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诗歌吟咏爱、自由、美的生命信仰--徐志摩
关于徐志摩的诗歌(精选15首)

关于徐志摩的诗歌(精选15首)关于徐志摩的诗歌(精选15首)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学习中,大家都知道一些经典的诗歌吧,不同的诗歌,其语言艺术所表现的语言风格、特点、技巧各不相同。
那么你有真正了解过诗歌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关于徐志摩的诗歌,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关于徐志摩的诗歌篇1再别康桥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
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
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条水草!那榆荫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虹,揉碎在浮藻间,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寻梦?撑一支长蒿,向青草更青处漫溯,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但我不能放歌,悄悄是别离的笙箫;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
关于徐志摩的诗歌篇2黄鹂一掠颜色飞上了树。
“看,一只黄鹂!”有人说。
翘着尾尖,它不作声,艳异照亮了浓密——象是春光,火焰,象是热情,等候它唱,我们静着望,怕惊了它。
但它一展翅,冲破浓密,化一朵彩云;它飞了,不见了,没了——象是春光,火焰,象是热情。
关于徐志摩的诗歌篇3我不知道风从哪个方向吹来我不知道风是在那一个方向吹我是在梦中,在梦的轻波里依洄。
我不知道风我是在梦中,她的温存,我的迷醉。
我不知道风是在那一个方向吹我是在梦中,甜美是梦里的光辉。
我不知道风是在那一个方向吹我是在梦中,她的负心,我的伤悲。
我不知道风是在那一个方向吹我是在梦中,在梦的悲哀里心碎!我不知道风是在那一个方向吹我是在梦中,黯淡是梦里的光辉关于徐志摩的诗歌篇4云游那天你翩翩的在空际云游,自在,轻盈,你本不想停留在天的那方或地的那角,你的愉快是无拦阻的逍遥,你更不经意在卑微的地面有一流涧水,虽则你的明艳在过路时点染了他的空灵,使他惊醒,将你的倩影抱紧。
他抱紧的是绵密的忧愁,因为美不能在风光中静止;他要,你已飞渡万重的山头,去更阔大的湖海投射影子!他在为你消瘦,那一流涧水,在无能的盼望,盼望你飞回! 关于徐志摩的诗歌篇5生活阴沉,黑暗,毒蛇似的蜿蜒,生活逼成了一条甬道:一度陷入,你只可向前,手扪索着冷壁的粘潮,在妖魔的脏腑内挣扎,头顶不见一线的天光这魂魄,在恐怖的压迫下,除了消灭更有什么愿望?关于徐志摩的诗歌篇6他眼里有你我攀登了万仞的高冈,荆棘扎烂了我的衣裳,我向飘渺的云天外望上帝,我望不见你!我向坚厚的地壳里掏,捣毁了蛇龙们的老巢,在无底的澡潭里我叫上帝,我听不到你!我在道旁见一个小孩:活泼,秀丽,褴楼的衣衫,他叫声妈,眼里亮着爱---上帝,他眼里有你!关于徐志摩的诗歌篇7阔的海阔的海空的天我不需要,我也不想放一只巨大的纸鹞上天去捉弄四面八方的风;我只要一分钟我只要一点光我只要一条缝,象一个小孩爬伏在一间暗屋的窗前望着西天边不死的一条缝,一点光,一分钟。
徐志摩关于爱情的经典诗歌精选

