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力的应用导学案精品
浮力的应用导学案

导学案第周第节主备人年月日课题14.6浮力的应用课型新授教学目标1、知道物体的浮沉条件2、知道浮力的应用。
3、通过观察分析,了解轮船是怎样浮在水面上的。
重点浮力的应用难点物体的浮沉条件教学环节教学内容措施矫正激情导入自主预习⌒指导、尝试、交流︶一、物体的浮沉条件二、物体浮沉条件的应用1、轮船:设计成________形状,增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增大受到的浮力。
2、潜水艇:潜入水中时,排开水的体积,所受浮力,只能靠吸水或排水来改变来实现下潜或上浮。
F浮和G关系物体状态ρ液和ρ物关系上浮ρ液>ρ物F浮<G ρ液<ρ物F浮=G 悬浮漂浮ρ液>ρ物教学环节教学内容措施矫正交流展示⌒任务、讨论、展示︶3、气球和飞艇里面充的气体的密度_________空气的密度,主要靠改变,来改变所受浮力,来实现上升和下降。
学以致用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在液体中下沉的物体不受浮力作用B.只有浮在液面上的物体才受浮力作用C.在液体表面上,一部分浸入液体内部,或全部浸入液体内部的物体都受浮力作用D.物体在液体中浸没得越深,所受浮力越大2、在抗洪救灾中,大堤上许多战士在迷彩军服外穿黄色的厚厚的“背心”,它的主要作用是()A.有类似棉衣的御寒作用B.减少相互之间碰撞时受到的伤害C.有同伴之间的识别作用D.有被风浪卷到河里时增加人的浮力,起救生作用3、假如地球的引力减小一半,那么对于漂浮在水面上的某艘船来说,它所受的重力和吃水深度(吃水深度指水面到船底的深度)与原来相比,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船受到的重力不变.船的吃水深度也不变B.船受到的重力减小,船的吃水深度也减小C.船受到的重力减小,船的吃水深度不变D.船受到的重力不变,船的吃水深度减小4、将一块密度均匀的实心物体放入盛水的烧杯中,物体静止时如图所示。
若将该物体分成大小不同的两块,仍然放在盛水的烧杯中,则()A.大块沉入杯底,小块飘在水面上B.大块、小块都沉入杯底C.大块、小块都飘在水面上D.大块、小块都悬浮在水中4题教学环节教学内容措施矫正交流展示⌒任务、讨论、展示︶5、质量相同的木块、铜块和铁块,放入水中静止时()A.铁块受的浮力最大B.木块受的浮力最大C.铜块受的浮力最大D.三者所受浮力一样大6、某物体重为0.5 N,把它放在盛有水的烧杯中,溢出0.3N的水,则它受到的浮力()A.一定为0.3 NB.可能为0.2 NC.一定为0.5 ND.可能为0.4 N7、A、B和C三个体积相同而材料不同的实心球放入盛有液体的容器中,各球所处位置如上图所示,从而可以判断___ 球的密度最大, ____ _球受到的浮力最小,A球受到的浮力____ _B球受到的浮力.(填“小于”“大于”或“等于”)8、将密度计先后浸入盐水、清水和油中,在这三种液体中密度计所受浮力的大小F盐、F水、F油之间的关系是: F盐_____F水_____F油;在此三种情况中密度计浸入液体的深度h盐_____h水_____h油(填“大于”“小于”或“等于”).9、一艘油轮满载时的排水量为5800t,它受到的浮力为多少N?(g取10N/kg)教学环节教学内容措施矫正反馈与巩固⌒穿插、巩固︶10、密度是0.6×103 kg/ m3的木块,体积是4 m3。
八年级物理下册《10.3 浮力的应用》导学案(新版)新人教版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10.3浮力的应用》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通过收集关于浮力应用的资料,了解浮力应用的社会价值2.知道物体的浮沉条件,并能分析解决相应的物理问题3了解轮船潜水艇、气球、飞艇是怎样工作的,从而明确浮力应用的社会价值教学重、难点、重点:浮沉条件及其应用难点:浮沉条件及其应用能力立意:培养用浮沉条件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用说明:1、用10分钟时间自学教材57—59页,疑问之处用红笔标记2、用10分钟独立完成本导学案“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部分,并准备课堂交流学法指导:通过实例分析上升到理论,再回到实际生活中,指导实践,二 . 