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会展场馆运营管理模式比较研究

合集下载

会展场馆经营模式的研究

会展场馆经营模式的研究

会展场馆经营模式的研究【摘要】本文探讨了会展场馆经营模式。

在分析了研究背景,研究意义和研究目的。

在首先介绍了会展场馆的分类和特点,然后对现有会展场馆的经营模式进行了分析,比较了国内外会展场馆的经营模式,讨论了会展场馆经营模式的创新以及实践案例。

在总结了对会展场馆经营模式的启示,探讨了未来研究方向。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会展场馆经营模式的特点及发展趋势,为相关研究和实践提供参考。

【关键词】会展场馆、经营模式、分类、特点、分析、比较、创新、实践案例、启示、未来研究方向、结论、研究背景、研究意义、研究目的。

1. 引言1.1 研究背景会展业是现代经济中重要的组成部分,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速和各种社会文化的交流,会展活动的规模和数量不断增加。

会展场馆作为举办各种展会、会议和活动的场所,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研究会展场馆的经营模式对于提升会展产业的发展水平和推动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社会多元化需求的增加,会展场馆的经营模式也在不断创新和变革。

为了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提高服务质量,降低成本,增加收益,会展场馆需要不断调整和完善自身的经营模式。

本研究旨在深入探讨会展场馆的经营模式,分析其分类和特点,比较国内外的经营模式,探讨其创新和实践案例,为会展场馆的管理者和决策者提供参考和启示。

通过研究会展场馆经营模式,可以为会展产业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促进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

1.2 研究意义会展场馆作为举办各类展览、会议、活动的重要场所,在现代经济社会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研究会展场馆经营模式的意义在于可以帮助相关机构和企业更好地了解和掌握会展业的发展规律,为其经营管理提供理论指导和实践参考。

通过对不同类型会展场馆的经营模式进行研究,可以为相关企业提供更具针对性的经营策略,提高会展场馆的经营效益和竞争力。

深入分析国内外会展场馆的经营模式对比,可以帮助我国会展业更好地借鉴国外成功经验,促进会展业的健康发展。

会展场馆运营管理与效益分析

会展场馆运营管理与效益分析

会展场馆运营管理与效益分析我要谈谈会展场馆运营管理的关键要素。

对于一个成功的会展场馆来说,有效的运营管理是至关重要的。

这包括对场馆设施的维护、安保、清洁等方面的管理。

还需要对参展商和参会人员进行有效的组织和引导,确保他们能够顺利地进行展览和会议。

同时,对于场馆工作人员的培训和管理也是不可或缺的,他们需要具备专业的服务意识和技能,以满足客户的需求。

我要谈谈会展场馆的效益分析。

一个成功的会展场馆可以为举办城市带来丰厚的经济效益。

会展场馆可以吸引大量的参展商和参会人员,从而带动当地的旅游业、餐饮业、住宿业等行业的发展。

会展场馆还可以为当地的企业提供展示自己、拓展市场的机会,从而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

会展场馆还可以为举办城市带来一定的社会效益。

例如,通过举办各种会展活动,可以提高城市的知名度和形象,增强城市的吸引力。

在我多年的从业经历中,我曾经参与过多个会展场馆的运营管理和效益分析工作。

在这个过程中,我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

例如,我曾经参与过一个大型国际会展项目的策划和运营管理,通过有效的组织和协调,确保了会展活动的顺利进行,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参展商和参会人员。

在这个过程中,我深刻地体会到了会展场馆运营管理的重要性。

我还曾经对多个会展场馆的效益进行分析,通过详细的数据和实证研究,为举办城市提供了有力的决策依据。

在这个过程中,我认识到,只有深入了解和把握会展场馆的效益,才能更好地进行运营管理,提高会展场馆的整体效益。

在过往的经历中,我深刻认识到会展场馆的运营管理对于整个会展产业的至关重要性。

运营管理不仅涉及到场馆的日常维护和安保工作,更涉及到与参展商、参会者以及合作伙伴之间的沟通与协调。

在这个过程中,我逐步形成了自己的运营管理理念和方法。

对于会展场馆的运营管理,我坚信细节决定成败。

这包括但不限于对场馆设施的定期检查和维护,确保各项设备正常运行;对场馆环境的清洁和美化,为参展商和参会者提供一个舒适的工作和交流环境;以及对安保工作的严格执行,保障所有人员的人身和财产安全。

