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慈孝文化

合集下载

依托综合实践-弘扬慈孝文化-传承慈孝美德

依托综合实践-弘扬慈孝文化-传承慈孝美德

《弘扬慈孝文化传承慈孝美德》主题活动案例浙江宁波市江北中城小学高秀明一、活动背景(一)现实意义“慈孝文化”历来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目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社会利益关系凸显,各种文化思潮纷纷涌现,传统文化价值观日益受到挑战和冲击,使得我们学校、家庭、社会舆论导向在青少年的教育中片面地强调了知识和能力而忽视了传统道德教育,造成了青少年群体的道德滑坡。

慈孝——这生生不息、绵延千年的人类传统美德出现了严重的缺失与危机。

在此背景下,我们亟待提高当前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

而把慈孝教育融入综合实践活动更是如鱼得水,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有利条件1.地利中城小学位于历史文化名镇宁波市江北区慈城镇,与浓缩儒孝文化精髓的孔庙仅一街之隔。

宁波的江北区作为全国首个获得“慈孝文化之乡”称号的城区(市),“慈孝文化”在这块土地上是极其深厚且悠远的。

而江北区慈城镇,是一座拥有2400余年历史的江南古县城,被称为“慈孝之乡、进士摇篮、儒学胜地”,其慈孝文化底蕴的深厚,开展主题综合实践活动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

2.天时首届“中华慈孝节”于2009年10月26日在江北区盛大开幕,为迎接首届“中华慈孝节”的隆重开幕,我校也进行了校“十大慈孝之星”评选活动。

这一切的开始无疑是开展主题综合实践活动的良好契机。

二、活动目标1.初步理解“慈孝”的内涵,了解慈孝文化。

2.通过调查活动,让学生认识目前人们对慈孝的认识及慈孝行为的情况,发展学生调查访谈、数据统计、资料搜索、报告撰写等最基本的综合探究能力。

3.通过实践过程中的汇报、宣传、手抄报设计等活动,锻炼口头表达、人际交往、动手操作等能力,提升综合素养,并在实践中丰富体验。

4.培养学生孝敬长辈的良好品质。

三、活动实施过程(一)主题确定1.活动前的调查意识决定行动,学生对“慈孝”的认识直接影响本主题综合实践活动的价值性、后续活动的开展。

因此,在开展活动前,我指导班内学生针对不同调查人群设计了两份调查问卷,让他们对五、六年级的全体同学及两个班的家长进行了调查。

弘扬孝道文化的重大意义

弘扬孝道文化的重大意义

弘扬孝道文化的重大意义孝道是古今社会永恒的主题,在今天,大力弘扬孝道文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弘扬孝道文化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中国的传统文化简单来讲就是以儒家学派为代表的“儒,释,道”三种文化的融合。

儒学讲人要具备“孝、悌、忠、信、礼、仪、廉、耻”这“八德”。

世界上有许多古文化现今已经消失,例如古巴比伦文化,古埃及文化等,但中国的儒家文化一直流传至今,原因就是儒家文化是一个讲道德的文化,而道德在任何社会,任何时期都是必备的。

孔子曾说“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有心生。

”由此可见,道德的根本就是孝道。

所以今天,我们要弘扬好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首先要弘扬好孝道文化。

二、弘扬孝道是创建和谐社会的需要尊老敬老是家庭和睦的前提条件,要想建立一个个和谐的家庭,首先要从孝敬老人开始。

如果子女不孝敬老人,把老人推向社会,无疑会增加社会负担,影响社会和谐稳定。

目前,我国老龄人口已达到2亿多,并且每年新增老龄人口达800万。

预计到2050年我国老龄人口将达到4.7亿。

这些人的养老问题必将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如果不加以解决,必将影响社会的和谐稳定。

目前来看,解决养老问题的途径主要有三条。

第一,靠国家养老。

就是靠养老院等养老机构进行养老。

但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养老机构等床位的增长数度仅占老龄人口增涨速度的1.97%,这其中存在很大缺口。

所以靠国家养老显然解决不了问题。

第二,靠自己养老。

有很多老年朋友觉得自己有老保,自己可以养活自己。

但现在我国,尤其是农村存在很多“失能老人”“空巢老人”,每天都上演着老人病死家中无人知,或老人自杀等这样的悲剧,在一个文明的国家里,是不应该发生这样的事情的。

第三,靠儿女养老。

调查显示,80、90后这部分人群能赡养老人的仅占10%。

还有43%是靠父母养活的。

很多人认为,今天物价高,工资低,收入去掉房贷,车贷,孩子等根本不够赡养父母的。

我觉得这其中每个人算的都是一本经济账,但很少人算良心账。

孝文化的积极意义,如何弘扬孝文化?

