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 喜爱的摄影师
美好一个摄影师作文

美好一个摄影师作文
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这样一群人,他们用手中的相机捕捉着世界的美好瞬间,他们就是摄影师。
而今天,我要给大家介绍的这位摄影师,那可真是美好
得不得了!
他叫老张,是个胖乎乎、笑起来眼睛眯成一条缝的可爱大叔。
老张对摄影
的热爱,那简直就是“走火入魔”。
不管走到哪儿,他都背着那个沉甸甸的相
机包,就像背着他的宝贝一样。
有一次,我们一起去公园游玩。
大家都在悠闲地散步、聊天,享受着美好
的时光。
可老张呢,一会儿趴在地上,一会儿又爬上树,只为了找到一个独特
的拍摄角度。
我们都笑他太疯狂,他却一本正经地说:“你们不懂,这叫为艺
术献身!”
老张拍的照片,那叫一个绝!他能把一朵小花拍出娇艳欲滴的感觉,能把
一个普通的街头场景拍出大片的味道。
有一次,他给我看了一张他拍的夕阳照片,那绚丽的色彩,那温暖的光线,让我仿佛置身于梦幻之中。
我忍不住问他:“老张,你这是怎么拍出来的?”他得意地笑了笑,说:“这可是我的秘密武器,不告诉你!”
除了技术好,老张还是个特别热心肠的人。
谁要是想请教摄影技巧,他总
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他会耐心地给你讲解光圈、快门、感光度这些让人头
疼的概念,直到你听懂为止。
老张常说:“摄影不仅仅是按下快门,更是记录生活中的美好,留住那些稍纵即逝的瞬间。
”在他的影响下,我也开始对摄影产生了兴趣,想要用相机去发现生活中的美。
老张这个摄影师,不仅技术高超,还充满热情和爱心。
他用相机为我们展现了一个美好的世界,也让我们感受到了摄影的魅力。
他可真是美好一个摄影师啊!。
【议论文】相机里的生命_750字

【议论文】相机里的生命_750字相机是一种能够记录生活、捕捉美丽瞬间的器具。
在相机镜头里,我们看到了美丽的风景、活泼的动物、热闹的人群、温馨的家庭,以及许许多多生动的画面。
相机里也有另一种生命,那就是相机背后的人们。
他们是摄影师、导演、摄像师,他们利用自己的镜头,记录下世界上每一个细微的感动。
他们的作品里,凝聚着太多的心血、坚持和豪情,因此他们也是相机里的生命。
我们来看看那些摄影师。
摄影师用镜头将美丽的瞬间记录下来,他们用光线、色彩、构图,展现出世界上最美的瞬间。
他们用相机记录了许多珍贵的瞬间,如爱人的微笑、孩子的天真、大自然的美景等等。
从这些作品中,我们不仅可以看到美丽的风景,更能看到摄影师们的努力和坚持。
他们为了追求最佳的角度、最佳的光线,他们不惜冒着风霜雨雪,奔跑在各种场合,只为了捕捉生活中最动人的瞬间,这就是摄影师们的生命。
导演和摄像师也是相机里的生命。
他们用自己的镜头,记录下了许多感人至深的画面。
他们用影像传递情感、传递正能量。
在他们的作品里,我们看到了许多美好的瞬间:从感人的爱情故事、激动人心的战争场景,到那些令人振奋的人生故事。
这些画面中,不仅凝聚着导演和摄像师对生活的热爱,更是他们对美好未来的渴望。
他们的作品,不仅让我们感动,更能激发我们对生活的热爱,让我们明白生活的真谛,这就是导演和摄像师们的生命。
在相机里,还有另一种生命,那就是摄影爱好者。
他们或许没有专业的摄影技巧和器材,但他们也在努力的用自己的方式记录着生活的美好。
他们用自己的手机、相机记录下了许多感人至深的瞬间,这些作品或许没有专业的技巧和构图,但却有着浓浓的情感。
这种情感,就是他们的生命,他们用这种热爱和坚持,记录下了生活中最美好的瞬间。
相机里的生命,不仅仅是摄影师、导演、摄像师和摄影爱好者,还有很多其他的人,他们也在相机里展现了真实的自我。
比如在社交媒体上分享生活的普通人,他们在平凡的生活中发现了许多不一样的美好,他们用自己的相机将这些美好记录下来,与大家分享。
