雾霾天气引发的法律思考
治不胜治的雾霾:问题驱动型到预防回应型环境法的反思

防 回应 型 环 境 法
科 学始 于 问题 。 环境 法产 生 的直 接动 因便 在 于 环境 问题 的存 在 。 解 决 环境 问题 , 也 是人 类 历 史 发 展赋 予 环境法 的必然 使命 。 问题 驱动 型 环境 法应 运
收 稿 日期 : 2 0 1 3 一 O 1 — 1 2
第3 4 卷 第2 期
2 0 1 3 年 4 月
江西理 工大学 学报
J o u r n a l o f J i a n g x i Un i v e r s i t y o f S c i e n c e a n d T e c h n o l o g y
Vo 1 . 3 4 , N o. 2
与其他 动 物不 同 ,社会 秩序 便是 理性 发 展 的结 果 ,
能大 力推 进 国家 《 大 气污 染 防 治法 》 的立 法 修 改 进
程。 然而 。 这种 由天 气灾 害推 动 的立 法 活动 , 是典 型 的问题 驱动 型环 境法 的调整 思路 . 这 是否 能够 从 根
本 上解 决大气 污染 问题 呢 ? 环境 法是 否需 要 工具性
预 防 回应 型 环境 法的转 变。 问题 驱动 型环 境 法应进 行 工具性 反 思 , 通 过 多元化 的行政 手 段 、 多中 心 的环 境 治理等环 境 管理手段 的 变革 , 实现 环境 法的 回应型 再造 。 问题 驱 动 型环境 法还 应进 行 实
质 性反 思 , 从 根 本上 转 变末 端应 对 的思路 , 贯彻 环 境预 防理 念 , 最 终 实现 向预 防 回应 型环 境 法 的
采访 的人 大代表 、政协委 员 和环保 部专 家表 示 , 我
国近 3 0年 大气 治 污 陷入 “ 防不 胜 防 、 治不胜治” 的
雾霾治理的法律法规和执法执行

雾霾治理的法律法规和执法执行雾霾治理是当前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为了解决雾霾问题,各国纷纷制定了相关的法律法规,并加大了执法执行的力度。
本文将介绍雾霾治理的法律法规以及执法执行的情况。
一、法律法规1.大气污染防治法我国颁布的《大气污染防治法》是防治雾霾的重要法规之一。
根据这部法律,各级政府应当加强大气污染的防治工作,制定大气污染防治规划并落实。
此外,大气污染排放单位应当控制污染物的排放,建立相应的监测与报告制度,并配合政府的监督检查。
2.环境保护法我国的《环境保护法》也对雾霾治理提供了法律支持。
根据该法,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环境、预防和减少污染、对污染行为进行监管的责任。
对于违反法律法规的行为,环保部门有权进行处罚,并追究行政责任或刑事责任。
3.其他相关法规除了以上两部法律法规之外,还有一些与雾霾治理相关的法规,比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重点区域大气污染防治计划》等。
这些法规的制定目的是为了规范污染物的排放,限制工业企业的产能,并加强监管力度,以确保雾霾治理的有效进行。
二、执法执行1.监测与评估为了确保雾霾治理的有效进行,各级环保部门建立了大气污染监测体系。
监测数据的收集与分析有助于评估雾霾治理工作的成效,并为执法决策提供依据。
2.责任追究对于严重违反大气污染防治法和环境保护法的企业或个人,环保部门会依法进行处罚,并追究其刑事责任。
同时,政府还会采取一些强制措施,比如停产整治、环境修复,以保障公众的利益。
3.社会共治雾霾治理不能仅仅依靠政府的力量,也需要社会的广泛参与。
政府与公众之间的合作是治理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
政府鼓励公众举报环境违法行为,并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和参与度。
4.国际合作雾霾治理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各国之间的合作与交流也是不可或缺的。
我国积极参与国际合作,与其他国家共同应对雾霾问题。