孝文化的积极意义,如何弘扬孝文化?

孝文化的积极意义,如何弘扬孝文化?孝文化的积极意义,如何弘扬孝文化?孝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重要的一部分,几千年来,它为维系家庭和谐、政治社会稳定、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目前,党中央提出了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我认为在实施这一伟大目标的进程中,孝文化仍将起到重要的作用。

孝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的和谐文化,是构建中华社会人伦和谐的产物。

我们应把弘扬孝文化上升到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战略高度来认识,在思想上重视孝文化,在生活中践行孝文化,在工作上推进孝文化,加强领导,采取措施,合力推进孝文化建设。

要健全法制,完善制度;要整合力量,推广经验;要制定规划,常抓不懈;要表彰先进,重在激励;要关注老龄、关怀老人。

孝的本义是对父母,对老一辈的尊重和关爱。

关心老人,为他们奉献爱心孝心,是晚辈的一种义不容辞的义务。

孝文化对中国历史的影响是广泛和深远的,传统中国文化在某种意义上,可称为孝的文化;传统中国社会更是奠基于孝道上的社会,孝道乃是中华文明区别于古希腊罗马文明和印度文明的重大文化现象之一。

正如曾国藩所说:“读尽天下书,无非是一个孝字”。

著名学者黎鸣说:“中国人最主要的生活习俗是孝敬父母。

”就连西方的学者也对孝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进行过充分的描述,黑格尔在研究中国文化时曾作过这样的分析:“中国纯粹建筑在这样一种道法结合上,国家的特征便是客观的‘家庭孝教’,中国人把自己看作是属于他们家庭的,而同时又是国家的儿女”(《历史哲学·东方世界·中国》)。

马克斯·韦伯说过中国人“所有人际关系都以‘孝’为原则”。

孝不仅影响到家庭、社会关系,而且影响到政治统治。

家庭美德乃是最原始最基本的道德实践。

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首先必须加强家庭美德建设。

随着我国老年人口的剧增,老年人的问题已成为社会的严重问题,不能不引起人们的重视。

笔者通过几年的观察与现状分析,认为在加强公民道德建设中,应把如何善待父母、善待老年人,对青少年进行孝文化教育纳入公民道德建设的范畴加以实施。

慈孝文化活动领导发言稿

慈孝文化活动领导发言稿

大家好!今天,我们欢聚一堂,共同举办这次以“慈孝文化”为主题的盛大活动。

首先,我谨代表主办方,向长期以来关心和支持慈孝文化发展的各级领导、社会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向长期以来致力于传承和弘扬慈孝文化的广大工作者和参与者致以崇高的敬意!慈孝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

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有“百善孝为先”的传统美德,慈孝文化在我们民族的历史长河中熠熠生辉。

今天,我们举办这次活动,旨在进一步弘扬慈孝文化,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推动全社会形成尊老爱幼、孝老敬亲的良好风尚。

下面,我就本次活动谈几点看法:一、深刻认识慈孝文化的重要性慈孝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慈孝文化孕育了无数感人至深的孝子贤孙,为我们树立了光辉的榜样。

今天,我们重温慈孝文化,就是要从中汲取精神力量,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

慈孝文化是家庭和谐的基石。

一个家庭,如果孝道缺失,必然会导致家庭矛盾频发,甚至家破人亡。

反之,一个充满慈孝的家庭,必定是幸福美满的。

因此,我们要大力弘扬慈孝文化,让每一个家庭都充满温馨和谐。

慈孝文化是民族精神的体现。

一个民族,如果缺乏慈孝精神,就难以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够历经磨难而屹立不倒,正是因为我们有着浓厚的慈孝文化底蕴。

