辨析和修改病句解题纲要

合集下载

病句题辨析与修改技巧

病句题辨析与修改技巧

病句题辨析与修改技巧
①梳理法。

运用语法解析的手段,先将句子中的附加成分(定语、状语、补语)去掉,提取出主干,检查主干的搭配是否有毛病;如果主干没有问题,再检查局部,看修饰语和中心语之间、修饰语内部是否有毛病。

②并列法。

当几个概念并列在一起时,一要检查各个概念的外延大小与联系,如果构成属种关系、交叉关系,那么这几个概念的并列就有可能是错误的;二要把并列的概念分别与并列部分前后进行搭配,看看是否每一个概念都搭配合理,在这里常常会有收获。

③照应法。

在一个句子中,如果有结构相似的短语,可采用前后照应的方法辨析,以防出现主谓搭配不当、动宾搭配不当;或者不合逻辑,一个分句从肯定、否定两个方面陈述,另一分句只从肯定或否定一个方面照应。

④位置法。

检查虚词的使用,特别是关联词语和介词使用位置不当,也能造成病句。

不同的句意关系,使用不同的关联词语和介词,因此,介词与中心语的搭配、复句内部分句与分句的关系值得研究。

⑤解析法。

有的语句从语法上找不出毛病,就得从事理上进行解析,这就是逻辑意义解析法。

逻辑意义解析法要从概念使用、判断、推理方面考虑,语句的前后顺序是否恰当、句间关系是否合适、表达是否合乎逻辑,都可以通过这个办法辨析。

辨析、修改病句的技巧

辨析、修改病句的技巧

练习: 练习: 1、截至 日,共查处酒后驾驶事件 100 、截至15日 共查处酒后驾驶事件1 较去年同期下降了一倍多。 起,较去年同期下降了一倍多。 2、实施“先诊疗后结算”的服务模式, 2、实施“先诊疗后结算”的服务模式,患者 就诊 时间可节省大约20%以上。 以上。 时间可节省大约 以上
练习: 语序不当
练习: 练习: 1、一个人是否拥有健康的体魄,关键在于持 、一个人是否拥有健康的体魄, 之以恒地参加体育锻炼。 之以恒地参加体育锻炼。 2、能够熟练而规范地书写正楷字,是衡量学 、能够熟练而规范地书写正楷字, 生是否达到《语文课程标准》 生是否达到《语文课程标准》对汉字书写 要求的重要标准。 要求的重要标准。 3、有没有正确的环保观,是低碳生活能否实 、有没有正确的环保观, 现的关键。 现的关键。
练习: 练习: 1、为了避免道路交通不拥堵,各地纷纷出 、为了避免道路交通不拥堵, 台交通管理新措施。 台交通管理新措施。 2、为了防止酒驾事件不再发生,眉山市加 、为了防止酒驾事件不再发生, 大了巡查整治力度。 大了巡查整治力度。
5.看到介词不放过 看到介词不放过
例如: 例如: 他们在遇到困难的时候,并没有消沉, 他们在遇到困难的时候,并没有消沉,而 是在大家的信任和关怀中得到了力量, 是在大家的信任和关怀中得到了力量,树立 了克服困难的信心。 了克服困难的信心。 介词使用不当,极易造成成分残缺、 介词使用不当,极易造成成分残缺、表意不 明或不当。 明或不当。 此例中介词短语“ 此例中介词短语“在……中”应改为 中 “从……中”。 中
例如: 例如: 说到这儿,她又向我们哭泣起自己的往事来。 说到这儿,她又向我们哭泣起自己的往事来。 读到一个句子,就应有意识地想想, 读到一个句子,就应有意识地想想,这个 句子中的动词能不能带宾语, 句子中的动词能不能带宾语,能带什么样 的宾语,动词和主语、 的宾语,动词和主语、宾语或修饰语是否 搭配。 搭配。 此例中的“哭泣”为不及物动词, 此例中的“哭泣”为不及物动词,不能带宾 可改为“哭诉” 语,可改为“哭诉”。

