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阳楼记练习题选择题狂刷答案卷(2020年)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第10课_岳阳楼记》2020年同步练习卷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第10课岳阳楼记》2020年同步练习卷一、积累运用1. 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谪守(zhé)衔远山(xián)浩浩汤汤(tāng)B.潜形(qiǎn)日星隐曜(yào)樯倾楫摧(qiáng)C.皓月(hào)淫雨霏霏(fēi)岸芷汀兰(tīng)D.嗟夫(jiē)宠辱偕忘(xié)属予作文以记之(shǔ)2. 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
(1)越明年:________(2)百废具兴:________(3)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________(4)前人之述备矣:________(5)薄暮冥冥:________(6)沙鸥翔集,锦鳞游泳:________3. 下列各句中“之”的用法与其他项不同的一项是()A.前人之述备矣B.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C.属予作文以记之D.予尝求古仁人之心4. 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政通人和/春和景明B.北通巫峡/指通豫南C.浊浪排空/长烟一空D.南极潇湘/此乐何极5. 下列对课文《岳阳楼记》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作者先写岳阳楼的雄伟景观,再借景抒发不同的览物之情,卒章显志,点明主旨。
B.“微斯人,吾谁与归”既是慰勉滕子京,也体现了作者欲与古仁人同道的旷达胸襟。
C.本文以“记”为名,先写景后叙事,进而由景入情,因情而生发出议论。
D.本文写景、抒情、议论相结合,由景抒情,由情入议。
句式骈散结合,行文富于变化。
6. 用诗文原句填空。
(1)北宋文学家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运用动静结合的手法描写洞庭湖波光月影之美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2)从空间角度描写洞庭湖壮丽景色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时间角度描写洞庭湖景象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4)不管是在荣誉面前,还是受到不公正对待,作为一名老党员,他都能泰然处之,“________,________”。
岳阳楼记中考训练题及答案可打印

岳阳楼记中考训练题及答案可打印《岳阳楼记》中考阅读理解题及答案(一) 阅读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完成1-4题。
( 12 分)1、下面一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 2 分)A .浩浩汤汤,横无际涯媵人持汤沃灌(《送东阳马生序》)B .朝而往,暮而归(《醉翁亭记》) 朝服衣冠(《邹忌讽齐王纳谏》)C .前人之述备矣属予作文以记之.D .山间之朝暮也(《醉翁亭记》) 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曹刿论战》 )2、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 2 分)(1)薄.暮冥冥 ( ) (2)多会于.此 ( )(3)春和景.明 ( ) (4)不以. 物喜 ( )3、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4 分)①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译文:②微斯人,吾谁与归? 译文:4、*要表达的主要观点是什么?(用原文回答)( 2 分)答: 5、《岳阳楼记》中写到古仁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在我们的当今社会有没有像古仁人那样为了他人或工作,不计得失、默默奉献的.人物?请举出一例,并对他(她)的精神作简评。
( 2 分)答案:1、(2分)B 2、(2分)(1)迫近(2)在,到 (3)日光 (4)因,因为 3、(4分) ①这就是岳阳楼盛大壮观的景象。
(或这就是岳阳楼的雄伟景象。
) ②(如果)没有这种人,我和谁一道呢?(或“除了这种人,我和谁一道呢?”) 4、(2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5、(2分)无固定答案。
(二)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6-8题。
(10分)6、请解释选文中加点的词语。
(2分)(1)去国怀乡( ) (2)春和景明 ( )7、请用现代汉语翻译选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1分)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译文:8、选文中的“其喜洋洋者矣”是不是一种“乐”,“后天下之乐而乐”于是一种“乐”,说说这两种“乐”有什么不同。
