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基础教程(苏州大学出版社李岚主编)
《基础会计》参考书目

《基础会计》参考书目
∙郭惠云主编:《基础会计》,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5年7月,第2版。
∙刘尚林、杨明海主编:《基础会计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6年2月,第1版。
∙吴良海主编:《基础会计学》,立信会计出版社,2007年9月,第1版。
∙李宗民主编:《基础会计学》,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年1月,第1版。
∙郑新成主编:《基础会计学》,立信会计出版社,2007年5月,第3版。
∙徐泓主编:《基础会计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8月,第2版。
∙(美)安东尼(Anthony,R.N.),(美)布莱特纳(Breitner,L.K.)著,范海滨译:《会计学基础》,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年1月,第1版.
∙怀尔德等著,崔学刚、饶菁改编:《会计学原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3月,第1版。
∙(美)马歇尔,(美)麦克马纳斯,(美)维勒著,沈洁译:《会计学——数字意味着什么(第六版)》,人民邮电出版社,2005年5月,第1版。
∙(美)安东尼,(美)布莱特纳主编:《会计学基础(第9版)》,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年9月,第1版。
∙李海波主编:《新编会计学原理——基础会计》,立信会计出版社,2006年5月,第12版。
∙孙铮主编:《基础会计》,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7年9月,第三版。
∙娄尔行主编:《基础会计》,上海三联书店,1998年6月。
∙王俊生主编:《基础会计学》,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9年10月。
∙孙俊章主编:《基础会计学》,陕西人民出版社,1995年12月。
∙金中泉主编:《会计学基础》,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2年7月。
基础会计教学教案

周数 4
讲授时间 4 学时
章、节 第 1 章第 1~2、3、4 节
备注
教学目的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会计的基本概念,会计的本质、会计 对象、会计的职能与目标、会计方法及其构成等内容。 会计涵义、会计对象、会计的职能、会计方法等。 会计的涵义、职能、方法。 第一章 总 论 第一节 会计的概念 一、会计的产生 在原始社会, 对生产活动的计算和计量仅凭部落首领的头脑记忆即 可。当生产力发展到一定水平的时候,生产活动频繁,劳动产品增 加,剩余产品出现,单凭头脑计算和记忆已远远不够,于是产生了 “结绳记事”、“刻竹作书” 等记录和计算方法。这是会计的萌 芽。 二、会计的发展 我国唐代出现 “账簿” 一词, 到宋朝会计有了突飞猛进的发 展,出现了 “四柱清册”。四柱是指:旧管、新收、开除、实在, 其含义分别相当于期初余额、本期收入、本期支出、期末余额。并 归纳出了四柱之间的平衡关系:旧管 + 新收 = 开除 + 实在。 明清两代以货币为会计记录的统一量度,并设计了 “龙门 账” 核算方法,它把全部经济业务划分为进、缴、存、该四大类, “进” 指收入, 缴” 指支出, “ “存”指资产, “该” 指负债。 它们之间的关系为:进–缴=存–该。 在国外,会计的萌芽产生的也很早。如古埃及法老设有专职 “录事”,管理宫廷的税赋收入和官吏俸禄、军饷等各项支出。古 巴比伦在瓦片上作商业交易的记录。但作为记账方法,在十三世纪 以后才出现。在欧洲,十三世纪初期,地中海沿岸封建社会开始解 体,资本主义开始萌芽。意大利 的佛罗伦萨出现高利贷者。他们 从官吏、 富商手中将闲散钱财聚集起来, 放给手工业者。 “借” 用 和 “贷” 分别反映其业务。这是借贷记账法的萌芽。1494 年, 意大利数学家卢卡·帕乔利(Luca. Pacioli)在《算术、几何与 比例概要》中的“簿记论”一章中,系统地总结了借贷记账法。 会计是适应生产活动发展的需要而产生的, 并随着生产的发展而发 展。经济越发展,会计越重要。 三、会计的职能 会计的职能是指会计在经济管理中所具有的功能。具体来讲, 就是会计是用来做什么的,对于这个问题,马克思曾有过精辟的论
