羁旅诗
羁旅诗鉴赏 课件

——《夜书所见》叶绍翁
客舍并州已十霜,归心日夜忆咸阳。 无端更渡桑干水,却望并州是故乡。
——《旅次朔方》刘皂
“漂泊”“旅馆”“故乡”“客心”“客愁”“天 涯”“异乡” …
羁旅诗的鉴赏方法之一:
结合诗人境况,了解诗人所叙 之事和所绘之景在诗中寄予何种感 情?
登高 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此诗是杜甫公元767年秋在夔州时所写。此时 杜甫56岁,生活极端困窘。前四句写登高见闻, 描绘一幅萧瑟的秋景图,其中“无边”“不尽” 中也无形传达出作者对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 怆。后四句叙事抒情,有沦落他乡、羁旅天涯的 漂泊之痛,有年老多病、久客孤独的迟暮之悲, 有倍尝艰辛、白发日多的潦倒之苦,更有因病断 酒、国难家仇之恨。
2、孤雁
雁是候鸟,春秋迁徙。秋天,大雁仿佛在奋 力飞回故巢。这种景象每每牵动游子的思乡之情。 因此诗人常常借雁抒情,寄寓自己浓浓的乡愁。 如“故园渺何处?归思方悠哉。淮南秋夜雨,高 斋闻雁来。”(韦应物《闻雁》)
3、杜鹃
暮春时刻,杜鹃彻夜不
停啼鸣,其声哀怨凄悲,动 人肺腑,再加上相传它是望 帝杜宇化身的感人渊源,激 发了无数文人的情怀。古代 诗人常借杜鹃抒怀乡之情、 谪居的凄苦与幽怨等。如 “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 里斜阳暮”。(杜牧《踏莎 行》)
羁旅诗的鉴赏方法之二:
明确作者选用的意象,写了哪 些“眼中景”?
由于诗歌讲究含蓄,所以诗人内 心的情感只有附着于外物才好充分表 现:一是外物给人的直觉、形成的氛 围容易与人的某种情感契合;二是许 多外物已成为特定情感的标签,自然 会引发相应的联想和想象。这外物就 是意象。所以捕捉和感悟意象成为把 握诗歌情感的基本途径。是诗歌鉴赏 的起点、捷径和突破口。
第二讲 何人不起故园情——羁旅思乡诗鉴赏(20羁旅诗)高中语文古诗鉴赏

第二讲何人不起故园情——羁旅思乡诗鉴赏附录2:《20首让人悄然思乡的羁旅诗》1.《旅宿》【唐】杜牧旅馆无良伴,凝情自悄然。
寒灯思旧事,断雁警愁眠。
远梦归侵晓,家书到隔年。
沧江好烟月,门系钓鱼船。
2.《宿建德江》【唐】孟浩然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3.《春夜洛城闻笛》【唐】李白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4.《枫桥夜泊》【唐】张继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5.《商山早行》【唐】温庭筠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6.《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唐】王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7.《邯郸冬至夜思家》【唐】白居易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8.《绝句》【唐】杜甫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9.《月夜》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10.《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衮衮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11.《百花亭》【唐】白居易朱槛在空虚,凉风八月初。
山形如岘首,江色似桐庐。
佛寺乘船入,人家枕水居。
高亭仍有月,今夜宿何如?12. 《暮过山村》【唐】贾岛数里闻寒水,山家少四邻。
怪禽啼旷野,落日恐行人。
初月未终夕,边烽不过秦。
萧条桑柘处,烟火渐相亲。
13.《江乡故人偶集客舍》【唐】戴叔伦天秋月又满,城阙夜千重。
还作江南会,翻疑梦里逢。
风枝惊暗鹊,露草覆寒蛩。
羁旅长堪醉,相留畏晓钟。
14.《悼伤后赴东蜀辟至散关遇雪》【唐】李商隐剑外从军远,无家与寄衣。
散关三尺雪,回梦旧鸳机。
15. 《含山店梦觉作》【唐】韦庄曾为流离惯别家,等闲挥袂客天涯。
羁旅诗大全100首

