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法总论第一章刑法概说
第一章刑法概说

(二)文理解释和论理解释
文理解释:对法律条文的字义,包括单词、 概念、术语,从文理上所作的解释。
论理解释:按照立法精神,联系有关情况, 从逻辑上所作的解释。
(1)当然解释:刑法规定虽未明示某一事 项,但依规范目的、事物属性和形式逻辑, 将该事项当然包含在该规范适用范围之内的 解释。“因偷税被税务机关给予二次行政处罚又偷税的”
导读案例
案例2:被告人甘某系某个体印刷厂的负责人 。自1997年11月1日至1998年12月1日,甘某为 牟取暴利,共盗印上海市实验小学、中学的英 语、数学试用教材20万册,分两次批发给不法 书商,违法所得12万余元。检察机关以侵犯著 作权罪对被告人提起公诉。辩护人认为,刑法 第217条第1项规定的侵犯著作权罪的行为是“ 未经著作权人的许可,复制发行其文字作品” ,该表述表明,只有既复制又发行的行为才构 成犯罪,而被告人只有复制行为,没有实施发 行行为,按照罪刑法定原则,应宣告被告人无 罪。问:法院应当如何处理本案?
上编 刑法总论
第一章 刑法概说
第一节 刑法的概念和性质
一、刑法的概念 刑法是规定犯罪、刑事责任和刑罚的法
律。 广义刑法:一切规定犯罪、刑事责任和
刑罚的法律规范的总和。包括刑法典、 单行刑法和附属刑法。
狭义刑法:刑法典。 普通刑法:具有普遍效力的刑法—刑法
典 特别刑法:适用于特定的人、时、地、
(4)反对解释:根据刑法条文的表述, 推导其反面含义的解释。“二年期满以后,减为
无期徒刑。”—未满二年,不得减刑
(5)补正解释:在刑法文字发生错误时 ,统观刑法全文加以补正,以阐明真实 含义。“应当在法定刑以下判处刑罚”—不包括本数。
(6)体系解释:根据刑法条文在整个刑 法中的地位,联系相关法条的含义,阐 明其规范意旨的解释方法。
刑法总论第一讲——刑法概说

七、刑法的体系
编、章、节、条、款、项
一款中若有数个意思,每个意思称为“段”;
若以“但是”连接,“但是”后的文字称为 “但书” 13条:……都是犯罪,但是 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 不认为是犯罪。
八、刑法的解释(重点)
问:刑法需要解释吗? 275:毁坏?
明确用语含义
114:以危 险方法危害 消除文字表述及立法原意缺陷 公共安全罪
刑法条文真实含义的解释方法
(5)体系解释:根据刑法条文在整个刑法中
的地位,联系相关法条的含义,阐明其规范 意旨的解释方法。
……
例:下列哪种说法是正确的?(06)
A.将强制猥亵妇女罪中的"妇女"解释为包括
男性在内的人,属于扩大解释
B.将故意杀人罪中的"人"解释为"精神正常
的人",属于应当禁止的类推解释
体系解释:不包括对女童的性行为(236)
扩大解释:对男童则可以认为猥亵包括性行
为,否则会导致处罚的不合理。例如国外的 公然猥亵罪。
再如:259条破坏军婚罪,长期通奸能否解释
为同居?
