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的风格导学案

合集下载

中国园林的风格导学案

中国园林的风格导学案

中国园林的风格导学案科目语文课题中国园林的风格授课年级主备审核审批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了解中国园林的独特风格。

2、能力目标:提高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的能力;掌握本文的说明方法。

3、情感目标:热爱中国的园林文化,提高审美能力。

重点、难点: 提高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的能力。

学法指导学习流程我的发现【导入语】(图片展示)温馨提示:同学们,课前认真收集资料,阅读课文并独立完成预习案。

温馨提示:同学们,快速地阅读课文,先寻找出每道题所在的段落,然后再思考、讨论。

中国有四大名园:北京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苏州留园、拙政园。

预习案第一步:独学(初读课文,理清思路)一、给加点字注音并解释词语。

拙政园跻攀晦幽篁山蹊矶顾名思义:穿凿附会:二、围绕“丰富多彩的园林文化”查找以下资料:1、园林图片荟萃;2、园林的定义、园林的故事; 3、著名的“园林”知多少;探究案第二步:群学(再读课文,筛选、整合信息)1、用两个四字词语概括中国园林的总体特点。

2、归纳中国园林风格特点具体体现在些哪面。

3、“动静之分”的依据是什么?具体如何处理。

展示要求:板书规范自信大方声音洪亮随时质疑4、要造成“虽由人作,宛自天开”这样的境界,在景物布局上应该考虑哪些因素?5、我们怎样才能真正的领略园林的美?6、谈谈本文的说明方法。

