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志摩诗歌的艺术特色修订版

合集下载

徐志摩诗歌的艺术特色

徐志摩诗歌的艺术特色

徐志摩诗歌的艺术特色一、徐志摩诗歌的独特风格徐志摩的诗歌就像一场奇幻的梦境,有着独特的艺术特色。

他的诗啊,那风格真是多种多样,就像一个魔法盒子,每次打开都有新惊喜。

他的诗里充满了浪漫的情怀。

你看他写的那些句子,就好像是把爱情捧在手心里,小心翼翼又热情似火。

像“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像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这描写把女子的娇羞之美刻画得入木三分,读起来就感觉自己的心都要化了。

他的浪漫不是那种干巴巴的诉说,而是带着灵动的气息,仿佛能让你看到他笔下的场景在眼前展开。

二、诗歌的语言特色徐志摩诗歌的语言那叫一个美。

他用词很是讲究,既华丽又不失自然。

那些优美的词汇在他的诗里就像是灵动的精灵,跳跃着、舞动着。

而且他的语言节奏感很强,读起来朗朗上口。

就好比“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

”这几句,每一个词的安排都恰到好处,“轻轻的”不断重复,就像是一种轻柔的旋律在耳边回荡。

他还特别擅长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把一些抽象的情感或者事物变得鲜活起来。

三、诗歌的意象运用徐志摩诗中的意象也非常值得玩味。

他经常用一些富有诗意的意象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比如说“康桥”,这个意象在他的诗里反复出现。

康桥对于他来说,可能是爱情的见证地,也可能是他心中美好回忆的寄托之处。

通过对康桥的描写,他把自己对往昔的怀念、对爱情的向往等复杂的情感都融入其中了。

还有像“云”“星”等意象,他用云的飘忽来表达自己的自由感或者是那种难以捉摸的情绪,用星来象征美好的希望之类的。

四、诗歌的结构特点从结构上看,他的诗也是不拘一格。

有的诗结构比较松散,像是自由的思绪在流淌。

但是这种松散又不是毫无章法的,就像是一条无形的线把那些美丽的珍珠串起来。

而有的诗呢,结构又比较整齐,有着严谨的韵律和格式,就像精心雕琢的艺术品。

徐志摩的诗歌在艺术特色方面真的是魅力无穷,每一次读他的诗,都像是经历一场美妙的心灵之旅。

论徐志摩诗歌艺术特色

论徐志摩诗歌艺术特色

徐志摩是中国现代诗歌的重要代表之一,他的诗歌作品具有以下几个艺术特色:
情感真挚:徐志摩的诗歌表达了深刻而真挚的情感,他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形象描写,表达了对爱情、生命、人生等主题的深情思考和感受。

语言简练:徐志摩的诗歌语言简练而富有节奏感,他善于运用简洁的文字表达丰富的情感和思想。

他的诗句往往短小精炼,字字珠玑,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图像意象丰富:徐志摩的诗歌运用了丰富的图像意象,通过生动的描绘和比喻,创造了独特的诗意景象,使读者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到诗歌中所表达的情感和意境。

抒发个人情感和体验:徐志摩的诗歌常常以个人的情感和体验为基础,他将自己的内心世界与读者进行情感共鸣,使诗歌具有强烈的个人色彩和情感共鸣力。

多元的主题:徐志摩的诗歌涉及了广泛的主题,包括爱情、友情、自然、人生哲理等。

他通过不同的主题和视角,探索人性、情感以及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

总体而言,徐志摩的诗歌以真挚的情感、简练的语言和丰富的意象为特色,他通过个人的情感和体验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对爱情的追求、对人性的思考,使他的诗歌充满了力量和感染力。

浅析徐志摩诗歌的艺术特色

浅析徐志摩诗歌的艺术特色

浅析徐志摩诗歌的艺术特色浅析徐志摩诗歌的艺术特色摘要:徐志摩是我国现代新诗发展史上“新月诗派”的代表人物,尽管他的诗歌思想复杂,但是艺术性较高,具有鲜明的个性特色。

