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溶洞旅游开发中的三维建模测绘技术及其应用 张晶
219528777_浅谈固体矿产储量估算中三维地质建模及可视化技术的应用

世界有色金属 2023年 4月上190浅谈固体矿产储量估算中三维地质建模及可视化技术的应用杨 波(四川省第七地质大队,四川 乐山 614000)摘 要:三维地质建模技术、地理信息技术和可视化信息技术的有机结合在矿产资源勘探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固体矿产储量预测技术方法,利用三维地质建模和可视化等方法进行估算,提高了估算水平和准确性。
同时,现代技术手段的综合应用也为固体矿产储量估算系统的成熟和适应性提供了支持。
此外,在矿产勘查期间,采矿企业可以通过利用成熟的系统,较为准确地把握地下矿藏储量,以可视化管理模式、三维技术直观的观察地下矿藏。
关键词:三维地质建模;储量估算;可视化;三维GIS中图分类号:P62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5065(2023)07-0190-3Discussion on the Application of 3D Geological Modeling and Visualization Technologyin Solid Mineral Reserve EstimationYANG Bo(The Seventh Geological Brigade of Sichuan Province,Leshan 614000,China)Abstract: The organic combination of 3D geological modeling technology, geographic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visual information technology during mineral resource exploration can help strengthen the reserve prediction ability and automation control level of exploration units, and promote significant improvement in work level. This article presents a new technical method for predicting solid mineral reserves using methods such as 3D geological modeling and visualization. Based on existing exploration techniques, a feasible solution for estimating solid mineral reserves is proposed by exploring the processing scheme of ore body surface models.Keywords: 3D geological modeling; Reserve estimation; Visualization; 3D GIS收稿日期:2023-02作者简介:杨波,女,生于1989年,汉族,四川彭州人,本科,工程师,研究方向:地质调查与矿产勘查。
211274151_矿山地形实景三维建模中倾斜摄影测量技术的应用分析

2023年 2月下 世界有色金属35测绘技术M apping technology矿山地形实景三维建模中倾斜摄影测量技术的应用分析汪宏康(甘肃煤田地质局综合普查队,甘肃 天水 741000)摘 要:在数字化信息技术时代,三维建模技术得到了广泛发展与高效应用。
基于三维建模的矿山地形实景测量技术,在很大程度上成为了直接影响我国矿业领域资产数据采集和与矿产资源评估工作的关键性因素。
本文以矿山地形实景三维建模技术的实践化应用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利用倾斜摄影测量技术、设备选型与技术参数的优化设计,实现了基于网格化的矿山地形实景三维虚拟仿真建模。
矿山地形实景数字化数据信息的采集与倾斜摄影测量技术的合理应用,能够为矿山地质测绘提供更加科学有效的测量技术支持,并能够在大数据信息技术的辅助作用下,实现对我国矿山地形实景的高清、高真三维建模,进而促进我国矿山相关行业的数字化、智能化与信息化发展。
关键词:数字化技术;三维建模;矿山地形;倾斜摄影中图分类号:P2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5065(2023)04-0035-3Application Analysis of Oblique Photogrammetry Technology in 3D Modeling of Mining Terrain Realistic SceneWANG Hong-kang(Gansu coal geology bureau comprehensive survey team, Tianshui 741000, China)Abstract: In the era of digital information technology, three-dimensional modeling technology has been widely developed and efficiently applied. The real-time measurement technology of mining terrain based