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在抗辐射损伤中作用的探讨

合集下载

密蒙花的药学研究进展

密蒙花的药学研究进展

密蒙花的药学研究进展摘要密蒙花是一种具有广泛应用价值的中药材,其来源、分布及药用价值备受。

近年来,对于密蒙花的药学研究取得了一系列重要进展,为其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本文将概述密蒙花的概况,并重点介绍近年来密蒙花药学研究的主要进展和成果,以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参考。

引言密蒙花,别名小锦花、黄饭花等,来源于马钱科植物密蒙花,主要分布在亚洲、欧洲和北美洲等地。

密蒙花具有清热利湿、凉血解毒、养肝明目等功效,被广泛应用于中医临床。

当前,密蒙花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化学成分、药理作用以及临床应用等方面。

本文将重点探讨近年来密蒙花药学研究的主要进展和成果。

研究现状1、有效成分研究密蒙花的有效成分主要包括黄酮类化合物、苯丙素类化合物、挥发油类化合物等。

其中,黄酮类化合物是密蒙花的主要有效成分之一,具有明显的抗氧化、抗炎、抗菌等药理作用。

通过对密蒙花中黄酮类化合物的深入研究,为其药用价值的开发提供了理论基础。

2、配伍应用与中药应用密蒙花在临床应用中常与其他中草药配伍,以提高药效。

如与枸杞子、菊花等配伍,可增强养肝明目的功效;与丹参、郁金等配伍,可改善血液循环、活血化瘀。

此外,密蒙花在中药汤剂和药酒中也有广泛应用,如密蒙花汤剂可用于治疗慢性肝炎、过敏性鼻炎等病症,密蒙花药酒则可用于缓解高血脂、高血压等症状。

研究方法与成果1、提取方法与测定方法随着科技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提取方法和测定方法被应用于密蒙花有效成分的研究。

其中,常用的提取方法包括溶剂提取法、超声波辅助提取法、微波辅助提取法等;测定方法主要包括高效液相色谱法、气相色谱法、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等。

这些方法和技术的运用,为深入研究密蒙花的药学特性提供了有力支持。

2、药理作用与临床应用近年来,密蒙花在抗衰老、抗缺氧、抗辐射、抗炎、抗肿瘤等方面的药理作用备受。

研究发现,密蒙花中的黄酮类化合物具有明显的抗氧化作用,能够清除体内的自由基,减缓衰老过程。

同时,密蒙花还能改善血液循环,提高细胞对缺氧环境的耐受能力,抵抗辐射损伤。

中医药预防与治疗辐射损伤的研究进展

中医药预防与治疗辐射损伤的研究进展

VS
黄芪多糖
黄芪多糖具有免疫调节、抗氧化应激等作 用,能够提高机体对辐射的耐受性,减轻 辐射损伤的程度。
中成药的辐射损伤修复作用
玉屏风散
玉屏风散具有益气固表、止汗的作用,能够提高机体免疫力,减轻辐射引起 的免疫损伤,促进辐射损伤的修复。
四物汤
四物汤具有养血调血、补益肝肾的作用,能够改善血液循环,促进造血细胞 的增殖和分化,减轻辐射引起的骨髓抑制和免疫抑制。
中医药预防与治疗辐射损伤的研 究进展
xx年xx月xx日
目录
• 引言 • 中医药预防辐射损伤的研究进展 • 中医药治疗辐射损伤的研究进展 • 中医药在辐射损伤防治中的未来展望 • 结论
01
引言
研究背景与意义
核事故与核战争潜在危害 电磁辐射对健康的潜在影响 中医药在防治辐射损伤中的历史和现状
中医药在防辐射损伤中的优势
整体调节机体功能
缓解辐射损伤症状
促进辐射损伤恢复
减少并发症发生
研究目的与意义
01
探究中医药对辐射损伤的预防 和治疗作用
02
分析中医药作用机制和效果评 估
03
为中医药在辐射应急救援中应 用提供科学依据
02
中医药预防辐射损伤的研究进展
中药单体成分的抗辐射作用
黄芪甲苷
具有较好的抗辐射损伤作用,可明显减轻辐射引 起的骨髓抑制和炎性反应。
05
结论
研究总结
中医药在预防和治疗辐射损伤方面具有一定的疗效和优势,其作用机制涉及多个环节和靶 点。
中医药的疗效和优势主要表现为改善辐射损伤症状、提高患者生命质量、减轻不良反应、 增强机体免疫功能等方面。
研究发现,中医药的作用机制主要包括抗氧化应激、调节细胞凋亡、抗炎、抗感染等作用 ,涉及多种中药有效成分和方剂。

