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族银饰图案题材研究
苗族银饰阅读理解

苗族银饰阅读理解一、苗族银饰的外观苗族银饰那可真是超级好看呢。
它们的样式特别多,有各种各样的形状,像什么蝴蝶啊,花朵啊,这些造型都特别精美。
银饰的大小也不一样,有的是小小的耳环,精致得很,戴在耳朵上就像小精灵在耳朵上跳舞;有的则是大大的项圈,很有分量,感觉戴上去整个人都变得很有气场。
而且啊,这些银饰的工艺非常复杂,上面有很多细细的花纹,那些花纹就像是被施了魔法一样,充满了神秘的魅力。
二、苗族银饰的文化意义苗族银饰可不仅仅是好看的装饰品哦。
它在苗族文化里有着超级重要的地位呢。
对于苗族同胞来说,银饰是家族传承的象征。
从老一辈传到小一辈,每一件银饰都承载着家族的故事和记忆。
而且银饰还和苗族的传统习俗紧密相连,像在一些重大的节日或者婚礼上,苗族姑娘们都会戴上最漂亮的银饰,这是一种对传统习俗的尊重,也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感觉每一件银饰都像是一本会说话的历史书,无声地诉说着苗族的文化呢。
三、我对苗族银饰的喜爱我真的超级喜欢苗族银饰啊。
每次看到那些银饰,就感觉自己好像走进了一个充满神秘和美丽的世界。
我觉得它们就像是苗族人民智慧的结晶,用银这种简单的材料,打造出如此精美、富有文化内涵的东西,真的太厉害了。
我还梦想着有一天自己也能拥有一套苗族银饰呢,哪怕只是小小的一个耳环或者手链,那也会让我特别开心。
四、阅读理解相关如果从阅读理解的角度来看,要是在文章里看到关于苗族银饰的描写,那我们就要注意很多点啦。
首先要关注它的外观描写,那些描写形状、大小、工艺的部分,都是很重要的信息。
然后就是文化意义方面的内容,这往往是作者想要传达的更深层次的东西。
我们要能够理解作者通过描写银饰来表达对苗族文化的尊重和喜爱。
还有就是一些和银饰相关的故事或者传说,如果文章里有提到,那也是理解文章的关键部分呢。
答案与解析:这篇文章主要围绕苗族银饰展开。
答案方面,关于苗族银饰外观的描述要点可以在一里面找,文化意义在二里面找,我对它的喜爱在三里面找,阅读理解相关在四里面找。
湘西苗族的审美观念对银饰的影响

对 于世 间的善魂好鬼则 刻在银 饰上 以示崇敬 ,而对于恶魂劣 鬼则用项 圈、手镯 和满身银饰 加以避之 ,在这种神性与理性
为避邪 、祛病 、消灾及美好生 活的承载和象征 ,银饰艺术在 这种思 维的启发体现 了苗族人认识 自然 的强烈愿望 ,这些神
如银饰 图案中的形象 常常被抽取出来事物的某一特征 ,或用
一
动物 、一 羽毛 、一枝 叶 、一角 、一葫芦等来象征该物象或
某个情节 ,或 以纯粹 的曲线来 表现一种形象 ,这在文化人类 学上 叫做 ‘ 痕律” 表现 了主体对外物直觉 的审美体验和主 谴 。
观判断 。 ①它给银饰艺术蒙上了一层 唯美 而浪漫的原始 色彩 ,
的审美外化得到 了极度 的张扬 。 同样产生于原始思维 的湘西苗族神话故事囊括了神 、 、 人
者 的合 理共存 ,对于这些思想文化 的审美意识使得苗族将世
间 的一 草 一 木 、 虫 一 兽 纷 纷 打 制 在 银 饰 上 加 以 铭 记 和膜 拜 , 一
鬼 、日月星辰 、花草 虫鱼等各个方 面 ,它们生动的再现 了苗
性发展倾 向。 跟理性发达等级森严 的中原文化窘然不 同,明、 清时代人们 的衣着首饰都是有 一定 等级 规则 的 ,任何 人不得