他的诗歌感觉敏锐,想象丰富,意象柔美,意境清逸,音律优美和谐,具有独特的美学价值和艺术魅力,为现代新诗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关键词:徐志摩诗歌;个性特色;感觉;想象;意象;意境;韵律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徐志摩是一位复杂而特殊的诗人,也是一位引人注目、值得研究的诗人。

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中国诗坛上,他风流倜傥,名噪一时,是新月诗派的主要代表,对现代新诗的倡导与发展作出了自己的贡献。

朱自清说:“中国现代诗人当首推徐志摩和郭沫若。

”1933年,茅盾在《徐志摩论》中说:“我觉得新诗人中间的徐志摩最可以注意,因为他的作品最足供我们研究。

”徐志摩,1897年出生于浙江海宁一个富商家庭,1918年上海沪江大学毕业后去美国留学,后为拜见罗素赴伦敦剑桥大学。

在英国留学期间,他阅读了拜伦、雪莱、哈代、曼殊菲尔、泰戈尔等人的大量诗作,深受欧美浪漫主义和唯美主义诗人的影响开始创作诗歌,并奠定了其诗歌创作的浪漫主义基调。

1922年10月,徐志摩回国,1923年与闻一多、胡适、梁实秋等人发起组织新月社。

徐志摩从1921年开始新诗创作到1931年因飞机失事遇难,十年时间创作了大量的诗歌。

他生前亲自编选出版了《志摩的诗》、《翡冷翠的一夜》、《猛虎集》三部诗集,逝世后又由陈家梦编写陆小曼作序出版了诗集《云游》。

尽管他的诗思想内容复杂,但不可否认的是其较高的艺术性。

徐志摩对中国新诗的贡献主要在于诗歌的表现技巧和艺术成就。

1.真挚的感情,鲜明的个性。

真正的诗是诗人心灵的悸动,心灵的倾诉,心灵的歌唱。

徐志摩说过“诗是从筋骨里迸出来,血液里流出来,性灵里逃出来,生命里震荡出来的。

”徐志摩的诗就是带着真情抒写出来的,他在字里行间倾注了自己的深情和对生活的真实感想。

徐志摩的诗歌中有对自由、光明、理想的追求,《为要寻一颗明星》中诗人为了追求光明与理想的境界,一往直前,死而不悔。

徐志摩诗歌的三美特色

徐志摩诗歌的三美特色

徐志摩诗歌的三美特色徐志摩诗歌的三美特色作为新月诗派的开创者的徐志摩,在他的诗歌创作中都以闻一多提出的“三美”理论原则为标准,他的许多诗歌都展现出了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的特点。

他的名作《再别康桥》是最具代表性的,处处体现着艺术的迷人魅力。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徐志摩诗歌的三美特色,欢迎阅读与收藏。