辨析和修改病句的方法总结

辨析和修改病句的方法总结

辨析和修改病句的方法总结(一)辨析病句方法1、语感审读法调动语感,在审读的过程中,从感性上察觉语句的毛病,即按习惯的说法看是否别扭。

如别扭,则注意分析比较,明辨原因,如以修改。

例如:不管气侯和地理环境都极端不利,登山队员仍然克服了困难,胜利攀登到顶峰。

("不管……都……"显得不合习惯,正确说法应是"不管……多么不利""尽管……非常不利"。

2、紧缩法去掉句子的枝叶部分(定、状、补)紧缩出主干,看主干是否有毛病,如果主干无问题,再检查枝叶部分。

例如:他那崇高的革命品质经常浮现在我的脑海中。

(主干为"品质浮现",明显为主谓搭配不当。

)3、造句类比法仿照原句的结构造日常用的句子,经过比较,有无问题便清楚了例如:这个经验值得文教工作者特别是中小学教师的重视。

(原句结构较复杂,先压缩化简为"这值得他们的重视"。

再比照它的结构造句:"这值得他们的学习""这值得他们的参观",这三个句子和日常说法相比多了一个"的"字,因此原句应将"老师的重视"中的"的"去掉)4、逻辑意义分析法有的语病从语法上不好找毛病,就得从各理上进行分析,这就是逻辑意义分析法。

即从概念使用、判断、推理方法考虑是否得当,语句的前后顺序、句间关系是否合适。

例如:(1)该市有人不择手段仿造伪劣产品……(2)凡是有杰出成就的人,都是在艰苦环境中磨炬成才的。

(1)句中"仿造伪劣产品"是不合事理的的,应改为"制造伪劣产品"或"仿造名牌产品"。

(2)句中用了"凡是……都"这个全称肯定判断,言过其实,应改为"凡是"为"大都",后边去掉"都"字。

语文辨析语病题、修改病句题答题技巧

语文辨析语病题、修改病句题答题技巧

语文辨析语病题、修改病句题答题技巧考点解读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不仅要能够准确地辨析句子的正误,即是否合乎语法习惯、句意表达是否明确、有无逻辑错误、运用修辞是否正确等,还要能够在不改变句子原意的情况下进行修改。

这是语文实际运用能力的具体体现。

考点导学病句的辨析与修改考查学生语文实际运用能力,是历年中考的一个重点、难点。

福建中考语病修改分值一般在3分左右,试题材料主要来自报刊媒体,考查形式有选择题、填空改错题两类。

主要考查点在于:能辨析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冗繁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等常见语病。

