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分子肝素与普通肝素的抗凝对比

合集下载

低分子肝素和普通肝素

低分子肝素和普通肝素

低分子肝素和普通肝素(一)普通肝素和低分子肝素是目前临床上比较常用的两个抗凝药物,两者抗血栓的的机制都是抑制某些凝血因子的活性,但有所区别,普通肝素是干扰凝血过程的许多环节,在体内外多有抗凝作用,它作用于凝血酶和Ⅹa因子。

低分子肝素是普通肝素的短链剂,它通过与抗凝血酶Ⅲ结合而发挥其抗凝作用,但不能同时结合凝血酶,因此不能加强抗凝血酶Ⅲ抗凝血酶的作用,仅保留抗凝血酶因子Ⅹa的作用。

与普通肝素对比具有抗Ⅹa因子作用强,抗凝血酶作用弱的特点。

另外,普通肝素与多种血浆蛋白结合而降低其抗凝活性,生物利用度低,且与其结合的血浆蛋白浓度有很大的差异性,所以其抗凝活性不能预测,用药过程要严格检测APTT。

而低分子肝素与血浆蛋白结合能力低,生物利用度高,其抗凝活性可以预测。

应用治疗剂量的低分子肝素无需检测APTT,它的半衰期为普通肝素的2倍-4倍。

生物利用度高和半衰期长是低分子肝素相对于普通肝素的优点。

低分子肝素和普通肝素均有一定副作用,较常见的是出血和血小板减少。

普通肝素抗凝作用复杂,与凝血因子的结合位点较多,对血小板的数量和功能都有影响,出血和血小板减少发生率会比较高,而低分子肝素只能结合抗凝血酶Ⅲ,通过抑制凝血酶因子Ⅹa的活性而有效抑制血栓形成,对其他凝血因子影响小,出血和血小板减少相对少见。

(二)临床应用的血小板腺苷二磷酸(ADP)受体抑制剂有两种:氯吡格雷(波立维)和噻氯匹定(力抗栓)。

通过抑制血小板表面的P2Y12ADP受体,选择性地不可逆抑制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

两者都经肝脏代谢,氯吡格雷以一种平衡的方式有尿液和粪便排泄,其血浆半衰期为8h;其抑制血小板作用需停药后5~7天才能消退,之后体内才有一定数量的功能性血小板参与凝血,所以建议停药7天后才能行椎管内麻醉。

噻氯匹定主要经尿液排泄,其血浆半衰期为12.6h,如果反复应用可延长到5天,由于其血液毒性如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细胞缺乏症和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建议停药2周后在行椎管内麻醉。

普通肝素钠与低分子肝素钠用于血液透析的临床比较

普通肝素钠与低分子肝素钠用于血液透析的临床比较

普通肝素钠与低分子肝素钠用于血液透析的临床比较血液透析是一种常见的治疗肾脏功能衰竭的方法。

在血液透析过程中,为了防止血液在体外透析器内发生凝固,通常会使用肝素类药物。

而在肝素类药物中,普通肝素钠和低分子肝素钠是最常用的两种。

本文将对这两种药物在血液透析中的临床应用进行比较。

普通肝素钠是一种由动物粘液和组织提取的天然肝素,具有较高的抗凝血作用。

它主要通过抑制凝血酶原的活化,从而阻止凝血酶形成,起到抗凝作用。

然而,普通肝素钠的抗凝作用较强,容易导致出血等副作用。

在血液透析过程中,普通肝素钠的剂量需要根据患者的体重、凝血指标等因素进行调整,以避免出血的风险。

与普通肝素钠相比,低分子肝素钠是一种抗凝作用更为平稳的药物。

低分子肝素钠是由普通肝素钠通过化学修饰而成,分子量较小,可以更容易地与抗凝血酶原结合,从而发挥抗凝作用。

与普通肝素钠相比,低分子肝素钠具有作用时间短、生物利用度高、不易与血浆蛋白结合等特点。

这些优点使低分子肝素钠在临床应用中更为方便和安全。

在血液透析过程中,普通肝素钠和低分子肝素钠的应用都可以有效地预防血液凝固。

然而,两者在抗凝作用、使用方法以及副作用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

普通肝素钠的抗凝作用持久且强烈,但容易导致出血等副作用。

而低分子肝素钠的抗凝作用相对平稳,副作用较少,更加安全可靠。

此外,低分子肝素钠在血液透析过程中的应用也更为方便。

由于其分子量较小,低分子肝素钠可以通过皮下注射的方式给药,无需监测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等凝血指标,更加便利。