辐照灭菌在中药方面应用研究进展解析

辐照灭菌在中药方面应用研究进展解析

辐照灭菌在中药方面应用研究进展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国际上进行了大量60Co-γ射线辐照灭菌试验,目前一些国家已规定了辐照灭菌的药品种类和剂量。

我国于20世纪70年代中期由国家科委牵头组织科研、教学、生产和检验等部门进行60Co辐照灭菌中药的实验研究, 1997年卫生部发布了《60Co辐射灭菌标准》。

笔者对60Co-γ射线辐照灭菌在中药材、中成药方面的研究和应用及与其他灭菌方法的对比作一综述。

1.在中药材方面的应用杨德泉等用薄层分析发现,牡丹皮、延胡索等经60Co-γ射线辐照48h前后的有效成分含量基本不变。

胡等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得安息香在10kGy剂量辐照前后的有效成分肉桂酸含量无明显变化。

范铁林等用4.0,6.0,10.0kGy60Co-γ射线对牡丹皮、辛夷、陈皮、青黛、苦参、砂仁、厚朴、洋金花、益母草、黄芩等10种药材进行辐照,检测结果表明辐照后药材含菌量大幅下降,且杂菌存活率随辐照剂量的增加而递减。

其中陈皮、青黛、苦参、厚朴、益母草、黄芩经4.0kGy的辐照,辛夷、砂仁、洋金花经6.0kGy的辐照后合菌量可降低到国家药品卫生标准范围内(细菌数量小于104个/g,霉菌数量小于103个/g),10.0kGy的辐照可基本达到彻底灭菌的效果。

对辐照前后成分的含量测定结果表明,经10.0kGy的辐照后,除陈皮的橙皮苷略有降低(5.2%)外,其余9种药材中有效成分的含量基本不变;但经4.0,6.0kGy辐照后的陈皮中橙皮苷含量非常接近,说明4.0,6.0kGy辐照剂量不影响陈皮中橙皮苷的含量。

雷曦等以1.5,6kGy剂量对当归、党参进行辐照,结果辐照前后和放置半年后当归中阿魏酸、党参中多糖含量没有显著变化,且薄层层析图也显示辐照对药材成分无影响。

陈瑞珍以 0,1,2,3,4,6,8,10kGy8个吸收剂量对党参进行辐照试验,结果显示,2kGy以上剂量即可较好地抑制贮藏党参时的虫害,但能有效地抑制霉菌生长的剂量却在4k Gy以上,可见,适宜的辐照杀虫剂量为2~3kGy,灭菌剂量为4~8kGy。

