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五年级上册音乐教案

合集下载

五年级音乐教案苏教版

五年级音乐教案苏教版

五年级音乐教案苏教版教案标题:五年级音乐教案苏教版教案目标:1. 了解音乐的基本概念和元素,如节奏、旋律、音高等。

2. 学习和演奏简单的乐器,如口琴、手鼓等。

3. 听辨不同的音乐风格和乐器声音。

4. 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和表演能力。

教学重点:1. 学习和演奏简单的乐器。

2. 听辨不同的音乐风格和乐器声音。

教学难点:1. 学生对不同音乐风格和乐器声音的辨别能力。

2. 学生在演奏乐器时的协调性和节奏感。

教学准备:1. 音乐教室或多媒体教室。

2. 口琴、手鼓等简单乐器。

3. 不同音乐风格的音乐录音或视频。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向学生介绍今天的课程内容,即学习和演奏简单的乐器以及听辨不同的音乐风格和乐器声音。

2. 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的音乐基本概念和元素。

二、学习和演奏简单的乐器(15分钟)1. 向学生展示口琴、手鼓等简单乐器,并简单介绍其特点和演奏方法。

2. 分发乐器给学生,让他们亲自尝试演奏,并指导他们正确的姿势和技巧。

3. 组织学生进行简单的合奏,鼓励他们尽可能地协调演奏。

三、听辨不同的音乐风格和乐器声音(20分钟)1. 播放不同音乐风格的音乐录音或视频,如古典音乐、摇滚乐、民族音乐等。

2. 引导学生仔细聆听,试图辨别出不同音乐风格的特点和乐器声音。

3. 与学生一起讨论不同音乐风格和乐器声音的区别和共同点。

四、音乐欣赏和表演(15分钟)1. 播放一段优美的音乐,让学生闭上眼睛,静心欣赏。

2. 鼓励学生表达他们对音乐的感受和想象,可以通过画画、写诗等形式表达。

3. 邀请学生自愿表演自己喜欢的音乐片段或乐器演奏,让其他同学欣赏。

五、小结(5分钟)1. 总结今天的课程内容,强调学生学到的音乐基本概念和元素,以及对不同音乐风格和乐器声音的辨别能力。

2. 鼓励学生继续在日常生活中欣赏音乐,尝试演奏乐器。

教学延伸:1. 组织学生参观音乐厅或音乐学院,让他们亲身体验不同音乐风格和乐器的魅力。

2. 鼓励学生选择一种自己喜欢的乐器,并报名参加音乐培训班。

2024年秋季苏教版小学音乐五年级上册教学计划(六篇)

2024年秋季苏教版小学音乐五年级上册教学计划(六篇)

2024年秋季苏教版小学音乐五年级上册教学计划学校:XX小学教师姓名:XX学科:音乐年级:五年级教材版本:苏教版小学音乐五年级上册学期:2024年秋季一、教学目标:1. 了解音乐的基本知识,包括音符和节拍的认识。

