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产业集聚发展空间布局研究讲解
深圳产业情况分析报告

深圳产业情况分析报告1. 引言深圳作为中国的重要城市之一,在过去几十年中经历了快速的发展和转型。
本文将对深圳的产业情况进行分析,探讨其在不同领域的发展和未来的趋势。
2. 深圳的地理位置和优势深圳位于中国广东省南部,毗邻香港特别行政区。
其地理位置使得深圳成为了国际贸易和商业交流的重要枢纽。
此外,深圳还拥有良好的交通基础设施和发达的港口,为产业发展提供了便利条件。
3. 深圳的制造业深圳在上世纪80年代以来以其制造业著称。
深圳以其低成本劳动力和灵活的制造模式吸引了大量的国内外企业。
目前,深圳的制造业主要集中在电子产品、通信设备、家电和纺织等领域。
深圳的制造业在国内外市场上享有良好的声誉,并在全球范围内占据一定的份额。
4. 深圳的信息技术产业随着技术的发展和市场需求的变化,深圳的产业结构正在发生重大转型。
信息技术产业成为深圳的新兴产业之一。
深圳的信息技术产业主要包括软件开发、互联网服务、电子商务等领域。
政府对信息技术产业的扶持和政策优惠为深圳的企业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环境。
5. 深圳的金融服务业深圳作为中国的经济中心之一,金融服务业的发展也备受关注。
深圳的金融服务业涵盖了银行、证券、保险等多个领域。
深圳作为中国证券市场的重要城市之一,拥有众多的证券公司和券商,为国内外投资者提供了丰富的投资机会。
6. 深圳的文化创意产业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文化创意产业在深圳逐渐兴起。
深圳的文化创意产业主要包括设计、艺术、影视制作等领域。
深圳的文化创意产业正在逐步形成自己的特色和竞争力,并对城市的形象和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7. 深圳产业的未来发展趋势深圳作为中国的创新型城市,将继续加大对科技创新和高端制造业的支持力度。
未来,深圳的产业发展将更加注重创新能力和技术创新,推动产业升级和转型。
同时,深圳还将加大对人才的引进和培养,提高整体产业水平和竞争力。
结论综上所述,深圳作为中国的重要城市之一,拥有丰富的产业资源和优势。
产业空间集聚发展的动力机制研究——以深圳市为例

集合 . 竞 争 、 是 合作 . 流 . 交 知识 共 享和 文化 共通 .
并 由此提 出了 产业 集群 “的概念 [ 目前 对于 产 。 业集 群 的理 论 研究 仍 停 留 在对 集 群 案 例 的 归纳 研 究 上 .而 引用 这些 理 论 分 析 区域 产 业 集 聚发 展 潜 力 、指导 产业 空 间集 聚 发展 方面 的研 究鲜 有 报道 。 本文 以深圳l 为例 分析 产业 空 间集 聚 的动 力机 制 市 以 期为 产 业 的合 理 空 间引 导提 供借 鉴 。 对 深 圳 主 要 工业 行 业 集 聚 发 展 状 况 分 析 发
业交 往 、 业文 化 、 行 产业 技术 链和 产 业价 值链 等 的
因素和 弱集 聚 因素 对 产 业 空 间集 聚的作 用 ,并 在
深 圳 产 业 空间 集 聚动 力机制 比较 研 究基础 上 ,将 深 圳主 要 的 行 业 类型 进 行 空 间集 聚指 引 , 以期 为 产 业 的合 理 布 局 及产 业 政 策制 定提 供科 学依据 。
现 ,家具 制 造 业 、交 通5 输设 备重 造 业 、工 艺堂 7— 运 制 痢 声礼 擗 0 品 医药 制 造 、通 用设 备 制造 等 9类 行业 在 深圳l 一 集 中 程 度 较 高 .具 有 形 成 产 业 集 群 的 有 利 条 件 .