中药复方制剂抗辐射作用的研究

中药复方制剂抗辐射作用的研究
芪杞升白口服液由黄芪 、枸杞等中药组成 ,有补气养血 、增 强免疫功能等作用 ,应用于临床放 、化疗所致白细胞减少症有 较好疗效 。孙江桥[17] 等观察了其对辐射损伤所致小鼠白细胞
减少症的影响 ,证明了其能使辐射所致外周血白细胞总数 、骨 髓 DNA 含量 ,胸腺系数的减少明显回升 ,一般状况明显改善 。
1 手机微波辐射 有关手机微波辐射强度的测试报道较多 。许勤等[1] 测试
发现 ,不同型号手机在发射状态下 ,以天线微波辐射强度最高 120~1 500μWΠcm2 ,其次为听筒部 101~670μWΠcm2 ,号码盘 45 ~140μWΠcm2 ,话筒部 20~146μWΠcm2 ,距离 10 cm 处的辐射强 度比距离 5 cm 处的低 。李焕英[2] 对 2 个型号 5 部手机的测试 结果与许勤等基本一致 ,其平均微波辐射强度分别为 623μWΠ cm2 (460~1 123μWΠcm2 ) 、531μWΠcm2 (369~848μWΠcm2 ) ,以天 线部位最高 ,分别为 1 755μWΠcm2 (860~3 500μWΠcm2 ) 、1 422 μWΠcm2 ( 840 ~ 2 500 μWΠcm2 ) , 其 次 为 听 筒 部 493 μWΠcm2 、 492μWΠcm2 ,号码盘 (159μWΠcm2 、159μWΠcm2 ) ,最低为话筒部 (84μWΠcm2 、50μWΠcm2 ) 。龙云芳等[3] 检测 6 个品牌 19 个型号 的手机 ,发射状态下平均微波辐射强度大于对讲状态 ,距天线 、 号码盘 、听筒部 1 cm 处高于 5 cm 处 ;对讲状态下距天线 、号码 盘 、听筒部 1 cm 处 ,平均微波辐射强度 < 38μWΠcm2 者有 4 个 品牌 6 个型号 ,占 31. 6 %;在 38~100μWΠcm2 之间的有 3 个品牌 7

中药辐照

中药辐照

附件中药辐照灭菌技术指导原则一、概述为指导和规范辐照技术在中药灭菌中的正确应用,保证中药的安全、有效、质量稳定,特制定本指导原则。

本指导原则的辐照灭菌是指利用γ射线或是以电子加速器产生的高能电子束或转换成的X射线杀灭中药中微生物的过程,作为药品生产过程中降低药品微生物负载的一种手段。

本指导原则包括中药辐照灭菌基本原则及要求、辐照装置、辐照剂量和辐照检测等内容,适用于采用辐照灭菌的中药新药及灭菌方法变更为辐照灭菌技术的已上市中药。

二、基本原则及要求(一)“必要、科学、合理”原则因辐照灭菌应用于传统中药的灭菌历史尚短,基础研究需不断完善,故中药采用辐照灭菌应充分说明其必要性。

申请人需要对产品研发和生产、产品性质等有全面和准确的了解。

如采用辐照灭菌,应针对辐照灭菌对产品质量、稳定性、生物学性质等方面的影响进行全面研究和评估,通过提供的研究资料说明采用辐照灭菌的必要性、科学性和合理性。

如处方药味含有结构不稳定成份的,应进行有针对性的研究,考察辐照灭菌前后成份不稳定成份的变化情况。

(二)“安全、有效、稳定”原则中药采用辐照灭菌应以不影响原料或制剂的安全性、有效性及稳定性为原则。

需要通过一定的研究工作考察和评估辐照灭菌对中药安全性、有效性及稳定性的影响。

1.应进行辐照前后的对比研究,包括采用指纹图谱等方法,尽可能全面地反映辐照灭菌前后药品所含成份种类或含量的变化情况。

必要时,应采用与适应症相关的药效指标,比较辐照灭菌前后药品有效性的差异,或开展安全性研究。

2.对于毒性饮片或处方中含有毒性饮片的半成品,药材制剂的辐照灭菌,应关注辐照灭菌对药品安全性的影响。

3.凡灭菌工艺未被明确批准为辐照灭菌的已上市中药,若要采用辐照灭菌,应按《已上市中药变更研究技术指导原则一)》的相应要求进行研究。

(三)严格执行GMP的管理要求辐照灭菌技术不能替代药品生产的GMP管理,中药药品生产过程中必须严格执行GMP规范,各个生产环节应设置降低微生物负载的措施,严格药材的挑选、清洁、炮制等加工环节,不应当将采用辐照灭菌作为降低药品微生物负载的唯一途径。

