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史学史》期末考试试卷
中国史学史期末考总试题集--

中国史学史期末考总试题集--中国史学史期末总试题集一. 单项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0分)1.下列哪一位是属于南方少数民族的始祖人物:A 契B 黄帝C 蚩尤D 弃1.下列哪一位是属于华夏族的始祖人物:()A 契B 黄帝C 蚩尤D 弃2.写出成王死,康王立的前前后后的细节和庄严穆的气氛的书是:()A.《无逸》 B 《君奭》 B 《牧誓》 D《顾命》2.记载反映周朝成,康交替时期政治情况的文章是:()A.《无逸》B 《君奭》 C 《牧誓》 D《顾命》3.下列史书中,中国史学上最早的具有通史雏形性质的作品是:() A.《春秋》 B 《左传》 C 《国语》 D《古书纪年》3.下列史书中,记载邵公谏厉王弭谤的文章是:()A.《春秋》B 《左传》 B 《国语》 D《古书纪年》4.总结秦亡教训,得出“人主不闻其过,则社稷危。
”规律的书是:()A.《至言》B 《白虎通义》 C 《新语》 D《洪范五行传论》4.反映谶讳学迷信盛行达到登峰造极状况的书是:()A.《至言》B 《白虎通义》B 《新语》D 《洪范五行传论》5.主张史书内容要:“叙沿革,明罪恶,旆怪异”的是:() A.荀悦 B 左丘明 C 司马迁 D 刘知几5.主张对史书:以补其阙,以备异闻,以惩其妄,有所论辨的是:() A.左丘明 B 司马迁 C荀悦 D 裴松之二. 古文翻译题:(15分)夫《孝经》,《尚书》,《毛诗》,《周易》,“三传”,皆父子君臣之要道,十伦五教之宏纲,如日月之下临,天地之大德,百王是式,终古攸遵。
然多记言,罕存法制,愚管窥测,莫达高深,辄肆荒虚,诚为臆度。
每念懵学,莫探经政,略观历代众贤著论,多陈紊失之弊,或阙匡救之方。
------杜佑《献通典表》二. 古文翻译: (15分)学问之道,以各人自用得著者为真。
凡倚门傍户,依样葫芦者,非流俗之士,则经生之业也。
此编所列,有一偏之见,有相反之论,学者于其不同处,正宜着眼理会,所谓一本面万殊也。
历史期末考试题目及答案

历史期末考试题目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中国历史上的“三国”时期是指哪三个国家?A. 秦国、楚国、齐国B. 魏国、蜀国、吴国C. 唐朝、宋朝、元朝D. 汉朝、唐朝、宋朝答案:B2. 法国大革命爆发于哪个世纪?A. 16世纪B. 17世纪C. 18世纪D. 19世纪答案:C3. 以下哪个事件标志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A. 珍珠港事件B. 诺曼底登陆C. 柏林墙倒塌D. 日本投降答案:D4. 以下哪个文明被认为是古代埃及文明的起源?A. 苏美尔文明B. 印度河文明C. 尼罗河文明D. 黄河流域文明答案:C5. 以下哪位历史人物不是中国历史上的皇帝?A. 秦始皇B. 汉武帝C. 唐太宗D. 孔子答案:D6. 哥伦布发现新大陆是在哪个世纪?A. 14世纪B. 15世纪C. 16世纪D. 17世纪答案:B7. 以下哪个国家不是二战时的轴心国?A. 德国B. 意大利C. 日本D. 法国答案:D8. 罗马帝国的首都最初位于哪里?A. 罗马B. 雅典C. 君士坦丁堡D. 迦太基答案:A9. 世界历史上的“文艺复兴”运动起源于哪个国家?A. 法国B. 英国C. 意大利D. 西班牙答案:C10. 以下哪个事件标志着冷战的结束?A. 柏林墙的建立B. 古巴导弹危机C. 苏联解体D. 越南战争答案:C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实行了中央集权制度,统一了货币、度量衡和________。
答案:文字2. 英国的工业革命始于18世纪,其中________的发明是其重要标志之一。
