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胱甘肽 (1)
谷胱甘肽主要成分

谷胱甘肽主要成分谷胱甘肽是一种蛋白质胆碱抑制剂,是一种像氨基聚糖类似的多肽结构,由二或多个的“谷氨酰胺”和“谷胱甘肽”组成。
其中“谷氨酰胺”是一种特殊的氨基聚糖,它有助于抑制细胞内重要酶,从而减少细胞内活性。
而“谷胱甘肽”则是一种促进谷氨酰胺的活性的脂肪。
谷胱甘肽的主要成分之一是鸟嘌呤,它的分子结构特别复杂,也是谷胱甘肽的重要构成部分。
鸟嘌呤是一种复杂的氨基酸,在谷胱甘肽中起着重要的催化作用,可以抑制细胞内的活性酶,增加细胞的生长速度和抗氧化能力,也可以抑制炎症反应。
此外,鸟嘌呤还能阻抑癌细胞的生长,从而起到抗癌作用;谷氨酰胺也能增加免疫细胞的活性,从而帮助人体抗病毒。
谷胱甘肽的另一个重要成分是维生素E。
维生素E在谷胱甘肽的结构中占据重要的位置,它有助于保护细胞膜的完整性,可以抑制细胞损伤,减少细胞内活性物质,同时可以有效抑制血管炎症,增加血管弹性,降低血浆中胆固醇含量。
谷胱甘肽还包含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K和维生素B。
维生素A和D可以抑制炎症反应,增加细胞活性,促进伤口愈合;维生素K可以促进血凝素的形成,增加血液凝固性;维生素B可以提高抵抗力等。
谷胱甘肽的最后一个成分是微量元素,主要包括钙、铁、锰、硒和磷等。
其中钙可以增加骨骼的强度,铁可以防止贫血,锰可以增强免疫力,硒可以防止癌症,磷可以促进新陈代谢。
微量元素的功能不仅可以促进谷胱甘肽的吸收,而且还可以保护细胞,提高免疫力,防止疾病发生。
总之,谷胱甘肽是一种多肽结构,它由鸟嘌呤、谷氨酰胺、维生素E、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K、维生素B和微量元素组成。
它能有效地抑制重要酶,减少细胞损伤,促进伤口愈合,降低血浆中胆固醇含量,增加血管弹性,同时还能阻抑癌细胞的生长,增加免疫细胞的活性。
谷胱甘肽也是现代中医药和养生中常用的一种有效成分,它具有保护细胞,提高免疫力,防止疾病发生等诸多功能,受到广大消费者的广泛认可。
实验一谷胱甘肽15页PPT

END
3. 酸热处理酸水搅拌提取:1g 干酵母,加入15mL 2% H2SO4,60度水
浴下搅拌抽提15min,立即冷却,取8mL离心(5000rpm,15min),取5mL 上清液滴定,记录滴定体积。
4. 有机酸-稀醇搅拌提取: 1g 干酵母,加入15mL 乙酸-乙醇混合液
(v:v=2:1),室温下搅拌抽提15min,取8mL离心(5000rpm,15min),取 5mL上清液滴定,记录滴定体积。
评价指标
1. 还原态谷胱甘肽的提取率; 2. 杂质(蛋白质、核酸等)释放量少,便于后续进一步分离纯化; 3. 简便易行、提取效率高、成本低。
注意事项
提取温度要尽量低,但反复冻融谷胱甘肽易分解; 提取时间要尽量短,防止其被氧化; 谷胱甘肽在偏酸性的条件下易保持还原态; 适当的固液比,既保证尽量多的谷胱甘肽被溶出也保证
3. 谷胱甘肽广泛存在于动、植物和微生物体内,干酵母中 含有约1%谷胱甘肽,是提取谷胱甘肽最常用的原料。
生理功能
抗氧化、清除自由基、解毒(CO、重金属)等。
原理
提取原理
谷胱甘肽是小分子物质,且在水中的溶解度较大,故可选择一些温和的 方法从干酵母中提取谷胱甘肽。 在细胞不完全破碎的条件下,只要细胞壁表面出现一些裂缝,谷胱甘肽 就可以扩散到溶剂中。
操作
吸取5mL上清液,5mL 2%偏磷酸溶液,1mL 5%碘化
钾溶液于250mL锥形瓶中,并滴入2滴淀粉指示剂,用
0.0001mol/L碘酸钾标准溶液滴定至终点。
注意事项:
1. 在酸性溶液中,淀粉会缓慢水解,使滴定终点的
颜色发生变化,故滴定操作要快速完成。
实验结果
处理方法
滴定体积 (mL)
热水提取 冷冻研磨 处理后
gdha名词解释生物化学

gdha名词解释生物化学
谷胱甘肽(glutathione,r-glutamyl cysteingl +glycine,GSH)是一种含γ-酰胺键和巯基的三肽,由谷氨酸、半胱氨酸及甘氨酸组成,存在于几乎身体的每一个细胞。
谷胱甘肽能帮助保持正常的免疫系统功能,并具有抗氧化作用、整合解毒作用。
半胱氨酸上的巯基为其活性基团(故常简写为G-SH),易与某些药物、毒素等结合,使其具有整合解毒作用[2]。
谷胱甘肽不仅可用于药物,更可作为功能性食品的基料,在延缓衰老、增强免疫力、抗肿瘤等功能性食品广泛应用。