最新中药辐照灭菌技术指导原则

最新中药辐照灭菌技术指导原则

1附件2中药辐照灭菌技术指导原则34一、概述56为指导和规范辐照技术在中药灭菌中的正确应用,保证中药的安全、有效、质量稳7定,特制定本指导原则。

本指导原则的辐照灭菌是指利用γ射线或是以电子加速器产生的高能电子束或转89换成的X射线杀灭中药中微生物的过程,作为药品生产过程中降低药品微生物负载的10一种手段。

本指导原则包括中药辐照灭菌基本原则及要求、辐照装置、辐照剂量和辐照检测等1112内容,适用于采用辐照灭菌的中药新药及灭菌方法变更为辐照灭菌技术的已上市中13药。

14二、基本原则及要求15(一)“必要、科学、合理”原则16因辐照灭菌应用于传统中药的灭菌历史尚短,基础研究需不断完善,故中药采用辐照灭菌应充分说明其必要性。

申请人需要对产品研发和生产、产品性质等有全面和准1718确的了解。

如采用辐照灭菌,应针对辐照灭菌对产品质量、稳定性、生物学性质等方19面的影响进行全面研究和评估,通过提供的研究资料说明采用辐照灭菌的必要性、科20学性和合理性。

如处方药味含有结构不稳定成份的,应进行有针对性的研究,考察辐21照灭菌前后成份不稳定成份的变化情况。

22(二)“安全、有效、稳定”原则23中药采用辐照灭菌应以不影响原料或制剂的安全性、有效性及稳定性为原则。

需要24通过一定的研究工作考察和评估辐照灭菌对中药安全性、有效性及稳定性的影响。

251.应进行辐照前后的对比研究,包括采用指纹图谱等方法,尽可能全面地反映辐照26灭菌前后药品所含成份种类或含量的变化情况。

必要时,应采用与适应症相关的药效27指标,比较辐照灭菌前后药品有效性的差异,或开展安全性研究。

282.对于毒性饮片或处方中含有毒性饮片的半成品,药材制剂的辐照灭菌,应关注辐29照灭菌对药品安全性的影响。

3.凡灭菌工艺未被明确批准为辐照灭菌的已上市中药,若要采用辐照灭菌,应按《已3031上市中药变更研究技术指导原则一)》的相应要求进行研究。

32(三)严格执行GMP的管理要求辐照灭菌技术不能替代药品生产的GMP管理,中药药品生产过程中必须严格执行3334GMP规范,各个生产环节应设置降低微生物负载的措施,严格药材的挑选、清洁、炮35制等加工环节,不应当将采用辐照灭菌作为降低药品微生物负载的唯一途径。

益气活血中药防治放射性肺损伤

益气活血中药防治放射性肺损伤

益气活血中药防治放射性肺损伤(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作者:王炳胜,张海,彭东长,翟书悦,张秀丽,吕国士,刘秀芳,熊正文【关键词】益气活血;放射性肺损伤;中医药疗法放射性肺损伤(RLI)是胸部恶性肿瘤(肺癌、食管癌、纵脯肿瘤等)患者接受放射治疗后所出现的并发症,因其发生率高、治疗困难和危害性大而成为临床一大难题。

中医学者普遍认为其病因病机当属热毒内侵、灼伤肺络、伤津耗气、血络瘀阻。

笔者以益气活血为主,在不同时期辨证配合养阴润肺、清热解毒、补肺防治RLI,取得理想的防治效果。

1 放射性肺损伤发病机理及防治研究现状肺癌的发病机理为痰湿凝聚、毒热内结致肺脏功能失调、气滞血瘀,为正虚邪实之表现。

“正气存内,邪不可干”,正气不足是肺癌发生的根本原因。

肿瘤形成后,由于其生长、发展的速度超过了正常组织,消耗了机体大量正常组织赖以荣养的气、血、津、液,引起正气的进一步损伤;肺癌血瘀与正气不足并非独立存在,而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两个病理机制。