会展场馆经营管理模式研究

会展场馆经营管理模式研究

河南师范大学成人高等学历教育毕业论文(设计)题目会展场馆经营管理模式研究院(部)专业年级形式层次学号姓名指导教师(签名)2018年12月18日会展场馆经营管理模式研究摘要会展场馆经营管理已经成为现代服务业经营管理的十分重要的构成部分。

随着我国会展产业不断发展,我国会展业对国民经济发展也有了突飞猛进的推动作用。

尽管如此,近些年随着市场竞争不断加强,各类型会展馆兴起,以方便为会展业发展提供便利。

我国目前会展场馆经营管理模式受到人员、基础设施等因素发展存在一定问题,影响会展业深化发展。

本文将选择上海会展场馆为例,对其经营管理模式进行研究,希望能对我国会展场馆经营管理模式完善提供建议。

关键词会展场馆;经营管理模式;思考Research on the operation and management mode of exhibitionvenuesAbstract The management of exhibition venues has become a very important part of modern service industry management. With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China's Convention and exhibition industry, China's Convention and exhibition industry has also played a significant role in promoting the development of national economy. Nevertheless, in recent years, with the strengthening of market competition, the emergence of various types of exhibition centers to facilitate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onvention and Exhibition industry. At present, the management model of exhibition venues in China is affected by the development of personnel, infrastructure and other factors, which will affect the deepening development of exhibition industry. This article will choose Shanghai Convention and exhibition venues as an example,and study its management model, hoping to provide suggestions for the improvement of the management model of China's exhibition venues.Key word exhibition venues; management model; thinking目录前言 (1)一、会展场馆经营管理模式相关概述 (1)(一)会展场馆经营管理举办原则 (1)1.专业服务性原则 (1)2.完善服务类型原则 (1)3.经济适用原则 (2)(二)会展场馆经营管理模式制定的作用 (2)二、我国会展场馆经营管理模式分析——以上海会展场馆为例 (2)(一)基本情况 (2)1.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2)2.提升城市知名度和影响力 (3)(二)会展场馆经营管理模式形成中存在的问题 (3)1.会展场馆利用率不高 (3)2.会展场馆展览项目层出不穷,经典展会有限 (4)3.会展企业运作专业度不高 (4)三、推动会展场馆经营管理模式发展的建议与思考 (5)(一)转变会展场馆运营观念 (5)1.提升会展场馆的服务 (5)2.加强我国政府宏观调控 (6)(二)提高会展场馆内展会举办水平 (6)1.打造国际著名会展品牌 (6)2.会展场馆市场商业化 (7)3.会展场馆应加强对外市场开放 (7)(三)提高办展企业运作专业度 (8)1.加快培育会展人才 (8)2.加强以树立品牌为核心的全明质量管理 (8)参考文献 (9)致谢 (10)前言当前随着互联网经济引发的进一步经济全球化,在我国会展业已逐步成长成为当前突起的现代服务贸易型产业,逐步成为一个城市国际化水平和经济发展张狂的重要衡量标准之一。

会展场馆的经营管理模式

会展场馆的经营管理模式

会展场馆的经营管理模式来源:西点会展发布时间:2011-4-14 浏览次数:摘要:目前国际上通行的会展场馆经营管理模式基本上分为以下三种。

1)纯管理型模式采用这种类型的会展场馆经营管理者只出租场馆,其主要业务是进行场馆场地及相关设备的租赁服务,以及场馆硬件的日常维修与保养;而不涉足会展活动的组织、展台、搭建和餐饮等服务。

目前,除了美国以外,这种经营管理模式在其他国家已不多见。

然而这种模式在美国仍很盛行,主要因为美国的展览中心基本上都是政府投资建设的“公共物品”。

既然是公共物品,就只能面向整个社会,而不具有“排他性”。

为了防止会展场馆经营者利用场馆资源与会展活动的举办方和其他服务商进行竞争,美国的场馆经营管理者只能提供场地的出租与管理。

正因为如此,美国的会展场馆管理水平很高,效率和效益都不错。

借鉴了这种方式,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近年来经营管理水平明显提高,所以一直在投资扩建展馆。

