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高二复习苏武传练习卷及答案

合集下载

高中语文苏武传训练题及答案

高中语文苏武传训练题及答案

高中语文苏武传训练题及答案语文学科是一门充满魅力的学科,接下来店铺为你整理了高中语文苏武传训练题及答案,一起来看看吧。

高中语文苏武传训练题1.给下面句中加点的字注音。

A.数通使相窥观。

( )B.汉天子,我丈人行。

( )C.既至匈奴,置币遗单于。

( )D.后随浞野侯没胡中。

( )2.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A.稍迁至栘中厩监。

( )B.匈奴使来,汉亦留之以相当( )。

C.既至匈奴,置币遗单于。

( )D.会论虞常,欲因此时降武。

( )E.汉使张胜谋杀单于近臣,当死。

( )F.独有女弟二人。

( )3.分别指出下列句子中“因”“以”“为”“其”四个虚词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两项。

(1)A.因厚赂单于,答其善意。

B.会论虞常,欲因此时降武。

C.君因我降,与君为兄弟。

D.因泣下沾衿,与武决去。

(2)A.少以父任,兄弟并为郎。

B.恐前语发,以状语武。

C.始以强壮出,及还,须发尽白。

D.武以始元六年春至京师。

(3)A.单于使陵至海上,为武置酒设乐。

B.何以女为见?C.子卿尚复谁为乎?D.皆为陛下所成就。

(4)A.於靬王爱之,给其衣食。

B.陵见其至诚。

C.单于壮其节,朝夕遣人候问武。

D.蹈其背以出血。

答:4.分析下列句子中词类活用的情况。

(1)欲自杀,胜惠共止之。

(2)惠等哭,舆归营。

(3)单于壮其节,朝夕遣人候问武。

(4)空以身膏草野。

(5)反欲斗两主,观祸败。

(6)杖汉节牧羊,卧起操持。

答:5.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写出其本字。

(1)女为人臣子,不顾恩义。

( ) (2)畔主背亲,为降虏于蛮夷。

( )(3)武卧啮雪,与旃毛并咽之。

( )(4)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

( )(5)因泣下沾衿,与武决去。

( ) (6)单于召会武官属,前以降及物故。

( )6.翻译下面句子中画横线的部分,说说它们有什么特点。

(1)汉使张胜谋杀单于近臣,当死。

单于募降者赦罪。

(2)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3)沛公则置车骑,脱身独骑,与樊哙、夏侯婴、靳强、纪信等四人持剑盾步走,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

《苏武传》练习(含答案)

《苏武传》练习(含答案)

《苏武传》练习 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一、单选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阴相与谋劫单于母阏氏归汉阴:暗地里B.张胜闻之,恐前语发发:暴露、泄露C.虞常果引张胜引:牵扯D.单于使使晓武,会论虞常论:讨论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A.①少以父任,兄弟并为郎②恐前语发,以状语武B.①乃徙武北海上无人处②使牧羝,羝乳乃得归C.①子为父死,亡所恨②常能为汉伏弩射杀之D.①君因我降,与君为兄弟②欲因此时降武3.下列语句中加横线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①单于益骄,非汉所望也②别其官属常惠等各置他所B.①单于子弟发兵与战②吾母与弟在汉,幸蒙其赏赐C.①武以始元六年春至京师②武以强壮出D.①乃幽武置大窖中②见犯乃死,重负国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汉使张胜谋杀单于近臣,当死当:应当B.单于使使晓武,会论虞常论:判罪C.素与副张胜相知,私候胜曰候:拜访D.独有女弟二人,两女一男女弟:妹妹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张胜闻之,恐前语发发:暴露,泄露。

B.见犯乃死,重负国重:非常。

C.自分已死久矣分:料想,断定。

D.使者大喜,如惠语以让单于让:责备。

二、语言表达6.根据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写作。

孔子称“志士仁人,有杀身以成仁,无求生以害仁”,“使于四方,不辱君命”,苏武有之矣。

(班固《汉书.李广苏建传》)苏武在匈奴,十年持汉节。

白雁上林飞,空传一书札。

牧羊边地苦,落日归心绝。

渴饮月窟冰,饥餐天上雪。

东还沙塞远,北怆河梁别。

泣把李陵衣,相看泪成血。

(李白《苏武》)读完以上两则材料,请你选择一个角度说说“苏武精神”,写一段150字左右的文字。

要求:角度清晰,见解独到。

三、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武字子卿,少以父任,兄弟并为郎。

稍迁至栘中厩监。

时汉连伐胡,数通使相窥观。

《苏武传》练习(含答案)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

《苏武传》练习(含答案)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

《苏武传》练习(含答案)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10.《苏武传》练习一、选择题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匈奴之祸,从我始矣久之,单于使陵至海上B.君因我降,与君为兄弟欲因此时降武。