【 章 编 号】 1 0 —1 2 文 02 9 3
《 0 8) 9 0 5 6 2 0 0 —0 7 -0
ef c ni i d a n eprs n e a c h om— fe t a viu l tr iea d nh n et ec of nd e p ttve s he who ei usr e ii ne soft l nd ty.Bu he f m a tt or — t ftea glm e ai so c ina ndi vtbl. i o g o r t i c aso l on h on a ne ia e Th ntr lr as n i h tt eba i l m e t h e i e na e o St a h sce e n soft e idusr r r nse r d i t n tt i a iort n ty a eta f re no i siut on lpr i y by a m e a s si ul tng t e a l e a i ch nim tp ai h gg om r ton.W ih t S n h n a n e a pl t nay est fe d he z e sa x m ei l z hee fct a ・ a of va t g o lm e sa d d s dV ntge use e e t n a e usee nt n ia a a 0 l m n s
《2024年城市空间发展自组织研究——深圳为例》范文

《城市空间发展自组织研究——深圳为例》篇一城市空间发展自组织研究——以深圳市为例一、引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推进,城市空间发展的自组织现象成为了研究的重要课题。
作为我国改革开放的前沿城市,深圳市的快速发展与自组织演化成为该领域的典型范例。
本文旨在探讨深圳城市空间发展的自组织特性、影响要素以及未来发展趋势,为城市规划、建设与管理提供参考与借鉴。
二、自组织理论概述自组织理论是指在没有外部干预的情况下,系统内部通过个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形成一种自我组织和自我进化的机制。
在城市空间发展领域,自组织现象表现为城市空间结构的自我调整和优化。
城市空间的自组织发展具有动态性、复杂性、多尺度性和多样性等特点,与城市的经济发展、社会变迁和文化演进紧密相连。
三、深圳城市空间发展的自组织特性(一)深圳的快速城市化过程深圳作为改革开放的先行地区,吸引了大量人口和企业聚集。
城市空间在此过程中表现出明显的自组织特性,如土地利用的多样化、城市功能的混合性以及空间结构的动态变化等。
(二)自组织要素分析深圳城市空间发展的自组织要素包括经济要素、社会文化要素、生态环境要素等。
经济要素如产业升级、资本流动等对城市空间结构产生重要影响;社会文化要素如人口迁移、社会网络等影响城市空间的布局与功能;生态环境要素如自然资源的保护与利用等则对城市空间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四、深圳城市空间自组织发展的影响因素(一)政策引导与市场驱动政策引导对深圳城市空间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通过制定土地政策、产业政策等,政府引导城市空间的布局与优化。
同时,市场机制也在城市空间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通过资本的流动和市场的竞争,推动城市空间的自我调整和优化。
(二)技术创新与产业升级深圳作为科技创新的先行地区,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对城市空间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新技术的引入和产业的发展促进了城市功能的更新和空间的再造,推动了城市空间的自组织演化。
(三)文化交流与社会互动文化交流和社会互动对深圳城市空间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深圳市产业结构分析

深圳市产业结构分析林靖摘要:产业结构的优化与升级是经济发展的主旋律,也是经济发展的价值判断。
深圳市产业结构从1979年37:20.5:42.5发展到2010年0.1:47.5:52.4,GDP 由1.96亿元增加到9510.91亿元。
深圳市深圳产业的“跨越式”发展,不断推进产业结构的升级换代,并推动城市建设日益更新,促进城市社会经济不断发展。
本文通过演进分析、偏离-份额分析、合理化分析三种方法对深圳市产业结构进行分析,并针对分析结果提出几点建议。