徐志摩关于爱情的经典诗歌精选徐志摩是新月派代表诗人,新月诗社成员。
1915年毕业于杭州一中,先后就读于上海沪江大学、天津北洋大学和北京大学。
1918年赴美国学习银行学。
1921年赴英国留学,入剑桥大学当特别生,研究政治经济学。
在剑桥两年深受西方教育的熏陶及欧美浪漫主义和唯美派诗人的影响。
下面是徐志摩关于爱情的经典诗歌,欢迎阅读。
再别康桥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
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
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条水草!那榆荫下的一谭,不是清泉,是天上虹柔碎在浮藻间,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寻梦?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但我不能放歌,悄悄是别离的笙箫;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
残春昨天我瓶子里斜插着的桃花是朵朵媚笑在美人的腮边挂;今儿它们全低了头,全变了相:红的白的尸体倒悬在青条上。
窗外的风雨报告残春的运命,丧钟似的音响在黑夜里叮咛:“你那生命的瓶子里的鲜花也变了样:艳丽的尸体,谁给收殓? 我等候你我等候你。
我望着户外的昏黄如同望着将来,我的心震盲了我的听。
你怎还不来? 希望在每一秒钟上允许开花。
我守候着你的步履,你的笑语,你的脸,你的柔软的发丝,守候着你的一切;希望在每一秒钟上枯死──你在哪里?我要你,要得我心里生痛,我要你火焰似的笑,要你灵活的腰身,你的发上眼角的飞星;我陷落在迷醉的氛围中,像一座岛,在蟒绿的海涛间,不自主的在浮沉……喔,我迫切的想望你的来临,想望那一朵神奇的优昙开上时间的顶尖!你为什么不来,忍心的!你明知道,我知道你知道,你这不来于我是致命的一击,打死我生命中乍放的阳春,教坚实如矿里的铁的黑暗,压迫我的思想与呼吸;打死可怜的希冀的嫩芽,把我,囚犯似的,交付给妒与愁苦,生的羞惭与绝望的惨酷。
徐志摩爱情诗词《我有个恋爱诗》

徐志摩爱情诗词《我有个恋爱诗》徐志摩爱情诗词《我有个恋爱诗》我有个恋爱诗我爱天上的明星;我爱它们的晶莹:人间没有这异样的神明。
在冷峭的暮冬的黄昏,在寂寞的灰色的清晨,在海上,在风雨后的山顶──永远有一颗,万颗的明星!山涧边小草花的知心,高楼上小孩童的欢欣,旅行人的灯亮与南针:──万万里外闪烁的精灵!我有一个破碎的魂灵,像一堆破碎的水晶,散布在荒野的枯草里──饱你一瞬瞬的殷勤。
人生的冰激与柔情,我也曾尝味,我也曾容忍;有时阶砌下蟋蟀的`秋吟,引起我心伤,逼迫我泪零。
我袒露我的坦白的胸襟,献爱与一天的明星:任凭人生是幻是真,地球存在或是消泯──太空中永远有不昧的明星!徐志(1897年1月15日—1931年11月19日),出生于浙江省海宁市,现代诗人、散文家。
徐志原名章,字森,留学英国时改名志。
曾经用过的笔名:南湖、诗哲、海谷、谷、大兵、云中鹤、仙鹤、删我、心手、黄狗、等。
徐志是新月派代表诗人,新月诗社成员。
1915年毕业于杭州一中,先后就读于上海沪江大学、天津北洋大学和北京大学。
1918年赴美国克拉克大学学习银行学。
十个月即告毕业,获学士学位,得一等荣誉奖。
同年,转入纽约的哥伦比亚大学的研究院,进经济系。
1921年赴英国留学,入剑桥大学当特别生,研究政治经济学。
在剑桥两年深受西方教育的熏陶及欧美浪漫主义和唯美派诗人的影响。
奠定其浪漫主义诗风。
1923年成立新月社。
1924年任北京大学教授。
1926年任光华大学、大夏大学和南京中央大学(1949年更名为南京大学)教授。