我的理想摄影师作文

我的理想摄影师作文我的理想摄影师。
作为一名摄影师,我一直梦想着成为一名优秀的摄影师,能够通过我的镜头捕捉到世界上最美好的瞬间,并且用我的作品来感染和启发更多的人。
我的理想摄影师是一个充满激情和创造力的人,他不仅仅是为了拍摄美丽的风景而拍照,更重要的是要传达出一种深刻的情感和思想。
首先,我的理想摄影师是一个具有敏锐观察力的人。
他能够从平凡的事物中发现美,用镜头记录下来,并且能够通过独特的角度和构图来展现出这种美。
无论是在城市的喧嚣中,还是在大自然的宁静里,他都能够找到那些让人心动的瞬间,用他独特的视角来呈现出来。
其次,我的理想摄影师是一个有着丰富情感的人。
他的作品不仅仅是冷冰冰的照片,更是充满了情感和温度。
他能够用镜头捕捉到人们内心最真实的情感,让观者在欣赏他的作品时能够感受到那种情感的共鸣。
无论是欢乐还是悲伤,他都能够用他的作品来表达出来,让观者感受到生活的真实和美好。
再者,我的理想摄影师是一个有着强烈社会责任感的人。
他不仅仅是为了追求艺术的完美而拍照,更重要的是要用他的作品来传递正能量,为社会做出一些贡献。
他会用他的镜头关注社会上的一些问题,比如贫困、环境污染等,通过他的作品来唤起人们对这些问题的关注和思考,让更多的人意识到这些问题的存在,并且能够采取一些行动来改变它们。
最后,我的理想摄影师是一个永远保持创新和进取心的人。
他不会停留在过去的成就上,而是不断地探索和尝试新的摄影技术和手法,不断地提高自己的摄影水平。
他会不断地寻找新的拍摄主题和创作灵感,用他的作品来展现出自己的独特风格和个性,成为业内的佼佼者。
总的来说,我的理想摄影师是一个充满激情和创造力的人,他能够从平凡的事物中发现美,用镜头记录下来,并且能够通过独特的角度和构图来展现出这种美。
他的作品不仅仅是冷冰冰的照片,更是充满了情感和温度。
他不仅仅是为了追求艺术的完美而拍照,更重要的是要用他的作品来传递正能量,为社会做出一些贡献。
他永远保持创新和进取心,不断地提高自己的摄影水平。
自己最喜欢的摄影师

总之,马丁·帕尔是一位非常优 秀的摄影师,他的作品充满了艺 术价值和思想深度。他的摄影技 巧和视觉语言都非常独特,能够 引起观众的思考和共鸣。他的作 品不仅让我感受到了生活的美好 和幽默,也让我对英国的社会和 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因此, 我认为马丁·帕尔是我最喜欢的 摄影师之一
除了以上提到的特点,马丁·帕 尔的摄影作品还具有很强的社会 责任感和人文关。他的作品常 常关注社会边缘群体和弱势群体, 通过镜头记录他们的生活和困境, 呼吁社会关注和改善他们的生活 状况。这种关注社会问题的态度 让我非常敬佩,也让我更加欣赏 他的作品
自己最喜欢的摄影师
自己最喜欢的摄影师
目录
自己最喜欢的摄影师
1
我非常喜欢摄影,而我最喜欢的摄影师是
2
马丁·帕尔(Martin Parr)
3
马丁·帕尔是一位英国的摄影师,被誉为英国
最具影响力的摄影师之一。他的作品以独特的
视角和视觉语言,记录了英国社会和文化的发
展变迁
5
马丁·帕尔的摄影风格非常独特,他善于运用 各种摄影技巧和手法,将平凡的场景变得生动
总之,马丁·帕尔是一位非常优秀的摄影师,他的作品充满了艺术价值、思想深度、社会责任感和 人文关怀。他的摄影技巧和视觉语言都非常独特,能够引起观众的思考和共鸣。他的作品不仅让我 感受到了生活的美好和幽默,也让我对英国的社会和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因此,我认为马 丁·帕尔是我最喜欢的摄影师之一
-
Thanks
自己最喜欢的摄影师
此外,马丁·帕尔的摄影作品还具有很强的个人风格和独特性。他的作品不仅仅是记录生活的瞬间, 更是通过镜头表达他对世界的看法和理解。这种个人风格和独特性让他的作品具有很高的辨识度和 认可度,也让他的作品在国际上获得了广泛的认可和赞誉