谷胱甘肽有还原型(G-SH)和氧化型(G-S-S-G)两种形式,在生理条件下以还原型谷胱甘肽占绝大多数。
谷胱甘肽还原酶可以催化两型间的互变,该酶的辅酶还可以为磷酸戊糖旁路代谢提供的NADPH。
谷胱甘肽主要成分

谷胱甘肽主要成分
穆罕默德·阿迈德发现的谷胱甘肽(Glutathione, GSH)早在1950年就以其丰富的结构上的复杂性而闻名于世。
谷胱甘肽是一种有机化合物,它的分子来源于三种氨基酸,即精氨酸(Gly)、谷氨酸(Glx)和色氨酸(Cys)。
由于其具有分子特异性和抗氧化作用,谷胱甘肽在抵抗自由基侵害以及防止DNA破坏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从而成为多种生物体维持正常新陈代谢过程的关键调节因子。
谷胱甘肽的主要成分有氨基酸和硫酸根。
氨基酸是谷胱甘肽的关键组成成分,通过氨基酸调节,谷胱甘肽能够提供能量,促进蛋白质的正常新陈代谢,产生抗氧化物,以及维护细胞内活动,维护细胞毒性物质的平衡,保持细胞内环境的稳定。
此外,硫酸根也是谷胱甘肽的关键组成成分,硫酸根具有抗氧化特性,能够有效地抵御疾病的侵害,能够有效缓解炎症的发作,从而保护好细胞的正常功能。
谷胱甘肽诱发了全面的研究,它既参与抗氧化系统,又参与了免疫系统,细胞内环境,蛋白质翻译和新陈代谢等活动,是细胞维持健康的重要调控因子。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医学研究取得了巨大进步,谷胱甘肽传递体系也成为人们广泛关注的研究课题,其机制正在被研究,以求临床实践之用,为人们提供更多健康帮助,从而改善人们的生活质量。
谷胱甘肽代谢对微生物意义

谷胱甘肽代谢对微生物意义谷胱甘肽(glutathione,简称GSH)是一种三肽,由谷氨酸、半胱氨酸和甘氨酸组成。
它是细胞内最重要的抗氧化剂之一,具有广泛的生物学功能。
近年来,研究发现谷胱甘肽代谢在微生物中也具有重要意义。
微生物是地球上最古老、最丰富的生物类群之一,包括细菌、真菌、病毒等。
它们广泛存在于土壤、水体、空气以及人体等各个环境中。
微生物在生态系统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参与了物质循环、能量转化、环境修复等过程。
谷胱甘肽代谢在微生物中的研究,不仅有助于深入了解微生物的生理功能,还有助于开发新型抗菌药物、改良农业生产等方面的应用。
谷胱甘肽代谢在微生物中参与了抗氧化应激过程。
微生物常常处于恶劣的环境中,如高温、低温、酸碱度变化、氧气浓度变化等。
这些外界环境的变化会导致细胞内产生大量的活性氧自由基,进而引发氧化损伤。
谷胱甘肽作为细胞内的主要抗氧化剂,能够与自由基发生反应,保护细胞免受氧化损伤。
此外,谷胱甘肽还能够通过调节相关酶的活性,参与氧化还原反应,修复受损的蛋白质和DNA,维持细胞内氧化还原平衡。
因此,谷胱甘肽代谢在微生物中对于应对外界环境的变化至关重要。
谷胱甘肽代谢在微生物中对于抗菌药物的抗性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细菌的多重耐药成为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问题。
研究发现,细菌耐药机制与谷胱甘肽代谢密切相关。
一些细菌通过增加谷胱甘肽的合成,提高细胞内抗氧化能力,从而减少抗菌药物对其的杀菌作用。
此外,一些细菌通过调节谷胱甘肽代谢途径中相关酶的活性,实现对抗菌药物的降解代谢,从而减少抗菌药物在细胞内的浓度,降低其抗菌效果。
因此,深入研究谷胱甘肽代谢在微生物中的调控机制,有助于揭示细菌耐药机制,为抗菌药物的设计和开发提供新的思路。
谷胱甘肽代谢在微生物中还与细胞凋亡、细胞周期调控等生理过程密切相关。
细菌的细胞凋亡是近年来研究的热点之一。
研究发现,谷胱甘肽在细菌的细胞凋亡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细菌通过调节谷胱甘肽合成和降解途径中相关酶的活性,实现细胞内谷胱甘肽水平的变化,从而诱导细菌的细胞凋亡。
谷胱甘肽名词解释生物化学

谷胱甘肽名词解释生物化学
谷胱甘肽是一种由三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的小分子肽,它的结构为谷氨酸(Glu)、半胱氨酸(Cys)和甘氨酸(Gly)的顺序排列。