(2分) 答案:6.(1)离开 1分。
(2)日光,1分 7.处在高高的庙堂上,则为平民百姓担忧;处在偏远的江湖中,则替君主担忧。
初中语文部编版九年级上册第11课 《岳阳楼记》练习题(考点练习+真题练习+过关检测)(附参考答案)

九年级语文上册《岳阳楼记》练习班级考号姓名总分一、考点练习考点一:课文默写1.范仲淹《岳阳楼记》(1)《岳阳楼记》中从时间角度表现景象的千变万化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岳阳楼记》中写岳阳楼重修后发生的变化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北宋文学家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运用动静结合的手法描写洞庭湖波光月影之美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岳阳楼记》中表现迁客骚人因物而喜的两个四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岳阳楼记》中体现“古仁人”不同于“迁客骚人”对待“得”“失”态度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岳阳楼记》中与“进亦忧,退亦忧”相照应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考点二:词语理解2.以下选项中,加点词的含义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日星隐曜.:光芒B.朝晖.夕阴:日光C.春和景.明:日光D.晦明.变化者:日光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政通人和.,百废具兴若春和.景明B.属予作文以.记之不以.物喜,不以己悲C.而或.长烟一空或.异二者之为D.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考点三:文学文化常识4.《岳阳楼记》的作者是_____________,苏州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字_____________,谥号_____________,北宋的政治家、_____________。
有《范文正公集》传世。
考点四:课文理解5.下列对文章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文章首段写滕子京在逆境中的成绩,交代作记缘由,为后文写古人的阔达胸襟做铺垫。
《岳阳楼记》《范仲淹罢宴》阅读练习及答案(2020年四川省广元市中考题)

三、文言文阅读(每小题3分,共9分)【甲】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
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
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岳阳楼记》范仲淹)【乙】范文正公守邠州,暇日率僚属①登楼置酒,未举觞,见缞绖②数人营理葬具者。
公亟③令询之,乃寓居士人④卒于邠,将出殡近郊,赗⑤敛棺椁⑥皆所未具。
公怃⑦然,即彻⑧宴席,厚赒⑨给之,使毕其事。
坐客感叹有泣下者。
(《范仲淹罢宴》)【注释】①僚属:部属。
②缞绖:cuīdié,丧服。
③亟:jī,急迫地。
④寓居士人:寄居在外地的读书人。
⑤赗:fèng,送给丧者助葬的车马、束帛等物。
⑥棺椁(guǒ):下葬的物品。
⑦怃:wǔ,失意。
⑧彻:通“撤”。
⑨赒:zhōu,救济。
8.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则有去国怀乡国:国家 B.或异二者之为或:也许C.未举觞觞:酒杯 D. 卒于邠卒:死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 属予作文以记之厚赒给之B. 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使毕其事C. 乃重修岳阳楼乃寓居士人卒于邠D. 满目萧然公怃然10.下列对选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 “记”是一种文体,属于散文的范畴.甲文是一篇融叙事、写景、议论和抒情为一体的优美散文.B.甲文将”迁客骚人”和”古仁人”的览物之情进行对比,主要表达了作者对迁客骚人”以物喜,以己悲”的不屑.C.乙文“公亟令询之”中,一个“亟”字表现了范仲淹体恤百姓、关爱百姓的急切心情。
岳阳楼记考试题及答案

岳阳楼记考试题及答案一、填空题(每题2分,共10分)1. 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用“_________,_________”来形容岳阳楼的壮丽景色。
2. “_________,_________”是《岳阳楼记》中描写洞庭湖波光粼粼的名句。
3. 范仲淹在文中提到,岳阳楼的美景能够“_________,_________”,表达了对美景的赞美之情。
4. “_________,_________”是《岳阳楼记》中用以形容人的心情随着环境变化而变化的句子。
5. 文中提到“_________,_________”来说明岳阳楼的地理位置。