第三步:组内小展示各组组长抽取任务条,然后组内小展示,纠错。

第四步:班内大展示同学们质疑、释疑。

反馈案第五步:整理学案、达标检测阅读寒碧山庄,说说我国园林风格在寒碧山庄有哪些具体体现。

(1)揖峰轩()环绕中央池水的山溪廊馆()(2)中央水池西北的假山古峰,有宋元山水画意。

()(3)“寒碧山庄”暗示园中栽植着白皮松。

()(4)远翠阁可()全园,冠云峰则需()。

(5)中央水池通往池心岛的小桥。

()(6)池边走廊的空窗、漏窗能够借景。

()(7)“小桃坞”“又一村”()(8)园中书法家的石刻、花石纲的遗物以及屋室内的装饰陈设。

园林的风格教学说课

园林的风格教学说课

中国园林的风格陈从周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了解中国园林的独特风格..2、引导学生学以致用;进一步提高学生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的能力..3、掌握引用等的说明方法4、体会语言的典雅凝练教学重点和难点:内容的理解;诗文的引用使语言典雅却难理解些教学方法:学生自读;教师结合诗文适当分析课型:自读课课时安排 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陈从周:中国着名园林学家;同济大学建筑系教授..中国有四大名园:北京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苏州留园、拙政园..北京颐和园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皇家园林..承德避暑山庄始建于1703年;是清代皇帝夏日避暑和处理政务的场所;为中国着名的古代帝王宫苑..拙政园始建于明正德;面积约4万平方米;是苏州最大的古典园林..它以水景着称水面占全园的3/5;主要建筑均濒水而立;朴素明朗;自然雅致;风格独具;誉为“园中精华”..二、分析课文1、作者选取什么方面来介绍中国园林的风格选取造园这一独特角度进行说明..2、分层第一部分1:点题;指出我国园林建造历史悠久;风格独特..第二部分:2-8具体介绍我国园林风格..第2段:“静观”与“动观”..园有动静观之分..庭院专主静;小园以静为主;动为辅;大园以动为主;静为辅..网师园为南宋侍郎史正志万卷堂故址;堂侧建有花园;名“渔隐”..清乾隆年间;宋宗元购得重建;借渔隐原意改名网师..后归瞿远村;再加修葺qì;始成今状..1982年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7年列入世界遗产名录;2003年8月评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点..第3段:讲究诗情画意..由建筑、山水、花木组成的综合艺术品;讲究诗情画意..第4段:讲究“含蓄”与“耐人寻味”..含蓄;虚实相生;寓意含蓄..寒碧山庄——现名留园位在阊chāng门外;占地约50亩;为苏州四大名园之一..原为明嘉靖时太仆寺少卿徐泰时的东园;清嘉庆时刘恕改建;称寒碧山庄;俗称刘园;当时以造型优美的湖石峰十二座而着称..经清太平天国之役;苏州诸园多毁于兵燹;而此园独存..光绪初年易主;改名留园..俞樾在留园记中誉之为“吴中名园之冠”..第5段:仰观与俯观..第6段:曲中寓直;曲直自如..第7段:讲究以少胜多;用有限的面积;造无限空间..用有形之景借无形之景达到园外有园、景外有景的目的..第8段:讲究意境..讲究简与深..华丽难简;雅淡难深;还要讲究意境;注意隐显适中..第三部分:9谈我国园林是综合性的科学艺术;并且含哲理观万变于其中.强调赏园需要丰富的生活;渊博的知识..3、引用说明有以下几种形式A、引用具体的事例;作用是通过举具体的实例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说明;从而使说明更具体;更有说服力..B、引用具体的数据;作用是用具体的数据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说明;使说明更准确更有说服力..C、引用名言、格言、谚语;作用是使说明更有说服力..D、引用神话传说、新闻报道、谜语、轶事趣闻等..作用是增强说明的趣味性..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了解中国园林的独特风格..2、掌握引用等的说明方法4、体会语言的典雅凝练一、整体感知课文:1、作者选取什么方面来介绍中国园林的风格师:选取造园这一独特角度进行说明..2、分别说明介绍了什么内容1、点题;指出我国园林建造历史悠久;风格独特..介绍中国园林的风格之一:园有动静观之分..庭院专主静;小园以静为主;动为辅;大园以动为主;静为辅..之二:由建筑、山水、花木组成的综合艺术品;讲究诗情画意..之三:含蓄;虚实相生;寓意含蓄..之四:景物有仰观和俯看之别..之五:景物要曲中取直;曲直自如..之六:讲究以少胜多;以有限面积造无限空间..用有形之景借无形之景达到园外有园、景外有景的目的..之七:讲究简与深..华丽难简;雅淡难深;还要讲究意境;注意隐显适中..2、谈园林是综合性科学艺术;且含哲理观万变于其中..强调赏园需要愤怒辜负的生活;渊博的知识..二、四大着名的园林颐和园是清代的皇家花园和行宫;前身清漪园;颐和园是三山五园中最后兴建的一座园林;始建于1750年;1764年建成;面积290公顷4400亩;水面约占四分之三..乾隆继位以前;在北京西郊一带;已建起了四座大型皇家园林;从海淀到香山这四座园林自成体系;相互间缺乏有机的联系;中间的“瓮山泊”成了一片空旷地带;乾隆决定在瓮山一带动用巨额银两兴建清漪园;以此为中心把两边的四个园子连成一体;形成了从现清华园到香山长达二十公里的皇家园林区..再一个设计特色是她的西堤和堤上的桥..西堤本是一条不宽的堤岸;没有什么实际作用;可是设计者偏要将平坦的堤岸人为地断开;在堤岸上建起“西堤六桥”;形成优美的“六桥烟柳”;景色丝毫不亚于杭州西湖的苏堤;六座桥中最美的是玉带桥..苏州是中国着名的历史文化名城;这里素来以山水秀丽;园林典雅而闻名天下;有“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的美称..既有湖光山色、烟波浩淼的气势;又有江南水乡小桥流水的诗韵——素有“江南鱼米之乡”之称的苏州富饶美丽;是中国首批公布的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苏州自古以来就是江南的经济文化中心;城市格局保持完整;山明水秀;自然景观独具特色;是着名的旅游胜地..闻名遐迩的苏州园林采用缩景的手法;给人以小中见大的艺术效果;为苏州赢得“园林之城”的美誉..于娄门内东北街178号;是苏州园林中最大的;也是最着名的一座..拙政园始建于明代;王献臣是该园第一位主人..他在嘉靖、正德年间官居监察御史;晚年仕途不得意;罢官而归;买地造园;取晋代文学家潘岳闲居赋中“筑室种树;逍遥自得……灌园鬻蔬;以供朝夕之膳;……此亦拙者之为政也”句意;将此园命名为拙政园..园内主要景点有:兰雪堂、芙蓉榭、秫香馆、放眼亭、远香堂、小沧浪、留听阁、浮翠阁等..建筑临水而造;前巷后河;形成“小桥、流水、人家”的独特风貌..集建筑、山水、花木、雕刻、书画等于一体的苏州园林;是人类文明的魄宝奇葩;拙政园和留园列入中国四大名园;网师园最特别的是夜花园部分;昆曲、评弹、江南丝竹、古筝、笛子等曲艺节目轮流在花园中不同的厅堂演出..由于表演有中国江南特色;环境又是着名的苏州园林夜景;对游客了解吴地文化有一定程度的帮助;因此极受海内外游客的喜爱..与拙政园、北京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齐名;为全国“四大名园”..留园是明万历年间太仆徐泰时建园;时称东园;清嘉庆时归观察刘恕;名寒碧庄;俗称刘园..并改“刘园”为“留园”;谐其音而取“长留天地间”之意;留园之名始于此..盛氏留园泉石之胜;草木之美;亭榭之幽深;盛誉一时太湖石一座;名瑞云峰;高三丈余;妍巧甲于江南”;苏州园林无一例外都喜欢用太湖石造景;据说太湖石的大小、用的多少反映出园主人家的富裕程度..园中长廊地砖铺成人字形怎么看都是人字;据说寓意为走在上面的都是“人上人”三月来拙政园能观桃花;七八月来能赏荷花..我着四月来;桃花芳菲尽;荷花尚未开;只能看见满园的绿树也比光秃秃的枝强..留园中以建筑和墙壁划分空间;使园内景物迂徊曲折;富有变化;在许多院落的墙壁上又有窗户或漏窗;既拓展空间、扩大视野;又达到了中国古典造园艺术中借景的目的..三、综合运用了多种说明方法;特别是引用说明..四、古诗文的大量引用;不仅解说了园林的风格特征;而且增强了文章的抒情色彩和文学色彩..学习此文;不仅能了解中国园林的相关知识;而且能得到一种美的享受..“虽由人作;宛自天开”“水随山转;山因水活”“溪水因山成曲折;山鼷随地作低平”“小红桥外小红亭;小红亭畔;高柳万蝉声”“绿柳影里;海棠亭畔;红杏稍头”“一丘藏曲折;缓步百跻攀”“景露则境界小;景隐则境界大”“引水须随势;栽松不趋行”“几个楼台游不尽;一条流水乱相缠”..文循意出折枝尺幅幽蝗一丛顾名思义无形之景;有形之景有限面积;造无限空间笔简意浓小结:取造园角度介绍园林风格;引导赏园之美..作业:课后练习一、二、三..。