on 3D modeling has largely become a key factor that directly affects the asset data collection and mineral resource evaluation work in China's mining industry. This article focuses on the practical application of 3D modeling technology for mining terrain scenes. By utilizing tilt photogrammetry technology, equipment selection, and optimization design of technical parameters, a grid based 3D virtual simulation modeling for mining terrain scenes is achieved. The collection of digital data information for mining terrain reality and the rational application of oblique photogrammetry technology can provide more scientific and effective measurement technology support for mining geological surveying and mapping. With the assistance of big data information technology, high-definition and high-definition 3D modeling of mining terrain reality in China can be achieved, thereby promoting the digital, intelligent, and information-based development of mining related industries in China.Keywords: digital technology; 3D modeling; mine terrain; oblique photography收稿日期:2023-01作者简介:汪宏康,男,生于1987年,汉族,甘肃岷县人,本科,工程师,研究方向:测绘工程。
GIS技术在溶洞景区旅游规划中的应用

被引用次数:2次
参考文献(7条)
1.保继刚喀斯特洞穴旅游开发[期刊论文]-地理学报 1995(04)
2.丁健.保继刚喀斯特洞穴旅游生命周期探讨--以云南建水燕子洞为例[期刊论文]-中国岩溶 2000(03)
3.李睿.章珠娥溶洞型旅游地生命周期特点的初步研究[期刊论文]-科技通报 2003(06)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观资源评价的步骤,最后说明如何将两者结合应用于风景区的资源评价中;
第三部为实例部分,以潭獐峡风景名胜区为例,具体阐述了以AHP法为主导的风景名胜区景观资源评价;
最后(一部分)为文章的第六章,总结全文的内容,验证评价结果,并分析影响景观资源评价的原因。
论文经过研究,指出运用AHP法进行风景区的景观资源评价,进一步客观而科学的确定了风景区内景观资源的质量水平,评估出各种景观资源在风景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析等,并用以指导调整溶洞内部游客容量.冲区分析是GIS范围界定的主要方法,比如利用道通道需要占用各种用地的数量;通过景区缓冲分析设置旅游环境保护范围的界定;对危险的设施用地如输配电设施用地区域设置缓冲区,使得游客活动力,在难度较大的溶洞景区规划中应用的前景不言而喻.然而,也面临重重障碍,比如相关数据极其缺乏,溶洞内部的地形、地质的勘测成本巨大,有关部门难以承受;另外,国内的景区规划技术还不够成熟,长期以来偏向于推理与论断,缺乏定量分析,使GIS分析缺乏科学的依据,虽然软件具备相当的能成熟.两门学科的相互促进会越来越明显,GIS技术化,而旅游规划在技术上的需求又进一步推进GIS[I]保继刚.喀斯特洞穴旅游开发[J].地理学报,1995,50(4):353—359.[2]丁健,保继刚.喀斯特洞穴旅游生命周期探讨——以云南建水燕子洞为例[J].中国岩溶,2000,19(3):284—289.[3]李睿,章珠娥.溶洞犁旅游地生命周期特点的初步研究,科技通报,2003,19(6).[4]张成才.空间分析理论与方法[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4.[5]陈福义,范保宁.中国旅游资源学[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3.[6]陈安泽,卢云亭,陈兆棉.国家地质公园建设与旅游资源开发[A].旅游地学论文集第八集[c].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3.[7]崔越.地貌旅游资源特征值与信息技术支持下的评价模型研究[D].北京:北京大学,2002.ApplicationPlanningFangXuejiaoGong(CollegeUniversity,BeijingBeijingGIS.Beijing100037.China)paper,theimportresource,theemphasesplanningapplicationKeywords:Karst-cave,planning,GIStechnology,application.
