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尺度数据简介

合集下载

WRF中尺度天气预报模式简介

WRF中尺度天气预报模式简介

ARW模式系统简介一.概述1997年美国国家大气研究中心(NCAR) 中小尺度气象处(MMM)、国家环境预报中心(NCEP)的环境模拟中心(EMC)、预报系统试验室的预报研究处(FRD)和俄克拉荷马大学的风暴分析预报中心(CAPS)四部门联合发起新一代高分辨率中尺度天气研究预报模式WRF ( Weather Research Forecast) 开发计划, 拟重点解决分辨率为1~10Km、时效为60h以内的有限区域天气预报和模拟问题。

该计划由美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NSF)和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NOAA)共同支持, 1998年已形成共同开发的标准, 2000年2月被确定为实现美国天气研究计划(USWRP)主要目标而制定的研究实施计划之一。

现在,这项计划吸引了许多其它研究部门及大学的科学家共同参与。

WRF在发展过程中由于科研与业务的不同需求, 形成了两个不同的版本, 一个是在NCAR的MM5模式基础上发展的ARW(Advanced Research WRF), 另一个是在NCEP的Eta模式上发展而来的NMM(Nonhydrostatic Mesoscale Model) [1、2]。

ARW作为一个公共模式, 由NCAR负责维护和技术支持,免费对外发布。

第一版发布于2000年11月30日, 随后在2001年5月8日发布了1.1版。

2001年11月6日, 很快进行了模式的第三次发布, 只是改了两个错误, 没有很大的改动, 因此版本号定为1.1.1。

直到2002年4月24日, 才正式第四次发布, 版本号为1.2。

同样, 在稍微修改一些错误后, 2002年5月22日第五次发布模式系统, 版本号为1.2.1。

原定于2002年10月前后的第六次发布, 直到2003年3月20才推出, 版本号为1.3。

2003年11月21日进行了更新。

2004年5月21日推出了嵌套版本V2.0。

2004年6月3日进行了更新, 至2006年1月30日为止最新版本为2.1.2[3]。

《中尺度全球地表覆盖测绘制图数据产品规范》编制说明

《中尺度全球地表覆盖测绘制图数据产品规范》编制说明

《中尺度全球地表覆盖测绘制图数据产品规范》编制说明国家标准项目名称:中尺度全球地表覆盖测绘制图数据产品规范国家标准项目编号: 20142132-T-466 送审国家标准名称:(此栏送审时填写)报批国家标准名称:(此栏报批时填写)承担单位:国家基础地理信息中心当前阶段:√征求意见□送审稿审查□报批稿报批编制时间: 2018年 10 月 10日《中尺度全球地表覆盖测绘制图数据产品规范》编制说明一、工作概况1. 任务来源“中尺度全球地表覆盖测绘制图数据产品规范”是由原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提出,全国地理信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的推荐性标准(制定)。

2014年全国地理信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秘书处下达任务,由国家基础地理信息中心负责该标准的制定工作,计划编号为20142132-T-466。

参与单位包括北京建筑大学等。

2. 工作基础地表覆盖( Land Cover ) 是指地球表面各种物质类型及其自然属性与特征的综合体。

其地理空间分布及随时间的变化是资源调查分析、环境变化研究、地球系统模拟、地理国 (世)情监测、可持续发展规划等不可或缺的重要基础信息和关键参量。

国内外主要是利用航天、航空遥感影像中蕴含的丰富光谱和纹理及时相特征,结合各种参考资料和知识,采用数理统计、交互解译等方法,进行地表覆盖制图,提取其类型、比例等分布及变化信息,研制多种尺度(空间分辨率)的地表覆盖信息产品。

近年来,随着对地观测、信息处理等技术飞速发展,世界许多国家开始研制覆盖本国范围的大、中尺度的地表覆盖数据产品。

与此同时,国际社会开始研制覆盖全球的中尺度地表覆盖产品,并将空间分辨率从最初的1°,逐步提高到8km、1km、300m和30m,有力地支撑了全球变化研究、地球系统模式模拟、地理世情监测等。

