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一年级下册音乐 《勇敢的鄂伦春》教学设计
人教版小学音乐一下《勇敢的鄂伦春》版教案

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二、导入新课:1.师:知道我们国家有多少个民族?其中又有多少个少数民族呢?生:答,(56个)老师(给予肯定)。
师:你知道那些少数民族呢?生:答。
(蒙古族、瑶族、苗族、傣族、朝鲜族、藏族、、、、、、)老师也了解到一些少数民族的知识,我们来看一下。
课件展示,看完后问学生知道了什么?师总结:每个民族的服饰都可能不一样,生活习惯也不一样。
2、今天我们再来了解一个少数民族——鄂伦春族。
老师带领大家走进鄂伦春,了解与鄂伦春相关的知识。
播放大兴安岭图片教师:看到了什么?生:大森林、白雾。
师:我们看到的这些图片,就是黑龙江省的大兴安岭,鄂伦春人就生活在高高的兴安岭、美丽的大森林里,他们骑马狩猎、保护着大森林。
课件展示。
读课题《勇敢的鄂伦春》解释:“鄂伦春”一语是其民族的自称,有两种含义:第一是山岭上的人们;第二是驯鹿的人们。
我们已经知道了鄂伦春的这么多知识,老师今天还给大家带来一首好听的鄂伦春民歌,想不想听?生听范唱。
三、学唱歌曲《勇敢的鄂伦春》1.播放范唱录音,你仔细听歌曲里都唱了些什么?2. 请同学们打开书p44、45,观察鄂伦春族小朋友的服饰特点。
问:看没看到书上有一个背枪、骑马的鄂伦春小朋友?他头戴——皮帽,身穿——袍式的皮服,脚穿——皮靴,这说明他居住的兴安岭地区天气怎么样?(寒冷)3.再听范唱录音,勇敢的鄂伦春人不惧严寒、不怕困难,在茂密的森林里干什么呢?像歌中唱的那样:一匹马,一杆猎枪,勇敢的鄂伦春肩负着狩猎、巡逻、守护山林的神圣职责。
4.有节奏地朗读歌词。
(1)带学生分句读歌词,要求:划节拍有节奏地读,声音位置要高。
(2)师生划拍齐读歌词 X X X X | X X X X | X X X X| X —‖翻山越岭日夜巡逻护呀护山林师:连续八分音符的节奏,像奔跑着的什么声音?马蹄声5.跟范唱录音轻声用La练唱6.老师教唱歌谱2遍7.教师教歌曲,注意每个乐句的音准和节奏提问:同学们刚才有没听出老师唱第5句和第六句的时候,声音有怎样的变化啊展示课件P 弱 XX X f 强 XX X教师拍下节奏,让学生感受声音的大小,强弱变化。
人教版小学音乐一年级下册《勇敢的鄂伦春》教学设计

《勇敢的鄂伦春》教学设计【课标解读】《音乐课程标准》中明确规定:一年级的小学生无论在生理上还是心理上,都不同程度上带有幼儿的特征,其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行为上往往表现出好奇、好动、好模仿的特点。
《勇敢的鄂伦春》教学中,就充分体现了低年级的特点,音像结合,视听结合,创设学习意境,在课堂教学中体现“在玩中学、在玩中乐、在玩中感受音乐的乐趣”。
【教材分析】《勇敢的鄂伦春》是我国少数民族——鄂伦春民族的一首民歌,鄂伦春族居住在我国黑龙江省的黑河、大兴安岭和依春、内蒙古自治区的呼伦贝尔盟等地,他们能歌善舞,“鄂伦春”一语是其民族的自称,有两种含义:第一是山岭上的人们;第二是驯鹿的人们。
歌词充满着无比自豪的感情,语言朴实、简洁,表现了鄂伦春人雄健、骠悍的气质,他们骄傲地向人民诉说不惧严寒、不怕困难,肩负着巡逻、守护山林的神圣职责。
歌曲为五声宫调式,由四个乐句组成,每个乐句四小节,结构工整。
旋律虽多为级进,却富有朝气和一往无前的精神,连续八分音符的节奏,似乎使人民听到了奔跑着的马蹄声,全曲由四个方整乐句构成一段体,每句又可分为两个乐节,和歌词的风格统一,使人们感到十分亲切。
【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1、通过反复聆听歌曲,感受歌曲的节奏、节拍、旋律特点及歌曲的歌词和情绪特点,并能够用自豪的爽朗的声音演唱歌曲。
2、通过对比演唱,认识力度记号f(强)p(弱),感受歌曲力度的变化带来的歌曲情绪的变化。
3、通过歌曲学习、舞蹈动律、打击乐伴奏、幻灯片展示等多种方法,让学生了解鄂伦春族的生活习性、服装特点,拓展学生对于多民族文化的认识。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能用轻快、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