自主学习:1.实验引入:将牙膏皮压实后放入水中下沉,用小棒让它鼓起来,能浮在水面上,同一物体有两种截然不同的表现,这说明了什么?2.知识点一:浮沉条件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的浮沉决定于物体受到的和的大小判断方法(1)受力比较:①当时,物体上浮,最终漂浮在液面上②当时,物体悬浮在液体中③当时,物体下沉(2)密度比较:①当,物体上浮,最终漂浮②当,物体悬浮③当,物体下沉3、知识点二:轮船排水量:满载货物时排开水的。
一艘轮船的排水量是5000t,在密度为1.0×103kg/m3的河水中,排开河水的体积为,它若在密度为1.03×103kg/m3的海水中,排开海水的体积为,这样它从河中驶入海里,轮船将一些(填“上浮”或“下沉”)4.知识点三:潜水艇其构造特点是两侧有水舱,向水舱中充水时,潜水艇重力加大,就逐渐潜入水中,当用压缩空气将水舱里的水排出一部分时,潜水艇重力变小,从而实现。
5.知识点四:气球和飞艇原理:气球里充的气体密度空气的密度,所受的浮力它的重力,实现上浮。
三、合作探究:1.将重为100g的物体放入盛满水的容器中,(水足够深)有90g水溢出,则()A、物体不会浮在水面上B、物体会浮于水中C、物体会沉入盆底D、不能据此断物体的浮沉2、体积相同的A、B两个实心小球静止在水中,所处状态如图,A、B两球的密度ρA ρB,A、B两球受到的浮力FA FB3、一艘排水量为1000t的货轮在海上航行,满载时受到的浮力是 N,由海上驶入长江中,排开水的体积将(填“变小”、“变大”或“不变”)在长江中受到的浮力 N (g==10N/kg)四.达标测评1、一个均匀圆柱体悬浮在液体中,如果把圆柱体截成大小不等的两部分,再把这两部分放入该液体中,则()A、两部分都上浮B、体积大的上浮,体积小的下沉C、两部分都悬浮D、体积小的上浮,体积大的下沉2、将一方形木块放入盛水的容器中,木块1/3的浸没在水中,此时木块排开水的重为3N,则木块受到的浮力是N,木块的密度是,在木块上放入一铁块,木块刚好全部浸没在水中,如图所示,则铁块质量。
浮力的应用导学案

第十四章浮力的应用(一)学习目标:1.会说出物体浮沉条件:物体上浮、悬浮、下沉或漂浮时所受重力和浮力的关系及物体密度和液体密度的关系。
2.会利用物体的浮沉条件解决问题。
学习过程【问题】物体的浮沉条件〖动手画画〗画出下列情况中物体所受力的,并结合力和运动的关系,得出物体上浮、悬浮、下沉和漂浮的条件?推到(1)上浮(2)悬浮(3)下沉(4)漂浮【小结1】物体的浮沉条件:上浮:F浮G 悬浮:F浮G下沉:F浮G 下沉:F浮G〖练习1〗1.一艘轮船重3×107N,当它在海里航行时受到的浮力为N。
2.质量是300g的空心铁球重____N,当它悬浮在水中不动时,它受到的浮力是____N。
(g取10N/kg)3.一个蜡块漂浮在盛满酒精的容器中,溢出酒精的质量是4g,则这个蜡块的重力为N,质量是。
〖看一看想一想〗如上图(1)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上浮时,F浮>G,物体的体积和排开液体的体积相等,即V排=V物,所以F浮>GF浮>m物gρ液gV排>ρ物gV物(V排=V物)ρ液>ρ物所以当物体在液体中上浮时,液体的密度大于物体的密度。
根据上面的例子推导出当物体在液体中悬浮、下沉、漂浮时液体密度和物体密度的大小关系。
(2)悬浮(3)下沉(4)漂浮【小结2】物体的浮沉条件:上浮:ρ液ρ物悬浮:ρ液ρ物下沉:ρ液ρ物下沉:Fρ液ρ物〖练习2〗1.一密度均匀的实心物体悬浮在某一种液体中,若将此物体均分成两块,并轻轻地取出一半,余下的一半在液体中( )。
. 将上浮B.将下沉 C. 仍然是悬浮D.以上情况都可能出现2.一个物体的体积是5×10-4m3,如果这个物体重4N,那么,它浸没在水中将____(选填“上浮”、“下沉”或“悬浮”)。
3.一个鸡蛋沉没在一杯清水中,将下列添加物(足量)分别加入杯内的水中经搅拌后,能使鸡蛋浮起来的是( ).A. 水B.食盐C.酒精D.食用油课堂检测:1.一个木块与一个空心钢球质量相等,均漂浮在水面上,比较它们浸在水中的体积( )。
14.6浮力的应用导学案