谷胱甘肽在生物化学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首先,谷胱甘肽是一种重要的抗氧化剂。
它可以通过捕捉自由基和其他氧化物质来保护细胞免受氧化损伤。
谷胱甘肽与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ione peroxidase)一起协同作用,将有害的过氧化物还原为无害的物质,从而维持细胞内的氧化还原平衡。
其次,谷胱甘肽在细胞内参与许多重要的生物化学过程。
它是许多酶的辅酶,可以促进酶的活性和功能。
谷胱甘肽还参与细胞内的氨基酸代谢和蛋白质合成,对细胞的生长和修复起着重要作用。
此外,谷胱甘肽还参与解毒过程。
它可以结合和清除体内的毒素和有害物质,如重金属离子、药物代谢产物等。
谷胱甘肽通过与这些物质结合形成可溶性的复合物,从而促进它们的排泄和清除,保护机体免受毒性的影响。
总结而言,谷胱甘肽在生物化学中是一种重要的抗氧化剂、辅
酶和解毒剂。
它在细胞内起着维持氧化还原平衡、促进生物化学反应和保护机体免受有害物质的影响等多个方面发挥着关键的作用。
谷胱甘肽最大副作用

谷胱甘肽最大副作用
谷胱甘肽(Glutathione)是一种重要的抗氧化剂,被广泛应用
于医学和美容领域。
尽管谷胱甘肽在许多方面对人体健康有益,但过量使用或不当使用谷胱甘肽可能引起一些副作用。
1. 肝损伤:长期高剂量使用谷胱甘肽可能对肝脏造成损害。
这是因为谷胱甘肽可以通过刺激肝脏内的解毒酶系统而促进毒物代谢,但当谷胱甘肽摄入过多时,肝脏可能负担过重,导致肝损伤。
2. 过敏反应:个别人对谷胱甘肽可能存在过敏反应。
过敏症状可能包括皮肤红肿、瘙痒、呼吸困难、喉咙肿胀等。
如果出现过敏症状,应立即停止使用谷胱甘肽并就医。
3. 消化问题:摄入过量的谷胱甘肽也可能导致消化问题,如恶心、呕吐、腹泻等。
这些症状通常会在停止使用谷胱甘肽后逐渐减轻。
4. 肾功能异常:一些研究表明,过多的谷胱甘肽摄入可能与肾脏功能异常相关,尤其是对于那些已有肾脏疾病或肾功能损害的人。
因此,在使用谷胱甘肽之前,特别是对于肾脏疾病患者,应咨询医生的建议。
综上所述,尽管谷胱甘肽在适当使用下对人体有益,但过量使用或不当使用可能引起肝损伤、过敏反应、消化问题和肾功能异常等副作用。
因此,在使用谷胱甘肽时,应注意剂量和使用方法,并遵循医生或专业人士的建议。
谷胱甘肽的化学结构

谷胱甘肽的化学结构《谷胱甘肽的化学结构》谷胱甘肽,这可是一种非常有趣的小分子肽。
那咱们先来说说啥是肽呢?你可以把它想象成是由氨基酸串起来的小链子。
氨基酸就像一个个小珠子,它们之间通过特殊的化学键连接在一起。
化学键啊,就像是原子之间的小钩子。
对于谷胱甘肽来说,这些小钩子把不同的原子紧紧地连在一起,就像把小珠子串起来一样。
谷胱甘肽的结构里有很多化学键。
其中一些是共价键,这共价键就像是原子们共用小钩子连接起来的。
比如说,谷胱甘肽里的碳原子和氢原子,它们就共用这些小钩子,这样就形成了稳定的结构。
还有离子键呢,离子键就像是带正电和带负电的原子像超强磁铁般吸在一起。
不过谷胱甘肽里离子键不是主要的,但是也会对它的一些性质有影响哦。
再看看谷胱甘肽分子的极性。
咱们可以把分子的极性类比成小磁针。
水是极性分子,氧一端像磁针南极带负电,氢一端像北极带正电。
谷胱甘肽呢,它也有部分结构具有极性的特点。
它的极性让它在和其他物质相互作用的时候,就像小磁针和磁场相互作用一样,有特定的方式。
有些地方极性强,就容易和带相反电荷或者极性的物质相互吸引;有些地方极性弱,可能就和非极性的部分相互作用。
谷胱甘肽里还涉及到氧化还原反应。
这氧化还原反应中的电子转移啊,就像交易一样。
比如说在其他一些氧化还原反应里,像锌和硫酸铜反应中锌原子把电子给铜离子,锌变成离子,铜离子变成原子。
在谷胱甘肽参与的反应中,它的某些原子或者基团也会发生类似的电子转移过程。
它可能把电子给其他物质,自己被氧化;也可能从其他物质那里得到电子,自己被还原。
这就像是在做买卖,电子就是“钱”,有得有失。
化学反应速率也是谷胱甘肽反应里很重要的一点。
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有很多。
温度就像天气,温度高的时候,原子就像在大晴天里精力充沛的小动物一样,更加有活力,它们之间的碰撞就更频繁、更剧烈,反应也就更快。
浓度呢,就像是跑道上的人多少。