关键词:深圳;产业结构;分析Abstract: Industrial structure optimization and upgrading is the theme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is also the value judgment. Industrial structure of Shenzhen developed from 37:20.5:42.5 in 1979 to 0.1:47.5:52.4 in 2010, the GDP added from RMB196 million to RMB951091 million. Leapfrogging Development of Shenzhen industrial structure promoted the upgrading of Shenzhen industrial structure and urban construction, and improve the urban society economic developed。
This paper will analyse Shenzhen industrial structure by methods of Evolution analysis,SSM and Rationalization analysis and then make some suggestions for the above results.Key words: Shenzhen; Industrial structure; Analysis各产业部门的构成及相互之间的联系、比例关系不尽相同,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大小也不同。
深圳产业情况分析报告

深圳产业情况分析报告一、引言深圳是中国开放的窗口之一,自1980年代以来,深圳经济发展迅速,形成了全国重要的产业集聚区。
本报告旨在对深圳的产业情况进行分析,探讨其特点、优势以及发展趋势。
二、信息技术产业深圳的信息技术产业发展迅速,形成了以电子制造、通信技术和软件开发为主导的产业链。
深圳拥有一大批知名的通信设备和电子产品制造企业,如华为、中兴等。
同时,深圳也是全球最大的电子市场和电子元器件交易中心之一、信息技术产业的快速发展给深圳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动力和竞争优势。
三、高新技术产业深圳非常重视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致力于打造科技创新中心。
在深圳,涌现了众多的高新技术企业和研究机构,如腾讯、大疆等。
深圳的科技创新能力在全国乃至全球都有较高的认可度。
政府不断出台支持政策,为高新技术企业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环境。
四、制造业深圳作为中国制造业的重要基地之一,拥有众多的制造企业,涵盖了多个领域,如电子、玩具、服装等。
深圳的制造业以快速、灵活、高效为特点,具有较强的供应链和生产能力。
深圳质量上乘的制造产品也在国际市场上享有较高的声誉。
五、金融产业深圳金融产业快速发展,已成为中国最重要的金融中心之一、深圳拥有许多银行、证券公司和保险机构,金融服务业的相对完善为深圳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尤其是深圳证券交易所在全国乃至全球的地位日益突出,成为吸引国内外投资者的重要平台。
六、服务业七、发展趋势1.产业升级和转型:深圳将继续加大对高新技术产业的支持,推动产业的升级和转型,提高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
2.创新创业环境优化:深圳将进一步完善创新创业环境,吸引更多的创新创业人才和企业落地深圳。
3.进一步加强金融服务能力:深圳将继续加强金融服务能力,吸引更多的金融机构和金融人才来深圳发展。
4.提升制造业价值链水平:深圳将进一步提升制造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加大技术创新和质量提升力度。
5.绿色发展:深圳将积极推行绿色发展理念,加强环保措施,实现经济和环境的良性循环。
产城综合体的成功案例分析

产城综合体的成功案例分析案例一、深圳市通过产业布局规划实现由“产城互促”到“产城融合”一、传统产业布局规划存在的主要问题1、对产业布局的影响要素认识不足伴随产业升级、基础设施改善、交通通讯技术发展及生活消费观念变化,传统理论中影响产业布局要素,如地租、交通、基础设施等已不再是决定性要素;技术创新环境、政策法规和行政绩效、生态、人力资源供给、地方文化等新要素影响日趋增强。