苏州大学基础会计学课程试卷T卷共页

《基础会计学》课程试卷(T)卷共6页考试形式闭卷年月院系年级专业学号姓名成绩一、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5分)1、科目汇总表2、调整账户3、期间费用4、财务成果5、账户对应关系二、填空(每小题0.5分,共10分)1、会计核算方法是互相联系,密切配合的,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方法体系.•在这个体系中,就其主要工作程序或工作过程来说,就是三个环节,•即、__________ 和__________。
2、配比原则是指企业在进行会计核算时,期间内的和相互配比。
3、资产是指由过去的交易、事项形成,并由企业或的资源,该资源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
4、所谓试算平衡是指,在结算出一定时期全部账户和的基础上,根据的平衡关系和来检查和验证的一种专门方法。
5、账户可以按其所提供划分为总分类账户和明细分类账户。
6、企业的利润总额包括、和。
7、材料采购成本是由和组成的。
8、会计凭证是用来记录经济业务,明确经济责任,并作为依据的书面证明。
三、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1、借贷记账法下所有账户期末余额平衡是由()。
A.借贷记账法的记账法则决定的 B.会计基本等式决定的C.复式记账法决定的 D.平行登记法决定的2、“待处理财产损溢”账户的贷方余额表示()。
A.等待处理的财产盘盈 B.等待处理的财产盘亏C.尚未处理的盘亏毁损数大于尚未处理的盘盈数的差额D.尚未处理的盘盈数大于尚未处理的盘亏毁损数的差额3、对库存现金进行清查应采用的方法是()。
A.技术推算法 B.实地盘点法C.询证核对法 D.抽查法4、记账凭证核算程序登记总分类账的依据是()A.原始凭证 B.记账凭证C.多栏式日记账 D.科目汇总表5、在一个会计期间发生的一切经济业务,都要依次经过的核算环节是()。
A.设置会计科目、成本计算、复式记账B.复式记账、财产清查、编制会计报表C.填制审核凭证、复式记账、编制会计报表D.填制审核凭证、登记账簿、编制会计报表6、已知某企业主营业务利润100万元,管理费用20万元,财务费用10万元,营业费用5万元,营业外收入8万元,填入利润表中的营业利润是()。
(2024年)初级会计经济法基础电子版教材

知识产权具有无形性、专有性、 地域性、时间性等特点。
24
专利权保护范围及实施许可
专利权保护范围
发明、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等专利权 的保护范围以其权利要求的内容为准 。
专利实施许可
专利权人可以通过许可合同允许他人 实施其专利,并收取专利使用费。
2024/3/26
25
商标权注册、使用与保护
21
用益物权和担保物权
2024/3/26
用益物权的概念和种类
用益物权是指对他人之物在一定范围内进行使用、收益的 权利,包括土地承包经营权、建设用地使用权、宅基地使 用权、地役权等。
担保物权的概念和种类
担保物权是指为确保债权的实现而设定的,以债务人或第 三人的特定财产为标的的物权,包括抵押权、质权和留置 权等。
3
经济法定义与特点
2024/3/26
经济法定义
经济法是调整国家宏观经济管理过程中所发生的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它不能简 单地认为就是调整经济关系的法律。
经济法特点
经济性、政策性、行政主导性、综合性等。其中经济性是指经济法作用于市场经济,直 接调整特定的经济关系;政策性是指经济法是国家对经济实行宏观调控的重要法律手段 ,它随着国家政策的变化而变化;行政主导性是指在经济法中,行政机关往往发挥着主
15
合同终止与解除
1 2
合同终止情形
列举合同终止的各种情形,如履行完毕、解除等 。
合同解除条件
分析合同解除的条件和程序,如违约行为、不可 抗力等。
3
合同解除后的法律后果
阐述合同解除后各方应承担的法律责任。
2024/3/26
16
违约责任及救济措施
2024/3/26
会计学基础教学大纲(非会计专业)

会计学基础教学大纲(非会计专业)二、课程教育目标《会计学基础》课程是一门会计专业理论和业务技术都很强的课程,按照教学的基本规律,由浅入深,由简入繁,是在阐明会计理论和记账原理后,通过一些实际业务而不拘泥于某些实际业务的现行做法来说明会计核算的基本技术和方法的。
