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吸入复合全身麻醉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应用
浅谈腹腔镜胆囊切除术麻醉方法

浅谈腹腔镜胆囊切除术麻醉方法标签:麻醉;胆囊切除术;应激反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是一种规范成熟的手术,因其创伤小、痛苦轻、术后恢复快而深受广大患者欢迎。
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在基层医院已开展,由于基层医院麻醉设备与监测相对简陋,病房护理水平相对较低,因此必须做到麻醉的质量控制。
胆囊切除术的麻醉质量控制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内容:一是提高麻醉质量,包括切口的无痛、患者的舒适度、术者对肌松的满意度等;二是要控制麻醉意外及并发症,力求将发生率降至最低限度,杜绝人为因素造成的失误。
1选用合适的麻醉方法腹腔镜手术麻醉方法可采用快速诱导,气管内插管,静脉滴注加间断吸入全身麻醉,术中的管理主要是保持循环稳定,PaO2与PaCO2维持在正常范围内,与其它手术的全身麻醉相似。
(1)异丙酚麻醉诱导:因异丙酚对心血管系统有抑制作用[1],可减轻插管时的心血管反应;异丙酚又是一种短效静脉麻醉药,患者苏醒迅速而完全,没有兴奋现象。
(2)普鲁卡因复合液维持麻醉:不增加呼吸道分泌物,可抑制呛咳反射,在浅麻醉下即能耐受气管导管插管[2]。
(3)琥珀胆碱维持肌肉松弛:可保持良好的气腹,且停药后自主呼吸恢复快。
(4)手术中辅以异氟醚:异氟醚既可维持麻醉深度、控制血压波动,又可以防止患者在术中知晓手术过程。
(5)为避免CO2气腹所造成的PCO2升高[3],在机械通气时使用轻微过度通气。
在基层医院,保持静脉通畅特别重要,当发生险情或需要及时给药时,保持静脉的畅通是关键,否则治疗措施无法实施。
由于基层医院护士静脉穿刺技术欠佳,一旦由于麻醉不平稳,患者肢体抽动可致静脉穿刺针脱出。
可由原来静脉内保留金属穿刺针改为软管的静脉套管针,较好的避免了当患者肢体抽动时静脉穿破血管壁或滑出静脉的可能。
2注意应激反应对麻醉的影响应激是机体对有害刺激所做出的适应性综合反应。
主要表现为以下丘脑—腺垂体—肾上腺皮质轴兴奋为主的一系列神经内分泌反应,目的是使机体抵抗力增强,保持和恢复机体内环境的稳态。
腹腔镜手术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肝硬化疗效研究论文

腹腔镜手术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肝硬化疗效研究【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肝硬化的疗效。
方法 75例胆囊结石合并肝硬化患者,随机分成lc组40例和开腹胆囊切除术(oc)组35例,对比两组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并发症发生率。
结果 lc组和oc组平均手术时间分别为(53.4±14.31)min和(78.8±15.26)min(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两组患者均采用快速诱导气管插管静脉吸入复合麻醉,在全身麻醉下行胆囊切除术。
lc组患者左侧卧体位,头高脚低,常规建立气腹,术中气腹压维持在12mmhg,常规四孔法行胆囊切除术;oc组切口右肋下行胆囊切除术。
1.3 统计学处理应用spss11.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数据以均数±标准差(χ±s)表示,组间比较用χ2检验。
2 结果两组均无死亡病例及严重并发症发生。
lc组有2例中转开腹手术。
oc组有8例在手术过程中输血,lc组无输血病例。
lc组和oc组平均手术时间分别为(53.4±14.31)min和(78.8±15.26)min(p<0.05),术中平均出血量分别为(97.7±14.23)ml和(203.9±18.96)ml(p<0.05)。
lc组4例发生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为10%;oc组10例发生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为28.6%。
两组结果有统计学差异(p<0.05)。
3 讨论临床发现肝硬化患者并发胆囊结石的发生率显著高于正常人,可能是由于肝硬化患者肝细胞受损,出现代谢性肝缺陷,胆汁酸分泌异常,胆红素代谢紊乱,加之胆囊壁增厚,收缩功能不良,造成胆汁淤滞,促进晶体在胆囊内析出,形成胆囊结石。