而目前产业布局规划大多还依据传统理论编制,对新趋势关注较少,也缺少从空间供给需求角度进行的产业分类研究,使得产业布局缺乏清晰的空间指向,布局规划对新增产业门类缺乏兼容,难以保证空间供给与产业需求匹配,降低了空间供给效率。
2、缺乏产业布局与城市功能协调发展研究传统产业布局规划重视产业规模扩张与效率提升,立足产业需求对城市空间资源进行最大化挖潜,缺乏对产业布局和城市功能关系的协同研究,不能满足步入工业化中后期、以“质量提升”取代“增量扩张”为主要发展目标的城市需求。
3、缺乏产业规划与城市规划调控管理街接统筹城市规划是指导城市各类功能(包括产业功能)布局和土地利用的法定依据,然而当下产业布局规划与城市规划在诸多方面存在不衔接,导致难以落地实施。
一是总体布局上,部分新设产业园区游离于城市规划区之外,与城市总体布局相分离,脱离统一的规划管理监控。
二是产业布局规划虽位于城市规划范围内,但无法与城市规划在用地指标、功能安排、设施配套方面进行对接。
三是在编制思路和技术手段上缺乏协调,产业布局规划以引导性为主,缺乏强制性内容,与作为管理实施依据的控制性详细规划缺乏接口,分头编制的控规汇总到全市层面后往往出现各种走样;如产业规划判断制造业向服务业升级地区,由于基层政府短期利益驱动向居住功能置换。
二、产业布局影响要素结合国内外案例研究,笔者将当前产业布局的主要影响要素总结为科技要素、成本要素、服务要素、特色资源要素、生态资源要素等五种类型。
1、科技要素当今科技革命推动的知识产业以科学技术群落形式出现在各个领域,起主导作用的不是单项科学技术,而是由新能源、新材料、信息、生物、海洋、环境等众多科学技术“交叉、融合”组成的科技群落,它几乎囊括了所有学科、产业、部门。
深圳产业结构分析

宏观经济管理学结业论文深圳市产业机构及现状分析赵家未20130889 工商管理类4班深圳的产业结构及产业现状分析赵家未20130889 本人三年的高中生涯在深圳度过,所以深圳也算的上我第二个老家,下面便对深圳的产业结构和产业现状问题进行分析一;深圳产业结构的现状及其成因改革开放之初深圳还是一个边陲小镇,利用改革开放的政策优势和毗邻香港的地缘优势,借助香港制造业大规模北移的产业转移契机,深圳也是在非常短的时间之内迅速的壮大起来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深圳对“三来一补”产业进行转型提高,“八五”期间深圳开始重视产业规划、调整产业比重,提出建立“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以先进工业为基础”的工业体系,“九五”期间,更进一步明确把“深圳建成高新技术产业生产基地”,“加快发展先进和高新技术产业,加大技术改造力度”,此后经济持续增长,产业结构高级化加快,而工业已经成为深圳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撑起了深圳经济的“半壁江山”。
进入21世纪,随着经济全球化、国际分工、国际竞争的加剧,发达国家的技术密集、资本密集型产业在劳动力成本高居不下,新技术不断涌现,产业发展已趋成熟等情况下,产业进一步向发展中国家转移,中国东南沿海地区成为这次国际产业向东亚地区转移的承接地之一。
而深圳作为中国最早改革开放的地区,市场经济经过!"多年的发展已建立市场秩序,投资环境已经成熟,部分运作机制和模式已与国际接轨,加之劳动力价格低廉,特别是从90年代以来深圳市政府提出的“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政策导向使深圳无论从内部还是外部环境都具备了承接这次产业转移的条件。
在经济全球化和世界范围内的新技术信息化浪潮中,深圳能够抓住机遇,把握时代脉搏,通过参与国际经济竞争和国际分工,以深化自身的产业结构,不失时机地成为高新技术产业新兴地区,步入产业发展的快车道.纵观深圳市20多年来的发展,产业结构的变化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首先,非农化趋势明显。
农业为主的第一产业,由于受城市化发展和土地资源的限制,以及农业生产本身的特点所制约,其发展规模和速度,远不及第二、第三产业,因而比重逐年降低。
深圳工业空间集聚的动力机制分析

近 期 的重 大 产业项 目,这些 产业
过 去在深 圳 基础薄 弱 ,现在 通过
一
些产业 、土地 、税 收等优 惠政
策 ,推动 重大 产业项 目的快速 发
展 ,如在 坝 光建设 精 细化 工产业
基地等 。
体制 性 障碍 ,创 造 良好 的外部环 境 ,引导产 业集 聚加 快形 成 。深
配套设 施建 设 等工作 ,进 入 园区 的企 业可 以享受 地价 、税 收等 方
.