答案:蒸汽机3.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1917年俄国发生了________革命,导致俄国退出了战争。
答案:十月4. 20世纪60年代,美国发生了一场重要的社会运动,即________运动,旨在争取平等权利。
答案:民权5. 古代中国的四大发明包括造纸术、印刷术、火药和________。
答案:指南针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1. 请简述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主要特点。
中国古代史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中国古代史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1中国官方修史的传统始于()。
1.0 分A、汉朝B、南北朝C、唐朝D、宋朝正确答案:C 我的答案:C 2下列对秦朝统一中国的疆域版图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1.0 分A、北边到达现在的长城沿线B、南边到交趾C、西边到达河西走廊D、东边到达今天的安徽正确答案:D 我的答案:D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1.0 分A、商朝人宗教信奉的氛围比较淡薄B、中国历史上朝代都城的建立是以定居某个位置为都城,并以都城为核心与周边形成核心地区C、游牧民族的迁徙是有规则的D、化学肥料是无机肥正确答案:A 我的答案:A 4秦朝对中国历史的贡献,包括()。
1.0 分A、制度性建设B、体制性建设C、社会结构的构建D、以上都有正确答案:D 我的答案:D 5我国第一部上古历史文件和部分追述古代事迹著作的汇编是()。
1.0 分A、《周易》B、《史记》C、《尚书》D、《春秋》正确答案:C 我的答案:C 6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0.0 分A、《中国中古社会史论》的作者是唐长孺B、《中国中古政治史论》的作者是黄仁宇C、政治史的研究核心是统治阶级的活动D、《论轮台诏》的作者是钱穆正确答案:C 我的答案:B 7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曹魏的开国皇帝是()。
0.0 分A、曹操B、曹植C、曹丕D、曹叡正确答案:C 我的答案:A 8大汶口文化分布在()。
1.0 分A、四川B、山东C、河南D、广东正确答案:B 我的答案:B 9东晋的统治呈现出()的特点。
1.0 分A、中央垂直领导B、三省六部制C、三公九卿制D、门阀世族政治正确答案:D 我的答案:D 10 商朝的社会性质是()发展阶段。
1.0 分A、民主社会B、原始社会C、封建社会D、奴隶社会正确答案:D 我的答案:D 11南方古猿最早的生存年代大致距今()。
0.0 分A、三百万年B、四百万年C、五百万年D、六百万年正确答案:C 我的答案:A 1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中国史学史期末考试题A卷教学文稿

中国史学史期末考试题A卷中国史学史期末考试题A卷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请考生将本题所选答案的字母填在下面的表格内对应的题号下,否则不给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答案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答案1、下列()史书发展了金文中的自觉的历史意识和历史鉴戒观念,是中国史学萌芽时期的重要成就?A、《世本》B、《尚书》C、《诗经》D、《竹书纪年》2、中国史上以历史家著称的第一人是()A、周公B、孔子C、左丘明D、司马迁3、中国历史文献学的创始者是()A、孔子B、司马迁C、刘向D、班固4、()史书发展了《春秋经》和《左传》的体例而建立了最早的断代规模具备的编年体。
