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机位的拍摄和制作
电视节目多机位布局和协同拍摄技巧分析

电视节目多机位布局和协同拍摄技巧分析在电视节目制作中,多机位布局和协同拍摄是非常重要的技术手段。
通过多机位布局和协同拍摄,能够为节目制作带来更加丰富和生动的画面效果,提升节目的质量和观赏性。
本文将从多机位布局和协同拍摄的角度,对电视节目制作中的相关技巧进行分析。
一、多机位布局的作用和原则多机位布局是指在节目制作中同时使用多个摄像机来拍摄同一场景的手段。
通过多机位布局,能够为观众呈现更加全面和立体的画面效果,使得观众可以更好地了解节目中的情节和内容,增强观赏性和沉浸感。
在多机位布局中,需要遵循一些基本原则,以确保节目制作的效果和质量。
首先是要合理安排各个摄像机的位置,以覆盖全面的画面,并保证各个机位之间的衔接和转换。
其次是要协调各个机位的拍摄角度和镜头运动,以确保画面的连贯性和协调性。
最后是要充分考虑观众的视觉需求和心理感受,尽可能呈现更加生动和有吸引力的画面效果。
二、协同拍摄的技巧和方法在多机位布局的基础上,协同拍摄是保证节目制作效果的关键。
协同拍摄是指多个摄像机在同一场景中协作拍摄,通过合理的配合和互补,使得节目制作效果更加出色。
1. 分工合作在协同拍摄中,各个摄像机需要有明确的分工,互相配合,避免出现重复拍摄或者漏拍的情况。
同时需要密切协作和沟通,以确保各个镜头的拍摄效果和画面质量。
2. 镜头运动和切换在协同拍摄中,镜头运动和切换是非常重要的技巧。
通过合理的镜头运动和切换,可以为节目制作带来更加丰富和生动的画面效果。
同时还可以控制画面的节奏和节目的氛围,提升观众的观赏体验。
3. 光影效果的利用在协同拍摄中,光影效果的利用是非常重要的技巧。
合理的光影效果能够为画面增添立体感和层次感,提升画面的质量和观赏性。
因此在协同拍摄中需要充分利用光影效果,使得画面更加生动和有吸引力。
协同拍摄需要摄像师具备良好的专业素养和技术能力,能够熟练掌握各类摄像设备,并灵活运用各种技巧和手段,以确保画面的效果和质量。
多机位的拍摄和制作

多机位的拍摄和制作以往的多机位拍摄主要是指由专业的电视制作机构的现场多机位切换播出或录制的拍摄方式,专业称EFP。
这种方式对设备的要求较高,除多台摄像机外,还需要切换台、录制设备、播出设备、通讯设备和电缆。
有的切换台可以提供同步信号,需要连接的摄像机同步锁定,对拍摄的摄像机也有要求。
虽然这种EFP方式效率较高,切换后的画面可以实时播出或者录制下来,但对导播的要求较高,容不得半点差错,一般都会事先通过彩排进行预演。
中国现在视频制作的门槛越来越低,普通平民百姓不仅可以单机拍摄视频,也可以多机位拍摄视频。
加之后期编辑中使用多机位编辑模式,也能很方便地切换各个摄像机的画面。
所以在婚礼、演出、大型活动等场合,多机位拍摄就能显示出多方位、多角度、多景别的优势。
多机位的前期拍摄1使用同一的视频格式如果最终节目是标清,可使用标清摄像机,使用高清摄像机也可以把它设置成标清格式拍摄。
根据节目最后播放的要求,统一设置摄像机拍摄画面的长宽比,或4∶3或16∶9。
前期拍摄时不统一,后期编辑时会很麻烦和降低画质。
如果最终节目是高清,必须使用高清摄像机。
选用最好画质的格式拍摄,以保证画面质量。
高清视频格式也有1920×1080和1280×720之分,后期编辑电脑功能强大的话,建议选择1920×1080。
2统一设置摄像机如果所有的摄像机都可以手动设置白平衡,可以在拍摄现场的色温下对准同一标准白板各自调整摄像机的白平衡。
如果有的摄像机没有手动调整白平衡功能,则根据现场色温,统一将摄像机的色温放置在室外(阳光)或室内(灯光)挡。
单反相机还可以设置创意风格,将各个单反的对比度、饱和度和锐度设成一致。
