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竿舞
竹竿舞规则玩法

竹竿舞规则玩法竹竿舞规则玩法竹竿舞是一种传统的中国民间舞蹈形式,起源于古代农民在田间劳作时的娱乐活动。
它以竹竿为道具,表现农民生活中的劳作场景和欢乐气氛。
在现代,竹竿舞已经成为了一种广泛流传的文化艺术形式,深受人们喜爱。
下面我们来详细了解一下竹竿舞的规则和玩法。
一、基本概念1. 竹竿:用于表演的道具,通常由两根以上相连而成。
2. 舞者:参与表演的人员,通常需要进行排练和训练。
3. 舞步:指表演时所使用的动作和姿势。
4. 节奏:指音乐中所包含的节拍和韵律。
二、基本要求1. 竹竿必须符合安全标准,不能有任何锋利或危险的部分。
2. 舞者必须穿着适合舞蹈运动的服装,并且保持整洁卫生。
3. 表演场地必须平整、宽敞,并且没有任何障碍物。
4. 舞者必须按照指定的节奏和舞步进行表演,不能随意变动。
5. 舞者必须保持协调一致,不能出现明显的失误或差错。
三、竹竿舞的基本步骤1. 准备动作:舞者手持竹竿,双脚并拢,身体保持挺直。
2. 起舞动作:舞者根据音乐的节奏和韵律,进行起舞动作。
3. 打花动作:舞者将竹竿交叉或抬高,进行打花动作。
4. 挑花动作:舞者将竹竿向上挑起,进行挑花动作。
5. 穿花动作:舞者将竹竿穿过身体或其他位置,进行穿花动作。
6. 收场动作:表演结束时,舞者将竹竿放下,并且做出结束姿势。
四、比赛规则1. 比赛分为个人和团体两种形式。
2. 评判标准包括表演技巧、节奏掌握、形象气质等多个方面。
3. 参赛选手必须遵守比赛规则和裁判的指示,不能有任何违规行为。
4. 比赛结果以裁判评分为准,得分最高者获胜。
五、竹竿舞的发展1. 竹竿舞已经成为了一种重要的文化遗产和民间艺术形式。
2. 竹竿舞在各个地区和国家都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和风格特点。
3. 竹竿舞在现代已经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和发展,成为了一种重要的文化交流方式。
总之,竹竿舞作为中国传统文化艺术形式之一,具有独特的表现方式和文化内涵。
通过学习和练习,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并且体验到其中所包含的美好情感和人文精神。
竹竿舞的规则和玩法

竹竿舞的规则和玩法竹竿舞作为一种传统的舞蹈形式,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独特的表演方式。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为你详细介绍竹竿舞的规则和玩法,并分享一些我的观点和理解。
一、竹竿舞的规则1. 道具准备:竹竿舞的主要道具是竹竿,一般为两根长约2-3米、直径约3-5厘米的竹子。
除竹竿外,还需要准备适合表演的舞蹈服装和配饰。
2. 舞台搭建:竹竿舞一般在平坦开阔的场地上进行,舞台上要摆放足够的竹竿以供表演者使用。
竹竿可以固定在地上,也可以使用支架固定。
为了保证安全,舞台边缘应有防护措施。
3. 表演形式:竹竿舞一般由多名表演者组成,通常分为男女两队,每队人数不限。
表演者手持竹竿,在音乐的伴奏下进行舞蹈动作。
整个表演过程中,舞者们需按照既定的编排和规则进行动作的组合和变化。
4. 动作技巧:竹竿舞的动作以舞者间协作和竹竿与舞者的互动为特点。
舞者们在表演时需互相配合,保持默契的步伐和节奏。
舞者还要与竹竿配合,通过舞蹈动作来表现出竹竿的优美形态和灵动性。
二、竹竿舞的玩法1. 舞蹈编排:竹竿舞的舞蹈编排可以根据不同的主题和创意进行设计。
可以融入传统的节日元素或地方特色,展示独特的文化内涵。
在编排时,可根据音乐的变化和节奏,设计出多样化的动作和组合。
2. 节奏音乐:竹竿舞的表演需要有相应的音乐伴奏。
音乐的节奏和旋律应与舞蹈动作相呼应,以营造出更加欢快、婉转的氛围。