徐志摩是新月派的代表诗人之一,徐志摩在诗歌语言的艺术化、诗歌体式的多样化、诗歌结构的规范化和诗歌技巧的纯粹化等方面所作的创造性努力,是其他中国诗人所不能替代的。

《再别康桥》是徐志摩的代表之作,集中地体现了徐志摩的“三美”艺术创作风格。

1920年徐志摩来到剑桥大学,度过了一段真正悠闲的生活,他是大自然的崇拜者,主张人类接近自然,回归自然。

“康桥世界”波光潋滟,绿草如茵,树木葱茏,碧空如洗。

风光旖旎的康桥河岸边,他仰卧在黄花点缀的草坪上,或看书,或看天上的行云,有时到碧波荡漾的康河里划船,完全陶醉在大自然的怀抱里。

这段美好的生活令他回国后仍魂牵梦绕。

再度回到母校,再次见到昔日的美景怎不让他激动万分。

可很快又要告别这里的美景,告别风光秀丽的母校,怎不让他依依不舍?带着这种情感,在归国途中的海轮上,他写下了这首小夜曲般的抒情诗作。

诗人是如何利用创作技巧来充分表现自己的内心思想感情的呢?徐志摩创作《再别康桥》时在形式上运用了“三美”原则:即绘画美,音乐美,建筑美。

下面谈谈笔者的体会:1、绘画美,是指诗的语言多选用有色彩的词语。

全诗中选用了“云彩,金柳,夕阳,波光,艳影,青荇,彩虹,青草”等词语,给读者视觉上的色彩想象,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康桥的一片深情。

全诗共七节,几乎每一节都包含一个可以画得出的画面。

如向西天的云彩轻轻招手作别,河畔的金柳倒映在康河里摇曳多姿;康河水底的水草在招摇着似乎有话对诗人说……作者通过动作性很强的词语,如“招手”“荡漾”“招摇”“揉碎”“漫溯”“挥一挥”等,使每一幅画都富有流动的画面美,给人以立体感。

徐志摩诗歌的艺术特色

徐志摩诗歌的艺术特色

徐志摩诗歌的艺术特色第一篇:徐志摩诗歌的艺术特色徐志摩诗歌的艺术特色【内容摘要】徐志摩是现代诗人、散文家,其诗歌的艺术特色:务必从内容形式,语言艺术技巧,闻一多主张的“三美”来对其诗歌的艺术特色略作分析。

1923年徐志摩与闻一多等人成立了新月社。

徐志摩不仅是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诗坛上很有声望的诗人,也是一位颇有争议的传奇人物,他有强烈的民族意识和爱国热情,徐志摩的白话诗技巧探索创新还是很有成就的。

徐志摩也写过一些淳朴感人、乡情浓郁的抒情诗歌。

面对恶毒的红尘世界,诗人也抱以利刃,感情奔放,多用口语,也是徐志摩诗歌的一艺术特色。

【关键词】诗歌思想内容;艺术特色;建筑美;音乐美;绘画美徐志摩浙江海宁县人,生于徐门长孙独子。

自幼过着舒适优俗的公子哥生活。

他曾与闻一多等人创办了新月社,也是新月社的代表人物之一。

徐志摩是20世纪让人难以忘怀的诗人。

他的诗歌收集在以下集子中:《徐志摩的诗》这部诗集的大体内容是:抒发理想和表现爱情、暴露社会黑暗和表达对劳苦人民的同情;探讨生活哲理;以及写景抒情诗。

《翡冷翠的一夜》是徐志摩的第二个诗集,这部诗集可看作是记叙当时他和陆小曼之间的感情波折,他的热烈感情和无法摆脱的痛苦。

在《翡冷翠的一夜》之后,作者还出过两本诗集,一是由他自己编选的《猛虎集》另一个是他人编写的《云游》这两个诗集中收录的诗歌,多数是徐志摩后期的作品。

他这一时期创作的诗歌,大部份与现实脱离,抒写他自己“微妙的灵魂和秘密”有的诗歌无呻吟,充满了悲观厌世的情调。

而且,他的思想立场与进步的革命朝流抗衡。

本文试从思想内容和艺术特点两个方面对其诗歌进行分析。

一.徐志摩诗歌的思想内容诗歌大致可分为以下两类:(一)描写贫富悬殊,人类苦难,表现作者对现实的深切关怀的诗篇。

这类诗数量虽然不多,但内容比较充实,反映了社会现实的某一面,具有一定程度的社会意义。

如《先生!先生!》《谁知道》《灰色的人生》《叫化活该》等一些作品就深刻记录了诗人这时的思想轨迹。

徐志摩诗的艺术特点

徐志摩诗的艺术特点

徐志摩诗的艺术特点徐志摩(1897年-1931年)是中国现代诗歌史上具有重要地位的诗人之一、他的诗歌作品既继承了中国古典诗歌的传统,又融入了现代主义的元素,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