羁旅诗大全100首1、《天净沙·秋思》元代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2、《长相思·山一程》清代纳兰性德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3、《水仙子·夜雨》元代徐再思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归梦三更后。
落灯花棋未收,叹新丰孤馆人留。
枕上十年事,江南二老忧,都到心头。
4、《中秋月》宋代晏殊十轮霜影转庭梧,此夕羁人独向隅。
未必素娥无怅恨,玉蟾清冷桂花孤。
5、《静夜思》唐代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5、《渔家傲·秋思》宋代范仲淹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6、《黄鹤楼》唐代崔颢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7、《次北固山下》唐代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收藏下载复制详情完善8、《渡荆门送别》唐代李白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9、《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唐代王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10、《泊船瓜洲》宋代王安石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11、《望月怀远》唐代张九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12、《绝句》唐杜甫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13、《江畔独步寻花·其六》唐杜甫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羁旅思乡的古诗词三首

【导语】羁旅诗⼜称为记⾏诗、⾏旅诗,是指诗⼈因各种原因远离家国,⽤诗歌的形式反映客居异乡的艰难、漂泊⽆定的⾟苦并引发对亲⼈的思念,对故乡的思归等内容的诗歌。
下⾯⽆忧考就给⼤家介绍下羁旅的思乡诗词三⾸,欢迎阅读!羁旅思乡的古诗词篇⼀ 《蝶恋花旅⽉怀⼈》 清·宋琬 ⽉去疏帘才数尺,乌鹊惊飞,⼀⽚伤⼼⽩。
万⾥故⼈关塞隔,南楼谁弄梅花笛。
蟋蟀灯前欺病客,清影徘徊,欲睡何由得。
墙⾓芭蕉风瑟瑟,⽣憎遮掩窗⼉⿊。
【赏析】 这⾸词的标题是“旅⽉怀⼈”,其实仅上阕便已题⽆剩义,下阕乃更深⼀层,是作者由此⽽来的万端感触。
起⾸三句写⽉。
“疏帘”乃词⼈旅居之处。
“才数尺”并⾮实写,⽽是道出⽉光之明丽皎洁,正因为此,所以隔着“疏帘”才仍能使⼈感到与⽉相距如此之近。
“乌鹊惊飞”⼀句化⽤曹操《短歌⾏》“⽉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枝可依”⼏句⽽来,表⾯上进⼀步写⽉光之明亮,以⾄于使乌鹊疑为天⾊将曙⽽惊飞起来,其实是将“⽆枝可依”的⾝世之感暗寓其中,隐隐道出旅况之萧条。
⽉本⽆⼼,光明如初,⼀⽚洁⽩,⽽观者有意,境随情⽣,所以词⼈在“⽩”之前冠以“伤⼼”⼆字。
“伤⼼”之⼈,触物皆可“伤⼼”,更何况⾝在旅途之中,⼜凝对这素⽉的遍地清辉?此时偶闻邻家笛声,于是顿起故⼈远别之思。
四、五两句写“怀⼈”,所怀者为何⼈不得⽽知,但词⼈在旅途中,⽉光下,寂寞时,偏偏想起了他,可见这不是⼀般的朋友,⽽必是能与之⼼意相通者。
“万⾥”写与“故⼈”相“隔”之远,⽽且这“万⾥”之间⼜⾮坦途,那“故⼈”更远在“关塞”之外,可见要想与之谋⾯是极难的事。
“南楼”典出《晋书·庾亮传》,后来代指骚⼈词客乘雅兴所登临之处,如李⽩诗⽈“清景南楼夜,风流在武昌”,此处泛指邻家。
“梅花”即笛曲中之梅花落或梅花引,后代⽤为别曲之代称。
“谁弄”⼆字表⾯上是疑问,其实在惊诧中还带有责备的意思,因为那遍地⽉光已⾃令“疏帘”下的词⼈“伤⼼”了,蓦然间“南楼”上不知何⼈⼜吹起呜咽的笛声,岂⾮更令他魂不守舍?⽽那笛客所吹者偏偏⼜是“梅花”,这专述离情别意的名曲使词⼈益发思念万⾥关塞相隔的故⼈,相思⽽不得相见,⽿畔偏⼜有别曲萦绕,这旅途⽉下笛声中的“怀⼈”滋味,真不知该是何等的凄楚。
12首羁旅诗词,写尽天涯漂泊之感!