一些传统的民间音乐,如《滚竹竿》等,常用于竹竿舞的伴奏。
3. 舞蹈形式:竹竿舞的形式多样,既可以是一支长时间的完整表演,也可以是多个小节的短小形式。
在舞蹈形式上,可以根据表演者的技能和表演时间的长短进行选择,以便更好地展示竹竿舞的魅力。
4. 练习要点:对于想要参与竹竿舞表演的人来说,学习和练习是不可或缺的环节。
需要学习竹竿舞的基本动作和技巧,包括手部动作、身体的转动和协作配合等。
通过不断的练习,提高自身的舞蹈技巧和舞台表演能力。
三、观点和理解竹竿舞作为一种传统的舞蹈形式,具有丰富的文化底蕴。
三月三竹竿舞的介绍

三月三竹竿舞的介绍
三月三竹竿舞是中国传统的节庆舞蹈之一,通常于每年的农历三月三日举行。
在这一天,人们会在田间地头或公共广场上跳舞,以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同时也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祝福。
竹竿舞的动作形象生动,队形繁复,极具艺术欣赏价值。
竹竿舞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
据传,最早的竹竿舞源于崂山道教文化,是祭祀山神的一种传统舞蹈。
随着时间的推移,竹竿舞逐渐演化为一种表达祝福和喜庆的歌舞艺术,传承至今已有数百年。
竹竿舞的形式和内容因地域不同而略有不同,其中以江南地区的竹竿舞最为著名。
竹竿舞通常由多人组成一队,手持长度在三至五米不等的竹竿,在音乐的节奏下轮流交错着跳跃、翻转、旋转。
竹竿舞的动作难度较大,需要舞者的团队配合默契,同时也需要舞者具备较高的体能和灵活性。
最具象征性的动作是竹条交叉,象征吉祥如意、团圆美满。
而竹竿舞队形的构建也十分注意美学和审美效果,如组成的几何图形、队友之间的对称性等都需要注意。
在舞蹈中,舞者一般还会穿着节日盛装,如彩色绸缎、绣花鞋、彩绸围裙和彩带发饰等,因此整个舞蹈场面十分的热闹、繁华和节日氛围浓厚。
同时,在舞蹈之外,竹竿舞还伴有各种传统的庆祝活动,如民间祭祀、合家团圆、品尝美食等,是一项集文化传承、人际互动、身体锻炼、娱乐休闲为一体的综合民间活动。
总的来说,竹竿舞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份珍贵遗产。
它不仅具备了丰富的文化内涵,也是展现民族特色、体现时代精神的艺术形式之一。
在今天的社会中,我们也应该重视和推广这样的文化活动,让更多的人了解、了解和参与其中,从而传承和发展这项重要的文化遗产。
小学音乐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 《竹竿舞》课件

嘿 - 呵嘿 嘿 - 呵嘿 嘿 - 呵嘿 嘿 - 呵嘿
表演竹竿舞:
竹竿舞
从岁月中走过,在时间里 沉淀,在时代里焕发光彩。如 今竹竿舞不但跳遍大江南北, 也越来越引起国外游客的兴趣, 他们盛赞跳竹竿为“世界罕见 的健美操”。黎族的竹竿舞 2005年、2006年竹竿舞先后被 列入省级、国家级“非物质文 化遗产保护名录”之中。
小学音乐四年级下册 第二单元
竹竿舞
猜谜游戏:
小时青青腹中空, 长大头发蓬蓬松。 姐姐乘船不离它, 哥哥钓鱼拿手中。
(谜底:竹子)
竹竿舞:
竹竿舞是在我国南方少数民族中流传很广的 一种双拍子的自娱性舞蹈。音乐节奏感强,动作 简单。由两个人(也可多人)相对,手持竹竿做开 合的动作,其他人随音乐在竹竿的开合中间跳动, 被竹竿夹住脚的即为输者。
这首乐曲的节拍和速度是怎样的? 带给你怎样的感受?
声势:
打击乐器伴奏:
学唱旋律:
学跳竹竿舞步:
进 出 进 出 进进 出
学习击竹竿要领:
打竹竿的时候,手握竹竿的末端,开的时候要 打开,大约与腿同宽,并且敲击底下的竹竿发出声 响,合的时候,将竹竿合起也要与底下的竹竿碰撞 发出声响。
加入音乐和呼喝声跳竹竿舞:
课后作业:
选择另外的音乐 创编更多竹竿舞 为竹竿舞伴奏。 的舞步、队形以
及表演形式。
感谢观看!
