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膜外麻醉 全麻麻醉 对比
全麻和联合腰麻硬膜外麻醉在妇科腔镜手术中的比较

比分析 , 具体情况如下 。
1资 料 与 方 法
1 . 4统 计 学 处 理
数据 由统计软件 S P S S 1 3 . 3 进行处理 , 计量资料 由均值标准差 ( ) 来 表示 , 组 间对 比由 t 来 检验 , 如果 1 9 < 0 . 0 5 , 组 间差 异存在
1 . 1 一般资料
1 . 2麻 醉 方 法
与麻醉前 相 比有所 降低 , P a C O : 则有所提高 ( P < 0 . 0 5 ) , 但 I组 P H
两组 患者在术前 均 给予 0 . 1 m g的苯 巴 比妥 钠和 0 . 5 m g的 阿 值 、 P a C O : 与麻醉前相 比, 不存在统计学意义 ( 尸 > 0 . 0 5 ) 。
位妊娠 , 2 0 例子宫肌瘤 , l 2 例卵巢囊肿 , 5 例 其他 。 Ⅱ 组5 5 例患者
由表 1 可知 , 气腹后 2 0r a i n , I、 Ⅱ两组患者 H R、 M A P与麻 醉
平均年龄为( 3 5 . 7 + 4 . 9 ) 岁; 手术平均 时间为( 6 8 . 7 + 5 . 5 ) m i n ; 手术类 前相 比均有所 提高义( P < 0 . 0 5 ) 。气腹后 4 0 a r i n , I I 组H R 、 M A P与 型: 1 5 例 异位妊娠 , 2 1 例子宫肌瘤 , 1 3 例 卵巢囊 肿 , 6例其他 。两 麻醉前 相 比明显 提高 ( P < 0 . 0 5 ) , 但 I 组 与麻 醉前相 比, 不存在 统 组一般资料无显著差异 , 不存在统计学意义 ( P > 0 . 0 5 ) , 具有可 比性 。 计学意义 ( P > 0 . 0 5 ) 。气 腹后 2 0 m i n和气腹后 4 0 a r i n , U组 P H值
对比观察高位硬膜外麻醉与气管内全麻在乳腺癌根治术中的应用

对比观察高位硬膜外麻醉与气管内全麻在乳腺癌根治术中的应用王庆安;杜祯华;许伯林【期刊名称】《医学理论与实践》【年(卷),期】2012(025)009【摘要】目的:探讨高位硬膜外麻醉与气管内全麻对乳腺癌根治术的麻醉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选择66例乳腺癌根治术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硬膜外腔阻滞,对照组采用气管内全麻.观察两组各个时间段体内激素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的血浆去甲肾上腺素、内皮素和血清皮质醇术中、术后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的血浆肾上腺素术中、术后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血清C-反应蛋白术中、术后均明显升高(P<0.01),两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位硬膜外腔阻滞麻醉乳腺癌根治术效果满意,优于气管内全麻,不良反应少,值得借鉴.【总页数】2页(P1024-1025)【作者】王庆安;杜祯华;许伯林【作者单位】四川省三台县人民医院麻醉科,621100;四川省三台县人民医院麻醉科,621100;四川省三台县人民医院麻醉科,6211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14【相关文献】1.高位硬膜外麻醉联合喙突下臂丛神经阻滞在乳腺癌根治术中的应用(附122例分析) [J], 曹志方;黄冰2.乳腺癌根治术高位硬膜外麻醉复合臂丛阻滞疗效观察 [J], 窦丽3.高位硬膜外麻醉+臂丛阻滞在乳腺癌根治术中的临床应用 [J], 阚智勇;王良琪4.硬膜外阻滞联合气管内全麻与单纯气管内全麻术后拔管期间躁动的对比观察 [J], 卓亚;魏占军;等5.高位硬膜外麻醉在乳腺癌根治术中的应用 [J], 张宏伟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全麻与全麻联合硬膜外麻醉比较

全 麻 与全 麻联 合 硬 膜 外麻 醉 比较
包文奎
( 内蒙 古 民族 大 学 附 属 医 院麻 醉 科 , 内蒙 古 通 辽 080 ) 2 0 0
[ 摘
要] 目的 : 对全麻与全麻联合硬膜外麻 醉进 行 比较 , 包括 术中及术后 的平稳程度 、 全麻药用 量. 方法 :0 4