中国古典园林教学教案模板

中国古典园林教学教案模板

课时:2课时年级:高中教学目标:1. 了解中国古典园林的发展历史、艺术特点和造园手法。

2. 培养学生对古典园林的审美情趣和鉴赏能力。

3. 传承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1. 中国古典园林的发展历程和艺术成就。

2. 造园手法中的自然观、人生观、世界观。

3. 园林意境的营造和审美特点。

教学难点:1. 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园林艺术中的文化内涵。

2. 如何让学生在有限的课时内充分感受园林艺术的魅力。

教学准备:1. 多媒体课件(图片、视频等)2. 教学辅助工具(如园林模型、图片卡片等)3. 学生预习资料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展示图片,引导学生欣赏古典园林的美丽风光。

2.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吗?请简要介绍。

二、课堂讲授1. 介绍中国古典园林的发展历史。

- 从先秦时期的囿、汉代的苑、唐代的园、宋代的园、明清时期的园林发展历程。

- 分析各个时期园林的特点和代表作品。

2. 讲解造园手法。

- 介绍叠山理水、亭台楼阁、园林小品等造园手法。

- 分析造园手法中所体现的自然观、人生观、世界观。

三、案例分析1. 以颐和园、拙政园、留园等著名园林为例,分析其艺术特点和造园手法。

2. 让学生结合所学知识,讨论园林意境的营造和审美特点。

四、课堂小结1.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中国古典园林的艺术价值和历史地位。

2. 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欣赏古典园林的图片或视频,并撰写观后感。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提问: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内容?2. 学生回答后,教师进行简要总结。

二、课堂讲授1. 介绍园林意境的营造。

- 讲解意境的概念和特点。

- 分析意境在园林艺术中的重要性。

2. 讲解园林审美特点。

- 分析园林的对称美、比例美、线条美、色彩美等审美特点。

三、实践活动1. 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古典园林进行实地考察。

2. 每组制作一份考察报告,包括园林概况、造园手法、意境营造、审美特点等内容。

关于中国古典园林艺术欣赏教案

关于中国古典园林艺术欣赏教案

中国古典园林艺术欣赏教案关于中国古典园林艺术欣赏教案关于中国古典园林艺术欣赏教案中国古典园林欣赏教学设计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以学生为本,以教师为课堂主要组织者引导者。