羁旅诗,是指通过记叙诗人旅行所见山川风物,抒发途中之感。
具有描摹风物、搜奇猎异,吊亡怀旧、慨叹人生,天涯沦落、悲己嗟人等特点。
纪行诗常用借景抒情、虚实结合、渲染、乐景衬哀情、侧面落笔等表达技巧,在写景中传出诗人在特定时空背景下的心境。
王褒《渡河北》秋风吹木叶,还似洞庭波。
常山临代郡,亭障绕黄河。
心悲异方乐,肠断陇头歌。
薄暮临征马,失道北山阿。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故国的怀念和羁旅他乡的感慨。
对仗工整,音韵和谐,又具有苍劲悲凉的格调,表现出南北诗风融和的特点。
王维《使至塞上》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此诗写诗人出使塞上的旅程和塞外风光,表达了诗人慷慨悲壮和豁达情怀。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描绘了边陲大漠中壮阔雄奇的景象,境界阔大,气象雄浑,被王国维称为“千古壮观”的名句。
李白《早发白帝城》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此诗意在描摹自白帝至江陵一段长江,水急流速,舟行若飞的情况,表达了诗人遇赦后愉快的心情。
全诗全诗给人一种锋棱挺拔、空灵飞动之感。
写得流丽飘逸,惊世骇俗,但又不假雕琢,随心所欲,自然天成。
杜甫《旅夜书怀》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诗人用阔大无垠的夜景衬托深沉滞重的孤独感,使人感受到诗人生命的激情正如他笔下奔涌的江流一样澎湃难平,深刻地表现了作者内心飘泊无依的感伤。
诗的前半描写“旅夜”的情景,辽阔的平野、浩荡的大江、灿烂的星月,反衬出他孤苦伶仃的形象和颠连无告的凄怆心情;诗的后半是“书怀”,借景抒情,深刻地表现了诗人内心飘泊无依的感伤,一字一泪,感人至深。
温庭筠《商山早行》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此诗描写了旅途中寒冷凄清的早行景色,抒发了游子在外的孤寂之情和浓浓的思乡之意,字里行间流露出人在旅途的失意和无奈。
羁旅诗代表作

羁旅诗代表作羁旅诗代表作:1、《宿建德江》孟浩然〔唐代〕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这是一首刻画秋江暮色的诗。
作者把小船停靠在烟雾迷蒙的江边想起了以往的事情,因而以舟泊暮宿作为自己的抒发感情的归宿,写出了作者羁旅之思。
诗人先写羁旅夜泊,再叙日暮添愁;然后写到宇宙广袤宁静,明月伴人更亲。
一隐一现,虚实相间,两相映衬,互为补充,构成一个特殊的意境。
诗中虽只有一个愁字,却把诗人内心的忧愁写得淋漓尽致,然野旷江清,秋色历历在目。
2、《碧涧驿晓思》温庭筠〔唐代〕香灯伴残梦,楚国在天涯。
月落子规歇,满庭山杏花。
这首诗几乎通篇写景,没有直接抒情的句子,也没有叙事成分。
图景与图景之间似续似断。
语言柔婉绮丽,更接近词的作风。
首句写旅宿者清晨刚醒时恍忽迷离的情景。
乍醒时,思绪还停留在刚刚消逝的梦境中,仿佛还在继续着昨夜的残梦。
在恍忽迷离中,看到孤灯荧荧,明灭不定,更增添了这种恍在梦中的感觉。
旅人夜来梦魂萦绕的地方就是远隔天涯的“楚国”。
而一觉醒来,惟见空室孤灯,顿悟此身仍在山驿,“楚国”仍远在天涯,不觉怅然若失。
子规之声终于停歇,一直为它所牵引的归思也稍有收束,心境略趋平静。
就在这种情境下,诗人忽然瞥见满庭盛开的山杏花,心中若有所触。
3、《除夜》崔涂〔唐代〕迢递三巴路,羁危万里身。
乱山残雪夜,孤烛异乡人。
渐与骨肉远,转于僮仆亲。
那堪正飘泊,明日岁华新。
此诗写除夕之夜旅居之感怀。
全诗核心是一个“悲”字。
首联即对,起句点地,次句点人,气象阔大;颔联写除夕客居异地的孤独;颈联写亲眷远离,僮仆成了至亲,再烘托“独”字;尾联点出时逢除夕,更不堪漂泊。
全诗流露出浓烈的离愁乡思和对羁旅的厌倦情绪。
全诗语言朴素,铅华皆无,于平实之处涌动真情,意境苍凉,语言工丽,感情真挚,刻画细腻,情韵幽绝,感人至深。
4、《天涯》李商隐〔唐代〕春日在天涯,天涯日又斜。
莺啼如有泪,为湿最高花。
这首美艳而凄绝的绝句既是诗人写给春天的挽歌,也是诗人自己人生的挽歌,更是诗人那个时代的挽歌。
羁旅诗赏析

一起品读羁旅诗(其三)
余干旅舍
刘长卿
摇落暮天迥,青枫霜叶稀。孤城向水闭,独鸟背人飞。 渡口月初上,邻家渔未归。乡心正欲绝,何处捣寒衣?