二、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 《岳阳楼记》的作者是谁?A. 苏轼B. 范仲淹C. 李白D. 杜甫答案:B2. 下列哪一项不是《岳阳楼记》中所描写的景色?A. 洞庭湖的波光B. 岳阳楼的雄伟C. 庐山的瀑布D. 长江的浩渺答案:C3.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句话体现了作者的什么思想?A. 个人主义B. 悲观主义C. 乐观主义D. 爱国主义答案:D4. 《岳阳楼记》中提到的“登斯楼也”的“斯楼”指的是什么?A. 黄鹤楼B. 岳阳楼C. 滕王阁D. 蓬莱阁答案:B5. 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表达了怎样的情感?A. 悲观失望B. 乐观向上C. 愤世嫉俗D. 淡然处之答案:B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1. 请简述《岳阳楼记》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句话的含义。
答案:这句话表达了作者范仲淹的高尚情操和远大抱负,意味着他愿意在国家和人民面临困难和挑战时,先于他人感到忧虑并寻求解决办法;而在国家和人民享受到幸福和快乐时,他愿意在他人之后享受这些快乐。
这体现了他以天下为己任的责任感和牺牲精神。
2. 《岳阳楼记》中,范仲淹是如何描绘岳阳楼的美景的?答案: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岳阳楼的美景。
他提到“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形容了洞庭湖的辽阔和岳阳楼的雄伟。
《岳阳楼记》阅读练习及答案(2020年湖北省十堰市中考题)

《岳阳楼记》阅读练习及答案(2020年湖北省十堰市中考题)四、课内阅读阅读文言文,依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岳阳楼记范仲淹庆历四年春,滕子京滴守巴陵郡。
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干,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
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假设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
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假设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磋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优,退亦优。
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日“先天下之优而优,后天下之乐而乐”乎!臆!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19.以下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百废具兴〔具:同“俱”,全、都〕B.郁郁青青〔郁郁:草木茂密的样子〕C.樯倾楫摧〔摧:倒下〕D.进亦忧〔进:指上文“居庙堂之高”〕2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21.以下选项中对本文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开头即入正题。
“谪守”二字,点明重修岳阳楼一事和作记缘由。
B.第2段描写洞庭湖“胜状”,以“然则”一转,提出“异”字,开启下文。
C.3、4段分写洞庭湖的阴晴景象,抒发“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
D.第5段假托“古仁人”的政治理念,表达自己的政治抱负。
22.“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范仲淹的政治理想,也是他格守的人生信条。
《岳阳楼记》习题及答案

《岳阳楼记》习题及答案《岳阳楼记》习题及答案《岳阳楼记》是北宋文学家范仲淹的代表作品,学习完《岳阳楼记》,我们一起来看看关于《岳阳楼记》的考题吧!《岳阳楼记》习题及答案范仲淹一. 庆历四年春……属于作文以记之。
1.“庆历”的解释正确的是( )A.宋仁宗赵桢的年号。
B。
唐太宗赵桢的年号。
C。
宋高宗赵构的年号。
2.文中赞美滕之京的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重修岳阳楼盛况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交代写作缘起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面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句子是( )A.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
B。
百废俱兴。
C。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D。
属于作文以记之。
4.解词:①守:②制:5.翻译“政通人和,百废俱兴”6.本文段选自_____朝____家_____家_____写的《》。
“记”的意思是_________.7.滕之京“谪守巴陵郡”而“重修岳阳楼”,这说明了什么?答:二. 阅读2.3.4段做题.(02年哈尔滨;01年天门巿)1. 解释加点的词,给未加点的词注音。
