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智慧旅游案例分析
大数据技术在智慧旅游中的应用案例

大数据技术在智慧旅游中的应用案例智慧旅游是近些年来新兴的旅游模式,它基于信息技术的普及和智能设备的普及,为游客提供了更加便利、高效、舒适、安全的旅游服务。
而大数据技术在智慧旅游中的应用,更是为智慧旅游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一、大数据技术在景点管理方面的应用大数据技术可以对景点游客数量、游客行为、游客偏好等数据进行分析和预测,从而为景点管理者提供更加科学、合理、高效的管理手段和策略。
以普陀山为例,普陀山是佛教四大名山之一,每年的朝圣游客络绎不绝。
普陀山景区以往的管理方式大多是靠人力手工去统计游客数量和游客流量,这种方式效率低下且容易出错。
而现在,普陀山景区采用了大数据技术,通过在景区的每个入口处安装人脸识别设备进行游客数量扫描,并借助大数据算法处理游客数据,为景区管理者提供游客数量、游客偏好等方面的大量信息数据。
这些数据对于景区的各个方面的管理都提供了有力的支持,例如安全管理、景区疏散等方面。
二、大数据技术在旅游推荐方面的应用旅游推荐系统是智慧旅游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
传统的旅游推荐系统大多仅仅是利用旅游者的地域信息和旅游历史信息进行推荐,这种方式存在着推荐偏差和推荐的准确度不高等问题。
而大数据技术的出现,可以更加全面、深入地从游客数据中获取大量的信息,进而发现游客可能感兴趣的景点、旅游线路等等。
例如,智慧旅游平台美团旅游,就采用了大数据技术,通过对用户的游客数据进行分析和挖掘,可以实现对用户的行为心理状态的分析,从而为用户提供更准确、更合适的旅游选择。
三、大数据技术在旅游互动方面的应用智慧旅游的最大优势之一,就是可以让游客和景区、旅游企业之间建立更加紧密的互动关系。
而大数据技术的出现,则可以进一步提高旅游互动的效率和质量。
例如上海迪士尼乐园,乐园采用了大数据技术,从游客的行为、需求等多方面进行分析,为游客提供更加舒适、有趣的乐园体验。
乐园内有多个智能互动装置,游客可以通过许愿树,向乐园内的角色、景观表达自己的心愿,并且乐园也会通过大数据分析游客心愿,从而为游客提供更加个性化、舒适的服务。
智慧化景区案例研究

智慧化景区案例研究一、引言。
你有没有想过,现在去景区玩就像走进了一个充满高科技魔法的世界?智慧化景区那可是旅游界的新潮流,今天咱们就来好好聊聊几个智慧化景区的案例,看看它们到底有多酷。
二、杭州西湖景区——智慧旅游的“老大哥”1. 智能导览。
西湖那么大,要是没有个好的导览,很容易就晕头转向。
西湖景区就有超棒的智能导览系统。
游客一进景区,只要在手机上下载个APP,就像请了个随身导游。
这个APP能根据你的位置,精准地告诉你周围有哪些景点,还能详细介绍景点的历史文化故事。
比如说你走到断桥残雪这儿,APP就开始给你讲许仙和白娘子在这儿相遇的浪漫传说,而且是语音播报的,就像一个本地的老爷爷在给你讲故事一样,特别亲切。
2. 智慧交通管理。
西湖周边的交通那叫一个繁忙,但是人家智慧化管理做得好啊。
景区有智能交通监控系统,能实时监测道路的车流量。
如果某个路段车太多了,就会及时调整信号灯的时长,让交通更加顺畅。
而且景区还提供智能停车引导,你在手机上就能看到哪个停车场有空位,直接导航过去,再也不用像无头苍蝇一样到处找车位了。
3. 环保监测与保护。
西湖的美离不开清澈的湖水和清新的空气。
景区有一套先进的环保监测系统,就像给西湖请了个健康管家。
这个系统能实时监测湖水的水质、空气质量等环境指标。
一旦发现有什么异常,工作人员就能迅速采取措施。
比如说如果湖水的水质有点下降了,他们就能排查是哪个污染源,然后及时治理,保证西湖一直美美的。
三、黄山景区——山上的智慧世界。
1. 智能票务系统。
去黄山旅游,以前买票排队那是个大麻烦。
现在可好了,有了智能票务系统。
游客可以在网上提前订票,到了景区直接刷身份证或者二维码就能入园,就像坐地铁一样方便快捷。
而且这个票务系统还能根据不同的季节、时间段,灵活调整票价,这样既能满足游客的需求,又能合理调控景区的客流量。
2. 智慧安全保障。
黄山山高路险,安全保障可是重中之重。
景区里安装了大量的智能监控设备,这些设备就像一个个小卫士,24小时守护着游客的安全。
大数据分析在旅游景区管理中的应用案例分析

大数据分析在旅游景区管理中的应用案例分析引言:“大数据是我们时代的煤和石油。
”这是对大数据时代重要性的描述,由于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和数据获取方式的多样化,大数据分析已经在各个行业展现出巨大的潜力。
旅游业作为一个数据密集型行业,也受益于大数据分析的应用。
本文将通过分析几个旅游景区管理中的实际案例,说明大数据分析在旅游景区管理中的应用价值。
案例1:游客行为预测在旅游景区管理中,了解游客行为是至关重要的。
通过收集游客的历史旅游数据和游客留言、评分等信息,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可以对游客的行为进行预测,为景区提供更好的服务。
以某著名景区为例,他们通过分析游客过去的行为数据,发现低峰期时游客对该景区的兴趣下降,于是他们通过推出特别促销活动来吸引游客,结果取得了巨大成功,不仅提高了游客满意度,还提升了景区的知名度和盈利能力。
案例2:资源分配优化对于旅游景区来说,合理分配有限的资源是一项重要任务。