本课程教育目标为:1.使学生了解会计在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基本功能和特征2.使学生了解会计循环过程3.熟练的阅读人民币和外币的财务报表并会进行简单的分析三、理论教学内容与要求第一章总论本章的目的是使学生对会计学有一个初步的认识,明确会计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学习会计的兴趣,了解从事会计工作的条件,明确会计的职能、会计核算监督的对象和目标。
因此本章属于一般了解的章节。
本章重点为会计的职能、会计核算监督的对象和目标。
第一节会计的历史现实意义及其会计从业资格第二节会计的含义和会计职能第三节会计核算监督的对象与目标第二章资产负债表本章中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是六大会计要素中的前三个,它们之间的关系——会计恒等式是设置会计科目、复式记账和编制会计报表等会计核算方法建立的理论依据,在会计核算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资产负债表的三个假设是四大会计假设中的前三个,除此之外还有会计分期假设(是编制利润表的前提),它们是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
资产负债表的计量属性的变更是2007年最新会计准则重大变动之一。
资产负债表内具体各项目是后面会计账户和复式记账中会计科目使用的铺垫。
本章内容全部是重点,难点在于对计量属性的理解。
第一节资产负债简介第二节资产负债的假设第三节资产负债表的计量属性第四节资产负债的具体内容第三章资产负债表的变动与利润表企业的经济活动引起资产负债表的变动,资产负债表反映企业经济活动的结果。
经济活动会引起资产负债变动无外乎四种情况,其中销售业务由于会使企业取得利润,从而使企业资产总额和所有者权益净增加。
利润表是对资产负债表的补充说明,补充说明所有者权益变动的原因。
中职基础会计教材

中职基础会计教材张玉森.陈伟清中等职业教育会计专业国家规划教材《基础会计》第四版.北京:高等基本信息, 作者:陈伟清张玉森, 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第3版 (2008年2月1日), 丛书名: 中等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 平装:191页, 正文语种:中文, 开本:16, ISBN:9787040232271, 条形码:9787040232271, 定价:18.80, 内容简介《基础会计(第3版)》是中等职业教育国家规划会计专业主干课程教材,也是财经类专业的基础课程教材。
《基础会计(第3版)》在第二版的基础上,按照教育部颁布的《中等职业学校会计专业教学指导方案》、财政部2006年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及2004年颁布的《小企业会计制度》修订而成。
《基础会计(第3版)》内容为:会计的基本概述、会计要素及会计平衡公式、账户和复式记账、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主要经济业务的核算、财产清查、会计核算程序和财务会计报告等。
每章内容除设计知识点、请注意、相关链接、小知识、技能ABC、练一练等栏目外,还配有一个贯穿全书的情景故事,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对每章涉及的名词概念也进行了归纳,以便查询。
另外,对学有余力的同学给出社会实践的方向,旨在提高其动手能力。
编辑推荐《基础会计(第3版)》是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
目录第一章概述第一节会计的概述一、什么是会计二、会计的基本职能三、会计的特点第二节我国会计工作的管理体制一、我国会计管理体制结构二、财政部的管理职责第三节企业的经济活动与经济业务一、企业的经济活动二、企业的经济业务三、会计对象第四节会计机构与会计人员一、会计机构二、会计人员会计法律规范体系第五节一、会计法律二、会计法规三、会计规章【检查与思考】第二章会计要素及会计平衡公式第一节会计要素一、资产二、负债三、所有者权益四、收入五、费用六、利润第二节会计核算方法一、会计核算方法的内容二、会计核算方法体系第三节会计要素的相互关系与会计平衡公式一、会计要素的相互关系二、会计平衡公式【检查与思考】账户和复式记账第三章第一节会计科目与账户一、会计科目二、账户复式记账与借贷记账法第二节一、复式记账二、借贷记账法第三节总分类账户与明细分类账户的平行登记一、平行登记要点二、平行登记举例【检查与思考】第四章