逾越 。可是 同样生活在 明、清 时代 的苗族人 民 ,在银 饰的佩 戴上却无等级 区分 。不论你是寨老 ,理 老 ,土司、鼓 藏头还 是普通百姓 ,人人都可穿着佩戴一样 的银饰 。比如苗族姑娘
出嫁时的盛装头饰 ,它就并非贵妇人 的专有 ,姑娘 出嫁时都 可佩戴而且也必须佩戴银冠饰 ,如果没有 ,可 以去 向亲朋借 用 ,人 们都乐于相借 。这也体现 了古代苗族社会传承下来 的
闽东畲族与黔东南苗族的银饰比较分析

闽东畲族与黔东南苗族的银饰比较分析闽东畲族和黔东南苗族是中国两个具有丰富历史和独特文化特点的民族群体。
作为两个民族的重要文化遗产之一,银饰在他们的传统生活中起着重要的装饰和象征作用。
本文将从材料、工艺、形式和寓意等方面对这两个民族的银饰进行比较分析。
一、材料闽东畲族的银饰主要使用的是纯银或银合金。
纯银是一种质地柔软,抗氧化性好的材料,对人体无害。
而银合金则是指银与其他金属如铜等按一定比例混合而成的材料,其硬度和强度相对较高,不易变形。
黔东南苗族的银饰主要使用的是白银。
白银也是纯银的一种,但其银含量较低,硬度较高,质地相对较硬。
二、工艺闽东畲族的银饰制作工艺主要包括铸造、打造和镶嵌等。
铸造是将熔化的银液倒入模具中,待凝固后取出做成银饰品的一种工艺。
打造则是用银片或银条经过切割、锤打、弯曲、拉伸等方式制作出形状各异的银饰品。
镶嵌是指将银饰品镶嵌在其他材料如木、骨或玉石中,以增加其美观性和丰富性。
黔东南苗族的银饰制作工艺主要包括锻造、拉丝和雕刻等。
锻造是将银材料经过加热至可塑状态后用锤子打造成所需形状的工艺。
拉丝则是将银材料通过一系列拉动、牵拉和表面处理等工序制成细长而有光泽的银丝。
雕刻是将银材料经过刻划、镂空等手法制作出各种纹样和花纹的工艺。
三、形式闽东畲族的银饰形式多样,其中最常见的有耳饰、项链、手镯、胸针和发饰等。
耳饰是闽东畲族传统服饰中必不可少的配饰,其形状多为鱼、蛇、虾等动物形态。
项链一般由数条银链或银丝串联而成,上面镶嵌着银块或宝石,具有独特的装饰效果。
手镯是用银片或银块制作成的环形装饰品,多用于手腕或脚踝部位。
胸针则是一种固定在胸口的装饰品,形状多样,常见的有花、蝴蝶等。
发饰是用来固定或点缀发髻的银制品,常见的有发簪和发夹等。
四、寓意闽东畲族的银饰寓意多与自然和生活相关,比如耳饰的鱼形象往往表示着祥瑞和富饶,而蛇形象则寓意着勇敢和聪明。
项链上的银块和宝石则象征着尊贵和美丽,手镯上的银块则表示着勇士或领导者的身份。
从苗、汉银饰的比较探讨苗、汉文化的异同

从苗、汉银饰的比较探讨苗、汉文化的异同苗族是我国少数民族中分支最多,分布最广泛的其中一个,尤其集中在贵州黔东南地区,苗族银饰是苗人智慧与劳动的结晶,是丰富多彩的文化载体。
安顺屯堡地区的汉族银饰也独具特色,由于历史文化,审美观念的不同,导致两个地区的银饰文化也有很大差异。
本文主要通过对黔东南地区苗族银饰这一民间艺术的调查研究与汉族银饰的比较来反映苗汉文化的不同,银饰的背后透视出各自浓郁的文化内涵。
通过对贵州黔东南地区的西江千户苗寨与安顺屯堡地区的实地考察,采访当地银匠师傅,结合图书馆的书籍,期刊,论文资料归纳总结出苗族银饰与汉族银饰的特点,风格,对苗,汉文化进行研究与分析。
希望能对苗,汉银饰所承载的文化内涵有所了解。
民族文化苗族人为什么戴银饰(苗族人为什么喜欢佩带银饰)

民族文化苗族人为什么戴银饰(苗族人为什么喜欢佩
带银饰)