利用大数据分析工具,景区管理者可以收集和分析游客的人流量、游客经济产值等数据,进行精确的资源分析和预测,帮助景区合理配置各项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和景区运营效益。
例如,在某大型自然保护区,管理者通过分析大数据,发现游客在特定路线上的流动较为集中,就在该线路增加了一些服务设施,改善了游客体验,同时减少了资源浪费。
案例3:舆情监测在如今信息时代,游客的评价和舆论对景区的声誉和形象具有重要影响。
通过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旅游景区管理者可以及时监测和分析游客在社交媒体和其他平台上的评价和讨论,了解游客满意度和意见,及时回应并采取改进措施,保护景区的声誉和形象。
某著名景区就通过大数据分析工具,发现游客在社交媒体上对景区环境卫生问题的讨论增多,于是他们迅速采取措施改善景区环境,有效维护了景区形象。
案例4:智能推荐服务对于旅游景区来说,提供个性化服务是提升游客满意度的重要途径。
通过大数据分析,景区管理者可以了解游客的个人喜好、游玩偏好等信息,根据这些信息为游客推荐个性化的旅游线路、景点、美食等。
标杆案例-省智慧旅游大数据分析系统

移动内网
专线访问
旅游局
安徽旅游大数据 平台
前置机
公网访问
手机客户端 第三方平台
6
项目方案(四)-系统部署方案
系统将采用【分布式数据处理+集中式汇聚展示】的部署方式。
基于安徽移动用户数规模,我们将分4个进程同步采集和处理 数据,搭建4套在数据采集、处理及数据库服务集群,将处理后的 数据分别进入汇聚平台数据库。
智慧旅游大数据分析系统
目录
项目简介 项目方案 项目效益 项目可推广性
1
项目简介
安徽是旅游大省,近年来安徽旅游行业快速发展,旅游行业的快速发 展对景区旅游管理和旅游服务带来挑战。
对于旅游这种高度依赖信息资源和高度市场化的行业来说,开展大数 据应用能起到很好地作用。安徽移动基于网络覆盖、用户规模与大数据运 营方面的优势,实现全省范围内4A级以上及部分3A景区共180个景区的游 客数据进行监测与分析,通过对手机通信信令对到访景区、城市和目的地 的游客进行实时监测,可准确获取游客数量,并据以对其停留时间、来源 地等进行分析,实现景区的智能精细化管理和服务。同时利用数据挖掘技 术, 为政府监管部门、旅游管理部门、涉旅企业及游客等各层面用户提供 更加便捷、丰富的智能服务,助力安徽智慧旅游建设和发展。
2
目录
项目简介 项目方案 项目效益 项目可推广性
3
项目方案(一)-整体设计
4
项目方案(二)-系统功能架构
利用基站定位技术,对景区游客进行实时的大数据统计分析,为旅游局日常管理及公 众安全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
5
项目方案(三)-网络架构
平台是对移动用户通信数据进行挖掘分析,数据安全将成为涉及重点考虑的方面, 系统将部署在运营商机房,客户通过专线访问平台,手机端用户将通过访问系统前 置服务器,获取游客统计信息。而第三方平台及国家旅游局接口也将部署在前置服 务器,确保核心数据安全。
云南省“智慧旅游”建设案例分析

云南省“智慧旅游”建设案例分析数字化转型推动旅游产业大升级摘 要:云南省作为全国率先打开市场初探㊁积极开展 智慧旅游 的省级旅游目的地,率先推进 数字化通信技术赋能传统旅游产业 的理念,在2011年与中国移动合作,建成国内首个智慧型公园 翠湖公园㊂此后,又从 互联网+ 技术支持㊁智慧城市构建的角度入手,历经多年完成市场摸索,依托微信㊁QQ等成熟平台推出 云南游 客户端口,成功实现覆盖全省的 智慧旅游 千景上云 计划㊂截至2021年底,云南省 上云计划,共覆盖智慧旅游景区74家,景点共339个,16个市㊁州完成了提升旅游景区客户满意度的智慧化旅游建设,实现了全方位推进城市智慧旅游的可持续性发展动能㊂本报告通过对云南省智慧旅游景区进行政策引导㊁数据整合和服务支持的综合分析,依托云南省 智慧㊁旅游 的整体市场表现,总结出科技进步赋能管理理念,会获得消费者群体中更多的 情感认同 ,由此归纳整合了云南省在智慧旅游建设中的拓展思路,力求为今后打造出世界一流的智慧旅游目的地提供借鉴㊂关键词:智慧旅游 互联网+ 客户满意度云南我国旅游产业发展起步较晚,且长期存在旅游资源利用率低㊁垂直领域服务能力不强㊁跨行业合作能力不足等现象㊂另外,随着国民收入的整体提高,游客出游需求向休闲型㊁享受型㊁发展型转变,多元化的出游需求容易被忽略㊂加快建设打造新型健全旅游生态圈,借助数字化开发和嵌入式互联网通信技术,使传统旅游目的地实现向智慧旅游目的地的转型势在必行㊂云南省作为我国率先改革的旅游大省,在实际的发展战略制定中,大胆融入数字化智慧管理理念,通过增加通信技术㊁数字化开发㊁智能化战略管理等手段,改变旅游目的地的结构和功能,从而大幅增强旅游目的地对社会和市场的适应性和匹配性,成功实现了传统旅游景区的现代化转型升级,为全省旅游业开创出持续发展新局面㊂一 智慧旅游开发背景(一)智慧旅游的发展内涵智慧旅游也可称为智能旅游,主要指利用信息和通信技术(ICT)通过互联网感知㊁云计算㊁物联网等其他智能有效的技术方法,借助便携的终端上网设备,主动感知旅游目的地的旅游资源㊁旅游经济㊁旅游活动及旅游者本身,实现信息的即时发布和旅游资源㊁社会资源更高效的利用的新型旅游目的地发展管理模式㊂①智慧旅游的建设推行,从本质上看就是通过技术实现对社会以及地区经济增长的促进㊂具体可以理解为:为了旅游活动能高效便捷地开展,最终增强旅游企业的竞争力,优化旅游资源利用率,实现与社会资源共享的系统化㊁集约化管理变革,从而达到服务旅游市场的目的㊂其中,技术㊁变革㊁创新是核心驱动力,而云南省正是借助智慧旅游中的核心理念,用技术赋能产业,形成了新型的产业生态结构㊂从通信行业技术支撑入手,实①张凌云㊁黎巎㊁刘敏:‘智慧旅游的基本概念与理论体系“,‘旅游学刊“2012年第5期㊂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版权所有,浙江图书馆下载使用现 