1、法益保护的广泛性与补充性
2、制裁手段的最严厉性与昂贵性
保障法!——刑法的谦抑性
刑罚犹如双刃之剑,用
之不当,则国家和个人两 受其害 !——耶林(德)
四、刑法的根据(第1条)
1、法律根据
——宪法
2、实践根据
——同犯罪作斗争的实践经验
五、刑法的任务(第2条)
1、惩罚犯罪(手段) 2、保护法益(目的)
狭义刑法与广义刑法 ︱ ︱ 刑法典 ︱ 刑法典 单行刑法 附属刑法
普通刑法与特别刑法 ︱ ︱ 刑法典 ︱ 单行刑法 附属刑法 港澳台地区刑法
第一章:刑法概说

第三,当然解释,又称自然解释,指刑法虽未明文规 定某一事项,但依形式逻辑推理或事物本身属性的当然道 理,作出将该事项包括在该规定适用范围之内的解释。 第四,历史解释,又称沿革解释,指根据刑法制定或 修订的时代背景与同类规定历史因袭演变的沿革,阐明刑 法规定真实含义的解释。
第二节:刑法的基本原则概述
4、禁止绝对的不确定刑。绝对的不确定刑,指法律 未明文规定确定的刑罚,由于这种情况违反罪刑法定原则 而被禁止。 5、明确性原则。这一原则早在启蒙思想家的著作中 就已论及。 6、实体的适当原则。指刑法规定的犯罪和刑罚都应 认为适当的原则。
(二)罪刑法定原则在我国刑法立法上的体现
1997年修订的《刑法》第3条规定:“法律明文规定 为犯罪行为的,依照法律定罪处刑,法律没有明文规定为 犯罪行为的,不得定罪处刑。” 它从两个方面提出要求: (1)刑法规定为犯罪的,依照刑法的规定定罪量刑; (2)刑法未规定为犯罪的,不得判定有罪和判处刑罚。
2、根据解释效力强弱区别的解释 (1)立法解释,指由立法机关所作的解释。通常认为 立法解释包括三种情况:一是在刑法立法中所作的解释性 规定;二是法律的起草说明中所作的解释;三是在刑法施 行的过程中,立法机关对发生歧义的规定所作的解释。 (2)司法解释,指由国家司法机关所作的解释。有权 对刑法进行司法解释的机关是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 察院。近几年来,“两高”特别是最高人民法院对刑法具 体应用的问题作了大量的司法解释,对刑法的正确施行起 了积极作用;但在解释的准确性、科学性等方面也还存在 某些问题,有待不断地改进。 (3)学理解释,指由国家宣传机构、社会组织、教学 科研单位或者专家学者从学理上对刑法规定的含义所作的 解释。学理解释不具有法律效力,但正确的学理解释有助 于理解刑法规定的含义,对司法机关正确执行刑法有重大 的帮助,对我国刑法理论的发展起着推动作用。
刑法总论知识点整理

第一章刑法概说一、名词解释1、刑法:刑法就是以国家名义颁布的,规定犯罪、刑事责任与刑罚的法律规范的总和。
2、立法解释:是指由国家立法机关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所作的刑法解释。
(包括三种情况:第一,在刑法中用条文对有关用语所作的解释。
第二,在刑法文件的起草说明或者修订说明中所作的解释。
第三,刑法施行过程中,国家立法机关对发生歧义的刑法规定所作的解释。
)3、司法解释:是指由国家最高司法机关依据法律的授权对刑法规定的含义所做的说明。
4、扩张解释:即刑法规定的字面通常含义较其真实含义窄时,扩张其字面含义,使其符合刑法规定的真实含义。
5、限制解释:即刑法规定的字面通常含义较其真实含义广时,限制其字面含义,使其符合刑法规定的真实含义。
6、当然解释:即刑法规定虽未明示某一事项,但依规范目的和事物属性的逻辑推理,将该事项解释为包括在刑法规定的使用范围之内。
7、反对解释:根据刑法条文的正面表述,推导其反面含义。
8、补正解释:在刑法文字发生错误时,统观刑法全文加以补正,以阐明刑法真实含义。
9、体系解释:根据刑法条文在整个刑法中的地位联合相关法条的含义,阐明刑法规范含义。
10、历史解释:根据刑法制定时的历史背景以及发展源流,阐明刑法规范含义。
11、比较解释:参考国外立法与判例,借以阐明刑法规范含义。
二、重点知识1、刑法的历史:原始社会的惩罚、古代外国刑法、欧洲各国刑法发展史、我国古代刑法及其制度。
(我国先秦时期有所谓的刑名法术之学)2、刑法学派:古典学派的诞生、新派的形成、新派和旧派的争议、折中主义的刑法。
3、刑法学的基本研究方法:理论刑法学与应用刑法学、刑法哲学与注释刑法学、注释刑法学与刑事法学。
4、在我国,刑法的渊源主要有刑法典,刑法修正案,单行刑法与附属刑法。
刑法典是指冠以刑法名称而颁布的,系统规定犯罪、刑事责任和刑罚的法律。
刑法修正案是指通过直接在现行刑法典框架内对罪行规范进行修改补充的方式所形成的刑法文件。
刑法总则

第一编刑法总论第一部分刑法概说一、要点1、刑法的概念。
刑法是规定犯罪、刑事责任和刑罚的法律。