①胜②晖③汤④霏2.加点词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朝晖夕阴/佳木秀而繁阴 B。
而或长烟一空/不能指其一端B.前人之述备矣/水陆草木之花 D。
感极而悲者矣/鸣之而不能通其意3.朗读划线的长句,“情”字要读拖音,其它处要注意连读和读断,请在要读断处(两处)标上“/”。
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4.2.3段写了“迁客骚人”的悲和喜两种感情,1段中体现由情入景而领出2.3两段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2.3段后面的议论段中,表达作者旷达胸襟且与 2.3段所写的情感呼应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岳阳楼记范仲淹复习试题一(含答案) (1)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岳阳楼记/范仲淹复习试题一(含答案)一、选择题1.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小石潭记》、《岳阳楼记》、《醉翁亭记》《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都是“唐宋八大家”的作品。
B.《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也称“诗三百”,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C.成语“鸡犬相闻”“三顾茅庐”“一鼓作气”分别出自《桃花源记》《出师表》《曹刿论战》。
D.《战国策》是一部国别体史书是西汉末年刘向根据战国史书整理而成。
【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A中《岳阳楼记》作者是范仲淹,不属于唐宋八大家。
考点:识记文学常识。
能力层级为识记A。
2.下列选项中错误的一项是()A.雨果是法国浪漫主义作家,代表作品有《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九三年》。
B.《岳阳楼记》《醉翁亭记》《湖心亭看雪》作者分别依次是北宋的欧阳修、范仲淹,明末清初的张岱。
他们各自都有内心的坚守,范仲淹坚守以天下为己任“先天下之忧而忧”,欧阳修醉卧琅琊看淡宦海沉浮,坚守“与民同乐”,张岱坚守内心的纯净与坚贞,遗世独立,追求“天人合一”境界。
C.《范进中举》选自我国清代短篇讽刺小说集《儒林外史》,主要描写明清时期科举制度下读书人及官绅的活动和精神面貌,作者吴敬梓。
文章以讽刺的笔法,通过范进中举,喜极而疯,讽刺了封建科举制度对读书人的毒害至深。
此篇与施耐庵的《智取生辰纲》、罗贯中的《三顾茅庐》、曹雪芹的《刘姥姥进大观园》均为中国古典文学中脍炙人口的经典之作。
D.“青鸟殷勤为探看”一句中的青鸟是信使的代称;风骚,本指《诗经》中的《国风》和《楚辞》中的《离骚》,后来泛指文章的辞藻。
【答案】C【解析】【详解】《儒林外史》是长篇讽刺小说,不是短篇。
故选C。
二、对比阅读请你参与“亭亭皆有情·探寻亭文化”阅读活动,完成下面小题。
(甲)环滁皆山也。
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岳阳楼记》选择题狂刷答案1.下列语句中画线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C)A. 百废具兴具:全、皆B. 薄暮冥冥薄:迫近C. 去国怀乡国:国家D. 锦鳞游泳鳞:鱼2.下列语句中画线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D)A. 春和景明四时之景B.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不可久居C. 属予作文以记之神情与苏黄不属D. 把酒临风执策而临之3.下列句子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C)A.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译:不因为外物的好坏和个人的得失而或喜或悲。
B. 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
译:有时大雾完全消散,皎洁的月光一泻千里,照耀在湖面上,波动的光闪着金色,静静的月影像沉入水中的玉璧。
C. 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译:虽然如此,那么(洞庭湖)向北通往巫峡,向南远通潇水、湘水,被贬谪的诗人大多会聚在这里,看到自然景物而触发的感情,怎能有所不同?D. 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噫!微斯人,吾谁与归?译:那一定要说:“在天下人忧之前先忧,在天下人乐之后才乐”。
啊!要是没有这种人,我能和谁归依呢?4.下列对文章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B)A. 《岳阳楼记》将群山众流、风光景物、朝暮四时的变化与“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结合起来,从而纵议政治理想,抒发“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之济世情怀。
B. 《岳阳楼记》一文之关键在于“异”字。
“或异二者之为”的“异”是指不同的景物引发“迁客骚人”的悲喜感触;“览物之情,得无异乎”的“异”是古仁人不同于“迁客骚人”,能不受自然风物的影响。