中班健康:竹竿舞

中班健康:竹竿舞竹竿舞是一种著名的传统民间舞蹈,是广东、福建、台湾、潮汕等地的民间文艺之一。
竹竿舞以它欢快、歌舞、体育的特点,在积极的传承发展中逐步形成了独特的风格。
竹竿舞的学习和训练竹竿舞需要通过系统的学习和训练才能掌握它的技巧和节奏感。
在教育幼儿健康的过程中,竹竿舞作为一种集体健身活动可以培养幼儿的体质和智力,增加幼儿的自信心和合作意识。
竹竿舞的基本动作包括竿式、定脚、踏步和扭腰等,它的音乐和节奏与每个动作的组合一起构成了精彩的舞蹈。
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幼儿做简单的动作来逐步教授技巧和节奏感。
儿童竹竿舞的适宜年龄和身体状态适宜年龄:5-7岁身体状态:孩子的身体适合做这个动作,但是要保持正确的姿势,需要扶持的孩子姿势要保持正确,防止身体的扭伤或不适感。
儿童竹竿舞的益处增强身体协调性通过竹竿舞的训练和学习,可以帮助儿童改善身体的协调性和平衡性,增强手足协调能力,提高身体功能和察觉。
增加自信心和集体荣誉感竹竿舞是一项需要团体合作的活动,教师可以通过鼓励孩子们一起练习、一起表演来增加他们的集体荣誉感和自信心。
刺激生理发育竹竿舞是一项全身运动,可以促进孩子的生理发育,增加肌肉的活动量,增强筋骨的力度,增加骨密度,刺激骨骼发育和肌肉力量,从而促进成长。
提高思维能力和集中力在练习竹竿舞的过程中,孩子需要注意音乐的节奏和舞蹈的步骤,需要集中精力进行动作训练。
这可以帮助孩子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和集中力,有利于他们在学习中更加专注。
竹竿舞教育需要掌握的方法教育幼儿竹竿舞需要掌握以下方法:温馨的环境在教学环境中要营造温暖、和谐的氛围,为幼儿提供一个舒适、安全、有序的学习场所。
针对不同情况采用不同的教学法根据幼儿的个性差异、年龄特点、心理状态和体力水平等因素,采用不同的教学法来教授竹竿舞。
激励孩子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注重孩子的学习自主性,鼓励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和主动性,增强他们的信心,提高他们的自尊心和自我管理能力。
适当的竞争适当的竞争可以激发孩子们的斗志和兴趣,在创造性和压力下提高他们的表现和水平,同时也要注意防止竞争过激,造成孩子间的流言、恶性竞争等不良现象。
三月三竹竿舞的介绍

三月三竹竿舞的介绍
三月三,又称为三月三节,是汉族传统节日之一,也是一个古老的民俗活动。
在这一天,人们会举行各种庆祝活动,其中最具特色的就是竹竿舞。
竹竿舞是一种以竹竿为道具进行的舞蹈表演,通常由男女一对一对地舞动,节奏欢快,动作灵活,具有浓厚的民俗风情。
在三月三这一天,人们会在田间地头或者村庄广场上举行竹竿舞比赛,吸引众多当地居民和游客前来观赏。
竹竿舞的动作多样化,有旋转、跳跃、转身等各种动作,配合着音乐的节奏,显得更加生动活泼。
舞者们手持竹竿,随着音乐的节奏摇摆起舞,场面热闹非凡,给人们带来无限的欢乐和愉悦。
在竹竿舞比赛中,通常会评选出最佳队伍和最佳舞者,为节日增添了更多的乐趣和竞争性。
同时,竹竿舞也是一种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让人们更加热爱和珍惜自己的传统文化。
总的来说,三月三竹竿舞是一种具有浓厚地方特色和文化内涵的民俗活动,通过这种方式,人们可以在节日中感受到快乐和幸福,同时也可以增进社区之间的交流和情感。
竹竿舞游戏规则

