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屏防疫与猪高热病

合集下载

夏季猪高热性疾病的预防和治疗

夏季猪高热性疾病的预防和治疗

畜牧兽医XUMUSHOUYI夏季猪高热性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柯亚军夏季猪高热性疾病,又被称为高热综合症。

进入高温高湿的夏季之后,由于猪群的热应激逐渐加重,很容易导致猪群出现高热疾病。

猪群中一旦出现高热性疾病,就会在较短时间内向着整个猪群传播,发病率和死亡率升高。

该种疾病主要危害成年猪和部分母猪。

近些年,该种疾病给猪养殖产业造成的经济损失十分严重。

由于夏季猪高热性疾病的发病原因较为复杂,临床症状多样,临床上难以进行控制,治疗效果往往不理想,因此必须采取治疗和预防相结合的综合措施,以控制夏季猪高热性疾病的发生。

1 发病原因临床上夏季猪高热性疾病的发生常常是由某些免疫抑制疾病的发生而引起,这些免疫抑制性疾病主要是由多种病毒、细菌、原虫混合感染所造成。

导致夏季猪高热性疾病发生的病原类型较多,主要有猪瘟病毒、蓝耳病病毒、圆环病毒、猪伪狂犬病毒、附红细胞体、弓型虫、链球菌、嗜血杆菌、副伤寒杆菌、支原体等。

2 流行病学猪夏季高热性疾病发生,具有典型的季节性,常常发生于夏秋季节,最早在5月底发生,从6月中旬到10月初为发病的高峰期。

在猪群中爆发流行该种疾后,一般经过3~5天就可以危害到整个猪群。

夏季猪高热性疾病发生,不受品种和年龄的制约,任何猪都可以感染。

饲养管理水平低,气候潮湿炎热,饲养密度过大,猪舍通风不良,饲料营养价值较差,导致猪身体抵抗能力下降从而为多种疾病侵袭提供条件。

此外,疫苗免疫不当疫苗接种混乱,免疫程序不合理,免疫失败等因素,均可以导致该种疾病发生和流行。

3 临床症状患病猪主要表现为体温升高,体表皮肤发红或者在体表皮肤上出现小红点,整个病情传播速度较快,患病猪体温升高到42度,精神萎靡不振,卧地不起,采食量逐渐下降,直至停止,结膜潮红,流泪,眼睑肿胀。

患病猪的胸腹部、四肢末梢、背部等处的皮肤发红皮肤发红,耳尖发紫,发病严重的患病猪背部皮肤毛孔渗出铁锈样的血液。

患病猪呼吸困难,呼吸急促,流出清澈鼻液,随后鼻液逐渐变得浓稠。

夏季注重猪“高热性”疾病的防控

夏季注重猪“高热性”疾病的防控

6 . 2 严重者
妙手大败毒( 0 . 1 mL / k g ) 与迪 新 ( 5 mg / k g ) 混 合后 一侧肌注 , 另侧 肌 注 金 附链 ( 0 . 1 mL / k g ) , 一 天
1 次, 连用 3 d 。目
3 剖检 变化
部 分 胸 腔 内 可 见 淡 红 色 液 体 及 纤 维 素 性 渗
4 诊 断
结 合 临 床 诊 断 及 实验 室检 测 , 大多为链球菌 、 或 猪 流感 的二 重或 三重感 染 。
最 为 明 显 。 断 奶 前 后 和 保 育 猪 发 病 严 重 并 常 伴 副 猪 嗜 血 杆 菌 混 合 猪 瘟 、 猪 蓝耳病 、 猪 圆 环 病 毒
5 防控措 施
公 主 岭 1 3 6 1 O 0 ; 3 . 河南 新正 好生 物工程 有 限公 司 , 河 南郑 州
随着 气温 的 不 断 升 高 , 猪 群 中不 断 出现 发 热 、 出物凝块 , 或 者 肺 问质 增 宽 、 水肿等 , 或 肺 叶 部 分
不食 、 尿黄 、 皮肤 发绀 , 呼吸 急促等症状 , 尤 以 母 发 生 肉 样 实 变 , 心 肌 有 出血 点 , 淋 巴结 肿 大 , 呈 暗
猪、 保 育猪 最 为 严 重 , 给 养 殖 户 造 成 极 大 的经 济 损 红 色 , 切 面呈大 理石样 花纹 , 脾 脏肿 大 , 有 出 血 性
失。 笔者将近 期接诊 的病例总 结如下 , 以供 参 考 。 梗死等。
1 流行 特点
从 5月 份 开 始 发 病 率 逐 渐 增 多 ,尤 以 7月 份 随死 亡 , 母 猪发 病率 较高 , 个别 伴 随死亡 。 影响其 发病 的因素较 多 , 综 合 分 析 主 要 为 管理 不 当、 饲 料