1930年辞去了上海和南京的职务,应胡适之邀,再度任北京大学教授,兼北京女子师范大学教授。
1931年11月19日因飞机失事难。
代表作品有《再别康桥》《翡冷翠的一夜》。
关于徐志摩的诗歌5篇

关于徐志摩的诗歌5篇1915年夏,徐志摩毕业于浙江一中,接着考入上海浸信会学院暨神学院(沪江大学前身,现为上海理工大学),同年十月,由家庭包办,与上海宝山县罗店巨富张润之之女张幼仪结婚。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徐志摩诗歌,希望能帮助到大家!常州天甯寺闻礼忏声1有如在火一般可爱的阳光里,偃卧在长梗的,杂乱的从草里,听初夏第一声的鹧鸪,从天边直响入云中,从云中又回响到天边;」有如在月夜的沙漠里,月光温柔的手指,轻轻的抚摩著一颗颗热伤了的砂砾,在鹅绒般软滑的热带的空气里,听一个骆驼的铃声,轻灵的,轻灵的,在远处响著,近了,近了,又远了……有如在一个荒凉的山谷里,大胆的黄昏星,独自临照著阳光死去了的宇宙,野草与野树默默的祈祷著,听一个瞎子,手扶著一个幼童,铛的一响算命锣,在这黑沈沈的世界里回响著;有如在大海里的一块礁石上,浪涛像猛虎般的狂扑著,天空紧紧的绷著黑云的厚幕,听大海向那威吓著的风暴,低声的,柔声的,忏悔它一切的罪恶;有如在喜马拉雅的顶巅,听天外的风,追赶著天外的云的急步声,在无数雪亮的山壑间回响著;有如在生命的舞台的幕背,听空虚的笑声,失望与痛苦的呼吁声,残杀与淫暴的狂欢声,厌世与自杀的高歌声,在生命的舞台上合奏著;我听著了天宁寺的礼忏声!这是哪里来的神明?人间再没有这样的境界!这鼓一声,钟一声,磬一声,木鱼一声,佛号一声……乐音在大殿里,迂缓的,曼长的回荡著,无数冲突的波流谐合了,无数相反的色彩净化了,无数现世的高低消灭了……这一声佛号,一声钟,一声鼓,一声木鱼,一声磬,谐音盘薄在宇宙间——解开一小颗时间的埃尘,收束了无量数世纪的因果;这是哪里来的大和谐——星海里的光彩,大千世界的音籁,真生命的洪流:止息了一切的动,一切的扰攘;在天地的尽头,在金漆的殿椽间,在佛像的眉宇间,在我的衣袖里,在耳鬓边,在官感里,在心灵里,在梦里……在梦里,这一瞥间的显示,青天,白水,绿草,慈母温软的胸怀,是故乡吗?是故乡吗?光明的翅羽,在无极中飞舞!大圆觉底里流出的欢喜,在伟大的,庄严的,寂灭的,无疆的,和谐的静定中实现了!颂美呀,涅盘!赞美呀!涅盘!先生!先生!2钢丝的车轮在偏僻的小巷内飞奔——「先生我给先生请安您哪,先生。
用诗歌吟咏爱、自由、美的生命信仰——徐志摩诗歌意蕴管窥

( 大连 大学 文学院, 宁 大连 16 2 ) 辽 162
摘
要: 徐志摩这位生命短暂的中 国现代 诗人 , 作为新 月派的代表 , 其诗风格清新优 美, 于变化 , 富 个性鲜 明。其 中,
既有展 示身心轻扬 , 以“自由” “ 的身姿 追寻 向往 之“ 的诗作 , 、 美” 爱” 又有表现 深情 决绝 , “ 的名 义援 引“自由” 以 爱” 与 “ 的诗歌 , 关” 更有叹惋绝 美, 美” “ 的消逝升华“自由” 以“ 、 爱” 灵魂 的诗 篇, 现 了其 用诗歌吟 咏“ , 展 爱” “自由” 关” 与“ 的 生命信仰及追求为思想 意蕴 , 这也正是徐 志摩 的挚友胡适先 生对其人生观与生命历程的深刻理 解。 关键词 : 志摩 ; 徐 诗歌意蕴 ; 自由; 爱; 美
飞扬 , 扬 , 扬 , — 飞 飞 —
信仰 的实现 的历史 。 …也许正是 因为徐志摩一 ”
生对 “ ” “自由” “ ” 爱 、 与 美 的追 求 是 如 此 美 好 而
执著 , 其历程却又 充满艰难而令人伤感 , 其诗歌
对“ ” “ 由” “ ” 爱 、自 与 美 的歌 吟 与 描 摹 才 如 此 深 切而 动人 。或 许 这 正 是 其 诗 广 为 世 人 珍 爱 的 原 因之一 , 也是 其诗 歌最 主要 的 内容 意蕴 之一 。
啊, 她身上有朱砂梅的清香 !