胆囊结石合并肝硬化加大了手术治疗的风险,据统计,20世纪80年代初期,胆囊结石合并肝硬化者行oc手术死亡率高达7%-26%。
随着child pugh 肝功能分级标准的实施,进行肝损害程度评价分级,根据肝损害程度针对性开展支持治疗,目前oc手术治疗肝硬化合并胆囊结石死亡率已明显下降。
瑞芬太尼、异丙酚静脉麻醉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的应用

临床论著瑞芬太尼、异丙酚静脉麻醉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的应用朱平增 刘晓明① 窦林彬② 焦 岩 关文川 张瑞生(武警河南省总队医院麻醉科,郑州 450052) 【摘要】 目的 观察靶控输注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全凭静脉麻醉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 rosco p ic cholecystec t o m y,LC)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并与异氟醚静吸复合全身麻醉和异丙酚复合芬太尼全凭静脉麻醉进行比较。
方法 120例择期LC,按就诊顺序编号,按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3组:Ⅰ组(静吸复合麻醉组)、Ⅱ组(芬太尼、异丙酚全凭静脉麻醉组),Ⅲ组(瑞芬太尼、异丙酚全凭静脉麻醉组)。
Ⅰ、Ⅱ组以咪唑安定、芬太尼、异丙酚、氯化琥珀胆碱行诱导插管,Ⅲ组除瑞芬太尼代替芬太尼外,其余诱导用药与Ⅰ、Ⅱ组相同。
Ⅰ组术中维持使用异氟醚,Ⅱ、Ⅲ组靶控输注异丙酚(效应部位浓度3μg/kg ),分别采用复合芬太尼和瑞芬太尼维持麻醉。
各组均间断静注卡肌宁以维持肌松。
观察各组患者入室后(T1),诱导后(T2),插管后最高(T3),切皮前(T4)、充气后30s(T5)、缝皮(T 6)各时点血压、心率变化,麻醉恢复情况(睁眼、拔除气管导管时间)。
采用口述描绘评分法(VRS )记录拔管后15、30、60m in 伤口疼痛程度。
结果 Ⅲ组患者T2时心率(62.6±9.9)次/m in 明显低于Ⅰ组(74.4±12.3)次/m in 、Ⅱ组(72.5±1117)次/m in (q =6.578,P <0.01;q =5.519,P <0.01),T 6时心率(85.8±10.3)次/m in 高于I 组(75.7±8.6)次/m in 、Ⅱ组(76.4±10.0)次/m i n (q =6.611,P <0.01;q =6.153,P <0.01)。
术后清醒时间II 组(9.4±3.2)m in 、Ⅲ组(7.4±2.5)m in 明显短于Ⅰ组(17.3±7.5)m in (q =10.147,P <0.01;q =12.716,P <0.01)。
舒芬太尼与瑞芬太尼联合麻醉在腹腔镜胆囊手术中的应用比较

舒芬太尼与瑞芬太尼联合麻醉在腹腔镜胆囊手术中的应用比较【中图分类号】r41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515(2011)05-0190-01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手术由于损伤小,术后恢复快已在临床上广泛应用。
有文献报道,尽管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疼痛程度和持续时间没有开腹手术剧烈,但多数病人仍有中度以上的疼痛,特别是应用瑞芬太尼复合全凭静脉麻醉,由于瑞芬太尼在体内清除快,无蓄积,镇痛作用消失快,术毕早期病人由于痛觉迅速恢复常出现躁动。
本研究拟将舒芬太尼诱导,瑞芬太尼维持应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中,以观察其临床麻醉效果和术后麻醉恢复质量。
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我院2006年-2010年进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患者60例,年龄34~55岁,体重55~70kg,asaⅰ~ⅱ,所有患者随机分为瑞芬太尼组(a组,n=30),单独采用瑞芬太尼麻醉;和舒芬太尼联合瑞芬太尼组(b组,n=30),采用舒芬太尼联合瑞芬太尼麻醉。
术前所有患者肝、肾功能正常,无高血压、冠心病病史。
2组患者性别、年龄、体重、手术时间等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
1.2 麻醉方法术前30min所有患者肌注阿托品0.5mg,苯巴比妥钠0.1g(两组均使用广西威利方舟tci-ⅱ型微量泵)。