3长时间录制多机位拍摄和单机拍摄有所不同,一般单机位拍摄者习惯拍摄有用的素材,因而经常是拍拍停停,这样既能省电、省带、省空间,又能方便后期编辑。
但多机位拍摄就有所不同,他的每一段素材在后期编辑时都需要同步对位,大量的素材对位会增加工作量。
电视节目多机位布局和协同拍摄技巧分析

电视节目多机位布局和协同拍摄技巧分析电视节目多机位布局和协同拍摄技巧在电视制作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多机位布局是指在拍摄中同时使用多个摄像机进行拍摄,从不同角度捕捉同一场景或事件,使观众可以获得更全面、生动的视觉体验。
而协同拍摄技巧则是指在多机位拍摄中,各个摄像机要协调一致地进行拍摄,以保证画面流畅、连贯,达到最佳效果。
多机位布局需要根据电视节目的具体需求和场景来决定。
常见的多机位布局有主摄像机、追踪摄像机、特写摄像机等。
主摄像机通常用于拍摄主要场景或演员,追踪摄像机则用于跟随移动的人物或物体,并保持画面稳定、流畅,特写摄像机则用于拍摄细节或突出特定角色的表情和动作。
通过合理的多机位布局,可以提供给观众更多的视觉信息,增加观赏的乐趣和沉浸感。
在多机位布局的基础上,协同拍摄技巧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各个镜头之间要保持画面的连贯性,避免画面跃变或过于生硬。
这可以通过镜头切换的时机选择、过渡技巧以及后期剪辑等手段来实现。
各个摄像机之间要保持合理的角度和距离,以避免画面重叠或过于杂乱。
这可以通过现场导演的指导和摄影师的协调来实现。
摄像机的运动要平稳、流畅,避免晃动或抖动。
这可以通过稳定器等专业设备来保证。
除了多机位布局和协同拍摄技巧之外,还有一些其他的要点需要注意。
首先是摄像机的设置和操作要合理,包括焦距、曝光、白平衡等参数的调整,以确保画面的质量和效果。
其次是对场景的规划和布置,包括道具、灯光等的安排,以使画面更加丰富和有层次感。
再次是对演员的指导和管理,包括演员的动作、表情、对白等,以保持画面的流畅和生动。
电视节目的多机位布局和协同拍摄技巧是电视制作中非常关键的环节。
通过合理的布局和协同拍摄,可以提供给观众更多的视觉信息,增加观赏的乐趣和沉浸感。
还需要注意其他方面的细节,包括摄像机的设置和操作、场景的规划和布置以及演员的指导和管理等。
只有在各个方面都做到协调一致,才能达到最佳的拍摄效果。
电视节目多机位布局和协同拍摄技巧分析

电视节目多机位布局和协同拍摄技巧分析电视节目的多机位布局和协同拍摄技巧对于提高节目的观看性和艺术感染力具有重要作用。
多机位布局和协同拍摄可以实现对同一场景、同一事件的多角度呈现,从而使观众可以更全面地了解事物的本质和细节,给予观众更多的感受和想象空间。
同时,精湛的协同拍摄技巧可以使多个摄像机在同一时间和空间内协同工作,创造出更流畅、更有节奏感的镜头运动,增加节目的艺术感染力和观赏性。
首先,多机位布局在电视节目中的应用非常广泛。
多机位布局指的是利用多个摄像机对同一场景进行拍摄,通过对场景的多角度呈现,使观众获得更全面的视角。
这种布局方式适用于许多类型的电视节目,例如综艺节目、现场直播节目等。
在多机位布局时,各个摄像机之间需要协调配合,调整好各自的工作角度和拍摄距离,以保证镜头切换时能够给观众带来视觉新鲜感。
比如,在综艺节目中,多机位布局可以使观众更好地观察到嘉宾之间的互动、表情和动作,增强节目的娱乐性。
其次,协同拍摄技巧是实现多机位布局的关键。
协同拍摄技巧是指在多个摄像机之间协作,合理分配任务,制定合理的工作流程,提高拍摄效率和质量。
在协同拍摄的过程中,摄像机之间需要进行相互配合,以确保拍摄的镜头与音频效果完美结合。