2)管理与组展混合型模式采用这种类型的场馆管理者不仅出租场地,同时还单独或与其他公司合作举办会展活动。

这种场馆的经营管理模式在欧洲和亚洲国家仍很普遍。

会展活动具有一定的流动性,l9己举办或与别人合作一起举办会展活动是一种十分有效的保证会展场馆利用率的办法。

此外,成功举办会展活动的利润较高,可以提高会展场馆整体的经营效益。

然而,这种经营管理模式,容易造成场馆经营者利用场馆的资源优势排斥其他竞争者,所以引起业内竞争者的普遍不满。

此外,会展场馆的经营者和与之合作举办会展活动的企业也会因利益的合理分配问题产生矛盾。

再有,如果场馆经营者过多地把精力投入组织会展活动,将会影响场馆的服务质量。

3)综合管理型模式采用这种类型经营管理模式的会展场馆经营者不仅从事场地出租,组展,而且还涉足展台设计搭建、餐饮、广告、运输及展示用品的租赁等方面的业务领域。

这种方式的优势是在统一的标准下提供“一条龙”服务。

如果这种优势发挥得当,不仅可以方便会展活动的参加者,而且可以提高会展活动的整体效率和经营效益。

会展场馆经营与管理

会展场馆经营与管理

会展场馆经营与管理1. 简介会展场馆是指用于举办各类展览、会议、论坛等大型活动的场所。

会展场馆的经营与管理是指对会展场馆进行运营和管理,使其能够有效地满足组织者和参与者的需求,提供良好的活动环境和服务。

2. 经营模式2.1 自营模式自营模式是指会展场馆由场馆所有者或经营方自行进行管理和运营。

在这种模式下,场馆所有者或经营方承担了所有的运营责任和风险。

自营模式的优势在于可以直接控制场馆的运营和服务质量,但需要承担较高的运营成本和风险。

2.2 租赁模式租赁模式是指会展场馆将场地出租给活动组织者,由组织者负责具体的活动运营和管理。

在这种模式下,场馆所有者或经营方只提供场地,不承担具体的运营职责。

租赁模式的优势在于减少了运营成本和风险,但对活动组织者的要求较高,需要他们具备一定的运营和管理能力。

3. 管理要点3.1 设备设施管理会展场馆的设备设施是举办活动的重要基础。

对于场馆经营者来说,保证设备设施的正常运行和维护是管理的重要一环。

需要制定设施维护计划,定期进行设备设施的检修和保养工作,确保其处于良好的状态。

同时,还需要关注市场上新的设备设施的引进和更新,以提升场馆的服务水平和竞争力。

3.2 活动管理活动管理是场馆经营与管理的核心内容。

包括活动的策划、组织、执行和评估等各个环节。

在活动策划阶段,需要根据市场需求和参与者的需求,制定活动的主题、内容和形式。

在活动组织和执行阶段,需要协调各方资源,确保活动的顺利进行。

在活动评估阶段,需要对活动的效果进行评估,以便提升后续活动的质量。

3.3 营销策划有效的营销策划可以吸引更多的活动组织者和参与者,提升场馆的知名度和形象。

营销策划包括市场调研、定位、推广和宣传等工作。

需要了解市场需求和竞争情况,确定场馆的差异化竞争战略。

通过多种渠道进行推广和宣传,如线上渠道、合作推广和参加行业展会等,提升场馆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3.4 客户服务客户服务是会展场馆经营与管理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会展场馆的运营管理模式

会展场馆的运营管理模式

会展场馆的运营管理模式引言会展场馆作为大型活动和展览的承办地,在现代经济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会展场馆的运营管理模式对于提高场馆的利用率、增加收益、提升客户满意度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会展场馆的运营管理模式,并讨论其优势和挑战。