问:试分析本诗抒发的情感?
答:诗歌所写之景萧瑟悲凉:西风叶落,霜叶凋零,城孤鸟 独,主要表达诗人客居他乡的孤独寂寞情怀和无尽的乡思, 同时也有宦途坎坷的深沉感慨。
一起品读羁旅诗(其四)
一起品读羁旅诗(其六)
登岳阳楼(其一) 洞庭之东江水西,帘旌不动夕阳迟。 登临吴蜀横分地,徙倚湖山欲暮时。 万里来游还望远,三年多难更凭危。 白头吊古风霜里,老木沧波无限悲。
问:从题材的角度来看,本诗属于哪一类?它塑造 了一个怎样的诗人形象,简要概括。
一起品读羁旅诗(其六)
登岳阳楼(其一) 洞庭之东江水西,帘旌不动夕阳迟。登临吴蜀横分地,徙倚湖山欲暮时。 万里来游还望远,三年多难更凭危。白头吊古风霜里,老木沧波无限悲。
一起品羁旅民诗(其六)
登岳阳楼(其一)
陈与义
洞庭之东江水西,帘旌不动夕阳迟。 登临吴蜀横分地,徙倚湖山欲暮时。 万里来游还望远,三年多难更凭危。 白头吊古风霜里,老木沧波无限悲。
【注】本诗作于1127年由陈留南奔襄汉途中。
意象:江水Leabharlann 夕阳、湖山。帘旌:酒店或茶馆的招子。 徙倚:徘徊。凭危:指登楼。吊古:凭吊古迹。
意象:旅馆、寒灯。
寥落:稀少,冷落。 支离:分散。
一起品读羁旅诗(其七)
除夜宿石头驿 戴叔伦
旅馆谁相问?寒灯独可亲。一年将尽夜,万里未归人。 寥落悲前事,支离笑此身。愁颜与衰鬓,明日又逢春。 注:此诗作于诗人晚年任抚州(今属江西)刺史时期。据记
载,戴叔伦晚年在抚州时曾被诬拿问,后得昭雪。
问:诗的前四句刻画了一个怎样的形象?请简要说明。
晓行夜宿催人老:读懂羁旅诗

一起品羁旅民诗(其一)
泊舟盱眙xū yí 常建
泊舟淮水次,霜降夕流清。夜久潮侵岸,天寒月近城。 平沙依雁宿,候馆听鸡鸣。乡国云霄外,谁堪羁旅情。
意象:孤舟、水、霜、潮、月、雁、候馆、鸡鸣。
漂泊 凄冷
思念 羁旅
次:临时住宿。 侯馆:驿馆。 乡国:家乡。 羁旅:客居异乡。
一起品读羁旅诗(其一)
泊舟盱眙xū yí 常建
一起品羁旅民诗(其六)
登岳阳楼(其一)
陈与义
洞庭之东江水西,帘旌不动夕阳迟。 登临吴蜀横分地,徙倚湖山欲暮时。 万里来游还望远,三年多难更凭危。 白头吊古风霜里,老木沧波无限悲。
【注】本诗作于1127年由陈留南奔襄汉途中。
意象:江水、夕阳、湖山。
帘旌:酒店或茶馆的招子。 徙倚:徘徊。凭危:指登楼。吊古:凭吊古迹。
问: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诗人的形象。
一起品读羁旅诗(其五) 宿济州西门外旅馆
晁端友
寒林残日欲栖乌,壁里青灯乍有无。 小雨愔愔人假寐,卧听疲马啮残刍。
问: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诗人的形象。
答:本诗刻画了一个羁旅在外、孤单寂寞、夜不能寐、疲惫不堪的游子形 象。题目中的“宿”“旅馆”表明了诗人羁旅漂泊的游子身份;“寒林残日”, 乌鸦归巢,再加上明灭的油灯营造出的冷清气氛,体现了诗人孤寂的心情;从“假 寐”到“卧听”的动作转换可见诗人深夜难以入眠,心情纷乱惆怅;“疲 马”“残刍”表现马非常疲倦,这也表现了诗人旅途之中的奔波劳累。
迢递:遥远的样子。三巴:巴郡 、 巴东 、 巴西 的合称。危:环境险 恶。岁华:年华。
“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 ——高适《除夜作》
一起品读羁旅诗(其四)
除夜有怀 崔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羁旅诗词鉴赏)一、羁旅诗羁旅诗是中国古代诗歌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部分。
古人由于道路崎岖难行,交通工具落后,一别动辄多年,再会难期。
所以古人或久宦在外,或长期流离漂泊,或久戍边关,所谓“羁旅”,即因上述种种原因,长久寄居他乡之意。
在此过程中,他们因眼中所见,耳中所闻,心中所感,触发灵感,写下诗篇,就叫做羁旅诗。