通过协同拍摄技巧,多个摄像机可以精准配合,切换镜头的节奏可以更加流畅,减少观众的视觉疲劳感,增强了电视节目的观看感受。
最后,多机位布局和协同拍摄技巧是实现电视节目高观看率和艺术感染力的必备技能。
除了上述措施外,摄像师还需注重一些细节,如准确掌握镜头的距离、角度和光圈等参数,确保每个镜头的画面色彩和亮度是均衡的,尽可能减少噪点或者模糊现象的出现。
此外,在场景切换时,镜头的速度和节奏也非常重要,需要考虑画面切换的顺序和间隔时间,使场景转换自然顺畅。
总之,多机位布局和协同拍摄技巧在电视节目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恰当的多机位布局和协同拍摄技巧可以实现对事件的多角度呈现,创造出更多的视觉效果,提高节目的艺术感染力和观赏性。
电视节目多机位布局和协同拍摄技巧分析

电视节目多机位布局和协同拍摄技巧分析
电视节目多机位布局和协同拍摄技巧是指在电视节目制作中,通过多个摄像机同时拍
摄不同角度的画面,然后将这些画面进行合成或切换,以达到提高节目观赏性的目的。
在多机位布局中,通常会使用多台摄像机同时拍摄不同角度的画面。
这样做的好处是
可以在同一时间内捕捉到不同的细节和动作,从而丰富节目内容。
在布局时,一般会选取
主摄像机和辅助摄像机,主摄像机负责拍摄主要的画面,辅助摄像机负责拍摄细节或特写
镜头。
还可以设置不同的摄像机位置和角度,以增加画面的立体感和层次感。
在协同拍摄技巧中,摄像机之间需要紧密协作,以确保拍摄的画面能够顺利切换和合成。
摄像机操作人员需要密切配合,共同掌握节目的进行节奏和进程。
在拍摄时,摄像机
之间要有相互配合的节奏感,避免出现画面抖动或重复。
摄像机操作人员还需要有良好的
判断力和反应速度,及时调整摄像机的位置和角度,以确保拍摄到最佳的画面效果。
除了以上的基本技巧外,还有一些其他的技巧可以进一步提高多机位拍摄的效果。
摄
像机的设置要合理。
可以选用不同的镜头,以适应不同的拍摄需求。
摄像机的移动要流畅,可以使用稳定器或云台来避免画面晃动。
拍摄的角度要多样化,可以使用高低角度、追焦
等手法,以增加画面的变化和视觉冲击力。
在后期制作时,可以运用剪辑技巧和特效处理,进一步提高节目的观赏性。
电视节目多机位布局和协同拍摄技巧是电视节目制作中非常重要的环节。
通过合理的
布局和精湛的技巧,可以提高节目的观赏性,增加观众的参与感和体验感。
短视频拍摄中的多机位拍摄技巧

短视频拍摄中的多机位拍摄技巧短视频作为当今最流行的内容形式之一,已经成为人们表达自我、分享生活的重要方式。
而在短视频的制作中,多机位拍摄技巧的运用可以给作品增添更多的层次感和创意,使内容更为丰富生动。
本文将给大家介绍几种短视频拍摄中的多机位拍摄技巧,希望能够对大家的创作有所帮助。
一、主次关系分明在进行多机位拍摄时,首先要确立好每个镜头的主次关系。
主要内容应该通过主摄像机进行拍摄,而其他摄像机可以用来捕捉细节或者进行特写。
通过明确主次关系,能够让观众更清晰地把握视频的主旨,提升观看的体验。
二、角度多样化多机位拍摄不仅仅是指多台摄像机拍摄同一场景,还包括不同的角度和视角。
在选择拍摄角度时,要尽量多角度地展示被拍摄对象,通过不同角度的视角来呈现更加生动有趣的画面。
可以尝试上、下、左、右、斜视角等不同的拍摄角度,以及前景、中景、远景等不同的画面呈现方式,来创造出丰富多样的效果。
三、跟随拍摄跟随拍摄是一种常见的多机位拍摄技巧,通过移动摄像机来跟随被拍摄对象的动作,以此来展示更加生动的画面。
在进行跟随拍摄时,需要保持相对稳定的画面,避免画面晃动或剧烈变化。
可以通过使用稳定器或者云台来提高拍摄稳定性,同时可以增加跟随拍摄的流畅度和效果。
四、切换平滑过渡在进行多机位拍摄时,镜头之间的切换是重要的一环。