教具准备:电子琴、多媒体课件、打击乐器【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活泼好动,喜欢唱唱跳跳,表现力和想象力都很丰富,并且已会运用一些简单的力度记号,但是感受力度变化和处理歌曲力度的能力还很弱。
对歌曲的接受能力和音乐表现能力方面学生相对还不错,但是部分学生的音乐听觉能力稍有差异。
人教版一年级音乐下册《勇敢的鄂伦春》教学设计

勇敢的鄂伦春》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能够准确、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2通过简单了解鄂伦春族的民俗,有浓厚的兴趣学唱歌曲。
3在歌曲中准确地加入鄂伦春语“xinaye”。
重点难点准确、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教学难点:在歌曲中准确地加入鄂伦春语“xinaye”。
教学过程活动1【导入】激趣导入(一)聆听音乐教师:这节音乐课,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一首歌,一起来听一下!(播放鄂伦春语《勇敢的鄂伦春》)教师:听懂歌词里唱的是什么了吗?学生:没有。
教师:这是我们黑龙江省的一个少数民族——鄂伦春族的歌曲。
今天,老师就带着同学们一同走进《勇敢的鄂伦春》师板书鄂伦春族是一个游牧的民族,世世代代以打猎、捕鱼为生,身上穿的衣服、鞋子、帽子都是用动物的皮毛做的。
(出示帽子图)这是袍头皮帽,是用一种叫袍子的动物头做成的,是鄂伦春族特有的帽子。
他们住着拆盖较为容易的房子,现在他们搬进了大大的、暖和的木房子里,也不再一打猎为生,变成了护林使者,保护森林,保护着野生动物。
他们还有自己民族的语言。
活动2【讲授】新课讲授(二)学说鄂伦春语“xinaye”教师:你们想学一句鄂伦春语吗?学生:想。
教师:听好了,很简单!“xinaye”!教师:一起来试一下!学生:xinaye!教师:“xinaye”表达了鄂伦春小朋友高兴、快乐的心情!你能像鄂伦春小朋友一样用“xinaye”表达这种高兴的心情吗?学生:“xinaye!教师:能再高兴、热情些吗?学生:xinaye!(学生高兴、热烈地喊出)教师:把这种快乐的心情传递给你身边的小伙伴吧!(同桌之间相互用“xinaye”传递快乐的心情)教师:好,我们用这种方式和鄂伦春小朋友打个招呼吧!(学生与鄂伦春小朋友图片亲切地打招呼)(三)随音乐加入鄂伦春语“xinaye”教师:鄂伦春族的歌曲真好听,同学们想不想学这首歌曲呢?我们来听一听汉语版的《勇敢的鄂伦春》。
生:听歌曲。
老师:与刚才的歌曲比较,汉语版的歌曲速度要:慢一些。
一年级下册音乐教学设计《第五单元唱歌 勇敢的鄂伦春--唱山歌》人教版

一年级下册音乐教学设计《第五单元唱歌勇敢的鄂伦春–唱山歌》人教版一. 教材分析《勇敢的鄂伦春》这首歌描绘了鄂伦春族人的生活场景,展现了他们勇敢、热情、豪迈的性格。
歌曲节奏明快,旋律优美,富有浓郁的民族特色。
这首歌对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的学生来说,既是一种新的音乐体验,也是一种文化熏陶。
通过学习这首歌,学生可以了解鄂伦春族的风土人情,增强对民族音乐的热爱。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下册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音乐基础,能够熟练地识谱、唱歌。
但部分学生对民族音乐的了解还不够深入,对鄂伦春族的传统文化更是一片空白。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引导学生深入了解歌曲背景,感受民族音乐的魅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歌曲《勇敢的鄂伦春》的歌词和旋律,能够独立演唱。
2.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的兴趣,增强民族自豪感。
3.通过对歌曲的学习,使学生了解鄂伦春族的生活习俗,拓宽文化视野。
四. 教学重难点1.难点:歌曲中的民族特色节奏和音调,以及鄂伦春族的语言特点。
2.重点:歌曲《勇敢的鄂伦春》的歌词和旋律。
五. 教学方法1.欣赏法:让学生聆听歌曲,感受民族音乐的魅力。
2.讲解法:教师讲解歌曲背景,引导学生深入了解鄂伦春族的生活习俗。