A、《国语》B、《战国策》C、《七略》D、《汉纪》5、贞观十七年,唐太宗诏修《五代史志》,五代是指()A、宋、齐、梁、陈、隋B、梁、陈、齐、周、隋C、梁、陈、北齐、北周、隋D、北魏、西魏、东魏、北齐、北周6、下列()史书采用问答体的通俗形式,比较系统地阐述进了关于君王的认识。
A、《人物志》B、《帝王略论》C、《贞观政要》D、《帝范》7、下列()文献已有经、史、子、集的文献分类思想。
A、《七志》B、《七录》C、《七林》D、《隋书·经籍志》8、欧阳修私修的一部正史是()A、《旧五代史》B、《新五代史》C、《旧唐书》D、《新唐书》9、()的史学,是明清史学也是封建史学的殿军。
A、章学诚B、惠栋C、戴震D、龚自珍10、明末清初第一大儒黄宗羲的()是政论和史论结合的杰作。
A、《明夷待访录》B、《思旧录》C、《宋元学案》D、《明儒学案》11、在中国史学上,顾祖禹的()特别注意政治、军事地理的研究,故它至今仍为历史地理研究者的参考。
A、《九边图说》B、《读史方舆纪要》C、《寰宇通志》D、《天下郡国利病书》12、下列()是一部综合体史书。
A、《资治通鉴纲目》B、《文史通义》C、《绎史》D、《纲鉴易知录》13、到清代,辑佚工作有显著的成就,下列()正史主要辑自《永乐大典》。
中国史学史期末考试试卷

中国史学史期末考试题A卷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得分评卷人复查人1、下列()史书发展了金文中的自觉的历史意识和历史鉴戒观念,是中国史学萌芽时期的重要成就?A、《世本》B、《尚书》C、《诗经》D、《竹书纪年》2、中国史上以历史家著称的第一人是()A、周公B、孔子C、左丘明D、司马迁3、中国历史文献学的创始者是()A、孔子B、司马迁C、刘向D、班固4、()史书发展了《春秋经》和《左传》的体例而建立了最早的断代规模具备的编年体。
A、《国语》B、《战国策》C、《七略》D、《汉纪》5、贞观十七年,唐太宗诏修《五代史志》,五代是指()A、宋、齐、梁、陈、隋B、梁、陈、齐、周、隋C、梁、陈、北齐、北周、隋D、北魏、西魏、东魏、北齐、北周6、下列()史书采用问答体的通俗形式,比较系统地阐述进了关于君王的认识。
A、《人物志》B、《帝王略论》C、《贞观政要》D、《帝范》7、下列()文献已有经、史、子、集的文献分类思想。
A、《七志》B、《七录》C、《七林》D、《隋书·经籍志》8、欧阳修私修的一部正史是()A、《旧五代史》B、《新五代史》C、《旧唐书》D、《新唐书》9、()的史学,是明清史学也是封建史学的殿军。
A、章学诚B、惠栋C、戴震D、龚自珍10、明末清初第一大儒黄宗羲的()是政论和史论结合的杰作。
A、《明夷待访录》B、《思旧录》C、《宋元学案》D、《明儒学案》11、在中国史学上,顾祖禹的()特别注意政治、军事地理的研究,故它至今仍为历史地理研究者的参考。
A、《九边图说》B、《读史方舆纪要》C、《寰宇通志》D、《天下郡国利病书》12、下列()是一部综合体史书。
A、《资治通鉴纲目》B、《文史通义》C、《绎史》D、《纲鉴易知录》13、到清代,辑佚工作有显著的成就,下列()正史主要辑自《永乐大典》。
A、《旧五代史》B、《旧唐书》C、《后汉书》D、《南齐书》14、“予好读乙部书,涉猎四十年,窃谓史家所当讨论者有三端:曰舆地,曰官制,曰民族”。
历史学期末考试试卷及答案

历史学期末考试试卷及答案一、选择题1. 下列哪个朝代统一了中国?A. 秦朝B. 汉朝C. 唐朝D. 宋朝答案:A2. 哪位领袖领导了中国的社会主义革命?A. 孙中山B.C. 刘少奇D.答案:B3. 下列哪个事件标志着近代中国历史的起点?A. 五四运动B. 辛亥革命C. 抗日战争D. 文化大革命答案:B二、判断题1. 首都北京位于中国的南部。
答案:错误2. 甲午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反侵略战争。