1. 传统的场馆运营管理模式传统的场馆运营管理模式主要以场馆出租为核心,通过租赁场馆给企业、机构和个人举办各类活动来获取收益。

这种模式的优势在于简单直观,并且能够确保一定的收入。

然而,传统模式的劣势也很明显,如场馆利用率不高、场馆设施的维护等问题。

2. 创新的场馆运营管理模式为了解决传统场馆运营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一些创新的模式正在被采用。

这些创新模式包括以下几个方面:2.1 多元化的活动组织除了传统的租赁场馆给企业、机构和个人使用外,场馆可以自己组织多元化的活动。

例如,可以与相关行业合作举办各类展览、论坛和培训等活动,通过自主组织活动来提高场馆利用率和增加收益。

2.2 定制化服务根据不同客户的需求,场馆可以提供定制化的服务。

例如,为某个企业定制场馆布置和装饰,为某个活动提供特殊的设备和技术支持等。

通过提供差异化的服务来满足客户的需求,提升客户满意度。

2.3 场馆品牌建设通过场馆品牌建设,可以提高场馆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例如,场馆可以与知名企业合作,举办大型展览和活动,吸引更多的参与者和观众。

同时,场馆还可以通过参与行业协会等方式加强与行业内的合作与交流。

2.4 运营效率的提升通过引入信息化和自动化技术,可以提升场馆的运营效率。

例如,采用场馆管理系统进行场馆预订和资源调配管理,提高运营效率和管理水平。

同时,还可以通过数字化展览和在线展示等方式,增加场馆的可见度和吸引力。

3. 优势和挑战创新的场馆运营管理模式带来了许多优势,包括提高场馆利用率、增加收益、提升客户满意度等。

然而,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如市场竞争的加剧、成本控制的难题、技术引入的推广等。

因此,场馆需要制定相应的策略来应对这些挑战。

会展中心展馆运营模式的问题探析

会展中心展馆运营模式的问题探析

国际会展中心展馆运营管理模式探究——以大虹桥国家会展中心为例摘要:伴随着我国展览业的不断发展,展览业对促进经济发展、丰富社会生活的作用日益突出。

作为展览活动的载体,展览馆也是展览业发展的基础,大型会展中心在我国起步晚、发展快,理论研究相对滞后,会展业经营管理中存在诸多问题,制约着会展业的发展,难以实现经济与社会利益的统一,难以形成利益集团共存。

在理论上,本研究能进一步丰富展览场所管理的一般理论,对目前会展产业研究的有益补充,有利于大型会展展会经营管理的完善与创新,为国家会议展览中心的发展战略提供借鉴和理论参考。

所以本文的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关键词:会展管理;运营模式;评价体系Research on the Operation and Management Mode of the International Exhibition CenterAbsrtact: with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exhibition industry in China, the role of exhibition industry in promoting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enriching social life is becoming more and more prominent. In theory, this study can further enrich the general theory of exhibition site management, supplement the current research of exhibition industry, and help to perfect and innovate the management of large-scale exhibition. For the national convention and exhibition center development strategy to provide reference and theoretical reference. Therefore, the research of this paper has certain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significance.Key words: exhibition management; operation mode; evaluation system目录一、绪论 (1)二、会展场馆简介 (1)(一) 会展场馆的涵义 (1)(二) 会展场馆的作用 (1)1、有利于城市会展品牌的树立 (1)2、能够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 (2)3、能够缓解社会就业压力 (2)三、我国国际会展场馆发展现状分析 (2)四、大虹桥国家会展中心运营现状 (2)(一)大虹桥国家会展中心简介 (2)(二)大虹桥国家会展中心开馆试运营 (4)1.招商招展工作 (4)2.开创商业业态新模式 (5)五、我国国际会展中心展馆运营管理面临的问题 (5)(一) 场馆建设过于盲目,场馆功能重复率高 (5)(二) 过于注重场馆建设,不重视场馆经营管理 (5)(三) 专业会展人才缺乏,场馆人才瓶颈严重 (5)六、我国国际会展中心展馆运营管理策略 (6)(一) 政府和企业共同参与,解决场馆闲置问题 (6)(二) 完善会展场馆功能,打造多元化会展场馆 (6)(三) 完善场馆配套服务,提高个性化服务水平 (6)(四) 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培养高级会展人才 (6)结语 (7)参考文献............................................................................................... 错误!未定义书签。