其中中国成功研制出的GlobeLand30,被联合国有关机构评价为世界上首套高分辨率全要素全球地表覆盖数据产品和全球性的重要基础数据。

这为编写《中尺度全球地表覆盖测绘制图数据产品规范》的有关章节(如资料收集与处理、分类提取、质量控制等)奠定了坚实基础。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大气环境》(HJ2.2-2008)条款说明与实施问答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大气环境》(HJ2.2-2008)条款说明与实施问答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2.2-2008)条款说明与实施问答说明:以下条款说明与实施问答仅对《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2.2-2008)中各条款的实践与案例应用提供参考性意见,标准最终解释权归环境保护部。

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环境保护部环境工程评估中心2009年6月一、规范性引用文件及术语和定义二、评价等级与评价范围三、污染源调查与分析四、环境空气质量现状调查与评价五、气象观测资料调查六、大气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七、大气环境防护距离八、大气环境影响评价结论与建议九、附录A: 推荐模式清单十、附录B: 估算模式一、规范性引用文件及术语和定义问题1:规范性引用文件中包括TJ36-79 工业企业卫生标准,但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在2002年发布了GBZ1-2002和GB Z2-2002,TJ36-79是否还应该参照执行?GBZ1-2002及GB Z2-2002并未完全替代TJ36-79,TJ36-79中关于“居住区大气中有害物质的最高允许浓度”的标准值仍然有效。

对于TJ36-79中规定的有害物质浓度标准,如其中污染因子后续有新的国家标准发布,则按新发布的国家标准执行。

问题2:如果评价项目包括有多个不同高度的排气筒,部分排气筒比周边地形高,部分排气筒比周边地形低,如何确定区域地形为简单地形还是复杂地形?在模拟计算时,建议均输入地形参数,让模式判断是简单地形还是复杂地形,以便在计算时做地形修正。

判断在复杂地形条件下模式要使用高空气象数据时,以评价项目主要污染源的高度为主,作为判断评价范围是否是复杂地形。

二、评价等级与评价范围问题1:核算项目评价等级和评价范围时,是否需要考虑项目的面源?核算项目评价等级与评价范围,需要考虑项目建成后正常排放的所有面源的影响。

如判定评价等级为二级或者一级,在进一步预测过程中同时也需叠加所有面源及点源的综合影响。

问题2:对于项目有多个排气筒,是否需要按《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规定进行排气筒等效后再判定评价等级。

数值天气预报简介

数值天气预报简介

数值天气预报数值天气预报(Numerical Weather Prediction, NWP)是根据大气实际情况,在一定初值和边值条件下,通过数值计算,求解描写天气演变过程的流体力学和热力学方程组,预报未来天气的方法。

和一般用天气学方法、并结合经验制作出来的天气预报不同,这种预报是定量和客观的预报。

预报所用或所根据的方程组和大气动力学中所用的方程组相同,即由连续方程、热力学方程、水汽方程、状态方程和3个运动方程(见大气动力方程) 共7个方程所构成的方程组。

方程组中,含有7个预报量(速度沿x,y,z三个方向的分量u,v,w和温度T,气压P,空气密度ρ以及比湿q)和7个预报方程。

方程组中的粘性力F,非绝热加热量Q 和水汽量S一般都当作时间、空间和这7个预报量的函数。

通过高性能计算机求解方程组,获得未来7个未知数的时空分析,即未来天气分布。

数值天气预报与经典的以天气学方法作天气预报不同,它是一种定量的和客观的预报,正因为如此,数值天气预报首先要求建立一个较好的反映预报时段的(短期的、中期的)数值预报模式和误差较小、计算稳定并相对运算较快的计算方法。