。
面的优惠 。截 至 20 年底 ,高新 04
产业园区 的工业 总产值为 2 5 亿 44
元 ,超过规划提 出的到 20 年工 05
因素 。根据对 世界 上现 有产 业集
群的研究发现 ,它们的形成基本
但 主要是 企业 根据 自身利 益选择
的结 果 ,属 于企 业 的 自发 行 为 。
发 形成 ,这类集 群 的形成 往 往是 由于历 史 的偶然 性 ,一个 产 生 于 某 地 的集群是 因为 它最初 公 司就 选址在那里 ,⑤ 这种最初诞生 的企 业 往往 就是龙 头企 业 ,也 称 为关 键性 企业 ,它通 过 发挥其 龙头 带 动效 应 ,引起 聚集 、衍生 、裂 变
究 .弥补这片面研究的空缺 对深圳主要丁业 行业集聚发展研究
发现 ,家县制造业 、 交通运输设备制造 业 、工艺礼 品、医药制造 通用设备制
2衢 0 垤Ⅱ臻 ^ 6 1
维普资讯
凰
j
造业等 9 类产 较高 ,具有形 件 ,但由于产 业集聚形成的 也存在着许多
的概念 0 I 前这些理论研究仍停留 J ¨ 对集群案例的归纳研 究¨ .引川这 王 I 【 l ! 论 研究成果 分析I 产业集 聚发展潜 域 匀、 指导产业集聚发展方面的研究鲜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哈尔滨工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深圳市产业集聚发展空间布局研究**:***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城市规划与设计指导教师:金广君;牛慧恩20051201图l—l伯吉斯的同心环模式㈨modelFig.1—1Bethelmen’s concentric circles(2霍伊特的扇形模式工业只涉及轻工业,轻工业和批发业混杂,在中心商业区外围沿运输线路以楔形展开,周边是低收入住宅区,并以低收入住宅区为界与中、高收入住宅区分离(见图1-2。
图1.3哈里斯和厄尔曼的多核心模式㈣E皿an’s multi・core modelFig.1.3Hallis and..一.。
堕查鎏三些奎兰三兰至圭耋堡竺兰第2章深圳市产业发展历程2.1城市发展概况2.1.1城市自然状况深圳市地处中国南部、广东省中南沿海,位于我国制造业发达的珠江三角洲,东部隔大亚湾与惠东的平海半岛相望,西部隔珠江口伶仃洋与珠江三角洲相望,南部隔深圳河与香港九龙新界接壤,北部与东莞、惠州交界。
陆地面积1952平方公里,其中经济特区327.5平方公里。
全市共辖6个行政区,特区内有盐田、罗湖、福田和南山区,特区外有龙岗和宝安区。
从卫星影像图(见图2.1可以看出,深圳辖区范围狭长,东西宽、南北窄,可建设用地910.4平方公里。
全市地势东南高、西北低,地面坡度较为缓和,大部分为低丘陵地,间以平缓的台地,西部沿海一带为海滨平原。
图2.1深圳市卫星影像图[26】Fig.2-l The s砒ellite pictllre ofsh曲zhen深圳城市的发展与其自然地理背景密切相关,城市土地利用、城市建设及其空间扩展受地貌格局影响很大。
深圳现有的城市形态,是在交通和农业哈尔滨工业大学工学硕士学位论文2.3.2快速扩充阶段20世纪80年代中期至90年代中期是深圳城市发展的第二个时期,也是城市空间发展史中最为重要的一个时期,这期间深圳城市快速扩张和空闯结构基本成型。
这个阶段,由于香港制造业开始大规模北移,特别是80年代末90年代初,特区因产业结构升级工业企业大量开始外迁,导致特区外加工工业的大规模发展。
特区各个组团基本形成,规划设想的五个组团中罗湖、福田、沙河、南头四个组团构成相对独立又紧密联系的带状组团式城市空间结构。
特区外以村镇为单位的空间拓展模式全面强化,用地规模较之前一阶段大幅度提高,特区边缘城镇、重要交通干线节点及沿线各镇的开发尤为迅速(见图2.8。
图2.8快速扩充阶段城市空间增长分析Fig.2—8The analysis on the spatial expansion in the fa8t develOping stage2.3.2.1城市空间形态特征表现为特区内东西轴线已连片,特区外呈大规模“斑块状”发展。
特区内外联系加强,城市总体空间形态初现中心放射式格局,特区以罗湖上步为中心的带状组团式结构基本形成,城市中心职能得到加强,特别是城市综合功能已具备较强的区域辐射能力,对特区外各镇的空哈尔滨工业大学工学硕士学位论文间布局产生较大影响。
