩功能的影响发布时间:2022-09-14T03:34:09.686Z 来源:《医师在线》2022年11期作者:袁珍珠[导读] 探讨全凭静脉麻醉与全程吸入麻醉方式对老年腹部手术患者心脏舒缩功能的影响。

袁珍珠重庆市巫山县中医院麻醉科 404700【摘要】目的探讨全凭静脉麻醉与全程吸入麻醉方式对老年腹部手术患者心脏舒缩功能的影响。

方法选择2021年1月-2022年1月我院收治的60例老年腹部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以电脑随机法分为对照组(n=30)、观察组(n=30),分别给予全凭静脉麻醉与全程吸入麻醉,并进行麻醉效果及对围手术期心脏舒缩功能影响的组间对照分析,。

结果观察组较对照组患者术后睁眼时间及定向力恢复时间均更短,手术结束即刻观察组较对照组E/A更高、EDT更低,对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全程吸入麻醉应用到老年腹部手术中可减少对患者心脏舒缩功能的影响,且术后苏醒及定向力恢复速度较全凭静脉麻醉更快,具备临床推广价值。

【关键词】老年患者;腹部手术;全凭静脉麻醉;全程吸入麻醉;心脏舒缩功能老年患者因机体功能下降及身体器官衰退,导致其对手术及麻醉的耐受力逐渐降低,进而不利于手术的顺利展开与进行。

同时由于老年患者的肝肾储备功能逐步减退,导致其及对麻醉药物的代谢能力呈现降低显现,进而增加麻醉药物对其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导致术后延迟苏醒,以及认知功能障碍。

然而部分临床研究指出[1],不同麻醉方式下麻醉药物的代谢动力学存在不同表现,且可以影响麻醉效果。

而本次主要就全凭静脉麻醉与全程吸入麻醉的麻醉效果展开研究,以期提升老年患者麻醉安全性,现做如下报告:1 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研究对象60例为老年腹部手术患者,入院后以电脑随机法分为对照(n=30)、观察(n=30)两组,研究起止时间为2021年1月-2022年1月。

所有患者均具备腹部手术治疗指征,且临床资料完整,并签署知情文件。

复合麻醉

复合麻醉

第三节 全凭静脉麻醉
全凭静脉麻醉(total intravenous anesthesia)
指完全采用静脉麻醉药及静脉麻醉辅助药的麻 醉方法 由于单一的静脉麻醉药很难满足手术需要,常 常采用多种静脉麻醉药复合使用。故全凭静脉麻醉
实际上是一种静脉复合麻醉
常见方法
普鲁卡因-麻醉性镇痛药静脉复合麻醉
达到镇痛、遗忘、肌松弛、自主反射抑制
并维持生理功能稳定
复合麻醉优点
(1)减少单种麻醉药剂量 (2)减少药物的不良反应 (3)满足各种手术操作的要求 (4)将麻醉对机体的不良效应减至最低程度 (5)提供完善的术后镇痛
最佳麻醉方法
(1) 麻醉诱导与清醒快 (2) 保证病人在无痛、安静、无记忆、无不良 反应情况下完成手术 (3) 达到手术的特殊要求,如充分肌松,妥善 的控制性低温,适当的控制性降压等 (4) 应避免对全身各脏器的损害,并把生理干 扰减到最小程度,以保证病人的安全 (5) 应能提供良好的术后镇痛,且术后恢复平 顺迅速,无麻醉后并发症发生
第十一章
复合麻醉
成都医学院麻醉系
目的与要求
掌握:复合麻醉的概念及应用原则,静吸复合麻醉的 方法 全凭静脉麻醉、神经安定镇痛麻醉的概念并熟 悉它们的方法 熟悉: 全麻与非全麻复合麻醉的优点和实施方法
复合麻醉
复合麻醉(combined anesthesia) 是指同时或先后应用两种以上的全身麻醉
药物或麻醉技术的麻醉方法
1%普鲁卡因复合液的配方
1%普鲁卡因混合液组成:普鲁卡因、镇静镇痛 药和肌松药。 (1) 1%普鲁卡因、哌替啶和琥珀胆碱 (2) 1%普鲁卡因、氯胺酮和琥珀胆碱 (3) 1%普鲁卡因、芬太尼和琥珀胆碱 (4) 1%普鲁卡因、氟芬合剂和琥珀胆碱 (5) 1%普鲁卡因、y-OH和琥珀胆碱 (6) 亦可在上述复合液中用阿曲库铵代替琥珀胆 碱