其次,由于数值天气预报要利用各种手段(常规的观测,雷达观测,船舶观测,卫星观测等)获取气象资料,因此,必须恰当地作气象资料的调整、处理和客观分析。

第三,由于数值天气预报的计算数据非常之多,很难用手工或小型计算机去完成,因此,必须要用高性能的计算机。

在中国,1982年开展数值预报业务。

目前数值预报已经成为各种业务天气预报的最重要的基础和持续提高业务天气预报准确率的根本途径。

在全球气候变化的大背景下,今年以来中国极端天气事件发生频繁,且呈多灾并发、点多面广的特点,并有多项局部地区灾害强度超过历史纪录。

其中包括南方暴雨洪涝,淮河流域性大洪水;北方多省局地强降雨;川渝地区继去年有气象记录以来最严重干旱,今年又最强降雨;北方和南方同时出现长时间、大范围高温干旱;今年雷击致人死亡为历年之最。

micaps中尺度天气分析经验总结

micaps中尺度天气分析经验总结

学校的天气分析课及micaps上机课没有专门教中尺度天气分析,我完全是自学自悟自己摸索的,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经大家建议,开这个帖,把个人经验体会详细写出来和大家讨论,欢迎预报的同行交流学习,带动micaps版块中尺度天气分析活跃起来,因为气象台业务上中分析很重要。

尽管业务上很依赖于数值预报,但是实况天气分析(包括手绘天气图和micaps分析)作为预报员的一项基本技能,还是需要掌握的。

定槽脊线、切变线、地面锋线、高低压中心、冷暖中心什么的,这些基础知识天气学分析里讲得很清楚,这里简单提一下。

各线条、箭头等表示什么含义,中尺度(强天气)分析工具箱里的帮助也有,如图1,也要熟记于心。

这两点是中分析的必备知识,是前提。

另外,最好对中尺度气象学或中尺度天气系统有一定的掌握或了解。

还有,你不能是色盲•••还有,得有观测资料啊,否则是无米之炊啊。

学校的天气分析课及micaps上机课没有专门教中尺度天气分析,我完全是自学自悟自己摸索的,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经大家建议,开这个帖,把个人经验体会详细写出来和大家讨论,欢迎预报的同行交流学习,带动micaps版块中尺度天气分析活跃起来,因为气象台业务上中分析很重要。

尽管业务上很依赖于数值预报,但是实况天气分析(包括手绘天气图和micaps分析)作为预报员的一项基本技能,还是需要掌握的。

定槽脊线、切变线、地面锋线、高低压中心、冷暖中心什么的,这些基础知识天气学分析里讲得很清楚,这里简单提一下。

各线条、箭头等表示什么含义,中尺度(强天气)分析工具箱里的帮助也有,如图1,也要熟记于心。

这两点是中分析的必备知识,是前提。

另外,最好对中尺度气象学或中尺度天气系统有一定的掌握或了解。

还有,你不能是色盲•••还有,得有观测资料啊,否则是无米之炊啊。

业务上,中分析一般分析5层,从下往上依次是地面、925hPa、850hPa、700hPa、500hPa,500hPa以上层次很少分析。

为了防止线条太多看不清,一般用5个交互符号分析,每层一个。

中尺度气象模式(ARPS)介绍

中尺度气象模式(ARPS)介绍

中尺度气象模式(ARPS)介绍作者:郎丰旺王鹏李波来源:《科学与财富》2011年第03期[摘要] 目前对于天气预报进行精细化定量预报的主要手段之一就是数值预报,优秀的数值模式对于提高预报准确率有很重要的影响。

本文介绍了一种中尺度区域气象预报模式(ARPS),包括模式的动力框架,时间积分方案,参数化方案和后期处理等。

[关键词] ARPS模式参数化中尺度数值预报1引言在全球气候变动异常的背景下,台风、暴雨(雪)等灾害性天气肆虐,极端降水事件趋多、趋强,其成因复杂多变,预测预警难度更大。

随着国民经济建设的加速发展,国家和地方各级政府更为关注气象灾害构成的安全威胁,尤其是近年来频繁出现的突发性强、变化激烈的暴雨、暴雪等灾害性天气经常造成人民生命财产的重大损失。

公众希望公共气象服务提供更加准确的天气预报,特别是灾害性天气的预报准确性,气象工作者在准确预报常规天气变化的基础上,精细化预报具有中尺度时空特征的高影响性和危险性天气事件,是当今科学研究和预报实践的重大课题,因此出现了一批基于中尺度动力方程组的气象模式,如MM5,WRF,AREM,ARPS等。

