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记叙文写作技巧 粗笔勾勒素材
初中记叙文怎么写6个写作“套路”帮你轻松写出高分作文

初中记叙文怎么写6个写作“套路”帮你轻松写出高分作文在初中阶段,记叙文是语文写作中最为常见的一种作文体裁,初中生写记叙文通常就是围绕中心记叙一件或几件事情,听起来比较容易,但是很多同学在拿到作文题后往往动不了笔,不知道具体该写什么,写作选取的事件不是太过平常琐碎就就通篇虚构,最终写出来的文章自然也就黯淡无光,鲜少有新颖独特高分作文。
那么呢?成都名师荟教育的特级语文老师为同学们整理了一些记叙文写作的常用“套路”,帮助大家轻松写出高分作文。
1、巧设悬念把文章后面将要呈现的内容,先在前面作一个提示,但不马上给出解答,以引起读者的好奇兴趣,产生接着往下读的兴趣,这样文章的开头,我们称为巧设悬念。
它的好处是能避免结构上的单调,使文章的情节波澜起伏,引人入胜。
2、一线串珠记叙文的线索是贯穿全文、将材料串连起来的一条主线,它把文章的各个部分联结成一个统一、和谐的有机体。
如果说丰富而生动的材料是一颗颗珍珠,那么线索就是将这些珍珠串连起来的一条线。
3、以小见大以小见大,就是以小题材表现大主题的方法。
生活中有些材料看起来似乎很平常,但却包含了深刻的意义。
“一滴水也可以反映太阳的光辉”。
只要善于透过现象发现本质,小材料同样能反映深刻的主题。
4、粗笔勾勒粗笔勾勒法就是用寥寥的几笔重点勾勒出人物外貌的主要特征。
采用粗笔勾勒法描写人物肖像,可以对人物的身材、体型、衣着、容貌、神情、姿态、风度的其中一方面或几个方面作简要的勾勒。
运用粗笔勾勒法描写人物肖像要抓住人物的最主要的特征,用朴实的文字简略地写出来,不宜用过多的形容词、过多的比喻。
其次要简练传神,通过寥寥几笔勾勒出人物的大致形象。
5、欲扬先抑“欲扬先抑”与“欲抑先扬”是相反的两种布局方法。
杨朔写过一篇著名的散文《荔枝蜜》。
他在文中说小时候因为被蜜蜂螫过,因此对它总有疙疙瘩瘩的厌恶之感,但后来在广东从化参观了养蜂场,尝到了荔枝蜜,又听了养蜂老人的一番介绍,对小生灵蜜蜂顿生敬仰之情,它那勤恳、无私的品质正体现了中国劳动人民的美德。
初中生记叙文写作技巧(精选)

初中生记叙文写作技巧(精选)记叙文是初中语文考试中常见的一种文体,也是表达真实、生动的一种文章形式。
在写记叙文时,我们要注意以下几点技巧和要素:1. 选取恰当的题材:记叙文适合于描述作者亲身经历的事情或者有真实性的事例。
可以是自己的成长经历、生活中的小故事,或者是发生在身边的人与事。
找到真实的、生动的题材能够让文章更加真实、感人。
2. 突出主题,有情节性:记叙文需要有一个明确的主题或者叙述核心。
通过具体的情节,来阐述这个主题。
有情节性的叙述能够让文章生动有趣,引起读者的共鸣。
3. 用恰当的语言:记叙文的语言要求比较宽松,可以使用一些比较口语化的表达。
但是注意要言之有物,精确表达,避免过度使用俗语和陈词滥调。
4. 细节描写:记叙文需要通过细节描写来生动地展现事物。
通过对人物外貌、心理、行为等细节的描写,可以让人物更加立体形象;通过对环境的描写,可以让读者产生身临其境的感受。
5. 时空交替:记叙文可以通过时空交替的方式来增加跌宕起伏的感觉,让文章更具有层次感和深度。
可以通过回忆过去、展望未来的方式来展开故事,或者通过设置时间地点的转换,来使文章更具有张力。
6. 情感表达:记叙文是一种情感表达的方式,需要通过对人物、事物的描写和叙述,来表达作者的情感。
可以适当使用感叹句、疑问句等来表达情感,使文章更具感染力。
7. 结构完整:记叙文需要有一个完整的结构,包括开头、中间和结尾。
开头要能够引起读者的兴趣,中间要有承接情节的展开,结尾要有总结性的语句,让读者对整个故事有一个深刻的印象。
8. 文章语言流畅、易懂:考生在写记叙文时要注意语言的准确性和流畅度,不要出现语法、拼写错误,句式结构应尽量多样化,使用一些丰富多彩的词语和表达方式,使文章更具有吸引力。
以上就是初中生记叙文写作的一些技巧和要素,希望对你的写作有所帮助。