C.见犯乃死,重负国使牧羝,羝乳乃得归D.少以父任,兄弟并为郎匈奴使来,汉亦留之以相当2.下列各句都有词类活用现象,分类正确的一项是()①宜皆降之②屈节辱命③单于壮其节④空以身膏草野⑤反欲斗两主⑥天雨雪,武卧啮雪⑦杖汉节牧羊⑧武能网纺缴,檠弓弩⑨扶辇下除A.①②⑤/③/④⑥⑦⑧⑨B.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C.②③⑥/①④⑦/⑤⑧⑨D.①⑤⑥/②⑦⑧/③④⑨3.下面对文章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准确的一项是()A.作者在叙述中穿插了细节描写,北海牧羊中“杖汉节牧羊"“卧起操持”的细节,突出体现了苏武的坚贞顽强。

细微之处的描写,使形象具体、充实,人物的性格、精神鲜明感人。

B.卫律劝降是作者浓墨重彩描写的一个场面。

苏武指斥卫律的不忠、居心不良,显示了苏武的坚贞与正义。

面对敌人的威胁利诱,苏武真正做到了“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C.在情感上,李陵陈述自己投降时的心情,想以此打动苏武,所以他是不赞同苏武的宁死不屈的,因为汉武帝逼死了苏武的兄弟,家庭发生变故,尤其是皇帝年事已高,法令无常,大臣安危难卜。

D.为了突出表现苏武的气节,文中着重写了三个叛徒:一个是副使张胜,一个是为虎作伥的卫律,一个是曾为朋友的李陵。

他们都在匈奴的威势面前丧失了气节,拜倒在敌人脚下。

唯独苏武大义凛然,为了国家尊严和汉王朝的利益,宁死不屈。

作者为我们塑造了一个丰满的、动人的、高大的人物形象。

4.下列关于古代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子卿不欲降”中,“子卿"是称呼苏武的字,这是李陵出于对苏武的礼貌和尊敬。

古人称谓有很多种,在不同情况下可以分别称字、号、斋名、谥号、官名、爵名、籍贯、郡望等,“江州司马青衫湿”中的“司马"就是白居易以爵名称呼自己。

高考复习高中语文_文言文整体阅读:苏武传_练习(1) Word版含答案.doc

高考复习高中语文_文言文整体阅读:苏武传_练习(1) Word版含答案.doc

文言文整体阅读:苏武传课后练习(1)1.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苏武出使匈奴,是在汉与匈奴关系有所改善、两国矛盾有所缓和的时候,本不该有危险,然而,由于张胜私下里支持虞常等人的谋反行动,导致了苏武被匈奴扣留。

B.虞常沦落匈奴,但并没有忘记汉朝,他伏弩射杀卫律的行动,正是他爱国的具体体现。

C.苏武的自杀举动,不仅表现了汉朝使节宁死不屈的凛然正气,而且赢得了敌国的尊敬。

D.卫律使尽了威吓、利诱、逼迫等手段,但是始终未能动摇苏武对国家、对民族忠贞不贰的崇高气节。

2.下列各句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扶辇下除,触柱折辕除:台阶B.推堕驸马河中溺死,宦骑亡亡:死亡C.单于闻陵与子卿素厚素:一向D.加以老母系保宫系:拘押3.请指出下列句子中的活用词,并说明其用法。

(1)尽归汉使路充国等( )(2)其一人夜亡( )(3)宜皆降之( )(4)惠等哭,舆归营( )(5)单于壮其节( )4.下列句子,属于被动句式的是( )A.收族陵家,为世大戮。