s ae f r d t m nn l k l e ne t .% r i c i - m no te c eta d u p r a d m n a d p c 。A t ee iig bo e 1 jc d 0 e r c v .i e 5 o v a e 5 7 l i h h s n p o e n p a n t e b
例胸 、 上腹部 、 下腹部手术病 人随机分单纯全麻 醉组 ( G组 n 2 ) = 0 和全麻联 合硬膜外麻 醉组 ( E组 n 2 ) E G =0 . G 组先进行 相应椎问隙穿刺 向上置管 3 m 硬 膜外注射 2 c, %利 多卡 因注射液 3 5 ,  ̄ m 出现阻滞平面后 , l 胸部和上 腹部 注射 05 .%罗哌卡因注射液 5 7 ; - ml 下腹部注射 0 5 . %罗 哌卡 因注射液 7 9 l 7  ̄m; 两组均用地 西泮 、 丙泊酚 、 芬 太尼 、 顺苯磺 酸阿曲库 胺诱 导插管. 全麻维持均用微量 输注泵持续输注丙泊 酚和瑞 芬太尼 , 麻醉深浅调整 据 麻药 剂量. 间断静注顺 苯磺 酸阿曲库胺 .E组据手术时 间的延长可追加罗 哌卡 因注射液. 中连续监测血压 、 G 术 心 电图 、 脉博氧饱和度. 果: 结 全麻联合硬膜外麻醉病人术 中全麻药用量显著少 于单 纯全麻组 P 00 . < .1 且术后
o a ins se d e e u i g a d at r s r e y a d t e o a e o n sh t s f p t t ’ ta y lv l d r n f u g r n h d s g f a e t ei .M e h d :4 ain s wi e n e c to s 0 pt t e t h t o a i ,u p r a d mia ,lw r a d mi a u g r e e r n o y d vd d i t i l e ea n s e i r u h rcc p b o n l o e b o n s r e w r a d ml iie no s e l y mpe g n r a e t s go p l h a
麻醉等级分类标准

麻醉等级分类标准麻醉是在医学领域中常用的一种技术,用于使患者在手术或其他疼痛敏感的过程中感觉到最小或没有疼痛。
麻醉可以分为不同的等级,根据手术复杂性和患者需求的不同程度,医生可以选择适当的麻醉等级来确保手术的安全和患者的舒适。
一般来说,麻醉等级分类标准根据麻醉的深度和患者在手术过程中的意识程度来划分。
下面是常见的麻醉等级分类:1. 局部麻醉(Local Anesthesia):局部麻醉是一种较浅的麻醉形式,用于疼痛控制和局部麻醉区域的无感。
在局部麻醉中,麻醉药物被注射到特定的区域,例如皮肤或组织,以阻断疼痛传导。
患者在局部麻醉下保持清醒。
2. 区域麻醉(Regional Anesthesia):区域麻醉是一种较深的麻醉形式,用于通过麻醉一个大的区域来控制疼痛。
区域麻醉可以分为脊麻(Spinal Anesthesia)和硬膜外麻醉(Epidural Anesthesia)。
脊麻是通过将麻醉药物注射到脊椎液中来实现的,而硬膜外麻醉是通过将麻醉药物注射到硬膜外腔来实现的。
在区域麻醉下,患者的大部分感觉都会被麻醉,但意识仍然保持。
3. 全身麻醉(General Anesthesia):全身麻醉是一种最深的麻醉形式,用于全面控制患者的意识和疼痛感受。
在全身麻醉中,麻醉药物通过静脉注射或吸入的方式给予患者。
全身麻醉会导致患者完全失去意识,并且无法感受到任何疼痛。
这种麻醉形式通常用于复杂手术或需要深度失去意识的情况。
麻醉等级的选择取决于多种因素,包括手术复杂性、手术部位、患者的健康状况以及医生的临床判断。
麻醉师会根据患者的个人情况和手术的需求来确定最适合的麻醉等级。
总而言之,麻醉等级分类标准是根据手术的要求和患者的需求来划分不同的麻醉形式。
局部麻醉适用于小型手术或需要在麻醉区域内进行疼痛控制的情况。
区域麻醉适用于较大范围的手术,可通过麻醉一个整个区域来控制疼痛。
全身麻醉适用于复杂手术或需要完全失去意识的情况。
全麻与硬膜外麻醉对老年骨科病人术后短期认知功能的影响效果探究

全麻与硬膜外麻醉对老年骨科病人术后短期认知功能的影响效果探究[摘要] 目的探讨在老年骨科患者手术中应用全麻与硬膜外麻醉对其短期认知功能的影响。
方法选取该院2009年6月—2012年3月行骨科手术的老年患者(≥65岁)126例,将其平均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全麻,观察组采用硬膜外麻醉,分别于麻醉诱导前以及麻醉后6、12、24、72 h采用简易精神状况检测(mms)对患者的认知功能进行检测。
结果观察组麻醉后6、12 h 的认知功能评分与麻醉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麻醉前与麻醉后6、12、24 h的认知功能mm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老年骨科患者在术后24h内,全身麻醉对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与硬膜外麻醉相比较为明显。