以下是徐志摩诗歌的几个主要艺术特点:1.倾诉个人情感:徐志摩的诗作一直以直抒胸臆、倾诉个人情感为特点。

他在诗中经常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抒发自己内心深处的感受。

徐志摩的诗歌充满了浓烈的个人色彩,他用散文的手法,表达了自己对爱情、友谊、人生等主题的思考和感悟。

2.追求自由与独立:徐志摩在他的诗歌中追求自由与独立,表达了他对束缚和压抑的反叛。

他渴望摆脱传统文化与社会观念的桎梏,追求个体的自由发展和卓越性。

他倡导个性自由、情感自由,主张摒弃束缚和约束,追求内心的真实与自我实现。

3.留白与意境:徐志摩的诗歌善于运用留白的手法,通过减少修饰、陈述简略的方式,使诗歌留下更多的空间供读者去联想和想象。

他不仅注重表面的描写,更在其中表达了深层次的情感和思想,给人以意境的美感。

他的诗歌常以独特的思维方式和想象力开启一种神秘而温馨的氛围,使人们产生共鸣和思考。

4.感受自然与传统诗词的影响:徐志摩的诗歌作品中常常包含对自然界的感悟和描绘。

他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致观察,将自然界的美妙与自己的情感与思想融合在一起,使读者能够感受到大自然与人的内心的交流与共鸣。