3.示范法:教师示范演唱,学生跟随模仿。
4.练习法:学生分组练习,教师逐一指导。
六. 教学准备1.准备歌曲《勇敢的鄂伦春》的音频和视频资料。
2.准备歌词和旋律的乐谱。
3.准备鄂伦春族的图片和文字资料,以便学生更好地了解歌曲背景。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播放歌曲《勇敢的鄂伦春》,让学生初步感受民族音乐的魅力。
同时,展示鄂伦春族的图片和文字资料,引导学生对鄂伦春族产生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歌曲《勇敢的鄂伦春》的背景,让学生了解鄂伦春族的生活习俗。
同时,展示歌词和旋律的乐谱,让学生对歌曲有直观的认识。
3.操练(10分钟)教师示范演唱歌曲,学生跟随模仿。
在模仿过程中,教师逐一指导学生掌握歌曲中的民族特色节奏和音调。
一年级下册音乐教学设计-(简谱)唱歌《勇敢的鄂伦春》人教版

一年级下册音乐教学设计-(简谱)唱歌《勇敢的鄂伦春》人教版一. 教材分析《勇敢的鄂伦春》是一首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的音乐教材,歌曲以鄂伦春族民歌为素材,歌词描绘了鄂伦春族人民勇敢、善良、热情的形象。
歌曲节奏明快,旋律简洁,易于学生学习和演唱。
通过学习这首歌曲,学生可以了解我国少数民族的音乐文化,培养对民族音乐的热爱。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对音乐具有较强的兴趣和好奇心,但音乐基础知识和演唱技巧相对较弱。
在教学中,需要注重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知和表现能力,以及集体合作的精神。
此外,学生对少数民族的文化有一定好奇心,可以借此机会加深他们对我国民族音乐的了解。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歌曲《勇敢的鄂伦春》的旋律和歌词。
2.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的兴趣和热爱,提高音乐素养。
3.通过演唱活动,培养学生集体合作的精神和自信心。
4.使学生了解鄂伦春族的文化,拓宽视野。
四. 教学重难点1.难点:歌曲中的少数民族音阶和节奏。
2.重点:歌曲《勇敢的鄂伦春》的旋律和歌词。
五. 教学方法1.示范法:教师演唱歌曲,学生跟随模仿。
2.互动法:学生分组演唱,相互交流心得。
3.情境法:创设少数民族的生活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音乐。
4.视听法:观看鄂伦春族的民俗表演,加深对民族音乐的理解。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歌曲《勇敢的鄂伦春》音频、视频资料,少数民族图片。
2.教学乐器:吉他、民族打击乐器。
3.教学用具:乐谱、歌词卡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鄂伦春族的民俗表演,引导学生关注少数民族的音乐文化。
教师简要介绍鄂伦春族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5分钟)教师演唱歌曲《勇敢的鄂伦春》,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风格和情感。
引导学生关注歌曲中的民族特色,如音阶、节奏等。
3.操练(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学唱歌曲,注意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音高和节奏。
分组进行演唱,让学生互相交流心得,提高演唱技巧。
4.巩固(5分钟)学生自主练习演唱歌曲,教师巡回指导。
一年级音乐勇敢的鄂伦春教案

一年级音乐《勇敢的鄂伦春》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体验我国少数民族的音乐风格,增进对少数民族文化的尊重和理解。
2. 通过学习《勇敢的鄂伦春》,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和集体合作精神。