猪高热病的特征和治疗方案审批稿

猪高热病的特征和治疗方案审批稿

猪高热病的特征和治疗方案审批稿猪高热病是一种由猪传染性胸腺炎病毒(Porcine Reproductive and Respiratory Syndrome Virus,简称PRRSV)引起的猪源传染病。

这种疾病主要通过呼吸道和性接触途径传播,并会导致猪群的高热、生殖障碍和呼吸道疾病等症状。

本文将针对猪高热病的特征和治疗方案进行审批,以便更好地了解和管理这一疾病。

1.高热症状:感染猪会出现持续高热,通常温度可达40℃以上。

猪体温升高后,会出现全身乏力、厌食、抖动等症状。

2.呼吸道疾病:感染猪群中的幼猪和生长肥育猪会出现呼吸道症状,如咳嗽、打鼻、流涕和呼吸困难等。

严重的病例可导致肺炎的发生和疾病的恶化。

3.生殖障碍:母猪感染猪高热病后,常常出现流产、早产、胎儿死亡和胎猪畸形等生殖问题。

这些问题不仅会导致猪的生产效益下降,也会对猪群的繁殖力造成严重影响。

针对猪高热病的治疗方案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加强免疫力:通过疫苗接种和免疫调理等方法,提高猪的免疫力,减轻疾病的发生和传播。

在养殖过程中,要定期给猪群进行疫苗接种,以确保猪的免疫力处于较高水平。

2.控制传播途径:由于猪高热病通过呼吸道和性接触途径传播,因此需要采取有效措施控制病毒的传播。

首先是要强化猪场的卫生管理,保持猪场环境的清洁和消毒。

其次,要控制猪只之间的接触,避免公猪和感染猪之间的直接交配。

3.药物治疗:对于感染猪,可以使用一些抗病毒药物进行治疗。

常用的药物包括抗生素和抗病毒药物,可以通过减轻症状、促进康复和防止并发症的发生来帮助猪恢复健康。

同时,要注意合理使用药物,避免产生耐药性和药物残留。

4.完善管理措施:猪场需要加强对猪群的管理,包括合理的饲养、科学的饲料配方和合理的环境调节等。

通过提供适宜的饲养环境和营养,可以提高猪的抵抗力,减少疾病的发生。

总之,猪高热病是一种严重的猪源传染病,对猪的健康和养殖业产生重要影响。

针对猪高热病的特征,我们可以采取相应的治疗方案,如加强免疫力、控制传播途径、药物治疗和完善管理措施等,以减轻疾病的影响,确保猪的健康和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

猪“高热病”及其综合防控措施

猪“高热病”及其综合防控措施
大危 害和重 大经 济损 失 。
结 膜 潮红 、充血 ,有 多量 黏性 、脓性 分 泌物 。 口干 舌燥 ,粪便 干 化标 准 化饲 养方 式 ,提 高 养 猪生 产水 平 。为 避免 其 他 的应 激 ,在 硬 ,先便 秘 、后 排 脓性 血便 。小 便短 赤 、尿 液 呈茶 色 或酱 油样 颜 猪 的急 性发 病期 内不应 移 动 或运 输 。在 病猪 发 热期 间 ,应 保持 供 色 。皮肤 发 红 或有 出 血斑 点 ,常 见耳 、颈下 、四肢 、腹 下 及会 阴 给新 鲜 的洁 净水 ,让猪 只 自由饮 用 。病 期 内食 欲 明显 下降 ,要 多 部等 被 毛少 的部 位 。 呼吸 困难 、咳喘 、消瘦 、贫血 、四肢 无力 、 伊 胎 。仔 猪 病程 通 常 较 短 ,约 1 周 左 右 ,育 肥猪 和母 猪 病 程多 在
的疫 情 情况 ,加 强 对 口蹄 疫 、猪 繁殖 与 呼 吸综合 征 、猪瘟 、猪伪 狂犬 病 、猪 肺疫 、猪丹 毒 、大肠 杆菌 病 、仔 猪 副伤 寒 等疫 病 的免 2 病 理 变 化 因此 病 而 死 的 猪 均 出现 典 型 的 败 血 症 和 不 同程 度 的肺 炎 变 疫 接种 。对 新 购进 的 生猪 及 时补 免 。根 据抗 体 监测 ,指导 规 范免 化 。剖检 可 见 皮肤 充 血和 出血 ;全身 淋 巴结 水 肿 ,特 别是 腹股 沟 疫程 序 ,确 保 免疫 效果 。同 时保 证疫 苗 保存 条 件符 合 要求 ,免疫 淋 巴结 、支 气 管淋 巴结 、肺 门淋 巴结 明显 ;肺 肿胀 、变硬 ,呈 不 操作 正确 。 能收 缩 的橡 皮样 肺 ,呈 明显 的间 质性 肺 炎变 化 ,肺 感 染部 位 为 暗 4 . 3 合 理 用 药 , 防止 继 发 感 染 红色 或 褐色 ,而使 整个 肺 呈现 斑 驳状 ,大 多数 病死 猪 的肺 部有 化 合 理 用 药 ,必 需 注 意 以下 禁 忌 :一 忌 超 剂 量 滥 用 药 物 。超 脓灶 和 出血 灶 ,气 管 和支 气管 内有泡 沫 状或 脓 性分 泌 物 ;病死 猪 大剂 量 使用 药 物 ,导致 病 猪 的 肾 、肝 等 器官 的损 伤 ,不利 于 病猪