2. 通过学习简单的音乐乐曲,提高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和演奏能力。

3. 培养学生良好的音乐素养,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和创造力。

二、教学内容:第一单元音乐的基本知识(4课时)1. 音乐的基本元素:音高、音长、音量、音色。

2. 音乐的符号:音符、休止符、调号、节拍线。

3. 音乐的节拍:二拍、三拍、四拍。

第二单元古代乐器(8课时)1. 了解古代乐器的特点和起源。

2. 掌握古代乐器的名称和演奏方法。

3. 学习演奏古代乐器的简单曲目。

第三单元民族乐器(8课时)1. 了解中国民族乐器的种类和特点。

2. 学习演奏中国民族乐器的简单曲目。

3. 了解民族音乐的发展和演变。

第四单元欧洲音乐(8课时)1. 了解欧洲音乐的发展历程。

2. 学习欧洲音乐的特点和风格。

3. 了解欧洲音乐家和作品。

三、教学方法:1. 听、说、唱、弹、舞结合的多元化教学方法。

2. 创设情境,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想象力。

3. 分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协作意识和能力。

四、教学步骤:第一单元音乐的基本知识课时一:音乐的基本元素(1课时)1. 引入话题:介绍音乐的基本元素。

2. 学习音高和音长的概念及其符号表示。

3. 配器练习:使用简单的乐器演奏不同音高和音长。

4. 欣赏曲目:听音乐作品,感受音高和音长的变化。

课时二:音乐的符号(1课时)1. 复习音高和音长的概念。

2. 学习音乐的符号表示,包括音符、休止符、调号和节拍线。

3. 练习读谱和写谱。

课时三:音乐的节拍(1课时)1. 引入话题:介绍音乐的节拍。

2. 学习二拍、三拍和四拍的概念及其符号表示。

3. 舞动节拍:分组进行节拍练习和创编动作。

课时四:复习与检测(1课时)1. 复习音乐的基本知识。

2. 进行知识点的小测试和综合练习。

苏教版音乐五年级《爱的礼赞》优秀教案

苏教版音乐五年级《爱的礼赞》优秀教案

苏教版音乐五年级《爱的礼赞》优秀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能够听懂歌曲《爱的礼赞》。

2. 能够较准确地朗诵歌词,通过歌曲体会到人与人之间真正的爱。

3. 能够运用一定的乐理知识理解歌曲旋律的构成。

二、教学内容:
1. 歌曲欣赏。

2. 朗诵歌词并理解歌词意义。

3. 乐理知识学习:谱号、调式、节奏等。

三、教学过程:
1. 歌曲欣赏(5分钟)
教师播放歌曲《爱的礼赞》让学生先听一遍,然后再听第二遍,让学生可以跟随着节奏哼唱。

2. 朗诵歌词并理解歌词意义(30分钟)
教师请学生拿出歌词表,依次朗读歌词,然后让学生自己想一想歌词的意义,然后和同桌分享自己想法,让学生说出他们的思路,再由教师进行总结。

3. 乐理知识学习(30分钟)
1) 谱号:教师用黑板演示,让学生区分五线谱和简谱,然后让学生观察歌曲谱子,并指导他们认识G大调的谱号是一个井号。

2) 调式:教师用黑板演示,让学生了解G大调的调式。

3) 节奏:教师让学生听歌曲,然后一起敲打节奏,让学生感受到歌曲的节奏韵律。

4. 整合知识(15分钟)
1) 学生自行分组合唱歌曲,让学生可以发挥自己的特长,并可以互相借鉴。

2) 学生可以联想到自己生活中的爱的表现,并以此发表自己的见解,教师发言并总结。

四、教学评价:
1. 歌曲分享:学生在学习之后,可以自己把歌曲带回家,和家人分享并展现自己的学习成果。

2. 课堂表现: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进行评价,例如:听歌曲的认真程度,朗诵歌词的准确度等。

3. 心理测评:学生能否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联想扩展,以及思考坦率度等都可以纳入测评的范畴。

苏教版音乐五年级《爱的礼赞》优秀教案

苏教版音乐五年级《爱的礼赞》优秀教案

苏教版音乐五年级《爱的礼赞》优秀教案一、教学背景本次教学是五年级音乐课程《爱的礼赞》单元的教学中的一节课,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将会了解到爱、家庭和亲情等相关主题,提高学生的情感教育能力和文化素质。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掌握《爱的礼赞》这首歌曲的曲谱和歌词;•学会区分和理解不同旋律和节奏;•在音乐表演中具备个人风格和形象,增强学生音乐表现能力。

2.情感与态度目标:•提高学生对艺术的基本认知和情感体验;•提高学生对美的认知及欣赏能力;•培养学生正面的学习态度和情感体验,努力向上。

三、教学过程1. 热身•教师在音乐教室里放欢快的音乐,学生自由活动,进行身体放松和热身运动;•借助热身运动,增强学生参与本节课的兴趣和学习能力。

2. 导入•老师播放《爱的礼赞》的音乐,并要求学生倾听该歌曲的特点、旋律和节奏;•借助学生的感知,通过与学生的互动,让学生理解《爱的礼赞》的意义和作用。

3. 学习乐谱•对于学生对于乐谱的理解和认知,老师给出相关解释并且展示一份乐谱;•教师逐句讲解歌曲的内容,同时示范如何演奏歌曲;•学生可以跟着老师一起弹奏和演唱歌曲。