狭义刑法是指刑法典,广义刑法包括刑法典及单行刑法和附属刑法。
【例1】《关于惩治骗购外汇、逃汇和非法买卖外汇犯罪的决定》属于()。
A.刑法典B、单行刑法C、附属刑法D、刑法修正案解析:刑法典是系统规定犯罪、刑事责任和刑罚的法律。
我国现行刑法典是1997年10月1日生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单行刑法是专门规定某一类犯罪及其刑事责任和刑罚并独立于刑法典的法律。
附属刑法是在非刑事法律中附带规定的关于犯罪、刑事责任和刑罚的法律。
刑法修正案是对刑法典的补充和修改,属于刑法典的一部分。
刑法生效至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共颁布了1个单行刑法(即本题之《决定》)和5个刑法修正案。
故本题应选B。
2、刑法的解释。
刑法的解释是对刑法规定含义的阐明。
刑法的解释包括立法解释、司法解释和学理解释。
刑法的解释方法有文理解释和论理解释,论理解释又可以分为扩张解释、限制解释和当然解释。
【例2】最高人民检察院1998年11月3日《关于将公务用枪用作借债质押的行为如何适用法律问题的批复》:“依法配备公务用枪的人员,违反法律规定,将公务用枪用作借债质押物,使枪支处于非依法持枪人的控制、使用之下,严重危害公共安全,是刑法第128条第2款所规定的非法出借枪支行为的一种形式,……。
” 这一解释属于()。
A、司法解释B、论理解释C、学理解释D、文理解释解析:这是由有权进行司法解释的最高人民检察院做出的有法律约束力的解释,属于司法解释而不是学理解释。
“出借枪支”是指无偿将枪支提供给他人使用;“将公务用枪用作借债质押”是指以枪支为抵押而借得款物,在借债不还的情况下,存在非法转让枪支的可能性。
所以,从字面含义上进行文理解释,“出借枪支”与“质押枪支”的行为并不具有同一性和从属性。
但是,这两种行为都是将枪支处于非法持有人的控制之下,具有同样的性质和危害。
刑法总论第一编 刑法概论

第一编刑法概论第一章刑法概说第一节刑法的概念、性质与渊源“刑法”:德语:strafrecht英语:penal law或用“犯罪法”代替:德语:kriminalrecht英语:criminal law1.我国关于“实质意义上的刑法”的三种观点:(1)“罪—刑”:认为刑法是“规定哪些行为是犯罪,并给犯罪人以何种刑罚处罚的法律”,传统观点,主要研究罪刑关系。
(2)“罪—责—刑”:“刑法是规定犯罪、刑事责任和刑罚的法律”,将刑事责任看做罪—罚的桥梁。
刑事责任犯罪前行为人平素表现:好/坏犯罪后行为人的表现:逃跑、再犯……/ 自首、弥补……(3)“不法—罪—责”:“刑法是规定犯罪及其刑事责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
”2.刑法的基本构造是什么:——对“责任”概念的理解德日:“责任”是就行为对行为人进行的谴责——“责任”是犯罪的成立要件之一我国:“责任”是实现对犯罪的惩罚方式——“责任”是犯罪的法律后果3.关于刑法的简明定义:刑法是规定犯罪的成立要件及其刑事法律后果的法律规范的总和。
二.刑法的性质1.独立的部门法:在国家法律体系中。
不同:根据其调整社会生活的方法,而非领域,来确定。
2.子法:根据宪法制定,宪法为母法。
3.补充法(保障法):民法、行政法是第一次规范,是创设权利和义务的规范;刑法是第二次规范,是在第一次规范没有被遵守时证明第一次规范仍然有效的规范,是用刑罚对第一次规范的效力进行的补充。
4.实体法:规定的是有关刑罚权行使的实质法律关系。
刑法规定内容,刑事诉讼法规定形式。
5.公法:古时:刑法起源于个人的和部落的复仇情感,原本具有私法性质;今日规定作为刑罚权主体的国家和作为刑罚权客体的犯人之间关系的公法;但是,出现了刑法私法化倾向:几年,欧美一些国家在被害人—加害人调解模式的基础上发展处“修复性司法制度”;在我国,倡导“刑事和解”,但是有条件(民间纠纷,轻伤害案件,3年以下有期徒刑)。
三.刑法的渊源1.刑法典:是以刑法名义颁布的、系统规定犯罪及其法律后果的法律。
刑法总论第一章

刑法总论第一章刑法概说第一节刑法的概念和性质一.刑法的概念刑法是规定犯罪,刑事责任和刑罚的法律。
刑法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又分为普通刑法和特别刑法。
广义刑法包括刑法典,单行刑法和附属刑法。
单行刑法如《关于惩治骗购外汇、逃汇和非法买卖外汇犯罪的决定》,目前,面对打击犯罪、司法实践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中国立法机关已经采用"刑法修正案",作为现行刑法的必要补充。