高温袭来,猪场需警惕高热病

高温袭来,猪场需警惕高热病

高温袭来,猪场需警惕高热病
概述:猪高热病的高发天气步步袭来,也就是热应激,这种病在育肥猪的阶段发病较多,主要是猪的脂肪较厚,散热较慢,加上猪场通风和猪群的密度多方造成的散热不足,猪群会出现不适直至死亡,到这个时候要加装散热装置,水帘、风机、甚至空调也需要,毕竟一头猪的售价就可以买台小空调
广西一养殖户反映说“我们这最近高热病多”。

高热病在一些地区已经出现,小编搜集了一些关于猪高热病的资料,希望对您有帮助。

猪无名高热病即猪热应激综合征,是一种发病率和死亡率均较高的疾病,主要发生于生长育成猪,夏季和初秋气温较高,生长育成猪脂肪层相对较厚,散热困难,而大部分养猪场和养殖户的猪舍饲养密度过高、通风能力低、隔热条件差,猪容易发生热应激。

另外,猪场频繁转群、混群,没有采用“全进全出”的饲养模式,日龄相差太大的猪只混群饲养、断奶日龄不一致,猪舍温差大、湿度高、有害气体含量高,往往也引起猪群发生应激反应,使猪群抵抗力下降。

猪群免疫和保健工作不够全面,疫病和营养等因素造成猪群免疫力和抵抗力下降;不重视后备猪免疫和药物净化工作,导致猪群群体免疫水平不稳定,都可引起猪无名高热病的暴发和
流行。

猪高热病防控措施

猪高热病防控措施

猪高热病防控措施猪高热病属综合性病毒性产病,做好预防免疫和饲养管理是防控疾病发生的关键,作为养殖户,应抓以下几方面工作:一、免疫接种。

针对不同猪龄和养殖期,重点抓好四大免疫接种:1、猪瘟免疫。

种公猪每年免疫2次,种母猪产后到断奶前免疫,剂量4头份/头;商品猪:20日龄首免,60日龄—65日龄二免,首免4头份/头,二免5头份/头;新购商品猪群进场稳定后一周,补防4头份/头—6头份/头。

2、伪狂犬病免疫。

免疫程序为:种公猪每年3次,种母猪每年4次或产前3周—8周免疫一次,所产仔猪根据各场情况可以在断奶前后免疫一次,购进的商品猪待猪群稳定后免疫一次。

3、气喘病免疫。

免疫程度是:仔猪7日龄首免2毫升/头,21日龄二免2毫升/头。

种猪3月龄—4月龄再免疫1次,以后每年免疫2次。

4、蓝耳病免疫。

种公猪一年3次,种母猪年免疫3次或每胎临产前21天—35天免疫一次,用灭活疫苗4毫升/头;商品猪首免10日龄—15日龄用灭活疫苗2毫升/头,二次免- 1 -疫间隔2周—3周用灭活疫苗一头份。

二、饲养管理猪舍一般每周消毒一次,舍外环境两周消毒一次,饲养用具使用后要彻底清洗并保证每周至少消毒一次。

另外还要加强外来人员及车辆的消毒,控制人员进出生产区。

冬季猪舍做到温度、湿度、空气清洁度适当,保温与通风统一;夏季避免高温高湿,加强通风降温。

执行“全进全出”制度,尽量减少猪群转栏和混群的次数,减少应激刺数。

尽可能选用优质配合饲料,控制霉菌毒素,提高猪群的综合抗病能力。

对没有治疗价值的病猪和僵猪,应果断淘汰,防止疫病传播和增加开支。

三、药物保健。

母猪产后肌注20%的长效土霉素10毫升/头—20毫升/头,主要预防母猪乳房炎、子宫炎和无乳综合病;仔猪在3日龄、7日龄、21日龄注射20%的长效土霉素0.5毫升/头;新购仔猪立即用20%的长效土霉素2毫升/头—3毫升/头肌注,到场后在饲料中添加抗菌药物,待猪群稳定后即可进行伪狂犬病、猪瘟、口蹄疫补防工作。