它们或写羁旅之思(行旅之人旅途的艰辛、寂寞以及对家乡、亲人的思念),或写思念亲友,或写征人思乡,或写闺中怀人。
写作上或触景伤情,或感时生情(中秋望月、重阳登高、伤春悲秋、日暮思归),或托物传情(月、雁、笛、柳),或因梦寄情,或妙喻传情。
羁旅类诗词中有一些关键的字词,如“孤”、“悲”、“无情”、“怜”、“空”、“独”、“故园”、“相思”等,这些都是鉴赏的切入点。
有时特殊的节日,也是关键信息,如冬至、除夕、元宵节、重阳节等重要节日,常常引发旅人的思乡怀人之情。
二、羁旅诗的常见意象、节令(一)羁旅诗常见意象:1、月亮——人生的圆满、缺憾;情感的无奈;时空的永恒;思乡思亲。
2、孤雁——孤独;思乡;思亲;音信。
3、寒蝉——悲凉。
4、猿猴——伤感。
5、落花——凋零;失意;人生、事业的挫折。
6、沙鸥——飘零;伤感。
7、黄叶——凋零;成熟;美人迟暮。
8、凄风、苦雨——人生的失意;伤感。
9、杜鹃——环境的凄凉;人的哀伤,思亲、思乡;忠贞。
(二)羁旅诗常见节令:1、人日:正月初七日。
古代诗人在人日大多表达思家、想友的感情。
2、上元:即元宵,正月十五日。
古代在元宵日张灯结彩,所以元宵又称为灯节。
3、社日:立春后第五个戊日,春分前后,农家祭社(土地神)祈年的日子,这是春社;而立秋后第五戊曰,称为秋社。
古人多借这个节日集会竞技,开展难得的娱乐活动。
4、寒食:清明前二日,此日禁火吃冷食。
5、清明:三月的节气名,也是祭祖扫墓的日子。
6、上巳(阴历三月三日):此日人们临水祓除不祥,叫做修禊。
后来演变为水边宴饮、郊外春游的节日。
7、端午:五月初五日。
8、七夕:七月七日,传说此日牛郎织女鹊桥相会。
在古诗中多借七夕表达爱情。
9、中秋:八月十五日。
这一天月色最好,是阖家赏月的佳节,所以人们在这一天大多思念亲人。
10、重阳:九月初九日。
古人以九为阳数,重阳日古人有登高饮酒的习俗。
11、冬至:是节气中的起点,相当于一日中的子时,古人认为阴极阳生之时。
12、除夕:一年中最后一天晚上。
“除”意为除旧布新。
三、羁旅诗的主要思想内容(一)直接叙写思亲怀乡之情。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唐)孟郊《游子吟》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唐)李白《静夜思》(二)叙写羁旅之苦,抒发客居他乡的游子漂泊、凄苦、孤寂的心境以及绵绵的乡愁。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唐)孟浩然《宿建德江》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唐)温庭筠《商山早行》(三)抒发抑郁不得志之情。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唐)杜甫《旅夜书怀》寄卧郊扉久,何年致此身?(唐)马戴《灞上秋居》四、羁旅诗常用的艺术手法1、借景抒情。
借景抒情顾名思义就是借助景物来抒发情感。
如《商山早行》中“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以凄清的景象抒发了羁旅者的愁思。
2、虚实结合。
实景是诗人描写的现实客观景物,虚景是诗人通过联想或想象而虚拟的景物,虚实结合更能表达出一种浓郁的情思。
如南朝诗人江总的《于长安归还扬州,九月九日薇山亭赋韵》“心逐南云逝,形随北雁来。
故乡篱下菊,今日几花开?”前两句以流云南逝、大雁来归写出了自己南归的行踪和急切的心情,后两句由实入虚,进入想象,以揣测故园篱菊,花事如何,表达对家乡的思念。
3、渲染。
渲染指的是诗歌一而再、再而三地描写一个事物,以使事物的形象更为突出或突出某种气氛或烘托某种情思。
如杜甫的《旅夜书怀》中“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就渲染出孤清、冷寂的气氛,与诗人漂泊生活孤独凄凉的苦闷心情相吻合。
4、以乐景写哀情。