互联网+ 与旅游业的跨界合作,借助互联网㊁大数据抓取等,针对游客的个性化需求,提供创新的旅游服务,进而实现游客旅游体验度提升的整体改变,推动全省旅游产业长远的绿色发展,为旅游行业赋予新的商机及动能㊂(二)智慧旅游发展的政策背景国家为了充分发挥智慧旅游在保增长㊁扩内需㊁调结构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出台了一系列的改革发展相关指导意见,包括‘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关于促进智慧旅游发展的指导意见“‘关于加快推进智慧景区建设的通知“等㊂主要指导思想为:夯实智慧旅游发展信息化基础,建立完善旅游信息基础数据平台;建立游客信息服务体系和智慧旅游管理体系;构建智慧旅游营销体系等㊂实现推动智慧旅游产业发展,并注意加强示范标准建设㊁加快创新融合发展;建立景区门票预约制度,推进实现景区数据开放共享功能㊂加快改变旅游信息数据逐级上报的传统模式,推动旅游部门和企业间的数据实时共享㊂政策的出台可以对国内旅游市场适应消费者需求全面升级起到保障作用,全面护航支持 互联网+旅游 的跨界合作发展㊂正如前面所提到的,智慧旅游目的地的发展目前看来是以技术支撑为主导的,但构建可持续的目的地发展道路,也需要更多柔和的存在价值来实现区域平衡,这就是政策护航存在的重要意义㊂另外,技术的变革,离不开重新构建新的社会制度和市场规范㊂云南省政府从全域化组织形态出发将全省景区一体化,出台相关政策法规紧抓以人为本㊁一个省份全域化旅游概念,以往依托个别重点景点带动全省旅游发展的资源开发无法响应市场发展的需求,保障旅游产业与 互联网+ 的深度融合,开创全域化旅游管理机制,明确 一个景区化 改革理念㊁确定引用数字化技术驱动变革思路㊁肯定数字化技术变革成果,全面确保旅游空间㊁旅游产业㊁旅游产品㊁旅游服务的全域化智能推行㊂(三)智慧旅游战略理念革新促进目的地发展智慧旅游中智慧这个前缀,其实就是先进技术与理念革新相互影响的具体表现㊂在技术层面上云南省借助人工智能㊁5G㊁AR㊁VR㊁物联网等数字化智能技术,实现了对目标旅游目的地的智能化管理㊂除此之外,智慧化城市以及智慧旅游目的地的战略理念,打破了景点以及景区之间的时空壁垒,弱化了景区管理间的边界化效应,成功转变了云南省旅游市场中长期存在的旅游景点㊁景区 孤岛效应 ,为缩小旅游目的地之间的发展差距㊁增进和谐㊁共享发展提供了理论支持㊂智慧旅游战略理念的推行实现了全省景区 一盘棋 的现代化管理方针,弱化了以往长期存在的单一旅游区高速发展而产生的极化效应㊂起到了平衡旅游目的地景区与归属地周边社区及原居民间关系的作用,推进了旅游区建设与周边社区共享旅游发展成果的绿色旅游生态圈进程㊂云南省旅游资源本身呈现山地㊁河流居多的地貌特征,智慧旅游战略的全面推行,帮助全省实现了乡村旅游振兴㊁优质旅游目的地构建㊁目的地旅游产业链健全发展㊂智慧旅游战略理念以 科技+旅游 为全新的旅游市场指引方向定位,并且带动文创电商成为新的旅游经济增收点,通过数据的运营㊁Vlog体验等,搭建线上会员体系和积分体系,从信息有用性和信息有趣性①的角度出发增强了旅游目的地与游客间的情感黏性,对旅游目的地的长期稳定发展起到了助力作用㊂二 云南省智慧旅游背景概况(一)旅游市场前景广阔通过可查数据分析,云南省旅游市场呈现市场规模巨大㊁发展潜力可观①郭恺强㊁王洪伟㊁赵月:‘消费者通过在线声誉系统发表评论的前因:基于TAM的实证研究“,‘管理评论“2014年第9期㊂的整体态势㊂2009年,云南省接待国内外游客人数不足7000万人次,旅游收入430亿元;2020年,在全球旅游经济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的情况下,云南省接待国内外旅客量共计5.29亿人次(见表1),实现旅游总收入6780亿元㊂表1 2011 2020年云南省国内游客及入境游客人数单位:万人次年份国内游旅客人数入境游旅客人数201116332750.1201219630888.12013239721056.320142811610332015323441075.32016425191199.42017566721364.72018681421415.52019799781484.9202052900资料来源:笔者整理㊂云南省旅游市场的整体发展大致可分为三个部分㊂第一,传统经营模式阶段,时间节点为2009年及以前,当时互联网经济刚刚萌芽,旅游市场所遵循的主要模式为线下交易,团队客是旅客的主要构成部分㊂第二, 互联网初创 摸索阶段,时间节点为2010 2014年, 互联网+ 成为当时社会经济发展的主流词汇,电子商务平台的兴起从根本上改变了线下售票的传统模式,云南省接待游客量首次突破1亿人次,2013年实现2亿人次的突破㊂第三, 智慧战略 