患者入室后开放静脉,连续监测心电图(ecg)、收缩压(sbp)、心率(hr)、经皮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
a组异丙酚输注方法采用短小手术的10-8-6方案,即首次静注1mg/kg后,马上开始持续输注10mg/(kg·h),10min后减为8mg/(kg·h),20min后减为6mg/(kg·h)至手术结束前20min停药;瑞芬太尼输注前设定患者体重,配药浓度(50μg/ml,即2mg瑞芬太尼稀释到40ml),诱导0.5~1μg/kg(缓慢推注给药,时间不少于30s),其后根据血流动力学变化调整给药速度,速度范围0.15~2μg/(kg·min),直至手术结束前5min停药。
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静脉麻醉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的优势

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静脉麻醉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的优势(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摘要】目的观察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静脉麻醉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的优势。
方法选择60例择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组(A组);异氟醚吸入麻醉组(B组)。
A组给予瑞芬太尼1 μg/kg,B组给予芬太尼5 μg/kg,观察比较两组的麻醉效果。
结果 A组效果明显优于B组。
结论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静脉麻醉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具有起效快、镇痛作用强、消除快等优势。
【关键词】瑞芬太尼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优势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创伤小、恢复快,在临床中开展越来越广泛。
本文比较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全凭静脉维持麻醉与异氟醚吸入维持麻醉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对术后恢复情况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60例择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年龄30~60岁,体重46~70 kg,ASA Ⅰ~Ⅱ级,随机分为两组: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组(A组);异氟醚吸入麻醉组(B组),每组各30例。
1.2 麻醉方法术前30 min肌注阿托品0.5 mg,苯巴比妥钠0.1 g。
患者进入手术室后常规监测BP、HR、SpO2、ECG,并开放外周静脉。
A组诱导咪唑安定0.1 mg/kg,丙泊酚2 mg/kg,瑞芬太尼(宜昌人福药业有限公司)1 μg/kg,维库溴铵0.1 mg/kg,术中以丙泊酚3~4 mg/kg·h,瑞芬太尼8~10 μg/kg·h持续静脉输注维持麻醉,依具体情况间断给予维库溴铵,B组诱导用药芬太尼5 μg/kg,咪唑安定0.1 mg/kg,丙泊酚2 mg/kg,维库溴铵0.1 mg/kg,麻醉维持0.8%~2.0%异氟醚,其余同A组。
两组均在手术结束时停药。
手术时间为30~90 min。
1.3 指标患者在同一麻醉深度情况下手术后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呼之睁眼时间,拔管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及躁动情况。
瑞芬太尼在胆囊切除术中的应用