C. “衔远山,吞长江”一句妙极,动词“衔”、“吞”连用,使静景富于动态;而“衔”、“吞”的对象是连绵远山、浩荡长江,则更显动作发出者——洞庭湖的气势磅礴。
D. “浮光跃金”写出洞庭清风月夜,满湖金光跃动的胜状,具有动态美;“静影沉璧”是静景,可见洞庭湖能容千里皓月的襟怀和气势。
5.自古以来,文人墨客就与“亭”结缘,不但写出脍炙人口的名篇,还留下联语佳句。
在学习《岳阳楼记》时,小华记下了其中的一些对联,发现有很多都源自《岳阳楼记》的文意,于是他想把与课文无关的对联筛选出去。
应被筛除的一副对联是(B)A. 四面湖山归眼底;万家忧乐到心头。
B.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C. 后乐先忧,范希文庶几知道; 昔闻今上,杜少陵可与言诗。
D. 岳阳楼高巴蜀秀;潇湘水满洞庭春。
6.古诗文中有情怀下列诗句与《岳阳楼记》作者表达的家国情怀最相近的一句是(C)A.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B.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C.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底天下寒士俱欢颜。
D.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解析】《岳阳楼记》表达的是忧国忧民的情怀。
A.不同,作者感叹时不再来,壮志难酬。
B.不同,表现作者的豪迈气概和乐观精神。
C.相同,体现诗人忧国忧民的崇高思想境界。
D.不同,表现诗人虽然脱离官场,依然关心着国家的命运,不忘报国之志7.对下面加下划线字用法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D)①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②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③属予作文以记之④不以物喜A. ①②用法相同,③④用法不同B. ①②用法相同,③④用法相同C. ①②用法不同,③④用法相同D. ①②用法不同,③④用法不同8.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C )A. 文本题为“岳阳楼记”,但文中并没有对岳阳楼进行直接描写。
B. 作者先总写“岳阳楼之大观”,后分写了“迁客骚人”在不同天气状况下登楼时不同的“览物之情”。
C. 3、4两段采取对比的写法,一晴一阴,一悲一喜,两相对照,情景交融。
D. 文本最后一句表达了作者对“古仁人之心”的向往与敬慕。
9.下面各组句子中加下划线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C )A. 南极潇湘此乐何极B. 太守自谓也太守谓谁C. 则有去国怀乡游人去而禽鸟乐也D. 醒能述以文者不以物喜10.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D)A. 第②段先描写“岳阳楼之大观”,再过渡到开始讨论“览物之情”。
B. 文章以“览物之情”贯穿全文,写了迁客骚人与古仁人不同的“情”。
C. 第③④两段传达出景与情互相交融的两种截然相反的人生情境。
D. 第⑤段侧面抒发“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
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字的用法和意思相同的一项是(C)A. 居庙堂之高投诸渤海之尾B. 屠惧,投以骨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C. 乃记之而去乃重修岳阳楼D. 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解答】A 定语后置的标志,无意义/的;B 用/因为;C 于是,就/于是,就;D 对于/在。
故选C。
12.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D)A. 岳阳楼是滕子京在贬谪的情况下重修的,这构成了这篇文章写作的一个重要的背景。
B. 作者没有花大量笔墨描写在岳阳楼上看到的洞庭湖的壮观景象,因为前人记述详尽。
C. 文章描写了“迁客骚人”登临此楼时,面对或雨或晴下的湖景,感受到的悲喜之情。
D. 文章的重心是探求古仁人的情怀,表达了自己“先忧后乐,与民同乐”的政治理想。
【答案】D【解答】D.“表达了自己‘先忧后乐,与民同乐’的政治理想”错,应该是表达了自己“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理想。
故D错误。
13.下列对课文《岳阳楼记》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C)A. 作者先写岳阳楼的雄伟景观,再借景抒发不同的览物之情,卒章显志,点明主旨。
B. “微斯人,吾谁与归”既是慰勉滕子京,也体现了作者欲与古仁人同道的旷达胸襟。
C. 本文以“记”为名,先写景后叙事,进而由景入情,因情而生发出议论。
D. 本文写景、抒情、议论相结合,由景抒情,由情入议。
句式骈散结合,行文富于变化。
【解析】C.有误,应为先叙事后写景。
14.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C)A. 选文第二段开头是空间和时间两个角度来写洞庭湖的。
空间上突出洞庭湖的广大;时间上突出洞庭湖早晚景色多变。