如杜甫的《绝句》,当时诗人客寓成都,亟思东归,因战乱道阻,未能成行,所以有“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的叹息。
但诗的前两句“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却勾画出一幅浓丽的春日画面,极言春光融洽。
如此美景,何以思归?原来这是以乐景写哀情,以客观景物与主观感受的鲜明对照,反衬诗人思乡之情更加浓厚。
5、从对方落笔。
不说自己想家,却说家人想自己,令人倍觉凄凉。
如杜甫的《月夜》:“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诗人设想了一幅妻子望月怀远的画面,忆之深,故望之久,将妻子写得娇美动人,也衬托出诗人的思之切,爱之深,读来格外动人。
另外如白居易的《邯郸冬至夜思家》、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等,都是想象家中的亲人在思念、谈论自己,从而表达自己的思乡之情的。
五、羁旅诗的鉴赏应注意的问题1、要明确作者写了哪些“眼中景”、借此抒发怎样的“心中情”。
鉴赏时要抓住意象,构建图景,展开想象和联想,在脑海中复活诗歌意境。
如马致远著名的小令《天净沙·秋思》就是采取借景抒情的手法来渲染气氛,显示主题,完美地表现了漂泊天涯的旅人的愁思。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28个字勾画出一幅羁旅荒郊图。
头两句“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六个意象让人联想起这样的一幅画面:荒凉凋谢的蒿草,孤枯败落的藤蔓缠在饱经沧桑的老树上,时不交运的“昏鸦”,呱呱呱,声声催人心魄,就营造成一种冷落暗淡的气氛,这时在这深秋村野图的画面上,出现了一位漂泊天涯的游子,在残阳夕照的荒凉古道上,牵着一匹瘦马,迎着凄苦的秋风,信步漫游,愁肠绞断,却不知自己的归宿在何方。
秋风萧瑟苍凉凄苦的意境在我们脑海中复活了,诗人怀才不遇的悲凉情怀也不难想出了。
2、这类诗在感情的抒发上有何特点?要在整体感知(诗人所处的时代背景、身世遭遇、诗歌所写具体内容等)的基础上确定情感类别,剖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如孟浩然的《宿建德江》“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新愁。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这是一首著名绝句,通过写景抒发羁旅愁思。
建德江是富春江的上游,即新安江经建德县(今属浙江)的一段江水。
诗人夜宿建德江边,烟气笼罩,景色朦胧,于是触景生情,旧愁未消,又添新愁。
首句点明地点,行船停靠在一个烟雾笼罩的小洲上,“渚”是水中间的小块陆地。
这句既起到了点题的作用,也为下文的写景抒情作好了铺垫。
其中“烟”字用得好,写出了落日黄昏,江面上水烟迷蒙的特有景色。
第二句点明了时间和作者的思绪。
显然,“日暮”是“愁”的原因,“夕阳西下”最容易勾起旅人的思念之情。
其中“新”字也用得好,新愁背后不知有多少旧绪尚难排解。
第三句“野旷天低树”,是写远望的情景,描写十分逼真。
试想,日暮时刻苍苍茫茫,原野平旷,远处的天空自然显得比树木还要低。
这里既体现了诗人视野开阔,也再现了原野的无际。
“低”与“旷”是互相依存、互相映衬的,形成因“野旷”而“天低”的特有景色。
第四句“江清月近人”是写眼前的水景,因江水清澈,才见江中的月影,波光闪动,坐在船上低头望月,觉得月亮和人靠得那么近,显得那么亲密,寂寞的愁心,似乎得到了解脱。
这首诗,寓情于景,情在景中,写出了诗人旅途的寥落,孤寂之感。
而我们联系孟浩然的身世遭遇和此诗的创作背景就会知道作者的思想感情不会如此简单。
孟浩然(689—740),襄阳(今湖北襄樊)人。
一生大部分时间在家乡鹿门山隐居,四十多岁时曾往长安、洛阳谋取功名,并在吴、越、湘、闽等地漫游。