ARPS(The Advanced Regional Prediction System)模式是由美国俄克拉荷马大学(University of Oklahoma)的风暴分析及预报中心(the Center for Analysis and Prediction of Storms,CAPS)研发的一个非静力平衡的区域预报系统,ARPS模式采用广义地形坐标系统,Arakawa-C交错水平网格和二阶蛙跳时间积分方案,含有云微物理过程,次网格尺度湍流等物理过程ARPS模式适用于时空尺度很小的中小尺度和风暴尺度的天气系统如龙卷,超级单体风暴等,主要针对风暴尺度的非静力高分辨率区域预报系统,包括实时资料的变分同化、前向预报以及后期数据处理模块,整个模式的运行流程图如图1所示,目前官方发布的最新版本为ARPS5.2.12。

Sentinel-3SRAL高度计海洋中尺度涡观测能力分析海洋中...-Dragon4

Sentinel-3SRAL高度计海洋中尺度涡观测能力分析海洋中...-Dragon4

Sentinel-3 SRAL高度计海洋中尺度涡观测能力分析杨俊钢1,张杰1,崔伟1,Bernat Martinez 21. The First Institute of Oceanography, State Oceanic Administration, China2. isardSAT S.L., Spain海洋中尺度涡是全球海洋中普遍存在的重要中尺度动力过程,是物理海洋学的研究热点之一。

中尺度涡在海洋环流、物质和能量输送等海洋动力以及海洋生物化学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中尺度涡的空间尺度一般为几十公里到数百公里,时间尺度为十几天到数月。

常规现场观测手段很难实现对中尺度涡的完整观测。

卫星测高是中尺度涡观测的重要手段,多源卫星测高数据融合为全球海洋中尺度涡探测提供了丰富的数据。

2016年2月16日,欧空局发射了搭载合成孔径雷达高度计(SRAL)的Sentinel-3卫星,为中尺度涡的探测提供了新的数据源。

本研究选取西北太平洋黑潮区域为实验区,开展Sentinel-3高度计的中尺度涡观测能力分析,包括Sentinel-3高度计自身的中尺度涡独立探测能力和Sentinel-3与其它测高卫星数据融合对中尺度涡探测能力提升的分析。

首先,选取Jason-2高度计为参考任务,开展Sentinel-3高度计与Jason-2高度计数据的交叉点比对,在此基础上对Sentinel-3测高数据进行校正与统一。

然后,基于校正统一后的Sentinel-3测高数据,利用时空客观分析方法进行网格化处理,基于得到的海面高度异常网格数据,通过融合结果与Jason-2沿轨数据的比对,分析Sentinel-3网格数据的误差,通过Sentinel-3海面高度异常网格数据与A VISO多星融合数据的比较,分析Sentinel-3的中尺度涡单独探测能力。

进一步,通过开展Sentinel-3高度计与Jason-2/3等其它高度计不同组合方案的多星数据融合,基于融合后的海面高度异常网格数据开展中尺度涡探测,并对中尺度涡探测结果进行分析,总结Sentinel-3高度计数据的加入对于中尺度涡探测能力的提升。

西宁市一次强雷暴天气过境的中尺度特征分析

西宁市一次强雷暴天气过境的中尺度特征分析

总736期第二期2021年1月河南科技Journal of Henan Science and Technology地球与环境西宁市一次强雷暴天气过境的中尺度特征分析周琴1谢启玉1李洪梅2李京梅1(1.西宁市气象台,青海西宁810003;2.平安区气象局,青海海东810600)摘要:本文利用地面及雷达探测资料,着重对西宁市2020年7月8日的一次强雷暴过境天气进行中尺度特征分析。