B.畔主背亲,为降虏于蛮夷,何以汝为见?C.见犯乃死,重负国。

D.终不得归汉,空自苦亡人之地,信义安所见乎?5.从句式结构看,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句是()A.衡善机巧,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B.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C.未之有也D.果地震陇西6.下列加点的字词解释不当的一项是()A.衡少善属文属文:写文章B.精思傅会傅会:文章的经营构思C.其牙机巧制牙机:枢纽和机件D.称为政理政理:政治管理7.下列语句中的省略成分补充不正确的一项是()A.因以(之:指张衡所写的书)讽谏,精思傅会,十年乃成。

B.著《灵宪》《算罔论》,(张衡)言甚详明。

C.大将军邓骘奇其才,(大将军)累召(张衡)不应。

D.自去史职,(官职:此处指太史令一职)五载复还。

8.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及武败,坐党事,禁锢十余年坐:因为B.续为上言,宥其枝附宥:宽免C.贼既清平,乃班宣政令班:颁布D.皆输东园礼钱千万输:运输9.阅读下列文段,然后回答问题。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苏武传》习题(含答案)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苏武传》习题(含答案)

苏武传(习题)一、基础运用层1.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A.武卧啮雪,与旃毛并咽之B.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C.空自苦亡人之地D.凿地为坎,置煴火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虞常果引.张胜 引:牵攀、招供 B.会.论虞常 会:会同 C.会论.虞常 论:判罪 D.阴.相与谋劫单于母阏氏归汉 阴:阴谋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A.⎩⎪⎨⎪⎧少以.父任,兄弟并为郎恐前语发,以.状语武 B.⎩⎪⎨⎪⎧乃.徙武北海上无人处使牧羝,羝乳乃.得归 C.⎩⎪⎨⎪⎧久之.,单于使陵至海上宜皆降之. D.⎩⎪⎨⎪⎧虽.生,何面目以归汉虽.蒙斧钺汤镬,诚甘乐之 4.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即谋单于,何以复加?宜皆降.之 A.因厚赂.单于 B.其一人夜.亡 C.反欲斗.两主 D.天雨雪.,武卧啮雪 5.下列文言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见犯乃死,重负国B.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C.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D.皆为陛下所成就6.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事如此,此必及我,见犯乃死,重负国。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且单于信汝,使决人死生,不平心持正,反欲斗两主,观祸败。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臣事君,犹子事父也,子为父死,无所恨,愿勿复再言!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苏武传》中写匈奴单于为了胁迫苏武投降,把他关在大窖里,断绝食物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考复习高中语文_文言文整体阅读:苏武传_练习(2) Word版含答案.doc

高考复习高中语文_文言文整体阅读:苏武传_练习(2) Word版含答案.doc

文言文整体阅读:苏武传课后练习(2)1.对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和用法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①会缑王与长水虞常等谋反匈奴中②单于使使晓武,会论虞常③缑王等皆死,虞常生得④虽生,何面目以归汉A.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同。

B.①与②不同,③与④相同。

C.①与②相同,③与④相同。

D.①与②不同,③与④不同。

2.给下面句中加点的字注音。

(1)数通使相窥观。

()(2)汉天子,我丈人行也。

()(3)既至匈奴,置币遗单于。

()(4)后随浞野侯没胡中。

()3.下列句子的句式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A.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

B.乃幽武置大窖中,绝不饮食。

C.别其官属常惠等各置他所。

D.即谋单于,何以复加?宜皆降之。

4.下列句子中“何”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老母已死,虽欲报恩将安归?B.汝为人臣子,不顾恩义,畔主背亲,为降虏于蛮夷,何以汝为见?C.子卿尚复谁为乎?D.此亦劲敌,何谓弱也?5.对课文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同是劝降,卫律的语言粗俗而直露,李陵的劝降却是推心置腹,设身处地,娓娓动听,这体现了作者对人物语言把握的功力。