此外,我国还主动采取措施减少污染物的产生与排放,为全球气候治理作出贡献。
总结雾霾治理的法律法规和执法执行是解决雾霾问题的关键环节。
应对雾霾污染的法律思考

是影响范围广。近期 我国中东部大部分 地区都 出
现雾霾 天气 ,北 京 、天津 、河 北 、河南 、山东 、江 苏 、 安徽 以及 湖北 、江西 等 部分 地 区 能见 度不 足 1 0 0 0米 , 局部地 区能见度不足 2 0 0米 ,这些 地 区的空气 质量指数 达到重度或者严重污染 的级别 。环保部利用 卫星遥感监 测表 明,雾霾污染带贯穿我 国中东部 ,污染 面积 已超过
人数就超过 8 5 0 0人 。
2 雾霾成 因分析
2 . 1 何 为 雾 霾
雾霾是雾和霾 的组合词 。但雾和霾是 有 区别 的。雾 是 由大量悬浮在近地面空气 中的微小水滴或 冰晶组成 的 气溶胶 系统 ,多 出现 于秋冬季节 ,是近地 面层空气 中水 汽凝结 ( 或凝华 ) 的产物 。雾 的存 在会 降低 空气透 明度 ,
足5 0 0米 。 ②以北京为例 ,2 0 1 3年 1月 的 3 1天 中 ,雾 霾
天气 竞 多 达 2 4天 。
三是危害强度大。近期 多地雾霾 造成空气持续 重污 染甚至极重污染 ,部分地区 P M 监测数据一度达到 9 0 0 微克以上 ,北京、西安、郑 州等城市发布最高级 别的霾
1 3 0万 平方 公 里 。
肺 叶中,引起鼻炎 、支气管炎等病症 ,长期 处于这种 环
境还会诱发肺癌 。除 了癌症 ,雾霾天还 是心脏杀 手。阴 霾天 中的颗粒污染物不仅会引发心肌梗 死 ,还会造 成心 肌缺血 或损伤 。雾 霾能 吸附大量 有毒 害 的酸 、碱 、盐 、
胺 、酚 、病原微生物等物质 ,形成非 常大 的雾核 ,极 易 被人 吸收。这些有 害物质会刺激人 体的敏感部位 ,容易 诱 发或加重 气 管炎 、咽喉 炎 、结 膜炎 等 一些 过 敏性 病
雾霾天气引发的环境责任保险思考

但市场成效并不理想, 到9 0年 代中 题 引起越来越多 的国家重视 , 环境侵权领域发生了一系列有利 了环境污染责任保险产品,
于 受害人求偿 的变化 , 但是企 业排污难免 , 因 此 背 上 了 更 加 沉 期相关保险产品就退 出了市场 。第 二阶段 以 2 0 0 7年 底 由环保 重 的包 袱 , 在产 品衰 退 期 , 甚 至面 临破 产 、 倒 闭。 部与保监会联合发布 了《 关 于 环 境 污 染 责 任 保 险 工 作 的 指 导 意 为标志, 环境保护部、 保 监 会 等 国家 相 关 行 政 管 理 部 门 积 极 环境责任保险的历史并不长 。 2 0世纪 7 O 年代后 , 环保浪潮 见》
环境责任保险作为对环境污染损害的救济方式, 是保 障国
一 旦 发 家资源 以及 受损 民众 的赔偿 的可行之道 , 2 0 1 1 年康菲事件的发 它 是 企 业 就 可 能发 生 的环 境 事 故 风 险 在 保 险 公 司投 保 , 由保 险公 司 对 污 染 受 害 者 进 行 赔 偿 , 企 业 则 避 免 生, 让 我 们 意 识 到 环 境 责 任 保 险 的重 要 , 它 不仅 是 对 投 保 人 的 生 污 染 事 故 , 污 染 受 害 者 能得 到 迅 速 、 有 效 的救 济 。 受损可能 的弥补 , 还可 以在国家的强制保险的监 督下更好的避 巨额赔 偿 的风 险 ,
免很多不负责任 的事故 的发生 。 环境污染具有缓慢性 、 间接性 、
环 境污 染 责 任 保 险在 我 国 的实 践 大 致 分 为 两 个 阶 段 , 第 一
0年 代 初 ,这 一 阶段 的特 点 是 部 分 城 市 推 出 复杂性等特 点, 一是环境侵权鉴定极其 困难 。二是随着环境 问 阶段是上个世纪 9
雾霾天气成因分析及应对思考

雾霾天气成因分析及应对思考雾霾天气成因分析及应对思考一、引言近年来,雾霾天气频繁出现,给人们的生活和健康带来了严重的威胁,雾霾问题成为了社会关注的焦点。
雾霾天气的成因复杂多样,除了大气污染物的排放之外,还受到气象条件、地理因素等的影响。
为了应对雾霾问题,需要深入分析成因,并提出有效的应对措施。
二、雾霾成因分析1. 大气污染物排放:工业生产、交通运输、能源消耗等活动释放出大量的氮氧化物、二氧化硫、颗粒物等物质,进入大气中形成雾霾。
