羁旅诗鉴赏
羁旅思乡诗赏析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唐 王维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唐 白居易 《邯郸冬至夜思家》
★羁旅怀乡诗常见意象 自然意象:暮霭、暮钟、夕阳(斜晖)、暝色、圆 月(残月、明月)、西风(秋风)、冷雨、寒雪、 秋霜; 动物意象:猿啼、鸿雁(孤雁、归雁)、寒蝉、沙 鸥、鹧鸪、宿鸟; 景物意象:落花、杨花、梧桐、芭蕉、芳草、浮萍 飞蓬、老树、枯藤、浮云、流水、客船、孤帆、短 笛、孤灯(残灯); 地点意象:天涯、海角、寒山、断桥、长亭、古道 茅店、西楼(高楼)、驿站、故园……
羁旅诗常见的抒情方法 1、衬托:以景衬情(乐景衬哀情)
[双调]清江引 秋怀 张可久 西风信来家万里,问我归期未?雁啼红叶天,人醉黄花 地,芭蕉雨声秋梦里。
本诗前两句,作者道出自己的乡思情。然而这种乡思情有多深有 多浓?作者没有直接外露,却是以“西风”“红叶”“黄花”“芭 蕉”“秋雨”这些富有季节特征的一组景物构成意境,渲染出一幅 色彩浓丽的秋景图,衬托出自己浓浓的乡思情!喜景衬哀情以乐景 写哀,更见其哀。
塞上听吹笛(高适) 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 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天山。
一二句实写景,描写的内容是胡天北地,冰雪消融,牧马的季节到了。傍晚 ,战士赶着马群归来,天空洒下明月的清辉。在如此苍茫而又清澄的夜景里,不 知哪座戍楼里吹起了羌笛,那是熟悉的《梅花落》曲调啊!三四句虚写景,将“ 梅花落”拆用,仿佛风吹的不是笛声而是落梅的花片,它们四处飘散,一夜之间 色香洒满天山。此诗抒写战士们由听曲而想到故乡的梅花(胡地没有梅花),想 到梅花之落,写出了他们的浓浓的思乡情。
旅夜书怀 杜甫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鉴赏羁旅诗要注意的方法

鉴赏羁旅诗要注意的方法羁旅就是漂泊之意。
在诗歌中,用羁旅往往具有无可奈何的意思,也就是说不是主观不回家,而是客观没条件回家。
古代人外出,不是在很短时间就可以回家的,无论得意,或者失意,也无论做官,或者经商,都会久居在外,时间长了,自然会想到家乡及其亲人的。
所以,羁旅诗表达的感情主要有客居他乡的艰难,漂泊无定的羁旅之苦,对家乡亲人的思念,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幽愤之情以及对安定幸福生活的向往等等,对于羁旅诗词,我们在鉴赏中要注意以下方法。
第一、情景结合诗人或者主人公在外时间长了,往往会触景生情,产生对家乡和情人的思念之情。
所以,鉴赏这类诗歌,表现抓住情与景的结合。
这类诗歌,诗人虽写了“眼中景”,却抒发的是“心中情”比如,欧阳修的《踏莎行》: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薰风暖摇征辔。
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阑倚。
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
词作上片前三句是对春景的描绘,后两句转入对离愁的叙写。
其意思是离愁随着分别时间之久,相隔路程之长,越积越多,就像眼前这伴着自己的一溪春水一样,来路无穷,去程不尽。
这个比喻,妙在即景设喻,触景生情,亦赋亦比亦兴,是眼中所见与心中所感的悠然神会。
从这一点来说,他比李煜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显得更加自然。
第二、变换视角变换视角,或者称视角挪移。
在诗歌中创作中,诗人不写自己感受,而是从对方入手,通过设想对方的行为动作,以此来表达自己的情怀的艺术手法。
理解羁旅诗歌主要是写羁旅在外而无法归家的人写的思乡恋家之作。
这类诗歌,除了直接表现诗人的情感外,也有诗人借写对方来表现自己思念之情。
1、不写自己而写对方不写自己而写对方就是说,本来自己思念对方,却不直接写,而是说对方思念自己。
这种方式在这类诗歌中的审美价值很大,不但增加了诗歌的曲折度,而且将诗意推进一层,加深了思念情感。
比如,王维的思乡名作《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其情感特征就是对家乡亲人的思念。
羁旅诗鉴赏 课件

——《夜书所见》叶绍翁
客舍并州已十霜,归心日夜忆咸阳。 无端更渡桑干水,却望并州是故乡。
——《旅次朔方》刘皂
“漂泊”“旅馆”“故乡”“客心”“客愁”“天 涯”“异乡” …
羁旅诗的鉴赏方法之一:
结合诗人境况,了解诗人所叙 之事和所绘之景在诗中寄予何种感 情?