此外,徐志摩还受到传统诗词的影响,他善于运用古典诗词的表达方式和格律,使其诗作更加韵律优美和形式完整。

5.唯美与浪漫主义:徐志摩的诗歌作品受到了浪漫主义的影响,他的诗作多表现出对爱情、美的追求和理想化的情感。

徐志摩的诗歌充满了对爱情的狂热和渴望,他通过对爱情的歌颂和神秘化的描写,使其诗歌具有浓厚的唯美主义色彩。

综上所述,徐志摩诗歌的艺术特点包括倾诉个人情感、追求自由与独立、留白与意境、感受自然与传统诗词的影响,以及唯美与浪漫主义情感。

他的诗歌作品不仅独具个人风格,而且融合了多种传统与现代元素,具有重要地位和影响力。

徐志摩诗的艺术特点

徐志摩诗的艺术特点

徐志摩诗的艺术特点1、徐志摩是新月派的代表诗人。

真挚地独抒性灵、追求个性解放是徐志摩诗歌的基本艺术个性,他的诗歌特别是其中影响很大的抒情诗。

2、构思精巧,意象新颖。

徐志摩常用奇特的想象、比喻,造成新奇、美妙的意象,用暗示委婉含蓄造成新颖、美妙的意象。

3、他认为一首诗的秘密也就是它的内含的音节的匀整与流动;音节是诗的血脉。

扩展阅读1、结构。

王维的诗往往采用组诗的形式来写,每首诗都可构成一个画面,合起来可以集结成一幅和谐的全景画面。

2、炼材。

指的是选材练意,王维的诗善于捕捉形象和创造形象,在诗中体现出绘画的特点。

3、语言。

王维的诗善于运用词句描绘形象的声、色、光、态。

1、李白诗歌的艺术特点:豪迈奔放,清新飘逸,想象丰富,意境奇妙,语言奇妙,浪漫主义,立意清晰。

2、李白诗歌的写作手法:广泛采用夸张、比喻、拟人、象征等手法,又借助幻想或神仙传说构成浪漫主义雄奇的艺术境界。

1、立意高妙,深邃独到:苏轼文章善于选择题材,提炼主题,寄托深远。

如他自己所说,“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

”苏诗中数量最大,最富特征的是对基于深刻忧患而始终不妥协的表现。

一方面是命运无常、仕途坎坷的悲苦,一方面是超脱这种悲苦的.旷达,二者相互纠结构成了贯穿苏诗始终的意识之流。

无论是前期在朝为官还是后期贬职岭南,也无论是自然风景的吟咏还是日常生活的叙写,这一意识之流总是或明或暗、或强或弱的波动。

如诗作《东坡》:“雨洗东坡夜色清,市人行尽野人行。

莫嫌荦确坡头路,自爱铿然曳杖声。

”诗人喜欢雨后月夜的独行,尽管道路不平,从中却能体会到一种乐趣。

这里既表现了诗人处于逆境而不沮丧的生活态度。

又如诗作《百步洪》,以恣肆奔放的笔触尽情渲染流水的湍急,并不着重于情感的渲泻。

而更主要的是对流水的体验和感悟由流水的湍急骤然折人人生的思考,深感岁月消失的迅速,世人纷纷争名逐利,到头来无非是一场醉梦,广夏华屋转眼变为丘墟。

由此可见,苏诗能透过一层、深入一境,因小见大,因常见奇,从寻常人事中揭示出深刻的具有本质意义的主题。

论徐志摩新格律诗的艺术特色

论徐志摩新格律诗的艺术特色

论徐志摩新格律诗的艺术特色
徐志摩新格律诗作为一种十分有特色的诗体,在20世纪初吸引了许多
人的关注。

徐志摩新格律诗的艺术特色在于它符合现实主义文化的要求,
以强烈的感情和丰沛的情感来表达人物形象和景物印象。

首先,徐志摩新格律诗从诗体上来看,在体现孤寂和节后特色的同时,还能为诗情加入流淌的画面感。

徐志摩新格律诗的格式是七七四十九,由
连续的七句组成七言回文,拟韵,而最后一句称为未央,强调内容的中心
情节。

而在未央部分,徐志摩创造性地汲取了前文的句式,且具有承欢膝
或思乡聚的含义,这一独特的手法使诗篇具有紧凑的、极富表现力的语言,为读者展现出一种企盼的心态,营造出宁静、梦幻的氛围。

此外,徐志摩新格律诗中注重客观现实感,表达的是一种充满气魄的
特殊情怀。

徐志摩的新格律诗非常注重语言的表现力,他运用描写、象征、引申等手法,在七七四十九句中塑造出一对对极具特色的形象,表现出一
种婉转动人的温情,或以流畅大气的诗句抒发独到的浪漫忧伤,或写景、
写人,营造出浓烈的思考气氛,再现出短短数句话能写出极丰沛的情感。

再者,徐志摩新格律诗特别注重用语的巧妙,他将极具情趣的生活细
节与乡愁浓郁的诗句结合,表现出文化的内涵和传统的象征,形成了一种
独特的语言风格。

徐志摩把现实生活的体验和审美体验结合在一起,以一
种简洁淡雅的语言和抒情诗句,表达情思的秘密,深深的刻画出人物的态度,丰富的画面感和夸张的语句,使徐志摩新格律诗看上去极具生命力,充满历史感,极富文化内涵。

总之,徐志摩新格律诗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据者微不足道的一席之地,它不仅能准确而集中地描写一种情感,而且极富表现力,发展出一种内在的艺术特征,令人难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徐志摩诗歌的艺术特色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徐志摩诗歌的艺术特色【内容摘要】徐志摩是现代诗人、散文家,其诗歌的艺术特色:务必从内容形式,语言艺术技巧,闻一多主张的“三美”来对其诗歌的艺术特色略作分析。

1923年徐志摩与闻一多等人成立了新月社。

徐志摩不仅是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诗坛上很有声望的诗人,也是一位颇有争议的传奇人物,他有强烈的民族意识和爱国热情,徐志摩的白话诗技巧探索创新还是很有成就的。