三维地质建模技术在地勘找矿中的应用框架构建

三维地质建模技术在地勘找矿中的应用框架构建发布时间:2021-12-03T05:25:31.547Z 来源:《建筑实践》2021年22期8月作者:王冲明博张宇黄春翠[导读] 在当前的地勘找矿过程中,对三维地质建模技术进行充分应用,可以提高地质找矿工作的数字化水平王冲明博张宇黄春翠河北省地矿局第七地质大队(河北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雄安地质调查监测中心)河北廊坊 065201摘要:在当前的地勘找矿过程中,对三维地质建模技术进行充分应用,可以提高地质找矿工作的数字化水平。
为了充分发挥三个地质建模技术的应用优势,需要根据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现状对当前三维地质建模技术在地勘找矿中的具体应用进行深入研究,了解地勘找矿的具体要求和三维地质建模技术在找矿工作中的应用要点。
从而为未来的三维地质建模技术创新发展提供一定参考。
关键词:三维地质建模技术;找矿工作;应用框架一、三维地质建模技术三维地质建模技术是以二维地质技术为基础向三维角度延伸的技术类型。
与二维地质模型相比,三维地质模型的优势更加突出,可以还原更加真实的立体场景,能够直观形象地表达出地质要素。
例如矿层被断层切割的关系,同时可以精准地计算矿床储量等信息都可以展示出来。
此外,还可以完成三维空间分析以及模拟等各项工作。
三维地质模型可以根据地质找矿的实际需求,对空间地质体的各项信息进行深入探索,能够丰富信息量,保证信息数据的真实性以及可靠性。
与此同时,可以将所有的信息数据输入到同一平台中,为地质师、油藏工程等提供信息交流平台。
现阶段,三维地质建模技术的应用范围比较广,除了在油气勘探领域中有所应用之外,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等领域中应用也越来越普遍,特别是在地下探测、地下工程以及地下空间管理等方面具有突出的应用优势[1]。
目前,在对三维地质建模技术进行应用时,还要认识到该技术本身比较先进,但是仍然存在一些技术难点和不确定性。
因此,需要加强对三维地质建模技术的研究和创新,要确保三维地质建模技术能够满足地质找矿的具体需求。
测绘技术如何应用于地质勘探中的三维建模

测绘技术如何应用于地质勘探中的三维建模地质勘探是研究地球结构和地质资源分布的重要科学领域。
而在地质勘探过程中,三维建模技术的应用在近年来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重视。
本文将探讨测绘技术如何应用于地质勘探中的三维建模,并分析其在实践中的优势和应用。
地质勘探中的三维建模,简单来说就是将地质现象和数据转化为三维模型,使得人们可以更加清晰地了解地下的地质构造和资源分布情况。
而测绘技术则是实现三维建模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测绘技术,可以获取到地表和地下的各种地理数据,如高程、坐标、地貌等,从而为三维建模提供了必要的基础数据。
在地质勘探中,测绘技术的应用主要分为两个方面。
首先是地表测绘,也就是对地面进行测量和记录。
通过测量地表的高程、坐标等信息,可以构建出地表的数据模型。
这些数据模型可以用于分析地表地形、水系分布等,并为地下勘探提供参考。
其次是地下测绘,也就是对地下进行测量和记录。
地下测绘主要通过地震勘探、重力勘探和电磁勘探等手段来获取地下的信息。
其中,地震勘探是最常用的一种方法。
通过发射地震波并记录地震波传播的速度和方向,地质学家可以了解到地下的地层结构和地质构造,从而为三维建模提供了关键数据。
在实际应用中,三维建模技术在地质勘探中具有多项优势。
首先,三维建模可以提供更加直观和立体的地质信息,相比于传统的二维图纸,人们可以更加清晰地了解地下地质构造和资源分布的情况。
其次,三维建模技术可以大大提高地质勘探的效率和准确性。