登高 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此诗是杜甫公元767年秋在夔州时所写。此时 杜甫56岁,生活极端困窘。前四句写登高见闻, 描绘一幅萧瑟的秋景图,其中“无边”“不尽” 中也无形传达出作者对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 怆。后四句叙事抒情,有沦落他乡、羁旅天涯的 漂泊之痛,有年老多病、久客孤独的迟暮之悲, 有倍尝艰辛、白发日多的潦倒之苦,更有因病断 酒、国难家仇之恨。
2、孤雁
雁是候鸟,春秋迁徙。秋天,大雁仿佛在奋 力飞回故巢。这种景象每每牵动游子的思乡之情。 因此诗人常常借雁抒情,寄寓自己浓浓的乡愁。 如“故园渺何处?归思方悠哉。淮南秋夜雨,高 斋闻雁来。”(韦应物《闻雁》)
3、杜鹃
暮春时刻,杜鹃彻夜不
停啼鸣,其声哀怨凄悲,动 人肺腑,再加上相传它是望 帝杜宇化身的感人渊源,激 发了无数文人的情怀。古代 诗人常借杜鹃抒怀乡之情、 谪居的凄苦与幽怨等。如 “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 里斜阳暮”。(杜牧《踏莎 行》)
羁旅诗的鉴赏方法之二:
明确作者选用的意象,写了哪 些“眼中景”?
由于诗歌讲究含蓄,所以诗人内 心的情感只有附着于外物才好充分表 现:一是外物给人的直觉、形成的氛 围容易与人的某种情感契合;二是许 多外物已成为特定情感的标签,自然 会引发相应的联想和想象。这外物就 是意象。所以捕捉和感悟意象成为把 握诗歌情感的基本途径。是诗歌鉴赏 的起点、捷径和突破口。
诗歌鉴赏之羁旅诗(知识+题目)

诗歌鉴赏之羁旅诗一、知识结构1、羁旅诗概述羁旅诗是中国古代诗歌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部分。
古人由于道路崎岖难行,交通工具落后,一别动辄多年,再会难期。
所以古人或久宦在外,或长期流离漂泊,或久戍边关,所谓“羁旅”,即因上述种种原因,长久寄居他乡之意。
在此过程中,他们因眼中所见,耳中所闻,心中所感,触发灵感,写下诗篇,就叫做羁旅诗。
它们或写羁旅之思(行旅之人旅途的艰辛、寂寞以及对家乡、亲人的思念),或写思念亲友,或写征人思乡,或写闺中怀人。
写作上或触景伤情,或感时生情(中秋望月、重阳登高、伤春悲秋、日暮思归),或托物传情(月、雁、笛、柳),或因梦寄情,或妙喻传情。
羁旅类诗词中有一些关键的字词,如“孤”、“悲”、“无情”、“怜”、“空”、“独”、“故园”、“相思”等,这些都是鉴赏的切入点。
有时特殊的节日,也是关键信息,如冬至、除夕、元宵节、重阳节等重要节日,常常引发旅人的思乡怀人之情。
2、羁旅诗的常见意象1、月亮——人生的圆满、缺憾;情感的无奈;时空的永恒;思乡思亲。
(代表性意象)2、孤雁——孤独;思乡;思亲;音信。
(代表性意象)3、寒蝉——悲凉。
4、猿猴——伤感。
5、落花——凋零;失意;人生、事业的挫折。
6、沙鸥——飘零;伤感。
7、黄叶——凋零;成熟;美人迟暮。
8、凄风、苦雨——人生的失意;伤感。
9、杜鹃——环境的凄凉;人的哀伤,思亲、思乡;忠贞。
(羁旅诗重要意象,送别诗也常用)3、羁旅诗的主要思想内容(一)直接叙写思亲怀乡之情。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唐)孟郊《游子吟》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唐)李白《静夜思》(二)叙写羁旅之苦,抒发客居他乡的游子漂泊、凄苦、孤寂的心境以及绵绵的乡愁。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唐)孟浩然《宿建德江》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唐)温庭筠《商山早行》(三)抒发抑郁不得志之情。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唐)杜甫《旅夜书怀》寄卧郊扉久,何年致此身?(唐)马戴《灞上秋居》(四)抒发厌恶战争,思念家乡亲人4、羁旅诗常用的艺术手法1、借景抒情。
诗歌鉴赏之羁旅诗

千 里 明 月 寄 相 思
羁旅诗鉴赏