要保证镜头的切换平滑过渡,不出现画面跳动或者断裂的情况。
可以使用预设镜头移动来实现平滑的切换效果,或者在后期剪辑中添加过渡效果来实现平滑的切换。
平滑的切换能够保持观众的注意力,使观看过程更加流畅。
五、合理运用特写特写是多机位拍摄中常用的拍摄手法,可以突出被拍摄对象的细节或者情感。
在进行特写拍摄时,需要准确把握好拍摄距离和焦距,以保证被拍摄对象的清晰度和画面的美感。
特写镜头的使用要恰到好处,不可过多或者过少,以免影响整体的观感。
六、注意画面平衡多机位拍摄时,要注意整体画面的平衡。
通过合理安排不同角度的镜头布局,使整个画面的构图更加丰富完整。
电视节目多机位布局和协同拍摄技巧分析

电视节目多机位布局和协同拍摄技巧分析在电视节目制作中,多机位拍摄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需要布局合理,协同配合,达到最佳的效果。
本文将从多机位布局和协同拍摄两个方面来分析电视节目的拍摄技巧。
一、多机位布局多机位布局需要根据不同的节目类型、镜头要求和场地条件等因素来进行合理的搭配。
1. 节目类型1)综艺类节目:综艺类节目动静结合,需要大量的示意画面,要求镜头多角度转换,因此在摆位时要充分考虑来宾位置、导演位置以及主持人位置等因素。
2)比赛类节目:比赛类节目的多机位布局,常常以主镜头作为最重要的画面展现,因此在布局时要考虑舞台的大小、体育馆的高度、观众席的影响等因素。
3)音乐类节目:音乐类节目为表演重心,需要根据特定形式进行策划,根据乐器数量、现场氛围等因素进行多机位拍摄,以达到最佳表现效果。
2. 镜头要求1)长镜头:长镜头一般用来捕捉观众的情感反应,同时对于某些细节也能够起到非常好的补充作用。
2)中镜头:中镜头是拍摄时最常用的一种模式,主要用于捕捉表演者的动态。
3)近景镜头:近景镜头常常用于主持人的镜头拍摄,在这种模式下可以很好地展现主持人的情感表现。
3. 场地条件1)场馆大小:场馆大小直接影响到多机位布局的最终效果,因此在设计时要充分了解场馆实际情况。
2)摆位空间:摆位空间直接关系到设备的摆放和移动,因此在场馆内的摆位要考虑到摄影师的操作空间与场地之间的协调。
二、协同拍摄技巧多机位拍摄在协同拍摄方面,涉及到多个人员的统一配合,下面我们来进行分析。
1. 预演多机位拍摄前需要进行预演,预先了解每个角色的所在位置,对于演员的表情、动作、服装等都要进行仔细的考量。
2. 导演指挥导演是多机位拍摄的主要组织者,需要全面掌握整个拍摄过程中的每一个细节。
当有任何环节出现偏差时,必须及时通知制片人和其他参与者共同解决。
3. 摄像机角度摄像机的角度和位置是多机位拍摄中最关键的环节之一,不同的角度和位置可以对拍摄到的画面做出非常大的差异。
多机位拍摄和剪辑 Adobe Premiere Pro实战教程

多机位拍摄和剪辑:Adobe Premiere Pro实战教程多机位拍摄和剪辑是现代电影和电视制作中常见的技术手段,它能够给观众带来更加丰富和动态的视觉效果。
Adobe Premiere Pro作为一款专业的视频编辑软件,提供了强大的多机位拍摄和剪辑功能,使得实现这种效果变得十分简单。
在本教程中,我将为大家介绍如何在Adobe Premiere Pro中进行多机位拍摄和剪辑。
首先,我们需要准备好多个相机,并确保它们能够同时运行和录制视频。
在拍摄过程中,每个相机应该从不同的角度拍摄同一场景,以便后期进行剪辑和切换。
在录制视频的同时,确保所有相机的时间码是同步的,这样在进行后期剪辑时,可以更加精确地进行切换。
接下来,将所有录制好的视频导入Adobe Premiere Pro。
在软件的工作区中,选择“多机位”(Multi-Camera)选项,这将打开一个新的界面,显示所有导入的视频。