2. 光化学反应:大气中的氮氧化物和挥发性有机物在阳光的照射下发生化学反应,生成臭氧和二次污染物,进一步加剧雾霾情况。
3. 天气、气象条件:气温逆温层、湿度和风速的变化都会影响雾霾的形成和传播,例如温度逆温层导致污染物聚集在低层大气中。
4. 地理因素: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建设林立,地理位置使得部分地区雾霾问题更加突出。
三、雾霾应对思考1. 治理源头污染:加强工业和交通尾气、燃煤等污染物的减排工作,推动绿色低碳发展。
2. 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大力发展清洁能源,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降低能源消耗导致的污染排放。
3. 优化产业结构: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减少高污染、高能耗产业,发展清洁生产方式。
4. 加强环保法规: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大对环境违法行为的打击,提高环境保护意识。
5. 加强监测和预警:建立完善的雾霾监测系统,及时发布雾霾预警信息,提供给公众合理应对措施。
6. 加强国际合作:雾霾不受边界限制,国际合作是解决雾霾问题的关键,在全球范围内推动环境治理。
四、个人应对策略1. 减少户外活动:雾霾天气时减少户外运动,尽量避免长时间暴露在雾霾中。
2. 身体健康保护:佩戴口罩、勤洗手,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多饮水、摄取富含维生素的食物,增强身体免疫力。
3. 创建绿色家庭:在家中增加绿植,利用空气净化器净化室内空气,减少室内空气污染。
4. 关注环境保护:在日常生活中节约用电、用水,多使用环保产品,垃圾分类处理,积极参与环保活动。
《2024年我国城市雾霾天气成因及其治理的哲学思考》范文

《我国城市雾霾天气成因及其治理的哲学思考》篇一一、引言近年来,我国城市雾霾天气频发,严重影响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和身体健康。
雾霾天气的形成,不仅与自然环境有关,更与人类活动密切相关。
本文将从哲学角度出发,探讨我国城市雾霾天气的成因及其治理方法。
二、雾霾天气的成因1. 环境因素环境因素是导致雾霾天气的主要原因之一。
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大量排放的污染物在空气中积累,形成了雾霾。
此外,气候变化也是导致雾霾天气的重要原因,如气温升高、降水减少等。
2. 人为因素人为因素是导致雾霾天气的另一重要原因。
人类活动产生的污染物排放,如工业排放、交通尾气、生活垃圾等,都是雾霾天气的重要来源。
此外,城市规划不合理、绿化不足等因素也会导致雾霾天气的加剧。
三、哲学思考面对雾霾天气,我们需要从哲学角度进行思考。
首先,我们应该认识到人类与自然环境的相互关系。
人类是自然环境的一部分,我们的活动应该尊重自然规律,保护生态环境。
其次,我们应该认识到人类活动的局限性。
我们的活动虽然创造了文明,但也带来了环境污染。
因此,我们需要从哲学上认识到人类活动的责任和义务,积极采取措施减少污染排放,保护环境。
四、治理方法1. 加强法律法规建设政府应加强法律法规建设,制定更加严格的环保标准,加大对污染企业的处罚力度,推动企业加强环保意识,减少污染排放。
2. 推广绿色生活方式个人应该从自身做起,推广绿色生活方式,如步行、骑行、公共交通等低碳出行方式,减少机动车使用;节约用水、用电等资源,减少浪费。
3. 城市规划与绿化城市规划应该注重绿化建设,增加城市绿地面积,提高城市绿化率。
同时,应该合理规划城市交通、工业布局等,减少污染源的排放。
4. 科技创新与应用科技创新是治理雾霾的重要手段。
通过科技手段,可以更加有效地监测和治理污染源,提高治理效率。