B.课文中苏李诀别、鸿雁传书等情节,早已成为典故,被后来的文学作品反复引用,其影响之大之广,在《汉书》中首屈一指。

C.作者巧妙地运用了对比、反衬的写作手法。

在苏武这个具有坚定的民族气节的人物形象周围,环绕着一批屈节仕敌的投降者,进而突出苏武的高大形象。

D.班固用重墨渲染的是李陵的劝降,其原因是苏武因李陵而获罪,李陵这样做是知恩图报的表现。

6.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陵降,不敢求武( )(2)扶辇下除( )(3)劾大不敬( )(4)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 )(5)武父子亡功德,皆为陛下所成就( )7.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意思与现代汉语基本相同的一项是()A.举孝廉不行B.言甚详明C.寻其方面,乃知震之所在D.覆盖周密无际8.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初,武与李陵俱为侍中,武使匈奴明年,陵降,不敢求武。

苏武传考试题目及答案

苏武传考试题目及答案

苏武传考试题目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 苏武是西汉时期的哪一位官员?A. 大司马B. 大将军C. 大司农D. 大司空答案:B2. 苏武被匈奴扣留了多少年?A. 10年B. 20年C. 30年D. 40年答案:C3. 苏武在匈奴期间,他所持的是什么?A. 汉节B. 汉旗C. 汉剑D. 汉书答案:A4. 苏武在匈奴期间,他主要做了哪些事情?A. 放牧B. 种植C. 教书D. 从军答案:A5. 苏武最终是如何回到汉朝的?A. 匈奴主动放回B. 汉朝派使者赎回C. 苏武自己逃回D. 匈奴内部发生变故答案:B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10分)1. 苏武传中,苏武被匈奴扣留时,他_________(坚守信念)。

答案:坚守信念2. 苏武在匈奴期间,他_________(不屈不挠)地维护汉朝的尊严。

答案:不屈不挠3. 苏武传中,苏武被匈奴扣留时,他_________(不食匈奴粟)。

答案:不食匈奴粟4. 苏武传中,苏武最终回到汉朝时,他_________(带着汉节)。

答案:带着汉节5. 苏武传中,苏武在匈奴期间,他_________(牧羊)以维持生计。

答案:牧羊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1. 简述苏武被匈奴扣留的原因。

答案:苏武因出使匈奴,因匈奴内部发生变故,被匈奴扣留。

2. 苏武在匈奴期间,他是如何表现自己的忠诚和坚定的?答案:苏武在匈奴期间,他坚守信念,不屈不挠地维护汉朝的尊严,不食匈奴粟,表现出了对汉朝的忠诚和坚定。

3. 苏武传中,苏武是如何影响匈奴的?答案:苏武在匈奴期间,他的行为和坚持影响了匈奴,使得匈奴人对他产生了敬意,也间接地影响了匈奴对汉朝的态度。

4. 苏武传中,苏武的回归对汉朝有何意义?答案:苏武的回归对汉朝意义重大,他不仅带回了汉节,也带回了汉朝的尊严和威望,增强了汉朝的国际地位。

四、论述题(每题10分,共20分)1. 论述苏武传中,苏武的人格魅力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答案:苏武传中,苏武的人格魅力主要体现在他的忠诚、坚定和不屈不挠的精神上。

《苏武传》同步练习(含答案)

《苏武传》同步练习(含答案)

《苏武传》同步练习一、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常惠,太原人也。

少时家贫自奋应募随移中监苏武使匈奴并见拘留十余年昭帝时乃还汉嘉其勤劳拜为光禄大夫是时,乌孙公主上书:“匈奴发骑田车师,车师与匈奴为一,共侵乌孙,唯天子救之!”汉养士马,议欲击匈奴。