苗族人佩带银饰有四种作用:一是便于迁徙时“人走家随”;二是“避邪”;三是身体健康状况的“睛雨表”;四是装饰打扮自己。
历史上受战乱影响,苗族居无定所,随将家里积蓄换成银锭打制成饰物由家中妇女佩服带,必要时,人走则家随;银,可以驱邪保平安;银,遇身体有风湿或内脏疾病会发灰(用棉布或牙膏轻擦即恢复),方便及时就医;苗族人民把自己见过的花、鸟、鱼、虫、精心加工成银饰图案,借以寄托向往美好生活,走出大山,考取功名等思想。
苗族是勤劳、善良、骠悍并充满智慧的民族。
凤凰古城苗族银饰技艺传承现状调查及对策初探

凤凰古城苗族银饰技艺传承现状调查及对策初探凤凰古城位于中国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是一座保存完好的古城,也是苗族文化的重要代表之一、苗族银饰作为苗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凤凰古城得到了很好的传承和发展。
然而,随着现代化的发展,苗族银饰技艺传承面临着一些困难和挑战。
因此,有必要对凤凰古城苗族银饰技艺传承现状进行调查,并提出相应的对策进行探讨。
一、凤凰古城苗族银饰技艺传承现状调查1.传承人口锐减:随着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年轻人选择离开故乡追求更好的生活,导致苗族银饰技艺的传承人口锐减。
2.缺乏传统技艺传承教育:现代教育体系中缺乏对苗族银饰技艺的传承培训,年轻人很难得到专业的教育。
3.市场需求不足:随着社会消费升级,很多人更倾向于购买现代化的首饰,苗族银饰技艺的市场需求不足。
4.材料难以获取:传统的苗族银饰需要用到一些特殊材料,这些材料的获取逐渐困难,导致制作工艺受到限制。
二、对策初探1.引导年轻人回乡传承:政府可以出台相关政策,吸引年轻人回到故乡传承苗族银饰技艺,同时可以提供一定的培训和补贴。
2.开展传统技艺培训:在当地开展苗族银饰技艺的培训班,吸引更多年轻人参与,学习传统的制作工艺。
3.开发市场推广:可以通过举办展览、赛事等活动,提升苗族银饰技艺在市场中的知名度,吸引更多消费者。
4.推动材料研发和保护:政府可以出台相关政策,支持苗族银饰材料的研发和保护,保证传统材料的供应和使用。
通过以上初步对策的探讨,可以为凤凰古城苗族银饰技艺传承现状提供一定的应对之策。
政府、学校、企业等不同部门可以共同努力,保护和传承这一珍贵的苗族文化遗产,促进当地文化的发展和繁荣。
同时,也希望更多人关注和支持苗族银饰技艺的传承,让这一文化传统得到更好的传承与发展。
民间工艺调研报告(苗族服饰)

4.方茴说:"可能人总有点什么事,是想忘也忘不了的。
"5.方茴说:"那时候我们不说爱,爱是多么遥远、多么沉重的字眼啊。
我们只说喜欢,就算喜欢也是偷偷摸摸的。
"6.方茴说:"我觉得之所以说相见不如怀念,是因为相见只能让人在现实面前无奈地哀悼伤痛,而怀念却可以把已经注定的谎言变成童话。
"关于少数民族苗族的调研报告目录1 前言2 苗族简介3 苗族刺绣4 苗族剪纸5 苗族服饰1."噢,居然有土龙肉,给我一块!"2.老人们都笑了,自巨石上起身。
而那些身材健壮如虎的成年人则是一阵笑骂,数落着自己的孩子,拎着骨棒与阔剑也快步向自家中走去。
4.方茴说:"可能人总有点什么事,是想忘也忘不了的。
"5.方茴说:"那时候我们不说爱,爱是多么遥远、多么沉重的字眼啊。
我们只说喜欢,就算喜欢也是偷偷摸摸的。