在多机位界面中,可以看到每个相机拍摄到的视频同时显示在不同的窗口中。
我们可以使用多种方式进行多机位切换,以达到不同的剪辑效果。
一种常见的切换方式是通过时间轴进行切换。
在多机位界面的时间轴中,可以看到每个相机的视频以不同的轨道进行排列。
通过在时间轴上的光标移动,并按下“空格键”进行播放,可以预览切换的效果。
当需要进行切换时,在光标位置的时间轴上点击鼠标右键,并选择合适的切换方式,例如“剪切”,“选择”或“滑动”。
除了时间轴切换,我们还可以使用源监视器进行实时切换。
在多机位界面的源监视器中,可以同时查看所有相机的视频。
通过点击源监视器的不同位置,可以实时地切换不同相机的画面。
这种方式适用于需要更加精准和实时的切换,例如演唱会或运动比赛等。
在进行多机位剪辑时,我们还可以通过添加转场效果来增添切换的流畅性和美感。
Adobe Premiere Pro提供了多种转场效果,例如淡入淡出、闪光、左右切换等。
通过在时间轴上选择两个相邻的视频,并在软件的效果面板中选择合适的转场效果,即可实现转场的添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多机位的拍摄和制作
以往的多机位拍摄主要是指由专业的电视制作机构的现场多机位切换播出或录制的拍摄方式,专业称EFP。
这种方式对设备的要求较高,除多台摄像机外,还需要切换台、录制设备、播出设备、通讯设备和电缆。
有的切换台可以提供同步信号,需要连接的摄像机同步锁定,对拍摄的摄像机也有要求。
虽然这种EFP方式效率较高,切换后的画面可以实时播出或者录制下来,但对导播的要求较高,容不得半点差错,一般都会事先通过彩排进行预演。
中国现在视频制作的门槛越来越低,普通平民百姓不仅可以单机拍摄视频,也可以多机位拍摄视频。
加之后期编辑中使用多机位编辑模式,也能很方便地切换各个摄像机的画面。
所以在婚礼、演出、大型活动等场合,多机位拍摄就能显示出多方位、多角度、多景别的优势。
多机位的前期拍摄
1使用同一的视频格式
如果最终节目是标清,可使用标清摄像机,使用高清摄像机也可以把它设置成标清格式拍摄。
根据节目最后播放的要求,统一设置摄像机拍摄画面的长宽比,或4∶3或16∶9。
前期拍摄时不统一,后期编辑时会很麻烦和降低画质。
如果最终节目是高清,必须使用高清摄像机。
选用最好画质的格式拍摄,以保证画面质量。
高清视频格式也有1920×1080和1280×720之分,后期编辑电脑功能强大的话,建议选择1920×1080。
2统一设置摄像机
如果所有的摄像机都可以手动设置白平衡,可以在拍摄现场的色温下对准同一标准白板各自调整摄像机的白平衡。
如果有的摄像机没有手动调整白平衡功能,则根据现场色温,统一将摄像机的色温放置在室外(阳光)或室内(灯光)挡。
单反相机还可以设置创意风格,将各个单反的对比度、饱和度和锐度设成一致。
3长时间录制
多机位拍摄和单机拍摄有所不同,一般单机位拍摄者习惯拍摄有用的素材,因而经常是拍拍停停,这样既能省电、省带、省空间,又能方便后期编辑。
但多机位拍摄就有所不同,他的每一段素材在后期编辑时都需要同步对位,大量的素材对位会增加工作量。
所以建议尽量长时间录制。
固定机位最好用交流电源,移动机位用大容量的电池。
4互相配合
多机位拍摄要顾全大局,不能随心所欲。
各个机位都有明确的任务,一般来说在拍摄对象的正前方,也就是舞台中央前方的摄像机负责全景,用三脚架固定拍摄,机位不动,可以根据情况变化景别。
要求它所拍摄的画面都是可用的,是后期编辑中的最后保障。
另一台摄像机在拍摄对象的侧面,主要拍摄中景、近景和特写,还要兼顾拍摄观众。
三台摄像机拍摄时,两台分别在两侧。
摄像机还可以到舞台上正侧面拍摄或到拍摄对象的侧后方拍摄,角度也可以尝试低机位或高举机位拍摄。