3. 引导学生感受歌曲中的节奏和旋律,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二、教学重点1. 学会演唱《勇敢的鄂伦春》,掌握基本的节奏和旋律。
2. 了解鄂伦春族的文化背景和音乐特点。
三、教学难点1. 歌曲中特殊的节奏和旋律。
2. 鄂伦春族语言的的发音和语调。
四、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视频,介绍鄂伦春族的文化和音乐。
2. 乐谱和乐器,辅助教学。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课件或视频,介绍鄂伦春族的文化和音乐特点,引导学生产生兴趣。
2. 教授:教唱《勇敢的鄂伦春》,讲解歌曲的节奏和旋律,重点讲解特殊的节奏和旋律。
3. 练习:学生跟随老师一起练习演唱,老师逐一纠正发音和节奏错误。
4. 展示:学生分组演唱,展示学习成果。
注意:这只是一个基本的教学框架,具体的教学内容和方法还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六、教学延伸1. 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鄂伦春族的生活场景,让学生在活动中更深入地了解鄂伦春族的文化。
2. 邀请少数民族的音乐专家进行讲座,让学生更加专业地了解少数民族音乐。
七、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学习态度和表现。
2. 演唱能力:评价学生在演唱《勇敢的鄂伦春》时的发音、节奏和旋律准确性。
3. 文化理解:通过提问和学生作业,评估学生对鄂伦春族文化的了解程度。
八、教学反馈1. 学生反馈:通过问卷调查或面对面交流,了解学生对课堂教学的满意度和建议。
2. 家长反馈:与家长沟通,了解学生在家中的学习情况和家长的意见和建议。
九、教学改进1. 根据学生的反馈和评价结果,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2. 针对学生在学习中的薄弱环节,加强针对性训练,提高学生的音乐能力。
十、教学反思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目标补充说明:在教学过程中,应通过各种活动引导学生体验音乐的美感,如分组演唱、集体舞蹈等,以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
一年级下册音乐教案第五单元 唱歌 勇敢的鄂伦春|人教版 (4)

歌曲《勇敢的鄂伦春》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设计认知目标:通过学唱歌曲,感受歌曲的节奏与旋律特点,并用自豪、爽朗的声音熟练演唱歌曲《勇敢的鄂伦春》。
能力发展目标:运用渐强渐弱等力度变化表现歌曲,加入打击乐器及适当的舞蹈,丰富歌曲的表现力,培养同学之间的合作能力。
情感培养目标:通过学习歌曲让学生初步了解鄂伦春的服饰特点、生活习性等简单知识,让学生们明白爱护森林、保护林木人人有责的重要性。
二、教材内容及重难点分析教学重、难点:重点:学会演唱歌曲《勇敢的鄂伦春》,体会歌曲所表现的自豪骄傲的音乐情绪。
难点:1. 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初步培养学生之间的合作能力。
2. 让学生唱准歌曲中“一呀一杆枪” “日夜巡逻”的音准及咬字吐字教材分析:《勇敢的鄂伦春》这首歌是我国少数民族──鄂伦春族的一首民歌,鄂伦春族居住在我国东北黑龙江省的黑河、大兴安岭、伊春和内蒙自治区的呼伦贝尔盟等地,他们能歌善舞,“鄂伦春”一词的原意是“山岭上的人”。
歌词充满着无比自豪的感情,语言朴实、简洁,表现了鄂伦春人雄健的气质,他们骄傲地向人们述说不惧严寒、不怕困难,肩负着巡逻、守护山林的神圣职责。
歌曲有力度,旋律虽多为阶进,却富有朝气和一往无前的精神,连续八分音符的节奏,似乎使人们听到了奔跑着的马蹄声,全曲由四个乐句组成,每句又可分为两个乐节,和歌词的风格统一,使人们感到很亲切。
三、教学媒体设计采用计算机多媒体教学平台进行课件演示,在教学过程中运用HHT课件进行辅助教学,集文字、图像、和声音等多种媒体于一体,动静结合、声像合一,从而能多方面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巩固和记忆,激发学生表现音乐、创造音乐的强烈欲望。