单行刑法目前已不多见。
狭义刑法即指系统规定犯罪,刑事责任和刑罚的刑法典。
普通刑法是指具有普通适用效力的刑法,即刑法典。
特别刑法是指仅适用于特定的人,时,地,事(犯罪)的刑法。
在我国,指单行刑法和附属刑法二.刑法的性质:阶级性质和法律性质1.刑法的阶级性质刑法是历史的范畴,是阶级社会的产物。
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
是阶级社会一定经济基础的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
2.刑法的法律性质刑法与其他部门法相比较有以下特征:1.规制内容的特定性:刑法只规定犯罪,刑事责任和刑罚2.法益保护的广泛性:刑法所保护的社会关系更广泛,包括跟人,国家和社会的利益。
3.刑法的强制性更为严厉。
法律后果严重,制裁严厉。
4.其他法律的保障。
为其他部门法做后盾,是其他法律实施的保障。
第二节刑法的创制和完善第三节刑法的根据和任务一.刑法的根据刑法典第一条:为了惩罚犯罪,保护人民,根据宪法(法律根据),结合我国同犯罪作斗争的具体经验及实际情况(实践根据),制定本法。
二.刑法的任务刑法典第二条【任务】: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任务,是用刑罚同一切犯罪行为作斗争,以保卫国家安全,保卫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和社会主义制度(首要任务),保护国有财产和劳动群众集体所有的财产,保护公民私人所有的财产,保护公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维护社会秩序。
经济秩序,保障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顺利进行。
刑法的任务包括惩罚和保护两个方面,惩罚犯罪是手段,保护人民是目的【保护法益:用刑罚来保护人民利益】。
刑法-第一章 刑法概说27页PPT

甲某看到一辆自行车没有上锁,心想弟弟 正好缺辆自行车,就趁人不注意时,将该车骑 回家,送给弟弟使用。该自行车价值150元。 甲某的行为:
A、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不认为犯罪;
B、情节轻微,免予刑事处罚;
C、构成治安管理处罚法中的偷窃行为,应当 给予治安处罚;
D、构成盗窃罪,可以单处罚金。
民共和国刑法》,于2019年10月1日起施 行。
1. 2019年12月2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一)》 2. 2019年8月3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二)》 3.2019年12月2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三)》 4.2019年12月2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四)》 5.2019年2月28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五)》 6. 2019年6月2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六)》 7.2009年2月2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七)》 8.2019年2月2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八)》
助或者专项基金的财产。
在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业、集体企业
和人民团体管理、使用或者运输中的私人财产,
以公共财产论。
第四节 刑法的体系和解释
一、刑法的体系 1、概念:刑法的体系是指刑法的组成和结
构。 2、⑴总则(第一编)、分则(第二编)、
附则 ⑵编、章、节、条、款、项 ⑶总则与分则:一般与特殊,抽象与具
泛。 2、刑法的强制性最为严厉。
3、规定内容的特定性。 4、刑法具有补充性。 5、刑法是其他法律的保障法。
第二节 刑法的创制和完善
一、刑法的创制 1979年刑法: 1979年7月1日通过,1980