会展场馆的管理模式

会展场馆的管理模式

会展场馆的管理模式
01 自建自营
自建自营指的是所有权和管理权高度统一的模式,以政府主导居多,一般场馆建设成后政府拥有产权,并设立专门的机构或委托贸促会或政府部门所属的事业单位进行经营管理。

02 合资经营
合资经营指的是所有权和管理权部分统一。

包括前期共同投资建设场馆,后期运营管理的权责界定根据各方所拥有的资源与优势而定;或前期由一方投资建设,后期与另一方成立合资公司进行运营管理的等情况。

03 委托经营
委托经营指的是所有权和管理权完全分离。

包括业主委托管理公司进行管理,管理公司在双方约定的管理权限范围内进行管理,并向业主收取管理费;或管理公司承包会展中心,自负盈亏,每年完成合同约定的任务并向业主上缴一定的收入等情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京会展场馆运营管理模式比较研究北京会展场馆管理体制可概括为事业单位管理体制、事业单位性质但企业化运行的管理体制、事业单位改制企业体制和企业化的管理体制四种类型;北京会展场馆运营模式则可以划分为场馆出租型、场馆自营型和场馆分包型。

北京会展场馆运营和管理体制中存在管理体制陈旧、主要依靠出租场地、经营定位不准、专业化水平不高、绩效低下等问题。

需要从运营和管理体制进行深化改革。

会展场馆及设施是举办国际会展活动的物质载体。

场馆的运营管理直接关系到国际活动举办的效果和社会影响。

而场馆的运营管理则涉及到政府、专业会展企业、参展企业、设计布展企业和场馆自身等各方面的利益关系。

其中,最主要的是政府(投资方)、场馆(管理方)和运营公司(承包经营商)三方利益关系。

在我国各地,会展场馆运营管理非常复杂,运营模式多种多样。

一般认为,国内较为成功的展馆经营模式基本有四种形式:一是政府建造,委托企业经营;二是政府出资,由政府经营管理;三是中外合资,单一经营,企业化运作;四是中外合资,集团化多种经营[1]。

这里,我们从管理和运营两个方面来研究北京会展场馆的体制。

一、北京会展场馆管理体制会展场馆的管理体制与投资主体密切相关,场馆的投资建设主体既有政府又有企业和其他社会组织,既有公共部门、行业组织也有私营企业。

会展场馆建成以后,投资主体可以自行负责管理和运营,也可以委托企业或专业组织运营和管理。

在我国,早期的场馆一般实行政府投资、建设并负责运营的管理体制。

随着政府体制改革和市场对外开放,场馆投资建设主体多元化,场馆的管理体制也发生了变化。

从北京的情况看,北京现有的会展场馆绝大部分是由政府投资建设的,场馆建成以后的管理体制也经过了较大的变化。

目前,北京的会展活动场馆有四种管理体制。

(一)事业单位管理体制采取事业单位体制的主要是举办以公益性活动为主的场馆。

一般来说,历史、文化、科技、教育性质的展出场馆(如,博物馆、图书馆、科技馆、航空博物馆、艺术展览馆等)以及配合政府重大活动主题的展馆(如,北京规划展览馆等)都由政府投资建设,建成后一般采取事业单位管理体制。

如,国家博物馆、北京科技馆、中华世纪坛艺术馆等就采取了事业单位管理体制,管理人员纳入事业单位编制控制,人员经费、管理经费、举办活动的经费等由财政全额拨付。

这种体制体现了场馆的公益性质,是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体现。

其优势是政府举办活动有保障;展出活动一般实行免费或低票价开放,社会效益显著。

这种管理体制的缺点是缺乏活力和经营意识,冗员较多,财政负担较重。

(二)事业单位性质、企业化运行的管理体制事业单位性质、企业化运行的管理体制一般都是从事业单位管理体制演变而来的,是我国市场化改革的产物。

如,北京工人体育馆和工人体育场,是由北京市总工会投资建设的专业化体育场馆,在上世纪70年代以前实行的是全额拨款事业单位管理体制。

上世纪80年代以后对管理体制逐步进行改革,目前仍然实行事业单位性质、差额拨款的管理体制,但采取企业化运作的方式。

这种体制的优势体现在:一是国家作为投资方的收益较有保障,政府举办的各类活动,特别是公益活动的档期较有保证,可以发挥场馆经营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二是有一定的财政资金支持和保障;三是可为本地锻炼培养大批会展专业人才;四是企业自身的经营发展策略与城市发展战略能保持高度统一。