答案:正确三、问答题1. 简述文化大革命的背景及其对中国的影响。
答:文化大革命发生于1966年至1976年,是发动的一场政治运动。
其背景是对中国内的权力斗争不满,并试图通过发动群众运动来重塑社会。
然而,文化大革命导致了社会的动荡和混乱,严重破坏了中国的经济和教育系统。
直到去世之后,中国才逐渐走向稳定和发展。
2. 解释中国的“四大发明”对人类历史的意义。
答:中国的“四大发明”是指造纸术、印刷术、火药和指南针。
这些发明在中国古代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并对人类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造纸术和印刷术的出现推动了知识的传播和文化的发展,为后来的科学、技术和文化进步奠定了基础。
火药的发明改变了战争的形态,影响了人类社会的格局。
指南针的发明在航海事业中起到了重要作用,推动了人类的地理探索和贸易活动。
四、附加题1. 请列举中国古代的五代十国。
答:五代: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十国:南唐、南汉、南后蜀、南前蜀、吴越、楚国、荆南、南平、闽国、吴国。
完整word版中国史学史期末考试题A卷

A卷中国史学史期末考试题20分)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复查人得分评卷人请考生将本题所选答案的字母填在下面的表格内对应的题号下,否则不给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答案题号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答案1、下列()史书发展了金文中的自觉的历史意识和历史鉴戒观念,是中国史学萌芽时期的重要成就?A、《世本》B、《尚书》C、《诗经》D、《竹书纪年》2、中国史上以历史家著称的第一人是()A、周公B、孔子C、左丘明D、司马迁3、中国历史文献学的创始者是()A、孔子B、司马迁C、刘向D、班固4、()史书发展了《春秋经》和《左传》的体例而建立了最早的断代规模具备的编年体。
A、《国语》B、《战国策》C、《七略》D、《汉纪》5、贞观十七年,唐太宗诏修《五代史志》,五代是指()A、宋、齐、梁、陈、隋B、梁、陈、齐、周、隋C、梁、陈、北齐、北周、隋D、北魏、西魏、东魏、北齐、北周6、下列()史书采用问答体的通俗形式,比较系统地阐述进了关于君王的认识。
A、《人物志》B、《帝王略论》C、《贞观政要》D、《帝范》7、下列()文献已有经、史、子、集的文献分类思想。
A、《七志》B、《七录》C、《七林》D、《隋书·经籍志》8、欧阳修私修的一部正史是()A、《旧五代史》B、《新五代史》C、《旧唐书》D、《新唐书》9、()的史学,是明清史学也是封建史学的殿军。
A、章学诚B、惠栋C、戴震D、龚自珍10、明末清初第一大儒黄宗羲的()是政论和史论结合的杰作。
A、《明夷待访录》B、《思旧录》C、《宋元学案》D、《明儒学案》11、在中国史学上,顾祖禹的()特别注意政治、军事地理的研究,故它至今仍为历史地理研究者的参考。
A、《九边图说》B、《读史方舆纪要》C、《寰宇通志》D、《天下郡国利病书》12、下列()是一部综合体史书。
A、《资治通鉴纲目》B、《文史通义》C、《绎史》D、《纲鉴易知录》13、到清代,辑佚工作有显著的成就,下列()正史主要辑自《永乐大典》。
中国历史期末试卷

中国历史期末试卷本次考试共50个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满分100分。
考试时间120分钟。
1、我国境内已知最早的原始居民是距今170万年的() [单选题] *A、北京人B、蓝田人C、元谋人(正确答案)D、山顶洞人答案解析:元谋人2、孙中山先生曾在一篇祭文中这样说道:“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创造指南车,平定蚩尤乱,世界文明,唯有我先。