§14.6浮力的应用导学案【学习目标】1.理解物体的浮沉条件,并能运用解决实际问题。
2.知道浮力的应用。
【学习重、难点】物体浮沉条件及应用【学习过程】一、复习导学1.浮沉条件浸在液体中的物体的浮沉情况决定于和;2.物体浮与沉的判断方法判断方法比较F浮和G物比较ρ液和ρ物上浮F浮G物ρ液ρ物悬浮F浮G物ρ液ρ物下沉F浮G物ρ液ρ物(1)内容:(2)公式表示:二、情境导入1.演示实验铜片为何能漂浮在水中?浮力的应用三、新课学习【自主学习1】轮船1.原理:采用空心的方法来增大从而实现漂浮。
2.排水量:轮船的大小通常用排水量表示,排水量就是轮船按设计的要求满载(转满货物)时排开水的质量。
单位通常用吨(t)表示。
【自主学习2】潜水艇1.原理:通过改变来实现浮沉。
2.特点:潜水艇浸在水中时,排开水的体积不变。
3.工作过程:潜水艇在水下时浮力,充水时,增大,当大于浮力时,潜水艇就会受到一个向下的力而。
排水时,减小,当小于浮力时会。
【自主学习3】气球飞艇原理气球与飞艇用于空气密度的氢气或氦气充入气球和飞艇中,通过改变气球和气囊从而改变浮力的大小,实现升降的。
1.气球和飞艇是因为受到空气浮力重力而升空的。
2.气球和飞艇充进气囊内的气体密度空气的密度。
【补充4】密度计1.原理:漂浮条件的应用。
2.刻度特点:上小下大、刻度不均匀。
(自我检测)1、当一艘轮船从东海驶入长江时,它所受的浮力____________自身重力(填“大于”、“小于”或“等于”),所受浮力的方向是________,它将(上浮或下沉)一些。
2、关于浮沉条件的应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潜水艇上浮过程中受到的浮力变大B.气象用探测气球里所充气体的密度小于空气的密度C.密度计上的刻度示数从下到上逐渐变大D.密度计放在不同液体中所受浮力的大小与液体密度有关3、潜水艇潜在水下航行,当它下潜的深度增加时,比较它所受到的水的压力和浮力关系是( )A压力越大,浮力越大 B压力越大,浮力不变C压力不变,浮力越大 D压力不变,浮力不变4、悬浮在空中的气球要下降,必须____________,从而使___________减小;潜水艇要从水中浮上来,要使潜水艇__________减小。
《浮力的研究导学案》

《浮力的研究》导学案《浮力的钻研》导学案导学目标:1. 了解浮力的定义和公式;2. 掌握浮力的计算方法;3. 理解浮力对物体的影响;4. 探讨浮力在平时生活中的应用。
导学内容:1. 什么是浮力?2. 浮力的计算方法;3. 浮力对物体的影响;4. 浮力在平时生活中的应用。
导学步骤:一、导入(5分钟)1. 引入浮力的观点,让学生思考在平时生活中有哪些物体会受到浮力的影响。
2. 提出问题:为什么沉在水中的物体会浮起来?二、进修(30分钟)1. 介绍浮力的定义和公式:浮力是指物体浸没在液体或气体中时,由于液体或气体对物体施加的向上的支持力。
浮力的计算公式为F=ρVg,其中F为浮力,ρ为液体密度,V为物体体积,g 为重力加速度。
2. 讲解浮力的计算方法:根据浮力的公式,通过实例演示如何计算物体在液体中所受的浮力。
3. 探讨浮力对物体的影响:让学生分析浮力对物体浮沉的影响,引导他们思考为什么有些物体能够浮在水面上,而有些物体会沉入水底。
三、练习(20分钟)1. 给学生一些浮力计算的练习题,让他们运用所学知识计算物体在液体中所受的浮力。
2. 设计实验,让学生通过实验验证浮力的存在,并观察浮力对物体的影响。
四、拓展(15分钟)1. 引导学生思考浮力在平时生活中的应用,如船只浮在水面上的原理、气球飘浮的原因等。
2. 讨论浮力在设计工程和科技产品中的运用,如潜水艇的浮力调节装置、飞机的升力原理等。
五、总结(10分钟)1. 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浮力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
2. 鼓励学生在平时生活中多加观察和思考,发现浮力的存在和影响。
六、作业安置1. 完成练习题目,稳固浮力的计算方法;2. 搜集有关浮力应用的资料,撰写一篇小结。
导学案设计完毕,希望学生们能够通过本节课的进修,深入理解浮力的观点和应用,培养他们的观察和思考能力,为未来的进修和生活打下坚实基础。
初中物理最新-浮力的应用导学案 精品

5、有三种密度不同的液体,给你一支铅笔、一小块橡皮泥,你用什么方法比较它们密度的大小?