通过将各种地质数据进行整合和分析,三维建模可以帮助地质学家更好地理解地下的地质情况,并为后续的勘探工作提供指导。
除了上述的优势之外,测绘技术在地质勘探中的三维建模还具有广泛的应用。
例如,在石油和天然气勘探中,三维建模可以帮助石油工程师确定油气藏的位置和规模,为钻井工程提供依据。
在矿产资源勘探中,三维建模可以帮助矿产工程师确定矿床的分布和储量,为矿山开发提供指导。
此外,三维建模技术在环境保护和地质灾害预防中也有广泛的应用。
大庙旅游景点三维实景管理信息系统的实现

图2 c c n所建模型 y】 ( 0I
区可 以采用云梯 和镜 面反射相结合 的方 式获取 。采样密 度的 自定义设 置, 使H S D 的应用更加广泛 ,既可满足高精度 的近距离扫描 , 也可满足
的地 位 。
纵观历史 ,项羽火烧阿房宫 ,16  ̄英法联军攻 占北京 ,我国古典 8o 文化被洗劫后又被纵火焚毁 ,今天的各种 自然灾害对历史建筑的损坏 , 有些是部分 的损坏 , 有些是毁灭性 的破坏 。一旦遭 到破坏 ,或者保护性 的修缮 , 如何恢复其相似的面貌 , 历史建筑的结构 比例 、尺寸大小 、颜 色深浅是我们工作的关键所在 , 本文 以南岳大庙为例 ,采用三维实景管 理信息系统试 图找到一个文物重建的可行方案。 大庙的管理迫切需要信息化 的助推和支持 ,旅游信息化是 国家信息 化发展战略 的一个重要 组成部分 ,也是旅游 业持续健康发展 的重要动 力。建立南岳大庙三维实景管理系统将极大的促进南岳大庙的健康 、持 续发展 。系统既是游客 了 、浏览南岳大庙的窗口,又是 管理 、宣传南 解 岳大庙 的重要平 台。特别是对文物保护、景 区规划 、国际营销起到不可 估量的重大作用。 2H S3 S D 一 D MA X简 介 H S Hg en o r y g D J i D fi n u ei 的缩写 ,即高清晰测量系统。H s  ̄ h it S v n i D 利用 激光测距的原理 ,按照设定参数间隔密集地记录 目标物体 的表面三维坐 标 、反射率、纹理信息和影像 ,对空间进行真实的三维记录 ,是一种先 进的全 自 动高精度立体扫描技术 , 又称为 “ 实景复制技术”。 3 sm全称为3 u i M X dn D S d A ,广泛应用 于视觉效果,角色动画 , t o 各 种静态、动态场景的模拟制作 , 包括新的集成动态着 色 ( evSae A tehd ) i 及元素渲染 ( edr l e t) R n e Ee n 功能的渲染工具 。我们通过3 s a提供 m s dm x 的mn la和R nenn et y edna ̄具与高级渲染器 的连接,产生更好渲染效果及 ar 分布式渲染 ,增强视觉感受。通过三维扫描系统获取点云数据生成 的模 型以高精度的真实尺寸反映模型的特点 ,提供用户高 品质的空间数据集 合。 通过测量建模和数据分析可 以实现空间数据反求 、虚拟现实应用 、 结构特性分析、试验工程仿真 、科 目效果测试 、历史资源修 复等 ,在文 物考古 、制造、水利建筑业、电力 、交通、医学和数字城市等领域将广
三维建模的技术方法特点研究及应用曹君1、2张亚军1、2赫海涛1、2孙鑫鹏1、2邹磊1、2肖兰1任建磊

三维建模的技术方法特点研究及应用曹君1、2 张亚军1、2 赫海涛1、2 孙鑫鹏1、2 邹磊1、2肖兰1 任建磊1 王宝迪1 廖静瑜1发布时间:2021-11-03T03:42:52.130Z 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第23期作者:曹君1、2 张亚军1、2 赫海涛1、2 孙鑫鹏1、2 邹磊1、2 肖兰1任建磊1 王宝迪1 廖静瑜1[导读] 现阶段,城市经济快速发展,加快了建设规划1.中国核工业二三建设有限公司广东深圳 5181202.深圳中核普达测量科技有限公司广东深圳 518120摘要:,朝着数字城市方向发展。
在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为了保证最终质量,应有效运用三维建模技术,取得良好成效。