会计凭证第一节会计凭证概述一、会计凭证的概念二、会计凭证的种类第二节原始凭证一、原始凭证的概念二、原始凭证的种类三、原始凭证的基本内容四、原始凭证的填制五、原始凭证的审核记账凭证第三节一、记账凭证的概念二、记账凭证的种类三、记账凭证的内容四、记账凭证的填制五、记账凭证的审核第四节会计凭证的传递、装订和保管一、会计凭证的传递二、会计凭证的装订三、会计凭证的保管【检查与思考】第五章会计账簿第一节账簿概述一、账簿的概念二、账簿的种类第二节账簿使用规则一、账簿启用规则二、账簿登记规则第三节账簿的设置和登记一、日记账的设置和登记方法二、分类账的设置和登记方法三、备查账的设置和登记方法第四节错账更正方法一、查找错账方法二、错账更正方法对账和结账第五节一、对账二、结账【检查与思考】第六章主要经济业务的核算第一节企业筹集资金的核算一、设置的主要账户二、投入资本业务和借人资金业务的核算第二节供应过程的核算一、设置的主要账户二、供应过程主要经济业务的核算三、供应过程的核算程序第三节生产过程的核算一、设置的主要账户二、生产过程主要经济业务的核算三、生产过程的核算程序销售过程的核算第四节一、设置的主要账户二、销售过程主要经济业务的核算第五节利润形成和分配的核算一、设置的主要账户二、利润的形成和分配业务的核算三、销售过程和利润核算程序第六节成本计算一、成本计算的概念二、成本与费用的区别与联系三、材料物资采购成本的计算四、产品生产成本的计算五、产品销售成本的计算【检查与思考】第七章财产清查第一节财产清查概述一、财产清查的概念二、财产清查的种类三、财产清查的范围第二节财产清查的方法一、财产物资的盘存制度二、财产清查的准备工作三、财产清查的方法第三节财产清查结果的处理一、财产清查结果的处理程序二、财产清查结果的处理方法【检查与思考】第八章会计核算程序第一节会计核算程序的概念与选择一、会计核算程序的概念二、会计核算程序的选择第二节记账凭证核算程序一、记账凭证核算程序的特点二、记账凭证核算程序的记账程序三、记账凭证核算程序的应用四、记账凭证核算程序的优缺点第三节科目汇总表核算程序一、科目汇总表核算程序的特点二、科目汇总表核算程序的记账程序三、科目汇总表核算程序的应用四、科目汇总表核算程序的优缺点【检查与思考】财务会计报告第九章第一节财务会计报告概述一、财务会计报告的概念二、财务会计报告的种类三、财务会计报告的编制要求第二节财务会计报告的编制一、资产负债表二、利润表第三节财务会计报告的报送和审批一、财务会计报告的报送二、财务会计报告的审批第四节会计档案管理一、建立健全会计档案管理制度二、会计工作的交接手续【检查与思考】序言本书自2002年出版后,一直备受广大师生欢迎。
基础会计教案(含板书)

基础会计教案(含板书)章节一:会计概述教学目标:1. 理解会计的定义和作用。
2. 掌握会计的基本原则和假设。
3. 了解会计要素和会计等式。
教学内容:1. 会计的定义和作用2. 会计的基本原则和假设3. 会计要素和会计等式教学步骤:1. 引入会计的概念,引导学生思考会计的作用。
2. 讲解会计的基本原则和假设,通过实例进行解释。
3. 介绍会计要素和会计等式,解释它们之间的关系。
板书设计:1. 会计的定义和作用2. 会计的基本原则和假设3. 会计要素和会计等式章节二:会计记录方法教学目标:1. 掌握会计记录的基本方法。
2. 学会使用会计科目和账户。
3. 理解借贷记账法的原理和应用。
教学内容:1. 会计记录的基本方法2. 会计科目和账户3. 借贷记账法的原理和应用教学步骤:1. 介绍会计记录的基本方法,如凭证、账簿和报表。
2. 讲解会计科目和账户的概念,区分它们之间的区别。
3. 解释借贷记账法的原理,通过实例演示其应用。
板书设计:1. 会计记录的基本方法2. 会计科目和账户3. 借贷记账法的原理和应用章节三:会计分录和试算平衡教学目标:1. 学会编制会计分录。
2. 理解试算平衡的概念和意义。
3. 掌握试算平衡表的编制方法。
教学内容:1. 会计分录的编制2. 试算平衡的概念和意义3. 试算平衡表的编制方法教学步骤:1. 讲解会计分录的编制方法,区分借方和贷方。
2. 介绍试算平衡的概念和意义,解释其重要性。
3. 演示试算平衡表的编制方法,通过实例进行练习。
板书设计:1. 会计分录的编制2. 试算平衡的概念和意义3. 试算平衡表的编制方法章节四:资产的核算教学目标:1. 掌握资产的分类和特点。
2. 学会使用账户对资产进行核算。
3. 理解资产的计量和披露。
教学内容:1. 资产的分类和特点2. 账户的设置和使用3. 资产的计量和披露教学步骤:1. 介绍资产的分类和特点,如流动资产和非流动资产。
2. 讲解账户的设置和使用方法,区分借方和贷方。
会计基础课程本书主要是讲述基本的慨念和基础知识,全书共计章

2008年企业年终财务决算与所得税汇 算清缴筹划技巧
11、实际发生的而未取得发票的费用是否可以在税前 抵扣?