今天,我们要继续传承和弘扬慈孝文化,为民族精神的发扬光大贡献力量。

二、大力弘扬慈孝文化,推动社会文明进步弘扬慈孝文化,需要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 加强宣传教育。

通过电视、广播、报纸、网络等媒体,广泛宣传慈孝文化,让更多的人了解和认同慈孝价值观。

2. 开展主题活动。

定期举办慈孝文化活动,如慈孝讲座、孝道故事会、孝老敬亲演讲比赛等,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孝道观念。

3. 强化政策引导。

将慈孝文化纳入社会发展规划,加大对孝老敬亲行为的表彰力度,形成全社会共同弘扬慈孝文化的良好氛围。

4. 发挥榜样示范作用。

选树一批孝老敬亲的先进典型,用他们的感人事迹激励和感染更多的人。

弘扬中华孝道文化践行传统感恩教育

弘扬中华孝道文化践行传统感恩教育

弘扬中华孝道文化践行传统感恩教育中华孝道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植根于五千年的历史中。

孝道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凝聚着代代相传的智慧和感恩之情。

弘扬中华孝道文化不仅是对中华民族文化传统的继承和传承,更是培养青少年感恩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首先,弘扬中华孝道文化可以帮助青少年树立正确的家庭观念和价值观。

中华孝道文化强调子女对父母的孝敬和尊重,弘扬这种观念可以培养青少年对家庭的责任感和亲情的认同感。

在当代社会,一些青少年存在着家庭观念淡薄、孝道意识淡漠的问题。

通过弘扬中华孝道文化,可以帮助青少年明白父母对他们的辛勤付出和无私奉献,从而更加珍惜家庭,并且在成长过程中做出正确的选择。

其次,弘扬中华孝道文化可以促进青少年的道德素养的提升。

中华孝道文化强调亲情和亲子关系,弘扬这种观念可以培养青少年的善良、宽容和体谅的品质。

在当代社会,一些青少年存在着道德观念淡薄、行为失范的问题。

通过弘扬中华孝道文化,可以帮助青少年懂得尊敬和爱护他人,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并且在日常生活中做出正确的行为。

再次,弘扬中华孝道文化可以加强青少年的社会责任感。

中华孝道文化强调爱家、爱国,弘扬这种观念可以培养青少年的社会责任感。

在当代社会,一些青少年存在着自私自利、缺乏社会责任感的问题。

通过弘扬中华孝道文化,可以帮助青少年认识到自己作为一个家庭成员和社会成员的责任,激发他们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和贡献社会的意愿。

最后,弘扬中华孝道文化可以帮助青少年提升自身的人文素养。

中华孝道文化强调家庭的重要性和尊重长辈的传统,弘扬这种观念可以培养青少年的人文素养。

在当代社会,一些青少年存在着对传统文化的忽视和对他人的不尊重的问题。

通过弘扬中华孝道文化,可以帮助青少年了解和尊重中华传统文化,提升他们的文化素养以及对他人的尊重。

在弘扬中华孝道文化的过程中,不仅需要学校和家庭共同努力,还需要通过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

在学校中,可以开展各类孝道文化活动,例如孝老爱亲知识讲座、感恩教育讲座、开展志愿者服务等。

孝道的传承和弘扬

孝道的传承和弘扬

孝道的传承和弘扬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之一,孝道一直被视为家庭伦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社会的变迁和文化的多元化,人们对孝道的重视程度不断发生着变化。