我喜欢摄影老师作文怎么写

我喜欢摄影老师作文怎么写《我喜欢摄影老师》在我的学习生涯中,遇到过许多老师,他们或严肃,或和蔼,或幽默。
但在众多老师中,有一位老师让我尤为喜欢,那就是我的摄影老师。
摄影老师姓王,初见他时,就被他身上那种独特的艺术气质所吸引。
他总是穿着一件简约的摄影马甲,背着各式各样的摄影器材,眼神中充满了对摄影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敏锐洞察力。
王老师的课堂总是充满着惊喜和乐趣。
他不会像传统的老师那样,一味地在讲台上讲解枯燥的理论知识。
相反,他总是带着我们走出教室,走进大自然,走进大街小巷,用实践来让我们感受摄影的魅力。
他会耐心地指导我们如何调整相机的参数,如何选取独特的角度,如何捕捉那稍纵即逝的美好瞬间。
在他的指导下,我们学会了用镜头去发现生活中的美,学会了用照片去讲述一个个动人的故事。
记得有一次,我们去郊外采风。
我对着一片美丽的花海,拍了好几张照片,可总觉得不满意。
正当我感到沮丧的时候,王老师走了过来。
他仔细地看了看我的相机设置,然后轻轻地调整了一下焦距和光圈,又指导我改变了拍摄的角度。
当我按下快门的那一刻,我惊喜地发现,这次拍出来的照片简直美极了!那一刻,我对王老师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
王老师不仅教会了我们摄影的技巧,更重要的是,他教会了我们如何用摄影去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想法。
他常说:“摄影不仅仅是按下快门,更是一种对生活的感悟和表达。
”在他的影响下,我开始更加用心地去观察周围的世界,去感受每一个细微的情感变化,并用摄影的方式将它们记录下来。
除了教学上的认真负责,王老师还是一个非常温暖和有爱心的人。
他总是鼓励我们要勇敢地追求自己的梦想,不要害怕失败。
每当我们在摄影上遇到困难或者挫折时,他总是第一时间给我们鼓励和支持,让我们重新找回信心。
用摄影记录世界的摄影师我最尊敬的摄影师

用摄影记录世界的摄影师我最尊敬的摄影师作为一个热爱摄影的摄影爱好者,我最尊敬的摄影师是世界级的名噪一时的安塞尔·亚当斯(Ansel Adams)。
他以其独特的摄影风格和对自然的深深热爱,用摄影记录了世界的美景和人类与大自然和谐共存的关系。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介绍亚当斯的摄影作品以及他对摄影的影响和贡献。
第一部分:亚当斯的摄影作品安塞尔·亚当斯是20世纪最杰出的摄影师之一,他以其对黑白摄影的独创性和精湛技艺而闻名。
他的作品主要以自然景观为主题,包括大峡谷、高山、河流等,通过细腻的构图和明暗对比,展现了自然之美。
他的作品中强调了光线与影子的运用,通过对自然光的捕捉和利用,营造出令人震撼的画面效果。
亚当斯喜欢拍摄大自然的细节,特别是山脉和树木。
他用大画幅相机和经过精心挑选的胶卷拍摄,以获得高质量的照片。
在他的作品中,可以看到清晰的纹理和深邃的影调,这使照片具有更强的观赏性和艺术性。
第二部分:亚当斯对摄影的影响安塞尔·亚当斯对摄影的影响远远超出了他的个人作品。
他不仅在技术上创新,还对摄影理论和实践做出了巨大贡献。
亚当斯是一位摄影教育家,他通过与其他摄影师的合作和分享,传播了自己对摄影的独特见解和技术方法。
他开设了摄影工作坊,并出版了多本摄影教材,对当代摄影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提倡摄影师在创作中注重构图和光线运用,并倡导摄影师在暗房中对照片进行后期处理来强调其表达效果。
亚当斯还是一名环保主义者,他通过自己的摄影作品展示了世界的美丽和脆弱性。