“气为血帅、血为气母”,“气行则血行”,气虚不行血、气不摄血或统血则成为瘀血之原因。

而血瘀形成之后,有形之物阻滞经络,使五脏六腑赖以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经气无法正常传递,导致脏腑功能紊乱,表现为正气内虚之象。

正气虚可导致瘀血内存,瘀血又进一步损伤机体的正气,两者相互作用形成一个恶性循环。

现代医学研究证实,机体免疫力低下是肺癌发病的主要原因,免疫力低下,免疫监控功能失调,癌基因发生突变,形成肿瘤。

免疫力低下加速肿瘤的发生、发展与转移。

肺癌患者高凝状态、多血栓,血栓形成参与肿瘤的进展、血管生成和转移。

活血化瘀药物能降低血液粘稠度,改善血液的高凝状态。

但肿瘤患者应用活血化瘀药物后是否增加肿瘤转移目前尚有争议,有学者认为与活血化瘀药物的应用剂量和相关配伍药物有关。

活血化瘀药物的剂量超过正常量的2倍以上有增加转移的可能,与清热解毒、软坚散结、攻毒化痰药物配伍有增加转移的可能。

放射性肺损伤的中医认识及治疗现状

放射性肺损伤的中医认识及治疗现状

放射性肺损伤的中医认识及治疗现状亓润智;郭秋均;吴显文【摘要】放射性肺损伤是胸部恶性肿瘤放射治疗的主要不良反应之一,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中医治疗放射性肺损伤疗效确切,不同医家对放射性肺炎的辨证、治法、方药各不相同.本文主要从中医对放射性肺炎的病机、辨证、治疗几个方面加以综述.放射性肺炎基本病机为热毒耗伤气阴,损伤血络,热毒蕴结.辨证以肺燥阴(津)亏、热毒犯肺、痰瘀互结为主,且以阴虚证型为主.经方与验方在放射性肺炎的治疗中都显现出很好的疗效,通过各家选方用药可以看出放射性肺炎的治法以养阴生津为主,兼以清热、活血,其疗效也通过基础与临床试验得以验证.【期刊名称】《环球中医药》【年(卷),期】2019(012)008【总页数】4页(P1290-1293)【关键词】放射性肺损伤;中医药;辨证;病机;经方;验方【作者】亓润智;郭秋均;吴显文【作者单位】100053 北京,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肿瘤科;100053 北京,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肿瘤科;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肿瘤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818放射治疗是癌症的主要治疗手段之一,据统计美国约有50%的肿瘤患者会选择并接受放疗[1]。

放射性肺损伤(radiation induced lung injury,RILI)是胸部恶性肿瘤放射治疗的主要并发症。

RILI是指接受放射治疗患者的肺组织受到放射剂量超过其生物效应的阈值而引起的肺部非感染性炎症[2],主要包括早期的放射性肺炎(radiation pneumonitis,RP)和晚期的放射性肺纤维化(radiation pulmonary fibrosis,RF),其症状主要为咳嗽、气短、发热等,易并发感染,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和呼吸功能,因此限制了放射治疗的剂量。

放射性肺损伤的机制研究目前主要有细胞因子学说,免疫反应学说,氧自由基学说,靶细胞学说以及导致肺纤维化的炎症和慢性氧化应激反应假说[3-4〗。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张明溪:女,1944年生,副教授中药在抗辐射损伤中作用的探讨张明溪① 龚石静②①湖北黄石高等专科学校医学系 435003; ②湖北省黄石市中心医院 435000提要 用组织学、生物化学、组织化学方法探讨中药在抗电离辐射损伤中对淋巴细胞、DNA保护作用。