[关键词] 全身麻醉;硬膜外麻醉;骨科;老年;手术;认知功能[中图分类号] r61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3)01(c)-0023-02对于老年患者而言,由于其年龄较大,手术中的麻醉对术后认知功能的恢复就会有一定的影响。
术后出现认知功能障碍的概率与患者的年龄成正比,其一般是发生在手术后5 d,主要特点为发作急、病情波动较大且常发生于夜间,具有晨起较轻、夜间较重的特点[1]。
为了探讨全身麻醉与硬膜外麻醉对老年骨科患者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该研究选取该院2009年6月—2012年3月收治的老年患者126例进行了该次研究,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该院收治的行骨科手术的老年患者126例,将其随机平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
观察组63例患者中29例患者行人工关节置换术,34例患者行股骨骨折切复内固定术,该组患者中男30例,女33例,年龄为65~84岁,平均年龄为(73.4±4.7)岁;对照组63例患者中31例患者行人工关节置换术,32例患者行股骨骨折切复内固定术,该组患者中男34例,女29例,年龄为65~87岁,平均年龄为(74.6±3.9)岁。
全麻联合硬膜外麻醉与单纯全麻对老年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循环影响对比观察

全麻联合硬膜外麻醉与单纯全麻对老年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循环影响对比观察李华;徐建健;沈学庆;舒平;赵燕【期刊名称】《医学理论与实践》【年(卷),期】2011(24)10【摘要】目的:比较全麻联合硬膜外麻醉与单纯全麻两种麻醉方式对老年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患者循环功能和麻醉效果的影响,探讨两者的临床应用疗效及安全性.方法:60例有胆囊结石需腹腔镜手术老年患者随机分为全麻联合硬膜外麻醉组(A 组,n=30)与单纯全身麻醉组(B组,n=30),监测麻醉起效时间,麻醉前后、气腹后10min、30min时SBP/DBP、HR、SpO2、术后疼痛(VAS评分)及术后清醒时间,评价麻醉效果及安全性.结果:B组在麻醉后和气腹后SBP/DBP及HR均增高,并持续至气腹后30min(P<0.05),A组各指标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均无术后严重并发症.结论: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在腹腔镜手术中更能提供可靠稳定的血流动力学的变化,老年患者采用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更加安全.【总页数】3页(P1132-1133,1151)【作者】李华;徐建健;沈学庆;舒平;赵燕【作者单位】四川省江油市长钢总医院麻醉科,621701;四川省江油市长钢总医院麻醉科,621701;四川省江油市长钢总医院麻醉科,621701;四川省江油市长钢总医院麻醉科,621701;四川省江油市长钢总医院麻醉科,62170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14【相关文献】1.全麻联合硬膜外麻醉与单纯静脉全麻在老年上腹部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比较 [J], 王国旗2.全麻联合硬膜外麻醉与单纯全麻应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对比研究 [J], 康向武;孙卫国3.单纯全麻与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对老年单肺通气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J], 蓝江;梁安伟4.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与单纯全麻对老年腹部手术患者肺部感染及肺功能的影响[J], 聂晓琴5.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与单纯全麻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应用的比较 [J], 高满海;庞海;魏巍;包彦龙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比较全麻和腰硬联合麻醉用于髋关节置换术的麻醉效果