而普通肝素钠需要通过静脉持续输注或间隔性注射的方式给药,还需要监测凝血指标以调整剂量,较为繁琐。

尽管两种肝素类药物在血液透析中都有一定的应用价值,但根据临床实践和研究结果显示,低分子肝素钠在血液透析中更为常用和安全可靠。

低分子肝素钠具有更平稳的抗凝作用、方便的给药方式以及较少的副作用,特别适合长期进行血液透析治疗的患者。

综上所述,普通肝素钠和低分子肝素钠是常用的血液透析抗凝药物。

低分子肝素在冠脉介入术中的抗凝治疗--综述

低分子肝素在冠脉介入术中的抗凝治疗--综述

低分子肝素在冠脉介入术中的抗凝治疗陈纪言赵洪磊综述广东省人民医院心内科5101001.低分子肝素与普通肝素区别[8--19]普通肝素,又称未分级肝素(unfractionated heparin , UFH),是经典的凝血酶抑制剂,从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一直是急性冠脉综合征的首选药物。

低分子肝素(low weight molecular heparin LWMH)是通过有控制的酶或化学裂解UFH制备而成的各种长度的戊糖链,其平均分子量为UFH的1/3。

多数UFH分子在18个单位以上,对因子IIa和因子Xa的灭活比例几乎是一样的,约为1:1。

LWMH分子小于18个戊糖单位,其灭活因子Xa和因子IIa的比例约为2~4:1。

临床上LWMH的主要给药途径为皮下注射和静脉推注。

皮下注射后基本完全吸收,达肝素的生物利用度约为90%。

LWMH主要通过肾脏清除,静脉给药生物半衰期约为2-4小时,皮下注射生物半衰期约为3-6小时。

抗Xa因子活性与肌酐清除率有关,当肌酐清除率低于30-40mL/min时,抗Xa因子活性显著增强。

总之,LWMH相比UFH的优越性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无特异性结合蛋白结合,不易被PF4和富含组氨酸酶的糖蛋白灭活,所以血液中药物浓度水平比较稳定,临床使用过程中不需要活化的凝血时间(ACT Actived Clotting Time)及aPTT等指标的监测。

2.血浆半衰期比较长,主要在肾脏清除,清除速率固定。

皮下注射给药半衰期约3-5个小时,抗凝作用时间可以持续12个小时以上,所以不需要向UFH那样经常给药。

3.具有明显的抗Xa因子活性和相对较少的抑制组织因子旁路抑制剂(TFPI),可以有效抑制与血栓结合的纤维原,不产生UFH的“反跳”现象。

4.相对较少的促使血小板活性和血小板-内皮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增加。

5.对vWF作用较弱。

2.低分子肝素在冠脉介入术中抗凝治疗的现状传统上,冠脉介入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PCI)中采用UFH 抗凝治疗,循证医学显示,PCI中监测ACT,并使之为此在250-300s之间则能保证手术的安全有效。