如果跑道上(反应体系里)人(反应物分子)很多,那相互碰撞的机会就大,反应就容易进行得快;如果人少,那反应就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3 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酒精性肝病的临床效果.方法:63 例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33例,对照组30例,治疗组应用还原 型谷胱甘肽,对照组应用极化液,疗程1个月.结果:治疗组临 床症状和肝功能指标的恢复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还原型 谷胱甘肽治疗酒精性肝病疗效肯定.
• 4 还原型谷胱甘肽在血液肿瘤化疗中对肝脏的保护作用. 方法住院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检测化疗前后肝 功能指标,比较化疗后两组肝功能指标变化情况.结果化疗 后,治疗组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 总胆红素平均值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间接胆红素、血清总蛋白、白蛋白比较差异无 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还原型谷胱甘肽可用于血液肿 瘤化疗过程中,对肝脏有保护作用.
谷胱甘肽
报告者:于淼 05生物技术(3)班
谷胱甘肽
• 谷胱甘肽(glfftathione)是由Hopkins发现并命名,1929 年Hopkins及Kendall等各自独立的发现其为含有甘氨酸 的三肽。谷胱甘肽化学名为:N-(N-L-r-Glutamyl-Lcysteninyl)glycine,即N(N-L-r-谷氨酰-L-半胱氨酰)甘氨 酸。谷胱甘肽可分为还原型谷胱甘肽 (reduced glutathione,GSH)和氧化型谷胱甘肽 (oxidizided glutathione,GSSG)。
2
可通过巯基与体内的自由基结合,可直接使自由基还原,使 之转化成容易代谢的酸类物质从而加速自由基的排泄. • 3 对贫血、中毒或组织炎症造成的全身或局部低氧血症患 者,可减轻细胞损伤,促进修复. • 4 通过转甲基及转丙基反应,GSH还能保护肝脏正常功 能,国外在GSH治疗多系统、多脏器病损特别是肝、肾损害 及其糖尿病辅助治疗方面报道较多
• 6 还原型谷胱甘肽对乳鼠心肌细胞缺氧/复氧(A/R)损伤 的影响。方法 建立心肌细胞A/R损伤模型,随机分为5组: A组,正常对照组;B组,单纯缺氧/复氧(A/R低氧2h,复 氧1h)组;C、D、E组为还原型谷胱甘肽处理组,加入还 原型谷胱甘肽(GSH)分别使其终浓度为40、80、160 mg/L,后A/R。于复氧后测定各组培养液中乳酸脱氢酶 (LDH)变化及细胞内丙二醛(MDA)含量和细胞存活率。结 果 与正常组相比,单纯低氧/复氧组LDH漏出量、MDA 水平显著升高(P<0.01),细胞存活率显著降低(P<0.01)。 与缺氧/复氧组比较,各谷胱甘肽处理组上述变化明显减 轻(P<0.05)。结论 还原型谷胱甘肽对乳鼠心肌细胞A/R 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并具有浓度依赖性。
• 还原型谷胱甘肽对HBsAg(+)患者抗结核药所致肝损害的 预防和治疗效果.方法112例住院HBsAg(+)初治浸润型肺 结核随机分为两组,均以2HRZE(S)/4HR方案抗结核治疗, 治疗组于强化期加用还原型谷胱甘肽.对照组出现肝损害 时加用还原型谷胱甘肽.结果治疗组62例,发生可逆性中度 转氨酶增高10例(16.1%),经停肝损药物后转氨酶降至正常. 对照组50例,发生可逆性中度转氨酶增高19例(38.0%),两 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对照组中19例加用还原型谷胱 甘肽治疗后,11例转氨酶降至正常,8例无效,经停肝损药物 后转氨酶降至正常.肝损发生前后应用还原型谷胱甘肽的 无效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肺结核合并HBsAg(+) 患者抗结核治疗中预防性应用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可减少 药物性肝损害的发生, 但与出现肝损应用还原型谷胱甘肽 治疗对比无效率无显著性差异.