关键词 中药; 电离辐射; 淋巴细胞; DNA 随着当前高科技时代,核能广泛应用于科技、生产、日常生活之中,不可避免地会给人们造成放射污染,悄悄地损害机体。

同时,在普遍恶性肿瘤病人治疗方案中约70%以上离不开放射治疗[1]。

有不少实验和临床资料证明[2],当机体受到辐射,往往给组织、细胞带来难以恢复的副作用,其中淋巴细胞和DNA对辐射损伤具有高度敏感性。

淋巴细胞是构成免疫系统的核心成分[3],它经血液和淋巴将免疫系统连成一个功能整体。

并以多种方式行使免疫应答。

DNA是生物遗传物质,在细胞分裂时,DNA复制才能完成增殖过程。

在抗辐射引起这两方面损伤的研究中,“扶正固本”类中药的治疗已取得一定成效和进展。

本文仅从基础医学理论的角度作一定的探讨。

1 辐射损伤淋巴细胞、DNA多种研究证实[4,5,6],当机体受到一定量60Co-Χ射线照射后,射线在机体内通过直接或间接作用,不同程度损伤体内各种细胞、组织、器官,其中淋巴器官萎缩最快,淋巴细胞损伤最敏感,出现核固缩、核肿胀、核空泡等不同程度坏死。

超微结构变化可见核膜增厚、结构松散、核染色质变性与核膜脱开,胞质内线粒体肿胀、嵴断裂、出现小空泡等一系列病理改变,最终导致淋巴细胞死亡。

接受60Co-Χ射线辐射后引起家兔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数目和多种类型畸变,尤其表现在染色体型断片和双着丝点数量较高。

受照后小鼠睾丸[8]曲精小管内中间型(In)和B型精原细胞最敏感,超微结构病理改变明显。

2 中药在抗辐射中的作用2.1 抗受照后淋巴细胞增殖死亡:由辐射引起细胞死亡包括间期死亡和增殖死亡两种[6]。

间期死亡是指照射后细胞终止代谢活动,细胞结构破坏溶解,有人认为与A T P合成障碍有关;增殖死亡是指照射后细胞丧失了不断增殖的能力,有人认为与DNA合成障碍有关。

刺五加、三七均有抗细胞增殖死亡作用,它们与人参同属五加科五加属植物。

刺五加含多种甙类、多糖类及微量元素。

三七主要化学成分为四环三萜皂甙,水解产生人参二醇和人参三醇,其含量高于人参。

它们除传统药理作用外,近年来中外学者[6,9]发现有明显免疫增强作用,能促进小鼠胸腺、脾脏增生,产生特异性抗体,刺激巨噬细胞吞噬功能,诱导产生干扰素,增强机体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

实验发现,受照后小鼠脾脏内脾小结淋巴细胞明显减少,一般脾小结的细胞大多数处于增殖状态,无疑是射线引起增殖死亡。

用三七后,小鼠脾脏组织结构迅速恢复,认为三七可能对辐射引起S期DNA合成抑制过程有对抗作用。

另有实验观察到受照后小鼠胸腺皮质,脾脏脾小结内处于增殖中的大、中淋巴细胞受损显著,除发生增殖死亡外,还发现胸腺皮质淋巴细胞对辐射敏感性高于髓质淋巴细胞。

这种差别主要与皮质和髓质的淋巴细胞成熟程度不同有关。

表现于实验结果中受照后胸腺淋巴细胞出现两次减少,即受照后减少1次,然后有一定的恢复,这种恢复与胸腺内存在一部分对淋巴细胞不甚敏感的亚细胞群有关,继而部分恢复的淋巴细胞又出现第2次减少。

其原因可能是辐射引起骨髓损伤致干细胞来源不足,胸腺没有干细胞补充,而对辐射有抗性亚细胞群增生后,又从皮质迁向髓质发育成为成熟T淋巴细胞,离开胸腺释放于周围淋巴器官,导致胸腺细胞第2次减少。