猪高热病的诊治及防治措施

猪高热病的诊治及防治措施

CATALOGUE 目录•猪高热病概述•猪高热病的诊断•猪高热病的防治措施•猪高热病的案例分析•猪高热病的展望与未来研究方向01定义症状定义及症状病原传播途径病原及传播途径易感猪群该病可感染不同年龄、品种和性别的猪,但以妊娠母猪、哺乳母猪和生长育肥猪较为易感。

流行病学特点该病常呈地方性流行,发病率高,死亡率高,且常与其它疾病并发,如猪瘟、猪蓝耳病等。

易感猪群及流行病学特点01临床诊断030201病理诊断器官病变病猪的器官病变主要表现为肺部肿胀、充血,有时可见出血点或出血斑;肾脏、脾脏、淋巴结等器官也有不同程度的肿胀和出血。

组织损伤病猪的组织损伤主要表现为细胞变性、坏死,炎症反应明显,伴有大量炎性细胞浸润。

实验室诊断病原检测抗体检测01常规预防措施增强饲养管理严格执行消毒制度,定期进行血清学监测,及时隔离发病猪只,消除传染源。

建立防疫制度药物预防药物治疗针对猪高热病的病毒和细菌病原体,应定期接种疫苗,提高猪群的免疫力。

疫苗研发不断研发新型疫苗,以应对不断变异的病毒和细菌病原体,保障猪群的健康。

疫苗接种疫苗接种及研发VS01案例一:规模化猪场的爆发与控制2019年,某规模化猪场出现猪高热病,表现为高热、食欲不振、皮肤发红等症状,死亡率较高。

发病情况诊断结果控制措施结果通过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和实验室检测,诊断为猪高热病。

采取隔离、消毒、药物治疗等综合措施,加强饲养管理,提高猪只免疫力。

经过2个月的治疗和控制,疫情得到有效控制,猪只恢复正常。

案例二:某地区散养猪群的流行与防治发病情况诊断结果控制措施结果预防措施诊断结果控制措施结果案例三:某新建猪场的预防与控制01现有防治手段的局限性及改进方向现有防治手段的局限性改进方向新型疫苗及药物研发进展新型疫苗研发新型药物研发生态学研究猪高热病的传播和流行受到生态环境的影响,因此需要加强生态学方面的研究,如病原体在环境中的存活和传播机制等。

要点一要点二环境影响因素研究猪高热病的发病和传播还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如气候、季节、饲养管理等因素,因此需要加强环境影响因素的研究,为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猪具有高热症状疾病的防控措施

猪具有高热症状疾病的防控措施

饲养管理和生物安全
加强饲养管理:保持猪舍清洁、干 燥,定期消毒,保持适宜的饲养密 度和通风条件。
生物安全措施:加强猪场内外的生 物安全措施,防止病原微生物的传 入和传播。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疫苗接种:按照免疫程序进行疫苗 接种,提高猪群的免疫力。
定期监测:对猪群进行定期的健康 监测,及时发现和治疗病猪。
病能力
加强猪群的饲养管理,提供 适宜的饲养环境和条件,提
高猪群的健康水平
加强猪群的疾病监测和报告, 及时发现疫情,及时采取措 施,防止疫情扩散
加强宣传教育和培训工作
提高养殖户对猪高热症状疾病 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定期组织养殖户进行培训,传 授防控知识和技能
制作宣传资料,普及猪高热症 状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方法
加强消毒:定 期对猪舍、用 具等进行消毒, 防止病毒传播
疫苗接种:按 照免疫程序, 及时为猪只接
种疫苗
加强监测:定 期对猪只进行 健康监测,及 时发现异常情

经费保障:确 保防控措施的 经费充足,保 障防控工作的
顺利进行
THANK YOU
汇报人:

发病季节:一年四季 均可发生,但以夏季
和秋季较为常见
易感群体:猪群普遍 易感,尤其是仔猪和
怀孕母猪
流行特点:发病急、 传播快、死亡率高, 给养猪业带来严重损

临床表现和诊断
临床表现:体温升高、 食欲不振、呼吸困难、
皮肤发红等
诊断方法:临床检查、 实验室检测、病理解
剖等
诊断标准:体温超过 40.5℃,伴有其他症
猪高热症状疾病的治疗措施
药物治疗和给药方案
药物选择:根据 猪高热症状疾病 的类型和严重程 度选择合适的药 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