”孙中山在这里赞扬的“人文初祖”的是() [单选题] *A、女娲B、黄帝(正确答案)C、、炎帝D、尧答案解析:黄帝3、俗话说:“洪水无情”,在我国远古时代,曾经发生了很大的水患,造成了巨大灾难。
此时,有一位英雄人物,花了十三年的时间,三过家门而不入,终于治好洪水,造福从民。
你能说出他是谁吗?() [单选题] *A、黄帝B、尧C、舜D、禹(正确答案)答案解析:禹4、战国时期,在岷江流域修筑的防洪灌溉工程使成都平原变得“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可谓之‘天府’也。
”这一项著名的水利工程是() [单选题] *A、大运河B、都江堰(正确答案)C、灵渠D、郑国渠答案解析:都江堰5、公元前260年,秦赵之间发生的一场空前激烈的大战是() [单选题] *A、长平之战(正确答案)B、城濮之战C、桂陵之战D、马陵之战答案解析:长平之战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单选题] *A、春秋分为东周和西周两个时期B、战国分为东周和西周两个时期C、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D、西周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正确答案)答案解析:西周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7、文字的发明是人类社会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之一。
中国迄今发现的最古老的比较成熟的文字是() [单选题] *A、刻画符号B、楔形文字C、甲骨文(正确答案)D、纸草文字答案解析:甲骨文8、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记录他言行的书籍是() [单选题] *A、《论语》(正确答案)B、《诗经》C、《道德经》D、《春秋》9、“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中《离骚》的作者是() [单选题] *A、屈原(正确答案)B、商鞅C、司马迁D、扁鹊10、提出“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思想的是() [单选题] *A、孙武(正确答案)B、孙膑C、韩非D、荀子11、追求与建立和谐、稳定的社会是中华民族的传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史学史》期末考试试卷任课教师:考试科目:《中国史学史》姓名:一、名词解释:12%1.纪事本末体2.《日知录》3.史德二、简答题:16%1.简述中国史学史的主要内容。
(8分)2.为什么说《左传》是完备的编年体史著?(8分)三、史料分析:27%1.试就下列史料分析论述编年体史书和纪传体史书各自有何优缺点?(7分)夫《春秋》者,系日月而为次,列时岁以相续。
中国外夷,同年共世,莫不备载其事,形于目前。
理尽一言,语无重出:此其所以为长也。
至于贤士贞女,高才隽德,事当冲要者,必盱衡而备言;迹在沉冥者,不枉道而详说。
如绛县之老,杞梁之妻,或以酬晋卿而获记,或以对齐君而见录。
其有贤如柳惠,仁若颜回,终不得彰其名氏、显其言行。
故论其细也,则纤芥无遗;语其粗也,则丘山是弃:此其所以为短也。
《史记》者,纪以包举大端,传以委曲细事,表以谱列年爵,志以总括遗漏。
逮于天文、地理、国典、朝章,显隐必该,洪纤靡失:此其所以为长夜。
若乃同为一事,分在数篇;断续相离,前后率出;于《高纪》则云语在《项传》,于《项传》则云事具《高纪》。
又编次同类,不求年月;后生而擢据首帙,先辈而抑归末章;遂使汉之贾谊将楚屈原同列,鲁之曹沫与燕荆轲并编:此其所以为短也。
(《史通·二体》)2.试分析下列史料所蕴含的思想内容。