特区带状组团式格局基本形成,特区先前形成的三个核心地带——沙头角、罗湖上步、南头蛇口快速扩张充实为较为完整的组团形态,在罗湖上步、南头蛇口之间则新崛起了福田和沙河组团。
上述各组团在深南大道的带动下,基本上形成了以罗湖上步为核心的带状组团式空间格局。
城市空间拓展的轴向特征全面强化,联系特区各组团的东西轴线全面形成。
在广深高速公路的带动下,西部轴线异军突起。
东部轴线上的各镇在原有基础上快速膨胀,先前相互独立的各镇开始出现绵延的迹象。
在梅观高速公路的带动下,龙华、观澜迅速扩张,中部轴线初现雏形(见图2-9。
图2.9快速扩充阶段城市空间形态特征B卅Fig.2-9The characteristic ofthe space in the f8st devel叩ing s协窖带2.3.2.2工业空间结构以点带线、带状组团式结构初步显现。
特区内以前形成的三个核心地带——罗湖上步、蛇口南山、沙头角快速扩张,又薪崛起了福田和沙河组团,这五大组团在深南大道的带动下,基本上形成了以罗湖上步为核心的带状组团式工业空间结构。
随着罗湖、福田产业结构的调整,产业用地也相继发生空间置换,原先的工业区逐渐转型为居住、商业以及办公区,而工业则大量向特区外转移(见图2.10。
特区外工业快速全面崛起,并沿主要交通干线延伸,即初步形成沿广深公路和广深高速公路(向西、沿深惠公路和深汕高速公路(向东的两条工业发展带,处在带上的部分城镇已呈连绵形态;从工业用地规模来看,特区外的工业用地规模远远超过特区,截止1994年,特区外工业用地规模达7052公顷,为特区的五倍,工业用地比重高达35.5%。
由于特区外各镇因区位条哈尔滨工业大学工学硕士学位论文件等的不同,工业出现差异化发展,导致产业空间开始分化,呈现一定的圈层式组团结构。
图2.101994年深圳工业用地分布indu8啊al space in Shenzhen in1994Fig.2-10The dis喇bution ofthe2.3.3提高整合阶段在1996年版《深圳市城市总体规划》中,第一次将城市规划范围由特区拓展到整个市域,确立了以特区为核心,东、中、西三条放射发展轴为基本骨架,轴带结合、梯度推进的组团集合结构的空间布局战略。
在该规划的引导下,深圳城市得到快速发展。
该阶段,城市发展主要表现为特区外城市用地规模的外延扩张和特区城市用地的结构调整。
特区内外联系进一步加强,由城市政府主导的以龙岗大工业区为代表的成片开发开始向特区外扩张,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物流园区开始在特区外出现。
与此同时,特区的综合服务功能进一步向特区外延伸,特区外中心城镇的商贸、房地产业日益繁荣(见图2.11。
哈尔滨工业大学工学硕士学位论文图2.1l提高接合发展阶段城市扩张建设Fi92-1l The舭alysis on the spatial懿p姐sion in the Btabilized devcloping stage2.3.3.1城市空间形态特征呈现以特区为核心,东、中、西三条放射发展轴为基本骨架,特区外在三条放射发展轴的强力带动下,城市空间快速拓展。
与此同时全市空间拓展还表现出明显的圈层式推进格局。
以福田、罗湖为中心,由里向外、由南向北依次形成三个半圆状圈层。
核心——边缘——外围式的三级城市体系基本形成。
从发展规模、功能结构及其辐射集聚能力来看,全市城市空间表现出较为明显的三级城市体系。
第一级位于全市的中心地带;第二级位于第一级的边缘,基本上与第二圈层重合;第三级则分布在中心一一边缘外围的广大空间(见图2.12。
特区外组团结构已现雏形,表现出一定的功能特征。
新安、西乡为宝安中心组团;沙井、福永、松岗为西部工业组团;龙华、布吉为中部组团综合功能区;平湖、观澜为中部组团物流功能区;龙岗、横岗和坪地为龙岗中心组团。
哈尔滨工业大学工学硕士学位论文图2一12深圳圈层式产业布岗结构【zwdist抽ution in Sh曲zhen Fig.2-12The circulafity structllre oftlle industrial2.3.3.2工业空间结构工业空间沿轴线进一步扩张,形成轴带结合、梯度推进的布局结构。
20世纪90年代中期至今,特区外工业用地持续膨胀,最初分散的工业用地开始连片、集中。
特区工业用地全面调整,向高新技术化、总部化发展。