会昭帝崩,宣帝初即位,本始二年,遣惠使乌孙。

公主及乌孙王昆弥皆遣使,因惠进言:“匈奴连发大兵击乌孙,使使胁求公主,欲隔绝汉。

昆弥愿发国半精兵,自给人马五万骑,尽力击匈奴。

唯天子出兵以救公主、昆弥!”于是汉发十五万骑,五将军分道出。

以惠为校尉,持节护乌孙兵。

昆弥自将五万余骑,从西方入至右谷蠡庭,获单于兵将三万九千余,得马、牛、羊无数,乌孙皆自取卤获。

惠从吏卒十余人随昆弥还,未至乌孙,乌孙人盗惠印绶节。

惠还,自以当诛。

时,汉五将皆无功,天子以惠奉使克获,遂封惠为长罗侯。

复遣惠持金币还赐乌孙贵人有功者,惠因奏请:“龟兹国尝杀校尉赖丹,未伏诛,请便道击之。

”宣帝不许。

大将军霍光风惠以便宜从事。

惠与吏士五百人俱至乌孙,发龟兹西国二万人,令副使发龟兹东国二万人,乌孙兵七千人,从三面攻龟兹。

兵未合,先遣人责其王以前杀汉使状。

王谢曰:“乃我先王为贵人姑翼所误耳,我无罪。

”惠曰:“即如此,缚姑翼来,吾置王。

”王执姑翼诣惠,惠斩之而还。

后,代苏武为典属国,明习外国事,勤劳数有功。

甘露中,后将军赵充国薨,天子遂以惠为右将军,典属国如故。

宣帝崩,惠事元帝,三岁薨,谥曰壮武侯。

传国至曾孙,建武中乃绝。

(选自《汉书常惠传》)文本二:昭帝即位,数年,匈奴与汉和亲。

汉求武等,匈奴诡言武死。

后汉使复至匈奴,常惠请其守者与俱,得夜见汉使,具自陈道。

教使者谓单于,言天子射上林中,得雁足有系帛书,言武等在荒泽中。

使者大喜,如惠语以让单于。

单于视左右而惊,谢汉使曰:“武等实在。

”单于召会武官属,前以降及物故,凡随武还者九人。

武以始元六年春至京师。

武留匈奴凡十九岁,始以强壮出,及还,须发尽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二复习课时跟踪检测苏武传班级姓名一、文言基础专练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单于使使晓武,会论.虞常论:判罪B.汉使张胜谋杀单于近臣,当.死当:应当C.扶辇下除.,触柱折辕除:殿阶D.律前负.汉归匈奴负:背叛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汉天子我丈人..行也B.会缑王与长水虞常等谋反..匈奴中C.武使匈奴,明年..,陵降,不敢求武D.武父子亡功德,皆为陛下所成就..3.下列各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A.武卧啮雪,与旃毛并咽之B.武能网纺缴,檠弓弩C.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D.因泣下霑衿,与武决去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与例句中的“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欲因此时降.武A.空以身膏.草野B.反欲斗.两主C.单于壮.其节D.杖.汉节牧羊5.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①少以.父任,兄弟并为郎②恐前语发,以.状语武B.①乃.徙武北海上无人处②使牧羝,羝乳乃.得归C.①久之.,单于使陵至海上②宜皆降之.D.①虽.生,何面目以归汉②虽.蒙斧钺汤镬,诚甘乐之6.下面各句的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何以汝为见B.信义安所见乎C.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D.子卿尚复谁为乎7.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事如此,此必及我,见犯乃死,重负国。

译文:(2)且单于信汝,使决人死生,不平心持正,反欲斗两主,观祸败。

译文:(3)臣事君,犹子事父也,子为父死,无所恨,愿勿复再言!译文:二、阅读理解专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相关题目。

武来归明年,上官桀子安与桑弘羊及燕王、盖主谋反。

武子男元与安有谋,坐死。

初桀安与大将军霍光争权数疏光过失予燕王令上书告之又言苏武使匈奴二十年不降还乃为典属国大将军长史无功劳为搜粟都尉光颛权自恣及燕王等反诛,穷治党与,武素与桀、弘羊有旧,数为燕王所讼,子又在谋中,廷尉奏请逮捕武。