在广袤无垠、熠熠生辉的中国古典诗词的天空中, 羁旅行役类诗歌是一个耀眼夺目的星座。“艰难苦恨 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的悲苦之愁;“玉阶空伫 立,宿鸟归飞急”的思归之愁;“姑苏城外寒山寺, 夜半钟声到客船”的漂泊之愁;“洛阳城里见秋风, 欲作家书意万重”的思亲之愁……这些羁旅愁情的绝 唱,纵使穿越千百年的雨雪风霜,仍然响彻在我们的 耳畔。羁旅行役类诗歌备受高考命题者青睐,近几年 有许多试题属于这一类型。 《邯郸冬至夜思家》(白居易)《舟下建溪》(方惟 深) 《春日登楼怀归》(寇准)《秋思》(张籍) 《鹧鸪天》(晏几道)《菩萨蛮》(李白) 《次北固山下》(王湾)《江汉》(杜甫) 。
不次之用 政事约束一以简易为事 亲问盐务月课几何 时论翕然 虽力不赡 关中虽号多士,名未有出奂右者。奂不治生 产 人有片善,则委曲称奖
不次:不依寻常次序。超擢,破格。 约束:1.束缚 2.规约,规章 3,控制,限制 课:1,考核 2,督促 3征收赋税 4,赋税 翕然:1.一致貌。 2.指一致称颂。 3.安宁﹑和顺貌。 4.忽然;突然。 5.凹陷貌。 赡: ①<动>供给;供养。②<形>足;够。 出:超出;右:上,古代以右为尊。没有能超过他的。 委曲:1.弯曲,曲折 2.声音婉转不绝 3.曲意迁就 4.婉转,委婉 5.事情的底细
纵他百艳争芳,唯我一枝独秀 任凭万家流转,但求自我坚守 宁为绝壁松,不做随波萍 宁为梅傲雪,不愿柳随风 踏滚滚红尘 ,持高洁品性 万丈红尘,我独立于世 守一方净土,任红尘喧嚣 宁隅一方清冷,不随世间浊流 在浊流中坚守自我芬芳 顺时而变乃智者 改变自我,适世为王 水任方圆,因时而变 外圆内方,为人处世之道 以水处世,以梅恪己 心守高洁品格,合理改变自己
“羁旅诗”阅读赏析指导

“羁旅诗”阅读赏析指导“羁旅诗”阅读赏析指导羁旅诗(沉郁悲凉)有些诗人,长期客居在外,滞留他乡,或漂泊异地,或谋求仕途,或被贬赴任途中,或游历名山大川,或探亲访友,所谓“羁旅”,即因上述种种原因,长久寄居他乡之意。
这类诗,多抒发绵绵的乡愁,对亲人无尽的思念和郁郁不得志之情。
阅读这类诗,先要了解诗人的历史和遭遇以及当时的境况。
意旨(有时一首诗歌会包含好几种意旨):①孤寂忧愁之感②思乡念友之情③人生坎坷、大志难酬之慨④时光易逝、人生易老、美人迟暮之伤感(注:美人迟暮——年老没有得到皇上赏识,怀才不遇)常用手法:①借景抒情②对比衬托③以乐景写哀情等常见意象:归雁圆月客船天涯他乡孤灯无眠晚钟醉酒凄风苦雨慈母……赏析示例:宿建德江唐·孟浩然]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新愁。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赏析:这是一首著名绝句,通过写景抒发羁旅愁思。
诗人夜宿建德江边,烟气笼罩,景色朦胧,于是触景生情,旧愁未消,又添新愁。
首句点明地点,行船停靠在一个烟雾笼罩的小洲上,这句既起到了点题的作用,也为下文的写景抒情作好了铺垫。
其中“烟”字用得好,写出了落日黄昏,江面上水烟迷蒙的特有景色。
第二句点明了时间和作者的思绪。
显然,“日暮”是“愁”的原因,“夕阳西下”最容易勾起旅人的思念之情。
其中“新”字也用得好,新愁背后不知有多少旧绪尚难排解。
第三句“野旷天低树”,是写远望的情景,描写十分逼真。
试想,日暮时刻苍苍茫茫,原野平旷,远处的天空自然显得比树木还要低。
这里既体现了诗人视野开阔,也再现了原野的无际。
“低”与“旷”是互相依存、互相映衬的,形成因“野旷”而“天低”的特有景色。
第四句“江清月近人”是写眼前的水景,因江水清澈,才见江中的月影,波光闪动,坐在船上低头望月,觉得月亮和人靠得那么近,显得那么亲密,寂寞的愁心,似乎得到了解脱。
这首诗,寓情于景,情在景中,写出了诗人旅途的寥落,孤寂之感。
《宿建德江》一诗既体现了他羁旅中的惆怅,对故乡的思念,也是他仕途的失意,理想的幻灭、人生的坎坷等复杂心绪的反映。
漂泊天涯沦落人 唐羁旅诗鉴赏

将背景扩大,由近及远,显出雄浑阔大;
与首联对比,反衬出人物的孤苦伶仃和颠 簸无告的凄怆心情。乐景与哀情。
②反语:颈联立意含蓄 ③比喻、对比:天地一沙鸥 ④设问:尾联“飘飘”叠词暗指人生
漂泊。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以文为诗) ----系念家人,伤怀国事,英雄失意 ①首联:对比夸张——“朝奏”、
②上元:正月十五——思乡思亲
③社日——春社:立春后第五个戊日
秋社:立秋后……