变革阶段,从表1可见,2015年云南省接待游客量突破3亿人次,并且之后每年以1亿多人次的数量逐年增加,增长态势显著㊂2021年云南省接待游客量较2020年增长79%,旅游收入同比增长64%,列全国第7位㊂‘云南省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云南省第三产业结构占比达50.4%,旅游业已成为云南省的第二大支柱产业,占全省财政收入的大半㊂全域旅游智慧平台的引入,重构了云南省旅游市场的诚信体系,使得云南省旅游行业的投诉率连年降低㊁游客满意度逐年攀升㊂这些数据变化,是全省指导旅游产业发展工作思路变革成功的体现,也是旅游市场发展迅猛㊁潜力巨大的直观体现㊂深入解读这些数据增长背后的核心构成,能够为全省旅游业获得长远发展规划出清晰路径和正确方向㊂(二)旅游机遇与市场挑战并存云南省地处我国西南,全省总面积达39.41万平方公里,占全国国土总面积的4.1%,拥有绚丽的自然风光和悠久的历史积淀㊂全省地跨六大水系,山地面积占全省面积的88.64%,境内与四川㊁贵州㊁西藏㊁重庆㊁广西相连,境外与缅甸㊁老挝㊁越南接壤㊂丰富的旅游资源与多类别化的旅游景点构成,能够满足国内游旅客㊁国外游旅客,团队游客㊁自驾游旅客等各方的需求㊂云南省的山脉及河流众多,景区发展呈现东高西低㊁南高北低的分布态势,同时各地区间面临不同的复杂人文条件以及景区间连接环境相对封闭等诸多问题,传统的依托个别重点景点带动全省旅游市场的发展思路需要转变㊂云南省依靠复杂多样的地貌特征和四季如春的气候特征,吸引了一批又一批的游客驻足停留㊂但同时,正是这高山与峡谷相间的地势,使云南省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面临景点分散㊁交通滞后㊁整合困难的发展短板㊂交通的不便利成为云南省旅游业发展进程中的最大障碍㊂三 云南省旅游建设的智慧化整合(一)云南省旅游业发展实现数字化监管得天独厚的优质旅游资源在为云南省旅游市场带来看点的同时,带来了旅游市场的发展难点㊂作为一个新生的概念,智慧旅游是指通过 数字化转型 创造一个数字化的生态系统环境,以此实现促进旅游目的地的发展㊂①而这个数字化的生态系统环境,能够为目的地提供商业和人文价值,实现长远发展的可持续性;能够为访问目的地的人提供旅游体验的提升;能够为旅游目的地利益相关者提供科学㊁高效的管理性能㊂在旅游目的地的传统管理方式中,目的地管理的决策过程会随着利益相关者数量的变化而变化,利益相关者的数量越多,目的地的管理就会变得越复杂,导致相关管理决策在实施的过程中会面临诸多困难㊂②云南省利用增强ICT基础设施实现数字化智能管理,实现了全省旅游目的地的网格化管理㊂云南省从2017年底开始有意识地强调推行智能旅游端口 云南游 ,树立全域化旅游的新理念 云南只有一个景区,这个景区就叫云南 ㊂将数字技术嵌入所有组织和实体,应用智能概念全面覆盖游客旅行前㊁旅行中㊁旅行后的诸多出行需求㊂多维度立体打造各个旅游目的地的综合生态圈,将旅游产品开发㊁公共设施升级㊁管理服务提升㊁城乡环境美化㊁景点安防强化等设定为主要内容,全面推动各级旅游目的地的全域开发和转型升级㊂云南省智慧旅游目的地利用无处不在的传感技术与其社会组件之间的协同作用来支持完善游客的旅游体验㊂推进旅游信息化建设工程,完善旅游公共信息服务平台的咨询共享机制,推动A级景区的全攻略语音线上导览应用;与国内知名线上旅游平台携程㊁去哪儿等开展商务合作,线上购票㊁扫码入园等智慧新模式陆续启用㊂同时,开展与通信运营商以及网络技术公司之间的合作,运用VR㊁AR等新型数字技术,将现代化科技体验引入博物馆,让文物实现与游客间的 亲密互动 ;上线 游云南 App,实现停车场的入场线路图和可接待量的数字图显,使游客能够在旅游途中 提前预判㊁即时入场 ,大大减少了拥堵㊁混乱的局面㊂①②Dimitrios Buhalis and Aditya Amaranggana, Smart Tourism Destinations, in Zheng Xiang and Lis Tussyadiah eds.,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n Tourism(Switzerland: Springer,2014):553-564.Pan,Bing,et al., Social,Ethical,and Moral Issues in Smart Tourism Development in Destinations, Journal of Smart Tourism1(2021):9-17.(二)以人为本注重体验升级云南省相关旅游部门尊重市场发展规律,将话语权交还至游客手中,明确了 互联网+旅游 的时代, 旅游美不美,游客说了算 的服务宗旨,线上工作和线下建设同步推行㊂自 游云南 App上线以来,围绕着 从能用到好用到爱用 的核心目标,以用户为导向,不断优化产品架构和功能㊂上线两年多来,根据游客满意度调研,光是软件的版本就 磨 出来了70多个,累计下载量2300万次,用户数超过760万人㊂包括App㊁小程序以及服务号在内的 游云南 产品体系为公众提供服务近2亿次㊂同时,在关于 互联网+ 智慧赋能旅游建设的线下场景布局上,将融于自然㊁生态环保㊁绿色节能的长远化发展目标渗透进智慧景点㊁智慧酒店㊁休息站智慧淋浴间㊁智慧停车场的建设中,力求多方位地实现消费者满意度的提升㊂云南作为重要的 历史文化名城 ,拥有青铜器㊁古陶瓷㊁古书画等丰富的文物,从战国时期的牛虎铜案(见图1)到宋大理国银鎏金镶珠金翅鸟,从宋银背光金阿嵯耶观音立像到元代黄公望‘剡溪访戴图轴“,还有明代的金镶红蓝宝石冠和清康熙青花人物凤尾尊等㊂每一座博物馆都是一本精彩绝伦的历史书卷,但由于通信技术的不发达㊁导航定位不精准等多重因素的制约,无法走入游客的视野,向喜爱云南历史的消费者展示自己的独有魅力㊂图1 云南省博物馆牛虎铜案㊁叠鼓形狩猎场面铜贮贝器㊁执伞男铜俑云南省文物局积极推进 文物+旅游 文物+科技 等跨界合作,为云南省的文化旅游市场拓展保驾护航㊂云南省利用微信客户端㊁智慧导览App等线上平台,融合腾讯AI LAB㊁AI图像识别㊁AI语音识别等多项技术优势,为每个博物馆提供小程序页面搭建和独立后台管理服务,为观众提供博物馆简介㊁藏品介绍㊁展览信息㊁游览体验分享等信息服务㊂并借助平台的图像识别等服务,让用户更好地体验各博物馆的数字化导览㊁展示和智慧化服务,实现App端㊁博物馆线下场景㊁政府管理侧的三端联动,全面实现博物馆智慧化建设㊂疫情突发状态下,游客甚至可以足不出户轻松赏阅博物馆的历史馆藏㊂(三)借助智慧科技赋能景区智慧建设截至2021年7月,云南省所有的4A及5A级景区都可通过 