摄像师之间要有默契的配合,通过余光观察其他摄像师的动作,别人在动时自己就不要动;别人不动时自己才移动,这样可以给后期编辑带来更多的选择。
5拍摄技巧
拍摄时要根据切换的速度来确定每个镜头的长度,比如观众镜头,全景镜头可用3秒即可,中景、近景镜头可用2秒即可。
时间一到,立即转向下一个镜头。
在拍摄时,要余光寻找下一个目标。
游机在一个地点拍摄一定时间后,要果断地转移地点。
总之要求游机摄像师拍摄到尽可能多的不同方位、不同角度、不同景别的有用画面。
6录音
每个机位的摄像机或相机必须录音,便于后期编辑同步画面。
由于每台设备的录音效果不一样以及所在现场的位置不同,声音效果会有较大的差别。
最好有专门的录音机从现场调
音台接音频线路输出信号来录音。
没有录音机条件也要在现场的扩音音箱前拾取声音,避免台下观众嘈杂的声音。
7打板
为了便于后期编辑时方便同步对齐,在开始拍摄前,拍摄的各台摄像机都对准打板开始录制,然后打板,随后各就各位录制了。
这样每台摄像机的素材开头都有打板的画面和声音,编辑时就很容易对齐了。
多机位的后期编辑
现在一些较专业的视频编辑软件都有多机位编辑功能。
下面以EDIUS6.02(简称ED)版本为例来介绍。
1素材同步对齐
多机位编辑中素材同步对齐往往是很令人头疼的一件事,尤其是前期拍摄时暂停次数多的更是费时费力。
软件对齐
现在有第三方软件PluralEyes_for_Edius,可以作为EDIUS的插件,它能快速简便地对齐素材。
安装该软件后在ED的“工具”菜单中就出现该插件。
在时间线窗口,根据拍摄的机位数增加视音频轨,然后将每台摄像机的素材分别拖入到不同的视音频轨上。
将这些素材选中,点击工具菜单中的PluralEyes_for_Edius插件,勾选第一个(Clips are Chronological)选项,点下方左边第一个(syne)按钮进行同步。
经过一会儿时间的扫描计算,时间线窗口出现一个同步后的序列。
视频中的音轨被分离开移动的音频轨上,各段的素材都已经对齐。
打开音频的波形显示,可以看到每段音频的波形已经一致,播放一下,听到的都是同一个声音。
这个软件对视频文件格式有要求,常见的MPG、MOV、MP4、A VI、WMV等格式可以对齐,而以一些不常见的格式则不行。
人工对齐
要是没有对齐软件或者是对齐软件不支持的视频格式可以人工对齐。
对齐方法主要有两种:听声音对齐和看画面对齐。
多机位在拍摄开始的时候打板就是用为方便声音对齐和画面对齐。
听声音对齐
采用听声音对齐方法时,应选择音乐有节奏明确或说话有停顿明显的地方来作为同步点。
关闭其他素材轨的音频静音按钮,只留一轨素材的声音播放,播放到某一句子结束或某一旋律结束就马上按空格键暂停。
然后按“C”键分割素材,将前面部分删除。
再进行另一轨素材同样的操作。
把这两轨的开始位置对齐,将显示单位调到1秒甚至更小,分别展开两轨的音频波形可以看看两条波形是否同步,如果有差异的话,再做小范围的前后移动。
最后把两条素材都向前拉伸到需要的地方。
这种方法操作熟练后一般是比较准的,只要你记住每一次都用相同的感觉去按空格键,基本上就能做到八九不离十。
对于有些时候声音没有明显的停顿,波形始终连连续续变化不大的情况,则可以通过听来确定是否对齐,当没有完全对齐时,听到的声音有重复,像有回音,将素材向前或向后移动几帧,听回音是加大了还是缩小了,随后逐渐减小帧数,直到听不到回音为止。
看画面对齐
有时素材中没有明显的声音作为对齐参考,可以用拍摄对象明显移动的画面来对齐素材,其前提是所有的素材中都有同一移动对象且移动的速度较快,反应在画面中就是相邻帧之间画面区别较大。
比如一人讲话时有举手动作,我们就找到每段素材举手的最高点暂停,分割画面,删除前段,然后再将素材对齐同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