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共振全身弥散在淋巴结肿瘤性病变中的临床应用

合集下载

磁共振全身弥散在淋巴结肿瘤性病变中的临床应用

磁共振全身弥散在淋巴结肿瘤性病变中的临床应用
维普资讯
C HI N E S E J O U R N A L O F C T A N D M R I A U G 2 0 0 8 V o l 6 N o 4
, , ,

t o ta
l No 2

A p p lic

l
a
tio
1
n
0
f

w n i
'
h
g
-
o

le b
o
e
全 身弥 散 成 像 技 术
WB


b
o
dY
d i f f
u s
i
o n
w e
i g h t
e
d
i
m a
g i
i1
"
g
Dw l
)

该技术能
【 图分类号l 中
R7 3 3
A

4 ; R8 14

42
【 献标识码】 文
够 移

K 【 ey
ds
l 】y m p h
d e s ;m
a
g n e tic
re s o n a n c e
im
a
d g i n g ; if fu
s io n
w e
ig h t e d im
a
g in g

淋 巴 结肿瘤 性 病 变 包 括淋 巴 结本身肿 瘤 ( 如 淋 巴 瘤 ) 和 恶 性 肿瘤 常常 伴 有 的淋 巴 结 转 移 布

o
d y M R d iffu
l 1 l
s
n

磁共振全身弥散加权成像的研究进展

磁共振全身弥散加权成像的研究进展

磁共振全身弥散加权成像的研究进展汪国宴;冯平勇;宋振虎;王藏海【摘要】磁共振全身弥散加权成像(WB-DWI)是在自由呼吸状态下完成的大范围(包括胸部、腹部及盆腔)薄层扫描经三维最大密度投影重建得到的高信噪比图像,可立体、直观地显示病变部位、形态、大小及范围,对病变的显示达到同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显像(PET)相媲美的效果.WB-DWI自2004年Takahara等[1]首次提出后,迅速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相比PET和核素骨显像具有费用低、简便快捷和无辐射等优点.现就WB-DWI的技术原理及其在恶性肿瘤骨转移和淋巴结转移的临床应用进展综述如下.【期刊名称】《临床荟萃》【年(卷),期】2011(026)022【总页数】4页(P2018-2021)【关键词】磁共振成像,弥散;肿瘤转移;诊断,鉴别【作者】汪国宴;冯平勇;宋振虎;王藏海【作者单位】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影像科,河北石家庄050000;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影像科,河北石家庄050000;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影像科,河北石家庄050000;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影像科,河北石家庄050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0.46磁共振全身弥散加权成像(WB-DWI)是在自由呼吸状态下完成的大范围(包括胸部、腹部及盆腔)薄层扫描经三维最大密度投影重建得到的高信噪比图像,可立体、直观地显示病变部位、形态、大小及范围,对病变的显示达到同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显像(PET)相媲美的效果。

WB-DWI自2004年Takahara等[1]首次提出后,迅速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相比PET和核素骨显像具有费用低、简便快捷和无辐射等优点。

现就WB-DWI的技术原理及其在恶性肿瘤骨转移和淋巴结转移的临床应用进展综述如下。

1 主要技术原理和进展1.1 弥散的概念弥散为分子在媒介中的一种随机热运动即布朗运动。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是在常规MRI基础上,在X、Y、Z轴3个互相垂直的方向上施加弥散敏感梯度,从而获得反映体内水分子弥散运动状况的MR图像。

全身弥散加权成像在肿瘤筛查临床的应用

全身弥散加权成像在肿瘤筛查临床的应用

全身弥散加权成像在肿瘤筛查临床的应用磁共振全身弥散成像技术(WB-DWI)采用反转恢复回波平面弥散序列(简STIRDWI-EPI),在抑制肌肉、脂肪、肝脏等组织背景信号的基础上,突出病变区域的弥散加权对比,大大提高了病变组织,尤其是恶性肿瘤及其转移灶的检出率提高了。