竹竿舞游戏规则竹竿舞是一种古老的民间舞蹈游戏,它源自中国南方的一些地区,如广东、福建和台湾。
竹竿舞通常在节日、庆典和婚礼等场合中表演,是一种富有欢乐和团结意义的活动。
下面将介绍竹竿舞的游戏规则,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1. 准备工作在进行竹竿舞游戏之前,首先需要准备一些工具和场地。
首先是竹竿,一般使用直径约为2-3厘米,长度约为3-4米的竹竿。
其次是音乐,选择一些欢快的音乐来配合舞蹈。
最后是场地,需要一个平坦开阔的场地,方便舞者进行表演。
2. 分组竹竿舞通常需要分成两组进行比赛。
每组人数不限,但最好保持人数相对均衡,以便比赛时能够展开公平竞争。
3. 舞蹈动作竹竿舞的舞蹈动作通常是由两人一组进行表演的。
在表演时,两人手持竹竿,通过配合舞蹈动作,将竹竿交替交错地摆动起来。
这些动作通常需要一定的默契和配合,因此在练习时需要进行充分的磨合。
4. 竹竿摆放在竹竿舞的比赛中,需要将竹竿按照一定的规则摆放在地面上。
通常是将竹竿交叉放置,形成一定的图案。
在比赛中,舞者需要根据音乐的节奏和指令,围绕着竹竿进行舞蹈表演。
5. 比赛规则竹竿舞的比赛通常分为多个回合进行。
在每个回合中,舞者需要根据音乐的节奏和指令,围绕着竹竿进行舞蹈表演。
在表演过程中,需要注意避开竹竿,以免发生碰撞或摔倒的情况。
同时,舞者还需要保持舞步的整齐和规律,以展现出良好的舞蹈技巧。
6. 胜负判定在竹竿舞的比赛中,胜负通常由观众或裁判来进行评判。
他们会根据舞者的表现、舞蹈技巧和配合程度来进行评分。
最终得分高的一组将获得胜利。
7. 注意事项在进行竹竿舞游戏时,需要注意安全问题。
舞者在表演时需要保持警惕,避免发生意外。
同时,观众也需要保持一定的距离,以免影响舞者的表演和造成伤害。
总结竹竿舞是一种富有民族特色和欢乐氛围的舞蹈游戏,它不仅能够展现舞者的技巧和配合能力,还能够增强团队意识和集体荣誉感。
通过了解竹竿舞的游戏规则,我们可以更好地参与其中,感受其中的乐趣和魅力。
竹竿舞教程

竹竿舞教程
竹竿舞是一种古老而独特的舞蹈形式,它源自于中国传统文化。
今天,我将为大家带来一份竹竿舞的简单教程,让大家能够体验到这种美妙的舞蹈。
教程步骤:
1. 准备好一根竹竿,长度约为1.5米到2米,直径为
2.5厘米
到3.5厘米。
确保竹竿表面平滑,没有杂质,并且两端没有残缺。
2. 穿上适合跳舞的舒适服装和鞋子,以确保舞蹈过程中的自由度和舒适度。
3. 将竹竿垂直插入地面,让它稳定地立在地上。
确保竹竿安全且不会晃动。
4. 站在竹竿旁边,将身体向前微微倾斜,双手自然伸展并放在竹竿上方的部分。
5. 用双手握住竹竿,手指向下,等待音乐开始。
6. 随着音乐的节奏,身体开始左右摆动。
这一动作是配合竹竿的上下抖动,以营造舞蹈的节奏感。
7. 舞动双手,使身体整体呈现出流畅而自然的曲线。
8. 不断变换摆动的幅度和速度,根据音乐的变化来舞动。
尽量
保持动作的连贯性和舒展感。
9. 在舞蹈中可以加入一些转身、踏步或其他手臂动作,以增加舞蹈的多样性和美感。
10. 舞蹈结束时,慢慢停下动作,保持身体平稳,将竹竿轻轻地插回地面。
这就是竹竿舞的简单教程。
希望大家通过这个教程能够感受到竹竿舞的独特魅力。
记住,舞蹈的关键是保持身体的柔顺和放松,同时与音乐保持良好的协调。
享受舞蹈的过程,展示自己的优雅和魅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旅游民俗案例分析——竹竿舞组长:学号:07120011 姓名:小组成员:学号:07120032 姓名:宋慧慧学号:07120085 姓名:丁淑怡一、名称:黎族竹竿舞二、流传的地方:竹竿舞是我国黎族、哈尼族、畲族、佤族、布朗族苗族等以竹竿为道具而跳的一种舞蹈,而以海南黎族的竹竿舞最为出名,是当地人民喜闻乐见的一种传统体育活动。
