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课·晏殊·蝶恋花-完整PPT课件

合集下载

晏殊蝶恋花课件制作完整版

晏殊蝶恋花课件制作完整版

朗读全词
富有感情地朗读全词,初步体会词中的情感。 找出文章的词眼
欲寄彩笺兼尺素——音书寄远的强烈愿望
对 照
山长水阔知何处——音书难抵的可悲现实

“满目山河空念远” 孤独、迷茫、不见所思的空虚怅惘
1、词的境界、风格: 上片取境较狭,风格偏于柔婉; 下片却境界开阔,风格近乎悲 壮。
2、 多种艺术手法的运用: 拟人、烘托、反衬、白描等。
蝶恋花
晏殊
作者简介
晏殊,字同叔,北宋前期词人。七 岁能文,十四岁以神童召试,赐同进士 出身。多年身居要位,官拜宰相,范仲 淹、韩琦、欧阳修等名臣皆出其门下。 卒谥元献。他的文学成就以词最为突出, 有“宰相词人”之称,他吸收了南唐花 间派和冯延巳的典雅流丽词风,开创了 北宋婉约词风,被称为“北宋倚声家之 初祖” 。作品集有《珠玉词》。
诗词赏析要点
1.紧扣意象 2.体味语言 有感情色彩的词句、有象征意义的词 3.揣摩手法 抒情手段、表现手法等 4.深临意境,体会作者情感
王国维《人间词话》中的三层境界:
第一层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 望尽天涯路。”是出于晏殊的《蝶恋花》, 谈立志。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第二层境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 人憔悴。”是出于柳永的《凤栖梧》,于辛弃疾的 《青玉案》,谈欣喜 。

蝶恋花晏殊优秀课件

蝶恋花晏殊优秀课件

蝶恋花晏殊优秀课件
教学方法:
诵读探究法
教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作者介绍:
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谥号“文忠。

汉族,吉安永丰人,北宋时期*家文学家史学家和诗人。

与韩愈柳宗元宋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

回忆欧阳修有关文章及有关重要文句。

二总体把握:
1.朗读全词,说说这首词写了什么内容
此词写暮春闺怨,是闺怨词。

2.这首词上下片在表达方式上是如何分工的
上片重在写景,下片重在抒情。

.上下片所写时间有何变化
上片写早晨,下片写黄昏。

三具体分析:
“庭院深深深几许。


李清照《词序》:“欧阳公作《蝶恋花》有‘庭院深深深几许’之句,予酷爱之。


李清照本人是叠词高手,故酷爱这句。

赏析“深深深”三字有什么妙处
“深深”二叠字本已写出庭院的幽深空旷,再用一个“深”字,让庭院的“深”“旷”得到深入和强化。

暗示了女主人公孤身独处的深沉心事和怨恨莫诉之情。

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晏殊蝶恋花完整版课件

晏殊蝶恋花完整版课件

爱情主题
词中以蝴蝶比喻爱情,表达了对 爱情的执着追求和美好向往。
人生感慨
通过对美好短暂人生的感慨,表 达了对生命短暂和珍视当下的思
考。
情感表达
思念之情
通过描述离别后对对方的思念和期待重逢的情感,表达了真挚的 情感。
美好向往
通过对蝴蝶和爱情的比喻,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感慨与思考
通过对生命短暂的感慨,表达了对生命的珍视和对当下的思考。
意境营造
01
02
03
细腻情思
诗人通过对蝴蝶和花朵的 描绘,融入了自己细腻的 情感和思想,营造出了独 特的意境。
视觉效果
通过形象的描写,让读者 能够感受到诗歌所描绘的 美丽画面,具有很强的视 觉效果。
情感渲染
通过对美好、自由和爱情 的向往和追求,诗人成功 地渲染出了浓郁的情感氛 围。
表现手法
拟人化
02 香
香气,花香。
03 兰炷
兰香的灯烛。
原文注 释

春天,春天的景象。
沈谢
沈约、谢朓,古代著名诗 人。
烟雾
云雾,此指云雾环绕。
原文注 释
游人
游客,游览者。
目极
极目远望。
平芜
平坦的草地。
原文翻 译
译文一
晏殊的《蝶恋花》描绘了一个春天的景象,词中描述了窗帘外春天的景色,花香扑鼻,燕子双双对对,往日的好天气又回来 了。然而,词人在烟雾中怀念过去的美好时光,感叹岁月如梭,游人已经不在身边了。词人极目远望,只见平坦的草地和远 处的山脉,心中不禁涌起一阵伤感。
原文翻 译
译文二
晏殊的《蝶恋花》是一首描绘春天景象的词, 表达了词人对过去的怀念和对岁月的感慨。