由于采用了全身大范围扫描,并加上3D后处理重建,其成像效果和临床意义与正电子发射断层(PET)有许多类似之处,因此也被称为MR“类PET”技术。

1.1 正常体检组体检行WB-DWI检查,其中男性18例,女性10例,年龄45-68岁,平均52岁。

1.2 病例组选择3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肿瘤患者的WB-DWI检查资料,其中男性21例,女性11例,年龄18-79岁,平均56.5岁。

前列腺癌5例,乳腺癌3例,胃癌2例,肺癌4例,肝癌3例,食管癌2例,肾癌2例,结肠癌1例,卵巢癌2例,胰腺癌1例,宫颈癌2例,膀胱癌1例,软骨肉瘤1例,多发性骨髓瘤2例,甲状腺癌1例。

1.3 检查方法使用GE Hde 1.5T超导型磁共振,采用内置大体线圈。

1.4 WB-DWI扫描参数:TR:6000ms,TE=Minimum,激励次数(NEX):1次,层厚:8mm,层间距:0mm,FOV:40cm,扩散敏感系数(b-value):800ms/mm2。

1.5 WB-DWI:所有患者在自由呼吸状态下,行 STIR-EPI-DWI 全身弥散加权成像,扫描范围从头部至胫腓骨上段,分头、颈、胸、腹、盆腔及四肢 6段扫描。

选择 b = 600s/mm的180 幅图像经三维最大密度投影(three-dimensional maximum intensity projection, 3D MIP)重建,并用黑白翻转技术重建出类 PET 图像。

2 结果2.1 正常体检组的 WB-DWI 表现正常志愿组WB-DWI 上骨骼中椎体信号最高,髂骨、肋骨较低,而四肢骨呈明显低信号。

颅脑、涎腺、甲状腺、脾、胆囊、双肾、膀胱、椎间盘、前列腺、子宫、睾丸、精囊、椎管内脑脊液、部分肠管、关节腔内积液及淋巴结呈高信号,类PET 图上呈低信号。

WB_DWI对转移性淋巴结病变的应用价值研究

WB_DWI对转移性淋巴结病变的应用价值研究

WB-DWI对转移性淋巴结病变的应用价值研究冯 东 张雅芳 WB-DWI又称磁共振全身弥散加权成像技术,采用反转恢复回波序列,在抑制肌肉脂肪等背景信号的基础上,病灶突出显示,大大提高了恶性肿瘤的和转移灶的检出率。

淋巴结转移通常全身广泛分布,WB-DWI作为对广泛的淋巴结性病变进行全面直观的评估序列,对肿瘤的分期和治疗方案的选择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恶性肿瘤是威胁人类健康的重要疾病,而影像学检查是筛查转移灶的主要手段,近年来,随着磁共振(MRI)技术的迅速发展,国外已将弥散加权技术(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应用于全身MRI,扩散加权成像(DWI)的出现使得快速的全身淋巴结成像成为可能[1]。

本研究旨在探讨全身DWI对淋巴结转移性病变检查临床应用价值。

全身弥散成像技术(whole body 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 WB-DWI)能够一次性全身范围成像,对于发现有无恶性肿瘤、淋巴有无远处转移、肿瘤有无复发有较高的显示率,成像效果与费用高昂辐射强的正电子发射成像(PET)相近。

常用的全身转移性病灶筛查方法有两种:正电子发射断层摄影和核素骨扫描。

PET/CT因能显示骨、软组织及淋巴结的转移情况,成为癌症诊断和分期确定的主要手段,但由于存在假阳性,加之费用高、放射性辐射等缺点,PET/CT难以广泛应用于多数肿瘤患者。