游云南 App实现自主网络购票,其他景区可线上购票数量超过九成㊂这一举措的推行,标志着超过九成的云南A级景区进入 刷脸时代 ,不仅节省了人力成本,也便于景区一体化指挥管理的管控分流㊂借助智慧旅游大数据管控平台,景区人流㊁治安㊁车流图显清晰,调度指挥中心通过物联网建设和大数据分析,将各个景区的人流㊁车流等相关数据集成,提前为景区的管理者和行业主管部门提供客流疏导和人流疏导的依据,同时在第一时间为游客发布相关提示㊂智慧旅游大数据管控平台让旅游目的地可以借助大数据支撑,实现在正确的时间节点提供最为适合用户偏好的正确服务以提升旅游消费者的体验感知㊂例如,换季时节,智能的控温系统即可及时调整洗手池中的出水温度,当天气转凉时可提供温水等㊂我们可以看出,将智慧带入旅游目的地需要通过技术平台动态地互连利益相关者,在智慧旅游技术平台上可以即时交换与旅游活动相关的信息㊂借助智慧旅游大数据管控平台,可实现即时信息交换功能,这是依托于智慧旅游大数据管控平台背后的超大型数据集,通过数据集进行计算分析以实现模式和趋势的揭示功能㊂截至2021年末, 一部手机游云南 平台已覆盖全省16个州㊁市,逾300多家旅游景区实现了 上云 计划㊂其中以勐巴拉国际旅游度假区为例,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的勐巴拉小镇,植被茂盛,四季常青,森林覆盖率高达80%,年平均气温18.9摄氏度,平均海拔1200米,拥有 湖泊+温泉 的独特的恒春雨林之境㊂为了能够建成以游客互动体验为中心,集一张图管理平台㊁环境监控㊁智慧安防㊁智慧票务等功能于一体的全新智慧型旅游小镇,景区克服了植被茂密㊁占地面积广㊁网络覆盖施工难度大等多重困难,联合中国移动云南公司成立了无线工程建设小组,最终采用 AC+FIT AP 的网络构架对整个景区进行无线覆盖,确立了24个无线AP接入点,成功实现集 特色㊁产业㊁生态㊁易达㊁宜居㊁智慧㊁成网 七大新型智慧旅游要素于一体,通过5G技术全新赋能文旅㊁茶旅㊁康旅的全新旅游可持续化发展模式,开创了智慧型旅游小镇集群先河,引领勐海全域旅游步入智慧旅游新阶段㊂勐巴拉小镇的全方位智慧型旅游生态打造只是云南全省智慧旅游管理建设的一个微小的缩影,自2018年以来,云南省为促使景区顺利接入 一部手机游云南 平台,将智慧创建的推行工作纳入财政支持,出台相应文件,规定:若有符合 一部手机游云南 建设标准㊁功能和进度的5A㊁4A㊁3A 级景区,经省行业专家考核验收合格后,按照5A级景区400万元㊁4A级景区200万元㊁3A级景区100万元的标准予以奖补㊂昆明㊁丽江㊁大理等多数大型景点在入园查票㊁行李寄存㊁旅游商品售卖等环节采用机器智能管理代替传统的人力管理,减少了人工工作中容易存在疏漏的问题,极大地提升了工作效率㊂赴滇旅游的游客通过 游云南 App,在抵达相应的入住酒店后,通过自助机实现免押预定㊁自动分房,直接去入住的房间门口刷脸便可实现入住㊂游客刷脸入住的同时, 游云南 App将游客身份信息㊁入住信息上传到治安管理系统㊁酒店管理系统,完成公安㊁酒店对入住人员的管理要求,完成管理闭环㊂结 语研究发现,互联网经济背景下,信息传播的渠道不再受地域㊁空间的限制,信息传播的方式从原本的中心发散多节点链式传播转变为蒲公英式传播㊂这就意味着以往作为信息接收方的消费者本身,不再仅仅扮演信息宿主的角色,庞大㊁公开的网络平台,一键转发的便利性使以往的信息宿主成为新型传播链的发起者,消费者话语权主导地位的转变使旅游市场的发展面临更透明㊁更即时㊁更公开的民众监管㊂传统的拥挤度高㊁口碑评价低的旅游目的地难以利用原本闭塞的传播环境实现侥幸经营㊂只有能够实现长期㊁可持续发展㊁人文自然景观平衡的 友爱型 旅游目的地才可以获得消费者的喜爱,因为商品是有形的,而体验感是无形的㊂①在游客接触旅游产品及服务体验的过程中,优质的服务会更加令人满意,继而提供 难以忘怀 的情感价值,只有提供让消费者 难以忘怀 的良好的体验感受才能够算作是真正获得了市场㊂云南省在以全省旅游景区一体化为核心的旅游目的地品牌打造过程中,借助智慧化管理技术实现了市场突破,将 痛点 转变为 亮点 ,完成了自我品牌的成功打造,可为我国旅游目的地的管理建设提供借鉴指导㊂①Casado Díaz et al., Predictors of Willingness to Pay a Price Premium for Hotels'Water-SavingInitiatives, Journal of Travel&Tourism Marketing7(2020):773-784.。
智慧旅游的案例

智慧旅游的案例引言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智慧旅游技术已经成为旅游行业的一大趋势。
智慧旅游技术以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为核心技术,通过智能化、信息化和网络化的手段,为旅游者提供更加便捷、个性化、智能化的旅游服务。
本文将通过案例分析的方式,探讨几个具体的智慧旅游技术案例,分析其对旅游业的影响和作用。
案例一:智能导游机器人智能导游机器人是一种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开发的智能设备,可以为游客提供导览、讲解、答疑等多种服务。
比如,在博物馆、景区等旅游场所,智能导游机器人可以代替传统的人工导游,为游客提供更加直观、便捷的导览服务。
通过语音识别、智能问答等功能,智能导游机器人可以与游客交流,解答各种问题,还可以根据游客的个性化需求,为他们提供定制化的旅游服务。