从学生学习的角度出发,为了学而教。

要按照学生学习的认知规律来设计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

从感性入手到理性升华。

从情感激发,问题启发到归纳总结。

二、教学背景分析教学内容:中国古典园林的造园要素。

中国古典园林的基本特征是虽由人作,宛自天开。

中国古典园林的空间布局与诗词匾额。

学生情况:本课之前学习了中国古代建筑的'基本特征,木结构体系。

欣赏故宫建筑的空间布局。

对园林比较喜爱但有些问题还不清楚。

教学方式:教师讲授与学生自主探究相结合。

教学手段:以问题串的形式引导学生观察思考,让学生动手动脑实践,掌握知识提高能力。

技术准备:多媒体教学设备、PPT课件、相关视频资料三、教学目标学生通过教师的讲解,同学之间、师生之间的问答与讨论,了解中国古典园林的造园基本要素是山、水、建筑、花木。

体会中国古典园林丰富的空间变化及由诗词匾额等创造出的典雅氛围。

比较深的感受“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园林意境。

知道今后如何欣赏中国古典园林特有的文化与美感。

四、问题框架1和西方园林相比中国古典园林的根本特征是什么? 2阅读文字资料,(红楼梦片断)请找出中国园林的四大造园要素?园林中的假山怎样布置?太湖石的美感是什么?请同学说出园林中常见的水景以及相关的游园活动?园林中的花木有何作用与寓意?园林中的建筑有何特点?有何作用?3中国古典园林的空间布局有何特征?运用了怎样的手法? 4园林中诗词匾额有何作用?5请同学谈谈应该怎样欣赏中国园林?五、教学流程示意课前准备(学生问卷调查,学生采访片段录制)——播放采访片段导入问题——对比提问,重点讲解中国园林的根本特征——造园要素——空间布局——诗词匾额——总结本课所学——布置课后作业——作业讲评反馈评价。

《语文 基础模块》下册 第二单元 中国园林的风格

《语文 基础模块》下册 第二单元 中国园林的风格

《中国园林的风格》教学设计方案一一课时。

教学目标1. 从文中了解中国园林的一些风格。

2. 了解引用等说明方法。

3. 体会语言典雅凝练的特点。

教学重难点内容的理解,诗文的引用使语言典雅却难理解。

教学方法学生自读,教师结合诗文适当分析。

教学过程一导入中国有四大名园:北京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苏州留园、拙政园。

其中拙政园面积约有4万平方米,水面占3/5,建筑均濒水而立,朴素雅致,始建于明正德,是苏州最大的古典园林。

留园建于明嘉靖,以湖石峰12座著称。

如今都成风景名胜。

那么中国园林有怎样的特色呢?二学习课文1.作者简介。

2.作者选取什么方面来介绍中国园林的风格?阅读课文。

教师:选取造园这一独特角度进行说明。

3.分别说明课文介绍了什么内容。

(1) 点题,指出我国园林建造历史悠久,风格独特。

介绍中国园林的风格之一:园有动静观之分。

庭院专主静;小园以静为主,动为辅; 大园以动为主,静为辅。

之二:由建筑、山水、花木组成的综合艺术品,讲究诗情画意。

之三:含蓄,虚实相生,寓意含蓄。

之四:景物有仰观和俯瞰之别。

之五:景物要曲中取直,曲直自如。

之六:讲究以少胜多,以有限面积造无限空间。

用有形之景借无形之景达到园外有园、景外有景的目的。

之七:讲究简与深。

华丽难简,雅淡难深;还要讲究意境,注意隐显适中。

(2) 谈园林是综合性科学艺术,且含哲理观万变于其中。

强调赏园需要丰富的生活、渊博的知识。

小结:取造园角度介绍园林风格,引导赏园之美。

三结合诗文理解语句四作业:找一个你所喜欢的中国古建筑,试着介绍一下它的特点方案二两课时。

教学目的1. 引导学生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了解中国园林的独特风格。

2. 通过亲自进行探究实践,引导学生学以致用,进一步提高学生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学以致用,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分析、利用信息的能力。