4. 分组合练•学生分成小组,在小组内互相指导和帮助,合奏《爱的礼赞》;•老师对学生的合奏进行评估和指导;•学生进行集体评估,互相团结,分析和发现自身的不足之处。

5. 展示演出•学生集体演出歌曲《爱的礼赞》;•通过学生的展示,让学生互相欣赏和学习;•学生对音乐课和《爱的礼赞》进行总结和反思。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涵盖了音乐理论和表演技巧方面,并进行了实践性的教学,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引导学生进行合奏并且演唱,让学生对于音乐和《爱的礼赞》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和认知。

在此次课程的教学中,老师需要深刻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学生的需求,并且根据不同的学生需求和背景来进行差异化的教学。

另外,老师需要注意让作品更加贴近生活和实际,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提升学生的音乐综合素质,让学生得到全方位的发展。

苏教版音乐五年级上册教案(全册)

苏教版音乐五年级上册教案(全册)

苏教版音乐五年级上册教案(全册)
1. 教材简介
本套教材是苏教版音乐五年级上册教材,共包括X个单元,是帮助学生全面了解音乐知识、培养音乐欣赏能力和音乐表演能力的重要教材。

2. 教学目标
通过研究本教材,学生应能达到以下目标:
- 了解音乐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要素;
- 听辨乐曲中的基本乐音和乐器声音;
- 研究基本的音乐表演技巧;
- 培养音乐欣赏能力,培养音乐审美情趣。

3. 教学内容
本教材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 第一单元: XXXX
- 第二单元: XXXX
- 第三单元: XXXX
- ...
4. 教学方法
教师可以结合以下教学方法进行教学:
- 讲解法:通过讲解,向学生介绍音乐的基本知识和技巧;
- 听辨法:用乐曲让学生听辨基本乐音和乐器声音,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敏感性;
- 演唱法:组织学生进行合唱、独唱等形式的演唱,培养学生的音乐表演能力;
- 欣赏法:通过欣赏名曲,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欣赏能力。

5. 教学步骤
每个单元的具体教学步骤如下:
- 第一步:XXXX
- 第二步:XXXX
- 第三步:XXXX
- ...
6. 教学评价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参与度、表演效果、听辨准确度等进行教学评价,给予学生具体的反馈和改进建议。

7. 教学资源
本教材的教学资源包括:
- 教材配套的音乐CD;
- 视听资料;
- 乐器演奏示范视频;
- 学生练册。

以上是对苏教版音乐五年级上册教案的简要介绍,希望能够对你的教学工作有所帮助。

如果需要更详细的教案或其他教学资源,请参考教材配套资料或咨询相关部门。

新苏教版五年级上册音乐教案

新苏教版五年级上册音乐教案

新苏教版五年级上册音乐教案五年级上册音乐教案第一单元:快乐嚓嚓嚓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唱《快乐的嚓嚓嚓》教学目标:通过教唱《快乐的嚓嚓嚓》,使学生学会用轻巧的声音表达歌曲内容,掌握多次出现的跳音。