这种体制的劣势体现在:一是在划分政府行为和市场行为的关系上,不容易分清理顺,政策性经营与市场化经营混在一起,难以准确判断经营绩效,容易导致场馆吃国家的大锅饭;二是对人才要求较高;三是对管理水平要求较高;四是存在人员负担包袱。

如,工人体育馆离退休人员包袱比较沉重,他们近年来一直呼吁希望政府能从场馆中剥离离退休人员,将他们纳入社会养老体系。

(三)事业单位改制企业体制北京一部分建设时期较早的场馆都经历了这种体制的转变过程,这也是事业单位管理体制改革的结果。

如,建设于上个世纪50年代的北京展览馆,在改革开放以前的计划经济时期是事业单位管理体制。

1984年,北京展览馆由事业单位改制为企业,正式注册成立北京展览馆展览服务公司,并完成了企业法人执照的办理。

1998年2月,北京首都旅游集团成立,北京展览馆划归首旅旗下,成为首旅集团公司下属的国有独资企业。

1999年2月,北京展览馆集中优势资产加入首旅股份实现资本上市,完成了向股份制企业改造的第一步。

事业单位性质改制为企业性质,彻底割断了场馆与政府的行政和经济隶属关系,减轻了政府财政负担,使场馆成为面向市场自负盈亏、独立经营的法人企业。

有的场馆还逐步实现了公司制(股份制)改造,在保持国有股份的同时引进社会资本或境外资本,使场馆真正成为面向市场的现代企业。

(四)企业化的管理体制近年来,北京市一些新建设的会展场馆则普遍采取了企业化的管理体制。

其中,有三种情况:一是政府投资建设场馆,建成后组建新的运营公司或委托社会上的公司负责管理和运营。

如,国家会议中心、国家体育场(鸟巢)、国家游泳中心(水立方)、国家会议中心等。

由于这些场馆由国家或北京市政府投资兴建,所以这些场馆一般采取的是国有独资的企业管理体制。

二是由行业协会(组织)投资建设的场馆,建成后成立专业公司负责管理和运营,如中国国际展览中心新馆(简称新国展)。

新国展由中国贸易促进委员会所属的北京中展投资发展有限公司负责投资建设,建成后由北京国展国际展览中心有限责任公司负责管理和运营,该公司完全按照现代公司制度运行,下设四个职能部门,公司经营管理人员仅50多人。

新国展在管理体制上实现了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彻底分离,使场馆成为面向市场独立经营的企业。

三是由民营资本或境外资本投资建设场馆,并由他们全权负责管理和运营。

如,五棵松体育馆,由于是民营企业投资建设,采取的是民营化的企业管理体制。

五棵松体育馆是由民营企业华熙国际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投资12个亿建成的。

2008年奥运会结束后,五棵松体育馆面临着自身的转型。

2010年,华熙国际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和总部位于美国的全球领先体育和娱乐推广公司aeg之间达成的协议,拥有18000个座位的五棵松体育馆更名为“万事达中心”,冠名模式为5+3,(五年的独家冠名,3年的联合冠名)。

作为业主华熙国际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的重要战略伙伴,nba和aeg与业主的场馆运营公司合作,为“万事达中心”的管理和赞助提供全方位的咨询和支持服务。