那时我 凭借我 的 身轻 ,
盈盈 的 , 沾住 了她 的 衣 襟 ,
贴 近她柔 波似 的心胸— —
一
、
身心 轻扬 , 以“自由” “ 的身 姿追 寻 向 、 美”
消溶 , 消溶 , 消溶— —
溶 入 了她 柔 波 似 的 心 胸 ! ] [
徐志摩的爱情诗(精选24首)

徐志摩的爱情诗(精选24首)徐志摩的爱情诗(精选24首)爱情是人类整个感情世界中,欲望最为强烈的一种情感,真正的爱情能唤醒人的潜能!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徐志摩的爱情诗,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徐志摩的爱情诗1走着走着,就散了,回忆都淡了;看着看着,就累了,星光也暗了;听着听着,就醒了,开始埋怨了;回头发现,你不见了,突然我乱了!徐志摩的爱情诗2我的世界太过安静,静得可以听见自己心跳的声音。
心房的血液慢慢流回心室,如此这般的轮回。
聪明的人,喜欢猜心,也许猜对了别人的心,却也失去了自己的。
傻气的人,喜欢给心,也许会被人骗,却未必能得到别人的。
你以为我刀枪不入,我以为你百毒不侵。
徐志摩的爱情诗3一生至少该有一次,为了某个人而忘了自己,不求有结果,不求同行,不求曾经拥有,甚至不求你爱我,只求在我最美的年华里,遇到你。
一生再也不敢那么勇敢,为你......徐志摩的爱情诗4你说你不好的时候,我疼,疼的不知道该怎么安慰你,你说你醉的时候,我疼,疼的不能自制,思绪混乱。
我的语言过于苍白,心却是因为你的每一句话而疼。
太多不能,不如愿,想离开,离开这个让我疼痛的你。
转而,移情别恋,却太难,只顾心疼,我忘记了离开,一次一次,已经习惯,习惯有你,习惯心疼你的一切。
徐志摩的爱情诗5许多往事在眼前一幕一幕,变的那麼模糊,曾经那麼坚信的,那麼执着的,一直相信著的,其实什麼都没有,什麼都不是...突然发现自己很傻,傻的不行。
我发誓,我笑了,笑的眼泪都掉了。
笑我们这麼傻,我们总在重复著一些伤害,没有一个可以躲藏不被痛找到。
却还一直傻傻的期待,到失望,再期待,再失望...徐志摩的爱情诗6习惯,失眠,习惯寂静的夜,躺在床上望着天花板,想你淡蓝的衣衫。
习惯,睡伴,习惯一个人在一个房间,抱着绒绒熊,独眠。
习惯,吃咸,习惯伤口的那把盐,在我心里一点点蔓延。
习惯,观天,习惯一个人坐在爱情的井里,念着关于你的诗篇。
ps:你走吧,我总要习惯一个人。
徐志摩的爱情诗三首

徐志摩的爱情诗三首徐志摩的爱情诗1:我有一个恋爱我有一个恋爱;——我爱天上的明星;我爱他们的晶莹:人间没有这异样的神明。
在冷峭的暮冬的黄昏,在寂寞的灰色的清晨。
在海上,在风雨后的山顶——永远有一颗,万颗的明星!山涧边小草花的知心,高楼上小孩童的欢欣,旅行人的灯亮与南针:——万万里外闪烁的精灵!我有一个破碎的魂灵,像一堆破碎的水晶,散布在荒野的枯草里——饱啜你一瞬瞬的殷勤。
人生的冰激与柔情,我也曾尝味,我也曾容忍;有时阶砌下蟋蟀的秋吟,引起我心伤,逼迫我泪零。
我袒露我的坦白的胸襟,献爱与一天的明星,任凭人生是幻是真地球在或是消派——大空中永远有不昧的明星!徐志摩的爱情诗2:我不知道风是在哪一个方向吹我不知道风是在哪一个方向吹——我是在梦中,在梦的轻波里依洄。
我不知道风是在哪一个方向吹——我是在梦中,她的温存,我的迷醉。
我不知道风是在哪一个方向吹——我是在梦中,甜美是梦里的光辉。
我不知道风是在哪一个方向吹——我是在梦中,她的负心,我的伤悲。