盛行于海南岛五指山区的乐东、东方、昌江、白沙等黎族自治县黎胞聚居地区,据考证已有数百年的历史。
三、民俗的分类:民俗活动四、内容简介:其实真正的竹竿舞(又称打柴舞)起源于黎族民间,在黎族民间已经流传了数百年的历史,目前已经被国务院正式列入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
跳竹竿,黎语叫“转沙”,最早是在丧葬仪式中表演,已成为黎族人民喜闻乐见的一种传统体育活动。
每当重大节日或新谷登场,人们都要跳竹竿,而且往往跳个通宵达旦。
一般是在晒谷场或山坡的地坪上,平行摆开腿一样粗的两条方木作垫架,垫架上横放若干条手腕粗的长竹竿,持竿者相向地双手各执一条竹竿尾端,把竹竿与垫架、竹竿与竹竿碰击出有节奏的声音,称为“打柴”。
持竿者姿势有坐、蹲、站三种,变化多样。
早年是男子跳,女子扶竿击节,后来发展为男女同跳,而且在演出中女性更多。
因为女子步态轻盈灵巧,爽快活泼。
舞者在竹竿间跳跃,像小鹿欢蹦,不断地表演出磨刀、筛米、穿门、鹿跳、转身、来回等花样动作,舞姿十分优美迷人。
据了解,20世纪50年代黎族舞蹈竹竿舞在1957年的世界青年联欢会上获金奖,从此海南黎族闻名于世。
黎族竹竿舞历史悠久,发源于一种古老的祭祀活动,带有浓郁的原始宗教色彩,如今的黎族竹竿舞吸纳了许多新的元素,已经发展成为一种既是文化娱乐又是体育健身的特色舞蹈。
所以要看正宗的竹竿舞就到海南去,体验流传数百年的古老舞蹈。
五、特色分析:1、流传于我国少数民族,以海南黎族的竹竿舞最为流行。
就地域而言,其他地区的人对这种舞蹈会产生浓厚的新鲜感,增强了民俗文化的旅游吸引力;2、竹竿舞不仅可以作为少数民族民俗的代表,它还是一项体育运动,是现代生活所追求的健康活动,一个永恒的主题;3、欣赏艺术和参与活动具有观赏性、趣味性、娱乐性;4、该民俗活动简单易学,可参与性强、竞争性强;5、在满足人们外出求轻松、娱乐心理的基础上,可以加强人与人之间的默契,结交更多朋友;6、通过观赏和参与竹竿舞的表演可以让更多的人认识和了解黎族和黎族的传统文化。
六、开发利用:舞蹈表演是一种重要的旅游资源,不同形式的舞蹈表演代表着不同国家或民族的起源、传统和民族特征。
海南黎族竹竿舞使游客有机会接触并了解欣赏黎族文化传统,让他们身临其境参与到这种跨文化交流的体验中来。
从上世纪80年代年至今,海南建立了许多黎族民族文化村,黎族竹竿舞是最常见的节庆活动表演项目。
具体的开发方式可以从以下几点考虑:1、鼓励游客参与互动:因为竹竿舞有很强的参与性,可鼓励游客参与互动。
由于游客不谙熟竹竿舞的规则和节奏,只任自己沉浸在模仿的舞步顺序中,不会随着音乐和手势跳动,往往丑态百出笑料不断。
为了让游客更加随意即兴的发挥,便于他们与黎族舞蹈演员更加酣畅地互动,在舞蹈的编排上可作相应的改进,亦或请当地人或是旅游工作者带领,使他们能够亲身领会竹竿舞的动感与欢快。
同时,游客的参与还能够缩小黎族人民和游客之间对竹竿舞文化理解的鸿沟。
2、举行竹竿舞表演:毕竟旅客朋友们对竹竿舞不是很熟,只能先跳一些简单的,但是简单的这些根本不能满足旅客们对竹竿舞的认知欲望,而且为了能更好的吸引更多的游客,还应该表演一些难度大、不易模仿的舞技,将游客的感知建立在导游讲解的基础上,加深游客对竹竿舞的认识和喜爱程度。
民族舞蹈在增进民族文化交流和理解中是一项有效的手段,应该让游客在娱乐放松的状态下充分了解丰富真实的民族文化,因此,表演者在表演过程中,形象生动地向游客解释竹竿舞的历史起源及其象征意义非常重要。
在国内外所有的竹竿舞中,黎族的竹竿舞动作难度最大,而且遥遥领先于其他地区。