→集会竞技娱乐
④寒食:清明前二日,禁吃冷食
清明:祭祖扫墓 →思乡
⑤中秋:八月十五——阖家赏月 ⑥重阳:九月九日——登高饮酒 ⑦冬至:节气中的起点,阴极阳生之
时 ⑧除夕:除旧迎新
6、判断标志
诗题或内容中常出现如“旅”“宦 游”“孤”“独”“悲故园”“归” 等字样或出现地名,表示空间的词语。
艺术手法
△意象:针对性、典型性、审美性
四、背诵四首诗歌,注意重点语句
——宦游江南的感慨和归思 ①“惊”——“新” (对比):矛盾。春光明媚,让人想
起故乡(时令变化)
②借景抒情:
乐景。他乡之景的美引发故乡之情思
《旅夜书怀》——漂泊无意的感伤
政治失意的苦闷
人力的脆弱渺小
①借景抒情
a.首联 细草——渺小 夜舟“独”——寄寓 寂寞孤独,写近景;
b.颔联前几个字“星垂平野”“月涌大江”
明确: 《早春游望》
“宦游人”“归思”——谋求仕途
《旅夜书怀》
“旅夜”“独”——漂泊异地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蓝关”“家何在”——遭贬赴任 《长安晚秋》 “长安” “不归去”——谋求仕途 《商山早行》 “商山”“行”“客行悲故乡”——
游历/探访
2、这几首诗歌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采用了怎样的手法? 明确:《早春游望》
古诗词常见题材之羁旅行役诗鉴赏

古诗词常见题材之羁旅行役诗鉴赏羁旅行役诗又称记行诗、行旅诗。
古代很多诗人长期客居异地,淹留他乡,或漫游山水,或谋求仕途,或贬谪迁徙,或戍守边塞。
时间漫漫空间遥遥,他们只能用文字一遍遍地吟唱心中永恒的离乡之痛:对故土亲人的依恋与牵挂;对身世遭遇的感怀与无奈;对生命易逝、功业难成的哀伤与怨愤;对边地苦寒的怨尤和叹息。
一、常见意象及特征1、这类诗常描写的景物、用词有:客船、车铎、孤帆、驿道、落日、圆月、晚钟、秋风、苦雨、杜鹃、鸿雁、浮萍、飞蓬、天涯、砧声、油灯、家书、故园(西楼、高楼、小楼、危楼)、慈母等。
2、景物特点常常是:萧条冷落、萧瑟悲凉、暗淡凄寒、幽寂清冷3、表达技巧有:情景交融,借景抒情,渲染,衬托,乐景衬哀情,想象联想,对比,虚实结合(主客移位),侧面落笔,比喻,拟人,直抒胸臆等。
4、常用意象月亮:对月思亲,常引发离愁别绪、思乡之愁。
李白《静夜思》: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柳树:以折柳表惜别。
李白《春夜洛城闻笛》: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丁香:常常与孤独忧愁,特别是离情别绪相联系。
李煜《浣溪沙》: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
芭蕉:常表达孤独忧愁的离情别绪。
李商隐《代赠》: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
梧桐: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和芭蕉差不多,大多表示一种凄苦之音。
白居易《长恨歌》: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
杜鹃:古代神话中,蜀王杜宇(即望帝)因被迫让位给他的臣子,自己隐居山林,死后灵魂化为杜鹃。
于是古诗中的杜鹃也就成为凄凉、哀伤的象征了。
秦观《踏莎行》: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鹧鸪:鹧鸪的鸣声听起来像“行不得也哥哥”,极容易勾起旅途艰险的联想和满腔的离愁别绪。
一般而言,古代诗歌中的鹧鸪已不是纯粹客观意义上的一种鸟了。
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乌鸦:常与衰败荒凉的事物联系在一起。
秦观《满庭芳》:斜阳外,寒鸦万点,流水绕孤村。
猿啼:在诗歌中常象征一种悲伤的感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思乡怀人常用的意象
宿建德江 日暮 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 移舟泊烟渚, 日暮客愁新. 日暮客愁新. 明月 野旷天低树, 野旷天低树, 江清月近人. 江清月近人.