"6.方茴说:"我觉得之所以说相见不如怀念,是因为相见只能让人在现实面前无奈地哀悼伤痛,而怀念却可以把已经注定的谎言变成童话。
"6 苗族银饰7 苗族蜡染8 苗族舞蹈9 总结10设计定位前沿我国是一个拥有五千多年文明历史的古老国度,辽阔的土地,丰富的资源,悠久的历史,古老的文化注定了我国是一个多样化,多民族的国度。
我国现有56个民族,其中汉族占据了绝大部分人数,其余55个民族统称少数民族。
对于少数民族我心中一直充满了好奇,也许是我们一直都生活在身边大都是汉人的环境下吧,也许是对未知事物的一种期盼,我一直都很想深入的了解一下少数民族尤其是苗族。
尽管苗族可能不是我听说过的第一个少数民族,然而绝对是我印象最为深刻的一个少数民族。
苗族对我来说即使熟悉也是陌生的,熟悉是因为我在书中看到过很多关于苗族的描述,陌生是因为现实生活中我从未接触过苗族,他的一切对我来说都是那么的神秘与虚幻同时又是那么的吸引我。
苗族银饰锻造工艺讲义

非物质文化遗产--苗族银饰锻造工艺今天我们继续来了解贵州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贵州的传统工艺,还是以视频开始。
视频,2分,刚刚我们看到的是贵州的银饰锻造工艺,也就是我们将要了解的内容。
我们来看看视频中介绍的银饰产品图片,(生活在左银饰),图中的银饰都是来自黔东南比较传统的银饰款式,本土气息民族感比较强,但是搭配他的服装就别具一番风格。
再来看看本土原创手工银饰品牌太阳鼓银饰(产品图片)3分看完这些图片,同学们有没有兴趣继续了解银饰的制作过程?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那我们就得先来了解一下他的文化和历史,苗族银饰锻造技艺是中国苗族民间独有的技艺,历史悠久,有600多年的历史,传承延续下来,才有了模式和形态基本定型的银饰,所有的饰件都通过手工制作而成,2006年5月20日,苗族银饰锻造工艺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图片,手工制作图片,盛装图片)苗族的银饰文化苗族的银饰在各民族的首饰中首屈一指,妇女着盛装时必佩银饰,昂贵且繁多。
银饰是苗族最喜爱的传统饰物,主要用于妇女的装饰。
品种多样,从头到脚,无处不饰,包括头饰、面饰、颈饰、肩饰、胸饰、腰饰、臂饰、脚饰、手饰等,彼此配合,体现出完美的整体装饰效果。
一个盛装的苗族妇女,全身银饰可达二、三十斤。
银凤冠和银花帽是头饰中的主要饰品,也是整套银饰系列之首,素有龙头凤尾之美称,其制作较为复杂,使用的小件饰品少则一百五十余件,多则达两百余件,价值昂贵。
苗族用银的观念一是审美,以大为美,以重为美,以多为美。
二是表示富有和避邪。
每逢民族节日,苗族姑娘的头上、颈上、胸前、后背都戴满了银饰品,跳起芦笙,踩起铜鼓,银佩叮当,银光闪闪,饶有一番情趣。
婚嫁之日,银饰更是新娘必不可少的装饰品。
银饰是苗家人财富的象征,尤其是苗乡年节,或婚嫁迎娶,苗寨便成了银的世界,这是苗家独有的"银饰文化"。
(银饰盛装图片)10苗族银饰技艺特点和传统银饰特点苗族的银饰品主要是由本民族的男工匠打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苗族银饰图案,从其题材内容和形式来看是呈现湘西少数民族文化的图像文献,是艺术家通过对湘西少数民族的历史发展、宗教活动、生活方式、生存环境等方面的挖掘与表现,再现和创造出的直观现象。