晏殊蝶恋花完整版PPT课件

晏殊蝶恋花完整版PPT课件
14第一境界以西风刮得绿树落叶凋谢表示当前形势相当恶劣而他也叧有他能爬上高楼居高临下高瞻进瞩看到进方
.
1
词牌来历
《蝶恋花》:本名《鹊踏枝》,唐教坊曲名, 后用为词牌,又被改名为《蝶恋花》。另名 《凤栖梧》、《一箩金》、《黄金缕》、 《卷珠帘》等。
.
2
• 蝶恋花
明月本无知无情,它只顾光照朱户,原很自然; 既如此,似乎不该怨恨它。但却偏要怨。这种仿佛无 理的埋怨,却正有力地表现了女主人公在离恨的煎熬 中对月彻夜无眠的情景及外界事物所引起的触动。
.
7
明月
苏轼 《水调歌头·中秋有怀子由》:“转朱 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 时圆。”
《古诗十九首》:“明月何皎皎,照我罗床 帏。忧愁不能寐,揽衣起徘徊。”
.
12
王国维《人间词话》中的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 境界:
第一层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是出于晏殊的《蝶恋花》,谈立志。
第二层境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是出于 柳永的《蝶恋花·伫倚危楼风细细》于辛弃疾的《青玉案》,谈顿悟 。
.
10
欲寄彩笺兼尺素——音书寄远的强烈愿望
︳ 对 照
山长水阔知何处——音书难抵的可悲现实
孤独、迷茫、不见所思的空虚怅惘
.
11
总结
此为晏殊写闺思的名篇。 • 上片写长夜相思之苦。
运用移情于景的手法,选取眼前的景物, 注入主人公的感情,点出离恨。 • 下片写登楼望远的愁思。
下片承离恨而来,通过高楼独望把主人公 望眼欲穿的神态生动地表现出来。把思念远人的殷 切心情和无处寄情达意的失望惆怅,表现得委婉而 又尽致。
.
13

【高中语文】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ppt精品课件1

【高中语文】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ppt精品课件1

全文诵读
炼字析文,感悟意象
• 读完这首词,说说词人想通过这首 词传达什么情感? 离别及离别后的伤痛 • 古诗词中常将绵长的情感溶于景 色中,请同学们找一找,词的上阙 写了哪些景物?
• 这些景物蕴涵了词人什么情感?
又是怎么体现的?
移情入景 以我观物
怀念远人而产生的惆怅
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 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 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 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 伊三境也。
晏殊(991-1055),北宋词 人。字同叔,抚州临川(今属江 西)人。景德中赐同进士出身。 庆历中官至集贤殿大学士、同中 书门下平章事兼枢密使。谥元献。 其词擅长小令,多表现诗酒生活 和悠闲情致,语言婉丽,颇受南 唐冯延巳的影响。 《浣溪沙》中“无可奈何花 落去,似曾相似燕归来”二句, 传诵颇广。原有集,已散佚,仅 存《珠玉词》及清人所辑《晏元 献遗文》。又编有类书《类要》, 今存残本。
②不同意。起句写花之凋零,青杏酸涩, 为整首词投下了悲凉的阴影;二、三句写 燕子翻飞、绿水绕人家,虽富情趣,也不 乏暖意,但却是以乐景衬哀情;四句说柳 絮飘飞,着一“又”字,则又表明词人之 看絮飞花落,非止一次,伤春之感、惜春 之情自然流出;“芳草”在古诗词中常用 来写愁情,此处亦然,“天涯何处无芳草” 即言愁情无限。因此,这首词中对“絮飞 花落”等景物的描写,依然浸透着伤春之 情,并非旷达之语。
蝶恋花
晏殊
浣溪纱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 天气旧亭台。 夕阳西下几时 回?
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 徊。
本词为晏殊的名篇之一,抒写悼 惜春残花落,好景不常的愁怀,又暗 寓相思离别之情。语意十分蕴藉含蓄, 通篇无一字正面表现思情别绪,读者 却能从“去看天气旧亭台”、“燕归 来”、“独徘徊”等句,领会到作者 对景物依旧、人事全非的暗示和深深 的叹恨。词中“无可奈何花落去”一 联工巧而流丽,风韵天然,向称名句。