对病句的考查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1.辨析并判断句子的正误。

2.从成分残缺、搭配不当、语序不当、结构混乱四个方面有侧重地修改病句。

3.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语句。

4.找出病句并进行修改或用符号修改。

方法总结怎样辨析病句1.感读——凭语感,凡是读起来别扭,听起来含混的,就可能有语病。

如:她有一个女儿,同许多年轻的妈妈一样,愿意把孩子打扮的漂亮一些。

【辨析】谁“同许多年轻的妈妈一样”呢?读到这里,就含混不清。

在“同”前加一个“她”字,语意就清晰了。

2.梳理——由主干到枝叶逐步检查。

先缩掉句子的附加成分,化简后,留下句子的主干(即所要表达的中心意思),然后检查句子的主干,再检查附加成分是否有语病。

此法能迅速地确诊句子的搭配不当、成分残缺、语序不当等病因,实践中最常用。

如:同学们以敬佩的目光注视着和倾听着班长的报告。

【辨析】此句要表达的主要意思是“同学们……注视着和倾听着……报告”,“注视着”同“报告”搭配不当。

应改为“同学们以敬佩的目光注视着班长,倾听着他的报告。

3.类比——用同义词替换,关联词替换、仿照原句造句等比较法来检查语病。

如:我们交流了意见,心情舒畅了许多。

【辨析】用同义词“交换”替换“交流”加以比较,“交换”比“交流”通畅,合乎习惯。

4.分析——从事理上进行分析,检查是否自相矛盾和符合逻辑。

修改病句解题方法

修改病句解题方法

•解题方法•一、辨析病句的方法•1.长句紧缩,抓主干。

有些句子由于较长,修饰成分多,语病不容易看出来。

因此这类句子在辨析时宜用紧缩法,把主干突出出来,这样有些语病往往就一目了然了。

•2.修饰语多,理枝叶。

如果紧缩后,句子主干并不缺成分,就应该注意修饰语和中心词是否搭配;如果是一个谓语带几个宾语,或几个谓语带一个或几个宾语的,也应注意是否能够一一搭配。

•3.句子是复句,注意关联词。

在复句中,关联词语往往对表情达意起到相当重要的作用,因此对复句病句的考查,常常从关联词语入手。

关联词语的使用,一要看位置,二要看搭配,三要看运用恰当与否。

•4.代词指代,要清楚。

句中如果有代词的话,应该注意指代是否清楚。

•5.一面两面,要搭配。

句中如果出现“是否”“能不能”“能否”“与否”“要不要”“该不该”“好坏”“高低”“成败”“优劣”等表示正反两面的词语时,就应该注意前后有没有与之呼应的词语。

•6.语句通顺,看逻辑。

如果经过以上五个方面的考查,都没有发现什么问题,那么就应看看是否有逻辑错误。

•小贴士•句式杂糅十类情况•一、【典型结构】被(受)……所……。

•如:这个办法既卫生,又方便,深受群众所喜爱。

•【修改意见】或说“深受群众喜爱”,或说“深为群众所喜爱”。

•二、【典型结构】原因是……造成(引起、诱发、作怪)、由于……的结果、之所以……的原因、“关键在于……”与“……起决定性作用”、……的原因(起因)、由……诱发(所致)。

•如:不难看出,这起明显的错案迟迟得不到纠正,其根本原因是不正之风在作怪。

•【修改意见】或说“原因是执法作风不正”,或说“是不正之风在作怪”。

•三、【典型结构】把……达到、供……之便、防止……不再……。

•如:为了防止这类事故不再发生,我们加强了交通安全教育。

•【修改意见】或说“防止这类事故的再度发生”,或说“使这类事故不再发生”。

•四、【典型结构】需要……不可、非……才行、“根据……状况”与“从……状况出发”。

病句辨析修改技巧

病句辨析修改技巧
增(成分残缺的) 成分残缺的) 多余的) 删(多余的) 用词不妥当) 换(用词不妥当) 修改应简要) 简(修改应简要) 调(不搭配,不照应的) 不搭配,不照应的)
病句修改的方法:
修改 病句 的五 字诀: 字诀:
辨析步骤: 辨析步骤:
一语感,二语法,三修辞,四逻辑。 一语感 2 3 4 符合语法要求,符合逻辑要求。 符合语法要求,符合逻辑要求。 符合题目要求。 符合题目要求。 以不改变原句的意思为前提。 以不改变原句的意思为前提。 尽量在原句的基础上修改, 尽量在原句的基础上修改,不抛开原句另 起炉灶,对准错误点, 起炉灶,对准错误点,改动越少越好
单句: 单句:
先查主干:一是搭配,二是残、 先查主干:一是搭配,二是残、余。 后查支干:一是搭配,二是残、 后查支干:一是搭配,二是残、余, 三是顺序:(多重定、状语句) :(多重定 三是顺序:(多重定、状语句)
复句: 复句:
先查句间关系, 先查句间关系, 二查关联词语。 二查关联词语。
例1:修改下面这段话中的两处错误,使其语义明 :修改下面这段话中的两处错误, 符合原意。( 年重庆卷) 。(04年重庆卷 确、符合原意。( 年重庆卷) 由于环境保护压力的增大,能源需求的增加, 由于环境保护压力的增大,能源需求的增加,天 然气作为“对环境友好”的能源, 然气作为“对环境友好”的能源,其地位冉冉升 然而,由于体制的原因, 起。然而,由于体制的原因,守着储量丰富的重 庆大气田,始终“气不足” 气不顺” 庆大气田,始终“气不足”、“气不顺”。 改为: 改为: 冉冉升起”用于具体的旗帜、太阳等, (“冉冉升起”用于具体的旗帜、太阳等,不 用于抽象的地位之类,所以改为“不断提高” 用于抽象的地位之类,所以改为“不断提高”。 守着储量丰富的重庆大气田”缺少主语, “守着储量丰富的重庆大气田”缺少主语,而 后文“气不足”“气不顺” ”“气不顺 后文“气不足”“气不顺”的主语又应该是 重庆” 所以改为“ “重庆”,所以改为“重庆守着储量丰富的大 气田” 气田”。)