普通肝素与低分子肝素治疗急性静脉血栓栓塞的疗效比较

普通肝素与低分子肝素治疗急性静脉血栓栓塞的疗效比较

普通肝素与低分子肝素治疗急性静脉血栓栓塞的疗效比较
杨锋1 程小伟2常金峰2 (1.河南省淇县卫生学校附属医院,淇县456750;2.淇县人民医院)
【摘要】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目的研究对比普通肝素和低分子肝素对急性静脉血栓栓塞(DVT)患者的有效性、效价比及安全性。方法
采取随即、开放标签、裁定者单盲的临床研究,将患者分为普通肝素组和低分子肝素组进行治疗,时间5—7 d。结果 两
杨锋, 程小伟, 常金峰 杨锋(河南省淇县卫生学校附属医院,淇县,456750), 程小伟,常金峰(淇县人民医院)
中原医刊 CENTRAL PLAINS MEDICAL JOURNAL 2007,34(10)
参考文献(4条) 1.叶任高;陆再英;谢毅 内科学 2000 2.赵秀丽 治疗指南·心血管分册 2006 3.李小鹰 最新心血管病用药 1997 4.陈新谦;金有豫;汤光 新编药物学 2003
静端DVT患者会发生肺栓塞(有症状或无症状),而下肢远端 DVT患者发生率为5%。60%的下肢DVT患者会发生栓塞后 综合症,表现为疼痛、肿胀及静脉高压可能造成的病理改变口’。
本人选择病例全部为下肢静脉血栓栓塞,未发现合并有典 型肺栓塞,可能有个别肺栓塞病人治疗过程中栓子溶解。由于 栓塞病人均存在高凝状态,两组肝素可通过以下作用机制而发 挥其抗栓作用pJ。①抗凝血酶Ⅲ和凝血酶;②抑制xa因子和 其他一些凝血因子;③直接抗血小板聚集作用。虽然低分子肝 素生物利用度好,半衰期长,出血率低H1,但在本研究中,两组 在治疗后1周、2周时疗效相近,且严重并发症大出血、血栓复 发无明显差异。由此可见皮下注射普通肝素治疗急性静脉血 栓栓塞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不低于低分子肝素,加之两种肝素的 效价化比较,故在广大农村地区,特别是基层医院,普通肝素仍 为一价廉效优的抗凝药物

低分子肝素与普通肝素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对比

低分子肝素与普通肝素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对比
L H ijco )R s l T ea g apc r f r h eIrneo m oada i aco , fh a auebod M et n . eut n i  ̄ h ni et i a e teocr o f ycriln r i lt er fi r,l n os t le f t n e t l o
h p r c t m o ada i ac o .Meh d 1 6p t ns eer d m ydv e t c n o go p n=8 , - e ai i aue y c ri frt n nn ln i t o s 7 a e t w r a o l i d di o o t l ru ( i n i n r 8 u
rkns , n sincm i dwt F j t n n bev gg u ( o i e adapr o bn i U H i e i )adosri r p n=8 ,rkns ,sin cm ie i a i e h n co n o 8 uo i e ap i,o bndwt a r h
d jl. 99 ji n 17 — 3 X 20 .2 05 o:03 6 /.s .6 1 3 2 .0 90 .2 s
急性心肌梗死溶 栓后应用抗 凝治疗 是必要 的。近年 来
予低分子肝素钠 40 0U皮下注射 , 0 以后 每 1 2h皮下注射 1
次, 连用 7d 。对照组立即皮 下注射普通肝 素钙 75 0U, 0 以
现代医院 2 0 0 9年 2月第 9卷第 2期
专 业 技 术 篇
Moe H si l e 0 9V l o dm opt b20 o 9N aF 2
低 分 子 肝 素 与普通 肝 素 治疗 急 , I F 死 的 疗 效对 比 I O ̄ 梗  ̄ - L