工业重心向东、西两港地区转移,尤其是向用地条件较好的南山转移,如图2.13所示。
特区外为全市工业主要发展地区,在布同上三条轴线各有侧重,东部轴线作为全市的大工业基地:中部轴线建设高新技术开发区,以逐步改善地区工业结构;西部轴线利用深圳国际机场的空运优势在航空城发展高技术加工区。
总之,经过几个阶段的产业结构调整和城市空间拓展,工业生产形成了以特区为核心(高新技术产业、商附加值产业,以西、中、东三大轴线为聚合轴的空间特征。
特区外在自下而上经济发展的驱使下,导致局部地区工业布局分散。
从城市功能上来看,基本形成了以特区为核心的消费和综合服务功能区和特区外为加工制造及配套服务功能区,这种由政策等因素形成的特区内外界线,导致了深圳市的城市功能在空间上呈明显韵“二元”结构特征。
同时,也形成了工业空间布局的“二元”结构特征。
塑垒蒌三些查耋三兰罂圭耋堡丝三图2.132000年深圳市工业用地分布Fig|2—13The distribution ofthe indusmal space in Sh雠zhen in20002.4本章小结结合深圳的自然概况和发展定位,对深圳市的社会经济发展历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深圳在较短的时期内完成了产业起步奠基、快速发展和优化燕合三个阶段。
在不同的发展时期,由于产业规模、结构等的发展转变,相应的城市空间及产业空间形态也随之变化。
在产业起步奠基阶段,其空间结构呈据点状集中布局;在产业快速平稳发展阶段,其空间结构呈带状组团式特点;在产业多元发展阶段,其空间结构呈沿轴线进一步扩张、形成轴带结合、梯度推进的布局特征。
东北大学博士学位论文第七章落实科学发展观:中国实现生态可持续发垦盟竺鱼圭整第七章落实科学发展观:中国生态可持续发展必由之路科学发展观以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为其内涵,必须找到相应的有效载体或机制来实旖。
发展循环经济,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有效途径。
7.1面临的环境问题: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要性与现实困境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现在达到的小康还是低水平、不全面、不平衡的,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仍然是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人口多,底子薄,生产力不发达,地区发展不平衡,资源环境与经济社会的矛盾突出等,决定了我国长期发展的艰巨性和复杂性,也决定了我们必须走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道路。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是解决这些哈尔滨工业大学工学硕十学位论文图3.1深圳市六个行政区区位熵分析me area∞tropy of the six dis讯cts in Shenzhen Fig.3.1The analysis on3.2.1企业数量密度分析深圳市产业的总体分布状况如图3.2所示,图中每一个点代表一个企业,设定每个点的权值为1,以50map units的单元格和5000m印units的搜索半径分析企业数量密度,以颜色深浅代表企业数量密度的高低,分析结果显示:深圳市工业企业总体布局状况是西部密集、东部稀疏,这与深圳可建设用地分布情况和城市发展规划相关。
从图中可以看出,企业数量密集度最高的地区在南山区,分布较为集中的地区主要是福田区、罗湖区,以及宝安西部和中部的部分地区。
圈鲥酗藩锕芝羹禹“氍缸≯ij旨!甑;;《,1933}÷§h㈢I{:薪iHH‘=;§《《烈?§gg”☆“,ln;《**i£《;{{{m“¨自E““i 《』’÷;ijii;;j;{奏:璧||霉冀;赫喜?曩i璧薹:蠹;喜喜目目ii二二E睢i?譬?笋薹{弱|舌摹摹鼍矛蕾蕾}辛奏菱|l霉叁雪;杜l^毒墓§;j醚誉毫毒j;;;皇§耋&§l薹i喜!.?ii喜喜i;;羹羹菖ii薹事自;;i§l;|毒皇耋女|;i i彗三军i薹芋;墼墼£’i%;写耋。