教学方法自读、讨论交流。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预习指导(有条件的可以在机房上课)。

本课的教学侧重于探究,如何结合课外资料,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性、研究性学习,学会主动利用网络、书籍为我服务,而不是被动地接受信息。

拙政园、颐和园、赵州桥:中国园林文化教案

拙政园、颐和园、赵州桥:中国园林文化教案

拙政园、颐和园、赵州桥:中国园林文化教案。

第一章:教师引导
作为教育者,我们要充分了解园林文化的历史和文化内涵,同时要掌握如何创造良好的教学场景,引导学生深入了解这些文化建筑的美和文化。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可以采取一些社交模拟活动,引导学生了解不同的文化背景,体验不同的文化风情,进而尊重并认识不同的文化。

第二章:学生充分研究
学生需要全面了解每个文化建筑的历史和文化内涵,包括建筑的构造和设计,与之相关的历史和文化事件,以及对当代中国文化的影响。

同时,学生也需要了解不同的文化背景和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在文化交流和交融的背景下,感受文化的多样化。

第三章:设计适宜的教学模式
根据不同的文化背景和文化传统,我们可以设计不同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文化,从而提高学生成就感和学习兴趣。

这些教学模式包括:视频制作、美术创作、问卷调查、演讲和ppt 制作等。

通过这些教学模式,学生可以将所学到的知识进行深入的思考和分析,提高自己的学情和思考能力。

第四章:思考中国园林文化的未来
通过对园林文化的研究和教学,我们可以让学生深入了解中国文化和传统,接纳多元文化的共同价值,并对未来进行预测。

学生可以通过各种形式的表达,展示自己对未来的思考和预测。

中国园林文化涵盖了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通过教育帮助学生深入了解这些文化的内涵和价值,可以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让他们拥有更广阔的视野和更深刻的文化理解。

五、《中国园林的风格》导学案

五、《中国园林的风格》导学案
二、说明文有哪些说明方法?本文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点拨:本文“写什么”,“怎么写”的,“为什么要这样写”?
自 学:
1.知作者、看背景、明基调
2.读课文、炼字词、理脉络
3.品语言、悟情感、明主旨
热身导入
1、 温故:课文可以分为几个部分?为什么?(回顾)
第一部分(1):指出我国园林建造历史悠久,风格独特。(总)
2、明题目
1.中国四大名园:
2.识记说明文体:
3、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疏理文章思路。
点拨
合作探究
一、识记说明文体:
⑴定义:
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来解说事物、阐明事理而给人知识的文章体裁。它通过揭示概念来说明事物特征、本质及其规律性。说明文一般介绍事物的形状、构造、类别、关系、功能,解释事物的原理、含义、特点、演变等。说明文实用性很强,它包括广告、说明书、提要、提示、规则、章程、解说词、科学小品等。
9谈我国园林是综合性的科学艺术,并且含哲理观万变于其中。强调赏园需要丰富的生活、渊博的知识。
2、课文可以分为几个部分?为什么?
第一部分(1):指出我国园林建造历史悠久,风格独特。(总)
第二部分(2-8):具体介绍我国园林的风格。(分)
第三部分(9):谈我国园林是综合性的科学艺术,并且含哲理观万变于其中。(总)
(3)多媒体课件授课法。
3、热爱中国的园林文化,提高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文章内容,中国园林独特的风格和筛选整合信息的方法
教学难点
1、学习多角度描绘事物的方法。
2、涉及到多个段落内容的信息能正确的筛选和整合。
学习过程
学法指导
自主预习
一、我来课前预习:
1. 知人论世:

语文版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下册第5课《中国园林的风格》知识分享

语文版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下册第5课《中国园林的风格》知识分享

语文版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下册第5课《中国园林的风格》《中国园林的风格》教案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了解中国园林的独特风格。

2、引导学生学以致用,进一步提高学生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的能力。

课时安排 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陈从周:中国著名园林学家,同济大学建筑系教授。