低分子肝素和小剂量肝素血液透析中的抗凝作用的比较

低分子肝素和小剂量肝素血液透析中的抗凝作用的比较
有 出血 倾 向 患者 的血 液透 析 更 具安 全 性 。
【 关键词】 低分子量肝素; 小剂量肝素; 血液透析 ; 抗凝 ; 出血/ 防和控制 预
【 中图分类号】 49 5 R 5 .
【 文献标识码 】 B
【 文章编号】0 6— 99 2 1 )3— 0 3— 2 10 15 (00 0 0 4 0
医学信 息
21年3 第2卷 第3 0o 月 3 期
临床医学
低 分 子 肝 素 和 小 剂 量 肝 素 血 液 透 析 中 的抗 凝 作 用 的 比 较
肖 华
【 摘要】 目的: 比较小剂量肝素和低分子肝素在 高危 出血倾向患者血液透析 中抗凝作用的比较。方法: 比较 6 0例 出血倾 向血液 透 析 患者在 透 析前 用小 剂量 肝 素和 低 分 子肝 素 处理 后动 静 脉 瘘 穿刺 点 压 迫 所 需 时 间 、 透析 后 透析 器及 管路 凝 血 情 况. 比较 透 析 并 前后血小板计数、 凝血酶时间( r 。结果: T) 低分子肝素和普通肝 素均顺利 完成整个透析过程。透析结束人工压迫止血 时间低分子 肝 素 明显短 于普通 肝 素组 。普通 肝 素 透析 l 出血 ( 消化 道 出血 , 例 出现 皮 下血 肿 , 例 眼底 出血 , 脑 出血 ) 经抢 救 2 O例 5例 2 2 1例 , 例 脑 出血 死 亡 , 余 经 治疗 出血 停 止 ,之 后 透析 中应 用低 分子 肝 素抗 凝 。观 察期 间血 红 蛋 白无 明 显 差异 , 其 , 5例 出现 血 小板 减 少 , 为 改 低 分子 肝 素抗 凝透 析 , 小板 数 逐 渐增 加 。低 分 子肝 素 组 未 出现 血 小板 减 少及 出血 并 发 症 。结 论 : 分 子肝 素较 小剂 量 肝 素 用 于 血 低

普通肝素和低分子量肝素

普通肝素和低分子量肝素
低分子量肝素
通过化学或酶解法降解得到的多糖类物质,具有抗凝血活性 ,起效慢而作用时间长。
疗效和安全性的比较
普通肝素
具有较高的抗凝效果,但出血风险相对较高,常见不良反应为出血、过敏反 应等。
低分子量肝素
抗凝效果较弱,但出血风险较低,不良反应较少,耐受性较好。
适应症和禁忌症的比较
普通肝素
主要用于预防和治疗深部静脉血栓、肺栓塞等,禁忌症包括严重高血压、颅内出 血等。
肾病综合征
低分子量肝素可改善血液高凝状态,促进血液流动,有助于肾病综合征的治疗。
07
总结
普通肝素和低分子量肝素的异同点
分子量
普通肝素的分子量较大,而低分子 量肝素的分子量较小。
抗凝效果
普通肝素具有较好的抗凝效果,而 低分子量肝素的抗凝效果较弱。
对血小板的影响
普通肝素对血小板有影响,可能导 致血小板减少症,而低分子量肝素 对血小板无影响。
普通肝素在神经系统疾病中的应用
脑卒中治疗
普通肝素可改善脑卒中患者的神经功能和生活质量,降低致残率和死亡率。
脊髓损伤治疗
对于脊髓损伤患者,普通肝素可减轻炎症反应,促进神经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胞再生和修复。
普通肝素在其他领域中的应用
肿瘤治疗
普通肝素可抑制肿瘤生长,减少肿瘤转移风险,提高患者生存率。
感染治疗
普通肝素可辅助治疗感染性疾病,如败血症等。
肝素种类和特点
普通肝素
天然提取,分子量较大,抗凝效果不稳定,个体差异大,但价格相对低廉。
低分子量肝素
通过化学或酶解法降解普通肝素得到,分子量较小,抗凝效果相对稳定,但 仍存在一定的出血风险,价格较普通肝素昂贵。
02
普通肝素

低分子肝素与普通肝素的抗凝对比

低分子肝素与普通肝素的抗凝对比

低分子肝素是20世纪7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抗凝血药物,是普通肝素经过化学分离方法制备的一种短链制剂。

与普通肝素相比,其特点在于: 1.对Xa和XIIa因子的抑制作用比对IIa 因子的抑制作用强,对血小板的影响小;2.抗凝作用强,普通肝素常会受血小板因子4的抑制,而低分子肝素不会;3.半衰期长,生物利用度高。

其半衰期长为200到300分钟,是普通肝素的2到4倍;4.所引起的出血并发症少,一般无需监测抗凝活性。

我个人觉得最后一点最重要,最实用:我所在的肾内科应用低分子肝素的时候很多,比如透析插管,应用低分子肝素可以防止插管部位血栓形成,同时又不用太担心出血的危险,所以只要病人经济允许(低分子肝素比普通肝素贵),就推荐使用海普宁、立迈青等低分子肝素制剂。