结果表明,这是一次受冷平流强迫而出现的强对流天气过程,雷暴过境时具有飑线过境的特征。

其 间,雷暴大风和短时强降水出现在1h负闪区前沿和对流云系后部的交错区。

地面中尺度分析表明,此次强对流过程具有有效的对流触发机制,地面辐合线、干线的出现时间与中尺度系统的发展移动配合较好。

在强 对流天气出现时,短临雷达监测具有比较典型的产品特征。

关键词:短时强降水;雷暴大风;中尺度特征分析;雷达产品特征中图分类号:P458.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5168(2021)02-0153-03Analysis on the Mesoscale Characteristics of a Severe Thunderstorm Transitin Xining CityZHOU Q in1XIE Qiyu1LI Hongmei2LI Jingm ei1(1. Xining Meteorological Observatory,Xining Qinghai 810003;2. Pingan District Meteorological Bureau,Haiciong Qinghai 810600)Abstract! This paper used ground and radar detection data to analyze the meso-scale characteristics of a severe thun­derstorm transit weather in Xining City on July 8,2020.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is is a strong convective weather pro­cess forced by cold advection,#and the thunderstorm ha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quall line crossing.In the meantime, thunderstorms and strong winds and short-term heavy precipitation appeared in the cross section between the front of the negative flash zone and the back of the convective cloud system.M eso-scale analysis on the ground shows that the strong convection process has an effective convection trigger mechanism,and the appearance time of ground con­vergence lines and trunk lines are well coordinated with the development and movement of m eso-scale systems. When severe convective weather occurs,short-term radar monitoring has typical product characteristics. Keywords:short-term heavy precipitation;thunderstorm and gale;mesoscale feature analysis;radar product feature2020年7月8日16:00开始,西宁市出现一次自西北 朝东南方向移动的雷暴过境的强对流天气过程,历时 4 k其间出现了短时强降水、冰雹、雷暴大风等灾害性 天气,其中,短时强降水主要出现在大通回族土族自治 县,冰雹出现在湟中区,最大小时极大风速出现在西宁国 家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尺度数据简介
天气系统指的是一个地方的大气运动系统,是由若干个大大小小的系统(高压、低压等)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引起的。

通常用特征尺度或运动尺度来衡量大气系统的影响范围,该影响范围包括水平尺度(千米)和时间尺度。

根据水平尺度(千米)和时间尺度的大小,将天气系统分为行星尺度天气系统、大气尺度天气系统、中间尺度天气系统、中尺度天气系统和小尺度天气系统。

天气系统的特征尺度
根据中尺度天气系统的特征尺度得知中尺度天气运动剧烈,破坏性大。

雷暴、寒潮、沙尘暴、台风等极端气候都属于中尺度天气系统的范畴,中尺度天气在风资源测量评估的过程中的重要意义可见一斑。

《风电场风能资源评估方法(GB/T18710-2002)》指出在分析测风数据的时候可根据附近长期测站的观测数据对测风数据进行插补订正。

而现实中在缺失长期测站信息的时候,该怎么办呢?这个时候需要中尺度模拟的风资源再分析数据来做参考,目前在最新的再分析产品中,被广泛使用的有如下三种资料:
(1)NCEP气候预报系统再分析资料—CFSR;
(2)ECMWF过渡时期再分析资料—ERA-Interim(ERA-I);
(3)NASA现代回顾性分析研究和应用再分析资料—MERRA。

三种模式的再分析资料在模式精度和分辨率上各有所长,现实在运用的过程中可根据实际情况选用更适合的资料。

三种当代再分析资料的概况
那么问题来了,什么情况下可以运用再分析数据呢?
(1)在长期测站的观测数据缺失且再分析数据的盛行风向与风场实测数据风向一致,风速相关性较好时,可暂用再分析数据进行参考计算。

(2)在长期测站的观测数据与风场实测数据相关性较差且再分析数据与风场实测数据的盛行风向基本一致、风速相关性较好,可适当选用再分析数据来进行辅助参考并与通过长期测站的观测数据计算的结果进行综合分析。

其中在进行相关性分析时,分为风向和风速两个方面综合评定相关性的好坏,即盛行风向基本趋于一致,风速通过采用16扇区、8扇区和全年数据整体相关等多种相关方法得出风速相关性。

通常在满足上述条件时可以运用再分析数据。

与长期测站的观测数据相比再分析数据的优点是数据稳定、灵活、方便、易获取,而长期测站的观测数据则为实际测量的数据,不管哪种数据都在风资源测量评估中发挥着巨大作用,只要是适合的数据就是好数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