徐志摩也写过一些淳朴感人、乡情浓郁的抒情诗歌。

面对恶毒的红尘世界,诗人也抱以利刃,感情奔放,多用口语,也是徐志摩诗歌的一艺术特色。

【关键词】诗歌思想内容;艺术特色;建筑美;音乐美;绘画美徐志摩浙江海宁县人,生于徐门长孙独子。

自幼过着舒适优俗的公子哥生活。

他曾与闻一多等人创办了新月社,也是新月社的代表人物之一。

徐志摩是20世纪让人难以忘怀的诗人。

他的诗歌收集在以下集子中:《徐志摩的诗》这部诗集的大体内容是:抒发理想和表现爱情、暴露社会黑暗和表达对劳苦人民的同情;探讨生活哲理;以及写景抒情诗。

《翡冷翠的一夜》是徐志摩的第二个诗集,这部诗集可看作是记叙当时他和陆小曼之间的感情波折,他的热烈感情和无法摆脱的痛苦。

在《翡冷翠的一夜》之后,作者还出过两本诗集,一是由他自己编选的《猛虎集》另一个是他人编写的《云游》这两个诗集中收录的诗歌,多数是徐志摩后期的作品。

他这一时期创作的诗歌,大部份与现实脱离,抒写他自己“微妙的灵魂和秘密”有的诗歌无呻吟,充满了悲观厌世的情调。

而且,他的思想立场与进步的革命朝流抗衡。

本文试从思想内容和艺术特点两个方面对其诗歌进行分析。

一.徐志摩诗歌的思想内容诗歌大致可分为以下两类:(一)描写贫富悬殊,人类苦难,表现作者对现实的深切关怀的诗篇。

这类诗数量虽然不多,但内容比较充实,反映了社会现实的某一面,具有一定程度的社会意义。

如《先生!先生!》《谁知道》《灰色的人生》《叫化活该》等一些作品就深刻记录了诗人这时的思想轨迹。

他清楚地看到:“可怜我快饿死了,发财的爷!”大门内有欢笑,有红炉、在玉杯:《叫化活该》面对形容惨淡的底层民众,目睹人民饥寒交迫的生活,诗人精神感到十分压抑。

愤满,他要呐喊“我想——我想开放我的宽阔的精暴的嗓音。

唱一支野蛮的大胆的骇人的新歌:“诗人要鼓励读者到民间去,听衰老的,疼痛的,贫苦的,残毁的,受压迫的,烦闷的,奴服的,懦怯的,丑陋的,罪恶的,自杀的”灵魂的呻吟。

由于理想的狂热,爱的深沉,随之而来的失望的痛苦也就是特别强烈。

这使得徐志摩在直面人生,用"半干的墨水"移情寄慨时,总是同情多于批判,伤感多于愤怒,忧叹多于呐喊,颓唐多于昂奋,诗稿多呈"残破的花样"。

在他眼里,"民族的破产,道德,政治,社会,宗教,文艺,一切都是破产了的。

"绝望、残毁、荒唐、沉沦、惆怅、凄冷、徘徊、破碎这些字眼大量出现于他的笔下。

他伤心"希望,不曾站稳,又毁了";他诅咒"谁敢说人生有自由,星光在天外冷眼瞅,人生是浪花里的浮沤";他忽而高呼,要用"自剖的一把钢刀","劈去生活的余渣,为要生命的精华",忽而又流露出厌世遁世的情绪,宣扬"一切的虚伪与虚荣与虚空",都将"暴露在最后审判的威灵中","在主的跟前,爱是唯一的荣光"。

散见于徐志摩诗集里的这些"残破的花样",反映了诗人头脑中的矛盾,思想上的混乱。

对处在三座大山重压下的祖国和民众,他怀有怜悯心。

这些诗歌都是暴露社会黑暗和表达对劳苦人民的同情的;徐志摩满怀英国康桥式的人生理想,期望在中国实现他的理想主义①。

(二)构思精巧,意境优美,情感纯真的抒情诗。

如《沙扬娜拉》、《车眺》、《再别康桥》。

这部分诗歌的共同特点是:文字清雅秀丽,意境幽谧恬淡,富于浪漫主义色彩和情调。

请看: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象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道一声珍重,道一声珍重,/那一声珍重里有蜜甜的忧愁/沙扬娜拉!/《沙扬娜拉》寥寥四句,使人恍若身临其境。