2024年考语文病句辨析与修改的技巧

2024年考语文病句辨析与修改的技巧

要辨析和修改语文病句,可以采取以下技巧:
1.注意句子结构:确保句子的主语、谓语和宾语等要素的一致性和合理性。

例如,如果主语是单数形式,谓语动词也应使用单数形式。

2.注意时态和语态:要根据句子的语境和逻辑关系,正确使用时态和语态。

避免在一个句子中混用过去时、现在时和将来时等。

例如,如果句子主语是第三人称单数,应使用相应的动词形式。

3.注意修饰语的位移:确保修饰语与被修饰的词汇之间的关系清晰、准确。

修饰语应该紧密跟随在被修饰的词汇之后。

例如,避免出现“他买了一台新的电脑旧”这样修饰语位置不当的表达。

4.注意动词和名词的准确使用:选择准确的动词和名词,以便清晰地表达意思。

避免使用“错别字”、“词不达意”或者“中式英语”的表达方式。

5.注意句子逻辑关系:要确保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清楚明确。

修正句子中的倒装、重复和未明确句子结构的错误。

另外,还要注意上下文之间的衔接,避免句子之间信息断层。

6.注意标点符号的使用:正确使用标点符号,使句子结构完整、逻辑清晰。

例如,避免句子之间缺乏逗号分隔、标点位置不当或者标点符号过多的情况。

7.多审阅和修改:在翻译过程中,要重复阅读并修正错误的部分。

多次审查可以帮助提高翻译的准确性和流畅性。

总之,辨析和修改语文病句需要细致入微地分析句子的各个组成部分,并结合语境和逻辑关系进行适当的修改。

持续的练习和积累经验也是提高
语文病句辨析和修改能力的关键。

初中语文修改病句技巧-教师版

初中语文修改病句技巧-教师版

初中语文修改病句技巧-教师版辨析并修改病句一、考纲要求:辨析并修改病句,病句类型有: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

病句类型:(一)语序不当语序不当常见的情况有:1、定语和中心语的位置颠倒:例:我国棉花的生产,长期不能自给。

("棉花的生产"应为"生产的棉花")2、把实语放在状语的位置上:例:广大青年表现出无比的进行改革的热情。

(将"无比"的调至"热情"前)3、把状语放在定语的位置上:例:应该发挥广大青年的充分的作用。

(将"充分"调至"发挥"前,并删掉一个"的")。

4、多层定语语序不当:例:展出几千年前刚出土的文物。

应将"几千年前""几千年前")5、多层状语语序不当。

例:我们再也不是任意被列强欺侮的国家了。

(应将"任意"调至"欺侮"之前)6、关联词语位置不当:例:他如果不能实事求是,事业就会受到损失。

("他"应移到"如果"的后面)7、主客颠倒:例:奥斯特洛夫斯基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对于中国青年是不陌生的。

(应改为:中国青年对奥斯特洛夫斯基的。

)8、分句位置不当:例:对于自己的路,他们在探索着他们在判断着,他们在寻找着,他们在思考着。

(应改为:对于自己的路,他们在思考着,他们在判断着,他们在探索着,他们在寻找着。

)(二)搭配不当。

1、主谓搭配不当:例:他的革命精神时刻浮现在我眼前。

("精神"与"浮现"不能构成主谓关系,可将"精神"改为"形象")2、动宾搭配不当:例:纪念三领先节的到来。

("纪念"的只能是"三八节",不能是"到来")3、修饰语和中心语搭配不当:例:我们严肃地研究了职工们的建议,又虚心地征求了专家们的意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辨析和修改病句解题纲要夯实语基1029 1559一、考点指津《考试大纲》对本考点的要求是:“辨析并修改病句”。