我不知道风是在哪一个方向吹——我是在梦中,在梦的悲哀里心碎!我不知道风是在哪一个方向吹——我是在梦中,黯淡是梦里的光辉。
徐志摩的爱情诗3:我来扬子江边买一把莲蓬我来扬子江边买一把莲蓬;手剥一层层莲衣,看江鸥在眼前飞,忍含着一眼悲泪——我想着你,我想着你,啊小龙!我尝一尝莲瓤,回味曾经的温存:——那阶前不卷的重帘,掩护着同心的欢恋:我又听着你的盟言,“永远是你的,我的身体,我的灵魂。
”我尝一尝莲心,我的心比莲心苦;我长夜里怔忡,挣不开的恶梦,谁知我的苦痛?你害了我,爱,这日子叫我如何过?但我不能责你负,我不忍猜你变,我心肠只是一片柔:你是我的!我依旧将你紧紧的抱搂——除非是天翻——但谁能想象那一天?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徐志摩对“爱、自由、美”独特追求的艺术表现

徐志摩对“爱、自由、美”独特追求的艺术表现摘要:胡适曾经对徐志摩有一个评价:“他的一生真是一种单纯的信仰,这里面只有三个字:一个是爱,一个是自由,一个是美。
”[1]徐志摩的诗歌主要表现的就是对自己爱情、自由、美的向往。
《再别康桥》这首诗就出色地显示了诗人的才情与个性,此诗不仅仅抒发了作者对母校康桥深深的依恋以及离别愁绪,更是诗人一生“爱、自由、美”独特追求的艺术再现。
关键词:徐志摩爱美自由《再别康桥》是徐志摩于1928年秋重游剑桥后,在归国的轮船上写成。
作者对于康桥有一种特别的情感,因此再见她、离开她、回忆她时便产生一种起伏跌宕的情感。
关于康桥,他曾经写过《康桥,再会吧》《再别康桥》《康桥西野暮景》《康桥晚照即景》《我所知道的康桥》等诗文,其中最为人所熟知的便是《再别康桥》。
胡适曾经对徐志摩有一个评价:“他的一生真是一种单纯的信仰,这里面只有三个字:一个是爱,一个是自由,一个是美。
”[1]徐志摩的诗歌主要表现的就是对自己爱情、自由、美的向往。
《再别康桥》这首诗就出色地显示了诗人的才情与个性,此诗不仅仅如上文所述抒发了作者对母校康桥深深的依恋以及离别愁绪,更是诗人一生“爱、自由、美”独特追求的艺术再现。
一、对康桥“爱”的潜在层面解读就《再别康桥》题目来看,这首诗写的便是对已经离开的康桥的怀念之情。
党秀成主编的《中国现当代文学》里写到“此时,他政治失意,婚姻不幸,生活枯窘,反映在诗歌的是一种淡淡的哀愁和对康桥的无限眷恋”,[2]从整首诗歌的字面解读来看,确实是表现出一种对康桥的依依不舍。
徐志摩有着浓厚的康桥情结,康桥对他的影响是终身的,正如他所说的“我的眼是康桥教我睁的,我的求知欲是康桥为我拨动的,我的自由意识是康桥给我胚胎的”,康桥对他的整个文学创作产生了方向性的影响。
“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条水草”,诗人在康河的面前觉得自己特别渺小,这是一种对康河深深的依恋,不忍离去。
即使是一条水草也好,心甘情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用诗歌吟咏爱、自由、美的生命信仰——徐志摩姓名:卢曦班级:汉文一班学号:1327010116初闻徐志摩是读到他的诗《再别康桥》,他凭诗舒卷的浪漫深深地打动了我,而他的爱情故事又将我拉进了他的世界。
本以为徐志摩也只是为附和五四时代“以爱情的名义向旧时代挑战,追求现代意义上的爱情”的大潮流而写作了大量的爱情诗,但是走近他才发现,他追寻的是“从性灵深处来的诗句”[1],并不是为赋新词强说愁。
胡适在《追悼志摩》的一段文字中,对徐志摩概括是“他的人生观真是一种‘单纯信仰’,这里面只有三个大字,一个是爱,一个是自由,一个是美。