骨扫描仅能显示骨骼情况,不能提供软组织和淋巴结的情况。

鉴于此,无电离辐射、优秀的软组织对比和高空间分辨率而广泛应用于临床的WB-DWI成为一种有希望用于恶性肿瘤分期的技术,在肿瘤诊断方面已表现出独特优势[2]。

在评估淋巴结转移方面,WB-DWI优势明显。

弥散加权成像可以有效地显示双侧颈部、双侧腋下、双侧腹股沟及腹膜后的淋巴结转移情况,可以准确地发现淋巴结形态学特征的改变。

WB-DWI比PET敏感,可发现更多的淋巴结病变,比如锁骨下、纵隔、主动脉旁及髂血管旁,见图1~5。

1.5T磁共振WB-DWI在肿瘤性病变检测中的应用

1.5T磁共振WB-DWI在肿瘤性病变检测中的应用

1.5T磁共振WB-DWI在肿瘤性病变检测中的应用李书院;尹志坚;杨苑【摘要】目的探讨1.5T磁共振全身弥散成像技术(WB-DWI)在肿瘤性病变的检测中的价值.方法将8例健康体检志愿者和27例肿瘤患者(其中25例恶性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行全身弥散成像(WB-DWI),并对发现高信号病灶部位常规MRI扫描并结合其它检查进行诊断,统计阳性率.结果全身弥散成像,对弥散受限肿瘤性病变具有明确诊断意义,肿瘤性病灶特别是恶性肿瘤及其转移灶在弥散加权上表现为异常高信号,8例健康志愿者发现良性病灶3例,27例肿瘤患者中恶性肿瘤25例,其中恶性肿瘤并转移12例.结论 MRI全身弥散成像对肿瘤性病变的检出诊断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期刊名称】《江西医药》【年(卷),期】2013(048)002【总页数】3页(P158-160)【关键词】磁共振;全身弥散成像;肿瘤;应用价值【作者】李书院;尹志坚;杨苑【作者单位】江西省泰和县人民医院放射科,泰和343700;江西省泰和县人民医院放射科,泰和343700;江西省泰和县人民医院放射科,泰和3437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814磁共振全身弥散加权技术(WB-DWI)是近年来磁共振成像(MRI)技术研究领域的新技术、新热点[1],它主要通过两个方向相反,大小相同的弥散梯度来探测人体组织细胞间隔水分子扩散运动的强弱,从而间接反映特定组织细胞构成的情况。

肿瘤组织在细胞上具有生长密集和核浆比高的特点,这使得细胞内和细胞外可供水分子扩散空间变小,在弥散成像中受限而呈高信号,并且添加了STIR技术抑制了肌肉、脂肪、肝脏等产生的信号,提高了对比度,并且是全身大范围扫描,经3D处理,与PET有许多类似处,故也称类PET技术[2],对全身肿瘤性病变有较高的检出率。

本研究35例均行WB-DWI及MRI资料分析,探讨其对肿瘤性病变的诊断价值。

1 材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收集我院磁共振全身弥散加像(WB-DWI)检查者中35例为研究对象,男19例,女16例,其中8例为志愿体检者,27例为肿瘤患者;年龄25-76岁,平均年龄58.5岁;肺癌8例,肝癌5例,鼻咽癌患者2例,前列腺癌3例,乳腺癌2例,胆囊癌2例,宫颈癌1例,淋巴瘤2例,良性肿瘤5例,健康者5例。

磁共振全身弥散技术在恶性肿瘤筛查中的临床应用

磁共振全身弥散技术在恶性肿瘤筛查中的临床应用
医 学 影像 学 杂 志 2 o 1 3年第 2 3卷 第 l 期 J Me d I ma g i n g Vo 1 . 2 3 No . 1 2 0 在 恶性 肿 瘤筛 查 中的 临床 应用
王文 森 , 秦建忠, 王 玉群 , 陆振 忠
肿瘤患者 的 WB - D WI 与 对 照 检 查 资 料 。对 照 检 查 包 括 常 规 MR I 和/ 或C T检查 , 4例 另 行 P E T 检 查 。通 过 按 部 位 逐 一 与 对 照 检 查 比较 , 评估 WB - D WI 对 瘤 灶 检 出 的 敏 感 性 及 特 异 性 。结 果 7 5例 中 , WB - D WI 和/ 或 对 照 检 查 显 示 瘤 灶 和 可 疑 病 灶 的部 位 达 1 7 4个 。W B - D WI 对 瘤 灶 检 出 的整 体 敏 感 性 及 特 异 性 分 别 为 8 4 . 1 和9 6 . 7 ; 淋 巴结 、 骨骼 、 肺 和 肝 胆
WA NG We n — s e n,QI N J i a n — z h o n g,W _ ANG Y ~ q u n,LU Zh e n — z h o n g
De p a r t me n t o f Ra d i o l o g y,J i a s h a n No .1 Pe o pl e ’ S Ho s p i t a l ,Ji a s h a n,Zh e j i a n g 3 1 4 1 0 0,P. R. Ch i n a [ Ab s t r a c t ] Ob j e c t i v e To e v a l u a t e t h e c l i n i c a l v a l u e o f wh o l e b o d y d i f f u s i o n we i g h t e d i ma g i n g ( W DWI ) i n s c r e e n i n g ma —