外地普遍采用4对竹竿,而海南却使用5对竹竿,而且竹竿随着音乐的节奏上下翻飞,时而脚下、时而头上,最惊险的时候,竟然有三对竹竿在头上、两对竹竿在脚下同时夹击,跳舞者稍不留神,就会被竹竿打到。
然而就是在这样的情形下,跳舞的黎族青年男女居然胜似闲庭信步,在竹竿的夹缝中随意追逐、打闹,而且还不时摆出梅花型、8字型等优美的造型,有的甚至还会做出腾飞、手撑地等超高难度的动作,令人叹为观止,在开阔他们眼界的同时给游客视觉和听觉上的震撼和享受。
当一对对舞者灵巧地跳出竹竿时,持竿者会高声地呼喝出“嘿!呵嘿!”,场合极是豪迈洒脱,气氛热烈。
3、竹竿舞走进艺术的殿堂:早在1950年,当时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州歌舞团(广东民族歌舞团、海南省歌舞团的前身)就把竹竿舞改编成《打柴舞》,在省内外演出,深受欢迎。
经过几代文艺工作者的继承和发扬,《打柴舞》至今仍然是海南省歌舞团的保留节目,常演不衰。
在1970年竹竿舞《野营大军过山来》拍成舞台艺术片,舞姿优美、音乐动听的竹竿舞以其令人眼花缭乱的技巧,很快赢得了文艺工作者的青睐。
赋于竹竿舞情节和人物,把竹竿舞上升到艺术的舞台,使之剧情化,这样的民俗表演再配上民俗歌曲,不仅是一顿民俗大餐更是一顿艺术大餐。
竹竿舞的动作也是对黎族生产、生活的再现:从“磨刀”到“割稻”再到“打鹿”“青蛙跳”,然后是“恋爱”、“结婚”等,具有很系统完整的顺序和步骤,通过竹竿舞,人们可以了解到黎族人们的生产生活、文化风俗。
竹竿舞跳的不仅仅是舞,还是故事,更是生活,用歌声唱出故事,用舞蹈跳出情节,用节奏敲出感情。
4.竹竿舞的健身:外国的游客称竹竿舞为“世界罕见的健美操”。
竹竿舞作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推广,对弘扬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历史价值。
竹竿舞不仅简单、易学,趣味性、娱乐性强,而且场地器材要求也不高,极易掌握和推广。
目前已高校体育课堂引入竹竿舞,它很好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学习热情,而且对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也是有百益而无一害的。
据研究表明竹竿舞练习能增强心脏功能、发展下肢弹跳力。
如今,祭祀色彩已逐渐消失,它已成为一种既是文化娱乐,又是体育健身的活动,对此,可以开始竹竿舞教学班,刻成教学光碟;地道的竹竿舞是需要辅助工具的,即竹竿,虽然设备简单,但对有些人来说还是不方便。
我们可以取长补短,摒弃竹竿舞的辅助工具,保留其舞蹈形式和节奏,使竹竿舞容易被更多的人接受,溯本求源更多的人愿意去领略原汁原味的竹竿舞。
5.竹竿舞比赛:通过竹竿舞比赛来吸引更多的人参与竹竿舞。
据介绍,竹竿舞最初的目的竟然是为了选拔村寨中机智、勇敢、富有胆略的青年。
因为竹竿舞一开始并非用竹竿,而是用又粗又重的树杆,有的上面还有刺,跳的人如果不小心被打到,不仅疼痛难忍,甚至还会受伤,因此需要跳舞的人胆大、心细。
如今超女快男各种比赛层出不穷,我们不妨也来设置不同名目的竹竿舞比赛。
在黎族,跳舞者在有节奏、有规律的碰击声里,要在竹竿分合的瞬间,不但要敏捷地进退跳跃,而且要潇洒自然地做各种优美的动作。
如果跳舞者不熟练或胆怯,就会被竹竿夹住脚或打到头,持竿者便用竹竿抬起被夹到的人往外倒,并群起而嘻笑之。
相反,善跳的小伙子在这时,往往因机灵敏捷,应变自如而博得姑娘的青睐。