霍光寝其奏,免武官。

数年,昭帝崩,武以故二千石与计谋立宣帝,赐爵关内侯,食邑三百户。

久之,卫将军张安世荐武明习故事,奉使不辱命,先帝以为遗言。

宣帝即时召武待诏宦者署,数进见,复为右曹典属国。

以武著节老臣,令朝朔望,号称祭酒,甚优宠之。

武所得赏赐,尽以施予昆弟故人,家不余财。

皇后父平恩侯、帝舅平昌侯、乐昌侯、车骑将军韩增、丞相魏相、御史大夫丙吉皆敬重武。

武年老,子前坐事死,上闵之,问左右:“武在匈奴久,岂有子乎?”武因平恩侯自白:“前发匈奴时,胡妇适产一子通国,有声问来,愿因使者致金帛赎之。

”上许焉。

后通国随使者至,上以为郎。

又以武弟子为右曹。

武年八十有余,神爵二年病卒。

甘露三年,单于始入朝。

上思股肱之美,乃图画其人于麒麟阁,法其形貌,署其官爵、姓名。

[精读设计]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

(1)武素与桀、弘羊有旧.旧:(2)法.其形貌法: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

(1)武因.平恩侯自白因:(2)上许焉.焉:3.分析下列文言句式的类型并翻译。

(1)数为燕王所讼。

句式:译文:(2)乃图画其人于麒麟阁。

句式:译文:[仿真考题]8.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武子男元与安有谋,坐死..坐死:因犯罪被处死B.霍光寝.其奏,免武官寝:睡觉C.卫将军张安世荐武明习故事..故事:典章制度D.子前坐事死,上闵.之闵:通“悯”,同情,怜惜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以.武著节老臣,令朝朔望武以.始元六年春至京师B.乃.图画其人于麒麟阁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C.愿因.使者致金帛赎之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D.数为.燕王所讼复为.右曹典属国10.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初/桀/安与大将军霍光争权/数疏光过失/予燕王令/上书告之/又言苏武使匈奴二十年/不降/还乃为典属国/大将军长史无功劳为搜粟都尉/光颛权自恣B.初/桀/安与大将军霍光争权/数疏光过失予燕王/令上书告之/又言苏武使匈奴二十年不降/还乃为典属国/大将军长史无功劳/为搜粟都尉/光颛权自恣C.初/桀安与大将军霍光争权/数疏光过失/予燕王令/上书告之/又言苏武使匈奴二十年/不降/还乃为典属国/大将军长史无功劳为搜粟都尉/光颛权自恣D.初/桀安与大将军霍光争权/数疏光过失予燕王令上书告之/又言苏武使匈奴二十年不降/还乃为典属国/大将军长史无功劳为搜粟都尉/光颛权自恣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崩:古代把天子的死看得很重,常用山塌下来比喻,由此从周代开始帝王死称“崩”。

B.朔望:古代对农历一个月中某些特殊的日子有特定的名称。

农历每月第一日叫“朔”,十五日“望”,十六日“既望”,最后一天为“晦”。

C.祭酒:本为祭祀风俗,后引为宴席礼仪。

在古时也常常引入官名,意为首席,主管。

较为闻名的有国子祭酒,军事祭酒等。

文中指祭祀。

D.左右:古代指在旁侍候的人,近侍。

或者在书信中称对方,不直称其人,仅称他的左右以示尊敬。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苏武回国后,虽然他受燕王谋反事件的牵连而被捕,但是霍光把刑狱官的奏章搁置起来,只免去了苏武的官职。

B.因为苏武是节操显著的老臣,所以宣帝只令他每月的初一和十五两日入朝,尊称他为德高望重的“祭酒”,非常优宠他。

C.因为卫将军张安世说苏武通达熟悉朝章典故,出使不辱君命,昭帝遗言也曾讲到苏武的这两点长处,所以宣帝又让苏武做了右曹典属国。

D.皇帝很思念那些辅佐得力的臣子,就让人仿照他们的相貌画像,并题写了他们的官爵姓名,苏武就是其中的一位。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奉使不辱命,先帝以为遗言。

译文:(2)武所得赏赐,尽以施予昆弟故人,家不余财。

译文:(3)后通国随使者至,上以为郎。

译文:三、语言表达专练14.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12个字。

一个人总是上网,不读书,我认为他是没有文化的。

__①__?文化就是进入到人类精神生活的传统中去进行思考,而这个传统主要就存在于书籍之中。

网络的长处是迅速传递当下的信息,它不让人思考。

当然如果你素质好,你上网的时候也会思考。

__②__?我相信不是从网络上得来的,而是__③__,有了这个底蕴。

这样的人上网不怕,他不会被网络上铺天盖地的信息所左右,所淹没,他有自己的独立思考。

答:①②③15.下面这幅图画是我国重阳节的纪念标志,请说明其构图特点和寓意。

要求语言简明、流畅。

答:16.下面是介绍《苏武传》的一段文字,但有些句子在语法、用词、标点上存在问题,请找出并加以修改。

①《苏武传》是“汉书”中最出色的名篇之一,②它记述了苏武出使匈奴,面对威逼利诱坚守节操,历尽艰辛而不辱使命,③生动地刻画了一个“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爱国志士的光辉形象。