三维建模技术类型较多,特征明显,适用范围有所差异,为了提升应用水平,必须加强技术研究,保证建设活动顺利开展,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
关键词:三维建模;激光扫描;倾斜摄影测量引言在现代化社会中,三维建模在数字化城市规划发展中具有无限潜力,促使该技术逐渐成为学术界高度关注的重要话题,通过模拟三维构筑物形象,强化大众的视觉体验。
此次研究对以航测法为基础的三维建模技术进行研究,通过此次研究提升三维建模的工作效率。
1三维建模技术目前数字城市建设速度加快,为了方便工程建设,需要对现实中的事物进行模拟和还原。
利用三维空间系统中的三维建模技术,通过精确描绘再现真实事物,使相关人员能够直观查看项目。
在建模过程中进行全面分析,根据建设的重点,加强对三维空间中形状、色彩等属性的研究,保证达到3D再现的目标。
三维建模技术关键是全面掌握三维空间信息,在此基础上构建相应的立体模型,借助相关软件将图形展现出来,再进行操作处理。
在获取研究对象三维空间信息时,运用有效算法建立三维空间特征点的空间位置和二维图像对应点的坐标间的定量关系,最终明确任意点的坐标值。
充分了解研究对象的几何属性,例如形状、尺寸等,三维几何模型可以分为线模型、面模型及体模型,复杂程度有所差异。
三维地质建模技术及在工程中的应用

三维地质建模技术及在工程中的应用三维地质模型是计算机在工程地质应用中的一个前沿课题,它是将工程地质的分析由平面延伸到立体,由二维发展到三维空间的一个飞跃。
三维地质建模软件开发的基础思路是:充分利用工程地质勘察的基本资料,构建所研究地质对象(如:地层、断裂、滑坡)的空间形态和相互关系的实体模型,并利用三维可视化技术和虚拟现实技术将实体模型显示在三维场景中,从而实现地质对象的三维显示,为分析问题提供直观的技术手段。
三维地质模型包括地表地形和地下地层、软弱夹层、断层及裂隙等地质面。
它们的空间形态,由于数据源类型和数据精度各不相同,不能用单一的数学模型表达,需根据实际情况区别对待,为此建模软件提供了多种方法,满足建模的需要。
软件开发的平台为美国RSI 公司可视化开发语言IDL。
IDL立足于交互式分析,实现目标的操作可视化。
它以面向对象的编程方法,提供强大的三维可视支持,以及与多种商业数据库联接的公用接口ODBC接口。
在IDL上开发三维地质建模软件可以避免大量的底层开发,将编程的重点放在地质对象的构建,不失为一种好的选择。
我们正是基于这样的思路开发三维地质可视化软件(3D-GVS),该软件具有建立模型、三维动态显示、对象属性编辑及切剖面等功能。
软件已在多个工程中应用,先后建立了水电站坝址、工程地段的三维地质模型,给工程地质分析和CAD成图带来极大的方便,提高了工作效率和水平。
三维地质建模软件的主要功能1软件界面软件主菜单包括文件、数据管理、对象编辑、建模方法、对象显示控制、模型处理、特技显示、切剖面及系统设置等,窗口栏左右分为三维窗口和二维窗口,分别用于三维模型和二维剖面图的显示。
2文件操作文件菜单中包括用于模型操作的打开、添加、保存模型菜单;将模型存为VRML格式文件,将当前模型视图保存为图像文件,将切割的剖面图输出为DXF格式文件。
3数据管理数据管理菜单提供了联接数据库、读取数据、编辑数据,输入建模边界等功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型溶洞旅游开发中的三维建模测绘技术及其应用张晶
发表时间:2019-06-18T16:52:11.780Z 来源:《基层建设》2019年第8期作者:张晶
[导读] 摘要:我国地大物博,幅员辽阔,地质结构非常复杂。
广东省国土资源测绘院广东省广州市 510599
摘要:我国地大物博,幅员辽阔,地质结构非常复杂。
溶洞旅游是旅游行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具有稀缺性与不可复制性的特点。