同时,科技创新也可以推动绿色产业的发展,促进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五、结论雾霾天气的治理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需要政府、企业和个人共同努力。
雾霾治理的政府政策和措施

雾霾治理的政府政策和措施雾霾是近年来困扰我国很多地区的一大环境问题。
为了改善空气质量和保护人民的身体健康,政府积极采取了一系列的政策和措施来治理雾霾。
本文将就这方面的问题进行一些分析和阐述。
一、加强大气污染治理立法雾霾治理的首要任务是建立和完善相关的立法体系。
我国先后出台了《大气污染防治法》、《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等法律法规文件,明确了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在雾霾治理中的职责和义务。
这些法律的出台,为政府的雾霾治理提供了强有力的法律依据。
二、推行大气污染治理的市场化机制政府政策还鼓励企业积极参与雾霾治理。
通过建立市场化机制,政府推动了清洁能源的发展,并引导企业转型升级,减少污染物的排放。
与此同时,政府还实施了激励政策,对于将环境保护作为企业发展战略的企业给予了奖励和支持。
这样的政策引导了企业更加关注环境问题,积极参与到雾霾治理中来。
三、加强监测和预警体系建设政府还加强了雾霾监测和预警体系的建设。
通过建立大气污染监测站网、购置先进的监测设备,并利用遥感技术等手段实时监测空气质量和雾霾程度,政府能够及时进行预警和发布相关信息。
这样一来,人们能够更好地了解空气质量状况,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减少对空气质量较差的地区的居住和工作的时间,降低了人们暴露在有害气体中的风险。
四、加强源头治理和产业转型政府还加强了源头治理和产业转型。
通过对工业企业的监督和管理,加强对污染物排放的抽查和处罚力度,遏制了污染物的源头。
与此同时,政府还鼓励企业进行清洁生产,推广使用清洁能源,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依赖,推动了产业结构的调整和转型。
五、加强机动车尾气治理除了工业企业的治理,政府还加强了机动车尾气的治理。
政府推动了车辆排放标准的升级,对于未达标的车辆进行强制报废或改造。
此外,政府鼓励人们骑行、步行或使用公共交通,减少对个人汽车的依赖,以减少排放。
六、国际合作与沟通雾霾治理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需要国际社会的共同努力。
政府积极参与国际合作,与其他国家和国际组织分享经验和技术,共同研究解决方案,推进全球环境治理。
雾霾天气成因分析及应对思考

雾霾天气成因分析及应对思考事件概述2013年我国中东部地区先后遭遇多次大范围持续雾霾天气,给人们生产生活造成了严重影响。
今年的供暖季节又如期到来,详细了解雾霾天气产生的原因及特点,从根本上提出治理大气污染、改善空气质量的措施,从源头上进行防治,建立长效的协同治理的联动机制,是我国治理雾霾的当务之急。
舆论关注2014年入冬以来,随着全国中东部大块地区雾霾天气的开始,关于雾霾天气的讨论在微博上成为热点话题,各大媒体官方微博、专家学者、知名媒体人和其他“霾在这冬天里”的市民百姓一起,加入了这场不断升温的雾霾天气讨论中。
网友纷纷微博上传自己拍摄的北京灰暗的天空、消失的楼宇、戴着防毒面具般的专业口罩无处奔逃的行人,一时间微博上已经开始流传与时俱进的新段子,“厚德载雾,自强不吸……”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曾经公布的一组数据也许更有说服力,在这个特殊时期更是被疯狂转发:“北京十年来肺癌增加了60%,雾霾天气PM2.5每立方米增加10个微克,呼吸系统疾病可增加到3.1%,灰霾从25个微克增加到200个微克,日均的病死率可增加到11%。
这个比非典可怕的多,非典可以隔离,但是大气的污染是任何人都跑不掉的。
”面对如此空气,著名演员宋丹丹的感慨代表了很多网友的心情:她用手机拍下窗外的乌烟瘴气,自叹“我该去哪里度晚年呢?”(二)、空气污染谁之过?雾霾之下,无人可逃。