蝶恋花-晏殊-课件ppt.ppt

蝶恋花-晏殊-课件ppt.ppt

病原体侵入机体,消弱机体防御机能 ,破坏 机体内 环境的 相对稳 定性, 且在一 定部位 生长繁 殖,引 起不同 程度的 病理生 理过程
1.“夕阳西下几时回?”一句寓情于景, 请简要分析此句抒发了什么样的感情。
答:抒发了词人惜春伤时的惆怅和寂寞 ,叹惜年华将逝的情思。
病原体侵入机体,消弱机体防御机能 ,破坏 机体内 环境的 相对稳 定性, 且在一 定部位 生长繁 殖,引 起不同 程度的 病理生 理过程
总结艺术特色:
1、本词与晏殊的其它词作相比,它的 上、下片之间,在境界、风格上是稍 有区别的。
上片取境较狭,风格偏于柔婉; 下片却境界开阔,风格近乎悲壮。
病原体侵入机体,消弱机体防御机能 ,破坏 机体内 环境的 相对稳 定性, 且在一 定部位 生长繁 殖,引 起不同 程度的 病理生 理过程
2、词中,作者用了烘托与反衬的 手法写女主人公内心的悲苦。前者 如“槛菊愁烟兰泣露”,是以悲景 写愁,与词中人物同病相怜。
病原体侵入机体,消弱机体防御机能 ,破坏 机体内 环境的 相对稳 定性, 且在一 定部位 生长繁 殖,引 起不同 程度的 病理生 理过程
特别点出“双飞”有什么意味?
燕子的双飞,更反衬出主人公的孤 独。
——“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这两句表面上是只写客观景物,实 则暗含着浓浓的情一句与上句有什么联系?
这句与上句亦有一定的因果关系。 由于高楼骋望,不见所思,因而想到 音书寄远:“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 水阔知何处!”
病原体侵入机体,消弱机体防御机能 ,破坏 机体内 环境的 相对稳 定性, 且在一 定部位 生长繁 殖,引 起不同 程度的 病理生 理过程
这句与上一句有某些共同点吗? 两个分句一纵一收,将主人公音书
寄远的强烈愿望与音书难抵的可悲现实 对照起来写,更加突出了“满目山河空 念远”的悲慨,词也就在这渺茫无着落 的怅惘中结束。

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ppt实用课件1

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ppt实用课件1

全文诵读
炼字析文,感悟意象
• 读完这首词,说说词人想通过这首 词传达什么情感? 离别及离别后的伤痛
• 古诗词中常将绵长的情感溶于景 色中,请同学们找一找,词的上阙 写了哪些景物?
• 这些景物蕴涵了词人什么情感? 又是怎么体现的?
移情入景 以我观物
怀念远人而产生的惆怅
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 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 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 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 伊三境也。
第二境界是描述如何为此决 心而努力奋斗。人瘦了、憔悴了, 但仍“终不悔”。就是说尽管遇 到各式各样的困难,还要坚持奋 斗,继续前进,为了事业一切在 所不惜。在这个世界上干什么都 没有平坦大道,要敢于创新,也 要善于等待。这是执着的追求, 忘我的奋斗。
第三境界是指在经过多次周折, 经过多年的磨练之后,就会逐渐成 熟起来,别人看不到东西他能明察 秋毫,别人不理解的事物他能豁然 领悟惯通。这时他在事业上就会有 创造性的独特的贡献。这是功到事 成。这是用血汗浇灌出来的鲜花, 是用毕生精力铸造的大厦。
10.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 ——《周易》 译:同心协力的人,他们的力量足以把坚硬的金属弄断;同心同德的人发表一致的意见,说服力强,人们就像嗅到芬芳的兰花香味,容易接受。
11.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 ——《周易》 译:君子就算有卓越的才能超群的技艺,也不会到处炫耀、卖弄。而是在必要的时刻把才能或技艺施展出来。
5.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论语》 译:君子总是从善良的或有利于他人的愿望出发,全心全意促使别人实现良好的意愿和正当的要求,不会用冷酷的眼光看世界。或是唯恐天下不乱,不会在别人有失败、错误或痛苦时推波助澜。小人却相反,总是“成人之恶,不成人之美”。