二、解题示例1、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一句是(2005年湖南卷)()A、一顶新的研究成果显示,动物不但具有独特的性格,而且性格相当复杂,它们性格的复杂性甚至能够与人类的相媲美。

B、进入21世纪,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和知识经济的深入发展,国与国之间的竞争越来越集中到知识和人才方面。

C、电视的普及,在给现代人带来丰富多彩的视听艺术的同时,也悄然改变着人们在印刷媒介时代所形成的审美趣味和欣赏习惯。

D、生物入侵就是指那些本来不属于某一生态系统,但通过某种方式被引入到这一生态系统,然后定居、扩散、暴发危害的物种。

解题:D句是一个单句,先查主谓宾,“生物入侵”是主语,“指”是谓语,“物种”是宾语,“生物入侵是物种”显然是主宾不能搭配。

2、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一句是2008(年湖南卷)A、超越种族、信仰、社会制度的差异,增进各国人民之间的相互了解,促进和平、友谊与团结,在尊重世界多样性的基础上实现人类和谐发展,已成为奥林匹克精神的深刻内涵。

B、文艺复兴揭开了欧洲腾飞的序幕,工业革命拉大了欧洲与中国的距离,当火车在欧洲大地高歌猛进的时候,中国的辽阔土地上,木制独轮车还在吱吱呀呀地唱着千年的凄凉。

C、风云变幻的20世纪已经过去,那些为中国的命运呐喊的诗界前辈也已经走远,在新的世纪,面对商品经济大潮的冲击,我们应该如何拨开喧嚣的迷雾,高扬起前辈诗人使命意识的旗帜?D、我国的文化遗产是我们民族悠久历史的证明,是我们与祖先沟通的重要渠道,也是我们走向未来的坚实根基,我们应当永远保持对古代文明成果的尊重和珍惜,以及祖先的缅怀和感恩。

解题示例:检果D项,我们压缩“我们应当永远保持对古代文明成果的尊重和珍惜,以及祖先的缅怀和感恩”处的主干,就可发现“保持……缅怀和感恩”显然是搭配不当。

三、《考试大纲》中列出的六种病句的辨析与修改1、语序不当(1)多项定语位置不当多项定语与中心语的正确次序一般是:①表领属性的或时间、处所的;②指称或数量的短语;③动词或动词短语;④形容词或形容词短语⑤名词或名词短语。

另外,带“的”的定语放在不带“的”的定语前。

歌诀:领属时间处所先,指称数量紧相连。

动词形容和名词,顺序跟进才井然。

例如:①一位优秀的有20多年教学经验的一位国家队的篮球女教练。

正确次序:国家队的(领属性的)一位(数量)有20多年教学经验的(动词短语)优秀的(形容)篮球(名词)女教练。

②在新中国的建设事业上,发挥着他们无穷的蕴藏着的力量。

正确次序:发挥着他们蕴藏着的无穷力量。

(表性质的“无穷的”应在“蕴藏着的”的后面,即形容词应放在动词后。

)③许多附近的妇女、老人和孩子都跑来看他们。

(表数量的“许多”应紧靠中心短语)④里面陈列着各式各样过去所使用的东西。

(表性质的“各式各样”应紧靠中心词。

)下面是定语误放状语位置的例子:① 夜深人静,想起今天一连串发生的事情,我怎么也睡不着。

(“一连串”应修饰“事情”)② 这种管子要不要换,在领导和群众中广泛地引起了讨论。

(“广泛”应修饰“讨论”,“地”改为“的”)下面是定语和中心语位置颠倒的例子:我国石油的生产,基本供应国内。

(“石油的生产”应为“生产的石油”)(2)多项状语位置不当多项状语次序比较复杂,须特别注意它的先后次序:① 先时间后处所;②先介词结构后情态动词、形容词;③表示对象的介词结构一般紧靠中心语;④不要弄错修饰对象。