比较全麻和腰硬联合麻醉用于髋关节置换术的麻醉效果发布时间:2022-12-23T06:51:53.247Z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22年26期作者:刘元菊[导读] 目的:比较全麻和腰硬联合麻醉用于关髋节置换术的麻醉效果。
刘元菊岳池县人民医院四川省广安市岳池县 638300摘要:目的:比较全麻和腰硬联合麻醉用于关髋节置换术的麻醉效果。
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行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共68例为研究对象,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两组各34例,对照组采取全身麻醉,观察组采取腰硬联合麻醉,对比患者的麻醉效果。
结果:观察组患者在下床时间、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不良反应率等方面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
结论:腰硬联合麻醉效果更佳。
关键词:全身麻醉;髋关节置换术;腰硬联合麻醉Abstract: Objective: To compare the anesthetic effects of general anesthesia and combined spinal and epidural anesthesia for hip arthroplasty. Methods: A total of 68 patients who underwent hip replacement in our hospital were selected as the study objects. The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the observation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34 patients in each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was given general anesthesia,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given combined spinal and epidural anesthesia to compare the anesthetic effects of the patients. Results: The time of getting out of bed, the recovery time of gastrointestinal function and the rate of adverse reaction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P<0.05). Conclusion: The effect of combined spinal epidural anesthesia is better.Key words: general anesthesia; Hip replacement; Combined spinal and epidural anesthesia髋关节置换术是现阶段相对较为常见的外科手术类型,在实施过程中其是采取人工假体对患者已经出现病变的关节进行替代的方式,来帮助患者的髋关节功能实现恢复[1]。
全麻、硬膜外麻醉下胆心反射的发生率比较及防治

全麻、硬膜外麻醉下胆心反射的发生率比较及防治目的主要探讨胆囊、胆道疾病手术在全麻、硬膜外麻醉时胆心反射合并症的发生率和防治措施。
方法对417例胆囊、胆道疾病手术的胆心反射在不同麻醉方法时的发生率进行了综合分析,同时采取有效防治措施,包括分析临床资料,麻醉方法、术中病情变化、处理等。
结果术中出现胆心反射79例(19%)。
全麻24例(9.6%),硬膜外55例(32.9%),全麻组显高于硬膜外组(P﹤0.05)。
结论预防胆心反射首先要根据患者的具体住院资料选择最合理的麻醉方法,并进行充分的术前准备,术中密切观察,胆囊床局部封闭也有效预防效果。