谁来为环境污染埋单?谁来为民众的健康负责?问责声四起,舆论讨伐焦点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油品质量为何上不去?背景:搜狐财经表示,来自北京PM2.5的数据中,汽车排放因素占首位,中国石油的含硫标准是美国的500%、欧洲1500%,同时中国石油在炼化方面技术不足,加油站掺假。
中石化董事长傅成玉被推上了风口浪尖,他表示,炼油企业是雾霾天气直接责任者之一,但这并非因油企质量不达标,而是我国标准不够,只有北京推行含硫量在10ppm以下的欧Ⅴ,但全国普遍为150ppm的欧Ⅲ,标准不提高设备改造就上不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雾霾天气引发的法律思考
【摘要】本文介绍了雾霾的概念,分析了雾霾天气的形成原因,提出了消除雾霾应采取的措施。
国家应颁布强制性的法律法规,加大处罚力度;完善执法制度,加强对政府官员的管理和监督;扩大环保法的宣传,增强群众的环保意识;规范政府行为,加强政府责任;加强城市卫生保洁工作;减少机动车的使用;加快油品升级速度,大力开发清洁能源。
【关键词】雾霾;产生原因;法律思考;措施
今年一月份我国中东部地区出现了大范围的雾霾天气,导致空气质量持续下降。
雾霾污染面积已超过100万平方千米。
据中央气象台天气预报称,华北平原大部、江淮大部、汉江中东部、江南北部以及广东南部等地有霾,局部地区能见度小于3公里。
作为我国的中心城市,北京的污染程度更为严重,据央视新闻报道,全市大部分地区能见度不到两公里,空气质量程度加重到“严重污染”级别。
雾霾天气不仅给空气造成严重污染,也给人们出行带来不便,在生活节奏如此紧张的现代,雾霾天气无疑给人们带来了丝丝焦躁。
本文探讨雾霾天气产生的原因及治理措施。
一、雾霾天气的真面目
雾霾,顾名思义就是雾和霾。
雾,是由大量悬浮在近地面空气中的微小水滴或冰晶组成的气溶胶系统,是近地面层空气中水汽凝结(或凝华)的产物。
[1]雾的存在会降低空气透明度,使我们的能见度降低。
霾,也称雾霾,主要组成是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可吸入颗粒物,其中可吸入颗粒物主要包括空气中的灰尘、硫酸、硝酸、有机碳氢化合物等粒子,所以说可吸入颗粒物才是使能见度恶化并污染空气的罪魁祸首。
在早上或夜间相对湿度较大的时候,雾比较多;而到了白天,气温上升、湿度下降的时候,霾渐渐生成。
二、雾霾天气的形成原因
1、自然原因[2]
中央气象台首席预报员马学款表示,近期中东部地区出现的雾在气象学上称为辐射雾,其形成原因主要有三点:一是这些地区近地面空气相对湿度比较大;二是没有明显冷空气活动,风力较小,大气层比较稳定;三是天空晴朗少云,有利于夜间的辐射降温,使得近地面原本湿度比较高的空气饱和凝结形成雾。
2、人为原因
所谓人为原因,其实就是人类活动给大自然带来的污染。
前面说到,霾的组成部分主要是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可吸入颗粒物,那么,这些大量的污染物是哪来的呢?我们觉得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汽车尾气排放。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越来越多的使用私家车,这在方便出行的同时,增加了有害气体的排放。
其次是烧煤供暖产生的废气。
到了冬天,北方开始烧煤供暖,燃烧产生的废气中有氮氧化物、二氧化硫和小颗粒物,未经处理就排放到空气中,对空气的污染可想而知。
再次是工业生产排放的废气。
某些工厂,例如石油化工厂、造纸
厂、发电厂等等,只求收益不求合理利用,化工原料未完全利用就排放,同时为了节省排污处理费用,不顾法律法规的规定,随意排放污染物,结果超出了大自然的自净能力,造成污染。
最后是建筑工地的扬尘。
近几年,人们的生活质量越来越高,人们对舒适生活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随之而来的是旧房拆迁换新房,座座高楼大厦平地而起,2012年更甚,随处可见建设中的楼房。