歌诀:时间处所马当先,介词结构紧扬鞭。

情态形容连袂至,对象介结被心牵。

例如:① 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上一世纪曾发生过一场血战。

(“上一世纪”应放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前)② 我们再也不是任意被列强欺侮的国家。

(“被列强”应放在“任意”前)③科学家急于对兰花在最有异域色彩的热带物种标本完全消失之前进行研究。

(“对兰花”应放“进行”前)④美国有15个洲禁止黑人在娱乐场所与白人享有平等的地位。

(“与白人”应修饰“平等”)⑤大家就工资问题交换了广泛的意见。

(“广泛”应修饰“交换”)⑥开考半个小时后,就有人陆续交卷。

(“陆续”应修饰“有”)关联词语放错位置也属于语序不当:一般来说,两个分句同一个主语时,关联词语在主语后边;不同主语时,关联词语在主语前边。

下面句子是位置不当的例子:①他如果不能实事求是,事业就会受到损失。

(“他”应移到“如果”后面)②要是一篇作品里的思想有问题,那么文字即使很不错,也是要不得的。

(“即使”应移到“文字”前。

照原句就变成了只是文字要不得,不是作品要不得。

)2、搭配不当搭配不当是一种常见语病,是高考测试的重点,几乎每年高考都有这种类型的语病题。

(1)主谓搭配不当例如:①我国棉花的生产,过去不能自给。

(不能自给的是“棉花”而不是“生产”。

)②中国人民的解放在民族关系上起了基本的变化。

(“中国人民的解放”没有“起变化”,“起变化”的是“民族关系”。

正确的表达应是个兼语句,要改“在”为“使”)③我觉得这个答复,和对这些问题的调查处理,都是一种不负责任的态度。

(应该把“是”改做“表现出”。

)(2)动词和宾语搭配不当例如:①纪念三八节的到来。

(“纪念”的只能是“三八节”而不是“到来”。

)②解放前,爸爸和哥哥两人挣来的钱还不够养活一家人的生活。

(“养活”的只能是人,不能是“生活”。

)③ 但也存在着几个缺点需要我们努力。

(我们所能“努力”的不是“缺点”,而是“改正”。

)(3)修饰语和中心语搭配不当例如:这次大会上,对工资问题交换了广泛的意见。

(并不是意见广泛而是交换的范围广泛,应改为“广泛地交换了意见”。

)注意:这一类搭配不当常和语序不当有交叉的地方。

(4)一面与两面搭配不当例如:①做好生产救灾工作决定于干部作风是否深入。

(“做好”是一面性的,“是否深入”是两面性的。

此外“作风是否深入”也讲不通,应该是“干部是否深入群众”。

这句话有两种改法:把第一个分句改成两面性的“生产救灾工作做得好不好,决定于干部是否深入群众”。

或将第二分句改成一面性的,不过句子结构要调整为“干部深入群众是做好救灾工作的决定条件”。

)②艺人们过去一贯遭白眼,如今却受到人们的热切的青睐,就在这白眼与青睐之间,他们体味着人间的温暖。

(“白眼”和“青睐”指相反的两面,但底下的“温暖”只适用于一面。

)(5)否定与肯定搭配不当例如:①我想这应该是不必叙述的,没有谁不会想象不出来。

(“没有谁不会想象不出”等于说“谁都想象不出”,推测原意就是“谁也想象得出”。

)②我们并不完全否认这首诗没有透露出希望,而是说希望是非常渺茫的。

(“不完全否认”等于“部分承认”,基本上还是承认。

因此这句话说“我们承认这首诗没有透露出希望”,刚好和的本意相反。

改法有两种“我们也承认这首诗也透露了一些希望……”或“我们并不否认这首诗也透露了一些希望……”)③会员家属除凭发出的入场券外,并须有家属徽章,无二者之一不能入场。