用"水莲花"比附素以贤惠闻名于世的日本女子,美丽动人,形神贴切;用"不胜凉风"来描绘告别之际躬身还礼的日本女郎,更增添了这形象的温柔和娇羞之态。

那一声声轻柔甜润的"珍重",悱恻动人地蕴藉着友人们(或许是情人)因愉快的相会,而带来的依依惜别之情。

小诗没有正面塑造人物形象,没有具体叙述活动场面,也没有什么更多的故事内容,仅一个简单的动作,一句普通的告别语,就使人产生了丰富的联想,留下了美好的印象,确实不同凡响。

最后,诗人摹日语"再见"之音道了一声"沙扬娜拉",再度渲染了这似水的柔情,吟咏出一个意蕴幽深的回音。

那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

《再别康桥》也是一首流传很广、久唱不衰的抒情歌谣。

美丽的康桥(即剑桥),曾在诗人的生活中占据过重要的地位。

他的人生观、艺术观、创作欲望都是在这里形成的。

爱情诗等:如《猛虎集》第一首《我等候你》,描绘的是一个痴情的男子等候情侣赴约时的内心活动,诗中有这样的句子:你明知道,我知道你知道,你这不来于我是致命的一击,打死我生命中乍放的阳春,叫坚实如矿里的铁的黑暗,迸出来的,血液里激出来的,性灵中跳出来的,生命里震荡出来的真纯的思想。

”他在诗中尽情地表述着对理想和美好事物的追求,表达对自然和爱情的热爱。

正是这种坦荡率真的情感,使徐志摩的诗总是显得那样自然天成,绝少人为的斧凿之痕,散发出一种自然的“生命水”般的活力,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

如那些怀人念旧的诗篇②。

因为作者记忆中那些美好和心灵深处的那一份情感,所以那些景物都不再是纯客观的自然物,那云彩、金柳、青荇、波光、水影因情感而着色,因情感而美。

康桥曾见证过往昔的美好时光,可如今物似人非、人去楼空,这里藏着多少常人难以承受的人生遗憾!这里每一片风景都浸染着情感,情与景融合无间,才可能表现出那一份“志摩式”的洒脱和无奈。

其次,看似信手拈来的物象,实则是苦心孤诣地构成的意象。

又有着一些非常个性化的方法和效果。

这些形象,都是人们在自然中、在生活中、在英国浪漫派诗人的诗作中似曾相识的,但经过诗人徐志摩感情的孕育,又具有了独特而新颖的特色。

二、徐志摩诗歌的艺术特色(一)徐志摩的诗歌多以口语化的词语入诗。

如:《残诗》怨谁怨谁这不是青天里打雷关着,锁上;赶明儿瓷花砖上堆土!别瞧这白石台阶儿光润,赶明儿,唉,石缝里长草,石板上青青的全是霉!那廊下的青玉缸里养着鱼,真凤尾,可还有谁给换水,谁给捞草,谁给喂要不了三五天谁翻着白肚鼓着眼,不浮着死,也就让冰分儿压一个扁!顶可怜是那几个红嘴绿毛的鹦哥,让娘娘教得顶乖,会跟着洞萧唱歌,真娇养惯,喂食一迟,就叫人名儿骂,现在,你叫去!就剩空院子给你答话!《残诗》写于清朝末代皇帝被逐出皇宫的时候。

,《残诗》有着较高的艺术价值。

在语言上,全诗用口语写成,这在作者的全部诗作中也是相当突出的,值得注意的是,作者采用社会下层人民的日常口语来描绘满清上层阶级的败落景象。

本来卑下与高贵在昔日有着森严的界限,但时过境迁,今非昔比,原先强盛的现已残败,作者用市井语言去写显贵宫庭的败落,脱尽了宫庭的脂粉气,还原了世俗的纯朴自然,在语境和情调上形成一种特殊的氛围,这是仅用书面语所无法达到的效果。