在建设中,尘土、石灰、石头粉末到处飞扬,污浊了空气。
其实,造成这次如此严重的雾霾天气最根本的原因是人类毫无节制的对大自然的污染行为。
人们的环保意识不强,更不会主动保护环境,而相关法律法规形同虚设,对保护环境并没有强制性,在被动保护环境方面同样做的不够。
三、消除雾霾应采取的措施
1、法律措施
对于此次雾霾天气,李克强表示:“必须发挥体制机制这一杠杆的撬动作用,摆脱对传统发展路径的依赖,加快价格、财税、金融、行政管理、乃至于企业等方面的改革,完善资源有偿使用、环境损害赔偿、生态补偿等制度,健全评价考核、行为惩罚、责任追究等机制,加强资源环境领域的法制建设,用更多的法律手段调节和规范有关环保的行为,使改革这个中国发展最大的红利更多地体现在生态文明建设和转型发展、科学发展上。
”[3]所以说,完善法律制度,实施法律措施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1)国家应颁布强制性的法律法规,加大处罚力度。
很多工业
违法排放废弃物屡治不止,根本原因还在于处罚力度不够。
对于未经处理就排放废气废水的工厂,以高出处理费几倍的罚款处理,甚至以违法名义拘留或逮捕。
只有相当严厉的处罚,才能有效遏制随意排放污染物的行为。
(2)完善执法相关制度。
现在的执法体制很难保障执法人员严格依据法律规定来执行,执法往往受制于各种复杂的利益制约从而偏离法律的规定,在处罚执行和环保执法方面做的并不彻底。
因此,需要加强制度建设。
(3)加强对政府官员的管理和群众监督,打击腐败。
部分贪污腐败官员对污染环境的行为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放纵工厂、企业任意破坏环境,排放污染物,这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不法分子的行为,使污染得不到有效解决。
加强对政府和环保执法部门的监督,群众和其他机关可以将违法行为举报或提起诉讼,将环保工作落到实处,为依法惩治破坏环境之人提供保障。
(4)扩大环保法的宣传,增强群众的环保意识。
现在,群众保护环境的自主意识不强,不能够时刻规范自己行为去保护环境,地方政府可以对法律法规大力宣传,对环保工作大力宣传,使群众意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自觉提高保护环境的自主性。
(5)规范政府行为,加强政府责任。
政府可以带动群众举办植树活动,使人人都参与到环保活动中来,使执法更平民化。
2、其他措施
(1)加强城市卫生保洁工作。
禁止市民乱扔垃圾,对违反规定
的处以警告或罚款处罚;增加街道的清扫频次,在干燥季节增加洒水车的洒水次数,保持街道的干净整洁。
(2)减少机动车的使用,或者安装汽车尾气处理装置。
汽车排放的尾气是此次雾霾天气的重要原因之一,那么减少尾气的排放就对减轻污染起到重要的作用。
(3)加快油品升级速度。
油品升级,相对应的燃烧产生的废弃物就会减少,在保护环境方面是百利无一害的,在价格方面人们纷纷表示不能接受。
但是在雾霾天气的催化下,油品升级必须要提上日程。
为了保护已经被人类污染的环境,我们需要对此付出代价。
(4)加大技术研发,开发清洁能源。
我们的日常生活离不开煤炭石油,但是煤炭石油的燃烧能产生大量的污染物,污染了环境。
那么,我们何不以清洁能源代替煤炭石油呢?专家建议,制定更多引导、扶持政策,如拓展清洁能源筹资渠道、加大自主核心技术研发、发展延伸产业和服务等,使清洁能源产业在政策和市场的双重拉动下迅速发展。
[4]
【参考文献】
[1] http:///view/1327204.htm.
[2] 顾瑞珍,张辛欣.专家详解雾霾天气成因及对策.中国科技网,2013-01-14.
[3] 陈关升.李克强谈空气污染治理:我们必须有所作为.中国城市低碳经济网,2013-01-15.
[4] 代红延.雾霾天气催促中国清洁能源产业驶入“快车道”.中
国城市低碳经济网,2013-01-16.
【作者简介】
王春燕(1991-),德州学院政法系2010级学生,主要从事社会法学研究.
指导教师:徐丽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