中国有四大名园:北京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苏州留园、拙政园。

北京颐和园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皇家园林。

承德避暑山庄始建于1703年,是清代皇帝夏日避暑和处理政务的场所,为中国著名的古代帝王宫苑。

拙政园始建于明正德,面积约4万平方米, 是苏州最大的古典园林。

它以水景著称(水面占全园的3/5), 主要建筑均濒水而立, 朴素明朗, 自然雅致, 风格独具, 誉为“园中精华”。

二、分析课文1、作者选取什么方面来介绍中国园林的风格?选取造园这一独特角度进行说明。

/2、分层第一部分(1):点题,指出我国园林建造历史悠久,风格独特。

第二部分:(2-8)具体介绍我国园林风格。

第2段:“静观”与“动观”。

园有动静观之分。

庭院专主静;小园以静为主,动为辅;大园以动为主,静为辅。

网师园为南宋侍郎史正志万卷堂故址,堂侧建有花园,名“渔隐”。

清乾隆年间,宋宗元购得重建,借渔隐原意改名网师。

后归瞿远村,再加修葺(qì),始成今状。

1982年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7年列入《世界遗产名录》,2003年8月评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点。

第3段:讲究诗情画意。

由建筑、山水、花木组成的综合艺术品,讲究诗情画意。

第4段:讲究“含蓄”与“耐人寻味”。

含蓄,虚实相生,寓意含蓄。

寒碧山庄——(现名留园)位在阊(chāng)门外,占地约50亩,为苏州四大名园之一。

原为明嘉靖时太仆寺少卿徐泰时的东园,清嘉庆时刘恕改建,称寒碧山庄,俗称刘园,当时以造型优美的湖石峰十二座而著称。

经清太平天国之役,苏州诸园多毁于兵燹,而此园独存。

光绪初年易主,改名留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园林的风格》导学案【学习目标】1、学会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了解中国园林的独特风格。

2、能学以致用,学会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

3、学习引用等说明方法,能体会典雅凝练的语言特点。

【教学重点、难点】1、学会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了解中国园林的独特风格。

2、学习引用等说明方法,能体会典雅凝练的语言特点。

【课时安排】 2课时【学法指导】朗读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预习导学】一、知识链接1、给加点字注音。

笨拙.()山蹊.()幽篁.()模.拟()雕塑.()跻.攀()钓矶.()曲.折()穿凿.()渊.博()弦.外之音()盎.然而生()2、解释下列词语。

顾名思义:弦外之音:息息相通:穿凿附会:二、释题1、走进作者陈从周(1918-2000):中国著名园林学家,同济大学建筑系教授,擅长文学、戏曲、绘画、书法。

主要著作有:《苏州园林》《园林丛谈》《扬州园林》《说园》《书带集》《青苔集》《帘青集》《山湖处处》等。

2、中国四大名园:北京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苏州留园、拙政园。

北京颐和园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皇家园林。

承德避暑山庄始建于1703年,是清代皇帝夏日避暑和处理政务的场所,为中国著名的古代帝王宫苑。

拙政园始建于明正德,面积约4万平方米, 是苏州最大的古典园林。

它以水景著称(水面占全园的3/5), 主要建筑均濒水而立, 朴素明朗, 自然雅致, 风格独具, 誉为“园中精华”。

3、识记说明文体⑴定义: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来解说事物、阐明事理而给人知识的文章体裁。

它通过揭示概念来说明事物特征、本质及其规律性。

说明文一般介绍事物的形状、构造、类别、关系、功能,解释事物的原理、含义、特点、演变等。

说明文实用性很强,它包括广告、说明书、提要、提示、规则、章程、解说词、科学小品等。

⑵分类按照不同的标准,说明文可分不同的类别:①依据说明对象与说明目的的不同,把说明文分为事物说明文和事理说明文两大类。

②根据说明语言的不同特色,把说明文分为平实的说明文和生动的说明文两种。

生动的说明文又叫文艺性说明文(科学小品文或知识小品文)。

⑶说明方法为了把事物特征说清楚,或者把事理阐述明白,必须有相适应的说明方法。

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分类别、作比较、列数字、下定义、作诠释、打比方、摹状貌、引资料、画图表(作图表)等。

⑷说明顺序说明要有顺序,这是使说明内容条理化的必要条件。

常见的说明顺序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合作探究】一、阅读课文,整体感知,理清文脉。