肝素是由葡萄糖胺和葡萄糖醛酸交联而成的粘多糖酯,分子量为O.5~3万。

由于其生物活性不一,仅低分子的1/3部分有较强的抗凝作用,高分子部分易致出血、血小板减少、脂质代谢异常等不良反应,临床范围应用受限。

为此,近年国内外致力于低分子肝素的开发,将肝素经化学或酶解聚后生成平均分子量在4000~6500间的肝素片段。

因分子量较小,不易被在血栓形成中血小板释血的血小板第Ⅳ因子中和,抗凝效果和纤溶作用得以增强,而抗血小板、诱发出血的作用大为减弱,对脂质代谢的影响极小,加之生物利用度高达98%,量效关系明确、固定剂量时抗凝效果易于预测,血浆半衰期较普通肝素长2~3倍,不透过胎盘屏障,给药更为方便而禁忌症少,因而倍受临床青睐,目前广泛用于下列疾病:血液透析:普通肝素虽为透析时的常用抗凝剂,但抗凝效价欠稳定,易致血小板减少、出血危险性大,久用尚有骨质疏松和脂类代谢紊乱之虑。

近年尝试低分子肝素,发现该药抗凝血作用良好,不发生出血和脂代谢紊乱。

推荐为普通肝素的安全、有效替代品。

需要注意的是,该药各制品之间,因分子量、血浆清除率、剂量、用法及临床疗效和安全性各不相同,彼此间应视为明显不同的制剂,不可混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低分子肝素与普通肝素的
抗凝对比
This model paper was revised by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on December 10, 2020
低分子肝素是20世纪7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抗凝血药物,是普通肝素经过化学分离方法制备的一种短链制剂。

与普通肝素相比,其特点在于:1.对Xa和XIIa因子的抑制作用比对IIa因子的抑制作用强,对血小板的影响小;2.抗凝作用强,普通肝素常会受血小板因子4的抑制,而低分子肝素不会;3.半衰期长,生物利用度高。

其半衰期长为200到300分钟,是普通肝素的2到4倍;4.所引起的出血并发症少,一般无需监测抗凝活性。

我个人觉得最后一点最重要,最实用:我所在的肾内科应用低分子肝素的时候很多,比如透析插管,应用低分子肝素可以防止插管部位血栓形成,同时又不用太担心出血的危险,所以只要病人经济允许(低分子肝素比普通肝素贵),就推荐使用海普宁、立迈青等低分子肝素制剂。

肝素是由葡萄糖胺和葡萄糖醛酸交联而成的粘多糖酯,分子量为O.5~3万。

由于其生物活性不一,仅低分子的1/3部分有较强的抗凝作用,高分子部分易致出血、血小板减少、脂质代谢异常等不良反应,临床范围应用受限。

为此,近年国内外致力于低分子肝素的开发,将肝素经化学或酶解聚后生成平均分子量在4000~6500间的肝素片段。

因分子量较小,不易被在血栓形成中血小板释血的血小板第Ⅳ因子中和,抗凝效果和纤溶作用得以增强,而抗血小板、诱发出血的作用大为减弱,对脂质代谢的影响极小,加之生物利用度高达98%,量效关系明确、固定剂量时抗凝效果易于预测,血浆半衰期较普通肝素长2~3倍,不透过胎盘屏障,给药更为方便而禁忌症少,因而倍受临床青睐,目前广泛用于下列疾病:血液透析:普通肝素虽为透析时的常用抗凝剂,但抗凝效价欠稳定,易致血小板减少、出血危险性大,久用尚有骨质疏松和脂类代谢紊乱之虑。

近年尝试低分子肝素,发现该药抗凝血作用良好,不发生出血和脂代谢紊乱。

推荐为普通肝素的安全、有效替代品。

需要注意的是,该药各制品之间,因分子量、血浆清除率、剂量、用法及临床疗效和安全性各不相同,彼此间应视为明显不同的制剂,不可混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