但是,无论时代如何变迁,孝道的精神内核始终是我们中华民族脉络中永恒的主题。

在这个快速发展的时代,我们如何传承和弘扬孝道的精神,成为我们需要探讨和思考的问题。

一、父母教育是孝道传承的基础孝道的传承始终源于家庭教育,我们需要从家庭中开始践行孝道,努力让孝道的精神在平凡的家庭生活中落地生根。

在这个过程中,父母的示范作用尤为重要。

孝敬父母不仅仅是某种模式的践行,更应该体现出始终如一的家庭教育理念。

在父母的教育下,孩子应该学会尊重老人,理解尊卑有序的准则,体验孝道的情感内涵。

父母作为家庭教育的第一责任人,要注重自身的言传身教。

只有自己先践行孝道,才能更好地传授和教育下一代。

二、教育体系应为孝道精神的传承提供保障在社会的发展进程中,教育成为了孝道传承的重要途径。

传统的孝道理念需要与现代的教育体系相结合,以更好地继承和传承。

我们需要从学校教育入手,注重培养学生感恩的心态,让孩子们在学习中体会到感恩的情感,并学会表达恩情。

同时,在学校中也需要强化孝道教育,让学生了解传统孝道的文化意义,以及孝敬和尊老爱幼的重要性。

此外,社会公众也需要加强孝道精神的弘扬和传递,让社会更多地重视传统美德,推崇敬老爱幼的价值。

三、现代生活中践行孝道的新方式随着社会发展和科技的进步,我们也需要寻找创新的方式践行孝道。

例如,我们可以利用移动互联网的技术手段,通过发动线上活动、分享孝道实践经验等方式,让孝道的精神传递到更多的年轻人中间。

更有创新的厂商也会推出相关软件,如一款名为“爱孝医院”的APP,通过将父母生病上门服务、生日祝福等形式,为家庭孝道生活提供更全面、周到的服务,这样的创新更展示了当代孝道的面貌。

四、培养孝道意识,需要每个人的努力作为一个中华民族的新时代的人,我们需要从自身的身体力行、思想理念和家庭实践入手,去培养自己的孝道意识。

弘扬慈孝文化实施方案

弘扬慈孝文化实施方案

弘扬慈孝文化实施方案慈孝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体现。

慈孝文化强调孝道和慈善,提倡尊老爱幼、敬老怜幼,是中华民族传统道德观念的重要体现。

在当今社会,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慈孝文化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冲击和侵蚀,因此,弘扬慈孝文化显得尤为重要。

为了更好地弘扬慈孝文化,我们制定了以下实施方案。

一、加强慈孝文化教育。

慈孝文化教育是弘扬慈孝文化的基础和前提。

我们将通过各级学校、社区、媒体等渠道,加强慈孝文化的宣传和教育,培养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学校将加强慈孝文化的教育内容,开设慈孝文化课程,组织学生参与慈善公益活动,引导学生从小树立尊老爱幼、敬老怜幼的思想观念。

二、建立慈孝文化宣传平台。

我们将建立慈孝文化宣传平台,通过各类媒体渠道,宣传慈孝文化的重要性和价值观念。

利用互联网、电视、广播等多种形式,传播慈孝故事、慈孝理念,让更多的人了解和认同慈孝文化,从而形成社会共识,推动慈孝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三、建立慈孝文化活动基地。

我们将建立慈孝文化活动基地,为广大市民提供展示和学习慈孝文化的场所。

通过举办慈孝文化主题展览、讲座、演出等活动,吸引更多的人参与其中,增强公众对慈孝文化的认同和理解,促进慈孝文化的传承和弘扬。

四、加强慈善公益事业。

慈善公益事业是慈孝文化的具体实践和体现。

我们将加大对慈善公益事业的支持力度,鼓励社会各界积极参与慈善捐助、志愿服务等活动,帮助困难群体,传递慈孝之心,营造和谐社会氛围。

五、加强家庭慈孝文化建设。

家庭是慈孝文化传承的重要基础,我们将加强对家庭慈孝文化建设的引导和支持。

通过开展慈孝文化主题家庭活动、家庭教育讲座等形式,引导家庭成员树立尊老爱幼、敬老怜幼的家庭观念,传承和弘扬慈孝文化。

六、加强慈孝文化研究与传承。

我们将加强慈孝文化的研究和传承工作,组织专家学者开展慈孝文化研究,整理慈孝文化的经典著作和典故,编纂慈孝文化的教材和读物,推动慈孝文化的传承和弘扬。

弘扬慈孝文化 - 依托综合实践弘扬慈孝文化传承慈孝美德

弘扬慈孝文化 - 依托综合实践弘扬慈孝文化传承慈孝美德

《弘扬慈孝文化传承慈孝美德》——综合实践活动案例宁波市中城小学高秀明一、活动背景(一)现实意义“慈孝文化”历来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首创私学,就把“孝”放在教学首位。