记叙文是一种综合能力较强的文章,多练多读,找准自己的写作风格,相信你的记叙文水平会得到提高的。
中考记叙文写作方法及技巧

中考记叙文写作方法及技巧2要注意人物形象的描写,可以从外貌、衣着、举止、语言、思想等方面入手,形象生动,让读者产生代入感。
3要注意人物的性格特点,可以从行为、言语、心理等方面入手,让读者更深入地了解人物。
4要注意人物的成长变化,可以从儿童时期到成年时期,从成功到失败,从幸福到痛苦等方面入手,让读者感受到人物的成长历程。
5要注意人物的命运,可以从命运的转折点、人物的选择、人物的坚持等方面入手,让读者感受到人物的命运之路。
6要注意人物的关系,可以从家庭、友情、爱情等方面入手,让读者感受到人物之间的情感纠葛。
7要注意人物的背景,可以从社会背景、历史背景、文化背景等方面入手,让读者更好地理解人物。
8要注意人物的语言表达,可以从语言的特点、语言的用途等方面入手,让读者更深入地了解人物的内心世界。
9要注意人物的行动,可以从行动的动机、行动的结果等方面入手,让读者更加了解人物。
10要注意人物的命运与社会的关系,可以从社会的影响、人物的反应等方面入手,让读者更深入地了解人物与社会之间的关系。
三写景的文章1要注意场景的选择,可以从自然景观、城市景观、人文景观等方面入手,让读者感受到美好的景色。
2要注意景色的描写,可以从色彩、形状、气息、声音等方面入手,让读者感受到景色的美妙。
3要注意景色的氛围,可以从气氛、情绪等方面入手,让读者更深入地体会景色所带来的感受。
4要注意景色的变化,可以从时间、气候、季节等方面入手,让读者感受到景色的多样性。
5要注意景色与人物的关系,可以从人物的情感、行动等方面入手,让读者更深入地了解景色与人物之间的关系。
6要注意景色的意义,可以从文化、历史、社会等方面入手,让读者更深入地了解景色所代表的意义。
7要注意景色的美学价值,可以从审美、艺术等方面入手,让读者更深入地感受景色的美妙。
8要注意景色的描写手法,可以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等手法,让描写更加生动、形象。
9要注意景色的整体效果,要使描写的景色具有整体性、感染力,让读者产生共鸣。
中学生记叙文写作方法和技巧_中考记叙文满分写作技巧

中学生记叙文写作方法和技巧_中考记叙文满分写作技巧中学生写作文是常事。
记叙文写作有哪些技巧和方法?今天小编和同学们分享几篇有关中学生记叙文写作方法和技巧,欢迎大家前来阅读。
技巧【1】1.记叙一件完整的事,从一件事中得到启发,受到教益。
选取自己亲身经历的事。
①通过自己学习绘画,刻苦自励,认识到绘画犹如爬山,一步步必须付出特别的代价。
可以采用欲扬先抑的写法,先写不太感兴趣,之后受到启迪,画泰山看到了挑山工,认识到学习犹如挑山工,要经过十八盘,才会成功。
②可以选取自己学习游泳、书法、钢琴等刻苦努力,思想变化的事实,来反映干一件事情必须持之以恒才会成功的道理。
③可选取生活中自己喜爱的事,如炒菜、看书、爬山、郊游、垂钓等方面,通过爱好的缘由,爱好的动摇,爱好的进取,来反映自己努力追求的精神。
④可以选取自己对体育项目的酷爱,来反映自己认识、思想的真谛。
如写自己是个守门员,就要认识到足球的团体配合;如写自己是排球队员,可重点写“二传手”的作用,当好“二传手”;如写自己是游泳队员,可重点写练习憋气每天上百次,来说明训练的艰辛;如写自己是乒乓球队员,可写眼睛跟球的速度,眼晴里都是小小亮亮的球,来说明专心致志;如写练习长跑,可重点写每一步就是55公分,训练不管是在刺骨的寒冬,还是在酷热的暑夏。
要写好一件事,重点不是在成功,不是在鲜花,而是在鲜花与成功的背后,那艰辛,那痛苦,那矛盾,那困惑,那分歧,那牺牲,那失去的欢乐,那不屈的挣扎,那才有意义,那才真实。
⑤要选取那些不平坦;不寻常的事,往往挫折才会吸引人,惨苦才会感染人。
曲折是对人的意志的磨炼,痛苦是对人生的洗练,困总是对人生的考验。
挫折、惨苦、曲折、痛苦、困憨,写得真切,写得具体,才会升华主题、思想的层次。