用刺五加后,胸腺组织结构和胸腺淋巴细胞持续恢复,防止了受照后胸腺细胞的第2次减少。

提示刺五加可能具有促进胸腺内对辐射抗性亚群细胞的增殖,使胸腺提前恢复正常结构,同时促进骨髓干细胞增殖并迁往胸腺的过程。

此外,还有不少有关报道,如红参具有增强N K细胞活性作用[10]等。

2.2 保护淋巴细胞的膜性结构:电镜观察证实,受照小鼠淋巴细胞膜肿胀,破裂、核染色质变性聚成团与核膜分离,线粒体内膜嵴消失。

呈空泡状,用刺五加或三七与未用药小鼠受照后同期比较,用药组小鼠的胸腺、脾脏淋巴细胞未见严重破坏,且恢复正常。

D avies[11]认为在细胞增殖周期中,核膜与膜下染色质往往相互依存。

核膜对辐射能量的吸收能导致核蛋白破坏,核蛋白的恢复取决于核膜与DNA接触,DNA-核膜复合体有合成DNA能力,核内DNA的合成是从核膜开始的,它对染色体DNA复制的启动有调节作用。

刺五加、三七能保护淋巴细胞膜、核膜、线粒体等各种膜性结构的完整性。

人参皂甙[12]有明显清除自由基的作用。

它们保证了淋巴细胞正常功能,从而增加了淋巴细胞对辐射的抗性。

鹿茸精抗辐射损伤研究表明,受照后小鼠睾丸曲精小管中间型(In)、B型精原细胞最敏感,超微结构出现明显病理改变,而A型精原细胞到粗线期初级精母细胞过程障碍次之。

认为其主要作用点是刺激A型精原细胞分裂,加速了受损伤生精过程的恢复。

其机理可能由于鹿茸精减少了射线对琥珀酸脱氢酶活性的损伤和线粒体膜的损伤(琥珀酸脱氢酶定位于线粒体内膜嵴),保证了细胞正常能量代谢,促进和加速受辐射小鼠睾丸的修复。

2.3 增强DNA对辐射细胞的耐受性:多数学者认为[6~9,12],胞核对辐射的敏感性比胞质高得多。

辐射对细胞致死性损伤主要是破坏细胞核的DNA,继而损伤RNA,影响细胞分裂。

刺五加、三七、人参均能加速机体合成代谢,抑制分解代谢,在细胞损伤修复过程中除增加膜性细胞器的再生外,还能增强DNA对辐射的耐受性,从而加速DNA复制,蛋白质的合成。

当归可使细胞内c AM P含量增加,c AM P可加速细胞内DNA复制、转录和蛋白质合成,促进细胞增殖,使大量新细胞进入外周血,降低染色体畸变率,保护淋巴细胞DNA复制的功能。

最终促进淋巴细胞分裂增殖和组织器官的创伤修复。

2.4 发挥免疫调节效应信号系统:经过几十年努力,中医药免疫研究已成我国独特的领域。

当前已向细胞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水392L ISH IZH EN M ED I C I N E AND M A T ER I A M ED I CA R ESEA RCH1998VOL.9NO.4时珍国医国药1998年第9卷第4期平展开。

在刺五加、三七、当归、鹿茸精等抗辐射损伤的实验研究中,诸药突出的特点是保护细胞膜和细胞内的膜性结构及DNA,促进受照后细胞合成蛋白质,加速细胞的增殖和组织器官的修复。

这些效应近年实验,D avies在70年代认为,DNA-核膜复合体有合成DNA的能力,DNA合成从核膜开始,DNA复制的起动依赖于核膜接触的调节。

近年研究表明,这种调节通俗地说,即细胞膜内、膜外的效应都要与膜发生相应的信号接触和变化,如免疫细胞的活化、增殖、细胞因子的分泌、发挥、免疫系统的稳定都要依靠免疫细胞特有的信号传导、信息处理和调节来实现。