《企业所得税税前抵扣办法》 权责 可以抵扣 比如: 利息费用
12、企业发生的符合条件的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支出, 除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另有规定外,不超过 当年销售(营业)收入15%的部分,准予扣除;超 过部分,准予在以后纳税年度结转扣除
眼泪是-所有者权益; 人情是-其他应付款; 误会是-错误分录; 解释是-更正分录; 回忆是-财务分析; 分手是-破产清算; 复合是-回转分录; 再婚是-资产重组; 读书是-长期投资; 买衣服是-包装费; 旧情难忘是-递延资产; 找情人是-营业外支出; 上医院是-维修费 ❖ 希望大家今天都有营业外收入
一个会计处理上难题
❖ 参加过一次社会审计,在稽核过程中,我发现一笔买狗的会计分录,财务人员把买狗的支 出计入了管理费用!除了买狗的费用外,还有买肉买奶粉的营养费,有狗咬人的赔偿费, 有给狗治病的医疗费,还有狗死后卖狗皮的收入。。。。。。 在交换意见时,我把狗的问题提出。 被审计单位领导解释了买狗的理由:一是它夜间可以进行巡逻;二是狗有一种威慑力。。 财务主管说:于是就把它计入了管理费用! 财务主管接茬说:呵呵~~~~~,买来后,以后关于狗的问题就多了。1、因为买的是小狗, 害怕养不活,就买奶粉买肉给它吃,这些支出入账又作了难;2、狗慢慢长大了,起到了 威慑作用,但意外发生了,开始咬人了,单位承担了所有医药费不说,还赔了人家1500块 钱;3、花了1万多元,为狗办户口;4、前段时间,狗医治无效死亡,因狗是病死的,肉 不能吃。但狗皮卖了60多元。但国家财务制度要求收支两条线,卖狗皮的钱和医药费又让 我们做难。。。。。现在想,还不如当初计入固定资产,这样就可以记入固定资产清理。 但当初没做固定资产,现在又怎能记固定资产清理呢?! ——哎,他们说得头头是道,我现在也搞不清楚了!晕!晕!晕!…… 如果你是这个单位的会计该如何处理 这狗死了,该怎样进行帐务处理才不违反国家的政策?出于人道主义方面的考虑,怎样对 狗进行安葬? 谢谢大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经济管理中所具有的 功能
核算 职能 监督 职能
会计的基本职能
核算职能
• 提供会计信息
确认 输入 计量
转换
记录
报告
输出
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
特点
反映过去发生的经济事项
完整性,连续性和系统性
会计监督职能
货 币 监 督
特点
事前监督、事中监督和事后监督
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督
(二)会计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
古代会计 近代会计
现代会计 现代会计又 称为预测、 决策会计, 其标志是二 十世纪二十 年代以来在 成本会计的 基础上形成 管理会计的 内容和体系
古代会计 主要表现 为官厅会计, 会计从业人 员多为各级 官厅、衙门 服务
近代会计又 称为企业会 计,其标志 是十四、十 五世纪复式 记账体系的 形成
中国古代位于云南地区的佤族人把一根绳索高挂于墙上,用于记载 与清算债权、债务账目。他们将一根用来记数或记事的绳索分为三个区 间,分别代表放债数额、放债利息和放债时间等不同的反映内容。如在 绳的上部结出三个大结,便表示已借出去三元滇币,在中间结出一个大 结和一个小结,表示每半年应收一元半滇币的利息,而在绳的下部所结 出的三个大结和一个小结,则表示上述债务已经借出去三年半了。
包括四层含义 1.体现了会计本质:一种管理活动 2.体现了会计对象:企业、行政事业单位的经济活 动(资金活动) 3.体现了会计的基本特点: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 4.体现了会计的职能:核算和监督
第二节
会计的对象
一、会计对象 指会计工作所要核算和监督的内容;具体来 说,会计对象的静态形式是资金,动态形式是资 金运动。 资金运动:资金的投入、资金的运用、资金 的退出。 其具体运动过程是: 供应过程 生产过程
(1)古代会计阶段(1494年以前) (从会计产生~复式簿记方法的产生) 产生了“结绳记事”、“刻竹作书”等记录和计算 方法。这是会计的萌芽。 中国:会计名词出现(西周时 就有“司会”一词
垒石 会计的发展 计数
账簿(唐朝) 结绳 四柱清册结账法(宋朝 ) 龙门账 (明清时期 )
记事
会计产生的萌芽
西方:复式记账
二、会计核算方法 1.设置账户 2.复式记账 3.填制和审核凭证 4.登记账簿 5.成本计算 6.财产清查 7.编制财务会计报告
第五节 一、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 会 计核算的基本前提和一般原 则