之后,孟子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提出国家要“申之以孝悌之义”。

他们都把慈孝作为伦理道德的基本规范。

汉文帝刘恒身体力行,仁孝闻天下;西汉小黄香身暖其亲之衾,号曰“天下无双”;当今好儿郎张辉捐肝救母,入选全国好人榜……他们都在诠释慈孝这两字的深刻含义。

“慈孝文化”在中华民族的生存和繁衍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然而如今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社会利益关系凸显,各种文化思潮纷纷涌现,传统文化价值观日益受到挑战和冲击,使得我们学校、家庭、社会舆论导向在青少年的教育中片面地强调了知识和能力而忽视了传统道德教育,造成了青少年群体的道德滑坡。

慈孝——这生生不息、绵延千年的人类传统美德出现了严重的缺失与危机。

在此背景下,我们亟待提高当前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

弘扬慈孝文化,传承慈孝美德,这有利于提升他们的精神素养,有利于促进学校的发展,有利于祖国传统文化的发扬光大,有利于社会各方面的和谐发展。

而把慈孝教育融入综合实践活动更是如鱼得水,因为慈孝教育不仅涉及到认知,还涉及到情感、行为,它单靠讲与听是不够的,还必须为学生提供实践的机会。

诚然,《弘扬慈孝文化传承慈孝美德》综合实践活动,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有利条件1.地利我们中城小学创办于1904年,迄今已有百年历史。

学校位于历史文化名镇宁波市江北区慈城镇,与浓缩儒孝文化精髓的孔庙仅一街之隔。

宁波的江北区作为全国首个获得“慈孝文化之乡”称号的城区(市),“慈孝文化”在这块土地上是极其深厚且悠远的。

而江北区慈城镇,是一座拥有2400余年历史的江南古县城,被称为“慈孝之乡、进士摇篮、儒学胜地”,其慈孝文化底蕴的深厚,在全区堪称首位。

慈城自汉朝以来,历代被皇朝旌表的孝子(女)有30多个,慈城逐渐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慈孝民间文化,其中以汉朝董黯、唐朝张无择、宋朝孙之瀚最为出名,因此慈城又被称为“三孝乡”、“孝中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弘扬慈孝文化,感恩天下父母
山东曲阜孔庙有一篇《劝孝良言》,内写:“十月怀胎娘遭难,坐不稳来睡不安。

儿在娘腹未分娩,肚内疼痛实可怜。

”“把屎把尿勤洗换,脚不停来手不闲。

”……
此文把父母对儿女的爱描述得十分生动感人。

老人为抚育儿孙、繁衍后代耗尽心力。

“哀哀父母,生我劬劳。

”故自有文明,即有孝文化。

孝字最早见于殷墟出土的甲骨文“老由上面一个“老”字和下面一个“子”字组成,形象地描写出上面的老人呵护着下面的子女,下面的子女奉承着上面的老人,父母慈悲子女孝顺,和蔼可亲。

二千五百多年前的孔子把孝提升为人的行为规范和做人的准则。

孔子曰:“大孝,德之本也。

”意思是孝是一切人伦道德的根本。

又曰:“孝为天之经也,地之义也,人之行也。

”意思是孝像天上的日月星辰那样有规律地运行,也像大地江河那样永不枯竭。

孝敬父母,天经地义。

子女奉养侍候老人应该是本分,是天职,是审视人是否具有道德的试金石,百善孝为先。

孝老还应该有广阔的视野,“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孝自己的父母是爱,“小孝”;孝天下的父母是博爱,“大孝”。

孝老是全社会的共同义务,共同责任。

“弘扬慈孝文化,感恩天下父母。


弘扬孝文化,继承并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孝文化,是构建现代文明和谐社会的基石,是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需要,天下男女老少都要行动起来,谱写孝文化的新篇章。