所以选材时多选这些内容。
⑥要通过记叙事情来升华主题。
下象棋粗心大意,从而认识到骄兵必败的道理;给茉莉花浇水过量,从而认识干事情要按客观规律办事的道理;拿着菜谱炒菜炒糊了,认识到“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的道理;学骑自行车摔倒无数次,认识到成功来自失败,失败是成功之母的道理;因小矛盾同学不说话,之后和好,认识到友谊是建筑在真诚基础上的道理。
中学生写记叙文的方法和技巧_中考记叙文的写作手法10种

中学生写记叙文的方法和技巧_中考记叙文的写作手法10种记叙文是以叙事为主的文章,中小学生如何写好一篇记叙文,记叙文写作有哪些方法和技巧?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几篇关于中学生写记叙文的方法和技巧,作为参考,欢迎阅读。
技巧【1】人们常说,写文章要“凤头豹尾”。
也就是说开头要新颖漂亮,结尾要刚劲有力。
精彩的结尾对文章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使文章的中心思想升华到一个更高的境界,给人以言已尽而意无穷之感,为文章锦上添花。
最常见的结尾方法,有以下几种:一、自然性结尾如《我爱班集体》这件事不仅使同学们深深地感到了集体的温暖,也使我更加热爱我们的集体了。
又如《我的同桌》从此,我和刘佳不但在课堂上是同桌,下了课也是最亲密的朋友了。
事情写完了,文章也自然结尾了,好事有好的结果,坏事有坏的结果,用事实的结果做结尾,有利于表达中心思想。
二、总结性结尾如《我爱班集体》由此,我更加体会到:一个人只有热爱集体,为集体献上一份光和热,才能感到无比的欢乐和幸福。
又如:《父亲的臂膀》合上日记本,我感觉到我有多么幸福。
他的爱一直都平实而真切的支撑着我,再看那些点滴小事,透过岁月的洪流闪着温暖的慈爱的光芒。
那是一占都不得不逊色于母爱的宽厚深沉的情感,是爸爸对我的保护。
三、启发性结尾如《我克服了困难》的确,困难像弹簧,你弱它就强。
朋友们,你也有这样的体会吗?再如《“傻气”和“实在”》同学们,请你们帮忙评评理:姐姐究竟是傻气呢,还是实在?在年画问题上,姐姐的做法应该肯定呢,还是应该否定?妈妈说得对呢,还是爸爸讲得有道理?启发性的结尾能让读者自己去回味,引导读者进一步体会文章的中心思想。
四、抒情性结尾如《青春红似火》一颗红松洒落无数松果。
你看,那些生命力极强的种子,已经破土发芽,它们必将长成松林。
它们身上也将刻着时代的年轮,英姿挺秀,万年长青。
作者以红松作比,抒发了对英雄人物的无限崇敬之情。
又如《我爱班集体》闪光的红叶啊!你饱含着多少深情厚谊。
中考满分作文记叙文写作技巧考生赶快收藏

中考满分作文记叙文写作技巧考生赶快收藏中考满分作文记叙文写作技巧有哪些1.中心突出,立意深远立意必须集中而突出。
即使需要使用较多的素材也只能统一在一个中心之下,这样才不会散而无主,不至于喧宾夺主。
记叙文务必符合积极、健康、深刻、高远的立意要求。
运用对比可以让人物的形象更鲜明,事件的中心揭示得更深刻。
2.详略得当,内容充实选材要鲜活。
选构要真实、新颖、典型,从生活中捕捉精彩的典型素材。
必能写出具有、独特个性、深刻感悟和超级感染力的佳作来。
3.情感真挚,叙中含情在刻画人物时,要将真情实感融入到细致、生动的人物描写和事件叙述中去,人物有了真情实感便获得了鲜活的生命。
可以通过细节描写、选用情感鲜明的词语、打造抒情语句来流露真情。
4.结构清爽,叙事生动结构要完整,写人叙事要清晰。
应善于运用前后照应、一线串珠等技法组织材料。
其次叙事要生动,情节要曲折。
叙事写人时可以使用前后对比法、设置悬念法、抑扬生变法、虚构科幻法等来使文章尺水兴波、妙趣横生。
5.个性人物,形象鲜明写人记事的记叙文大多是通过塑造人物形象来揭示中心的。
你可以通过个性分明的外貌、神态、服饰、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来展现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征。