晏殊蝶恋花精品完整ppt课件

晏殊蝶恋花精品完整ppt课件

“北宋倚声家之初祖”。作品集有《珠玉
词》。
ppt精选版
7
浣溪沙 一曲新词酒一杯, 去年天气旧亭台, 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 ,
似曾相识燕归来,
小园香径独徘徊。
ppt精选版
8
jiàn,
蝶恋花
ān,了解
栏杆
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
寒使…,…凋燕落 子双飞去。明月不谙 离别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jiān
进行鉴赏。
ppt精选版
34
ppt精选版
33
学习诗词的步骤方法:
1、初次朗读,清除读音障碍,感知韵律节奏。
查录生字读音,明确词牌、格式、韵脚,熟悉文本。
2、二次通读,明了词句大意,把握主要情感。
逐句意译,意译时注意诗词语言的省略性、跳跃性、无序性的特
点,合理补充调整,抓住关键词,把握文本主题。
3、三次细读,展开想象联想,品味词句内涵。
ppt精选版
18
词的上阙:
菊愁兰泣 和词人一样痛苦
人格化/拟人
以悲景写悲情 烘托
燕子双飞 月明到晓
不能体会我的愁绪
以乐景写悲愁
反衬
ppt精选版
一夜无眠
19
下片中,哪些字词点染出主人公的情感?
景:碧树凋零 情:孤寂凄苦
ppt精选版
孤独无依
20
赏析: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描述诗句
ppt精选版
27
采桑子 晏殊
时光只解催人老,不信多情,长恨离亭,滴泪春 衫酒易醒。梧桐昨夜西风急,淡月胧明,好梦频 惊,何处高楼雁一声?
这首词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具体分析(从 景情关系角度思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蝶恋花
晏殊
《蝶恋花》词牌来历
源于梁简文帝乐府“翻阶蛱蝶恋花 情”,原为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又 名《鹊踏枝》、《凤栖梧》、《一箩金》、 《黄金缕》、《卷珠帘》等。
一般以抒写缠绵悱恻或心中忧愁的情 感为多,虽有部分写山水,但还是寄情于 物的表现 。
关于婉约词及婉约派:
从唐五代以温庭筠为代表的“花间派”开 始,继有宋初的欧阳修、晏殊、晏几道、柳 永,之后,又有秦观、李清照继等词人,他 们的词作在情调、语言、意境方面都表现出 含蓄柔婉的特点,因而被称作“婉约词”, 而他们也因词风相似而被称为“婉约派”。
“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
思考: “双飞”有什么意味?
燕子的双飞,更反衬出主人公的孤独。
“明月不谙离别苦,斜光到晓穿朱 户”点明了什么?
点明了幽怨、哀愁是因为“离别”。
这句描写出主人公在离恨的煎熬中 对月彻夜无眠的情景,以及外界事 物所引起的触动。
词的上阙:
菊愁兰泣 和词人一样痛苦
人格化/拟人
以悲景写悲情 烘托
“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前文抒写的只是忧伤之音,这里却出人意 料地展现出一片无限寥廓的境界,给主人 公一种精神上的满足,使其从狭小的帘幕 庭院的忧伤愁闷转向对广远境界的骋望。 有望而不见的伤离情绪,但感情是悲壮 的,没有纤柔颓靡的气息;语言也洗尽铅 华,纯用白描。气象阔大,境界高远,成 为全词的警句。
“古今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 种之境界”,王国维把“昨夜西风凋碧树, 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定为成大事业的 第一境界,出于何种考虑?
青春的凋落,容颜的衰老
“昨夜西风凋碧树”只是眼前 所见之景吗?
“昨夜西风凋树”,不仅是登楼 即目所见,而且包含有昨夜通宵不 寐卧听西风飘落树叶情景的回忆。
“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第二境界出自柳永的《蝶恋花》: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是说思念情人之切,触景生情,以酒浇愁,即使神 情憔悴,也在所不惜。
王国维把它描述如何为此决心而努力奋斗。人瘦了、 憔悴了,但仍“终不悔”。就是说尽管遇到各式各样的 困难,还要坚持奋斗,继续前进,为了事业一切在所不 惜。这是执着的追求,忘我的奋斗。
第二句描写的是:新秋清晨,罗幕之间荡漾着一缕轻寒,燕子双双穿过帘幕 飞走了。
这两种现象间本不一定存在着联系,但在充满哀愁、对节候特别敏感的主 人公眼里,那燕子似乎是因为不耐罗幕轻寒而飞去的。这里与其说是燕子的感 觉,倒不如是写帘中人的感觉――不只是在生理上感到初秋的轻寒,而且在心 理上也荡漾着孤孑凄清而引起的寒意。