知道“二十四孝”的人,已经不多了;知道“二十四孝”的年轻人,更是少之又少。

“孝”在今日社会,似乎已是一个“过气”的词,人老珠黄般,逗不起众人的欲望了。

我们读《二十四孝》,感觉那似乎是十分遥远的故事。

其实细细想来,它好像又近在咫尺,离我们并不远。

我们应该怎么做呢?竭尽自己所能,让父母放心。

出门上学之前和父母打招呼,回家之后向父母打招呼
学习上认真努力,不结交有不良影响的朋友
生活上关心父母
帮助父母做家务
不做让父母有损颜面的事
建议你去读写圣人之言,诸如《弟子规》《论语》《朱子治家》之类的古典名著。

如果有人问,是谁把我们带到这个世上来的?谁是我们最亲最亲的人呢?毫无疑问,那当然是爸爸妈妈啦!我们的父母用泪水和幸福的笑容迎接了我们的到来。

父母不仅毫无怨言地养育我们成长,而且还给了我们纯粹无私、宽大无边的爱。

父母的爱是天底下最伟大的、最无私的。

父母为了抚养我们成人,总是那么幸苦,那么努力,倾尽了所有的心血。

所所以,一个懂事的孩子,首先要懂得孝敬父母、感恩父母。

俗话说“百善孝为先”,“鸦有反哺之效”,“羊有跪乳之恩”。

我们中华民族历来提倡讲孝道。

我们一点一滴的成长都离不开父母的培养,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连动物都知道感恩,更何况我们人呢!因此,我们应该懂得感恩、懂得感谢父母。

现在,我们大多数中小学生都是独生子女,或者农村家庭最多也只有一两个孩子。

他们都是父母的“心肝”、大人的“宝贝”从小被宠爱惯了。

在父母、爷爷奶奶面前,任性撒娇。

从不知道去感恩父母、孝敬老人。

那么,我们中小学生怎样做到孝敬父母呢?
首先,要听从父母的话,不辜负他们的殷切希望,做一个听话的孩子。

父母叮嘱我们的话一定要牢记心上,并努力照着去做。

对于父母的批评,要虚心接受。

如果父母批评过于严厉,不要当面顶撞父母,如有必要,可以事后心平气和地向父母解释。

要懂得,我们的成长就好像一棵小树一样,如果不剪枝修理,任其自由发展,那么,将来能够成材吗?俗话说“孩子要从小教、树苗要从小育”,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其次,要懂得体贴父母,邦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做一个孝顺的孩子。

例如,早上起来自己整理房间,整理生活、学习用具,学会自己洗自己穿的衣服、鞋袜等。

自己能做的事要自己做,不要总是让父母包办代替。

当父母心情不好,或身体不舒服的时候,做子女的不要去打扰他们,而应该主动去陪陪他们散散心,或为他们捶捶背,或为他们洗洗筷子刷刷碗,必要的时候还可以为他们做一些可口的饭菜。

要知道,这些举手之劳之事,定能够给父母带来极大的安慰,定能够抚去他们内心的不快,定会慰藉他们为我们百般焦虑的心。

其实,感恩父母,孝敬老人,这并不难做到。

请看著名作家老舍童年的时候是怎样孝敬父母的。

老舍自幼家境贫寒,他两岁便没有了父亲。

母亲为供他上学,每天靠给人家浆洗、缝补衣服来维持生活。

老舍看到母亲的双手总是又红又肿,心里总不是滋味,说不出的难过。

每天放学回家后,他总是抢着帮母亲干活。

母亲洗衣,他就燃火烧水、送水。

母亲缝衣,他就看炉火,递烙铁。

只要是他能做的事,他都做。

他常为减轻了母亲的一点劳累而高兴。

老舍学习非常努力,他知道,自己只有得到好的成绩,才是对母亲最好的报答和安慰。

在吃饭穿衣上,老舍从不提任何要求让母亲为难。

他的袜子破了,母亲给他买了双新的,他舍不得穿,仍然穿那满是补丁的旧袜子。

有时中午回家吃饭,赶上家里没粮食了,他就一声不吭,扭头就会学校,饿着肚子继续上课。

最后,老舍没有辜负母亲的期望,终于成为了一名人民敬仰的大作家。

生活是一面镜子,同学们,从现在开始,让我们像老舍先生那样学会对父母感恩吧!让我们“每天用一句关爱的话语,一个亲热的动作,一个微小的进步,去表达我们对父母的爱与孝心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