晚年张九龄为荆州长史,聘他为幕僚。
此诗作于开元十八年(730)漫游吴越之时。
孟浩然在《自洛之越》一诗中说:“皇皇三十载,书剑两无成,山水寻吴越,风尘厌洛京。
”故《宿建德江》一诗既体现了他羁旅中的惆怅,对故乡的思念,也是他仕途的失意,理想的幻灭、人生的坎坷等复杂心绪的反映。
3、诗人是怎样把羁旅之情与所见所闻的一些事物巧妙地融合在一起的?探寻物我合一、情景交融的审美境界。
如杜甫的《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这首诗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诗歌写杜甫重阳独自登高的见闻和感慨。
前四句写登高所见景色:秋风猛烈,山高林密;野猿长啸,哀转不绝;沙洲小渚,孤清冷落;水鸟低飞盘旋;落木萧萧,江水滚滚。
这是一副既雄浑高远,又萧飒荒凉的秋景图,这满目秋色,满耳秋声,引起诗人对人生遭遇的无限感慨,景中蕴含着悲怆的心境,深沉地流露出了诗人关心世事的情怀。
后四句转入抒情:国事丧乱,孤身漂泊,年老多病,愁苦潦倒,诗人忧国伤时的情操,跃然纸上。
统观全诗,景是登高所见之景,情是登高观景产生的情。
情缘景生,融情入景,写景、抒情融于一炉。
一种悲愁之情渗透在具体的画面中,诗人悲苦的心情可见一斑。
4、抓住关键词语,体味艺术特点。
如唐代诗人宋之问的《渡汉江》“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这是宋之问从泷州(今广东罗定县)贬所逃归,途经汉江(指襄阳附近的一段汉水)时写的一首诗。
鉴赏此诗时,我们可以抓住“断”、“复”两字体会作者的情感。
被贬蛮荒,本就够悲苦的了,何况又和家人音讯隔绝,彼此未卜存亡。
一个“断”字将作者困居被贬之所时那种与世隔绝的处境,失去任何精神慰藉的生活情景真实地再现出来。
这种情况下经冬历春,挨过漫长的时间,一个“复”字又将作者度日如年、难以忍受的精神痛苦表现出来。
从中我们可以体会作者那思归而不得归的痛苦心情。
这两个字可以说意味深长,耐人寻味。
六、同步训练1、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日暮倚杖水边①(金)王寂水国西风小摇落,撩人羁绪乱如丝。
大夫泽畔行吟处,司马江头送别时。
尔辈何伤吾道在,此心惟有彼苍知。
苍颜华发今如许,便挂衣冠已慢迟。
【注】①此诗为王寂被贬官至河南蔡州时所作。
⑴此诗颔联以和两位被贬异乡的古人自况,用典精当,对仗工整。
⑵指出“羁绪”在全诗中的具体内容,并简要赏析首联在写法上的特点。
2、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壬辰寒食①王安石客思似杨柳,春风千万条。
更倾寒食泪,欲涨冶城②潮。
巾发雪争出,镜颜朱早凋。
未知轩冕乐,但欲老渔樵。
【注】①寒食:清明前一天(一说前两天)。
②冶城:古地名,在今南京市西,临长江。
联系全诗,赏析“雪”和“朱”的表达效果。
3、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端居①李商隐远书归梦两悠悠,只有空床敌素秋②。
阶下青苔与红树,雨中寥落月中愁。
[注]①端居:闲居。
②素秋:秋天的代称。
⑴这首诗第二句中的“敌”可否换成“对”或其它词?请简述理由。
⑵这首诗的三、四两句在艺术手法上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析。
4、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邯郸冬至夜思家白居易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
还应说着远行人。
(1)简析“抱膝灯前影伴身”一句,并说出作者当时怀有一种什么样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