射芬太尼 、 丙泊 酚 、 唑 安 定 、 咪 琥珀 胆 碱 。麻 醉 维 持 , 组 采 用 TC R I靶 控 输 注 瑞 芬 太 尼 6 8 / ~ g mL, 泊 丙 酚 3/ g mL, 组 异 氟 醚持 续 吸 入 浓 度 2 ~3 , 察 诱 导 前 、 管插 管 后 1 n 气 腹 后 5 n 术 后 血 流 A 观 气 mi 、 mi 、 动 力 学 变 化 , 及 麻 醉 复 苏 情 况 和 不 良 反 应 。 结 果 : 组 的 M AP、 以 R HR、 u改 变 与 诱 导 前 差 异 无 显 著 性 Gl ( P>0 0 ) I组各 观 测 点 MAP、 .5, HR、 u值 高于 诱 导 前 ( Gl P< 0 0 ) 并且 与 同 时 点 的 瑞 芬 太 尼 组 差 异 有 .5 ; 显 著性 ( P<0 0 ) . 5 。两 组 麻 醉 恢 复 时 间 差 异 有 显 著 性 ( P< 0 0 ) 结 论 : 芬 太尼 用 于腹 腔 镜 胆 囊 切 .5 。 瑞 除 与 异 氟 醚 吸 入 麻 醉 比较 其 血 流 动 力 学 稳 定 , 后 复 苏 快 , 醉 效 果 好 。 术 麻 关键 词 : 芬 太 尼 ; 氟醚 ; 腔 镜 胆 囊切 除 瑞 异 腹 中 图分 类 号 : 5 5 6 R 7 . 文献标识码 : A 文 章 编 号 :6 3 2 9 ( 0 0 1 - 0 90 1 7 — 1 7 2 1 ) 20 7 — 2
3 。术 中根 据 血 压 , 的变 化 调 节 瑞 芬 太 尼 和异 氟 醚 l f率 的量 , 术 结 束 前 3 n停 药 。 手 mi
全凭静脉麻醉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应用观察

全凭静脉麻醉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应用观察张玮红;张利萍【期刊名称】《河南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年(卷),期】2012(030)003【摘要】目的探讨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全凭静脉麻醉与静吸复合麻醉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择期LC手术60例,随机分为全凭静脉麻醉组(A组)静吸复合麻醉组(B组),每组30例.两组均以咪达唑仑0.1 mg/kg、丙泊酚2 mg/kg、瑞芬太尼2 μg /kg、维库溴铵0.1 mg/kg诱导后气管插管.麻醉维持B 组用2%异氟醚吸入,A组每分钟丙泊酚6 mg/kg和瑞芬太尼0.5 μg/kg的速度用微量泵输入.记录麻醉诱导前、气腹前和气腹后5 min和术毕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唤醒时间、拔管时间和清醒程度及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者拔管时间和清醒程度均无显著性差异;A组镇静评分(OAAS 评分)明显高于B组(P<0.05);B组在气腹后5 min的HR、SBP、DBP及气腹后5 min、气腹结束、术毕的HR显著高于麻醉诱导前的基础值(P<0.05),A组术中无明显变化;气腹后5 min、气腹结束及术毕B组的HR和SBP均明显高于A组(P<0.05);气腹后5 min、气腹结束时B组的DBP明显高于A组(P<0.05);A组的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显著低于B组(P<0.05).结论与常规静吸复合麻醉下行LC手术比较,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全凭静脉麻醉围手术期麻醉更平稳,并发症较少.【总页数】2页(P216-217)【作者】张玮红;张利萍【作者单位】洛阳市第六人民医院,河南洛阳,471000;洛阳市第六人民医院,河南洛阳,471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14.2【相关文献】1.BIS值用于丙泊酚全凭静脉麻醉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临床观察 [J], 高莲红;吕清香2.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全凭静脉麻醉用于60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临床观察 [J], 王金华;林孙枝;黄志雄3.静吸复合麻醉、全凭静脉麻醉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临床观察 [J], 张华峰;富晓敏4.依托咪酯与丙泊酚全凭静脉麻醉在老年患者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的麻醉效果观察[J], 张月梅;郝永平5.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全凭静脉麻醉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的临床效果观察 [J], 郑旻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微量泵注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的应用