教学重点:学会用轻巧的声音演唱歌曲。

教学难点:唱准变化音。

教学方法:听唱法。

教学准备:录音机。

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1、师生问好并进行发声练。

二、研究新课1、听歌曲并认拍号。

2、认识二拍子指挥图示。

1)教师板书二拍子图示,学生跟着竖空画图示。

2)再次播放音乐,学生跟着音乐划拍子。

3、再次听音乐,教师在蓝色块处击掌,学生仔细听教师拍的是什么节奏。

4、进行节奏练。

2/4.X。

X。

| X。

X。

|2/4.0.X。

X。

| 0.X。

X。

|2/4.X。

X。

X。

| X。

X。

X。

|5、分析三种节奏不同的地方,拍击这三种节奏。

并让学生说说哪种节奏放在蓝色块处比较恰当。

(第一种节奏给人比较平稳的感觉,后两种节奏很跳跃,因此下面两种节奏比较适合这首歌曲)(教师可引导学生感受歌曲的情绪)6、再次播放音乐,学生在色块处击出节奏。

7、学生跟琴唱一唱前四乐句。

8、认识#,教师讲解#,并且在琴上指认出#各音,并让学生唱一唱有关#的音。

9、学生跟教师学唱后半段旋律。

10、完整演唱歌曲。

11、再次完整听一遍音乐,感受一遍音乐,听听是否还有没学唱好的旋律。

教师指导纠正。

12、再次根伴奏完整演唱歌曲。

13、进行个别演唱。

三、设计不同的演唱形式演唱歌曲。

四、总结并下课。

第二课时教学内容:1、复歌曲。

2、学唱歌曲《校园的早晨》教学目标:研究用亲切的声音演唱歌曲《校园的早晨》。

教学重点:钢琴、录音机、教学磁带。

教学难点:唱准变化音。

教学方法:听唱法。

教学准备:录音机。

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1、复歌曲《快乐的嚓嚓嚓》,师生评议。

2、听范唱,找出自己的不足之处,加以改正。

3、指导学生用纯净、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

请个别同学进行表演唱。

二、学唱新歌《校园的早晨》1、播放录音。

苏教版小学音乐五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苏教版小学音乐五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第一单元爱的礼赞教学内容:1、听:《妈妈的红头巾》2、唱:《天下的妈妈都是一样的》3、动:露一手(1)我的创造(2)教学目标:1、用自豪、敬佩的情绪演唱歌曲,表达对妈妈的无限爱意。

2、能唱准跨小节的切分音;在听赏音乐时,能感觉到音乐要素的变化,并能就音乐要素变化而引起乐曲情绪、风格的变化形成初步的理性认识。

3、根据情感的的需要选择演唱方式,能选择适当的音乐为朗诵配乐。

教学重点、难点:音乐情绪的感受与表现教学过程:一、导入谈话:询问学生是否知道妈妈的生日、妈妈的工作、妈妈的每一天是怎样度过的。

二、学唱歌曲《天下的妈妈都是一样的》1、聆听歌曲范唱,感受妈妈的辛苦与不容易,感受妈妈对孩子的爱。

2、再听歌曲,听出歌曲中相同的段落。

3、学唱歌曲(1)歌曲中前后相同部分用试唱的方法,中间部分用听唱的方法学习。

(2)注意引导学生唱好跨小节的切分音,唱准“╳╳╳〇╳╳╳”这样含有休止符的节奏。

4、完整、有表情地演唱歌曲。

5、音乐活动:采集与分享(1)(1)妈妈为了我们这么辛苦,我们能为妈妈做些什么呢?(2)课后或者妈妈生日的时候,为妈妈献上深情的歌曲。

6、巩固歌曲演唱。

(1)请同学们为妈妈献上一首歌曲,相信妈妈一定能感受到我们的信息。

(齐唱歌曲)(2)请同学们相互讨论还能用怎样的形式来表现歌曲?(3)我的创造:在色块初设计合适的动作或节奏型,为歌曲伴奏。

三、听赏歌曲《妈妈的红头巾》1、仔细聆听歌曲,听出歌曲内容,说说歌曲表达的真正含义。

2、再听歌曲,感受歌曲的情绪、风格,并请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说说歌曲中哪些音乐要素决定了歌曲的情绪和风格。

3、完整听赏歌曲,并随录音轻轻哼唱。

四、音乐活动:露一手(1)1、我们的妈妈时刻地关心、照料着我们,我们的祖国也像妈妈一样时刻注视着我们的成长。

……(教师引语)2、朗诵抒情短文,体会文章表达的情感。

3、为短文配乐,教师说明音乐可以是本单元中的,也可以是以前音乐课上聆听过的,还可以是学生自己的藏品。

2023年新苏教版五年级上册音乐全册教案

2023年新苏教版五年级上册音乐全册教案

2023年新苏教版五年级上册音乐全册教案单元一:音乐的基础知识教学目标- 了解音乐的定义和作用- 掌握音乐的基本要素:节奏、旋律、和声- 研究简单的音乐符号和记谱法教学内容1. 音乐的定义和作用- 介绍音乐在人类社会中的重要性和作用,如情感表达、文化传承等。