磁共振全身弥散加权成像在体部肿瘤筛查中的应用

磁共振全身弥散加权成像在体部肿瘤筛查中的应用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 iee o ra o Me i lma ig ・ 9 hn s u l f dc gn 6 9・ J n aI
放射诊断学 Di n sc doo y a ot ilg g iRa
p t mo rp y P TCT 在 体 部 肿 瘤 筛 查 中 的 ue t ga h , E / ) do 对 比 MR WB— W I 体 部 肿 瘤 具 有 较 高 的 显 示 D 对
l n a c r wh l - o y M R x m i a i n f r M ・ t g u gc n e: o eb d - e a n t o ・ a e o s
率 ,黄 明刚 等 f的研 究 结 果显 示 ,8 % 的肿 瘤 病变 5 0 在 弥散 加权 成像 上 呈高 信 号 ,而 本研 究 5 4例体 部肿 瘤 病例 2 1处病 灶 均 有 较 好 的显 示 ,这 可 能 与本 组 2 病 例选 择 产 生 的样 本 差 异 有 关 ,MR WBDWI — 的敏
参考 文献 ຫໍສະໝຸດ [] 吴旭 , 1 马常英 , 霞 . 身弥散加权 成像技术进 展及其 赵 全
临床应用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 09 64: 8 —8 . 2 0 , ()323 5
[] O n , y maH, n s i , t 1 No —malc l 2 h oY Ko a O ih e . n s l el Y a
C T整 体 诊 断 准 确 率 分 别 为 8 % 和 9%,在 对 远 处 2 2 转 移 灶 的 检 测 方 面 WB— I 感 度 较 高 ,在 淋 巴 MR 敏
结 分 期 方 面 P TCT更 有 优 势 。Ano h等 [ 报 道 E/ tc 8 ] WB— I P T C MR 与 E / T诊 断 远 处 转 移 灶 的 准 确 性 分 别 为 9 % 和 9 %, 结合 常 规 MR 检 查 进 行 图像 综 3 4 I