• 7 还原型GSH的SH基能参与体内氧化还原反应,并兼 解毒以及若干重要酶系统的赋活作用。故对维持晶状体的 正常代谢十分重要。1966年小口等人首先用GSH治疗老 年性白内障获良效。.主要药理 • ⑴GSH能维持岛晶状体透明性。 • ⑵GSH的SH基可维持一些酶活性。 • ⑶有阻止可溶性蛋白质变成不溶性蛋白。 • ⑷晶状体混浊与酪氨酸等代谢异常形成醌体有关。SH基 可阻止醌体形成。
GSH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理化特性
• 谷胱甘肽分子量为307.33,熔点189~193℃(分解),晶体 是无色透明细长柱状(板状),等电点(PI)为5.93,成品见光 易分解,易氧化,
• 谷胱甘肽分子中有一特殊的6-肽键,即由谷氨酸的6-COOH与 半胱氨酸的a-NH:缩合而成,这样的肽键与蛋白质分子中的一 个氨基酸中Q-COOH和另一个氨基酸中α-NH2失水缩合而成的 肽键显然不同。
• 由于谷胱甘肽中含有一个活泼的巯基极易被氧化,2分子 还原型谷胱甘肽(简称GSH),脱氢以二硫键-S-S-)相连便 成为氧化型的谷胱甘肽(简称GSSG),所以谷胱甘肽可分 为氧化型和还原型两大类,在生物体中起重要功能作用的 是还原型谷胱甘肽。
GSH在自然界中的分布
• 谷胱甘肽广泛分布于自然界的生物体中(Wierzbicka等, 1989),主要存在于酵母、动物肝脏、肌肉、血液中,许 多植物,如蔬菜、豆类、谷物、薯类、菇类及细菌中也含 有一定量的谷胱甘肽。 • 在动物细胞中还原型谷胱甘肽水平达5mmol/L,而氧化 型仅为0.1mmol/L,细胞内高水平的GSH对动物机体 维持正常机能是十分重要的。据测定,谷胱甘肽在末加工 的肉中含量是50~200mg/kg在新鲜水果和蔬菜中的含 量是50~150mg/kg,干燥酵母中含有约.15%的谷胱 甘肽,在乳制品、谷物 和熟食品中含量较低。
还原性谷胱甘肽在老年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放 • 8 射治疗中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临床对照试验,比较还原 性谷胱甘肽和安慰剂运用对2组放疗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 有无差异。结果白细胞下降率试验组为14.2%,对照为 47.6%,有显著性差异(P<0.05);放射性食管炎发生率2 组亦有显著性差异(P<0.05);放射性肺炎发生率2组相比 无显著性差异;显效率亦无显著性差异。结论还原性谷胱 甘肽在老年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放射治疗中白细胞的下降和 放射性食管炎的发生有保护作用,并且不影响放疗的效果。
• 2
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老年糖尿病合并脂肪肝的价值.方 法 64例老年糖尿病合并脂肪肝随机分为2组,均在饮食治疗 基础上口服降糖药物和常规护肝治疗;治疗组加用还原型 谷胱甘肽1200mg*d-1,静脉点滴4周.观察治疗前后血清谷 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甘油三酯(TG)、总胆 固醇(TC)指标,同时比较治疗前后肝脏B超影像学改变.结果 治疗组28例,显效22例 (78.6%),有效2例(7.1%),无效4例 (14.3%),总有效率85.7%;对照组36例,总有效率55.6%,两 组总有效率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疗程结束后,治疗组 血清ALT、AST、TG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 );对照 组仅ALT降低,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显著(P<0.01).两组 治疗前后血清TC均无明显变化.结论还原型谷胱甘肽做为 老年糖尿病合并脂肪肝的辅助治疗,具有较高价值.