会计核算基本前提又称会计假设,对会计核算所处的
时间、空间环境所作的合理设定。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包 括:
会计 主体
持续 经营
会计 分期
货币 计量
(1)
(2)
(3)
(4)
二、会计核算的基础
企业应当以 为基础进 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 权责发生制又称为应计制或应收应付制。它 是以收入和费用是否在本期已经发生为标准来确 认本期收入和费用的一种会计处理方法。
动态要素:收入、费用、利润
三、会计要素之间的关系
(一)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二)收入-费用=利润 (三)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 用)
第四节
会 计 方法与程序
一、会计方法 1、会计核算方法 2、会计分析方法 比较法、比率分析法、因素分析法等。 3、会计检查方法 核对法、审阅法 等。
销售过程
(二)工业企业会计的对象
投入
供应
生产
销售
货币 资金
借入
储备 资金
生产 资金
成品 资金
货币 资金
资金循环
第三节
一、会计要素的概念
会 计 要素
会计要素是对会计对象的基本分类,是会计 核算对象的具体化。 二、会计要素的内容
静态要素: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财 务 状 况 经 营 成 果
会计要素
《会 计 基 础》
主讲 刘慧娟(讲师) 教材 《基础会计》 (主编 李岚 苏州大学出版社)
︽ 会 计 基 础 ︾ 目 录
第一章 总论 第二章 会计科目与账户 第三章 复式记账 第四章 企业生产经营过程核算 第五章 账户的分类 第六章 会计凭证 第七章 会计账簿 第八章 财产清查 第九章 财务会计报告 第十章 账务处理程序
第一章 总 论
学习目的和要求
本章阐述了会计的基本理论 问题。要求懂得会计的概念、 职能、任务以及会计的对象。 了解会计核算的原则、方法和 程序。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五节
会计的概念 会计的对象 会计要素 会计方法与程序 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与基础
第一章 总 论
案例导入:佤族人对债权债务的处理
(2)近代会计阶段
(从15世纪中叶复式簿记产生~20世纪50年代) ●标志: 1494年,意大利数学家卢卡.帕乔利的《算术、 几何、比及比例概要》的出版。 意义:
使复式簿记广为传播,会计实现了由单式簿记 向复式簿记的转变,会计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
(3)现代会计阶段
(从20世纪50年代~ )
● 标志:管理会计出现,使会计分解为
•资料来源:康均“中国古代记账方法的发展”《财会学习》2007.2.
讨论:从会计的起源探讨会计的本质
第一节 会 计 的 概 念
一、会计的产生与发展 (一)会计的产生。会计是为了适应生产管理的 需要而产生的。 1、会计的产生是基于人类生产活动和对生产活 动进行记录的需要。据考古资料,会计(记录) 活动的历史可以追溯致四五千年以前。 2、最初,会计只是生产职能的附带部分,后来, 随着经济的发展,对经济管理工作要求日益提高, 会计才从生产职能中逐渐分离出来,成为特殊的、 由专人从事的独立职能。
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
●分工: ○管理会计:对内 ○财务会计:对外 ●背景: ○管理理论的突破
○计算机的产生
○两权分离
我国:
• 1985年颁布了《中华人民 共和国会计法》,会计工 作进入法治阶段。 • 1993年7月1日起施行的 《企业会计准则》。 • 2001年1月1日起暂在股份 有限公司执行的《企业会 计制度》。 • 2007年1月1日先在上市 公司中推行的39项企业会 计准则和48项注册会计师 审计准则。
三、会计目标
向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有用的会计信息。 ○ 会计信息使用者:
企业内部使用者
企业外部使用者
四、会计的概念
会计的涵义可理解为: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 位,采用一系列核算、分析、检查和监督的专门方 法,对企业、事业、行政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连续、 系统、综合地核算和监督,借以提高经济效益的管 理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