这种细胞信号传导系统主要包括c AM P和cG M P体系,D G、IP3、Ga2+的信息体系及酪氨酸蛋白激酶信息传递通路。

(c AM P、cG M P、D G、IP3、Ca2+均为细胞内第2信使)。

不少中药的双向免疫调节作用与c AM P 和cG M P含量密切相关[13]。

有人[14]观察了枸杞多糖本身可明显影响c AM P和cG M P的浓度。

认为有一部分是通过‘受体-腺苷酸环化酶-c AM P-蛋白激酶’和‘受体-腺苷酸环化酶-cG M P-蛋白激酶’两个途径完成调节细胞代谢作用。

在调节过程中c AM P 可通过多条途径引起生物学效应。

细胞内c AM P水平可能存在局部化效应,即细胞内以某些局部c AM P水平升高可抑制T细胞活化,而另一局部c AM P水平升高可能参与T淋巴细胞活化。

枸杞多糖通过增加淋巴细胞内c AM P水平,可能以某种方式介导来促进细胞增殖。

枸杞多糖同时又能增加淋巴细胞内cG M P水平。

一般认为cG M P与c AM P具有相反的生物学效应。

cG M P含量增加则促进DNA和组蛋白合成,提高细胞增殖分裂水平。

因此,枸杞多糖促进淋巴细胞增殖效应之一可能是以不同方式同时增加c AM P和cG M P的水平而实现的。

此外枸杞多糖还可以促进PKC (蛋白激酶C)转移到细胞膜。

淋巴细胞在静息状态时PKC以非活性构象存在于细胞浆中,当细胞受到刺激活化时,通过G蛋白转导作用激活磷脂酶C,活化膜上肌醇酯酶水解P IP2(磷脂酰肌醇4,5二磷酸)产生IP3和D G,引起质膜中D G瞬间积累,PKC随之结合到质膜内表面。

PKC与D G结合,并在磷脂酰丝氨酸和Ca2+协同作用下,PKC转变为活性构象。

活化的PKC可进一步磷酸化多种底物蛋白质,表现出调节细胞代谢、分化、增殖等多种效应。

枸杞多糖第2条途径是通过促进脾脏淋巴细胞膜PKC活性来实现淋巴细胞的活化和增殖效应。

综上所述,由辐射损伤引起免疫功能的抑制,用相应中药治疗可促进免疫细胞活化、DNA复制、淋巴细胞增殖等广泛的免疫调节效应。

其机理可能是中药有效成分通过改变第2信使的浓度、比例或酶的活化状态,发挥信号系统及复杂的信息处理来保护细胞膜的结构,促进DNA复制,加速组织细胞的恢复,实现抗辐射的生物学效应。

总之,中药与免疫研究是一极其复杂领域,其中有许多问题有待多学科的结合,综合深入反复实践和探讨。

参考文献1 郝迎旭,崔惠娟,蔡光蓉,等.扶正增效方对肺癌放射增效作用的临床观察.中医杂志,1997,38(2)∶842 宋述强,程天民.电离辐射对创伤愈合的影响及其治疗进展.国外医学.军事医学分册,1995,12∶1643 成令忠主编.组织学与胚胎学,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34 Tokarek B,Bernstein EF,D ullivan F et al.Effect of therapeatic radi2 ati on on wound healing.C lin D r m ato l,1994,12∶575 Go rodetsky R,M ou X,F isher DR et al.R adiati on effct in mouse sk in.Do se fracti on and wound healing.Int J R adiat R es,1990,18∶10776 郑 涛,张世明,戎诚兴.三七对Co-Χ射线辐射损伤后小鼠脾脏作用的实验形态学研究.湖北医学院学报,1990,11(1)∶247 张丽琴,张世明,戎诚兴.当归对Co-Χ射线照射后家兔染色体作用的研究.湖北医学院学报,1987∶2648 吴 萍,张世明,戎诚兴.梅花鹿茸精对受照小鼠睾丸生精上皮的影响.中华放射医学防护杂志,1991,1194)∶2769 Fang JN.I mm uno logically active po lysaccharide of A canthopanax Sentoco sus.Phytochem istry,1985,24(11)∶261910 户出健彦.红参对N K细胞活性的影响.国外医学.中医中药分册, 1997,19(1)∶3011 D avies H G&H aynes M E.L igh t-and electron-m ccro scope on cer2 tain leukocytes in a teleo st fish and a comparison of the envelope-li m2 iled mono layers of ch rom atin structural units in differet species.J.cell Sci,1975,17∶26312 杏村裕之.人参成分对少儿3,5分钟前脑缺血的保护作用.国外医学.中医中药分册,199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