6、某同学随地理老师去郊外考察时,在小溪边捡到一只小酒杯状的金属物体,将该物体口朝上轻轻放入水中时,它能漂浮在水面上。该同学带有大口圆柱形透明水杯一只(杯口直径约是物体口径的2倍)和一把刻度尺,在这样的条件下,他如何才能粗略地测出这个物体的密度?写出测量的方法和计算结果的数据表达式。
学生分析密度计的使用原理及特点。受到的浮力不变,液体的密度大,浸入的体积小;刻度由上至下由大变小。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实验能力。
培养学生概括和发散思维能力。
培养学生概括和发散思维能力。
首尾呼应
通过补充,让学生理解在实际生活中的浮力的应用。
课
堂
练
习
一、动手动脑学物理;
二、补充练习;
1、一个实心物体漂浮在煤油上受到的浮力是9.8牛顿,那么把它放在水中静止时受到的浮力是____牛顿。
课后作业另附
板
书
设
计
教
学
反
思
2、一个物体的体积是0.001米3,若把它浸没在水中,则物体受到的浮力是______牛顿。
3、一个正方体边长是0.1米,浸没在水中的情况如图,
则物体上表面受到的压强是_____帕,受到的压力是_____
牛;而物体下表面受到则物体受到的压强是_____帕,受到
的压力是____牛,则物体受到的浮力是______牛。
请同学们介绍自己所知道的关于潜水艇的知识,并播放潜水艇的录像带。
3、气球和飞艇
学生阅读课本第99页(气球和飞艇)。
人教新课标版九年级物理上册《浮力的应用》导学案

人教新课标版九年级物理上册《浮力的应用》导学案六浮力的应用导学案学习目标:1.知道利用浮力使物体上浮、下沉、悬浮或漂浮的原理。
2.知道轮船、气球、气艇、潜水艇的浮沉原理。
二、重、难点:重点物体的浮沉条件,知道轮船、潜水艇、气球飞艇的工作原理。
难点对物体浮沉条件的应用三、知识回顾:演示:先让学生注意铁块、木块体积相同,而材料不同,然后把铁块、木块一同浸没水中,同时放手,让学生观察。
依次提出下列问题,让学生回答。
1.浸没在水中的木块、铁块,各受到什么力的作用?为什么一个浮起,一个沉下?2.浸没在水中的木块、铁块受到的浮力相等不相等?为什么?受到的重力相等不相等?为什么?3.木块、铁块的体积相等,为什么受到的重力不相等?(引导学生认识是因为密度不相等)探究新知1. 思考:实心铁块密度大于水的密度就下沉,钢船为什么可以浮在水面?2. 潜水艇的工作原理,潜水艇是如何沉到水底,又是如何浮到水面的? 3. 气球、气艇采用了什么办法使它能够受到空气的浮力而升空呢?自学检测1.轮船排水量为10000t, (1)在河水中V排多大, (2)在海水中V排多大,它从河入海是浮起一些还是沉下一些?()如果是从海驶入河是浮起一些还是沉下一些?() 2.潜水艇靠改变_______________来实现浮沉。
我的疑问课内探究自主学习1.把牙膏皮头部剪掉,卷成一团放入水中,因为重力____浮力,所以要____,若把它做成空心筒状放入水中,牙膏皮的重力____,但它排开水的体积____,受到的浮力__,当浮力____重力时,就浮在水面上了。
2.讨论完成物体的浮沉条件:漂浮:F浮_____G,ρ物_____ρ液(例:)悬浮:F浮_____G,ρ物_____ρ液(例:)下沉:F浮_____G,ρ物_____ρ液(例:)上浮:F浮_____G,ρ物_____ρ液(例:)合作探究 1、船探讨船的发展过程,叙述独木舟――木船――轮船相同之处:作成空心,漂浮在水面上,浮力等于重力,即使最现代化的轮船也是采用这种方法制作的例题:一艘轮船装满货物时船货总重100000N,它受到的浮力多大?排开的水多重?引入划分船的大小――排水量排水量――船满载时排开水的质量,单位:吨实践应用:船从河水驶入海水要一些 2、潜水艇船只能在水面上航行,人们什么时候能够象鱼儿一样在水中任意上浮下潜呢?人们根据仿生物学制造成了潜水艇。
浮力的应用课时导学案