溶洞旅游开发过程中需要注意开发与保护的统一,传统测绘手段只能为设计单位提供2D数字绘图,而不能详细反映溶洞内部细节情况,因此设计单位在设计时可能出现在某些空间上把握不准确,造成空间浪费甚至溶洞内部资源损坏的情况。
关键词:大型溶洞旅游开发;三维建模测绘技术
引言
随着我国整体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快速进入科学技术现代化发展阶段。
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在地面上可依据测站点的GPS信息获取更高精度的数据,然而当进行地下作业时,则无法接收到GPS信号,因而增加了工作难度。
在地下溶洞开发中,准确获取高精度的三维模型是至关重要的,可为后期设备安装、灯光设计、洞内规划起到重要的辅助作用。
1三维建模资料处理
(1)纹理的处理,纹理是利用专业相机在建筑物侧面获取的,所获得的纹理普遍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变形、色彩饱和度低等问题。
想要得到一张规则的侧方纹理图,就需要从形状、色彩饱和度、亮度对比度等多方面进行调整。
经过处理的纹理图形比例均匀、色度、色相饱满、建筑纹理更加明亮,能够使三维仿真场景更加规范、更加逼真。
(2)数字线划地图的处理,数字线划地图存在着图形数据冗余、缺失,线状要素碎化,要素描述错误,拓扑关系错误等大量问题,为保证后期三维建模工作的顺利进行,需要对数字线划地图进行点、线、面要素的简化处理。
经过处理后的数字线划地图存在的空间关系不准确的问题得到了根本性的解决,点、线、面要素空间关系清晰明了,为三维模型的建立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地下溶洞控制测量
(一)溶洞情况简介,扫描溶洞位于某地南岩溶地貌区,全长大约2.5km,洞内通风良好,空气潮湿,部分地区积水较深,均无任何光线,有较多支洞,部分地方有很大空间,局部地区较为狭窄,距离地面仅有2m左右,因而加大了扫描难度。
其钟乳石资源丰富、发育良好,而且保存完整、形状奇异,因此需要增设测站进行扫描设计。
(二)控制测量,为了达到将扫描数据统一到当地坐标系下,以及提高绝对精度的目的,需要在溶洞内建立平面及高程控制网。
通过查阅GB-2007《工程测量规范》,根据洞内实际情况,确定平面采用三级导线网进行施测,高程采用五等三角高程进行施测,测量过程中将严格按照三级导线及五等三角高程观测规范执行。
(三)点云数据采集及预处理,(1)扫描设备,因洞内湿度较大,采用防护等级为IP65的Isite8200进行扫描,该仪器具有定向功能,采用控制点定向方式,保证多站扫描数据处于同一坐标系下。
对石笋、钟乳石等部位采用加密扫描方式,该扫描仪扫描范围可达到500m左右,垂直扫描范围为125°,可通过临近扫描数据弥补该部分盲区,(2)扫描方法,通过以上溶洞内控制网完成布设与施测且测量精度都满足要求后,将开展外业数据采集。
采用两种方式进行扫描,分别为:①将扫描仪安置在控制点上利用后视控制点进行定向扫描;②对于遮挡严重的部分,将采取自由设站方式进行扫描,但要保障能与临近测站重叠40%左右,并在草图上标注好扫描仪与临近站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便于后期数据拼接。
(四)点云数据预处理,溶洞中空气潮湿,但局部支洞区域较为干燥,溶洞中的工作人员走动时会导致灰尘扬起,因此需要将该部分数据进行去噪处理,得到无噪点数据,以便于后期模型重建。
首先采用K-D树算法搜索Pi的最临近点,当最临近点Pi之间的点小于阈值Di,判断Di和Dmean之间的关系并确定是否过滤。
(五)点云拼接及配准,对当天扫描数据进行简单处理,对于有问题的部位则需要第二天进行补充扫描。