特别要注意细节描写和概括描写相结合。
中考作文记叙文常用开头开门见山,直接入题。
叙事为主的记叙文,一开始就可以点明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和有关背景;写人为主的记叙文可直接交代人物或通过对人物肖像、对话、行动等方面的描写,直接入题。
写景状物,渲染气氛。
文章的开头从写景状物入手,展示人物活动的环境或交代故事发生的背景,渲染气氛,以此烘托人物,展开故事。
设置悬念,引出下文。
用悬念开头,能一下子抓住读者的心,激发人们的兴趣和思考,起到引人入胜的效果。
引用诗文或歌词,突现中心。
以诗文妙语、名言警句或歌词开头,既能激发读者兴趣,也能提高文章的品位。
同时,也能揭示文章主要内容,突现人物、事件。
对比映衬,烘云托月。
这种开头通过对比或铺陈,能使要表现的内容在其他事物的烘托下显得更加突出、醒目,从而给人十分鲜明和深刻的印象。
记叙文写作技巧有哪些_中考记叙文写作技巧

记叙文写作技巧有哪些_中考记叙文写作技巧记叙文主要以叙事为主,中学生怎么写好记叙文?记叙文写作有哪些方法和技巧?今天小编和同学们分享几篇关于记叙文写作技巧有哪些,欢迎大家前来阅读。
技巧【1】记事作文以叙事为主,表现发生在活动场地、竞赛等事情的某种意义,反映作者对这些事情的态度和看法。
写谁(作文对象):发生在活动场地、竞赛等事情。
写什么(作文目的):反映作者对这些事情的态度和看法。
怎样写:通过一件事或几件事说明作文的目的。
写法:叙述事件,还可以在事件中进行有效的肖像、语言、心理、动作、细节描写。
注意事项:作文过程中,必须坚持始终要与所写这些事情的态度和看法相联系。
一、交代清楚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和结果,即六要素。
一件事总离不开这六要素,把这方面写清楚了,才能使读者了解事件的来龙去脉。
二、要围绕作文的中心选择事件,要选择最能表现作文中心思想的事件做为材料,生活中有不少新鲜有趣和激动人心的事。
因此,我们平日要多观察,多想生活中遇到的事。
选材要新颖,在别人的作文中常出现的事要少写或不写,这样写出来的作文才有吸引力,有新鲜感。
三、事件的主要部分要写具体。
每件事都有起因、经过和结果这样一个过程,只有把这个过程写清楚,给读者的印象才能完整而深刻。
在事件中要进行有效的肖像、语言、心理、动作、细节描写,这一点很重要,这样写出来的作文才生动。
要突出中心,详略得当,与主题无关的事不写。
写家里事的作文类型1.写家里的日常生活,表现家庭生活中有意思或有意义的内容;2.写参加家里的劳动或跟家里人学习家务;3.写发生在家庭中的一件事,反映出家庭成员的个性素质或思想品质;4.写我与爸爸妈妈之间发生的事情,说明自己从中受到的教育和启发;5.写家庭中的突发事件,来抒发自己的一种情感。
技巧【2】一是以记人为主的记叙文,即以人物为中心组织材料,围绕这个人物可以写一件事,也可写几件事;写人的文章理解的时候要看这篇文章写了几件事,要表现人物什么样的思想性格,什么样的精神、品质,在这上面来理解。
专题05 白描手法-中考语文之从课文中学习写作

【名师点评】 作者采用白描手法是比较成功的。他没有用细致的描写,没有用华丽的辞 藻,没有花费过多笔墨刻画人物与事件,但父亲刚毅不屈、重视教育、勤劳致 富的性格跃然纸上。自然环境的勾勒,体现了火灾的严重;社会环境的点染, 体现了人间的温馨。文章言简意赅,中心突出。
(第二次妈妈的描写,更加注重了细节,动作描写用词开始讲究,神态描写 更加细腻。又适时地插入自己心理活动描写,丰富情感,并有深化,前者是迷惑, 现在开始反思。)
我的心中止不住地开始翻腾,记忆又追溯到了过去。 小时候,我总喜欢拉着妈妈,坐到沙发上。自己就拎着小木凳,依偎在妈妈 怀中。任凭妈妈用一根狗尾巴草般粗细的棉签掏耳朵,她轻轻地提着我的小耳廓, 慢慢地将棉签旋进。我似乎感受到耳朵里的小绒毛伴着棉签倒下去,又淘气地仰 起来,就像秋日中风拂过的麦田。那时候是黄昏,余晖拂过我们的身子,在地上 留下了我们的剪影。