④作者采用经常写人物传记运用的纵式结构来组织文章,以顺叙为主,适当运用插叙的方法,依时间的先后进行叙述,脉络清晰,故事完整。

答:高二复习课时跟踪检测苏武传参考答案班级姓名一、文言基础专练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单于使使晓武,会论.虞常论:判罪B.汉使张胜谋杀单于近臣,当.死当:应当C.扶辇下除.,触柱折辕除:殿阶D.律前负.汉归匈奴负:背叛解析:选B B项,“当”,判处。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A.汉天子我丈人..行也B.会缑王与长水虞常等谋反..匈奴中C.武使匈奴,明年..,陵降,不敢求武D.武父子亡功德,皆为陛下所成就..解析:选B A项,“丈人”,古义,对老人和长辈的尊称;今义,指岳父。

C项,“明年”,古义,第二年;今义,今年的下一年。

D项,“成就”,古义,栽培,提拔;今义,在某方面取得业绩。

3.下列各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A.武卧啮雪,与旃毛并咽之B.武能网纺缴,檠弓弩C.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D.因泣下霑衿,与武决去解析:选B A项,“旃”同“毡”。

C项,“去”同“弆”。

D项,“霑”同“沾”;“衿”同“襟”;“决”同“诀”。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与例句中的“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例:欲因此时降.武A.空以身膏.草野B.反欲斗.两主C.单于壮.其节D.杖.汉节牧羊解析:选B B项和例句都是动词的使动用法。

A项,形容词的使动用法,译为“使……肥沃”;C项,形容词的意动用法,译为“以……为壮”;D项,名词用作动词,译为“执、拄”。

5.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A.①少以.父任,兄弟并为郎②恐前语发,以.状语武B.①乃.徙武北海上无人处②使牧羝,羝乳乃.得归C.①久之.,单于使陵至海上②宜皆降之.D.①虽.生,何面目以归汉②虽.蒙斧钺汤镬,诚甘乐之解析:选D D项,均为连词,即使。

A项,第一个“以”,介词,意为“因为”,第二个“以”,介词,意为“把”;B项,第一个“乃”,连词,意为“于是”,第二个“乃”,副词,意为“才”;C 项,第一个“之”为音节助词,无实义,第二个“之”,代词,“他们”。

6.下面各句的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何以汝为见B.信义安所见乎C.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D.子卿尚复谁为乎解析:选C C项为定语后置,其他三项均为宾语前置。

7.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事如此,此必及我,见犯乃死,重负国。

译文:(2)且单于信汝,使决人死生,不平心持正,反欲斗两主,观祸败。

译文:(3)臣事君,犹子事父也,子为父死,无所恨,愿勿复再言!译文:参考答案:(1)事情到了这个地步,这一定会牵连到我,等到被(匈奴)侮辱以后才死,更加对不起国家。

(2)况且单于信任你,让你裁决人的生死,你不主持正义,反而想挑拨天子和单于的关系,(从旁)观看祸败。

(3)臣子侍奉君主,就像儿子侍奉父亲一样,儿子为父亲而死,没有什么遗憾的,希望你不要再说了!二、阅读理解专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相关题目。

武来归明年,上官桀子安与桑弘羊及燕王、盖主谋反。

武子男元与安有谋,坐死。

初桀安与大将军霍光争权数疏光过失予燕王令上书告之又言苏武使匈奴二十年不降还乃为典属国大将军长史无功劳为搜粟都尉光颛权自恣及燕王等反诛,穷治党与,武素与桀、弘羊有旧,数为燕王所讼,子又在谋中,廷尉奏请逮捕武。

霍光寝其奏,免武官。

数年,昭帝崩,武以故二千石与计谋立宣帝,赐爵关内侯,食邑三百户。

久之,卫将军张安世荐武明习故事,奉使不辱命,先帝以为遗言。

宣帝即时召武待诏宦者署,数进见,复为右曹典属国。

以武著节老臣,令朝朔望,号称祭酒,甚优宠之。

武所得赏赐,尽以施予昆弟故人,家不余财。

皇后父平恩侯、帝舅平昌侯、乐昌侯、车骑将军韩增、丞相魏相、御史大夫丙吉皆敬重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