第 35—36 课时浮力(de)应用主备:汤兵审核:班组姓名:学习目标:巩固阿基米德原理;会从多方面分析物体(de)浮沉;会综合应用物体(de)浮沉解决相关问题.学习重点和难点:物体浮沉条件(de)理解.器材准备:橡皮泥或废牙膏皮、鸡蛋、水、食盐、大烧杯、潜水艇模型、密度计.学习过程:A、复习及预习展示1、阿基米德原理(de)内容是:浸在液体中(de)物体受到液体对他 (de)浮力,浮力大小等于物体 .用公式表示为 ,由公式我们可以知道,物体所受浮力大小只与和有关.2、浸在液体中(de)物体,当它所受(de)浮力大于重力时,物体;当它所受(de)浮力小于重力时,物体;当它所受(de)浮力等于重力时,物体或 .3、用密度大于水(de)密度(de)材料制成(de)物体要能浮在水面,我们可以把它做成 (de),使它能排开更多(de)水, 就是根据这个道理做成(de).4、潜水艇潜入水中后,排开水(de)体积是一定(de),即它所受(de)浮力 ,它(de)沉浮是通过改变来实现(de).B、探究新知1、自主学习并展示:物体(de)沉与浮由物体(de) 和 (de)相对大小来决定,①当F浮>G物时,物体;②当F浮=G物时,物体或;③当F浮<G物时,物体 .2、合作探讨解决下列问题并用试验展示:(1)用什么办法可以使本来在水中下沉(de)橡皮泥(废牙膏皮)浮在水面(2)有哪些方法可以使沉在水底(de)鸡蛋浮起来3、合作学习并展示:学习课本P98—99“轮船”部分,合作完成其中(de)三个问题并展示.(1)轮船满载时排开河水(de)体积是;(2)该轮船在海中航行时排开海水(de)体积为;(3)该轮船从河流驶入海洋时将一些.(说明:展示时要有完整(de)解题过程)4、演示:潜水艇(de)沉浮.5、思考并展示:潜水艇在下潜或上浮(de)整个过程中,所受压力和浮力分别怎么变化6、出示密度计并演示其实用方法,合作探讨并表述其工作原理7、理论探究:比较密度法判断物体(de)浮沉①当浸没在液体中且F浮>G物时,物体 ,根据阿基米德原理我们知道F浮= ,根据以前所学知识我们还知道G 物= ,同时由于物体浸没在液体中,所以有V排V物,综合上述关系式我们可以得出ρ液 ρ物 . ②类似上述推理,我们可以得出,当F 浮=G 物时,物体 ,ρ液 ρ物;当F 浮<G 物时,物体 ,ρ液 ρ物 . 8、悬浮和漂浮(de)异同:(1)相同之处: 物体受到(de)浮力都等于物体受到(de)重力. 即F 浮=G 物(2)不同之处:① 排液体积不同:悬浮时,对实心物体而言,V 排=V 物;漂浮时,V 排<V 物.② 密度不同:对实心物体而言,悬浮时, ρ物=ρ液; 漂浮时ρ物<ρ液. 9、课堂小结C 、当堂巩固习题第一部分:基础题1、“死海不死”(de)故事说(de)是“……将奴隶和俘虏扔进海里,可他们都漂浮在海面上……”以下解释正确(de)是 ( ) A 、他们是水平仍进海里(de) B 、海水密度等于人体(de)密度,人在海里自然漂浮C 、人漂浮在海面上,浮力总大于其重力D 、人漂浮在海面上,浮力总等于其重力2、一个鸡蛋沉没在一杯清水里,选择下列添加物(足量)加入杯内(de)水中,经搅拌后,最终可使鸡蛋浮起来(de)是( )A .水B .食盐C .酒精D .食用油3、目前,制造中国自己航母(de)呼声越来越高,如右图所示是某位网友提供(de)中国航母(de)设想图.一艘航母(de)舰载机飞离航母后,则有 ( )A .航母将上浮,所受浮力减小B .航母将下沉,所受浮力增大C .航母将下沉,所受浮力减小D .航母始终漂浮,所受浮力不变4、先在溢水杯中装满水(水面与溢水口齐平),水深为10cm,水(de)质量为5kg,再放入一块重3N(de)木块,溢出(de)水全部用小烧杯接住(如图7所示).则水溢出后溢水杯底受到水(de)压强是________Pa,小烧杯中水(de)重力等于________N. (g 取10N /kg) 5、一根木头重为1600N,体积为0.2m 3,漂浮在水面上,g 取10N/kg .求:(1)木头(de)质量; (2)木头(de)密度; (3)木头受到(de)浮力.