出现胆心反射要能及时发现,暂停手术,采取有效治疗措施,主要应用阿托品、麻黄素治疗,适量扩容对胆心反射综合征有防治效果。
标签:胆囊、胆道疾病手术;全麻、硬膜外麻醉;胆心反射;发生率;防治1.资料与方法一般资料我院2012年全年开腹胆囊摘除术(OC)、胆道系统疾病手术共417例,ASAⅠ-Ⅲ级,年龄21-81岁,体重48-85kg。
具体手术资料分布情况见表1。
为了研究因素的均衡性,由于在行CO2气腹腹腔镜胆囊摘除术(LC)时,CO2气腹对心血管系统有影响,而OC没有此因素影响,因此,本研究排除了LC。
麻醉方法麻醉前30min常规肌注鲁米那0.1g、阿托品0.5mg,有禁忌者酌情使用。
硬膜外阻滞麻醉,选择T7-8或T8-9间隙穿刺,向头置管3.5-4cm。
回抽无鲜血先注入2%的碱化利多卡因3-5ml为实验剂量,观察5min无中毒、全脊麻征象并出现阻滞平面后给予初次量7-10ml,平面控制在T4-L1。
切皮前应用杜非合剂或咪唑安定加杜冷丁合剂,初量一般均2ml(低血压、低体重、老年人酌情减量),面罩給氧。
全麻选择气管插管静吸复合全身麻醉,用咪唑安定0.07-0.1㎎/㎏、丙泊酚1-1.5mg/kg、芬太尼5-10ug/kg,维库溴铵0.1-0.15/mg静脉诱导后气管插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硬膜外麻醉全麻麻醉对比
全麻与硬膜外麻醉复合可减少全麻药的用量,缩短苏醒时间,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明显地提高了麻醉质量,已广泛应用于临床。
本研究观察不同浓度罗哌卡因硬膜外麻醉复合全身麻醉,以进一步探讨其麻醉效果和安全性。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择期行肺,食道,肝,胆等手术病人76例,ASAⅠ-Ⅱ级,年龄37岁~72岁,体重42 kg~72 kg,术前心肺功能正常,无高血压,冠心病等并发症,随机分为0.5%罗哌卡因Ⅰ组24例,0.25%罗哌卡因与1%利多卡因Ⅱ组26例和0.125%罗哌卡因Ⅲ组26例。
1.2 方法三组病人术前常规用药,开放静脉通道,气管插管前先在T8~T9间隙行硬膜外穿刺置管,注入2%利多卡因 5 ml,观察有无腰麻征及确定有麻醉平面后,给予咪唑安定0.2 mg/kg,芬太尼4 mg/kg,仙林0.1 mg/kg,异丙酚1.5 mg/kg诱导,气管内插管,术中间断给予芬太尼和仙林维持,必要时辅以安氟醚吸入。
手术开始前5 min,Ⅰ组硬膜外注入0.5%罗哌卡因10 ml,Ⅱ组硬膜外注入0.25%罗哌卡因与1%利多卡因10 ml,Ⅲ组硬膜外注入0.125%罗哌卡因10 ml。
术中每隔60 min硬膜外均再追加上述药物5 ml。
1.3 监测与数据采集入室后连续监测ECG,NIBP,SpO2,HR等,记录基础血压和心率,插管前后5 min的血压和心率,同时观察各种全麻药用量。
各观测值以(x±s)表示,统计学处理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
2 结果
三组病人年龄,体重,麻醉时间,各种麻醉药用量(见表1),插管前后血压和心率变化(见表2)。
表1显示患者年龄,体重,麻醉时间无差异时,Ⅲ组全麻药用量要多于Ⅰ组,Ⅱ组。
表2显示Ⅰ组,Ⅱ组插管时出现明显的心血管反应,心率,血压均显著低于基础值(P<0.05)。
3 讨论
硬膜外麻醉复合全麻已广泛应用于临床。
硬膜外麻醉阻挡了相关部位的交感神经功能,抑制了许多应激性激素的增高,阻滞交感神经的同时,副交感神经功能亢进,可减轻插管和拔管过程中心率增快,血压升高及强烈的应激反应. 硬膜外麻醉使疼痛主要传入途径被阻断,极大地减少了疼痛刺激的传入量,而次要传入途径有害刺激在中枢被全麻所抑制,镇痛完善,肌松满意,生理干扰小,可减少全麻药的用量, 减少全麻药残留效应,术终拔管早,又可连续镇痛,利于早期咳嗽排痰,预防术后肺部并发症,有效改善肺功能,提高康复质量。
但硬膜外麻醉交感神经,使容量血管扩张,易引起血压下降,心率减慢。
本研究发现0.5%罗哌卡因,0.25%罗哌卡因与1%利多卡因对半液硬膜外麻醉复合全麻在气管插管时都出现了明显的血压下降,心率减慢现象,尤其是0.5%罗哌卡因硬膜外麻醉复合全麻血压和心率变化更甚。
而0.25%罗哌卡因与1%利多卡因对半液硬膜外麻醉复合全麻, 血压和心率虽变化不大,但是各种全麻药用量较其他两组多。
因此,我们认为0.25%罗哌卡因与1%利多卡因对半液硬膜外麻醉复合全麻应用于临床,效果较好,但要注意插管前补足血容量,有利于血流动力学的稳定。
如患者年龄较大,合并心脑血管,高血压等疾病时以0.125%罗哌卡因硬膜外麻醉复合全麻较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