9 分析由脑CT证实的脑出血病人480例,比较前三年与后三 年急性肾功能衰竭的发生率有无差异,以提高广大医务人 员对脑出血后由于脱水剂的应用所致的急性肾功能衰竭的 认识.方法利用本院于1998~2004年收集480例脑出血病例 进行前后三年急性肾功能衰竭发生率作1比较.结果前三年 未用还原型谷胱甘肽谷胱甘肽急性肾功能衰竭发生率9.6%, 后三年在同样治疗过程中加用还原型谷胱甘肽谷胱甘肽, 其急性肾功能衰竭发生率为0.8%.结论脑出血病人在用脱 水剂同时加用还原性谷胱甘肽治疗,可以减少急性肾功能 衰竭的发生率.
• 细胞内的谷胱甘肽在谷胱甘肽硫转移酶(GST)的催化下, 可与细胞内外产生的活性亲电子基、有机氢过氧化物(x) 结合成GSH-S-复合物,经一系列反应生成N-乙酰-Cys-(x) 后运出细胞而排出体外。 GSH清除细胞内自由基、过氧化物、ROOH的同时,2 分子的GSH转变为GSSG,GSSG在谷胱甘肽还原酶 (GR)作用下南NADPH供氢还原为GSH。上述反应形 成 r-谷氨酰循环。由于猪肾脏中的r-GT与肝脏中的 r_GT活力比较低,因此对于猪,肝脏和胆管分支在 GSH周转中起重要作用。
细胞内的谷胱甘肽在谷胱甘肽硫转移酶(GST)的催化下,可 与细胞内外产生的活性亲电子基、有机氢过氧化物(x)结 合成GSH-S-复合物,经一系列反应生成N-乙酰-Cys-(x) 后运出细胞而排出体外。GSH清除细胞内自由基、过氧 化物、ROOH的同时,2分子的GSH转变为GSSG, GSSG在谷胱甘肽还原酶(GR)作用下南NADPH供氢还原 为GSH。上述反应形成 r-谷氨酰循环。由于猪肾脏中的rGT与肝脏中的r_GT活力比较低,因此对于猪,肝脏和胆 管分支在GSH周转中起重要作用。
GSH的代谢过程
• 谷胱甘肽在体内的代谢过程现已基本清楚。进入血液循环 的GSH可被一些组织直接吸收入细胞,也可被组织细胞 膜上的r-谷氨酰转肽酶(rGT)降解为r-谷氨酰氨基酸(氨基 酸来自细胞外液中的游离氨基酸)和半胱氨酰甘氨酸,而 后被二肽酶降解为半胱氨酸和甘氨酸或以二肽的形式转运 到细胞内后再被降解为半胱氨酸和甘氨酸。 大多数哺乳动物的肾、肝脏、小肠、肺组织中有较高的r-GT 和二肽酶活性,它们是清除循环系统中 GSH的主要器官。 在细胞内,GSH的组成氨基酸在r-谷氨酰环化转移酶、r谷氨酰半胱氨酸合成酶、谷胱甘肽合成酶催化下生成谷胱 甘肽。GSH的合成通过其自身对 r-谷氨酰半胱氨酸合成 酶的反馈抑制来调控。肝脏是体内合成GSH的主要场所。
• 5 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药物性急性肾损害的临床疗效。 方法 将66例因肾毒性药物所致急性肾损害患者随机分为2 组,观察组(38例)用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每日用量 1200mg,静脉滴注,1次/d,2-4周;对照组(28例)用复 方氨基酸9AA(肾安)治疗,250ml/d,静脉滴注,1次/d, 2-4周。2组其他治疗相同。结果 2组中对急性肾衰总有效 率分别为95%和59%(P<0.05);对尿蛋白、尿β2-微球 蛋白、血尿总有效率分别为83%、89%、89%和45%、 36%、54%(P<0.05)。结论 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药物性 急性肾损害有明显的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