第二部分:提升题6、在远洋轮船(de)船舷上,都漆着五条“吃水线”,又称“载重线”,如图13-76所示.其中标有W (de)是北大西洋载重线,标有S (de)是印度洋载重线.当船从北大西洋驶向印度洋时,轮船受到(de)浮力以及北大西洋与印度洋(de)海水密度ρ1和ρ2(de)关系,有( )A .浮力增大,1ρ=2ρB .浮力减小,1ρ=2ρC .浮力不变,1ρ>2ρD .浮力不变,1ρ<2ρ7、“库尔斯克”号潜艇爆炸沉没,这是因为爆炸后 ( )A .潜艇残骸受到浮力小于重力B .潜艇残骸不再受到浮力C .潜艇爆炸后使海水密度变小了D .潜艇残骸排开了更大体积(de)水8、某物体质量50g,将它浸没在装满水(de)玻璃杯中,溢出水(de)质量是40g,因此物体在水中将 .(选填“上浮”、“下沉”或“悬浮”)9、有一潜水艇悬浮在水中,如图所示.当用压缩空气把水舱中(de)水排出一部分时,潜水艇将________(填“上浮”或“下沉”).在未露出水面之前,潜水艇所受(de)浮力将__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10、质量为40kg(de)木块放在水中,木块露出水面(de)体积为×10-2m 3. 求:(1)木块受到水(de)浮力多大(g=10N/kg ) (2)木块(de)体积多大 (3)木块(de)(de)密度多大第三部分:培优题11、把一个塑料袋装满水,扎紧袋口挂在弹簧测力计下,称得重力是,将它(de)全部浸没在水中,弹簧测力计(de)示数是 ,塑料袋受到(de)浮力是 .(塑料袋(de)体积及重力忽略不计)12、把质量相等、体积不同(de)两个球,放入液体中静止时,大球漂浮,小球悬浮,若两球所受浮力分别为F 甲和F 乙,则( )A .F 甲>F 乙B .F 甲<F 乙C .F 甲=F 乙D .条件不足,无法判断13、用一弹簧测力计挂着一实心圆柱体,圆柱体(de)底面刚好与水面接触(未浸入水)如图16甲,然后将其逐渐浸入水中,如图16乙是弹簧测力计示数随圆柱体逐渐浸入水中(de)深度变化情况,求:(g 取10N /kg)(1)圆柱体受(de)最大浮力; (2)圆柱体刚浸没时下表面受到(de)液体压强;(3)圆柱体(de)密度图13-76。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松山五中生本教育“三、五”高效教学模式
初三物理导学案
第十四章 第六节 《浮力的应用》当堂检测
小组 姓名:
1、填表:
2、潜水艇是靠改变________________实现上浮和下沉的;轮船是采用________的办法,增大可以利用的________,使密度大于水的钢铁能漂浮在水面上。
3、一艘远洋轮船装上货物后,发现船身下沉了一些,则它受到的浮力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当船由内河驶入大海后,船受到的浮力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船身相对于水面将 (填“上浮”、“下沉”或“不变”)。
4、一个重力为0.6N 的鸡蛋悬浮在盐水中,它受到的浮力是__ __N 。
5、某课外活动小组在探究物体的“浮沉条件”时,将重为200g 的物体放入盛满水的盆中,有150g 水溢出,则 ( ) A.物块会浮在水面上 B.物块会悬浮在水中
C.物块会沉入盆底
D.不能据此判断出物块的沉浮
6.小军将一支密度计分别放入两种不同的液体中,如图所示。
若两种液体的密度分别ρ甲、ρ乙,静止时密度计所受浮力分别为F 甲、F 乙,则 ( )
A .ρ甲>ρ乙 F 甲=F 乙
B .ρ甲<ρ乙 F 甲>F 乙
C .ρ乙>ρ甲 F 甲<F 乙
D .ρ乙>ρ甲 F 甲=F 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