他梦想这三个理想的条件能够会合在一个人生里,这是他的‘单纯信仰’。
他的一生的历史,只是他追求这个单纯信仰的实现的历史”[2]。
他热烈追求爱、自由与美,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与他那活泼好动、潇洒空灵的个性及不受羁绊的才华和谐的统一,形成了徐诗特有的飞动飘逸[3]。
爱爱情在别人笔下都是泛滥的文字,而于志摩,却是他性灵里最美的奇葩。
徐志摩对爱的追求,在我看来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体现在他的爱情诗,另一方面体现在他的爱情三部曲,即在生命中遭遇的三个女子。
徐志摩的一生写作了大量的爱情诗,至今仍以其深情婉约,真挚蕴藉的爱情底蕴打动读者。
中国古代也不乏大量吟咏爱情的诗歌,大都表现出对不可实现的恋情的深沉情感,这里有对美好往事怅惘回顾如《静女》,也有对可望不可即的精神恋爱的执着如《将仲子》,这种恋情如镜中月,水中花,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永远都不可能实现,因而也造成一种永恒的美感,在作品中营造一个低徊、沉痛、哀婉、执着、无怨无悔的世界。
徐志摩的《落叶小唱》[4]就类似于这一格调,通过一场梦境来为我们刻画了一个婉转的、绵长的、深沉的爱情故事。
《落叶小唱》写了“我”与情人的梦中幽会,表达了“我”对她的即爱且恨,情人间不能割舍却又互相伤害的矛盾心理与举止。
“一阵声响转上阶沿/(我正挨近着梦乡边)/这回准是她的脚步了,我想——/在这深夜!”“我”初入梦乡,听到了熟悉的声响,是她“嗒嗒”的脚步声,心想她来了。
“一声剥啄在我的窗上/(我正紧靠着睡乡旁)/这准是她来闹着玩——你看/我偏不张望!”我心想这准是两个发生了口角的小情侣,“她”来找“我”和解,“我”却拉不下脸面,依旧静默的等着一种希望的到来,试想如果当“她”真走了,我又是怎样的一种落寞呢。
李商隐的《燕台诗》道出了其中的奥秘:“终日相思却相怨,欲让相思花寄远。
”“一个声息贴近我的床/我说(一半是睡梦,一半是迷惘)—/‘你总是不能明白我,你又何苦/多叫我心伤!’/一个谓息在我的枕边/(我已在梦乡里留恋)/‘我负了你’你说——你的热泪/烫着我的脸!”一个声息贴近“我”的床边,“我”对她充满怨艾,“她”用眼泪向我道歉,“我”也不由得百感交集。
这份爱太深沉,因而醒来后才会痛的更深。
在诗的最后一节,诗人写到:“这音响脑着我的梦魂/(落叶在庭前舞,一阵,又一阵)/梦完了,呵,回复清醒;恼人的——/却只是秋声!”醒来后才发现一切不过是一场梦,一种无助的空虚感萦绕在心头。
“觉来知是梦,不胜悲。
”(韦庄《女冠子》)徐志摩大胆的描写自己的相思之苦,读起来更加真实感人。
徐志摩的爱还在那一封封爱意绵绵的信中,左一声爱眉,又一声龙龙,声声呼唤着心爱的人,曾有人说:“看一个人如何评价某一个对象,不是看他如何议论对象的价值,而是看他为了得到对象,并使其保持完整而付出多大的努力。
”徐志摩为了陆小曼可以“跳入油锅,上火焰山”[5],他说:“即使眉你有一天心换了样,停止了爱我,那时我的心就像莲蓬似的栽满了窟窿,我所有热血都从这些窟窿里流走——即使有那样悲惨的一天,我想我还是不敢怨的,因为你我的心曾经一度灵通,那是不可灭的。
”[6]徐志摩的爱,有如夸父逐日,至死不渝,他对陆小曼的爱渗透在每一块肌肤上,每一根发丝上,使陆小曼芳心颤动。