B. 文中,淫雨、阴风、浊浪等景物触发了“迁客骚人”的悲苦之情,沙鸥、锦鳞、芷兰等景物触发了“迁客骚人”的喜悦之情。
C. “览物之情,得无异乎”的“异”指不同的自然景物所引发出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古仁人的心境D. 文中写景并不是作者的主要目的,作者真正的意图是借题发挥,谈一个人应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并以此规箴友人。
【解答】C.“览物之情,得无异乎”的“异”指不同的自然景物所引发的一般"迁客骚人”的悲喜心请的变化。
故C错误。
15.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准确的一项是(C)A. 本文虽名为“记”,但不以记叙重修岳阳楼之事为主,而是以描写洞庭湖的景象为主,描写景象是为了引出“览物之情”。
B. 文中的“迁客骚人”触景生情,因物(景)一暗一明而引发情一悲一喜。
这是作者反对的“以物喜,以己悲”的情感态度。
C. 文中叙事、写景、抒情和议论紧密结合,叙事扼要,写景生动,议论简明,衔接极其自然,抒发了作者强烈的悲喜之情。
D. 文中大量使用四言对偶句,如“日星隐曜,山岳潜形”“沙鸥翔集,锦鳞游泳”等,结构相同,整齐对称,增强了表达效果。
【解析】C“抒发了作者强烈的悲喜之情”错误,本文借题发挥,抒发作者要像古仁人一样具有豁达的胸怀和远大的抱负,同时勉励好友滕子京。
故C错误。
故选C。
16.(甲)(节选自《岳阳楼记》)(乙)(节选自《醉翁亭记》)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 从表达方式来看,选文【甲】先叙后议,以议论为主;选文【乙】记叙、描写、议论相结合。
B. 从句式来看,选文【甲】骈句与散句结合,自由交错,朗朗上口;选文【乙】大量使用“也”字,一气呵成,如珍珠串联。
C. 范仲淹写《岳阳楼记》与欧阳修写《醉翁亭记》时,均被贬官在外,但是两人都做到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因此,他们是古仁人的代表。
D. 范仲淹的“先忧后乐”与欧阳修的“与民同乐”都具有民本思想,但《岳阳楼记》表达主题的方式是含蓄深沉的,《醉翁亭记》则是直抒胸臆。
【解析】D应为:《醉翁亭记》含蓄深沉,《岳阳楼记》直抒胸臆,故D项说法不正确。
17.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A. 登斯楼也微斯人B. 此乐何极南极潇湘C. 予观夫巴陵胜状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D. 而或长烟一空或异二者之为【答案】A【解析】B“此乐何极”中“极”的意思是穷尽、尽头的意思;“南极潇湘”中“极”是尽的意思;意义不同。
C“予观夫巴陵胜状”中“观”是动词,是观赏、眺望的意思;“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中“观”是名词,是景象的意思;意义和用法不相同。
D“而或长烟一空”中“或”是有时、有时候的意思;“或异二者之为”中“或”是或许、也许的意思;意义不同。
故答案为A。
18.岳阳楼是江南三大名楼之一。
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使其著称于世。
下面是关于岳阳楼的一副对联,在横线处依次填入词语,将这幅对联补充完整,正确的一项是(B)去老范一千年,后__先__,几辈能担天下事;揽__________,南来北往,孤帆曾系画中人。
A. 悲喜八百里大湖B. 乐忧大湖八百里C. 喜悲大湖八百里D. 忧乐八百里大湖19.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C)A. “政通人和,百体具兴”一句,凝练地概括出滕子京的政绩,引出了重修岳阳楼之事。
B. “衔远山,吞长江”中的“衔”和“吞”,形象地写出了洞庭湖浩瀚磅礴的非凡气势。
C. 第③④段采用对比手法描写洞庭景色,一阴一晴,表明了作者由悲到喜的情感变化。
D. 第⑤段抒情和议论交融,表达了作者“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思想。
【解析】C.有误,这两段是写迁客骚人由悲到喜的情感变化,不是作者的感情变化。
故选C。
20.(甲)(选自《醉翁亭记》)(乙)(选自《岳阳楼记》)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D)A. 从表达方式来看,选文【甲】以议论为主;选文【乙】先叙后议,叙议结合。
B. 从句式来看,选文【甲】骈句与散句结合,自由交错,朗朗上口;选文【乙】大量使用“也”字,一气呵成,如珍珠串联。
C. 范仲淹写《岳阳楼记》与欧阳修写《醉翁亭记》时,均被贬官在外,但是两人都做到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因此,他们是古仁人的代表。
D. 范仲淹的“先忧后乐”与欧阳修的“与民同乐”都具有民本思想,但是“先忧后乐”没有“与民同乐”那样博大的心襟与强烈的责任感。
【解析】D.应为:“与民同乐”没有“先忧后乐”那样博大的心襟与强烈的责任感。
故D项说法不正确。
21.下列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C )A. 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岳阳楼记》那么北面通到巫峡,南面直到潇水、湘水。
B. 是进亦忧,退亦忧。
《岳阳楼记》这样进朝做官也担忧,隐居江湖也担忧。
C.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