(完整版)麻醉学复试名词解释简答题

(完整版)麻醉学复试名词解释简答题

(完整版)麻醉学复试名词解释简答题名词解释:1.吸入麻醉:麻醉药经呼吸道吸入,产生中枢神经系统抑制,使病人意识消失而致不感到周身疼痛,称为吸入麻醉。

2.全脊麻:行硬膜外阻滞时,如穿刺针或硬膜外导管误人蛛网膜下隙而未能及时发现,超过脊麻数倍量的局麻药注入蛛网膜下隙,可产生异常广泛的阻滞,称为全脊麻。

3.MAC:即肺泡最小有效浓度,指挥发性麻醉药和纯氧同时吸入时在肺泡内能达到50%的病人对手术刺激不会引起摇头、四肢运动等反应的浓度。

4.靶控输注(TCI):是根据不同静脉麻醉药的药代动力和药效学,以及不同性别、不同年龄和不同体重病人的自身状况,通过调节相应的目标血药浓度以控制麻醉深度的计算机给药系统。

5.全凭静脉麻醉(TIVA):静脉全身麻醉将药物经静脉注入,通过血液循环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而产生全身麻醉的方法称为静脉全身麻醉。

6.眼心反射:由强烈牵拉眼肌,或扭转、压迫眼球所引起,易见于眼肌手术、眼球摘除术和视网膜剥离手术过程,是一种三叉神经-迷走神经反射,表现为心动过缓、过早搏动、二联律、交界性心律和房室传导阻滞,甚至引起心脏停搏。

7.高血压危象:收缩压高于250mmHg并持续1min以上的高血压状态。

8.静脉快速诱导:这是目前最常用的诱导方法,是病人经过充分吸氧后,先用镇静催眠或静脉麻醉药使病人意识消失,随即经面罩加压给氧,再用麻醉性镇痛药,接着静脉注射琥珀胆碱或非去极化类肌松药后进行气管插管的一种麻醉诱导方法。

9.气管内插管:经过口腔或鼻孔经喉把特制的气管导管插入气管内。

支气管插管:经过口腔或鼻孔经喉把特制的气管导管插入单侧支气管内困难气道: 面罩通气和直接喉镜下气管插管困难10.全身麻醉;麻醉药经呼吸道吸入、静脉或肌肉注射进入体内,产生中枢神经系统的抑制,临床表现为神志消失、全身疼觉丧失、遗忘、反射抑制和骨骼肌松弛,称为全身麻醉。

11.全麻的诱导:无论行静脉麻醉或吸入麻醉均有一个使病人从清醒状态转为可以进行手术操作的麻醉状态的过程,这一过程称为全麻的诱导。

2020年麻醉科三基考题(含答案)

2020年麻醉科三基考题(含答案)