通过对不同时期和不同地域湘西少数民族图形题材的考察发现,这些图形图像具有湘西少数民族文化的内涵,反映了在历史进程中的民族发展与变迁。
它不仅在传承和弘扬湘西少数民族文化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也使得对这些少数民族的认识与研究有了新的立足点。
图形所具有的视觉直观性及历史性特点为深入研究湘西少数民族提供了新的视角与方法。
苗族服饰以刺绣精美、银饰华丽而名扬中外,享誉古今。
然而,就苗族的银饰而言,种类繁多,特点鲜明,在我国少数民族服饰文化中独树一帜。
银饰图形与纹饰承载着苗族人民情感的印记,记载着其族群经过漫长的迁徙和征战的历程。
它们在已经定居多年的苗族生活中依然刻下不可磨灭的烙印,铭记着祖先迁徙和征战的千难万险,回忆着迁徙途中的事与物,颂扬了祖先的勇敢与顽强。
在苗族族群中,有很多是关于银饰的传说。
其中之一是从物质层面上解释银饰的来源之一。
苗族上古传唱下来的著名叙事长诗《娘阿莎》中的“水龙王”有这样的唱词:“还你六张巾,退你银项圈。
”古歌表达出金银的物质与精神、功利与审美。
苗族的《换嫁歌》唱出了在母系社会男子出嫁时的情景:“头插锦鸡毛,衣裙身上套。
一只银项圈,胸前(九)闪耀。
”时距今日约有2000年。
然而,苗族银饰之所以产生,更重要的是它有着深层的精神动因,即以巫术为核心的原始宗教信仰得到相应的发展。
苗族人们生活的各个领域,被浓重的巫文化的氛围所笼罩。
苗族的银饰从它诞生之初,就具有巫术的信仰与功能。
归纳而言,苗族题材银饰图案大致可分巫文化—宗教信仰题材、民间传说题材、自然崇尚题材三类。
一、宗教信仰题材
巫文化是苗族银饰图形和纹饰的主要题材来源。
在各种银饰图案中,蕴含着巫术、信仰的图形与纹饰占据装饰物的主要内容。
银器就功能而言,苗族先民相信,一切锋利之物皆能驱邪,而银器就是驱邪之极品,还可以消灾祛病。
这种功能体现得极为现实—如他们行路途中在山泉里饮水时,要先用银器浸入山泉消灾后饮用。
再如丹寨的苗族妇
女的银围腰链也是驱邪的器物,此器物必须是舅舅
亲自请人打制,戴上后终身相随。
台江苗族曾经有
这样的习俗:族人去世,要在墓穴中撒一点银屑,
银子可伴随着他们的灵魂,使其不遭遇恶魔鬼怪。
苗族的宗教信仰还体现在自然崇拜、图腾崇
拜、祖先崇拜等原始宗教形式方面,苗族族群的传
统社会体系迷信鬼神、盛行巫术。
因此,图腾崇拜
是苗族银饰图形与纹饰的重要造型内容。
比如,丹
江苗族背部银衣有一个“宗庙”的图像造型,这是
苗族原始宗教信仰的核心图样,其巫术的意蕴浓
重,具有统管全身银衣片的地位。
因此,每一件银
衣均有这种“宗庙”图样,其图纹形式基本稳定,
不得随意创造和改变。
还有银花头围上的骑马武士
和小孩银帽上的神像也都如此。
传统的童帽饰造型
多见狮、鱼、蝶等形象,还有受汉族文化影响的“福
禄寿喜”、“长命富贵”等字样,构思巧妙,造型别
致。
贵州施洞有一种专为婴儿特制的银菩萨帽饰,
一套九枚,件小,片薄,分量轻,适于不堪重负的
婴幼儿佩戴。
苗族图腾即是与苗族有血缘关系的几种图像。
苗族认为,水牛是具有神性的动物,贵州的西江、
施洞、排吊等地苗族的银角是牛角的图样造型。
以
“牛”造型显示“组灵意象”、“生殖意象”和以富为
美的观念,同时它还表示威武和抵御强敌,向爱人
显示魅力,向精灵显示魔力。
苗族认为,枫树是祖
先之祖,传说枫木生出了蝴蝶妈妈,蝴蝶妈妈生下
了十二个蛋,由鹊宇鸟孵化出苗族的祖先姜央和十
二个兄弟。