智能导游机器人的出现,对旅游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智能导游机器人可以大大提高旅游服务的效率。
传统的人工导游受制于时间、精力等因素,难以同时满足大量游客的需求,而智能导游机器人则可以实现24小时不间断服务,大大节省人力成本。
其次,智能导游机器人还可以为游客提供更加个性化的服务。
通过大数据分析,智能导游机器人可以根据游客的兴趣、偏好等信息,为他们量身定制行程,提高游客的满意度和体验。
案例二:智能化门票系统传统的门票购买方式通常需要游客到景区现场排队购买,耗时耗力且不便捷。
而智能化门票系统的出现,大大改善了这一情况。
通过互联网和移动支付等技术,游客可以提前在官方网站或者移动应用上购买门票,无需排队等候,到达景区后直接刷身份证或者手机二维码便可入园,方便快捷。
智能化门票系统的出现,对旅游业的影响也是十分深远的。
首先,在提高景区游客通行效率和便利度的同时,智能化门票系统还可以为景区提供更加精准的游客数据分析,从而更好地进行资源配置、场地规划等工作,提高景区的运营效率。
其次,智能化门票系统还可以为景区提供更加便捷的营销渠道,通过与第三方平台合作,优化门票销售策略,提升门票销售效率。
旅游行业的智慧旅游应用案例分享

旅游行业的智慧旅游应用案例分享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人们对旅游需求的日益增长,智慧旅游应用在旅游行业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智慧旅游应用以提供个性化、便捷、高效的旅游服务为目标,利用先进的科技手段和大数据分析,为旅游者提供更好的旅游体验。
以下是一些旅游行业中成功应用智慧旅游的案例分享。
案例一:高德地图高德地图是一个广受欢迎的智慧旅游应用,它为用户提供全面的导航、交通状况查询、景点推荐等功能。
当用户需要规划路线时,高德地图可以提供多种出行方式的选择,并根据实时交通状况给出最佳路线。
此外,高德地图还提供了周边景点、餐饮、购物等推荐,让用户可以更加便捷地获取周边信息,规划旅游行程。
案例二:携程网作为中国最大的在线旅游服务提供商,携程网利用智慧旅游技术为用户提供了全方位的旅游服务。
用户可以通过携程网预订机票、酒店、旅游团等,并享受一站式的旅游解决方案。
携程网还推出了智能客服系统,通过机器学习和人工智能技术,为用户提供更加个性化的旅游咨询和服务。
此外,携程网还利用大数据分析,为用户提供个性化的旅游推荐,帮助他们更好地规划旅游行程。
案例三:景区智慧导览系统很多旅游景区开始采用智慧导览系统,以提供更好的旅游体验。
这些系统通常包括手机应用程序、扫码导览设备等。
游客可以通过这些系统获取景区地图、景点介绍、讲解导览、推荐路线等信息。
景区智慧导览系统还可以根据游客的兴趣、时间等要素,推荐适合的景点和活动,为游客提供个性化的旅游体验。
案例四:旅游定制平台旅游定制平台利用智慧旅游技术,为用户提供定制化的旅游服务。
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和喜好,选择目的地、行程安排、酒店、交通等各个方面的要素。
旅游定制平台利用大数据分析和智能算法,为用户提供个性化的旅游方案和推荐,让用户能够获得更加满意的旅游体验。
案例五:实时导游系统一些旅游公司和景区开始采用实时导游系统,提供实时讲解和导游服务。
这些系统通常基于语音识别和机器学习技术,可以根据用户的需求和位置,为他们提供相关的讲解和导游信息。
大数据智慧旅游案例分析

大数据智慧旅游案例分析【案例一】大数据在旅游业的应用与案例分析1. 引言随着大数据技术的快速发展,其在各行各业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
旅游业作为一个充满信息和数据的行业,也开始充分利用大数据技术来提升服务质量、优化运营效率和满足游客需求。
本文将通过分析几个大数据在旅游业的应用案例,探讨大数据对智慧旅游的影响和作用。
2. 案例一:智能推荐系统智能推荐系统是大数据在旅游业中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形式。
以在线旅游平台为例,通过收集用户的搜索历史、浏览记录、购买行为等数据,利用机器学习和数据挖掘技术,可以为用户提供个性化的旅游产品推荐。
系统根据用户的偏好和需求,分析海量数据,从中挖掘出相关性较高的旅游产品,并向用户推荐。
这种个性化推荐不仅可以提高用户的满意度,还可以帮助旅游企业更好地了解用户需求,优化产品和服务。
3. 案例二:航空公司优化航班调度航空公司作为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面临着复杂的航班调度问题。
通过大数据技术,航空公司可以实时监控航班运行情况、天气状况、机场拥堵情况等相关数据,进行分析和预测。
基于这些数据,航空公司可以优化航班调度,提前做好备降和换乘等应对措施,减少航班延误和取消,提升旅客的出行体验。
4. 案例三:景区智慧管理大数据技术在景区智慧管理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通过安装感知设备、监控摄像头等,景区可以实时获取游客的人流量、停留时间、行为轨迹等数据。
通过对这些数据的分析,景区管理者可以了解游客的偏好和需求,合理规划景区资源,提供更好的服务。
同时,景区还可以通过大数据技术对游客进行精准营销,根据游客的兴趣和偏好,推送个性化的活动和优惠信息,提高游客的满意度和忠诚度。
5. 案例四:酒店客房预测和定价酒店作为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大数据技术可以实现客房预测和定价的优化。