他的作品在当时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并为自然保护运动做出了贡献。
他的照片被用作环境组织和政府机构的宣传工具,以呼吁人们保护自然资源,并推动可持续发展。
第三部分:亚当斯的贡献与遗产安塞尔·亚当斯被誉为摄影艺术的先驱者之一,他的作品开启了黑白摄影的新时代。
亚当斯的影响还体现在他对博物馆和艺术界的贡献方面。
他是西雅图艺术博物馆的创始人之一,并在博物馆中展出了许多他的作品。
我喜欢的摄影家 安德烈-柯特兹

我喜欢的摄影家安德烈•柯特兹安德烈•柯特兹(Ander Kertesz 匈牙利,1894—1985)是我喜欢的摄影家之一。
生于匈牙利首都布达佩斯的柯特兹出身于一个中产阶级家庭。
安德烈·柯特兹,是位从新闻摄影到生活摄影的全才,他是最早手持小型相机走街串巷捕捉影像的摄影家之一。
他一开始就建立了自己的风格,从未被耸动的题材吸引,也未对高超的主题有过向往。
至始至终只对平凡的街头人生情有独钟。
40岁时就被尊为摄影媒体的大师,执欧洲的摄影牛耳。
作为现代摄影的拓荒者,柯特兹的照片总是一些街头巷尾人们熟视无睹的影像,只是他的照片比街头景象更有一种人生如梦的超现实的意境。
他的感受和表现没有距离,不夸大也不保留。
照相机好像已经不存在了,只是柯特兹与世界的沟通管道而已。
就是这些品质使他成为大师们共同的老师,众流归宗的元祖。
近日逛旧书店,淘到他的一本小册子,令我意外的是,他的标题和培根的著名读书论文一样是《OnRead-ing》。
但我一翻开,就有点放不下。
柯特兹对摄影有特别的理解,“相机是我的工具,经由它,我给予我周遭的所有事物一个理由”,这个理由正是他为什么一直拍了72年照片的缘故,而这本册子也记录了他近七十年里对阅读的关注与思考。
在他的镜头下,阅读与贫富、身份、生死无关,各种年龄、地位和境遇的人在沉浸式的阅读中,无一不是专心致志的表情。
柯特兹拍了许多不同场景下的阅读者,他们有坐在屋顶的,坐在地铁里的,坐在拥挤的人群中的,有站在书房里的、旧书摊前的,甚至有站在垃圾桶前翻看着别人的弃书的……车站,街角,草坪,咖啡馆,公园,教堂,商店,阳台,河边……他们无时无处都可以以自己合适的姿态,旁若无人,深深浸润于富有魔力的文字世界。
从这点上看,阅读和睡眠十分相似,两者都是人处于不设防的自然状态,既无掩饰,也无面具。
当然,阅读者并不都是学识渊博,也可能只是拿着流行书刊,随便打发光阴,只是此刻表情,都是那么沉静、那么和谐。
对摄影师的赞美作文

对摄影师的赞美作文每一位成熟的摄影师都要有自己的风格!这些风格都来自于个人的文化底蕴、人生观、审美观、以及人品、心境等。
下面是店铺整理的一些对摄影师的赞美作文,供大家参阅。
对摄影师的赞美作文第1篇:最风采的摄影师你,拥有预言师般敏锐的直感,瞬间定格你倩影,你亦,手持幻术师般魔力的圣器,刹那凝留我深情,而我,如此般向往成为你。
摄影师用无声的相机代替了在无限美景面前力不从心的语言,尽情展现有声的大千世界的丽影。
让只能在书籍与网络中浏览世间美景的人们丰富了对中国景物的了解。
让那些美景脱离苍白的文字,变得生动而精彩。
对于伟大的摄影作品,最重要的情深,而不是景深。
曾经写过“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的朦胧派诗人北岛先生,也是对摄影有一定研究的人。
关于摄影和诗,北岛认为:“摄影有时和写诗很像。
你和你的摄影对象常常处在互相寻找的过程中,有的时候你在找它,但怎么也找不到,只有它也在找你时,你们才相遇”。
诗人的摄影总有着特别的气质,这种不可言说无以名状的气质在画面中坚定的缓流关于赞美摄影师的作文3篇关于赞美摄影师的作文3篇。
不知是光景替代了文字,还是文字用光影的化装潜伏在画面之下。
当艺术与文学完美的结合,就会让人感觉到,流淌着文学气息的艺术作品,是那么的有想像力和生命力。