所以我们可以组成美女评委团,让男游客参加比赛;还可以让黎族人跳旅客当评委,在他们比赛跳之前还可以让旅客们“下注”猜谁会赢,赢的观众拿礼品,输的表演节目……对于大多数的旅游者来说,很多的时候是全家人的一起出游,在这样的旅游团中可以举行竹竿舞的“亲子比赛”,所谓的亲子比赛就是在旅游团中由各自家庭的父母和子女组成不同的团队,团队之间进行跳竹竿比赛,通过这样的活动拉近游客之间的距离,也能给旅途带来更多的欢笑,更重要的是增强父母子女之间的默契和情感。
6.形象宣传:作为一种产生于生产、生活中的艺术形式,竹竿舞表演具有很强的大众性和形式感。
在海南,竹竿舞已经成为欢迎来宾的一种形式,而在外地人的眼中,竹竿舞也已经成为海南和黎族的一种象征、符号,被广泛运用。
竹竿舞是黎族人们生活的一部分,结婚的时候女方家庭在等男方来迎亲,竹竿舞就是为新郎专门设下的,新郎只有顺利闯过竹竿舞阵,才能将新娘娶回家。
这种风俗在海南三亚等地的黎族村寨至今仍保留着。
这种习俗的宣传也是对竹竿舞的宣传。
“三月三”为黎寨的山恋节,现今也增进了跳竹竿等富有健康意义的活动内容,青年男女凭借跳竹竿活动,寻找“搭档”,架设“鹊桥”,建立情谊。
同理,在许多的闯关节目游戏中也可以设置竹竿舞阵。
除了民俗活动,旅游活动,“竹竿舞”健身操等等是对竹竿舞很好的宣传。
我们还可以将竹竿舞制成旅游纪念品或旅游商品:(1)刻成碟。
制作的CD不仅可以借用瑜珈之类的教学方式,分步骤解说和表演竹竿舞,而且,我们还可以将游客在旅游途中参与舞蹈的过程录制下来,制作成另一张碟赠送给游客。
这样的两张CD作为一套包装买一送一,专业的讲解和表演付费作卖品,游客的参与过程作为纪念品,让游客朋友们不时的重温跳竹竿舞的热闹和欢悦,让没有亲身体验过竹竿舞的人也能感受它的魅力。
(2)做成三维立体变换卡。
它的成像原理,其实就是成排的小三棱镜密布在一张图片上。
图片上是两个或三个图像成排分列间隔组成。
当人通过不同的角度透过三棱镜,可以看到对应三棱镜该侧面的像素点组成的图,当我们晃动手中印有竹竿舞的卡片时,卡片上的人物就动起来了。
将其印在手机充值卡、201卡、IC卡等电话卡上不仅好看更是一种宣传,有兴趣的还可以收藏起来集成一套,有竹竿舞表演的景区门票若是做成这样那更有收藏价值了。
这种三维立体变换卡可以应用在许多物品上,通过这些会跳舞的卡片作为竹竿舞的形象代言人,让更多的人认识到这种民俗舞,同时喜欢上这种舞文化。
(3)专门谱写一些关于竹竿舞的谱子和歌曲,通过歌来宣传舞,通过舞来记住民俗,歌和舞相互促进。
7.竹竿舞的延伸:竹竿舞流行于黎族,位于亚热带地区的海南,竹林很普遍,而竹子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也有很多的应用之处,那么我们可以在旅游活动过程中以竹竿舞为重要内容开展以竹为主题的活动。
具体的设想是这样的:建一个或几个大型的竹楼,在竹楼里放置用竹子制成的生活用品,以竹笋为主要的菜品提供食用。
白天可以赛竹筏,参观主编艺术,还可以亲手编竹质物品,参加各种游戏和活动。
晚上举行盛大的篝火晚会,吃竹筒饭(客人愿意的话可以自己烧制),很多人在一起用竹管吸酒(黎族一种传统的喝酒方式),围着篝火大家可以尽兴的跳竹竿舞,第二天白天举办各种竹竿舞表演,有可能的话演绎“万人齐跳竹竿舞”的壮观也不是不可能的。
另外,在每一年的某个特定的适宜的季节,推出以“竹”为主题的旅游,用竹子所做的一切为游客的衣、食、住提供服务,铸造精彩纷呈的万物与“竹竿共舞”的景象,举办这样的主题性节日一定能吸引很多的游客!8.开发与保护:对于任何旅游资源来说有开发就有破坏,怎样在开发的过程中减少破坏是我们现在要关注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