当然,《残诗》中的日常口语,经过了作者精心提炼,已经没有日常口语的零乱芜杂,可说是“珠圆玉润”。

在诗的句法与章法的安排上,《残诗》也有独到之处,它不象徐志摩的其他许多新诗那样,在句法和章法上注重排比和对称,相反,这里追求的是句子结构的错杂,力避句子结构的类同,虽然整首诗在外在形象上齐整得象块豆腐干,但句子结构极其灵活多变,句子与句子之间是一种松散的、自由的流动关系,加之作者不断地变化句子语气,用疑问、反诘、感叹、否定语气来避免过多的直陈句,表达出一种变幻不定的思绪,增强了诗内在的张力和弹性。

(即用铺叙的手法展现昔日的豪华显贵、借以感慨今日的冷落残败),直白石台阶、凤尾鱼、鹦鹉,这些意象本身就能让人联想到宫庭昔日的豪华显贵;他也直接从表现“今天”着手,预示昔日的一切都将褪去原有的色彩、将消隐原有的存在:瓷花砖上将堆积灰尘、白石台阶也要长草和生苔、珍贵的凤尾鱼将要饿死、聪明而刁钻的鹦鹉不再有人理会,展示出一幅由盛而衰的封建帝王没落的画面。

值得一提的是,鹦鹉这一意象的选择在深化意境、渲染情调上有着重要的作用。

鹦鹉出现前,满清废宫的败落景象被统一在一种无声的寂静的视觉画面中,鹦鹉的声音打破了这种寂静,出现了听觉喧闹,但随即这种听觉的喧闹又与“空院子”一同归于沉寂。

以有声衬托无声,就显得更加寂静了,废宫的景象也就愈显得败落,语言的精练是诗歌创作中最重要的问题,古往今来的诗人大多致力于诗歌语言的锤炼。

③(二)象征,比喻,反复是徐志摩诗歌中常见的修辞手法:如:我们要盼望一个伟大的事实出现,我们要守候一个馨香的婴儿出世:——你看他那母亲在她生产的床上受罪!她那少妇的安详,柔和,端丽现在在剧烈的阵痛里变形成不可信的丑恶:从徐志摩的这些自白中,我们不难看到两点:第一,《婴儿》不是对真实的人的诞生的描写,它是象征性的,是一个凝聚了作者情感和愿望的诗歌意象,寄托着诗人对“一个更光荣的将来”的期待;第二,它是站在绝望的边沿唱出的希望。

理解了这两点之后,我们会进一步明白,作品中的“婴儿”与产妇的关系,也是理想与时代环境关系的一种象征。

或许可以说,难产的“婴儿”象征着民主自由的社会理想,在“生产的床上受罪”的产妇,则是当时正受着帝国主义和国内封建军阀双重压迫的中华民族。

④(三)徐志摩诗歌中的“三美”闻一多先生提出了新诗的“三美”即音乐美,建筑美,绘画美,音乐美指的是音节。

建筑美指的是节与节的匀称和整齐。

绘画美指的是词藻。

如:《为要寻一颗明星》、《沙扬娜拉》、《沪杭车中》、《再别康桥》、这些诗歌中三美都有体现,特别是《再别康桥》就是“三美”最好的文学形式的体现。

《再别康桥》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

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

全诗7节,每节4行,组成两个平行台阶;1、3行稍短,2、4行稍长,每行6至8字不等,诗人似乎有意把格律诗与自由诗二者的形式糅合起来,使之成为一种新的诗歌形式,富有民族化,现代化的建筑美。

诗的语言清新秀丽,节奏轻柔委婉,和谐自然,伴随着情感的起伏跳跃,犹如一曲悦耳徐缓的散板,轻盈婉转,拨动着读者的心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