通过诗一般的思维方式下创作出来的摄影作品,总会让人看到诗意。
诗人应该是一种生命的状态,是一种生活方式,是一种在日常生活中,不论用文字还是用影像,都会有让人感觉到诗意的存在;摄影者也不应该只是一种职业,那是对艺术这个词的亵渎,艺术应该是来自于生活而高于生活的一种状态。
摄影者也应该是通过诗的意境,把镜头下的画面更完美的表现,就在于日常生活中的每一个小瞬间,每一个小感动,每一个属于你思考中的画面。
对摄影师的赞美作文第2篇:身残志坚的摄影师我经常读到张海迪阿姨的文章,她在幼年时就患高位瘫痪,但她从没有因此而气馁。
她怀着对生活的热爱和向往,在病榻上自学完成了从小学到高中的全部课程,又修完了英语、日语、德语和世界语,翻译了许多外国名著,并出版了《轮椅上的故事》等小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贝尔纳·弗孔:真实“谎言”的缔造者今天,摄影作为一门艺术种类已成为人们普遍认同的观念,在许多摄影理论中,我们看到文章中用美学概念来阐释摄影的艺术的特征,如摄影具有审美性,摄影不仅能够再现客观世界,还能够表现主观情感世界等。
摄影术的问世,对现代文明起来巨大影响,摄影作为一种复制手段一种创作手段已经全方位地侵入到现代的各种各样的活动中,摄影使人类的文化由印刷文化转变成视觉文化,是整个人类现代文化图像化,视觉化的肇端。
在后现代艺术里,摄影呈现了多种可能性,且愈演愈烈,但摄影的纯粹性并未因此丢失,摄影家在借鉴他者的同时,更注重对摄影的全面控制而不是依靠偶然性。
对于后现代摄影家来说,现实不在重要,他们从直接到现实中寻找拍摄题材,逐渐转向创造自己想象中的图景。
法国摄影师贝尔纳弗孔用许多儿童人体模型摆设起一个虚拟的童年时光的场景,在这个场景中也有真人的少年,在真实与虚幻之间演绎了摄影家个人私密的情感。
贝尔纳·弗孔,1950年生于阿普特,现生活、工作在巴黎及阿普特。
弗孔最初在素邦大学(即巴黎大学)读哲学,他既是编剧和服装管理员,又是制片主任和总摄影师,他对取景和印片(使用Fresson方法)极其注意,因此创造了一种独特的风格和一个独特的世界。
弗孔将其创作分成几个大的主题,拍摄成系列照片,包括《暑假》《时间的或然演变》《爱之屋》《金屋》《偶像》《祭品》《文字》及《图像的结尾》等。
1999年放弃摄影,现专心写作。
法国摄影大师弗孔早在1995年就停止了摄影,可他要在中国举办首次个展的消息刚刚公布,竟引得国内诸多摄影师四处奔走相告,有的甚至不远千里飞来北京元·空间观看作品原作。
由此可见这位摄影师在中国当代的非凡影响力。
可很少有人知道,在弗孔内心他是一位羞涩的诗人和作家,摄影只是他另一种虚构式的写作。
弗孔的摄影方式有别于通常意义上从现实取材、捕捉瞬间的手法。
他是自己先行构思情节,选择或构筑场景,布置道具,安排导演人形模特的演出,以此构成具有梦幻色彩的场景,开了后现代摄影的先河。
弗孔的摄影作品饮誉国际,被视为当代摄影从“照相”走向“造相”的典型,开了后现代摄影之先河。
早年间日本作家安部曾与弗孔有过一次深入的对话。
安部首先提出的问题即是指出弗孔的摄影是“明确的作品”,他想说的恰恰是在弗孔的照片里偶然性被拿掉了。
无疑这不能成为悖论,虽然对弗孔来说摄影是个偶然,拒绝“偶然性”介入摄影不过是想更忠于自己的想象。
而弗孔认为拍摄过程,尤其是照片的手工冲印仍有无法掌控的因素,因此才使自己的作品拥有了生命力。
因为他通过自己的摄影所追求的价值观正好与之前的摄影、尤其是现代主义摄影所追求的相对立。
他的摄影所追求的是:重视过程、严格控制视觉效果,主观性强烈的导演介入,以彩色影像呈现,虚构,从个人立场出发的自我表达等。
而现代主义摄影所倡导的价值观是,重视瞬间、欣赏偶然性、主张不介入的旁观、黑白影像至上、现实、从集体立场出发为某个社群代言等。
因此,弗孔所主张的这种艺术追求,使他当之无愧地成为了后现代摄影的代表性人物。