在点云拼接与配准时采用较为成熟的ICP算法进行拼接配准,具体实现步骤为:①首先从两测站数据集中选取特征地物作为参考,提取关键点;②对所有关键点分别计算其特征值;③结合特征值在两个数据集中的坐标位置,以两者之间的特征与位置相似度为基础估算其对应关系,并初步估计对应点对;④假设数据有噪声,去除对配准有影响的错误点对;⑤利用剩余的正确对应关系估算变化值,并进行配准。
(六)点云抽稀,总共扫描200余站点,扫描点云数据 4.5亿点,由于软硬件系统资源有限,部分区域点云重叠冗余,在不影响设计的情况下可进行适当的点云抽稀。
通常采用的方法是按照等间距进行抽稀,对于建筑物建模只需提取建筑物特征点即可,对于复杂3D 表面的溶洞建模只能采用等间距抽稀方法。
(七)建模方法及效果,利用I-SiteStudio6.0软件中的复杂3D表面构建模块进行初始模型构建,采用Geomagic软件进行模型空洞填充、修复及平滑,两款软件交互使用,最终得到钟乳石建模效果与局部溶洞建模效果。
将最终模型利用AutodeskReCap软件转换成Autodesk3D MAX、Auto.CAD等三维软件中的数据类型,以便于后期使用。
3渲染烘焙
为了让建立的场景拥有真实感、确切感,常常将设置好的灯光效果、调整后的纹理采用贴图的方式融入到场景中。
在动用调整后的纹理时,注意检查模型的当前状态,确认烘托的物体是否符合标准,避免出现纹理覆盖、多余面、破面或过多重复面等问题。
然后对烘托渲染方式进行设置,最后从不同方面方向对建立的三维模型进行快速渲染。
4展望
综上所述,三维建模测绘技术在大型溶洞的分析中的应用效果显著,无论是大型溶洞进洞前分析,还是型溶洞进洞后跟踪,三维建模测绘技术的分析方法从质量和效率上都有明显的优势。
三维建模测绘技术是勘察、三维扫描、遥感、三维建模测绘技术的有机结合,其在规划、设计、施工等领域已有非常多的应用成果。
从技术层面让大型溶洞旅游开发分析工作实现质的飞跃。
结语
利用三维激光扫描技术进行地下溶洞扫描并建立复杂3D精细模型,可对溶洞旅游开发规划设计起到重要的辅助作用,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本文在充分查阅相关文献的基础上采用多种方法进行实验,在某溶洞三维建模测绘应用中,通过对整体点云及模型的精度评价,可以在建立好的三维模型上进行水位分析、设备安装、灯光布置、空间规划、特殊娱乐项目设计等,从而尽可能模拟溶洞开发后的场景,为开发决策提供有效参考。
参考文献
[1]张任,朱学稳.旅游洞穴开发水平评价与我国旅游洞穴开发现状、存在问题及改进建议[J].中国岩溶,1998,17(3):254-258.
[2]李艳,宿勇军.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在古建筑园林建模与系统开发中的应用[J].测绘地理信息,2018,43(2):35-37.
[3]张亚.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在三维景观重建中的应用研究[D].西安:长安大学,2011.
[4]贵旋.浅谈中国旅游洞穴类型[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19(2):82-86.
[5]李溪.我国旅游洞穴的统计分析[D].重庆:西南大学,2015.
[6]曹翔,杨晓霞,李溪,等.中国旅游洞穴景区(点)的统计分析[J].中国岩溶,2017,36(2):264-274.
[7]朱曙光,何宽,周建郑.徕卡三维激光扫描系统在建筑物精细建模中的应用[J].测绘通报,2018(2):154-156.
[8]袁春东.车载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在园林绿化数据采集中的应用[J].测绘通报,2017(S2):173-176,181.
[9]罗寒.地面激光扫描三维模型重建技术研究[D].南昌:东华理工大学,2016.
[10]李平.地面三维激光点云数据处理及模型构建[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