(7分)“夫史官者,必求博闻强识、疏通知远之士,使居其位,百官众职,咸所贰焉。
是故前言往行,无不识也;天文地理,无不察也;人事之纪,无不达也。
内掌八柄,以诏王治;外执六典,以逆官政。
书美以彰善,记恶以垂戒,范围神化,昭明令德,穷圣人之至赜,详一代之斖斖()。
”(《隋书·经籍志·史部序》)。
3.试就下列史料分析马端临《文献通考》的编纂特点。
(6分)“凡叙事,则本之经史,而参之以历代会要,以及百家传记之书,信而有证者从之,乖异传疑者不录,所谓文也;凡论事,则先取当时臣僚之奏疏,次及近代诸儒之评论,以至名流之燕谈,稗官之纪录,凡一话一言可以订典故之得失,证史传之是非者,则采而录之,所谓献也;其载诸史传之纪录而可疑、稽诸先儒之论辨而未当者,研精覃思,悠然自得,则窃著己意,附其后焉。
”(《文献通考·总序》)4.下面一段史料说明了什么样的观点和价值取向。
(7分)“苟史官不绝,竹帛长存,则其人已亡,杳成空寂,而其事如在,皎同星汉。
用使后之学者,坐披囊箧,而神交万古,不出户庭,而穷览千载,见贤而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
若乃《春秋》成而贼子惧,南史至而贼臣书,其记事载言也则如彼,其劝善惩恶也又如此。
由斯而言,则史之为用,其利甚博,乃生人之急务,为国家之要道”(《史通·史官建置》)。
四、论述题(1、2题必做;3、4题选做一题):45%1.试论司马迁的史学贡献和治史特点。
(15分)2.试论刘知几及其《史通》在史学史和史学理论上的贡献。
(15分)3.《通典》是怎样一部史学著作?就其作者、内容、编纂、史学思想等等加以论述。
(15分)4.试分析钱大昕《廿二史考异》的基本内容和史学理论贡献。
(15分)参考答案要点:一、名词解释:12%1.纪事本末体:纪事本末体是以事件为中心来记事的史书体。
纪事本末体是南宋袁枢在编撰《通鉴纪事本末》过程中创立的。
该书的编纂主要目的是为了解决读《通鉴》的困难,详明历史事件的始末。
袁枢将《通鉴》分年叙述之事统一集中起来,分为239个标题,不动一字的加以抄录。
每事各详起讫、自为首尾,详细记载事件的来龙去脉。
2.《日知录》:明末清初顾炎武所著的读书笔记。
他自著此书的目的在于“明道”、“救世”为宗旨。
书中论述涉及到经义、政事、世风、科举、礼制等,内容非常广泛。
此书资料丰富,每论一事,必详其始末,参以考证。
是一部包含其学术思想、政治见解等内容的重要著作,书中表现了他经世致用的史学思想。
3.史德:是指治史者的品德修养。
治史者的道德修养和道德观念,对史学研究会产生极大的影响。
史学除受才、学、识的影响外,还受史德的影响。
章学诚认为,刘知几所谓“史才”、“史学”和“史识”,还没有穷尽治史的道理,具有史识,还要求了解“史德”。
“史德”的内容是个难以确定的问题。
因为各个时代的道德标准不同,对道德的要求也不同一样。
章学诚认为“史德”就是“著述者之心术”。
二、简答题:16%1.简述中国史学史的主要内容。
(8分)(1)历史编纂学(2)历史观(3)史学思想(4)治史方法(5)史学评论(6)史官制度中国史学史研究就是围绕以上这样一些内容进行的。
2.为什么说《左传》是完备的编年体史著?(8分)(1)改进了记事方法。
(2)生动具体。
(3)叙事与论史相结合。
(4)思想性提高了。
三、史料分析:27%1、纪传体优点:(1)便于记载多方面的历史事迹。
上至天文下至地理、中外史事可包罗万象。
(2)便于记载不能按年编排的历史,如经济以及其他方面不知时间的事件等。
(3)便于广泛地记载历史人物。
缺点:(1)不能集中叙述历史事件的全部情况。
“同为一事,分在数篇,断续相离,前后屡出。
”(2)不易表明历史事件之间的关系。
(3)易于夸大某些历史人物的作用。
编年体优点:(1)便于表现历史事迹的时间顺序。
(2)便于表明历史事件之间的关系。
(3)可以避免叙述重复,“理尽一言,语无重出。
”(4)具有“资鉴”和“讽教”的重要作用。
缺点:(1)不能连续叙述历史事件的全部情况,“一事隔越数年”。