而他的艺术价值观,既反映了上世纪70年当代艺术观念的变化,也反映了欧美社会整体价值观与社会本身的某种深刻变化。
弗孔的作品通常以系列的形式出现,往往有复杂且精致的展开。
在他最初的《夏令营》系列(1976-1981)里,他追溯童年记忆,开始建构场景并且展开富于文学性的叙述。
这些画面,既是摄影与游戏的结合,同时又是某种童年记忆的再现。
在接着创作的《时间的或然的演进》系列(1981-1984)里,最引人注目的是火的意象的出现与重点展开。
因为火的出现,画面情景变得复杂起来。
火同时意味着毁灭与新生。
在中国,有“浴火重生”的说法。
与火的搏斗,成为一种精神洗礼。
在他的作品中,火的意象既是与冰冷的人形相对立,也是与摄影的凝固性相对立的。
但是,有了火,一切静止的事物面临着被动员的可能,变化于是发生。
正是火的出现,使得人们对于生命的思考与认识变得更为开阔与灵活。
这两个系列中,场景设置与情节安排往往富于神秘性,也显示艺术家对于现实的隐蔽的不安。
而在《爱之屋》系列(1984-1987)中,密室空间经常性成为了画面主角。
对于他来说,这些空间里面发生过什么也许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过去至今仍然纠缠着他和我们的精神与眼睛。
同时,生命痕迹的捕捉与再现也成为了他的一个重要追求。
《爱之屋》系列之后的《冬天与金色之屋》系列(1987-1989),是弗孔于1987年出访日本与东南亚之后所创作。
佛教的影响开始显现,金色的辉煌之感既传达了作者本身的感动,也打动了观众。
如果我们把出现在他的前后作品中的火与金色联系起来看,会同时发现他精神上的某种变化轨迹。
到了《偶像与祭品》(1989-1991)系列,他往往以并置的方式来呈现一种灵与肉的对立与联系。
《手稿》系列(1991-1992)也许是一个为时最为短暂的系列,但却显示他开始关注文本的表现力。
渐渐地,他放弃了虚构。
在他的画面中,人消失了,与人有关的现实消失了。
自然成为了主角。
他只是通过在风景中植入文字来改变风景本身。
当然,那些句子预示了他后来对于文学的投入。
最后,他终于以《形象的终结》(1993-1995)向我们作出了决然的告别。
他在自述中说:“这些最后的影像是低语私言,隐藏了可怕的证据,猥亵的神秘公式。
”也许,在通过影像说了许多之后,他突然发现,他不能再多说什么了。
因为他也许已经接近最后的幻灭。
对于影像制作的幻灭的产生,正好与数码摄影汹汹来袭同时。
弗孔在1995年宣布放弃摄影,转而潜心于写作。
也因此,《形象的终结》成为了他的摄影创作的绝响。
当弗孔在放弃摄影的时候,他说:我的关于“造相”的故事已经结束了。
他从事摄影的20年是他重返乐土的20年。
继童年的乐土之后,“造相”是第二个乐土。
为了证实这第二个乐土是什么样子的,于是选取最美好的时光,编纂成册。
他说:“除了将之命名的第一种语言之外,世界还呈现出怎样的现实?如果不是用法语命名了‘幸福’、‘美好的日子’或者‘假期’,还有其他的音节或乐曲能表达同样的现实吗?”他的第一本书,《夏令营》的40张照片,是清一色的童年游戏的回忆场景,好像是通过照相机来弥补他孤独的岁月一般。
在他的札记中写道:“好多年来,我只拍有关爱的主题:我的弟弟、其他小孩、暴风雨过后的光线效果、天空。
”在这样一种“造相”中,重要的不是尽可能混淆,而是接近一个界限,它能同时使男孩的脸和模型的脸既和谐统一又彼此不同。
换言之,弗孔和我们手拉手,把我们引入到一个神圣的险地:我们不合情理地和死神调情,有时一本正经,有时顽皮淘气。
没有什么比一个在橱窗里看到的人体模型或丢在田野里的人体模型更加毫无生气。
没有什么比弗孔摄影作品中的儿童模型更加栩栩如生。
阮义忠先生说弗孔的拍摄方式像办家家酒一样,每一张照片都如同一个仪式,需要经过长期而细致的准备。
弗孔放置好相机,摆设好场景,做好取景,按动快门。