自由为爱不顾一切的徐志摩渴望自由,他既追求个人的身心自由,同时也为那些不得自由的人表现出极度的同情。
他的理想生活模式是挟美人兮隐山林,灵感来时有诗篇。
他所羡慕的神仙似的生活,就是“在山林清幽处与一如意友人共处”,“保全一个诗人性灵”[7]。
他曾在日记中这样写到:“首次在沪杭道上看见黄熟的稻田与错落的村舍在一碧无际的天空下静着,不由得思想上感着一种解放:何妨赤了足,做个乡下人去,我自己想......我家后面那园,现在糟的不堪,我想去收拾它,好在有老高和家麟帮忙,每天花它至少两个钟头,不是自己动手就督促他们弄干净那块地,爱种什么就种什么,明年春天可看自己手种的花,明年秋天也许可以吃到自己手植的果,那不有意思?”[8]他还想拾掇自家后花园,从中不难看到英国湖畔诗人以及中国隐逸诗人对他的影响。
陶渊明、谢灵运等笔下的田园山水,仿佛神仙洞府,令他神往。
联系他所处的时代,五四时期的中国,正是一个各种新思潮在中国传播,思想得到极大解放的时期,那个时期人们普遍地追求民主和自由。
《为要寻一颗明星》[9]是作者追求理想的宣言,他表示,即使付出“荒野里倒着一只牲口,黑夜里躺着一具尸首”的代价,也要“冲入这黑茫茫的荒野”寻一颗明星!为了实现自由的理想,为了寻找闪亮的明星,诗人义无反顾,勇猛前进。
徐志摩虽然出身于上流社会,衣食无忧,但受到西方人文主义的影响,对于社会底层的劳苦大众,对于他们的苦难,也会产生恻隐之心。
他怀着对当时社会的不满,写下了《庐山石工歌》,用石工粗犷悲凉的号子,唱出了他对劳工的深切同情,高度赞美了他们的精神。
在《致刘勉已》[10]中写到:“石工们已经开始工作,浩唉的声音从邻近的山上度过来,听了别有一种悲凉的情调......这悠扬音调在山谷里震荡着格外使人感动,那是痛苦人间的呼喊,还是你听着自己灵魂里的悲声?......我只盼望将来有音乐家能利用那样天然的音籁谱出的我们汉族血赤的心声!”字里行间渗透着对穷苦人民的哀怜之情,他听到的是痛苦人间的呼喊,是对自由的神往。
美如果说“爱”是徐志摩生命的火,“自由”是徐志摩生命的“水”,那么“美”就是“燃烧”和“奔流”的最重要的助推器。
闻一多曾说徐志摩是“一道跳着溅着不舍昼夜的生命水”。
正是徐志摩身上这种特有的水一般的缥缈无定,善于变换的气质,决定了它诗歌里大量出现的是缥缈无际、富有动感的诗歌意象。
如那“翩翩的在半空里飘洒”的雪花[11],如“像是春光、火焰,像是热情”的黄鹂[12],如那“偶尔投影在波心的”一片云[13],走入徐志摩的诗歌世界,有一种梦幻般的感觉。
“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像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道一声珍重,道一声珍重/那一声珍重里有甜蜜的忧愁——/沙扬娜拉!”[14]只是简单的五句话,一个活脱脱的娇羞的女孩子的形象跃然纸上。
低头鞠躬的日本少女与不胜凉风的娇羞的水莲花,将这两个意象组合在一起,共同传达出一个温柔妩媚的少女的神韵。
我们最为熟悉的意象组合的诗歌当数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看似并无联系的事物,通过意象组合却给人一种无尽的悲凉之感。
类似这种意境美的诗还有徐志摩的《沪杭车中》[15],“匆匆匆!催催催!/一卷烟,一片山,几点云影,一道水,一条桥,一支橹声/一林松,一丛竹,红叶纷纷”,火车在急速的行驶之中,所看到的只有事物的轮廓,一卷,一片,一条,一支,一林...像梦境般的闪现在眼前,忽隐忽现,忽明忽暗,充满了美感。