银饰上的吊花,多为三角形的枫叶纹,
它也作为连接其他图样的中介造型。
苗族古歌当中
提到了十余种鸟类,而帮助蝴蝶妈妈孵化十二个蛋
的鹊宇鸟,有说是燕子的一种,它是由被砍伐的古
枫树梢变来的,所以也是被苗族作为图腾来崇拜
的。
银燕雀是苗族银饰中一种极为重要的图样造
型,雷山丹江的主体由银雀组成的银簪中,有四只
银雀,中间的一只做得很逼真,神态活灵活现,连
一片一片的羽毛纹理也清晰可见,小雀则抽象简
略。
都匀王司的银雀发簪主体就是一只神态逼真的
写实的鸟,它展翅欲飞,身上的羽毛也一片片地微
张,嘴里还衔着一个银笼。
蝴蝶的纹样造型在银围
帕、发簪、银梳、耳环、衣帽饰、项圈、压领、银
衣片、背带、腰链、吊饰、手镯、戒指、烟盒、围
腰银牌等几乎所有的银饰上都能看到。
上述几种图
腾的纹样造型都是苗族银饰不可或缺的。
而其他的
各种动物、花草图案造型则可以灵活搭配。
丰富的
宗教信仰题材给予了银匠广阔的想象和创造源泉。
二、民间传说题材
每一个苗族民间传说故事,都是对苗族族群美
好愿望的传颂。
迁徙使人们居无定所,同时也使得
这种口口相传的文学以传唱的方式担当起了民族文
化的传承、授艺和教育功能。
在苗族银饰图形与纹
饰中,有大量以苗族族群故事为题材的图形和纹饰
创作。
例如,造型精美的银花冠,花冠前半部分插
有6根参差不齐的银翘翅,上面嵌制有二龙戏珠、蝴
蝶探花、丹凤朝阳、百鸟朝凤、游鱼戏水等各式各
样图形组合搭配而成的银饰纹样。
然而,民间传说
在苗家银饰图形和纹饰中有着各种不同的象征意义
和心理诉求,如“八仙过海”、“双凤朝阳”、“龙凤
呈祥”、“双龙夺宝”等纹样,按传统民俗的习惯分
别表达神通广大、祥瑞喜庆、男女恩爱、发家致富
的含义。
苗族银饰中有一种银牌,其形状有大小不
等类型,银牌均浮刻着各种花纹图案,图案中兼刻
有“长命百岁”、“长生保命”等字样,这反映了制
作银牌的主要目的就是祈求神灵保佑,“锁”住佩
戴者以防被魔鬼抓走,寄托自己美好的愿望。
因此,
民间传说题材便成为苗族银匠手中取之不尽、用之
不竭的创作题材。
蚩尤是苗族的祖先,而龙却是蚩
尤的对手。
所以,相传古歌《十二个蛋》当中,“水
龙”只是其中的一个蛋,并没有至高无上的地位。
然而,苗族的历史文化中,有的地区有招龙、接龙
的习俗,把龙视为至尊,有些地区则有特殊的龙崇
拜。
基于这样的文化背景,在苗族银饰图形与纹饰
中,“龙”的纹样随处可见。
只是纹样形态有善有
恶,或是善恶互换,有些“龙”图纹甚至是可以与
各种动物“嫁接”的一个符号。
由于受到汉文化的
影响,苗族银饰中龙的图样有了新的意蕴—神圣
而尊贵,于是龙的纹样多见于头饰。
特别是女性戴
的银角,大多为双龙戏珠等吉祥图样。
然而,在项
圈上龙纹图案比较普遍,组构多与植物纹样或动物
纹样搭配,形成新的、别致的纹样,图案样式特别
丰富。
从纹样中可以看出,龙没有了神秘的面纱,
与其他动物一样,只是大家庭中的普通一员,它可
以和各种动植物平等共处于一个项圈或手镯之上。
如贵州黄平、凯里一带盛行的“龙凤抢宝单层响铃
银项圈”,纹样形式为单面浮雕双龙、双凤抢宝,项
圈中间部位是浮雕的龙纹圆盒,圈沿下部坠了猫、
鹿、鱼和龙纹响铃吊饰。
又如贵州施秉一带流行的
一种响铃银项链,它的链身吊坠凤凰、蝙蝠、老虎、
蟾蜍、鸡、马、鱼、人及一串响铃。
项链正中坠一
美术大观ˉ艺术理论
ˉ
ˉArt Pan艺术理论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