14 统 计 学 处理 : 量 资料 以 ±S 示 , 用 t 验 , 数 . 计 表 采 检 计
氟醚 , Ⅱ组 则 以微 量 泵 注丙 泊 酚 复 合 瑞 芬 太 尼维 持 麻 醉 。各 组 均 间 断 静 脉 注 射顺 苯 磺 酸 阿 曲库 铵 以维 持 肌 肉松 弛 。观察 各 组 患 者 人 室 后 ( 1 、 导 后 ( ) 插 管 后最 高 ( )切 皮 前 ( )充 气 后 3 ( ) 术 毕 清 醒 时 ( ) T )诱 T2 、 T3 、 T4 、 OsT5 、 T6
西 山煤 电集 团公 司 古 交矿 区 总 医院 ( 3 2 0 刘 波 郭爱 林 00 0 )
【 摘 要 】 目的 观 察 微 量 泵 注丙 泊 酚 复 合 瑞 芬 太 尼全 凭 静 脉 麻 醉 用 于 腹 腔镜 胆 囊 切 除 术 的 有 效性 和 安 全 性 , 与异 氟 醚 静 吸 复 合 全 身 麻醉 进 行 比较 。方 法 并 将8 O例 美 国 麻 醉 医师 学 会 ( A) I~ Ⅱ级 、 行 择期 腹 腔 AS 拟
2 均 采 用 间 断静 脉 注 射 顺 苯 磺 酸 阿 曲库 铵 的方 法 维 持 肌 组 肉 松 弛 ; 管插 管后 机 械 通 气 ( 气 量 8mL k , 吸 频 率 气 潮 /g 呼 l ~ 1 次 / i)手 术 结 束 前 缝 合 皮 下 时 停 止 静 脉 注 射 药 O 4 mn , 物 ; 患 者 清醒 、 力 恢 复 满 意 、 静 状 态 下 呼 吸 频 率 医 药杂 志 2 1 0 0年 9月第 3 9卷 第 9期 下 半 月 S a x Me , e tmb r2 1 , 1 3 , . h e o d h n i dJ S pe e 0 0 Vo. 9 No 9 teS c n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静脉吸入复合全身麻醉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的应用
【摘要】目的:通过对临床40例需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患者用芬太尼-丙泊酚复合全身麻醉和芬太尼-异氟烷静吸复合全麻,比较两种方法哪种更适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方法:从我院普外住院病房中选择40例需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患者,随机选20例应用芬太尼-丙泊酚为对照组,另外20例应用芬太尼-异氟烷为观察组,进行全身麻醉,再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并观察两组的苏醒时间、安静情况、术中bp、hr的变化。
结果:通过对比较可知,应用芬太尼-异氟烷静吸复合全身麻醉比芬太尼-丙泊酚复合全麻好。
结论: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正确应用芬太尼-丙泊酚复合全身麻醉,可明显改善症状,缩短苏醒时间,减少住院时间。
【关键词】静脉吸入复合全身麻醉;芬太尼;丙泊酚;异氟烷;腹腔镜胆囊切除
经过多年来的时间和大量病例经验的积累,腹腔镜胆囊切除已被认为是一种损伤最小的胆囊切除手术,并证明确有伤口小、出血少、腹内脏器功能干扰少、手术野的照明良好、利于操作;伤口小,又不需缝合,很少发生与切口有关的合并症。
患者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缩短等优点。
在手术时现在首选的麻醉方法是静脉吸入复合全身麻醉,静吸复合全麻是为了增强麻醉效能,减少单一用药药副作用,有效抑制过强的应激反应,吸入麻醉与止痛药、肌松药甚至镇静-催眠麻醉药合用。
静脉吸入复合麻醉能大大节省了麻醉气体及费用,减少了环境污染,减少了温度和湿度的丢失,改变了吸入气
体的条件,提高了吸入麻醉商(麻醉药摄取量/新鲜气流中麻醉药含量)。
1临床试验方法及方法
1.1选择的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标准①症状性胆囊结石病;②无症状而有糖尿病的胆囊结石;③无严重合并症的急性胆囊炎;④瓷化胆囊;⑤胆囊良性息肉样病变;⑥有镰状细胞病的胆囊结石;⑦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
1.2一般临床试验资料