第三境界出自辛弃疾的《青玉案 元夕》: 众里寻他千。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是说思念情人,彻夜不眠,辜负了良辰美景,直到神 情恍惚之时,却在灯火阑珊处,看到昼思夜想的人。 王国维把它借为只要百折不挠,总有精诚所至,金石 为开的时候。是指在经过多次周折,经过多年的磨练 之后,就会逐渐成熟起来,别人看不到东西他能明察 秋毫,别人不理解的事物他能豁然领悟惯通。这时他 在事业上就会有创造性的独特的贡献。这是功到事成。
燕子双飞 月明到晓
不能体会我的愁绪
以乐景写悲愁 反衬 一夜无眠
在词的下片中,主人公用哪两种方 法来排遣离愁别恨?
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下片中,哪些字词点染出主人公的情感?
景:碧树凋零 情:孤寂凄苦
孤独无依
“昨夜西风凋碧树”只是眼前所 见之景吗?
“昨夜西风凋树”,不仅是登楼 即目所见,而且包含有昨夜通宵不 寐卧听西风飘落树叶情景的回忆。
对比温庭筠《望江南·梳洗罢》与晏殊 《蝶恋花》中的思妇形象
望江南·梳洗罢 温庭筠
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 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蘋洲。
整体感知
主要内容: 思妇怀远 词眼: 离别苦
请同学们找一找,词的 上片描写了哪些景物?
起句描绘了怎样的景物?这些景物 带有什么特点?
第二句中,写罗幕的“轻寒”,与 “燕子双飞去”有必然关系吗?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干卿何事?
乐景反衬哀情 强化了抒情主人公离别相思的 孤独愁苦
“明月不 谙离别, 斜光到晓 穿朱户”, 都是月亮 惹的祸吗?
• 道出明月从她入寝到天色拂晓 一夜朗照的实情,直接点出了 主人公因相思辗转,对月一夜 无眠的情景。
• 以物的无情反衬了人的痴情, 看似无理实则深情,强化了离 别愁苦。
王国维《人间词话》读书的“三种境界”
古今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
第一境:“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是说佳人耐不住离恨苦,怀着无限思念独自登上高楼,
遥望天涯,不知情人在何处。 而王国维却把它借为古今中外,凡在事业或治学上有
所成就的人,必须胸怀大志,高瞻远瞩,敢于独辟蹊径, 勇于登攀,否则是不会有作为的。这一境界是立志、志当 存高远。
jiàn, 栏杆
蝶恋花
ān,了解
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
寒,燕子双飞去。明月不谙离
别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使……凋落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
楼,望尽天涯路。欲寄彩笺兼尺
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jiān
这首词的抒情主人公是男性还是女性?
思念远人的闺中思妇。
“菊愁烟、兰泣 露”,这合情理 吗?
兰和菊本就含有某种象征色 彩(象征品格的幽洁),这 里用“愁烟”、“泣露“将 它们人格化,将主观色彩移 于客观景物,透露女主人公 自己的哀愁。因此说,这些 景物都染上了主观的色彩。
婉约词多抒写儿女之情、离愁别绪兼有落 魄失意、感时伤世之情。抒情方式以含蓄为 主,大都情景交融,寓情于景,寓情于物。
晏殊
字同叔,北宋前期文学家,他能诗、 善词,文章典丽,书法皆工。他一生富贵, 官拜宰相,范仲淹、韩琦、欧阳修等名臣 皆出其门下。卒谥元献。他的文学成就以 词最为突出,有“富贵词人”、“宰相词 人”之称,他吸收了南唐花间派和冯延巳 的典雅流丽词风,开创了北宋婉约词风, 被称为“北宋倚声家之初祖” 。作品集有 《珠玉词》。
前文抒写的只是忧伤之音,这里却出人 意料地展现出一片无限寥廓的境界,给主人 公一种精神上的满足,使其从狭小的帘幕庭 院的忧伤愁闷转向对广远境界的骋望。
有望而不见的伤离情绪,但感情是悲壮 的,没有纤柔颓靡的气息;语言也洗尽铅华, 纯用白描。气象阔大,境界高远,成为全词 的警句。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
• “‘我瞻四方,蹙蹙靡所骋’,诗人之忧 生也;‘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 尽天涯路’似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