年1月1日生效。 二、刑法的完善 2019年3月14日通过了新修订的《中华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刑法的渊源 刑法典 单行刑法 附属刑法 变通和补充规定
三、刑法的分类 (一)形式分类 1、广义刑法与狭义刑法
广义刑法包括刑法典、附属刑法、 单行刑法 狭义刑法只是指刑法典
2、普通刑法与特别刑法
普通刑法 特别刑法 如单行刑法、附属刑法、港奥刑法。
3、形式刑法与实质刑法
形式刑法 刑法典、单行刑法即。
实质刑法 附属刑法。
4、刑事刑法(固有刑法)与行政刑法 刑事刑法 侵害法益又违反伦理道德的犯罪及其 法律后果的刑法。
行政刑法 指行政法律中的罪刑条款的总称。
• 广义行政刑法是关于行政罚的法规总称;
• 狭义行政刑法是行政法中有关刑罚方法 的法规的总称。
• 其特点:行政目的性、弱伦理道德性、 变易性、分散规定性、交叉性、依赖性。
• 刑法规范既是裁判规定,也是行为规范。
• 二、刑法的体系 • 广义刑法的体系是指刑法的各种渊源及其 相互关系。狭义的刑法体系是指刑法典的 组成和结构。 • 刑法典的组成和结构:编、章、节、条、 条之一、条之二、款、项、段、但书(相 反、例外、限制、补充)。
• 三、刑法的解释 • (一)刑法解释的概念 • 是对刑法条文意义的说明。 • (二)刑法解释的效力 • 立法解释与司法解释
(四)处罚范围的不完整性 刑法只将侵害法益严重的行为才规定为犯 罪,严重侵害法益,只要不符合构成要件 也不处罚。 (五)部门法律的补充性 刑法只是最后的防线,补充非刑事法 保护的不足。 (六)其他法律的保障性
二、刑法的机能 法益保护机能 行为规制机能是法益保护机能的子项。 人权保障机能 (自由保障机能)
三、刑法的目的 刑法目的有三个层次: 第一层次是刑法的整体目的 即刑法第2条和刑法第13条规定之法益。 第二层次是刑法分则各章节规定之目的 第三层次是各条文之目的。
• 第四节 刑法的规范、体系与解释
• 一、刑法规范
• 以禁止、处罚犯罪行为为内容的法律规范, 就是刑法规范。
• 刑法规范是用刑法条文表达的。
第一章 刑法概说
第一节 刑法的概念、渊源与分类 一、刑法的概念
刑法是规定犯罪及其法律后果(主要 是刑罚)的法律规范的总和。
刑法被称为第二道防线,第二次规范 (第一规范是民法、行政法等)。 刑法相对于宪法而言属于子法,但属于 基本法律。
刑法是公法。 刑法属于固有法,但它继承外国先进 经验。是固有法与承受法的统一。
• • • • • • •
(3)当然解释 (4)反对解释 (5)补正解释 (6)体系解释 (7)历史解释 (8)比较解释 (9)目的解释
学理解释 是由国家宣传机构、社会 组织、教学科研单位或专家学者从 学理上对刑法含义所作的解释。 如刑法教科书、专著、论文、案例 分析中对刑法规范的含义所作的 解释。
(二)刑法的性质分类
1、权威刑法与自由刑法
2、侵害刑法与意志刑法 3、行为刑法与行为人刑法 4、国内刑法与国际刑法
• 第二节 刑法的性质、机能与目的
• 一、刑法的性质 • (一)规定内容的特定性 • 只规定犯罪与刑罚
(二)制裁手段的严厉性 (三)法益保护的广义性 一般部门法保护的法律关系, 刑法都予以保护。
(三)解释的方法
• 1、文理解释与论理解释 • 文理解释是根据刑法用语的文义及其通常 使用方式阐释刑法意义的解释方法。其根 据是词语的含义、语法、标点和标题。
• 论理解释是参考刑法产生的原因、理由、 沿革及其他相关规定事项,按照立法精神, 阐明刑法真实含义的解释方法。 • 论理解释主要包括: • (1)广大解释 • (2)缩小解释。
• 立法解释的情况: • 一是刑法典或相关立法性文件中的解释; • 二是刑法及修正案的起草说明; • 三是立法机关对于司法机关发生歧义所 作的解释。
• • • •
司法解释。由两高解释构成。其弊端: 一是可能超越立法权; 二是违反两审终审制; 三是一旦错误造成全国性错误;
• 建议由高院判决书的理由及其形成的规则 来指导下级法院判案。
新的分类
解释技巧: 平义解释、宣言解释、限制解释、扩大解释、 反对解释、补正解释。 解释理由: 文理解释、体系解释、历史解释、比较解释 目的解释。
思考题: 1.刑法的分类主要有哪些? 2.刑法的解释主要有哪些种类? 3.我国刑法的目的是什么? 参考书目: 李希慧著《刑法解释论》,中国人民 公安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 赵秉志、张军主编《刑法解释问题研究》,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李国如著《罪刑法定原则视野中的刑法解释》 中国方正出版社2001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