⑥“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 红”(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⑦大声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势极豪雄 ⑧他留着浓黑的胡须,目光明亮,满头是倔强得一簇簇直竖起来的头发 ⑨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 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事实证明的确是这样。 2013年,如我所愿离开了老妈,我终于不用再在她的天空下苟延残喘了,那 时,我每天呼吸着自己天空下的清香,享受着属于自己的芬芳。这,可能就是所 谓的逆反心理吧!果然,连第一个学期都没熬过,离家的危机感已悄然而至。 路漫漫,经过千重万水之后,我游荡的心终于有了归宿。 (交待起因。尽可能略写。) 一到家,一股温暖的芳香涌流到全身,仿佛观音瓶中的一捧圣水浇灌着我, 洗净了旅途的辛劳,洗净了心上的尘土。妈妈一看见了我,欣喜地接过行李,一 会儿要帮我拿鞋,一会儿又嚷嚷着要来端水,后来居然说要帮我盛饭。 哎呦,这是怎么回事几?我一下子就傻了,内心有些潮潮的热流在心际涌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粗笔勾勒
【导语】粗笔勾勒法就是用寥寥的几笔重点勾勒出人物外貌的主要特征。
采用粗笔勾勒法描写人物肖像,可以对人物的身材、体型、衣着、容貌、神情、姿态、风度的某一方面或几个方面作简要的勾勒。
运用粗笔勾勒法描写人物肖像要抓住人物的最主要的特征,用朴实的文字简略地写出来,不宜用过多的形容词、过多的比喻。
其次要简练传神,通过寥寥几笔勾勒出人物的大致形象。
【示例一】
领头的纤夫是个肩膀宽阔的老头儿。
他包着头巾,衣服上打着补丁,但他的眼睛漠然地望着前方,路还长着呢!老头儿的右边是一个头发胡须都很浓密的中年人。
他身强力壮,显得很有力气。
这两个人走在行列的前头。
紧跟着在他们后面的是个高个子,保留着农民的打扮。
他直着身子,没精打采地衔着烟斗,好像已经厌倦了拉纤的生活。
高个子旁边是个肌肉结实的小伙子。
他使着蛮劲向前拉,往上凝视的目光充满了诅咒和抗议。
在这一群人中有个穿着红上衣的少年,从年龄和肤色都可以看出,他拉纤的日子还不久,别人都习以为常了,他还不习惯这种沉重的劳动。
他拉了一下把他的肩膀勒得发疼的纤绳,好像要摆脱这种与他的年龄很不相称的重荷。
少年右面的老头好像有病。
他那微微张开的嘴唇和没精打采的目光,显得又虚弱又疲惫。
他正用袖子拭额上的汗珠。
一个皮肤黝黑的汉子在少年后面,只露出半边脸。
他用同情的目光看着白白的少年和秃顶的老头儿。
这个老头儿显然已经习惯于这种工作了,他一边往前走,一边装他的烟袋。
后面是个才退伍不久的士兵,还穿着官家发给他的皮靴。
士兵后面是个高个子,他转过头去,愤怒地朝货船上望,一定是货船的老板在咒骂他们,驱赶他们。
走在最后的是一个神态沮丧的老头儿。
他低着头,无可奈何地拖着沉重的步子,拼命拉着纤绳往前迈步。
(《伏尔加河上的纤夫》)
【简评】这段文章运用粗笔勾勒法描绘了伏尔加河上十一位纤夫的形象。
文章在勾勒这十一位纤夫时,侧重点不同。
领头的纤夫,是写他的衣着和肩膀;中年人,是写他的胡须和体型;高个子,是写他的神态和动作;老头儿,是写他的嘴唇和目光;汉子,是写他的皮肤和目光;另一个老头儿,是写他的动作;士兵,是写他的皮靴;高个子,是写他的神态;最后的老头儿,是写他的神态和姿态。
文章在描写这十一位纤夫时,运用粗笔勾勒的方法写出了他们不同的年龄,不同的职业,写出了他们身受压迫和剥削,所产生的不同程度的心存不满和抗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