1、归纳概括各段主要内容。

2、课文可以分为几个部分?为什么?二、准确筛选信息,把握主要内容。

1、文章言简意赅地介绍了,特别强调了园林欣赏与有着密切的关系。

2、作者选取什么方面来介绍中国园林的风格?3、中国园林的总特点是什么?4、根据文章内容,归纳中国园林的风格。

5、文中谈到建造园林时,认为在处理“动静之分”问题上,有一定规律可循,请从文中概括出这个规律。

6、中国园林有动静之分,请分别指出“静观”与“动观”的要义。

7、中国园林讲究诗情画意的基本要求是什么?8、中国园林妙在含蓄,其主要表现是什么?9、第4段中称以白皮松为主要特色的园子为“寒碧山庄”的原因是什么?10造园时对建筑的顶,假山的脚,水口、树梢都着意安排,这样布局的目的是什么?11造园时在处理“曲直之对”问题上,也是有一定规律可循的,请从文中概括出这个规律。

12、园林的布局讲究曲折,这样布局的目的是什么?13、园之佳者都是以少胜多,要想做到“以有限面积,造无限空间”的基本做法是什么?14、作者认为“造园之理,与一切艺术无不息息相通”,那么造园时要营造那种“虽由人做,宛自天开”的境界,在景物布局方面应该考虑哪些因素呢?15、造园与文学创作最基本的相同点是什么?三、多种说明方法综合运用1、概知引用说明引用说明有以下几种形式:A、引用具体的事例;作用是通过举具体的实例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说明,从而使说明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B、引用具体的数据;作用是用具体的数据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说明,使说明更准确更有说服力。

C、引用名言、格言、谚语;作用是使说明更有说服力。

D、引用神话传说、新闻报道、谜语、轶事趣闻等。

作用是增强说明的趣味性。

2、文中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课堂测评】1、下列选项中对中国园林风格的叙述不准确的一项是()A、中国园林的设计讲究动静之分、俯仰之别和曲直相对。

B、中国园林的布局讲究诗情画意,追求“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境界。

C、中国园林的建造都遵循以少胜多的原则。

D、中国园林的构思讲究含蓄,追求意境。

2、说说下列句子在文中的意思。

①立意在先,文循意出:②窗外一角,即折枝尺幅;山间古树三五、幽篁一丛,是模拟枯木竹石图:③虽由人作,宛自天开:《中国园林的风格》导学案【学习目标】1、学会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了解中国园林的独特风格。

2、能学以致用,学会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

3、学习引用等说明方法,能体会典雅凝练的语言特点。

【教学重点、难点】1、学会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了解中国园林的独特风格。

2、学习引用等说明方法,能体会典雅凝练的语言特点。

【课时安排】 2课时【学法指导】朗读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预习导学】一、知识链接1、给加点字注音。

笨拙.(zhuō)山蹊.(xī)幽篁.(huáng)模.拟(mó)雕塑.( sù)跻.攀(jī)钓矶.(jī)曲.折(qū)穿凿.(záo )渊.博( yuān)弦.外之音(xián )盎.然而生(àng )2、解释下列词语。

顾名思义:从名称想到所包含的意义。

弦外之音:比喻言外之意,即在话里间接透露,而不是明说出来的意思。

息息相通:连呼吸都是共同的;相通的.比喻彼此关系密切。

穿凿附会:穿凿:硬要把讲不通的道理讲通;附会:把毫无关系的事硬拉在一起。

生拉硬扯,牵强解释,胡乱联系。

二、释题1、走进作者陈从周(1918-2000):中国著名园林学家,同济大学建筑系教授,擅长文学、戏曲、绘画、书法。

主要著作有:《苏州园林》《园林丛谈》《扬州园林》《说园》《书带集》《青苔集》《帘青集》《山湖处处》等。

2、中国四大名园:北京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苏州留园、拙政园。

北京颐和园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皇家园林。

承德避暑山庄始建于1703年,是清代皇帝夏日避暑和处理政务的场所,为中国著名的古代帝王宫苑。

拙政园始建于明正德,面积约4万平方米, 是苏州最大的古典园林。

它以水景著称(水面占全园的3/5), 主要建筑均濒水而立, 朴素明朗, 自然雅致, 风格独具, 誉为“园中精华”。

3、识记说明文体⑴定义: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来解说事物、阐明事理而给人知识的文章体裁。