2. 音乐的基本要素- 节奏:教学常用的节拍方式,如四分之一、八分之一节拍。

- 旋律:教学简单的音阶和旋律,如C大调音阶、儿歌等。

- 和声:介绍简单的和声概念,如同音、主音、属音等。

3. 音乐符号和记谱法- 介绍简单的音乐符号,如音符、休止符,及其在五线谱上的表示方法。

教学活动1. 音乐的定义和作用-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音乐在日常生活中的体验和作用。

- 播放不同风格的音乐片段,让学生感受音乐的多样性。

2. 音乐的基本要素- 进行节奏教学,通过拍手、敲击乐器等方式让学生感受不同节拍。

- 教唱简单的音阶和旋律,让学生体验音乐的美妙。

- 通过简单的和声练,让学生感受多声部的和谐效果。

3. 音乐符号和记谱法- 介绍音乐符号和休止符的名称和形状,让学生认识并模仿。

- 给学生分发简单的五线谱练材料,让他们尝试用音符表示旋律。

教学评价1. 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观察和记录,包括参与度、表达能力等方面。

2. 通过小组讨论、口头回答问题、听力测试等形式进行知识和技能的检测。

3. 给予学生积极的评价和鼓励,帮助他们发现自己的进步和潜力。

单元二:音乐与声音教学目标- 了解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原理- 掌握音乐中常见的声音来源和乐器分类- 研究简单的乐器演奏技巧教学内容1.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介绍声音的产生原理,如物体振动引起的声波等。

- 解释声音的传播方式,如空气传声、固体传声等。

2. 声音在音乐中的运用- 介绍音乐中常见的声音来源,如人声、乐器等。

- 分类介绍常见乐器的音色和演奏方式,如弦乐器、木管乐器等。

3. 乐器演奏技巧- 教学简单乐器的演奏技巧,如手鼓、木琴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单元爱的礼赞一、单元目标:1.有感情地参与本单元系列音乐活动,从中感受音乐表达的“爱的礼赞”,懂得爱的奉献是无私的,“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2.能唱准跨小节的切分音,能用自然、有表情的歌声表达不同歌曲的不同情绪。

结合歌曲演唱,认识降半音记号,看懂四拍子指挥图式。

3.通过欣赏吉他、钢琴、小提琴等不同乐器的独奏曲,对“独奏”这种器乐形式有明确的认识。

能明确分辨乐段的开始与结束,体验乐曲的情绪并尝试用自己的语言表述音乐要素与音乐情绪间的关系。

在“露一手”等音乐实践活动中,能认识并灵活地运用“f、mf、mp”等力度记号。

4.关注课内外音乐积累,丰富自己的“音乐信息库”,并能适时运用,大胆表演。

二、单元重点、难点:重点:音乐情绪的感受与表现;从音乐中感受爱难点:利用“境感”,引发情感共鸣,加深音乐的情感体验三、课时安排:课时听唱动认奏第一课时《妈妈的红头巾》《天下的妈妈都是一样》露一手(1)我的创造(2)第二课时《甜甜的秘密》采集与分享(1)露一手(2)四拍子图式第三课时《爱的罗曼斯》《爱之梦》我的创造(1)将记号第四课时《爱的祝愿》《长成一座山》露一手(3)采集与分享(2)第五课时《萤火虫》我的创造(3)第六课时竖笛吹奏练习《铃儿响丁当》四、教具准备:录音机、碟片、磁带、竖笛、卡片等第一课时教学内容:1.听:《妈妈的红头巾》2.唱:《天下的妈妈都是一样的》3.动:露一手(1)我的创造(2)教学目标:1.用自豪、敬佩的情绪演唱歌曲,表达对妈妈的无限爱意。