通过收集和分析历史入住记录、市场需求、竞争对手价格等数据,酒店可以预测客房的需求量和价格变动趋势。
基于这些预测结果,酒店可以灵活调整客房价格,提高入住率和收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数据智慧旅游案例分析来源:时间:2016-03-07 11:57:38作者:随着“互联网+”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国家旅游局局长李金早对于“旅游+”发展战略的提出,酝酿多年的“互联网+”和“大数据思维”以“旅游+大数据”的智慧旅游形式开始在全国范围内推进,并逐渐在一些地区形成了“政府主导、企业运作、产业化推进”的发展模式。
大数据智慧旅游服务具有充分收集、分析、整合大数据,以调配旅游服务资源的功能。
旅游业相关主体依据搜集到的游客消费动向、旅游资源状况、自然环境变化等数据进行量化分析,并及时调整、制定相应的策略,可为游客提供更好的服务。
收集、分析、整合大数据小编觉得大数据智慧旅在需要搜集到的游客消费动向、通讯数据,互联网数据,自然环境变化等数据进行量化分析的同时,也会用大数据理念重新审视一些东西。
例如:以大数据理念重新审视公共WIFI:可以获取游客的手机号码,可以针对游客进行线上市场调研问卷,可以推送旅游APP资讯。
免费WIFI服务不再只是一个营销卖点;以大数据理念重新审视一卡通:可以将旅游一卡通服务看做是最直接获得旅游消费清单的工具,一种便捷的游客旅游消费轨迹数据采集方式。
而不只是促销手段;以大数据理念重新审视旅游手机应用:它是游客信息关注行为、游客旅行轨迹数据采集平台和进行游客满意度调研与促进反馈的途径之一。
而不仅仅是传统智慧旅游倡导的为游客导游、导览、导购、导航服务的移动终端;以大数据理念重新审视旅游资讯网,高效的消费者旅游信息关注数据采集、高效的旅游网络营销效果评估工具、智慧化的旅游信息服务提供平台。
而传统意义上的旅游资讯网是旅游目的地品牌形象,旅游信息服务平台。
旅游资讯网只能宣传推广旅游目的地;以大数据理念重新审视旅游呼叫中心,高效的游客需求数据采集工具、高效的旅游CRM维护平台、高效的旅游新产品调研工具。
处理投诉,抚平情绪、事故预警,应急处置。
呼叫中心只是处理旅游投诉的渠道。
以大数据智慧旅游视角重新审视目的地旅游信息服务,免费WIFI是高性价比的游客信息采集渠道,一卡通是最佳游客行为数据采集措施,手机应用是高性价比的游客行为采集渠道,呼叫中心是采集高价值游客信息的渠道,行程监控是采集团客旅游行为数据的渠道,旅游资讯网是采集潜在消费者信息的渠道。
旅游产业是高度依赖“信息”的产业,正是“信息”造成了旅游产业的价值流动。
如果说物联网与云计算等信息技术正在重新创造现代旅游业,那么“大数据”则是让这份“创造”成为可能的关键。
以大数据理念重新审视电子商务:2016年2月29日,阿里巴巴与中国旅游协会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阿里巴巴及关联公司将与旅游协会的旅游资源、会员、行业影响力等优势深度融合,在云计算与大数据、电子商务、移动支付、旅游创新、物流、信用建设等领域,开启全面合作。
旅游协会在旅行社、餐饮、酒店等方面均拥有丰富的会员企业资源,是行业中的企业联系的桥梁和纽带;而阿里巴巴及其关联企业拥有庞大的多平台在线用户资源,双方将进行数据的互联互通,进而提升旅游信息化建设水平,降低信息化建设成本,共同推进旅游行业服务应用。
在住宿、景区、旅行社、餐饮、购物、娱乐等旅游相关领域,基于云计算大数据的服务应用将着重被推进,为旅游协会的行业信息调研及向政府及业务主管单位的提议提供强大的数据支撑。
在移动互联网支付方面,双方将在酒店、景区、目的地当地消费等旅游全场景的覆盖成为下一步合作重点。
扫码付、当面付等将带给游客更多便利。
与此同时,阿里巴巴将与旅游协会共同推动旅行社电商化发展,在旅游协会的资源上注入更多互联网基因,与阿里旅行共同深化自助游、自驾游和团购等相关旅游业务的开展。
想象一下,不带钱包即可出行,不用排队直接进入景区,在大数据作用下入住酒店时打开电视即有你爱看的电影续播……越来越多的景区、酒店、旅行社都将注入更多互联网基因,阿里巴巴和旅游协会将一起开展旅游电商的延伸服务,探索在资源、物流、信用体系等领域的创新合作模式,推动旅游产业升级。
以上的理念,发展,建设我们都只是通过文字了解,那么现在一起来分享中国已经建成的大数据智慧旅游平台城市案例。
福建省旅游局清新福建智慧旅游云集群平台经第三方机构验收通过并成功上线试运行。
整个云集群项目主要建成“一大平台、六大系统”。
主要含清新福建多语种旅游门户网站、电子票务预约系统、旅游质量评价系统、福建旅游产业运行监测系统、福建旅游移动APP、虚拟旅游平台等六大系统的建设。
攀枝花智慧旅游平台投用智慧旅游平台,通过实时监测、咨询、服务,引导游客便捷舒适游玩,通过处理投诉,维护旅客自身合法权益。
除了开通智慧旅游平台,还加强了旅游市场秩序整治,严防欺客、宰客乱象发生;在各旅游景区设立投诉台,向社会公布旅游投诉电话,并保证电话24小时畅通,24小时有人受理;加强旅游咨询服务。
哈尔滨:一站式智慧旅游平台通过景区+文化+技术的创新合作模式,搭建一站式智慧旅游平台旗舰店。
一站式智慧旅游平台旗舰店将涵盖B2C与B2B端,结合旅游与电子商务特点,以冰雪大世界景区为中心,打造哈尔滨旅游目的地一站式宣传、营销、接待、服务平台,全面提升旅游品质,并最终将平台业务向全市覆盖。
必须承认众多大数据智慧旅游平台的建成,能在电子票务预约、了解游玩资讯,保护自身权益,旅游产品营销等方面带来极大程度的便捷提高游客体验。
下面小编来几份报告从侧面了解大数据在旅游中的应用。