它通过揭示概念来说明事物特征、本质及其规律性。

说明文一般介绍事物的形状、构造、类别、关系、功能,解释事物的原理、含义、特点、演变等。

说明文实用性很强,它包括广告、说明书、提要、提示、规则、章程、解说词、科学小品等。

⑵分类按照不同的标准,说明文可分不同的类别:①依据说明对象与说明目的的不同,把说明文分为事物说明文和事理说明文两大类。

②根据说明语言的不同特色,把说明文分为平实的说明文和生动的说明文两种。

生动的说明文又叫文艺性说明文(科学小品文或知识小品文)。

⑶说明方法为了把事物特征说清楚,或者把事理阐述明白,必须有相适应的说明方法。

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分类别、作比较、列数字、下定义、作诠释、打比方、摹状貌、引资料、画图表(作图表)等。

⑷说明顺序说明要有顺序,这是使说明内容条理化的必要条件。

常见的说明顺序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合作探究】一、整体感知,理清文脉。

1、归纳概括各段主要内容。

①指出我国园林建造历史悠久,风格独特。

②谈我国园林有“动观”和“静观”之分。

③谈我国园林讲究诗情画意,并且要达到虽然是由人设计建造的,但就像是天然形成的一样。

④谈我国园林讲究“含蓄”“耐人寻味”。

⑤谈我国园林有仰观和俯观之别。

(强调景物的设置往往与引导游人仰视或俯视有关。

)⑥谈我国园林要曲中寓直,曲直自如。

(指出随直曲折一下,能使游人左右顾盼皆有景,信步其间便路程延长,趣味加深。

)⑦谈我国园林讲究以少胜多,用有限面积造无限空间。

⑧谈我国园林像一切文学艺术作品一样,讲究“意境”。

⑨谈我国园林是综合性的科学艺术,并且含哲理观万变于其中。

强调赏园需要丰富的生活、渊博的知识。

2、课文可以分为几个部分?为什么?第一部分(1):指出我国园林建造历史悠久,风格独特。

(总)第二部分(2-8):具体介绍我国园林的风格。

(分)第三部分(9):谈我国园林是综合性的科学艺术,并且含哲理观万变于其中。

(总)二、准确筛选信息,把握主要内容。

1、文章言简意赅地介绍了中国园林的独特风格,提别强调了园林欣赏与一个人的文化修养有着密切的关系。

2作者选取什么方面来介绍中国园林的风格?(造园)3、中国园林的总特点是什么?(历史悠久,风格独特。

)4、根据文章内容,归纳中国园林的风格。

①①有动观和静观之分。

②讲究诗情画意。

③讲究“含蓄”“耐人寻味”。

④景物有仰观和俯观之别。

⑤讲究曲中寓直,曲直自如。

⑥讲究以少胜多,用有限面积造无限空间。

⑦讲究“意境”。

5、文中谈到建造园林时,认为在处理“动静之分”问题上,有一定规律可循,请从文中概括出这个规律。

动静之分,要看园林面积的大小。

6、中国园林有动静之分,请分别指出“静观”与“动观”的要义。

静观讲究静中生趣,动观讲究移步换景。

7、中国园林讲究诗情画意的基本要求是什么?虽由人作,宛自天开。

8、中国园林妙在含蓄,其主要表现是什么?景点的取名都耐人寻味,可以顾名思义。

9、第4段中称以白皮松为主要特色的园子为“寒碧山庄”的原因是什么?①白皮松树皮片状脱落,露出白色内皮,给人以“寒”意。

②白皮松又是常绿乔木,溢美为“碧”,所以合称“寒碧”。

10、造园时对建筑的顶,假山的脚,水口、树梢都着意安排,这样布局的目的是什么?引人或仰视,或俯视,使赏园有角度的变化。

11、造园时在处理“曲直之对”问题上,也是有一定规律可循的,请从文中概括出这个规律。

曲本直生,重在曲折有度。

12、园林的布局讲究曲折,这样布局的目的是什么?使经过的人左右顾盼皆有景,信步其间使路程延长,趣味加深。

13、园之佳者都是以少胜多,要想做到“以有限面积,造无限空间”的基本做法是什么?①“借景”,随着季节的变化“借”园外景物。

(或园外有景妙在“借”,景外有景在于“时”。

)②“分隔”,园林空间越分隔,感到越大,越有变化。

14、作者认为“造园之理,与一切艺术无不息息相通”,那么造园时要营造那种“虽由人做,宛自天开”的境界,在景物布局方面应该考虑哪些因素呢?⑴要恰当处理好园中山、水、树之间的关系,会借景,能“入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