二、北京会展场馆运营体制会展场馆的运营体制是场馆具体经营形式、经营方式的总称。

据笔者调研了解,北京会展场馆运营体制主要有场馆出租型、场馆自营型和场馆分包型等三种运营形式。

(一)场馆出租型从调研了解的情况看,北京大多数场馆采取了场馆出租的运营方式。

场馆方作为业主,与活动举办方(举办者或展览公司)签订场地承租协议,双方明确责、权、利关系。

业主方提供场地和必要的服务,收取租金;举办方取得场地使用权后,委托展台搭建商展开布展等一系列活动。

由于北京会展场馆资源相对短缺,大多数场馆位置优越,北京会展经济发达,展会资源充裕,基本上处于卖方市场,因此,场馆出租型就成为北京大多数会展场馆主要的运营方式。

特别是一些以经营会议业态为主的会议中心主要就是依靠会议场馆的出租。

场馆出租型经营方式的好处是:经营者压力较小,经营获利相对轻松。

但前提是必须有稳定的会展资源和需求;会展场馆具有显著的优势和条件。

缺点是容易形成场馆经营懒惰,不思进取,缺乏发展会展经济、提升会展服务水平的动力。

(二)场馆自营型场馆自营型即场馆自己经营、运营,不对外出租场地。

这种运营体制与场馆管理体制有关,也与场馆本身条件相关。

一般来说,事业单位管理体制、规模较小的场馆或专业化的场馆都实行场馆自营的经营方式。

如,国家博物馆、工人体育场、工人体育馆、中华世纪坛艺术馆、五棵松体育馆等,就是自己运营,自己招展,不委托社会上的公司运营,一般也不对外分包业务。

(三)场馆分包型场馆分包,就是将会展活动中的某些业务分包给社会上的专业公司来经营。

分包就是将会展业务流程分解并进行合理的专业化分工,委托不同的专业公司进行运营,将相关业务分包给设计商-供应商-配货商-搭建商、营销商-劳务商等专业化公司,共同参与会展活动。

场馆分包型的运营模式是现代会展业的发展方向,是现代会展经济综合化、专业化、规模化、国际化新趋势的必然要求。

要适应现代会展经济的发展,仅靠场馆自身力量或个别的展览公司是不可能办好会展的。

必须借助专业化公司的力量,通过专业协作才能完成一次成功的会展活动。

北京新国展建成后,就采取了场馆分包的运营体制,它们将大量的操作性业务外包给专业的公司来进行。

如,市场调查交由专业的市场调查公司来进行,客户维护雇佣专门的公关公司来进行,展台设计和搭建交给专业的设计公司和布展公司,场地的维护、劳务的派遣以及服务的保障都由专业公司来进行运营,分包运营方式取得了显著的运营效果。

场馆的管理体制与运营体制之间存在紧密关系(参见表1),运营体制一般是由管理体制决定的。

一般而言,事业单位性质管理体制的场馆与市场化距离较远,一般都采取场馆出租或自营的经营方式,而企业化管理体制的场馆一般都采取场馆出租或分包经营方式。

据笔者统计调研,北京场馆运营体制与管理体制之间存在如表1所示的相互关系。

三、北京场馆运营和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从目前北京会展场馆的管理和运营体制来看,管理体制比较陈旧僵化,经营机制不活,市场化程度偏低,制约北京会展活动场馆经营管理方面的主要问题有:(一)事业单位性质管理体制的场馆占全市会展场馆半数以上,市场化程度偏低,服务水平不高从全市会展场馆来看,一半以上的场馆仍然实行事业单位管理办法,特别是一些传统的展馆(如,博物馆、科技馆、艺术馆、体育馆等)面临自身定位和发展转型的问题。

过去,我们一般把博物馆、科技馆、艺术馆等笼统地视为公共文化服务设施,这些场馆因而都实行事业单位管理体制。

2011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指导意见》要求对事业单位进行清理和分类,要求“对从事公益服务的,继续将其保留在事业单位序列、强化其公益属性”。

即便是公益事业,也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

充分发挥市场在公益事业领域资源配置中的积极作用”。

《中共北京市委关于发挥文化中心作用加快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之都的意见》也明确指出:“推进文化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对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实行企业化管理,探索通过转换内部机制增强活力、改善服务的途径,不断深化劳动人事、收入分配、劳动保障制度改革。

”因此,笔者认为,有必要对全市实行事业单位管理办法的会展场馆进行科学分类,一部分从事公共文化服务的场馆设施可以继续实行事业单位管理办法,但要“强化其公益属性”;另一部分可以实行市场化经营或可以由市场配置资源的场馆设施则要进行管理体制的改革,从事业单位性质改为企业性质,促其走向市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