(2)难以记载年日不明或不能编年的历史事迹。
(3)易于编重政治事件,忽略经济文化方面的史迹。
(4)记事简略,史料不丰富,难以完整地反映社会情况。
2、主要提出了对史官的基本要求。
所谓“博闻强识”,是知识上的要求;所谓“疏通知远”,是见识上的要求。
要求史官对于天文、地理、人事等方面的知识都应融会贯通,善于运用。
3、反映了马端临《文献通考》的编纂特点,即“叙事为文”,“论事为献”。
“文”是作者自己解释史料叙述事实;“献”是议论,即征引古今学者的种种议论,许多学者的议论正因有《文献通考》的征引,才传到如今。
4、这上刘知几提出的“史学功能论”,包含了这样两种认识形式和价值取向,一种是着眼于“居今识古”,即人们通过史学而认识历史;另一种是强调“思齐”和“内自省”,即客观历史通过史学而对后人产生启迪和教育作用。
二者互为联系:人们认识历史,是人们从历史中获得启迪、受到教育的基础;而人们从历史中获得启示、受到教育则是人们认识历史的重要目的之一。
甚至认为史学是有关国计民生的大事,是治国安邦的要道。
四、论述题(1、2题必做;3、4题选做一题):45%1.试论司马迁的史学贡献和治史特点。
(15分)《史记》的史学贡献:(1)定奠了通史的规模。
(2)创立了完备的纪传体。
(3)广泛记载了各种历史人物。
(4)记载了边境少数民族和外国历史。
(5)在文学上有重要价值。
文章生动,启发兴趣。
(6)适合当时历史发展的需要。
司马迁的治史特点:1、全面搜集文字资料。
2、实地考察。
3、亲身访问。
4、慎重取舍。
2.试论刘知几及其《史通》在史学史和史学理论上的贡献。
(15分)刘知几对于史学的贡献:(1)第一次对中国史学作了比较全面而详细的总结。
(2)表彰“直书”,贬斥“曲笔”。
(3)批判了盲目崇拜古代,迷信圣人的观念。
(4)对历史编纂学提出了许多重要的建议。
(5)指出了史家须具备的条件——“史才三长”。
《史通》的史学批评理论:(1)关于史书内容。
“五志三科”。
(2)关于撰述方法。
“博采善择”。
(3)关于体裁体例。
“六家”、“二体”、“十流”。
(4)关于文字表述。
“叙事为先”、“简要为主。
(5)关于撰述原则。
直书与曲笔》。
(6)关于史学功用。
“生人之急务,国家之要道”。
(7)关于史学批评范畴。
文与质、文与史、直与曲、简与烦、创与循、名与实。
(8)关于史学批评的方法。
原始察终、求名责实、比较评论、区分类聚。
(9)关于史家修养。
“史才三长”。
3.《通典》是怎样一部史学著作?就其作者、内容、编纂、史学思想等等加以论述。
(15分)作者生平:杜佑,字君卿,京兆万年(西安)人,唐中期著名的政治家和史学家。
生于唐玄宗开元年二十三年(735),卒于唐宪宗元和七年(812),主要活动事迹在安史之乱以后。
杜佑一生有两个特点:1、勤奋好学,自幼开始读书以来至“位极将相手不释卷。
”2、政治经验丰富。
他从低级官吏到中级官到高级官,即九品到一品都做过,地方官到中央官都做过。
《通典》的内容和编纂特点: 1、将食货列于首位,食货中又首列田制,重视农业,他说“农者有国之本也,谷者国之司命也。
”2、不列天文、历法、五行、艺文等志,其与“徵诸人事,将施有政”的著述目的无关。
3、各部分的编排先后次序体现了其对政治的观点。
4、发展了史书自注的方法。
《通典》的价值和贡献:1、创立典制体。
2、主会通。
3、立分门。
4、重论议。
5、倡经世。
6、进化的历史观。
4.试分析钱大昕《廿二史考异》的基本内容和史学理论贡献。
(15分)内容有三:(1)校勘文字。
(2)解释文意。
(3)辨明事实。
此书全部为考证,没有评论,历来被公认为考证成就最高的著作。
钱大昕的史学理论贡献:(1)“成一家之言”的治史境界。
(2)“美恶不掩,各从其实”的撰史原则。
(3)“博采慎择”的取材标准。
(4)“增其所当增,省其所可省”的表述要求。
(5)“师古之是”、“平心度之”的史学批评态度。
(6)“知人论世”的史学批评方法。
(7)“谨严灵活”的书法义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