通过交互式的练习设计,创设艺术体验与实践的结合,突现学习的主体性。
四、教学资源与环境教师:教室,hht课件。
人音版小学音乐一年级下册教材电子琴、录音机。
铃鼓、碰钟、双响筒、串铃等。
学生:鄂伦春族的相关知识五、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随音乐《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枝花》律动走进教室。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勇敢的鄂伦春》教案

三、学习者分析
1. 学生已经掌握了哪些相关知识:
- 学生已经学习过一些简单的汉字和词语,具备一定的语言表达能力。
- 学生对我国的一些少数民族有一定了解,知道他们有自己的文化和生活方式。
2. 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力和学习风格:
- 学生对新事物充满好奇,喜欢通过图片、实物等直观方式学习。
- 学生喜欢参与互动活动,通过小组讨论、游戏等方式更容易掌握知识。
- 部分学生具有较强的表现欲,喜欢通过表演、朗读等方式展示自己。
3. 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
- 课文中的少数民族文化背景和学生的生活经验相差较远,学生可能难以理解。
- 部分生僻字词的读音和含义需要引导学生正确理解。
过程:
分析课文中的案例,如鄂伦春族的狩猎、生活和习俗等。
详细介绍每个案例的背景、特点和意义,让学生全面了解鄂伦春族的多样性或复杂性。
引导学生思考这些案例对实际生活的影响,以及如何应用课文中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4. 学生小组讨论(10分钟)
目标: 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个与鄂伦春族相关的主题进行深入讨论。
- 测试:教师可以根据课程内容设计一些简单的测试题,如选择题、填空题等,以评估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测试可以安排在课堂上进行,也可以作为课后作业。
2. 作业评价
- 教师应认真批改学生的作业,并对作业中的错误进行详细点评。在点评时,教师应注意不要只是简单地标注对错,而是要给出具体的修改建议,帮助学生理解错误的原因,并指导他们如何改进。
- 文学作品推荐:推荐学生阅读与鄂伦春族相关的文学作品,如小说、诗歌、故事集等,让学生从不同角度了解和感受鄂伦春族的文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勇敢的鄂伦春》教学设计
(唱歌课)
一、教材分析
《勇敢的鄂伦春》是我国少数民族——鄂伦春族的一首民歌,鄂伦春族居住在我国黑龙江省的黑河、大兴安岭、伊春和内蒙自治区的呼伦贝尔盟等地,他们能歌善舞,“鄂伦春”一词的原意是“山岭上的人”。
歌词充满着无比自豪的感情,语言朴实、简洁,表现了鄂伦春人雄健的气质,他们骄傲地向人们述说不惧严寒、不怕困难,肩负着巡逻、守护山林的神圣职责。
歌曲为五声宫调式,旋律虽多为阶进,却富有朝气和一往无前的精神,连续八分音符的节奏,似乎使人们听到了奔跑着的马蹄声,全曲由四个方整乐句构成一段体,每句又可分为两个乐节,和歌词的风格统一,使人们感到十分亲切。
二、教学目标
1. 用自豪、爽朗的声音熟练演唱歌曲《勇敢的鄂伦春》。
2. 加入打击乐器及舞蹈,丰富歌曲的表现力,培养合作能力。
3. 初步了解鄂伦春族的简单知识。
三、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学唱歌曲《勇敢的鄂伦春》,体会歌曲所表现的自豪骄傲的音乐情绪。
(二)教学难点
用打击乐器演奏时,乐器间能够相互合作。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引发兴趣
1. 听音乐进教室
学生活动:随着歌曲《乃哟乃》的音乐走进教室,动作表现。
2. 导入新课
过渡语:我们的祖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
在党的领导下,五十六个民族和睦团结,亲如一家,除了音乐书中我们了解到的少数民族,你还知道哪些少数民族呢?你能不能唱一唱这些少数民族的歌曲或跳一跳他们的舞蹈呢?