2020年麻醉科三基考题(含答案)霍邱二院2013年度麻醉科三基考试题(一)姓名:得分:一、单选题(共40分,每题2分)1.术前注射阿托品主要目的是()A.抑制胃肠道蠕动B.减少呼吸道分泌C.减少消化道分泌D.对抗麻醉药副作用E.协助止痛2.不合作的患儿做颈部肿块活检,可选用下列哪种麻醉方法()A.基础麻醉B.局部浸润麻醉C.在基础麻醉下加局部浸润麻醉D.区域阻滞麻醉E.颈丛阻滞麻醉3.心搏骤停时最迅速有效的处理是()A.口对口人工呼吸B.纯氧人工呼吸C.胸外心脏按压D.胸内心脏按压E.口对口人工呼吸同时行胸外心脏按压4.腰麻后头痛的主要原因()A.脑脊液向硬膜外腔溢出B.穿刺点太低C.局麻药太少D.患者的体位不当E.术中输液过快5.全身麻醉下产生高血压的原因()A.动脉血氧分压过低B.血容量不足C.术中的牵拉反应D.二氧化碳蓄积E.复合麻醉6.局麻药的主要不良反应是()A.毒性反应B.消化道反应C.循环系统的抑制D.呼吸抑制7.异氟醚的特性中哪项是错误的()A.麻醉诱导快B.对心肌抑制轻C.不引起心律失常D.有交感兴奋作用8.青光眼患者和眼球外伤患者什么药应列为禁忌()A.哌替啶B.咪唑安定C.巴比妥D.琥珀胆碱E.异丙酚9.下列哪项不是麻醉中发生呼吸道梗阻的原因()A.舌后坠B.呼吸道异物C.气管受压D喉痉挛E.麻醉药产生的呼吸抑制10.硬膜外阻滞范围达不到手术要求的原因是()A.穿刺点离手术部位太远B.患者体位不适当C.局麻药浓度过高D.注药速度过快E.导管置人过浅11.心肺复苏时行胸外心脏按压的正确位置是()A.胸骨上1/3 B.胸骨下1/3 C.胸骨下2/3 D.胸骨上2/3 E.胸骨上2/3 与下1/3 的交界处12.现场心肺复苏时简单有效的人工呼吸法是()A.仰式人工呼吸法B.伏式法C.举腰压背法D.口对口人工呼吸法13.大面积烧伤、创伤和有恶性高热家族史的患者何种肌松药列为禁忌证()A.泮库溴铵B.维库溴铵C.阿曲库铵D.琥珀胆碱E.米库氯铵14.硫喷妥钠静脉麻醉适用于以下何种患者()A.婴幼儿B.孕妇C.休克患者D.肝肾功能不全者E.颅脑手术15.下列哪项不属于影响局麻药在硬膜外腔扩散的因素()A.浓度和容量B.体位C.给药速度D.局麻药相对密度E.年龄16.全身麻醉后呼吸道可因舌后坠而堵塞,防止舌后坠的方法哪项不正确()A.托起下领B.头后仰C.放人口咽通气道D.行气管内插管E.头向侧偏17.下列哪项指标不属于通气功能的监测()A.潮气量B.呼吸频率 C. HCT D.每分通气量 E. PaCO2 18.麻醉中应用肌肉松弛药的目的是()A.便于对循环的管理B.减少麻醉后并发症的发生率C.便于术中呼吸管理并减少全麻药用量D.便于控制患者术中体动E.避免麻醉中二氧化碳蓄积19.老年患者硬膜外阻滞麻醉下列哪项是不正确的()A.高龄患者下腹部手术适用硬膜外阻滞B.因韧带纤维化钙化而穿刺困难C.易出现血压下降D.每节段所需局麻药量相对减少E.因硬膜外腔变窄,故药液不易扩散20.氯胺酮在哪种患者中应用可能出现心肌抑制作用()A.小儿B.低血压C.支气管哮喘D.老年E.低血容量性休克及交感神经高度兴奋,错误的标“×”)二、判断题(共30分,每题3分,正确的在括号内标“√”1.局麻药罗哌卡因与布比卡因相比其心脏毒性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硬膜外麻醉复合吸入全麻与全凭静脉麻醉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研究比较硬膜外麻醉复合吸入全麻与全凭静脉麻醉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取在我院进行腹部手术治疗的患者160例,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80例患者,研究组患者采用硬膜外麻醉复合吸入全麻,对照组患者采用全凭静脉麻醉,比较两组患者的用药及术后苏醒情况。

结果研究组患者的平均吞咽反射恢复时间为(6.12±1.19)min、平均拔管时间为(7.08±1.16)min、平均唤醒时间为(12.03±1.16)min、完全清醒时间为(16.19±1.31)min,均低于对照组患者。

结论采用硬膜外麻醉复合吸入全麻,患者在全麻时的药物用量更少,术后拔管及清醒时间明显缩短,对于提高术后苏醒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标签:硬膜外麻醉阻滞;复合吸入全麻;全凭静脉麻醉
近年来,随着手术在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日益广泛,麻醉在手术治疗中的作用也日益凸显[1]。

特别是对于腹部手术等应激反应较强烈的手术类型,对麻醉的处理要求较高,往往需要进行全身麻醉,因而需要选择合理有效的麻醉方法,在保证手术顺利完成的同时,尽量减少麻醉药物的用量,促进患者及时苏醒,降低因麻醉而引起的并发症[2-3]。

全凭静脉麻醉和硬膜外麻醉复合吸入全麻都是临床中重要的麻醉方法,在本次研究中,通过回顾性分析160例全麻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硬膜外麻醉复合吸入全麻与全凭静脉麻醉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1年1月~2014年1月,在我院进行腹部手术治疗的患者160例,其中男86例,女74例;年龄42~71岁,平均年龄(48.2±10.6)岁。

160例患者中,胃癌根治术22例,胆囊切除术42例,肾结石术46例,脾切除术17例,半肝切除术7例,其他腹部手术26例。

160例患者的ASA 分级均为Ⅱ~Ⅲ级,入选患者均无内分泌系统及神经系统疾病、无心肺功能障碍,同时排除存在硬膜外穿刺禁忌症及对阿片类药物敏感患者。

按照数字表法将160例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80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手术类型等一般资料方面无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