所以“场景获得了生命。
这不是一种戏剧式的生命,而是在扣动快门声中获得极度繁荣的图像的生命”。
“极度繁荣”并不是一个剽窃的词。
我想到了德国导演维姆·文德斯说过的话。
他以自己的朋友尼古拉斯·雷恩(Nicholas Ray)为原型拍摄电影。
拍完后他去了洛杉矶,回来之后,发现朋友的脸色比先前更好,所以重新拍摄,使影片的造型效果更好。
他说,摄影机是冷酷无情的,它录制日益接近的死亡。
弗孔从这个现代的秘密出发,但他把影像的秘密发挥到极致:对一张面庞进行摄影便确定了它的死亡,而弗孔对儿童模型(与一个孩子的面庞如此接近)的摄影却使之获得生命。
这个儿童模型在生机勃勃的人身边度过片刻——扣动快门的时间。
这就是所谓的界限的诱惑,他诱惑着我们获得了一种奇遇,陌生了我们对对象的认识。
这样一位神秘主义者,弗孔把自己的方法推向极端:他销毁了它。
“照片完成后,我立即破坏,整理现场,不留下一丝痕迹。
”摄影之前什么都没有,摄影之后什么也没有。
快镜照片(也暗指“瞬间”)只与其本身相约。
在弗孔的照片里,场景都是开放的。
彗星划过天际、破碎的杯子、玩具的掩埋等等,摄影仍不过是一种无意识的暗喻而已。
但是一个摄影家已经诞生在童年冲击的阴影里。
怎样理解这些照片与童年生活关系呢?贝尔纳·弗孔的作品被设计成一个片刻的戏剧,长久以来把“封闭的儿童的群体”作为重要的主题。
通过融汇虚假的恐惧和真实的渴望,这个迷人的世界所产生的欢愉极力借助幻象来处理不可及的幸福带来的忧伤。
在长达20年高强度的创造中,弗孔的摄影画面以真实性为创造原则,如果说它们仍然是一种田园诗般遁世的方式,那么它们将弗孔的感情物化为光线,并把记忆内在的脆弱转化为无可摧毁的时间片段,光线诞生了那个已经逝去的时间的影像,他的身体与心灵也许是分裂的、不对称的。
他的时间的各个维度被一个时间点代替了,就是童年,在弗孔所有系列的照片里,你很难找到成年人的影子。
成年人总要回忆童年,这些特殊时刻总是魂牵梦绕般地围绕着我们的生活,对于弗孔来说,过去并没有成为过去,它就在眼前,并支配着他的生活。
从早期人体模型所扮演的场景到《爱之屋》系列所暗含的内在性,到从中消除了过于琐碎的东西,到追求纯洁的《金屋》,再到《图像的结尾》,弗孔一直在追求自己重塑记忆和时间的梦想。
弗孔的摄影作品好比一首长诗,带给了我们一次非同寻常的关乎艺术本体论的美学体验。
他拓展了一种敏感微小的美,用虚构的场景将这种真实而又难以捕捉的美呈现出来,同时伴随这些影像的还有艺术家本人对逝去时光的拷问。
他作品中明亮的童话场景向观者传递一种纯净的超现实感。
无论这些场景里的人物是石膏模特还是血肉之躯,无论这些人物的状态是冥想还是仅仅或坐或立,都生动的唤起了关于艺术本体和存在本体的对照体验。
油漆工出身的弗孔本身就是一个传奇,1975年他回收废旧人体模特,经过修整和再创造以高价卖给巴黎大型零售店。
他迷恋上这种人形玩偶,开始用它们来充当演员构筑他奇特的空间剧幕。
弗孔作为法国第2代摄影的代表人物,影响很大。
但是弗孔在1999年停止了他的摄影创作,对此他的解释是:“20世纪80年代是一个高峰,摄影在这个时期已趋于成熟。
当这样一个时代结束后,随着摄影设备的普及,人们随时可以拍摄大量图片,进入了一个纯图像时代。
我们就生活在一个被图像包围的时代中,很难分出所谓真正意义上的摄影家了。
我想自己要表达的已经完成,不想再重复自己。
相对于摄影,我对诗歌、小说更有兴趣。
”从不拍摄生活现实状况的弗孔,在被问及对于美国摄影家南戈尔丁的“私人纪实摄影”看法时说:“这就是美国摄影,很贴近生活,但是也只是这样了。
”正如他始终不肯被相机捕捉,他也不肯放弃对于内心梦想的坚持。
在他看来,琐碎的生活现实永远不会进入他镜头中那个空灵的舞台。
目前弗孔正撰写自传,或许这部文学作品中将会为读者提供了解艺术大师内心世界的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