(“无二者之一即不能入场”从字面意思上推,可有“有二者之一即可入场”的意思。

跟原意不符,应该说“二者缺一即不能入?”)3、成分残缺或赘余成分残缺(1)缺主语例如:①由于他这样好的成绩,得到了老师和同学们的赞扬。

(“得到”的主语是什么?改为“由于这样好的成绩,他得到了……”)②十月十四日,抱着向航空系学习的想法,我们的黑板报也创刊了。

(“抱着”的主语显然是蒙后的“我们”但后句的主语是“黑板报”,不是“我们”,应把后句改为“我们也办起了黑板报”。

)(2)缺谓语例如:①可见对工人阶级的关心负责的态度到何等的薄弱程度。

(“到”在这里不能做谓语的主要成分,只能将“薄弱”提上来,可“态度”是不能薄弱的,句子应改为“……的关心和负责薄弱到何种程?”)②最近又发动了全面的质量大检查运动,要在这个运动中建立与加强技术管理制度等一系列的工作。

(“一系列的工作”是哪个动词的宾语呢?也许是“建立与加强”的?“建立与加强工作”又讲不通,在“建立”前少个谓语“完成”。

)(4)缺宾语例如:①虽然每天工作很忙,但还是抓紧和同学研究或自己看书。

(“抓紧”什么?“时间”一词不能省。

)②我们要尽一切力量使我国农业走上机械化,集体化。

(“走上”要求有一个名词做它的宾语,“机械化”、“集体化”都是动词,句子应是“走上……的道路”)赘余(1)堆砌例如:①要考虑我国政治与文化环境的需要,发展我们的出版业。

(“环境”应删去。

)②现在渔民自己选出了行政组长,负责掌握渔民的生活及生产的管理。

(“掌握”应删去。

)(2)重复例如:①一年来,妇女工作已打下了相当的工作基础,获得了一定的工作经验。

(第二、第三个“工作”应删去。

)②其实这是过虑的想法。

(“虑”就是想,应删去“的想法”。

)(3)可有可无例如:①不知不觉就走了十里路左右的距离,(应删去“的距离”。

)②父亲逝世离现在已整整九年了。

(应删去“离现在”。

)(4)应删去"的"字例如:①出人意料的,今年三月,物价的下跌,后来慢慢的稳定了。

(加了“的”,句子转为短语,意思也变了,不是物价稳定,而是“下跌”稳定了。

)②由于历代动乱和气候的潮湿,几乎所有当时的绘画遭受毁灭。

(“历代”和“动乱”中间也可加“的”而没有加,为句子整齐,“气候”和“潮湿”中间就不必加“的”。

)4、结构混乱这是一个很大的类句,这里谈的是不能用“主语”“宾语”等来归类的情形。

这里最常见的是一句之内两种结构纠缠不清,有以下类型:(1)举棋不定时而要用这种结构,时而要用那种结构,结果两种结构都用了。

例如:①多年来曾被计划经济思想束缚下的人们也觉悟起来。

(应该在“曾今……束缚的……”和“在……束缚下的……”两种格式中选用一个。

)②这慷慨悲歌的壮举的背后,还是自信心不够的表现。

(应该在“……的背后还是自信心不够”和“……壮举还是自信心不够的表现”里选用一个。

)(2)藕段丝连一句话的结构已经完整,却把他的最后一部分用做另一句的开头。

例如:①我们向政府提意见是人民的责任。

(把“我们向政府提意见”和“向政府提意见是人民的责任”凑在一块儿,应该删去“我们”。

)②你可知道,要出版一本译作是要经过多少人的努力以后,才能与读者见面的。

(是把“要出版……的努力”和“一本译作……见面的”凑在一块儿,用哪一句都可以。

)(3)中途易辙一句话说了一半,忽然另起炉灶,重来一句。

例如:①杜重远以《闲话天皇》这篇文章,认为是冒犯了日本皇帝,置之于狱,就是例子。

(应该改作“因为杜重远写了……文章,就认为他是……”。

原句使不知道这件事始末的人误认为杜重远把别人送进监牢,非常不妥。

)②中国人民自从接受了马列主义思想之后,中国的革命就在毛泽东同志领导下大大改了样子。

(“中国人民……马列主义思想之后”就怎么样?不接下去说,却用“中国革命”另起一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