教师活动:观看地图,指导学生找到鄂伦春族生活的地方
PPT:播放歌曲音频
学生活动:通过听歌词内容了解鄂伦春族
教师总结:今天,老师要教给同学们一首鄂伦春族的民歌《勇敢的鄂伦春》,只要你们把这首歌唱好了,老师就带你们去看看这个民族,有没有信心学会这首歌?
3. 学生欣赏歌曲范唱。
过渡语:完整地欣赏歌曲,听一听歌曲的情绪,表达了鄂伦春人在巡逻时怎样的心情呢?
PPT:《勇敢的鄂伦春》动画
(二)学唱歌曲
1. 初听歌曲
过渡语:让我们再听听范唱,然后再来读读歌词吧!
学生活动:有感情地朗读歌词。
2. 再听范唱
学生活动:小声随音乐唱歌曲
3. 听唱歌曲
学生活动:随钢琴伴奏,轻声学唱歌词。
4. 歌曲处理
过渡语:让我们来看看哪些地方还有困难?
可能出现的问题:
5. 完整演唱
过渡语:让我们完整演唱歌曲吧
学生活动:随钢琴伴奏,学生完整并准确地演唱歌曲。
6. 设计演唱形式
学生活动:采用各种演唱方法帮助学生熟练歌曲。
(男女分唱、分小组唱、分排唱、单独演唱等,这样也可以从多个方面了解学生对歌曲的学习程度。
)(三)编配伴奏
过渡语:鄂伦春人骑马巡逻的时候,马会发出什么声音呢?我们用什么乐器来表现这些声音呢?
学生活动:为歌曲设计乐器伴奏
教师活动:提示学生用碰钟表现马脖子上的铃铛声,用响板表现马蹄的声音碰钟 X — | X — |
响板 0 X X | 0 X X |
(四)舞蹈表现
过渡语:你想不想像鄂伦春族人民一样,也骑上高头大马,神气巡逻呢?下面老师就教大家用舞蹈动作来表现鄂伦春人。
舞蹈动作分解:
(1)1-2小节双手手心向上慢慢抬起,表现兴安岭的高。
3-4小节双手手心向外慢慢打开,表现兴安岭的广阔。
5-8小节甩动胳膊踏步走,“春”字的时候右手握拳曲肘向下顿一下,表现强壮勇敢。
9-10小节做骑马状,跺脚跟。
11-12小节做握枪状,跺脚跟。
13-16小节甩动胳膊踏步走,“护呀护山林”时右手放到上额处做瞭望状,左手手心朝下稍微打开,重心在右腿上,左脚尖点地,从左看到右,重心转移至左腿。
(2)配合音乐完整地用舞蹈动作表现歌曲。
(五)课堂小结
教师总结:今天,我们学习了歌曲《勇敢的鄂伦春》,使我们了解到鄂伦春族是一个勇敢、不怕困难、甘于奉献、很有责任心的民族。
等到五年级的时候,我们还要欣赏表现鄂伦春人冬猎的乐曲,到那时我们再进一步走进鄂伦春族。
最后,让我们用唱、跳、奏多种形式共同表现今天我们学习的歌曲《勇敢的鄂伦春》来结束本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