选择我院普外住院部的40例需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患者,随机选20例作为对照组应用芬太尼-丙泊酚(用咪唑安定0.1mg/㎏、芬太尼1ug/(kgmin)、丙泊酚2.0mg/kg、维库溴铵0.6mg/kg做麻醉诱导后气管插管;麻醉维持为80μg/(kgmin)丙泊酚和0.5μ
g/(kgmin)芬太尼静脉泵入),另外20例作为观察组应用芬太尼-异氟烷(用咪唑安定0.1mg/㎏、芬太尼1ug/(kgmin)、丙泊酚2.0mg/kg、维库溴铵0.6mg/kg做麻醉诱导后气管插管; 麻醉维持为2.0%异氟烷吸入和0.5μg/(kgmin)芬太尼静脉泵入),在麻醉过程中应检测心电图、血压、血气分析、潮气末co2分压保持在(30mmhg)和尿量。
施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1.3疗效判断标准
根据患者术中心电图、安静情况、bp、hr的变化和术后苏醒时间、睁眼时间、拔管时间短来判断两种麻醉的临床效果。
2临床试验结果
观察组的20例患者术中均很安静、心电图平稳、bp和hr变化在正常麻醉范围内,对照组中有2例患者出现心电图的异常、1例气腹;观察组苏醒时间平均值(15min)短于对照组(20min),。
可知观察组比对照组效果好。
3讨论
3.1异氟烷为恩氟烷的异构体,属吸入性麻醉药,麻醉诱导和复苏均较快。
麻醉时无交感神经系统兴奋现象,可使心脏对肾上腺素的作用稍有增敏,有一定的肌松作用。
①循环方面:异氟烷对心功能的抑制作用小于恩氟烷和氟烷,降低血压、减少心肌耗氧量及冠状动脉阻力,还不会改变冠状血管血流量。
②呼吸方面:异氟烷抑制呼吸的作用与剂量相关,可抑制通气量,使paco2增高,且抑制paco2的升高的通气反应。
③肝肾方面:因异氟烷在肝脏的代谢率低,故对肝脏毒性小,可用于存在肝脏疾病的患者。
且能降低肾血流量、肾小球滤过率和尿量,麻醉后不残留肾抑制或损害,也适用于肾脏疾病患者。
④能产生足够的肌肉松弛,其作用大于氟烷,麻醉中可免用或少用肌松药,故适用于重症肌无力患者的麻醉。
⑤中枢神经方面:异氟烷对中枢神经系统下行性神经有抑制作用且随剂量增加而加深。
⑥异氟烷对老年人、冠心病人影响可能较小,对此类病人可以考虑应用;由于不引起抽搐,可用于癫痫病人,另外单胺氧化酶抑制剂应于术前15天停用;异烟肼应于术前1周停用;间接拟交感神经药应于术前数天停用,勿与拟交感神经药合用。
因此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时,患者如果合并有上述相关疾病的话,应
首选异氟烷静吸复合全身麻醉。
且异氟烷具有高效、mac低(0.76),不燃烧,不爆炸,无呼吸道刺激和有剂量依赖的心血管和呼吸反应等优点而成为重要的全身麻醉药。
3.2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应用静吸复合全身麻醉时应注意一些问题:①在气腹后有一过性高碳酸血症和代谢性酸中毒,可用过度换气的方法校正。
②在腹内充气的初期应密切注意血压和心电图的变化,在有血压明显下降或心律紊乱是应立即停止充气并及时放出腹内气体,待血压或心律恢复正常后在试充气。
③手术结束前用0.25%布比卡因在几个切口的周围做全层腹壁浸润,可使术后不需用镇痛剂,为保证浸润部位正确,最好在腹腔镜监视下进行。
待患者甚至恢复后并能自主呼吸便可拔管。
3.3吸入麻醉药有剂量依赖的增效肌松药作用,第二、三代含氟麻醉药的增效肌松药作用强于第一代,不同肌松药受吸入麻醉药的影响程度也不同,异氟醚、安氟醚麻醉时,维库溴铵的用量减低最显著。
是含卤素的吸入麻醉药中诱导时间最短,苏醒最快的麻醉药;绝大部分随呼气排出,在体内转化降解代谢的量极小;对循环系统影响较小,而且肌松良好。
静吸复合全麻在腹腔镜手术的麻醉常用且能很好的麻醉患者。
芬太尼-丙泊酚复合静脉泵入也有减轻对循环的抑制作用,对插管应激的抑制作用,但静吸复合麻醉中的吸入剂在这方面更有优势,且芬太尼-丙泊酚复合静脉泵入中这两种药物均有减慢心率作用,延长舒张期的灌注时间使心肌所需的能量降低,对心脏一定程度上有保护作用,但易引起心率过低和低血压以
致要用阿托品恢复。
气管插管静吸复合全麻术中还能控制换气,麻醉效果较好,术毕恢复较快。
参考文献
[1]黄宇光,罗爱伦主编. 麻醉学分科 [m].第1版.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0,3:60-65.
[2]黄志强主编.当代胆道外科学[m].第一版.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8,8:345-351.
[3] 麦伟良,黄坚,陈剑波等全凭吸入与全凭静脉麻醉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效果比较[j].四川医学2008年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