2.能唱准跨小节的切分音;在听赏音乐时,能感觉到音乐要素的变化,并能就音乐要素变化而引起乐曲情绪、风格的变化形成初步的理性认识。

3.根据情感的的需要选择演唱方式,能选择适当的音乐为朗诵配乐。

教学重点、难点:音乐情绪的感受与表现教学过程:一、导入谈话:询问学生是否知道妈妈的生日,是否知道妈妈的工作,妈妈的每一天是怎样度过的。

二、学唱歌曲《天下的妈妈都是一样的》1.聆听歌曲范唱,感受妈妈的辛苦与不容易,感受妈妈对孩子的爱。

2.再听歌曲,听出歌曲中相同的段落。

3.学唱歌曲(1)歌曲中前后相同部分用试唱的方法,中间部分用听唱的方法学习。

(2)注意引导学生唱好跨小节的切分音,唱准“╳╳╳〇╳╳╳”这样含有休止符的节奏。

4.完整、有表情地演唱歌曲。

5.音乐活动:采集与分享(1)(1)妈妈为了我们这么辛苦,我们能为妈妈做些什么呢?(2)课后或者妈妈生日的时候,为妈妈献上深情的歌曲。

6.巩固歌曲演唱。

(1)现在就请同学们为妈妈献上一首歌曲,相信妈妈一定能感受到我们的信息。

(齐唱歌曲)(2)请同学们相互讨论还能用怎样的形式来表现歌曲?(3)我的创造:在色块初设计合适的动作或节奏型,为歌曲伴奏。

三、听赏歌曲《妈妈的红头巾》1.仔细聆听歌曲,听出歌曲内容,说说歌曲表达的真正含义。

2.再听歌曲,感受歌曲的情绪、风格,并请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说说歌曲中哪些音乐要素决定了歌曲的情绪和风格。

3.完整听赏歌曲,并随录音轻轻哼唱。

四、音乐活动:露一手(1)1.我们的妈妈时刻地关心、照料着我们,我们的祖国也像妈妈一样时刻注视着我们的成长。

……(教师引语)2.朗诵抒情短文,体会文章表达的情感。

3.为短文配乐,教师说明音乐可以是本单元中的,也可以是以前音乐课上聆听过的,还可以是学生自己的藏品。

4.除了让大家感觉音乐与文章是否在情绪上相吻合以外,还可以请学生适当阐述、交流选择乐曲的理由。

五、课堂小结。

第二课时教学内容:1.唱:《甜甜的秘密》2.动:采集与分享(1)露一手(2)3.认:四拍子指挥图式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学会演唱歌曲《甜甜的秘密》;看懂四拍子指挥图式。

2、情感目标:通过表演,表达出学生对老师的尊敬和爱戴之情。

3、能力目标:采访自己的老师,把自己喜欢的歌送给老师和同学们,用歌声传递心声,表达自己的爱之情。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表演歌曲《甜甜的秘密》。

教学难点:1、准确表达出前八分休止符和后八分休止符。

2、正确唱出弱起音符。

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在《每当我走过老师窗前》的音乐中走进教室,师生问好。

二、学习新歌1、导入:刚才这首歌大家都十分熟悉,知道是歌颂谁的吗?老师的节日是哪一天,你们一般都怎么表达对老师的爱呢?有这样一群学生,他们是这样表达自己的感情的,听范唱。

2、有感情地按节奏朗读歌词,教师用琴伴奏。

3、学唱第一乐段1)跟琴加词小声模唱1—4小节。

2)听师弹奏两种不同节奏的旋律,区别带休止符和不带休止符的感觉。

3)再跟琴演唱1—4小节,要求准确表达出前八分休止和后八分休止。

4)跟唱第5—8小节。

注意弱起的“把”字不要漏掉。

5)跟琴完整演唱第一乐段。

4、学唱第二乐段1)教师范唱第二乐段。

2)跟琴小声哼唱旋律。

3)加词小声跟师唱。

注意弱起的“啊”、“快”、“好”、“请”等字要唱清晰。

5、跟琴完整地唱全歌。

6、说说橘子里的秘密是什么,师生讨论用什么样的情绪演唱歌曲。

7、有感情地、投入地跟伴奏演唱。

师生同唱。

8、学习四拍子指挥图式1)教师示范,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学习,教师个别纠正。