月夜忆舍弟 杜甫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鸿雁,明月, 鸿雁,明月,家书
夜宿七盘岭 沈佺期 独游千里外,高卧七盘西. 独游千里外,高卧七盘西. 山月临窗近,天河入户低. 山月临窗近,天河入户低. 芳春平仲绿,清夜子规啼. 芳春平仲绿,清夜子规啼. 浮客空留听,褒城闻曙鸡. 浮客空留听,褒城闻曙鸡
子规
余干旅舍 刘长卿 摇落暮天迥,青枫霜叶稀. 摇落暮天迥,青枫霜叶稀. 孤城向水闭,独鸟背人飞. 孤城向水闭,独鸟背人飞. 渡口月初上,邻家渔未归. 渡口月初上,邻家渔未归. 乡心正欲绝,何处捣寒衣? 乡心正欲绝,何处捣寒衣?
(1)一个"愁"字奠定了全诗的感 )一个" 情的基调; 情的基调; (2)天高地远,四野空旷,江水清 )天高地远,四野空旷, 月亮倒影其中,显得离人很近. 澈,月亮倒影其中,显得离人很近. 整个场景,因日暮而昏暗, 整个场景,因日暮而昏暗,又因月色 而清淡, 而清淡,意境空旷寂寥 .作者通过 对客观环境的主观性描绘, 对客观环境的主观性描绘,显示出诗 人的寂寞孤独 寂寞孤独, 人的寂寞孤独,将内心深处的愁绪鲜 明地展现出来. 明地展现出来. 融情于景, 融情于景,以景衬情
除夕
感时生情 情景交融
寒食寄京师诸弟
韦应物
寒食
雨中禁火空斋冷, 雨中禁火空斋冷, 江上流莺独坐听. 江上流莺独坐听. 把酒看花想诸弟, 把酒看花想诸弟, 杜陵寒食草青青. 杜陵寒食草青青.
十五夜望月 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 中庭地白树栖鸦, 冷露无声湿桂花. 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 今夜月明人尽望, 不知秋思落谁家. 不知秋思落谁家.
对比 反衬
邯郸冬至夜思家 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1)简析"抱膝灯前影伴身"一 )简析"抱膝灯前影伴身" 句,并说出作者当时怀有一种什么 样的心情. 样的心情. (2)作者是怎样写"思家"的? )作者是怎样写"思家" 语言上又有什么特点? 语言上又有什么特点?
鹧鸪天 室人降日* 以此奉寄 以此奉寄 魏 初 去岁今辰却到家, 去岁今辰却到家,今年相望 又天涯.一春心事闲无处, 又天涯.一春心事闲无处,两鬓 秋霜细有华. 秋霜细有华. 山接水,水明霞, 山接水,水明霞,满林残照 见归鸦.几时收拾田园了, 见归鸦.几时收拾田园了,儿女 团圞夜煮茶. 团圞夜煮茶. [注]*室人降日:妻子生日. 室人降日: 注 室人降日 妻子生日.
还有哪些? 还有哪些?