徐志摩是一个理想主义者,他对自己的人生必然也追寻着一种人生美。
陶孟和说:“徐志摩是一个艺术家,他所爱的是人生的美丽。
他自己所追寻的都是阳光,暖和,甜蜜,美丽,一切人生的美......”[16]。
徐志摩将他对美的追求贯彻于他的爱情中,在给张幼仪的离婚信上他这样写到:“自由离婚,止绝苦痛,始兆幸福,皆在此矣。
”[17]此时的他已经别恋才貌双全、风韵绝伦的林徽因,所以他要求离婚,不愿再在爱里勉强,不愿在人生的轨迹上留下不完美。
还有他对陆小曼的追求,虽然家庭破裂,亲友责难,他却义无反顾,像飞蛾扑火般的追求着他的信仰。
徐志摩的文字“如一圆台珠子在阳光下转个不停,色彩交替,变幻炫目。
”[18]徐志摩其人也如一条蜿蜒曲折的河流,每一湾每一角都有不一样的精彩,唯一不变的是他对爱、自由和美的追求,这是他生命的信仰。
注释[1] 钱理群、温儒敏、吴福辉:《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修订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7月第1版,103页。
[2] 刘文会:《终日相思却相怨》,开今文化事业有限公司,1993年1月第1版,45页。
[3] 钱理群、温儒敏、吴福辉:《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修订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7月第1版,103页。
[4] 徐志摩:《徐志摩选集》,人民文学出版社,1983年9月北京第1版,83页。
[5] 刘文会:《终日相思却相怨》,开今文化事业有限公司,1993年1月第1版,致陆小曼1925年6月26日,98页。
[6] 刘文会:《终日相思却相怨》,开今文化事业有限公司,1993年1月第1版,徐志摩日记1925年8月10日,118页。
[7] 刘文会:《终日相思却相怨》,开今文化事业有限公司,1993年1月第1版,致陆小曼1925年3月18日,60页。
[8] 刘文会:《终日相思却相怨》,开今文化事业有限公司,1993年1月第1版,徐志摩日记1926年9月19日,170页。
[9] 徐志摩:《徐志摩选集》,人民文学出版社,1983年9月北京第1版,59页。
[10] 刘文会:《终日相思却相怨》,开今文化事业有限公司,1993年1月第1版,致刘勉已1925年3月16日,53页。
[11] 徐志摩:《徐志摩选集》,人民文学出版社,1983年9月北京第1版,66页。
[12] 徐志摩:《徐志摩选集》,人民文学出版社,1983年9月北京第1版,82页。
[13] 徐志摩:《徐志摩选集》,人民文学出版社,1983年9月北京第1版,126页。
[14] 徐志摩:《徐志摩选集》,人民文学出版社,1983年9月北京第1版,45页。
[15] 徐志摩:《徐志摩选集》,人民文学出版社,1983年9月北京第1版,33页。
[16] 王青峰、刘海南、何爱英:《速读中国现当代文学大师与名家丛书•徐志摩篇》,蓝天出版社,2004年2月第1版,苏雪林:谈徐志摩的诗,237页。
[17] 刘文会:《终日相思却相怨》,开今文化事业有限公司,1993年1月第1版,致张幼仪1922年3月,16页。
[18] 刘文会:《终日相思却相怨》,开今文化事业有限公司,1993年1月第1版,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