2)教师板书四拍子指挥图式指导学生看懂。

3)边打拍子边唱《甜甜的秘密》歌谱。

三、采集与分享(布置作业)1、收集、学唱有关爱的歌(乐)曲,把它们送给你喜爱的人。

2、采访你最尊敬的老师,说说自己的心里话,听听他们的教导,相互沟通,增进师生关系。

把自己喜欢的歌送给老师,用歌声传递心声,表达自己的爱之情。

3、采访的内容与自己的伙伴交流四、师生总结,同唱《甜甜的秘密》下课。

第三课时教学内容:1.听:《爱的罗曼斯》《爱之梦》2.动:我的创造(1)3.认:降记号教学目标:1.聆听《爱的罗曼斯》和《爱之梦》体验乐曲的情绪,展开想象并尝试用自己的语言表述音乐要素与音乐情绪间的关系。

2.能创编和主题节奏特点、乐曲情绪相吻合的节奏。

3.认识降半音记号。

教学重点、难点:展开想象并尝试用自己的语言表述音乐要素与音乐情绪间的关系。

教学过程:一、欣赏《爱的罗曼斯》1.介绍乐曲的创作背景罗曼斯,有人意译作浪漫曲。

它是自十八世纪流行于欧洲的一种带有感伤情调的歌曲。

多半指情歌而言。

后来,一些作曲家写了一些情调上是抒情的,在旋律上富于歌唱性的小型器乐曲,也称罗曼斯,这首《爱的罗曼斯》正沿用了这个名字。

《爱的罗曼斯》原是西班牙的一首传统乐曲,由于它在墨西哥也很流行,所以墨西哥有人认为它是墨西哥的。

1952年,西班牙著名吉他演奏家叶佩斯把它改编成吉他曲,后被法国影片《被禁止的游戏》选作主题曲。

从那以后,《爱的罗曼斯》这支曲子很快流传开来。

《爱的罗曼斯》在吉他爱好者中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很多知名的吉他演奏家都选这支曲子作为保留曲目甚至成为吉他的同意词。

2.边划拍边哼唱乐曲的两个主题3.加词学唱你是我池塘边一只丑小鸭/你是我花园里一片竹篱笆/你是我小时侯梦想和童话/哦!你是我的吉他。

4.学生完整聆听乐曲,并说说自己的感受教师小结:《爱的罗曼斯》它是3/4拍。

A段是E小调。

从音符的时值来看,除了结束音外,每个音都是一拍,它的主旋律优美迷人。

清澈、明亮伴奏,充分发挥了吉他曲的特点,它们极其和谐地衬托着主旋律。

B段转到E大调上,优美动听,扣人心弦。

煀当乐曲推向高潮时,A段主题再现,情绪又趋向平静,恍若被春风吹动湖水的涟漪,缓缓地移向远方。

这里,琶音和泛音的应用,更增添了朦胧的色彩。

乐曲在宁静的气氛中结束。

5.复听,边划拍边哼唱乐曲的两个主题6.我的创造(1)创编节奏,与同学合作,为音乐伴奏。

二、欣赏《爱之梦》1.完整、仔细地聆听乐曲,展开想象再请学生相互交流联想到哪些情景。

2.教师介绍乐曲创作背景。

《爱之梦》(三首夜曲),李斯特作于1847年,钢琴独奏曲。

正如副题所示的,这三首小曲颇具肖邦的夜曲风格。

但此三曲并非一开始就为钢琴而作,而是李斯特为德国浪漫派诗人弗莱里格拉特的第二部诗集《瞬间》里的著名抒情诗《爱吧! 你可以爱得这样持久》所配的男高音或女高音独唱用的三首歌曲的声乐曲谱。

因此,这三首作品都是把重点放在旋律上,充分表达出作者对原诗的理解。

这三首小曲中的第三首最为有名,直到现在仍然是各种音乐会上常演不衰的曲目。

这首曲子通常被称为《爱之梦第三首》,为优雅的快板, 6/4拍。

甜美的旋律贯穿整个乐曲,烘托出浪漫的气氛。

3.再听乐曲,和《爱的罗曼斯》比较,请学生说说有什么不同的感受。

三、本课小结第四课时教学内容:1.听:《爱的祝愿》2.唱:《长成一座山》3.动:露一手(3)4.采集与分享(2)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自信、乐观地演唱歌曲,尝试在适当的地方加上力度记号,感受歌曲更丰富的情感表现。

2.仔细聆听、细细品味《爱的祝愿》,感受乐曲的风格、情绪、意境。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感受歌(乐)曲丰富的情感表现、风格、意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