旅行大数据分析报告用户画像男女比例女性和年轻人群是消费主力,满足主力人群需求的商业模式可能即将进入红利期。
去韩国游客年龄比其他国家年轻,女性比例也高,年轻化、散客化自由行趋势更加明显。
年龄特征90后更注重逼格,旅行吃饭不管价钱、不管口味、不管环境,最近流行什么,大家都吃什么玩什么,然后拍自己、拍美食、拍拍拍。
90后不习惯应对繁琐的事情,但如果忽视他们你就外行了。
多维度用户行为分析自由行年龄开始向22岁前、50岁之后发散。
用户平均学历较高,大部分会说一门外语,而且处于基础水平。
单次旅行出行时间从数据中可以明显看到4-6天为主要出行周期选择美食影响因素大多数人在语言不通、环境不熟时,找餐厅是个综合的、模糊决策的过程;用户最需要的是你能快速推荐给他的这个地方,很地道,评分4星以上,价格也还可以接受。
旅行中餐饮上花费在100-300元人均消费占据了绝大部分的消费比例,这个人均消费在欧美也属于中档以上。
唐山2015年旅游数据分析报告出游时间分析选择出游地点原因男女比例游客来源分析景区措施《2016年春节黄金周贵州旅游大数据报告》作为全国旅游大数据示范省贵州,前不久发布的《2016年春节黄金周贵州旅游大数据报告》,展示了2016年春节期间贵州省游客来源地域分布、游客性别比例以及年龄段分布、消费能力等数据。
该报告还从天气、关注度、交通状况、旅游消费水平等几个方面,综合评价省内各旅游景点的综合指数,其中,镇远古镇、黄果树风景区、西江千户苗寨占据省内热门旅游地前三名;酸汤鱼、辣子鸡和羊肉粉成为“吃货”游客在贵州的消费关键词,而天麻、贵州三宝、波波糖和苗寨银饰等则成为购物达人在贵州的消费关键词。
报告的形成得益于2015年10月10日在贵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兴义市举办的首届国际山地旅游大会。
会上,国家旅游局、贵州省人民政府和中国联通达成三方战略合作协议,决定相互进行旅游数据资源的开放和共享,建设全国首个旅游大数据指数平台,发布全国首个旅游大数据综合指数。
由8个部分综合分析得出,分别是景区等级指数、适游季节指数、适游天气指数、景区饱和指数、交通拥堵指数、网上关注指数、客流来源指数和消费能力指数。
该综合指数类似旅游行业的“天气预报”,能够为游客、政府、企业提供覆盖游前、游中、游后的全生命周期解决方案,不仅能作为游客出行的“好参谋”、旅游目的地服务考核的“好裁判”,还能成为旅游经济分析的“好助手”。
贵州省旅游局局长李三旗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贵州已经有了智慧旅游的概念和大数据的框架,将建成集旅游行业的大数据精准管理功能、企业之间的数据共享和投融资交易功能以及为游客提供一站式服务功能为一体的旅游大数据平台,建成应急调度指挥中心和大数据中心。
今后无论是景点开发、业态丰富都要走企业化、资源化的道路。
记者了解到,与一般市政基础设施建设采用政府招标、企业投资或者政府与民营企业合作(PPP)模式不同,贵州旅游大数据平台是政府的支持在前、功能实现在后,后期还有政府采买的补助。
“政府采买并不会调配行政资金全盘接收,而是通过分享政府资源和信息资源,调动行政职能来分担企业的资金压力和运营成本,从而实现政府主导、企业主体、产业化推进的模式。
”李三旗称。
说道大数据旅行小编想推荐给大家一本:杨池然编着的《跟随大数据旅行》。
通过对大数据从诞生到实际应用的详细讲解,真正让读者从朦胧的状态过渡到理解大数据的实质到底是什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讲解,让读者真正体会到大数据的价值,客观而实际,摒弃虚无缥缈。
书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讲解:第1章,详细论述了什么是大数据以及大数据诞生的过程与未来发展方向和实际应用前景。
第2章,详细讲解了大数据在各行各业的应用,针对社交网站上的大数据、中的大数据、医疗行业的大数据、移动互联网上的大数据、金融行业的大数据和上的大数据进行详细的案例式讲解。
第3章,从大数据商业智能与平台架构方面讲解大数据在业界的应用,如商业智能、MPP架构、云平台以及多平台共存等。
第4章,讲解大数据在分析领域的应用价值,如大数据分析工具,大、模型,大数据可视化展现与可视化分析等。
第5章,讲解大数据的实用价值,如商业价值、分析价值、安全价值以及未来价值。
第6章,以未来展望的形式讲解大数据的未来,如未来智能科技、未来管理变革、未来商业智能以及未来中国大数据。
让我们在文字之间来一场关于探索大数据诞生、发展、应用的旅行!相信一定会非常棒的。
总结:本文是数据观根据相关文章整理编辑而成,本文介绍了大数据智慧旅游服务具有的功能,实际解决方案,相关报告及一本《跟随大数据旅行》书籍。
相关阅读:智慧旅游的发展离不开大数据,通过数据准确地反映这座城市旅游的客源市场在哪里、哪些产品是游客关注的,这为精准营销提供了重要的数据支撑,更为营销、决策产生了颠覆性的作用。
如何在信息化、大数据时代,抓住智慧旅游发展的新变化、新趋势,对开放的大数据进行挖掘后,依靠足够的资源来帮助监测旅游网络舆情、服务旅游目的地以及架构智慧旅游城市系统。
智慧旅游解决什么问题解决谁的问题应该有什么样的创新模式都是企业需要摸索的石头。
而在智慧旅游产品设计的过程中,回到从用户需求出发的角度思考,解决的核心是将市场需求抓准。
解决用户的问题,满足用户的旅行需求,已不再像十年前那么简单;过去的旅游业只关注于游客行中体验的提升,现在要帮助用户决策,却必须考虑用户行前、行中和行后的不同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