DWI的临床应用

DWI的临床应用

DWI: 病变在DWI上表现与病程进展密切相关。
在病变急性期,DWI表现为高信号;
在缓解-复发阶段,DWI呈环形或圆形高信号;
在缓解静止期,DWI呈稍高信号。
多发性硬化
近年来, 对脑肿瘤的多项研究结果显示, ADC
值与肿瘤组织有相关性。
1.星形细胞肿瘤(I级良性,II级间变性,III、IV级恶性)
``````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 DWI)是目前唯一能对机体内水分子弥散进行定量分析的无 创性MRI检查方法。自1986年应用于活体后, 经过十几年的 发展, 在疾病的诊断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1.扩散
也称弥散,指分子热能激发而产生的一种无规则的、 随机的、相互碰撞的运动过程,也称分子热运动或布朗运 动。人体组织内的水分子总是处于热运动状态,这种运动 方式也是弥散加权成像的基础。
DWI表现:DWI呈高信号,ADC值为相应的低信号。
急性期
3.亚急性期(3d-10d) 病理表现:血管源性水肿加重,细胞外间隙水分增多,弥
散速度加快,直到与脑组织相同。
常规MRI表现:长T1长T2信号,即T1WI低信号,T2WI高 信号,压水像呈高信号。
DWI表现:DWI信号呈下降趋势,ADC值逐渐增加,达到 并高于正常值,期间在ADC图上梗死灶可以表现为等信号, 出现“假性正常化”。
DWI表现:DWI上呈高信号,ADC值下降。
DWI
T2WI
T1WI
2.急性期(7-72h)
病理表现:此期病理表现和超急性期区别不大,也是表现 为水分子从细胞外进入细胞内产生细胞毒性水肿,使水分 子弥散受限。
常规MRI表现:长T1长T2信号,即T1WI低信号,T2WI高 信号,压水像(FLAIR)呈高信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磁共振全身弥散在淋巴结肿瘤性病变中的临
床应用
作者:胡兴荣李顺振张家权张峻邱妮妮陈华东
【摘要】目的探讨全身MR弥散加权(WB-DWI)对全身淋巴结肿瘤性病变的应用价值。

方法经病理证实淋巴结肿瘤性病变患者19例,1.5T HDe MR进行全身MR-DWI轴位分段扫描,利用软件包将各段图像拼接重建呈全身图像。

结果所有患者全身WB-DWI检查顺利,且全身WB-DWI对肿瘤淋巴结的显示较敏感。

结论对全身淋巴结肿瘤性病变的诊断,全身弥散加权成像是一种快速、行之有效的技术,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关键词】淋巴结磁共振成像全身弥散加权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potential of whole body 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 in the diagnosis of lymph node lesions in patients with malignant tumors. Methods Whole body 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 (WB-DWI) was used to scan 19 patients with histologically proven tumors on Signa Hde 1.5T scanner.A conventional MR coronal scan from head to inguinal region was used in segmental axial STIR-DWI scans, all images were reconstructed to whole body images by software. Results All
lymph node lesions were clearly showed on DWI.Whole body MR-DWI was sensitive to lymph node lesions. But the image quality was not very good and increase of ghost occurred. Conclusion WB-DWI is a rapid and feasible method in detecting lymph node lesions and are of certain clinical value.
[Key words] lymph nodes;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
淋巴结肿瘤性病变包括淋巴结本身肿瘤(如淋巴瘤)和恶性肿瘤常常伴有的淋巴结转移,淋巴瘤和肿瘤淋巴结转移通常全身广泛分布,对广泛的淋巴结肿瘤性病变进行全面评估,对肿瘤的分期和治疗方案的选择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近年来,随着磁共振(MRI)技术的迅速发展,国外已将弥散加权技术(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应用于全身MRI,扩散加权成像(DWI)的出现使得快速的全身淋巴结成像成为可能[1]。

本研究旨在探讨全身STIR-DWI对淋巴结肿瘤性病变检查的可行性及临床应用价值。

全身弥散成像技术(whole body 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 WB-DWI)。

该技术能够一次性全身范围成像,对于发现有无恶性肿瘤、肿瘤有无远处转移、肿瘤有无复发有较高的显示率,成像效果与正电子发射成像(PET)相近。

材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2007年5月~2008年5月因肿瘤性病变而行磁共振检查的患者19例,其中男11例,女8例,年龄19~62岁,平均44.5岁。

应用GE 1.5T HDe MR系统,采用体线圈(body coil)进行扫描。

所有患者进行全身STIR-DWI 扫描,对全身进行轴位分段扫描的参数:TR 3500ms,TE minimum,TI 160ms,视野36cm,激励次数8,矩阵128×128,层厚5.0mm,间隔1.0mm。

扫描过程采用多次分段法。

扫描结束后传送到ADW4.3工作站,利用ADD/SUB软件包将各序列STIR 图像合并到一个序列中,然后再用ALA重建呈三维图像。

MR-DWI见高信号病灶(高于背景信号)为阳性,记录患者显示的病灶数。

结果
19例患者中非霍奇金氏淋巴瘤7例,霍奇金氏淋巴瘤1例,肺癌5例,鼻咽癌2例,结肠癌2例,肝癌2例,其中病理活检13例,手术证实6例,均发现有淋巴结转移,并经手术及穿刺活检、病理证实。

全身WB-DWI扫描图像质量较差,信噪比较低,伪影明显,对组织解剖显示亦较差,但对淋巴结的显示较敏感,其淋巴结表现为较高信号,正常组织结构表现为稍低信号(图1),重组图像可以较清楚、直观显示全身淋巴结(图2)。

19例患者中共检出短径大于1.0cm的淋巴结173个。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