中秋
重阳登高 伤春悲秋 日暮思归
思江南 方干 昨日草枯今日青, 昨日草枯今日青, 羁人又动望乡情. 羁人又动望乡情. 夜来有梦登归路, 夜来有梦登归路, 不到桐庐已及明. 不到桐庐已及明. 因梦寄情 情因梦切
蜀中九日登高 王勃 九月九日望乡台, 九月九日望乡台, 他席他乡送客杯. 他席他乡送客杯. 人情已厌南中苦, 人情已厌南中苦, 鸿雁那从北地来 那从北地来. 鸿雁那从北地来. 托物言情 物因情动
捣衣
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 谁家玉笛暗飞声, 散入春风满洛城. 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 此夜曲中闻折柳, 何人不起故园情! 何人不起故园情!
折柳
三,常用手法
宿建德江 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1)"日暮客愁新"的"愁"在诗 ) 日暮客愁新" 中起什么作用? 中起什么作用? 野旷天低树, (2)分析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 )分析"野旷天低树 的意境及所体现的作者的心情. 人"的意境及所体现的作者的心情. 的意境及所体现的作者的心情
闺 中 怀 人
二,何种情形易写诗抒 发思乡怀人的情感
题稚川山水 戴叔伦 松下茅亭五月凉, 松下茅亭五月凉, 汀沙云树晚苍苍. 汀沙云树晚苍苍. 行人无限秋风思, 行人无限秋风思, 隔水青山似故乡. 隔水青山似故乡. 触景生情 情景交融
除夜作 高适 旅馆寒灯独不眠, 旅馆寒灯独不眠, 客心何事转凄然? 客心何事转凄然? 故乡今夜思千里, 故乡今夜思千里, 霜鬓明朝又一年. 霜鬓明朝又一年.
⑴词的前两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 想感情?第二句中的" 想感情?第二句中的"又"字用得 好在哪里? 好,好在哪里? ⑵"满林残照见归鸦 一句, 满林残照见归鸦" ⑵"满林残照见归鸦"一句,在表 达技巧上有什么特点?请略加分析. 达技巧上有什么特点?请略加分析.
⑴表达了作者漂泊中深切思念家中亲人之情. 表达了作者漂泊中深切思念家中亲人之情. 字暗示作者不止一次浪迹天涯, "又"字暗示作者不止一次浪迹天涯,饱含 愁苦与无奈. 愁苦与无奈. 这里以鸦归巢与人不能归家对比, ⑵这里以鸦归巢与人不能归家对比,运用的 是反衬手法. 是反衬手法.
三,方法小结
1,整体感知,确定情感类别 整体感知, 2,抓住意象,分析关键词句 抓住意象, 3,熟知技巧,明确艺术特色 熟知技巧,
�
(1)"抱膝"二字生动地勾画出 ) 抱膝" 作者默默呆坐的神态, 灯前" 作者默默呆坐的神态,用"灯前" 自然引出" 自然引出"影",而"伴"字又将 联系起来, "影"和"身"联系起来,抱膝枯 坐的" 陪伴抱膝枯坐的" 坐的"影"陪伴抱膝枯坐的"身", 显得形影相吊. 显得形影相吊.这充分反映出作者 思家时的一种孤寂心情. 思家时的一种孤寂心情. 细节描写
思 念 亲 友
夜上受降城闻笛 李益
征 人 思 乡
回乐峰前沙似雪, 回乐峰前沙似雪, 受降城外月如霜. 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 不知何处吹芦管, 一夜征人尽望乡. 一夜征人尽望乡.
闺怨 王昌龄 闺中少妇不知愁, 闺中少妇不知愁, 春日凝妆上翠楼. 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枝头杨柳色, 忽见枝头杨柳色, 悔教夫婿觅封侯. 悔教夫婿觅封侯.
(2)①作者主要通过一幅想像的 ) 画面,即冬至夜深时分, 画面,即冬至夜深时分,家人还 围坐在灯前, 围坐在灯前,谈论着自己这个远 行之人,以此来表现"思家" 行之人,以此来表现"思家"的. 想像1分 画面描绘2分 (想像 分,画面描绘 分) 诗的语言朴实无华.( .(平易通 ②诗的语言朴实无华.(平易通 )(意思答对即可 意思答对即可) 俗)(意思答对即可) 想象, 想象,虚实相生
明月千里寄乡思
羁旅诗鉴赏
一,常见思想情感及产 生原因
宿建德江 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 移舟泊烟渚, 日暮客愁新. 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 野旷天低树, 江清月近人. 江清月近人.
羁 旅 愁 思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遍插茱萸少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