1.2方法两组患者的全麻方式相同,均给予芬太尼5 μg/Kg、咪达唑0.07 mg/Kg、顺苯磺酸阿曲库铵3 mg/Kg及丙泊酚1.5 mg/Kg开始诱导。

气管插管并连接麻醉机控制患者呼吸,根据患者身体及手术情况调整通气参数。

术中给予丙泊酚及瑞芬太尼进行维持,根据患者状况调整维持剂量。

对照组患者不采取硬膜外阻滞,单纯采取全凭静脉麻醉。

研究组患者采取硬模外麻醉复合吸入全麻,在麻醉诱导前进行硬膜外麻醉阻滞,患者左侧卧,于T8~T9椎间隙进行外穿刺,于硬膜外注入3%罗哌卡因 5 mL进行试验麻醉,确定麻醉平面后给予全麻诱导,硬膜外注射3%氯罗哌卡因10 mL,同时术中给予七氟醚进行麻醉维持。

1.3观察记录记录两组患者手术期间的全麻药物用量,及术毕至拔管时的相关指标比较情况。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5.0软件对本次研究收集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进行检验,以P<0.05为差异存在统计学差异。

2结果
比较两组患者全麻时的药物用量,结果显示对照组患者的芬太尼、丙泊酚、顺苯磺酸阿曲库铵用量均明显高于研究组患者,差异显著,见表1。

比较两组患者术毕至拔管时间相关指标情况,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的平均吞咽反射恢复时间为(6.12±1.19)min、平均拔管时间为(7.08±1.16)min、平均唤醒时间为(12.03±1.16)min、平均完全清醒时间为(16.19±1.31)min,均低于对照组患者,见表2。

3讨论
全身麻醉是外科手术中必不可少的辅助手段,麻醉的效果将直接影响到手术的进展及患者术后的苏醒质量[4]。

全凭静脉麻醉是临床中进行全身麻醉的传统方法,但近年来,临床研究显示,采用单纯全凭静脉麻醉,患者在全麻时的用药剂量较大,容易使患者在较长时间内处于深度麻醉状态,影响患者的术后苏醒质量[5-6]。

采用硬膜外麻醉复合吸入全麻,通过进行硬膜阻滞能够作用于患者的脊神经根,阻断脊神经后根的神经传导,进而阻断痛觉的传导,使运动神经的传出阻断,达到肌松的作用[7]。

与传统全凭静脉麻醉方法相比,硬膜外麻醉复合吸入全麻,能够使患者在术中保持良好的肌松,减少患者术中麻醉药物、肌松药物的用量。

在本次研究中,通过比较两组患者的术中麻醉药物用量及术后苏醒情况,结果发现,研究组患者通过采用硬膜外麻醉复合吸入全麻,芬太尼、丙泊酚、顺苯磺酸阿曲库铵的用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同时,研究组患者的手术吞咽反射恢复时间、拔管时间、清醒时间等也明显低于对照,差异显著。

综上所述,采用硬膜外麻醉复合吸入全麻,患者在全麻时的药物用量更少,术后拔管及清醒时间明显缩短,对于提高术后苏醒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朱洪远,刘充卫,姜华华.硬膜外复合静脉全麻与全凭静脉麻醉在上腹部手术中的比较[J].现代预防医学,2011,17(20):4306-4307+4309.
[2]甄宇,田鸣.硬膜外麻醉与全凭静脉麻醉对中老年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J].中国医药导刊,2012,15(08):1343-1344.
[3]曾华北.腰-硬联合复合静脉全麻与全凭静脉麻醉在妇科盆腔廓清手术中的应用比较[J].临床麻醉学杂志,2012,14(11):1122-1123.
[4]陆丽.七氟醚吸入复合瑞芬太尼与全凭静脉麻醉对患者术后认知功能影响的比较研究[J].中国当代医药,2010,9(12):66-67.
[5]高爱書,杨绵弥.单纯全麻与胸段硬膜外麻醉复合全麻在围术期中肌松药量及全麻药量的比较[J].内蒙古医学杂志,2009,17(07):9-10.
[6]李国俊.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行硬膜外联合全麻和全凭静脉麻醉比较[J].当代医学,2014,18(13):30-31.
[1]Mai Wedad Abdallah,Nashwa Sami Elzayyat,Mohamed Mohamed Abdelhaq,et al A comparative study of general anesthesia versus combined spinal-epidural anesthesia on the fetus in cesarean section[J]. Egyptian Journal of Anaesthesia,2013,16(11):1035-103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